登陆注册
1890100000003

第3章 山西面食源远流长(1)

一、历史久远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地带,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其历史文化脉络清晰,框架完整,文明进程从未间断,影响深远。山西历史从旧石器时代发端,历经尧、舜、禹和夏商周三代数千年的演进,到晋国和三晋时期已经形成有别于其它地域文化的显著特征。秦汉以来,山西历史文化更加多姿多彩,灿烂辉煌。山西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先进性和艺术性,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华夏五千年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山西成为地方文化特色最浓厚的地区之一,而追溯山西面食文化的源头,更能体现山西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遥想远古,当人类学会用火加工食物时,就已经不知不觉地实现了“人猿揖别”,用火熟食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人类历史的开端。火的使用在人类自身进化和文明发展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因为人类只有学会用火,才可能摆脱“茹毛饮血”的生食状态,才可能“火化腥臊”、“将生为熟”,从而产生食物加工和烹调技艺;才可能更多摄取营养,减少疾病,促进身体特别是人脑的发达,创造更高度文明。在人类历史上,我们的祖先就是在山西境内学会用火的。20世纪50年代末,考古专家在山西风陵渡附近西侯度村发现了数十件人类早期使用的石器。特别是烧骨的发现,一下子把人类用火的历史推前到180万年前,成为中国境内用火最早的历史遗迹。人类从此用火进行熟食加工,或直接烧烤,或在石板上燔,在灰烬中煨,或涂泥以熏……为后世的烹饪奠定了基础。到新石器时代以后,人类发明了用火烧制各类陶器、炊具、餐具和其它容器等,我们祖先的饮食烹饪就丰富多了。因此,“西侯度人”也被称为“人类烹饪之祖”。

山西境内新旧石器文化遗址星罗棋布,仅旧石器文化遗存近400处。其中,下川文化遗址,是目前所知山西境内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最后一处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址,也是华北地区典型细石器文化的代表性遗址,距今有2万年左右。下川文化遗址是一个分布广阔的遗址群,地跨山西垣曲、沁水、阳城三县,整个遗址都分布于中条山主峰—历山东麓。下川文化的总的特点是既有细小石器,又有粗大石器,以细小石器为主,共出土石器上万件。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可能与原始农业出现相关的几件生产工具:如石盘磨、石磨锤,可能是用来研磨谷物籽粒的;锛形器,可能是用于开垦耕地时砍伐树木的;还有带锯齿的石镰刀以及有明显痕迹的磨制骨器的励石等。如果这种可能性进一步得到证实,那就是说,下川人对于植物籽粒的采集,储藏和加工都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经验,甚至于还可能尝试着开垦土地和播种、收割、研磨谷物籽粒、面粉。所以,有些考古学者认为,石磨盘的发现是“旧石器时代晚期采集天然谷物加工成粮食的信息,使我们看到由原始农业采集经济过渡的先兆”。因为,石磨盘“中间由于多次研磨而下凹,显然是加工谷物的痕迹”。所以,石磨盘在下川文化中的出现,代表了我国黄河流域粟作文化的前兆,面食文化的先声。

有历史考古证明的同时,关于面食起源在山西还有“神农尝百草”、“后稷教民稼穑”、“唐尧制石饼”三个传说。

先说“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传说上古时候,在炎帝神农氏之前,人们主要是靠狩猎和采集来生活,可是到了神农氏时代,大地上的人已逐渐多了起来。树上的果实、山中的飞禽走兽有限,繁殖也慢,无法满足人类的生存需求。为此,炎帝愁得夜不能眠,坐卧不安。有一天,他正在一个阳坡上走着,一丛嫩绿的小苗映人他的眼帘,虽然以前曾多次见过,但今天他才有兴趣研究起来。他轻轻扒开小苗周围的土,发现每棵苗的根部都有一个还没有腐烂的果实皮。他沿着阳坡,又找到了几丛别的小苗,其中有一丛果实样的东西在苗尖上顶着。神农想,这些小苗一定是由那些树呀草呀的果实变成的,而这些小苗长大以后,就又会结出果实,这样循环往复,人类就有取之不尽的东西可吃了。草木漫山遍野都是,现在关键就是要辨别出哪些是可以吃的,哪些是不能吃的。于是他遍踏三山五岳,尝遍千草百卉,经过多年的辛苦,终于选出来可以食的稷、黍、麦、菽(豆)、麻等“五谷”,让人们进行耕种。这就是炎帝神农氏尝百草、定五谷的传说。

据《神农本草经》记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这样炎帝神农氏不仅发现了茶,而且总结出病毒可用茶等的草药进行解除的经验,后人把神农氏称为中医的始祖。

山西晋城高平市的羊头山,即传说中炎帝尝百草、定五谷之地。明代朱载育的《羊头山新记》说:“羊头山神,指神农也。”又说:“神农氏七十世有天下,轩辕氏兴,受炎帝参卢禅,圭参卢于潞,守其先莹。”现在,《羊头山新记》中讲到的有关神农殿和炎帝城及与炎帝有关的名胜,都不复存在了。

再讲“后稷教民稼穑”的传说。周王朝的祖先后稷,名弃,后稷的母亲是有邰氏的女子,叫姜嫦,是帝喾的元妃。姜螈嫁给帝喾后不久,帝喾便领兵外出打仗。有一次,姜螈到野外去,看见地上一个巨大的脚印,心里十分喜欢,不由得想去踩那个脚印。她一脚踩上后,就觉得砰然心动,有一股热流进人自己的体内,回家后就怀孕了,等到十月怀胎,生下一个男孩。姜螈认为这是件不吉利的事,就把小孩丢弃到一个狭隘的小巷里。奇怪的是,从小巷经过的马和牛,都有意回避婴儿不去踩他。姜螈又想把小孩丢在山林里,碰巧赶上有许多人在林中伐木。姜螈抱着小孩走出山林,把他丢在结冰的河面上。准知飞来一只鸟,用一个翅膀遮挡着小孩,另一个翅膀则垫在小孩身下避免他受冻。三次丢弃皆未成功,姜螈觉得这孩子十分神奇,非同一般,于是抱回家中抚养长大。因为刚生下时想丢弃掉,所以就给他取名叫“弃”。

“弃”还在孩童时,就有伟大的抱负。他做游戏时,喜欢种植桑麻、豆类等植物。长大成人后,也喜欢耕种庄稼。他常常到土地中观察,考察适宜种什么农作物,凡是适合种植五谷的,春天就去播种,秋天再去收割。后来“弃”的父亲帝喾去世,其兄“尧”继任部族的酋领,听说“弃”有农耕方面的特殊才能,便举荐他做了负责农业生产的农师。“弃”果然不负众望,带领全族民众大面积开垦耕地,依照农时节令,根据土质情况,种植五谷,使本部族人都丰衣足食。

帝尧去世后,将帝位禅让给舜。舜年轻时也曾在历山上从事农耕,对能给天下人带来温饱的农师非常尊重,特意把“弃”的外祖父世居的“邰”封于他,并赐给他另外一个姓“姬”。为了和原来的地名区别,他把这个地方改叫做“后稷”,便把“弃”的名字改叫“后稷”了。由于后稷掌握了当时天下最先进的农耕技术,许多部落的人都纷纷从外地迁徙过来,后又经过子子孙孙几代的努力,在周武王手里推翻商纣王,建立起周王朝,统一了天下。

后稷教民稼穑,“功崇平地,德大配天”,把人类带入了农耕文明。稷的本意,原是古代一种重要的粮食,或粟或黍。古人以稷代表谷神,与社神(土神)合称为社稷,并以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由此可见稷在上古的重要性。古人以稷为百谷之长,所以,帝王奉祀后稷为五谷之神。现在晋南的稷山又称稷王山或稷神山,在稷山县城南。稷山县就因后稷教民稼穑于此而得名。稷王山上有一种奇异的“五谷石”,石头的形状有的像麦粒、谷粒和豆粒,有的则像玉米粒、芝麻粒和南瓜子。古时有在稷王山采抬“五谷石”的风俗,还讲究采拾者不能言语,否则终日不能获得一粒。

再就是“唐尧制饼”的故事。人类最早对面食的追溯,现在只能从尧制石饼的传说中寻找些痕迹。尧时,人类经过炎帝尝百草,后稷教民稼穑,已经进入农耕刚代,但人类吃五谷仍是与树叶煮着吃或烤着吃,还没有像现在的面食。

有一次,尧的五谷遭受墙倒的重压,有的破碎,有的变成了碎粉,又遇上一场雨,将压碎的五谷变成了浆。按当时的习惯,只能把五谷粒和树叶煮着食用,现在谷粒破碎又掺和了雨水,应该扔掉了。但是非常俭朴的尧,还是一把一把地把谷浆捧到光滑的石板上,想晒干后收藏。没想到雨后的骄阳如火,晒烤得石板发烫,使得青石板上的谷浆成了又干又黄的谷片,并散发出奇异的香味。尧拿来一块放在嘴里嚼食,非常好吃。于是尧便叫来百姓,教他们用石将谷砸碎,然后用水、树叶和成面浆,薄薄地铺在青石板上,并在青石板下点燃火,将谷浆烤熟食用。从此,华夏第一饼—尧王饼就出现了,石烹的时代从尧开始了。继之,汉之“煮饼”、晋之“汤饼”、唐之“冷淘”,无不由此而生,由此而传播,由此而演绎流传。

同类推荐
  •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陈寅恪讲国学

    陈寅恪讲国学

    陈寅恪有着深厚的国学根底,他接受了严格的西学训练,他的新考据学方法,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献研究方法,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陈寅恪与王国维、陈垣等形成了中国史学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新考据学派”。他研究的范围涉及中古史、宗教史、蒙古史、敦煌学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不少开创性的成果。本书对其学术成就、治学特色以及师友关系等进行了比较深刻的阐释,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内容丰富、语言生动,为进一步研究陈寅恪提供了新的视角,不失为一部富有特色的了解陈寅恪生平及其学术成就、中国文化精神的著作。
  • 西口在望

    西口在望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池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夭独厚的三晋人文资源,被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
  • 碑帖笔记

    碑帖笔记

    偶尔在市场上买到一些旧拓的碑帖,其中一种名为《古宝贤堂法书》。读帖之馀,查阅了宝贤堂的相关资料,觉得这是山西文化史上值得玩味的一段故事。宝贤堂创始于晋王府。明太祖朱元璋封其第三子朱棡为晋恭王,洪武十一年(1378)就藩太原。传至第四代的晋王,是朱钟铉。朱钟铉有子名朱奇源。朱钟铉见其子喜好书法,便命他搜集古今法书刻帖。正是这位世子朱奇源(死后谥靖王),于弘治九年(1496),择取《淳化阁法帖》等古帖,及当时的名家法书,摹勒数十家,成为一部十二卷巨册的传世法帖,名之为《宝贤堂集古法帖》。朱奇源造诣不凡,刻帖极为成功。
  • 汉代婚姻形态

    汉代婚姻形态

    常常有人说,汉代的研究题目都已经有人做过了,很难再做出什么新的成果来。这种看法其实是不对的。汉代历史文化内涵异常丰富,考古发现又日新月异,只要与正确的理论结合,取得新的视角,自然会有柳暗花明的局面,彭卫同志这部书便是佳例。书中环绕着婚姻关系,讨论了许多饶有兴味的问题。即以开卷第一章所谈汉代婚姻关系中的等级性而论,援引大量材料以证成其说,不仅联系到汉以后历代的发展变化,并与中世纪西欧与印度作了对比,眼界之广阔,见解之新颖,使读者深感其吸引力。
热门推荐
  • 骤风

    骤风

    甫跃辉, 1984年生,云南保山施甸县人,复旦大学首届文学写作专业小说方向研究生毕业,师从作家王安忆。在《人民文学》《大家》《花城》《中国作家》《青年文学》《上海文学》《长城》等文学期刊发表中国短篇小说。获得2009年度“中环”杯《上海文学》短篇小说新人奖。
  • 豪门嫁娶:新娘来自娱乐圈

    豪门嫁娶:新娘来自娱乐圈

    叶姝的前世是一名一线演员,因爆出被包养的丑闻之后,把心脏捐给了自己的情敌,自杀。今世的叶姝,注定是要斗渣男,斗小三,斗渣父母的。曾经有一抹清泉缓缓的注入在叶姝的内心深处,一朝重生,她要去找那个让她感动的男人。不过她最后才发现,原来啊,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她爱的都只有那个男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没有男主不幸福

    没有男主不幸福

    读者表示:没有男主不开心啊,大大!作者表示:修真文讲究的是修身养性,得道成仙,不需要男主。读者表示:没有男主不开心啊,大大!作者表示:修真文讲究的是修身养性,得道成仙,不需要开心。读者表示:诅咒你穿成女主,找不到男主再也穿不回来!于是,林双夕从此踏上了苦逼的寻求男主之路。
  • 毒妃心术:暴君请宽衣

    毒妃心术:暴君请宽衣

    云千梦一心想要嫁给青梅竹马顾韦,没想到最后发现因自己愚蠢害了所有人,宫变当天被秦韦所杀,她含恨而死。重生后,云千梦回到五年前,自己初入宫的那时候。那时候自己还是被株连九族而存活下来的侯府千金,她和云晨儿都住在秦韦的将军府里。秦韦的母亲陆氏一直压迫着她,云千梦也不想再受这窝囊气,于是果断回击准备带着云晨儿离开将军府。离开的他们,又有着怎样的命运纠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山寨新娘:宝贝,打击盗版爹地

    山寨新娘:宝贝,打击盗版爹地

    酒吧兼职最后一天,却被醉汉缠上,无奈捎回家,随手扔到角落里,第二天,她习惯性的一脚踹开浴室门,然后,“偶的神!这是人还是妖”只见一美男紧紧抱着膀子用比小白兔还要娇羞的眼神看着她,“你……你要干什么?”
  • 自信自强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自信自强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美德是“1”,任何名誉、财富等都是“0”,只有写好了前面的“1”,后面才可以有无数个“0”,否则一切都只是“0”。植根于爱的土壤,吸取古今中外伟大先贤的美德智慧,致力于帮助父母、老师和儿童,为中国培育有品格的下一代而努力。
  • 潜逃娇妻:厉少求放过

    潜逃娇妻:厉少求放过

    一场意外,余晚晚流落在外,成了福利院里无父无母的孤女。再次相逢,她是别人的女朋友,面容丑陋,记忆全无。厉北辰不得不重新计划,用尽手段将他的小妻子抢回来,宠她上天。余晚晚自从被厉北辰当做金丝雀一般养在身边,感觉整个天空都是黑的。厉北辰淡定扯开领带,笑容宠溺:“不是天黑我也喜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起信论注

    起信论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和女友有个系统

    我和女友有个系统

    少年的成长总是有磨难和挫折,当洛依依在《歌手》上高唱《浮夸》,泪洒舞台。吴枫也在台下落下了泪,呢喃:“你当我是浮夸吧,夸张只因我很怕……”
  • 看过很多云,却只爱过你

    看过很多云,却只爱过你

    楚非凡和温婉从小在同一个大院长大,但就在入读大学之际,楚非凡临危受命接掌家族财团,成为商业新贵,温婉父母离婚,她负气出走,在流浪途中遇见了大方和小方。楚非凡找到温婉之后两个人坦露心迹,两人走到了一起。然而,背景神秘的BR集团少东家梁立也对温婉志在必得,北上入京,意图在内地商界立足,楚非凡所执掌的财团岌岌可危。在与楚非凡的误会中温婉负气和大方走上流浪之路,而此时的温婉和大方也还没有意识到,这一次流浪旅程,即将给他们的人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