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0800000006

第6章 布衣音韵(1)

祖诗

布衣音韵,是人世间最低微的声音。这声音让我想到另一种声音,那是父亲发出的。父亲童年患过一场大病,数天昏迷后他总算睁开了眼睛。对着欣喜异常的双亲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饿了。然而,谁也没听清他说的是什么。问他,他答,还是听不清,直至喊叫始知那低微的声音是要吃饭。后来,父亲病好了,问大人,为什么我那么大声的呼叫你们听不见?大人才告诉他,你那叫声还没有蚊子的声音高。将布衣的声音放在时代的强音里比较,可能比蚊子叫得高不了多少。自然,高昂的强音省却了我的传播仍然会在四海九州传播,而那如蚊蝇般的声音我若不收录,不扬扩,很可能就会默然消失。我知道这音韵的消失无损于日出日落,无损于太阳的光色,却止不住要去收录和扬扩,良知就这么驱动着我。

如果说中国是个诗歌的泱泱大国,如果说这泱泱诗海尚有源头,就让我们溯流而上去追寻那古老的诗歌之源吧!

追寻到《古诗源》的首页,我们便走近了临汾城边的康庄。当然那时候还没有临汾,只有平阳的旧称。康庄是个不大的村落,一堵堵黄土墙支撑着一座座茅草顶棚,这就是屋舍。哪一家屋舍也静寂无声,村中的阔地上却欢声笑语,冲天的喜悦簇拥着击壤游戏。透过欢笑,我们可以看到地上已竖直一块木板,一个后生手中高扬另块木板,就要击扔。就在这时,手中的木板突然被人夺去。夺去木板的是一位老者,他满头白发,连胡须也白了,众人禁不住惊疑,他也能行?只见老者手舞足蹈,脱口吟唱: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诵唱未毕,木板已随手抛出,而且不偏不倚,正好击倒地上的那块。顿时,人群中爆发出响亮的喝彩!谁也没有留意这喝彩中有一声外来的音韵,那是尧王由衷地赞叹。尧王是统领远近子民的头领,然而他却谁也没有惊动,欢呼过了,带着满意,带着喜悦,悄然离去,又去巡访异地。不过,足迹所至,尧王便将康庄的祥和与欢悦带了过去。从此,那美满和谐的小康人家就成为人们永远的向往,以致今日我们仍然怀恋往昔,要建设小康社会。当然,击壤的吟唱也将众人的向往播撒开去,远走他乡,以至走进了《古诗源》的首页。

这便是《击壤歌》!

飞旋的星球让古老的吟唱成为远去的岁月,转瞬间已近五千年了。五千年的时光消隐了多少往事,然而,那古老的吟唱非但没有消隐、堙没,而且还蓬勃成了诗词的浪花。于是,我们听到了,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听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听到了一江春水向东流;听到了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正是这澎澎湃湃的浪花,滔滔汩汩的音韵,汇成了唐诗,汇成了宋词,让神州大地成为诗歌的海洋。

倘若面对这诗歌的海洋,我们真要溯源觅流,那上古时代康庄村中的一声长吟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如果说,诗词同人一样也有先祖,那《击壤歌》就是众所公认的诗祖。国风尔雅,唐诗宋词,哪一首也流淌着她的血脉。

不必去看那外在的形姿了,谁人不知这食与息的交替贯通了数千个岁月!就让我们品吟一下那内在的真味吧!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对天道的顺应;凿井而饮,耕田而食,这是对地理的适应。顺天应地的是人,是我们的先祖,先祖将我们的命运切入天地之中,成为不可剥离的自然。在自然中和谐生存的先祖,当然觉察不到帝力的存在,于是便高声抒怀:帝力于我何有哉!如同尧王在康庄悄悄地观察击壤,又悄悄地离去一样,当他用智慧将民众导引进适应自然,索取衣食的境界,便寂无声息的退隐了。于是,我们从这古老的诗歌中读出了和谐,而奏响这和谐的却是天人合一和无为而治的旋律!

此时,我们将沧桑远去的历史拉至眼前,触目惊心的是,春秋的无义杀戮,战国的血腥风云,即是秦皇横扫六国的征伐也迸溅着残酷的血色,更别说那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铁蹄过处踏碎了悠闲的祥和安宁……然而,弓箭、长矛,以至坚船利炮,可以扭转乾坤,可以改写历史,惟一无法撼动的就是这《击壤歌》的旋律。野火烧不尽,春见吹又生,是这旋律的自然色泽;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这旋律的人性呼唤;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这旋律的理想沉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这旋律的和谐向往!《击壤歌》用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后世子孙,后世子孙用纯净的灵魂发出生命的绝唱!

这就是诗,这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诗,这就是祖诗《击壤歌》繁衍出来的诗!这诗如天降甘霖,滋养生灵;这诗如江河行地,奔流不息。因而,中华大地才汪洋成举世无比的诗歌大国!

2007年3月4日

中言心语:

先前人们一直说最早的诗歌是《诗经》,可是《诗经》中没有《击壤歌》。因为《击壤歌》比之更早。由此我便有了以《击壤歌》为祖诗的意念。

将这意念变为文章的动力在于《古诗源》一书。《古诗源》自然收录的是最早的诗歌,而其中的第一首就是《击壤歌》。于是,我便打定主意写下《祖诗》。

2009年11月12日

人生在世,吃喝穿戴,家缘过事,挺费心计,挺费体力。人们为此劳作奔波,却不甘心日子这么平淡。稍有闲隙,总想制造些乐趣。地域不同,人们取乐的方式也不同。有的地方喜欢吹,有的地方喜欢拉,有的地方喜欢弹,有的地方喜欢唱,有的地方则喜欢跳舞。黄土高原上有这么个地方,这地方的人吹拉弹唱都会,舞蹈嘛,也会跳那么几下子,却说不上喜欢,总觉得摆弄这器什不过瘾。这地方水土硬,吃这里五谷长大的人上瘾的乐趣就是鼓,打鼓才觉得有意思。

这地方鼓多。有花鼓,有腰鼓,有架子鼓,有阴阳鼓,还有被人注目的威风锣鼓。花鼓,鼓多得花哨,人打得也要花哨。一个人胸佩鼓,腰挎鼓,背驮鼓,腿挂鼓,除了要抡鼓槌的两支胳膊,浑身上下悬了七八个鼓。打起来,忽上忽下,忽前忽后,鼓槌上的彩带如闪电般划来划去,鼓声也就迸然四溅。

腰鼓子,不像花鼓那么零碎,那么缭乱,打起来手舞足蹈,舒腰展肢,颇有些许声威。架子鼓,是一面大鼓,大到一人挎不起,只好两人抬着走,一人在后头紧赶紧地拼命擂。阴阳鼓,也算是架子鼓的一种,鼓一大一小,大鼓为阳,响声轰隆隆;小鼓为阴,响声叮咚咚,也是两人抬起鼓,一人着意擂,擂出高昂而又轻缓的韵味……。在外地人眼里,这些鼓满惹眼,满有趣了。可是,在这些黄土汉子、婆娘的眼窝里,并不尽意。那一年,这黄土塬上举办锣鼓节,东瀛贵宾也背起鼓飞过海来,飞上塬来,在那万人广场上,吹起悠悠地长箫,舞动柔柔的鼓点,缭绕起暮鼓炊烟和炊烟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应该说,不错了。可偏偏这些黄土高原的汉子婆娘看不上,围观的老老少少都张嘴笑了,笑得一个牙也看不见了,哈哈,老天爷,这算哪门子鼓呀!

瞧我们的鼓吧!

一伙儿汉子光膀子呐喊着,擂响了胸前的大鼓,立时山呼海啸,电闪雷鸣,天崩地裂,鬼哭狼嚎,好痛快哇!这就是黄土人的鼓,黄土人祖辈传留的鼓。帝王可以更替,沧桑可以改变,惟有这惊天地泣鬼神的威风锣鼓不能改变。这鼓有山的伟岸,有海的浩瀚,有电的锐利,有雷的威严。世世代代的黄土人,把自己的一腔豪胆都托付给这面鼓了。因而,那一张蒙鼓的毛皮也就颇费挑剔。

驴皮不行,太薄;马皮不行,太软;即是骡子皮也不行,别看骡子既有驴的健犟,又有马的矫骏,那皮的韧和烈却不够劲。要蒙一面好鼓,只有田里那耕种日月的黄牛皮才算受用。不过,也不是所有的牛皮都可以充数。猞牛不行,那下过牛犊的母牛被唤做猞牛,猞牛皮太柔;不能用牛,牤牛也不行,别看牛最具阳刚厉势,可一行过云雨之事,那皮也就稀松了,不能用。惟一可以使用的就是犍牛皮。犍牛是生下不久就阉割过的公牛,它通体是力,皮毛中也潜伏着少有的刚烈,耕田拉车都是主力队员。这主力队员不仅农人喜爱,而且,毛皮也被制鼓师傅厚爱着。其实,这犍牛皮制鼓师傅并不是哪块儿也爱,脖子上的皮不够劲,肚子上的皮不够劲,脊背上的皮该够劲了吧?也不行!只有臀部那被千鞭万杆抽打过的那两砣砣皮才中用。于是,裁割下来,褪毛,揉熟,而后趁着温湿张劲蒙上去,绷展,钉死。当然,在蒙那块皮之前,已钉好了木板,装好了弹簧,待皮子一上,先晾干,再日晒,越干绷得越展,鼓面平得如水面镜片。

只要那光膀子的汉子抡起双槌,这鼓就迸发出那犍牛蕴积了不知多少代的刚威,于是山呼海啸,天崩地裂……

汉子婆娘们在这鼓声中狂狂地乐着!

1993年12月1日

鼓人

鼓人,生在鼓村,长在鼓村,三岁看鼓,四岁玩鼓,五岁就磕磕打打地敲鼓,却打不成个歌儿。到十五六岁架得起鼓,就背鼓、打鼓,把喜怒哀乐都交给那面牛皮鼓了!

鼓村,前面是黄土,后面是黄土,高处是黄土山,低处是黄土沟。沟沟里面有条河,河里也流着黄土、黄泥、黄沙,名副其实的黄河。鼓村的风大,冬天里西北风一来,叫得那个响呀,聋子也睡不着觉!鼓村的雨猛,夏日里那暴雨还未到,就闪电、鸣雷,把个山村吓得鸡飞狗跳,突然雨就到了,不是淅淅沥沥,不是飘飘洒洒,而是盆泼,桶倒,有人大喊不得了,天河决口子了!鼓村的水狂,那平日安安顺顺的黄河要是闹腾起来,真是山崩地裂,翻江倒海,你面对面的喊话,鬼才能听见你说些啥!去过的人都说,鬼地方!

鬼地方的鼓村人,却倔倔地活着,生活了一辈又一辈。

一辈又一辈的鼓村人,生在土里,长在土中,土村,土院,土墙,土门,土窗,土屋,土炕,连屙屎都是挖下的土圪窝。鼓村人恋土,爱土,也想改土,做梦都想把那土种绿,把那山铺青,把那水澄净,还有的痴心要把翻脸不认爹娘的西北风堵死!

鼓村人不善说,不会道,有了事就擂鼓。逢年,擂鼓;过节,擂鼓;娶媳妇迎亲,擂鼓;发丧埋人,也擂鼓!鼓擂得比风大,比雨猛,比雷响,比水狂,一槌下去就是一声炸雷,一个霹雳,一排巨浪,一阵狂飙。风刮了多少代,雨下了多少代,水流了多少代,鼓村的鼓就擂了多少代!

有人说,那鼓中有鼓村人对穷山恶水的怨愤。鼓村人不语,只管擂!

有人说,那鼓中有鼓村人改天换地的激情,鼓村人不语,只管擂!

擂,擂,擂!擂得日月旋,擂得乾坤转,一下擂进了十一届亚运会。那世世代代守着土窝窝的小伙子,大姑娘露了脸,显了眼,鼓,被称作威风锣鼓!人,被唤成威风村人!

威风锣鼓成了热门,威风村人成了红人。小伙子、大姑娘背起锣鼓家伙赶汽车,坐火车,下广东,去深圳。鼓擂得震天响,眼看得乱花坠,头转得四面晕,再回到鼓村一看,丑死了,我的祖爷爷!看村,村子破;看路,路坎坷;看屋,屋不净;看炕,炕太硬;连屙屎蹲圪窝也觉得不美气,兜里擂鼓挣得那俩钱往外一甩,修路,盖房,拆了旧炕换新床……闹腾的爹们娘们打鸡撵狗的难顺心。

还有出奇的,擂完鼓,走东串西,招神惹鬼,引着长头发,短裤子进了村,又是挖矿,又是办厂,机器响了,汽车来了。运出去的是土产,拉回来的是银钱。鼓村人包圆了,腰粗了,人也活得滋润了,吃的,穿的,用的和城里一个样了。打过鸡,撵过狗的爹们娘们鼻子不喜,眼窝喜,活得心里也顺溜了!

鼓村人,还那么爱鼓。逢年,擂鼓;过节,擂鼓。在村擂鼓取乐,出外擂鼓挣钱。擂,擂,擂,据说要擂进奥运会的开幕式!

1993年6月8日

儿歌

一个人最早接受的文学营养莫过于儿歌。小时候在妈妈的怀抱里就常听到这种声音,什么“小猫猫,小狗狗,别咬宝宝的小手手”;什么“曳树带锯,树木倒了砸你,我吃馒头,你吃狗屁”……这些吟哦带来了无限欢乐,或者在歌声中笑着睡去,或者在笑声中消融了先前的愁容。

长大点,出去玩。小伙伴们随口吟出的也是儿歌。两个人架起胳膊,抬起一位伙伴,玩起了娶媳妇。边走大伙边喊:

红板线,线糊涂,

赶上毛驴娶媳妇。

娶的媳妇一只眼,

养下娃娃没屁眼。

烧火柱,透屁股,

稀屎拉下一炕间。

……

歌没吟完,大家就笑弯了腰,胳膊一松,“媳妇”也就落在地上了。若是嫌笑声还不高,大伙儿还会再来段《颠倒歌》:

世上话,颠倒说,

穿的帽子戴的靴。

驴骑人,车拉马,

吹起鼓,敲喇叭。

一下躺在十字口,

十字口,人咬狗,

井也跌在桶里头。

不怕你不笑,不笑不由你。我们在笑声中玩着,长着,长高了,上了学,学到了课本上的儿歌:

弯弯的月儿,

小小的船,

我在小小的船中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这儿歌美妙,高雅,小时吟咏的那些充满土味的歌,真有些难以启齿了。

再过些年,我完全长大了,且当了教师。教师的职责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因此,一千条,一万条,突出政治是第一条。所以,过去那些儿歌都不行了,要编新儿歌,新儿歌要能体现教育革命的政治内容。一屋子被称为老师的人,坐在办公室里使劲想,怎么也想不出个新道道。为了大伙不受熬煎,我才静下心来编排出四句:

一条绳子长又长,

下课以后跳绳忙,

跳出旧框框,

跳出四堵墙。

老师说好。校长说好。好就好在大家可以不在屋子里煎熬了,进教室将此歌传授给祖国的花朵。不日,这歌便喧闹于学校。而后,不胫而走,远近的孩们都吟唱,再后来居然还登了《山西日报》。

这一幕早就过去了。我的孩子也上学了,他们的老师不必为突出政治的儿歌挖空心思了,可以一门心思搞教学了。我自然欣喜,愿天下众学子孜孜以求,皆成栋梁。那样,振兴华夏才有希望。

忽一日,儿子悄悄给我吟出一首歌:

儿子本无才,老子逼我来。

混蛋出题难,王八监考严。

白卷交上去,鸭蛋滚下来。

学子不会做,白交三块钱。

我听了大吃一惊。原以为孩子们遇上了好时候,可以一门心思去攀书山,渡学海,不必再去斗批改,不必再去开门办学了,何曾想,这些娃们身在福中不知福,胡编排些什么!不日,将这些怨气诉说给一位教师,谁知,这位教师听罢没有抱怨孩子们,倒自己严肃起来。好半天才说:“不能只怪孩子,该检点我们的教学方法。一味追究高分,确实苦了娃们。”

那么,娃们能否学得轻松些?

有老师的沉思,我想会的!

1993年12月6日

民歌

有份资料记载,民歌是反映劳动人民心声的最好形式。我信。民歌长在村头,长在田间,长在河边。哪里有汗滴,哪里有辛劳,哪里就有民歌。民歌同五谷杂粮一样,是劳动者汗水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喜怒哀乐的结晶。

在我的记忆里,家乡的父老乡亲不善民歌。论及民歌的兴盛,别说比陕北,就是晋西北也不能比。陕北是大山的家族,却也是民歌的海洋。陕北的民歌唱得很响,很红。那哀婉动人的《兰花花》,那激奋人心的《山丹丹花开》,更别说还有红火至极的《东方红》。至今,一想到民歌,我耳边就响起《东方红》的音韵,禁不住就会吟出那过往的歌词:

东方红,太阳升,

中国出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幸福,

他是人民大救星。

同类推荐
  • 我本是散淡的人

    我本是散淡的人

    本书收录了“找不到感觉”、“包办婚姻”、“自我革命”、“朋友就是幸福”、“好男不跟女斗”、“害怕文学”等200多篇杂文。
  • 怒砸官箴碑

    怒砸官箴碑

    宋绍兴十一年(1141)二月的一天,当朝宰相秦桧以“不服诏命”和“蓄意谋反”的罪名,在朝庭上弹劾率兵抗金的名将岳飞。文武大臣有的惧怕秦桧的势力,不敢为岳飞保本;有的想保本,却又不清楚岳飞率兵在外的详情。就在秦桧奏请皇上削夺岳飞兵权的时候,一名从七品的小吏竟出面诤谏起来。这位小吏名叫辛次膺,官居规谏讽谕的右正言之职。
  • 何建明报告文学论

    何建明报告文学论

    何建明是中国当代报告文学领军人物。作为一位“国家故事”讲述者,他“四十年只做了一件事,讲述国家故事”。《何建明报告文学论》汇集了何建明40年来的报告文学创作实践与理论思考,共70余万字,是全方面、多角度了解何建明报告文学的必读作品。这部创作专论集分为四个部分:创作谈、访谈、评说论道、作品评论。第一部分“创作谈”是何建明现身说法,谈报告文学的创作,第二部分“访谈”是各大媒体记者对何建明的访谈,第三部分“评说论道”是何建明为其他报告文学作品所作的序和评论,第四部分“作品评论”是关于何建明报告文学的解读和评论.本书既是研究中国当代报告文学的重要史料,也是为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
  • 看绿

    看绿

    这是一篇用现实主义手法写成的散文,作者对生活和现实的真实感受,对现实的忠实描述,表达了作者纯朴的心意和愿望。
  • 大搜捕

    大搜捕

    本书内容包括:苍山出奇兵;大漠追凶记;扫荡假烟“王国”;押钞车血案;梦断金山等。
热门推荐
  • 营销圣经

    营销圣经

    为什么大众化销售如此之火?为什么最佳的销售策略仍是那句老话——顾客就是上帝。为什么你已经具备了成功的条件却还没有成功?为什么说培训经费越多,在营销上花的力量就越少?在市场经济时代,那些持续增长的公司无不以盈利客户为增长基础,这些公司都能识别出他们最有价值的客户,创造出强劲的客户忠诚,并锻造出坚实的客户关系。营销学是每个营销人员创造佳绩必须遵循的推销法则,更是所有人营销自我,走向成功的金科玉律,拥有它,你将在商场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 我眼中的中国

    我眼中的中国

    本书作者在武汉纺织大学工作了5年时间,其间游历了中国23个省60多个城市。本书即是作者对在中国工作生活的观感和思考的记录,涉及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但基本上是片段式概述,并不具体深入地谈论一个方面或问题,并且多是对于中国的赞美之词。武汉纺织大学的译者在翻译本书时,已对原著进行了删节。
  • 越努力,越幸运:世界顶级学府的精英培养课

    越努力,越幸运:世界顶级学府的精英培养课

    人常说:三流的学校教授课本,二流的学校教授知识,一流的学校教授精神。而那些世界顶级学府教育的核心,除了教授知识和技能,更注重的是培养什么呢?本书立足世界顶级学府先进的教育理念,寓理于事,深入浅出,带你进入精英的摇篮,和那些优异的年轻人坐在一起,一同聆听百年名校的生动教诲,从而为自己的成长和未来的人生,注入生生不息的拼搏力量。
  • 古代怀乡诗词三百首

    古代怀乡诗词三百首

    从先秦时代《诗经》里征人思妇的反复歌咏,到现代诗人余光中的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乡愁一直是古今游子吟唱不尽的主题。绵延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上便也产生了难以计数的怀乡思归的优秀诗篇。本书作者便是从这浩如烟海的怀乡诗词中,精心选择出了三百首加以评析。通过作者详尽的分析,使我们对这些古代诗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 食界传说

    食界传说

    有一个少年名叫锅净,他每顿饭都要吃一大锅,吃完后还把锅洗得干干净净。有一个帅锅叫拎壶冲,他爱喝酒,一天到晚拎着个酒葫芦摇摇晃晃往前冲。有一个姑娘穿红衣,经常拿着平底锅追打拎壶冲,她不是红太狼,她叫椒香……
  • 跟《毛选》学战略,向德鲁克学管理

    跟《毛选》学战略,向德鲁克学管理

    他被誉为“神州崛起的开拓者”,他被尊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毛泽东,他是世界级管理大师德鲁克。这部中西合璧的管理著作,将本土化管理思想和西方先进管理理念进行了糅合,让管理者能够灵活掌握这两位大师级人物的管理思想和精华。
  • 驱灵二三事

    驱灵二三事

    莫名其妙半强迫着做了驱灵师,世界观完全被颠覆,高维空间,灵魂裂缝,见识了一个又一个被困住的灵魂,终于踏上这条不归路。什么?还要上学培训?!以后的世界还会再怎样反转又颠覆?陈曦心里只能自求多福了......
  • 农门医女:王爷,我们不约

    农门医女:王爷,我们不约

    婚前发现男友出轨,一气之下……再次睁眼却发现身处异世,从小是孤儿的九月还没享受几天父女亲情,爹就被拉走充军,遗留在家的弟弟,妹妹还要抚养,在空间里种田,在外面经商,斗极品,养弟妹,寻父亲,九月拿着父亲留下的钱发家致富……“只是,这为仁兄我们不熟”……
  • 器炼洪荒

    器炼洪荒

    天武世界修行之风颇盛,铸器师地位尊崇,丹道传承几乎断绝。欧治,炼器世家欧家少爷,幼时父亲战死,与母亲相依为命,天赋极差,被骂“废物”,饱受欺凌……他愤怒不屈,手指苍天,“命若天定,我就破了这个天!”天降一道福祸霹雳,竟令他武脉贯通……一篇修炼灵魂法诀,一份丹道传承,他能否凭此屹立于大陆强者之林,问鼎诸天?
  • 盛唐夜唱

    盛唐夜唱

    这是最好的时代,无与伦比的辉煌和荣耀,为后人留下了“唐人”的名字。这是最坏的时代,四境的烽火,内患的种子,都已经深深种在这片土地之内。是谁乘着星槎破空而来,在这无限的江山田园夜夜歌唱,绣口一张,便是整个盛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