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7000000004

第4章 山西岁时节日与人生礼仪(2)

四月初八,即佛诞节,亦称“浴佛节”,是纪念释迦牟尼诞生的节日。届时,佛寺举行诵经法会,五台山地区民间还举行一些拜佛祭祖、施舍僧侣等活动。晋北和晋西北一些县则在这一天过奶奶庙会,以求子祈福。运城则有男女老少头戴皂角叶,以纪念黄帝战胜蚩尤。这一天,各地多举行庙会,灵石县举办“看神花会”,乡宁县称是“油糕会”等。记载中最另类的要数大同,“在昔每年四月初八日,为赛脚大会之节,家家妇女骈坐门前,翘足道旁,恣人品论,以博得好评为荣;游人可驻足俯首观玩,唯弗得捏弄耳。其好尚有如此者,无怪其所缠之小足之无美不备也”(姚灵犀《采菲录》)。原来是在搞所谓的赛“纤小莲钩”的金莲会。

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也称端阳节、端五节、重午节、重五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节等,是山西民间夏季最隆重的节日,普遍的说法是为纪念屈原、介子推。在忻州地区流传有纪念明初大将常遇春之母的说法,大意是:常遇春之母是只熊,与常姓客商婚媾生下常遇春。长大后的常遇春以为人兽不同居,遂背其父逃离山洞,其母因此而绝望地跳进滹沱河。此时正是五月初五,常遇春父子向附近的乡民要了黄米和红枣,包了粽子丢进河里以祭其母,乡民们闻讯也纷纷包粽子投进河中。此说后来输入了儿不嫌母丑、后辈不忘对先人尽孝的思想,但究其历史,当与元明之战中常遇春在当时的“秀容”杀戮过甚有关。

端午节还应该与夏至到来有关,其内涵源于人们的驱邪避瘟思想。盛夏是黄土高原上各种疾病滋生、蔓延最活跃的季节,人们由此创造了一系列驱邪避瘟的手段,后相沿成俗,形成了端午节民俗活动。

山西端午节的风俗主要体现在包粽子、饮雄黄酒、插艾蒿、戴香包等上。山西人认定的粽子形象是以鲜芦叶相包、至少要由四个三角形平面缠扎形成的棱型,原料为黍米、红枣,吃时要拌糖。晋南地区则要将一些粽子用五色线捆缠,其用意是避邪。在端午节以前,民间要用菖蒲根和雄黄泡酒以备节日饮用,有“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走”的谚语。节日期间,成年人饮雄黄酒时,还要在七窍之处涂抹一点,做母亲的则要用筷子蘸酒点在小孩子的耳、鼻及肚脐等处,以避瘟和驱除蛇、蝎、蜈蚣、蚰蜒等五毒虫害。艾蒿味辣,是一种芳香化浊驱蚊蝇的药物,具有杀虫和防治植物病害的功效,晋北习惯将艾蒿编成人形悬于门楣称为“艾人”,晋南习惯将艾蒿编成虎形称为“艾虎”。还有一些地方是门上贴钟馗像,或用五色线将家具、门环等缠绕以驱邪。戴香包,妇女们要在节前用碎布片做成各种形状的小包,内装雄黄、苍术、香需等中药材及香料,佩带在少儿身上。晋北一些地方则用碎布、细茭杆做成符节缝在孩子背上,俗称“讨吃子”,取意人穷命大。还有用五色花线搓成彩绳系在孩子们的脖颈和手腕、足踝上,戴够100天称为“百索”。一些地区则要逮回一只疥蛤蟆保存,当日把墨锭塞进蛤蟆腹内,阴干,称为“蛤蟆墨锭”,传说有清热解毒功效,可以涂抹肿毒。据说蛤蟆这天都要蛰伏以避被杀,故民间有“疥蛤蟆躲端午”的说法。

六月初六,晋南称为“回娘家节”。传说春秋时,骄傲自大的晋卿狐偃气死了亲家赵衰。某年晋国遭灾,狐偃外出放粮,约好六月初六要回家庆寿。他的女婿决定乘庆寿之机刺杀狐偃以报父仇。狐偃之女探知此事,赶回娘家报了信。狐偃放粮归来了解了民间疾苦,悔恨自己未听亲家赵衰忠告而做了错事,因此,不但不怪罪女婿,还当众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从此,每年六月初六,狐偃必将女儿、女婿接回家中团聚。传到民间,百姓纷纷效仿,相沿成俗。追溯其原因,晋南盛产小麦,农历六月六前麦收皆已归仓,正好出现几日农闲,正是走亲访友共话收成的时期,因此,民间“六月六走麦罢”的谚语早已代替了狐偃之说。山西许多地方是将这一天定成了赶庙会的节日,尤其是在五台山,从六月初一到月底一直举办大型庙会,赶会者有汉、蒙、藏各族群众。这一天,还有“晒衣节”、“晒书节”之称,要将自家的皮大衣、棉衣、书籍等统统拿到烈日下曝晒。佛教、道教还把这天称为“天贶节”,寺观里的僧道要在这一天翻晒经卷。这一天,民间盛行做醋曲,认为用这天做的酵曲酿醋味道醇美。

3.秋季节日

秋季节日主要有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七月初七为七夕节,亦称“鹊桥会”、“乞巧节”、“少女节”。源于神话传说,是庆贺天上的牛郎星与织女星跨过星河的一年一会,民间习惯称“天河配”。山西民间有依照牛郎织女相会的情节,扎像以庆贺的风俗,即在街头巷口用树枝等物扎成一对青年男女像,在像前敬献瓜果以示祝贺。人们把牛郎织女当作勤劳的化身,当看到星河有光芒,便要跪拜,跪拜者求耕、求织、求婚均可,求金银者则适得其反,且只能祈求一事,多则不灵,连续三年诚心诚意祈求一事者则必应验。七夕节里,姑娘媳妇要向织女讨教手艺,称“乞巧”。祈祷后,手捏七根绣花针,用一根彩线来穿针孔,能一次顺利穿过七个针孔者就被认为乞得了巧。曲沃县盛行儿童以星星草、香节投水乞巧。晋北地区习惯白天在院里晒一盆水,待水面形成薄膜,将涂过油的绣花针能放置在水面漂浮者则被认为是乞得了巧。晋西北地区是在一盆水的水面上放置豆芽,弯曲的豆芽在水底的倒影图案越复杂、越逼真,则意喻乞得巧越多。晋东南一些地区则要女孩逮一只吐丝的蜘蛛圈在匣子里,第二天观察蜘蛛的结网状况,网结得越密,说明乞得巧越多。男孩要向牛郎讨教耕作本领,牧童要为耕牛编戴花环,称这天是“老牛过生日”。

中元节是在农历七月十五,道教称中元节,佛教称盂兰盆节,民间称鬼节。道教创立了天、地、水三官神祇,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是在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佛教则确定七月十五是盂兰盆(梵语音译,意思是“救倒悬”)节,是为追荐祖先而举行的节日,借目连救母的故事,劝谕人们只有善济十方僧众,才能解脱已故亲人在地狱中遭受的倒悬之苦,后又借助儒家的“孝亲”传统礼俗,将之演化成弘扬佛法的“孝亲节”,使民众普遍接受。于是,民间这一天要祭奠祖宗。晋南习惯用纸灯祭祖,晋北习惯用花馍面塑祭祖,临河濒水的地方则以放河灯祭祖。河曲县城濒临黄河,河道开阔,水流平缓,每至此日夜,男女老少咸集岸边,各家各户用木板加五彩纸制作成被称为“大法船”的小彩船,中点蜡烛,放到河面任其顺水漂流,人们依据彩船的漂浮状况来判断亡灵是否得救,如船在水中打旋,则被认为亡灵是欢喜的;如船在水中沉没,则被认为亡灵得到了拯救,且已转生投胎了;如果船漂得很远或靠岸,则被认为亡魂已超度到彼岸,位列天国仙班了。总之,一切都是良好的祝愿。

中秋节是秋季最隆重的节日。《礼记》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春华秋实,此时正是果实丰收之时,祭月之物就是果品和月饼。月圆之夜,自然是月亮满圆,山西讲究“正月十五雪打灯,八月十五云遮月”,都是吉祥之兆。这时,全家团圆共赏明月。山西民间月饼皆以圆形模具扣制,制作有烤制与蒸制两种,烤制者多为糖馅,蒸制者多为油咸卷层。旧时,山西大部分地区有“男不拜月”,晋东南则有“女不望月”。老人们还要念拜月歌,大体内容为“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敬神仙;有吃有喝还有穿,一家大小都平安”。人们还要讲关于月宫的神话故事,如玉兔捣药、蟾蜍攀桂、吴刚伐桂、嫦娥起舞,等等。

九月初九为重阳节,也称重九节。“九”是个位数中最大的数字,称之为至数。古人讲究物极必反的事物规律,在自然气候的征兆上,秋分之后暑热已过,寒霜袭来,树叶凋零,清阳之气逐渐消失,萧瑟寒风将至。为避免邪气中身,人们采用一系列蓄阳储能的措施,以迎接肃杀寒冬的到来。重阳节,天高云淡、金风送爽,这是秋天最好,也是最后的日子,因此,这一天成为亲人们团圆的佳节。晋南地区自古就有重阳节登高的习惯,这一天,各地多举行庙会,赶会的人都以登高为乐事。赏菊饮酒也是山西重阳节的主要传统活动之一,“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菊花开后的山西百日内再无花可赏了。晋北一些地方,年轻人在这一天还要常常去打猎饮酒,称为“辞青”,意喻告别绿色的季节了。

4.冬季节日

冬季节日主要有送寒衣节、开斋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节、除夕。

十月初一为送寒衣节,与清明节、七月十五并称为三大“鬼节”之一。这一天,人们要祭奠先亡之人,依据是孟姜女为修筑长城的丈夫送棉衣的故事。元好问在《九月晦》诗中描述道:“九月忽惊今日尽,满城风散纸钱灰。”十月初一是进入寒冬的第一天,人们由御寒加衣而想到逝者的需要,因此,要为逝者送寒衣。晋南地区送寒衣时,讲究在五色纸里夹裹一些棉花,说是为逝者做棉衣、棉被用。晋北地区送寒衣时,要将五色纸做成衣被、鞋帽等种种式样,甚至还要制作纸房、纸马等。凡送逝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焚烧,只有焚烧干净,才能将阳世的纸张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等。焚烧寒衣时,有些地区讲究要在逝者坟前进行,或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或在自家门前进行。民间送寒衣还讲究,夜晚在十字路口给自己家中逝者焚纸时,还要焚烧一些五色纸以救济那些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以免他们抢去有主之衣。有些地区讲究妇女不去坟前烧纸,但傍晚时分妇女要在门外放声痛哭。这一天,穿孝服的儿女们可值此日换穿常服,也可进行迁坟合葬等仪式。

冬至在农历十一月。殷周时期,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今天的春节。冬至节大部分地区讲究吃饺子,但晋南地区讲究“冬至馄饨夏至面”,以为饺子、馄饨包得像耳朵,吃了饺子、馄饨就不会冻掉耳朵。冬至节民间习惯赠鞋,先生要带学生拜孔子牌位。从冬至之日起,即进入了数九寒天。隆冬季节,山西民谚有“一九二九袖不出手,三九四九冻死猪狗,五九消井口(五九半凌汛散),六九去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民间有涂画“九九消寒表”的习俗,形式多种多样。有画梅花一枝,素墨勾出八十一朵花,每日用红笔涂染一朵花瓣,花瓣尽出则数九完,称为“九九消寒图”;有画九个空心繁体字,每字皆有九划,每日一笔,数九完而成一句话,称“九九消寒句”,如“亭前屋后看劲柏峥骨”等句。最雅致的是做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画,每日在上下联各填一笔,数九完而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联”。当然,也有类似结绳记事、刻墙画壁、画格填涂的“数九法”。总之,“下点天阴上点晴,左风右雾雪当中。图中点得墨黑黑,门外已是草茵茵。”数完八十一天,春天就到了。

十二月初八过腊八节。腊八节的渊源来自上古祭祖的蜡节。《风俗通》记:“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曰腊。腊者,猎也,田猎取兽祭先祖也。”《荆楚岁时记》:“腊节在十二月,故因是谓之腊月。”佛教借助腊月祭祖与吃粥的民俗,称十二月初八是佛祖成道日,然后进行布道,其大意为: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苦行多年,饥寒交迫,箕踞树下而不能起身,此时,一牧女送他“乳糜”充饥。食后恢复体力的释迦牟尼到河中沐浴,也净化了心灵,坐在菩提树下静思七天七夜,于十二月初八日觉悟得道。为纪念此事,每逢此日,佛徒便以米加果物煮粥充作“乳糜”供佛,称为腊八粥。此项活动仪式在五台山佛教界甚为隆重。

民间传统腊八粥讲究选用八种主料、八种佐料,意喻吉利。主料以豆米为大宗,有红豆、绿豆、豇豆、扁豆、豌豆、蚕豆及各色莲豆等,米类有小米、大米、黄米、江米、玉米、高粱等。过了腊八节,民间就要为过大年做准备了,民谣有:“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祭灶节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民间称腊月二十三为过“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灶君为何方神圣呢?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来道教兴盛,将灶神说成是一位老妪,她善知人间事,每月都要到玉皇大帝那里汇报人间灶炊之事,玉皇大帝根据她所述的善恶,来定夺为人间赐福的多寡。后来,民间又发展成了既有灶君奶奶也有灶君爷爷之说,不过山西多称“灶王爷”。在不同的地区里,灶君夫妇又由不同的人选来充当,同时伴随着当地流传的民间故事。

古人祭灶的日期,历来说法不一,“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诸教并存,神灵之数高达万千之多,民间习惯一概敬之。可能是为了简化统一,易记易行的缘故,把灶君每月上天禀报一次的说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并且把时间定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这一天也就成了传统的祭灶节日。”(《山西民俗》第100页,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山西只有榆社、文水、黎城等少数地方是腊月二十四祭灶。平时在锅灶旁正对风箱的墙上贴着灶君夫妇神像,两边配对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回宫降吉祥”,为灶君献供的是糖瓜(晋北称饧板),即麻糖的初级品,嚼在口中能粘住上下齿。民间以为这种糖制品能粘住灶君的嘴,免得灶君上天说房东是非。

腊月二十三,房东要为灶君上天放炮送行,烧掉灶君旧像,除夕再请回灶君新像,祈求保佑新的一年。晋北流传有民谣:“腊月二十三,灶王爷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晋南的民谣是:“灶王呀呀(爷爷)你听着,火房里你是天天瞅着的,我顿顿省吃又俭吃,抛米撒面是一时错。锅台上日脏是娃娃多,你老人家可得耽待着。这糖瓜儿你吃不了全拿上,捎给玉皇呀(爷)尝一尝。我这儿给你把头磕,上天去千万要把我好话说,初一早起回来别耽搁,回家吃咱蒸下的油卷子馍。”过了腊月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皆已上天回宫,百姓多无禁忌,办喜事也不用择日子了。在一年最后的六七天里,办喜事的人家特别多,故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在洞房。”过了二十三,过年步伐顿时加快了,晋东南有民谣:“二十三,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晋南有民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同类推荐
  • 菊与刀

    菊与刀

    本书讲述了日本人性格和日本文化。二战后期,日本败局已定,美国对是否进攻日本本土、是否投放原子弹和占领日本后是否保留天皇,无法做出决断。因此委托著名女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通过对日本的研究提供对日本政策的依据。
  • 爱憎得失(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爱憎得失(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味道之味觉现象

    味道之味觉现象

    从最微观到最宏观,饮食串起了最可感的个体肉身与最抽象的文化网络。假如食物注定要被人吃掉,假如食物真是一种艺术,那么我们欣赏这种艺术的唯一方式便是毁灭它。我们有时候会用“干掉”去形容进食,比如说“干掉一碗面”,“把整桌菜干掉”;那个“干”字正正是最粗暴的破坏。形容一顿吃完的饭,我们会说那场面真是“狼藉”;这岂不是一桩惨案的遗留现场?只有透过吃的动作,我们才能完整体验食物之美,才能领会食物作为一种艺术的精髓。可是吃的动作同时也就是一种破坏、吞没与消化。食物一生的高潮在于它的死亡,不消灭食物,我们就无从欣赏食物。饮食艺术乃是一种关于毁灭和败亡的残酷的黑色艺术;最美的刹那,就是崩解朽坏的一刻。
  • 丝路要道:玉门关(文化之美)

    丝路要道:玉门关(文化之美)

    这里,是古老而又富有神奇传说的关塞;这里,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悲凉;这里,更是自古中原进入西城的门户……
  • 梁启超讲国学

    梁启超讲国学

    《梁启超讲国学》有侧重、有针对性地选取了梁启超著述中的相关内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并辅以故事性的叙述方式,来做解读。这些内容包括史学、文学、儒学、佛学、法学和教育、修养、伦理等诸方面。我们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方式,是希望通过本书能让初接触的读者一看就入门,让有基础的读者一看就能见微知著,从而更上一层楼。
热门推荐
  • 穿越“死亡之海”

    穿越“死亡之海”

    “塔克拉玛干”维吾尔语意思是“进去出不来的地方”,亦被称为“死亡之海”。郭小川在诗集《昆仑行》中曾一咏三叹:这里是名为“进去出不来”的大沙漠,黑夜只听风声,白日只见云朵;这里是几乎没有动物的“死亡之国”,大雁不敢停留,小鸟不能掠过……来到和田,我就急不可待地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14师以及北京市援疆指挥部的同志一道去采访老战士宋才盛。他们几个月前还见过面。没承想此番找到宋家,却是斯人已“去”。
  • 站住,不准欺负我:抵债女友

    站住,不准欺负我:抵债女友

    一个是想爱不敢爱的鸵鸟女人,一个是优质到爆的强势男人。<br/>她因为生日的误会做了他的绯闻女友,结果惨兮兮签下了不平等女友条约,被迫着着全班的面送上香吻……<br/>最气人的是,她竟然对这个恶质的家伙动了心,结果N年之后不能摆脱……&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英雄联盟之剑豪亚索

    英雄联盟之剑豪亚索

    因为一场诬陷,亚索被迫逃亡,和路上认识的拿着断剑的白发女孩踏上寻找真凶的路途……新书《英雄联盟:剑豪传奇》已发。
  • 斗破苍穹之古帝传奇

    斗破苍穹之古帝传奇

    斗气大陆,势力飞卢,精英辈出,其中最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便是——炼药师。众所周知,炼药师最需要的便是火焰,而异火,便是其中的翘楚之辈。异火现,万火臣服。一簇异火,诞生于天地之间,千年成形,冥冥中自有几分变异,使得此火不如其他异火一般留守诞生之地,却是主动离开,游离于地底岩浆之中。神秘异火,成帝之谜。且看此火如何在残酷的异火吞噬中成就帝位,演绎传奇。
  • 超神学院之魔方

    超神学院之魔方

    本书原名为爱而神,一切从天上那个大菊花开始,记忆里的《超神学院》就是一部搞笑诙谐的动漫,为什么一出场就是外星人入侵,主角弱鸡,不解释,为什么改名,因为本书三十几万字了也没有女主角,作者新人,写得不好,且非常小心眼加任性,经常擅自更改大纲,而且写小说是兼职,除了保证不太监之外,想要加更是不可能的。
  • 北大经济课

    北大经济课

    “经济”是个无处不在的东西:无论是政治、商业,还是职场、社交甚至婚恋,都有或深或浅的经济学知识贯穿其中。《北大经济课》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和事例对与我们休戚相关的各类经济现象进行全新解读,让你用更睿智的头脑洞悉世事。
  • 金枝宫婢

    金枝宫婢

    国破家亡,金枝玉叶沦为宫婢!宫斗纷纷置身事外,复国大业退避三舍,红尘俗事别惹咱!什么?这样温顺乖巧的一个小宫女,竟是天下纷争的源头?拜托拜托,你们自去争你们的天下,不要扯上人家好不好?你问人家在忙什么?当然是耗死皇帝踹跑太子甩开王妃,拐个王爷逍遥天下啦!
  • 闪闪奇遇记三:恶棍乌鸦吉姆·译言古登堡计划

    闪闪奇遇记三:恶棍乌鸦吉姆·译言古登堡计划

    生性邪恶的乌鸦吉姆做尽了坏事,在林中残忍地偷吃鸟蛋,让曾经平静的森林陷入了悲伤和恐慌,他还使起小聪明,耍得蓝松鸦警察团团转,究竟是法网恢恢还是魔高一丈呢?
  • 神州剑吟

    神州剑吟

    数万年前,万妖之王席卷六界,无人能挡,生灵涂炭。一神密少年手持“破界”神剑将其封印,但他却不愿为神,坠入凡尘,数万年过后,黑暗之力再次强势侵入六界,如今少年该在何处,是否能再次拯救万民于苦海之中?
  • 市场营销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

    市场营销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

    《市场营销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通过最新流程图的绘制方法,将每一个工作流程以最清晰、最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使企业管理工作者可以得到最实用的工具。制度范例从现实工作中的细节入手,对每一项工作环节都作了切合实际的论述,使企业管理工作者可以从中得到具有可操作性的考评依据和培训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