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4000000002

第2章 国际货币秩序混乱的开端——金本位制崩溃(1)

本章导读:金本位制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金融全球化的最初形式。20世纪30年代,随着金本位的退出历史舞台,人们对其的评论也多了起来。有人评论说,正是由于金本位制的取消使得整个货币体系变得更加不稳定。格林斯潘在其早年的文章中也指出,“在没有金本位的情况下,将没有任何办法来保护(人民的)储蓄不被通货膨胀所吞噬,将没有安全的财富栖身地”。

针对历史上对金本位制度的争论,本文并没有支持或反对哪一方,而是将其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下来客观地审视该制度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及在其发展中对经济的影响。我们最终应该认识到,我们应该以史为鉴,懂得任何货币制度都是人类自身的创造,其是否能有效运行还是取决于人类自身的妥善协调和管理。

“偶然”中产生的金本位制度

在人类货币史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金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以及产量稀少等特点使其最终成为人们交易媒介的首选,所以卡尔·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据记载,在公元前700年,小亚细亚地区已经出现了一些黄金与白银合金制成的钱币,被称为琥珀金。到了公元前600年,金币在小亚细亚的利迪亚王国首先被铸造出来。在这以后,黄金则在人类历史上长期被人们看作是财富的象征。

但是关于金本位制度产生的原因,金融史却基本上都是一笔带过,在我国最常见的解释就是上面卡尔·马克思那句名言。但这句话显得过于笼统,任何一件历史事件都有它发生的历史背景,金本位也不例外。关于该制度的产生,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的管清友博士从英国的货币重铸谈起,具体生动地为我们讲解了金本位产生时的历史背景。

货币重铸——失败成就金本位

黄金在货币体系中发生作用,最早可追溯到16—18世纪被各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所广泛采用的金银本位制或复本位制。当时运行的金银复本位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平行本位制”,一种是“双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即:金币和银币同为本位货币,都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均按各自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信息流通,两种货币的交换比率由金银市场比价确定,国家不加以规定。如英国,金币“基尼”与银币“先令”,就同时按市场比价流通。由于市场形成的金银比价并不稳定,它会因各种原因而波动,造成交易混乱,不利于商品交换和经济的发展,所以这种平行本位制极不稳定。“双本位制”就是试图来克服“平行本位制”下金币和银币比率频繁变动的缺陷的,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金银两种货币的比价,两者按法定的比例流通。美国和欧洲大陆国家曾采用这种制度。

但实际上由于两种货币金属都有自己的市场价格,要想克服金币和银币比率频繁变动的缺陷是不实际的。市场价格的波动必然会导致货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于是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即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金币被人们收藏、熔化,逐渐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银币则充斥市场。英国的格雷欣爵士在1558年上书伊丽莎白一世陈述了此种现象,提出了防御的措施,据说因此才有了1560年英皇关于反对银币成色不足的公告。(1)约300年后,英国经济学家麦克劳德(MacLeod)著书立说,白纸黑字写下“劣币驱逐良币”(Bad money drives good money out of circulation),并命之为“格雷欣定律”(Gresham’s Law),即价值量较高的金属(良币)将被融化从而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收藏,导致在市场上流通的将是价值量较低的金属货币(劣币)。

对于该定律中的“良币”和“劣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在我国就有张五常教授和浙江大学叶航教授的争论。张五常认为,“该定律说,金币有新有旧,新的完整无缺,旧的给人磨掉小量金。市场的人于是只用旧的劣币,新的良币不再在市场流通,被劣币逐出市场也”。他的侧重点是一种金属货币的足值与否。叶航则认为,“‘格雷欣定律’其实说的是双本位制,也就是金、银同为法定货币制度下的事。既然金币和银币都是法定货币,国家就要规定它们的比值,比如一块金币等于20块银币。但金、银的市场价格终久会发生波动,比如实际比值变为一块金币等于20.1块银币,那么金币就成了币值低估的“良币”而银币则成了币值高估的‘劣币’”。他侧重的则是由于金、银市场价格的波动而引起的币值的高估与低估。

而事实上,这两个理解都正确,都属于该法则的范畴,在实际运行中这两种现象都是曾经存在过的。关于由于金银市场价格波动造成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19世纪上半叶美国的情况为此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例证。美国在1792年实行复本位制时,法定金银铸造比价是15∶1,但在1795—1833年的,39年里,国际市场上金与银的实际价值对比是15.6∶1,法国在1803年实行复本位制时规定的铸造比价为15.5∶1。这个国际条件,使银币在美国成了“劣币”而金币成了“良币”,于是,白银从国外(包括法国)大量流入美国,而黄金则从美国大量输往外国(包括法国)。张五常教授讲的那种情况在18世纪之前的英国则经常发生,致使英皇于1560年发布关于反对银币(1717年之前英国实行的是银本位制)成色不足的公告,并将银币采用花边扎压,防止硬币削边和磨损。

英格兰采用的另一种方法则是货币重铸,而官清友博士通过查阅历史资料认为,正是由于17世纪末的一次货币重铸失败,导致了金本位制度的形成。

当时,17世纪的欧洲可以说是战火不断,各个国家为了争夺欧洲霸权不遗余力地扩军备战,当时比较有名的战争有:1618-1648年的欧洲大陆“三十年战争”,1642-1649年英格兰内战,1652—1654、1665—1667、1672—1674年三次英荷之战,1689—1697年反法的奥格斯堡联邦战争。战争需要强大的经济作为后盾,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军费开支膨胀,政府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战争的巨大支持无疑消耗了财富,人们对于未来的忧虑使得“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越来越严重。根据克里尔的描写,“大剪刀”们打磨铸币的行为似乎在“九年战争”(1689-1697)开始的时候更加猖獗了。1688年,手工铸币的含银量还在88%,但是到了1695年已经缩减到了50%。此时,关于取消手工铸币的传言也开始在社会中流传,人们不再愿意持有不足值的银币,开始拼命储藏银块或换取黄金,最终导致了1696年英格兰银行的挤兑风潮(2)。此时,英政府不得不再次把银币重铸提上日程。

这次的货币重铸在当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他们争论的焦点是,货币单位是计算名称还是金属重量。一种是以财政大臣威廉·朗兹为代表的名目论者,代表君主和国家利益。他认为,只要有君主的印鉴,货币材料并不一定非得是金银,金银货币也不一定非要足值,只要能按照它的面值在市流通即可。他主张降低货币成色或减轻货币重量,让新先令的重量等价于旧先令的80%,并且允许那些缺损的旧币继续按照面值与足值货币等价流通。因为当时英法正处于战争状态,如果采用他的这种建议的话,有利于战后解决通货紧缩的情况。另一种则是以哲学家约翰·洛克为代表的货币金属论者,代表了商人的利益。他主张,真正的货币必须是金银,货币单位就是构成货币的金属重量,因此货币必须有十足价值,反对降低货币成色和减轻货币重量。他建议还是应该按照旧制重铸银币,来代替流通中不足值的银币。

其实这两种建议会产生的后果的差异也是比较大的。按照朗兹的做法,政府作为货币的发行方,利用货币贬值其实是在掠夺持币方的财富,这种做法在经济学上被称作征收“铸币税”。通过这种方式,国王可以合法地赖账,利用少量的白银来清偿积累的大量战争贷款和政府赤字。相反,洛克的做法则会使国家增加负担,损失比较大。

虽然当时争论比较激烈,但是英政府最终还是因循了旧制,并于1696年5月4日,废止了手工铸币,按照洛克的建议货币重铸正式开始。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则是困难重重。首先,由于争论一直存在,致使议会通过的法案也经常变化。1696年2月15日,议会通过表决决定将几尼的价值降到28先令。但是后来发现这个价格仍然很高。1696年2月24日,议会通过“取消银币铸造义务,鼓励铸造几尼金币法案”。1696年2月26日议会又决定几尼价值应该降到26先令,3月26日的法案又决定几尼价值不能超过22先令。但是10月份,几尼实际上已经降到了22先令以下了,禁止黄金进口的法案也成为一纸空文。1699年2月16日,议会又决定不得强迫任何人按照22先令接收几尼。1699年几尼的价格为22先令,铸币局将之降为2l先令6便士。事实证明这个价格仍然太高。金子被输送到铸币厂,但银子却很少。在一个几尼等于22先令的情况下,金与银的比率为15.93:1。在等于21先令6便士的情况下,比率为15.58:1。在等于21先令的情况下为15.21:1。而在汉堡,金与银的比率却接近于15:1。国内和国外的巨大利差使得禁止黄金的进口和阻止白银外流几乎是不可能的(3)。其次,由于白银的大量出口使得当时的铸币局几乎无银可铸,到1696年6月底,只有12%的银币重新回到了流通之中。由于一系列的困难使得重铸工作进展困难,直到1699年,货币重铸也没能完成,公众也开始对重铸失去信心。

这一过程开始受到铸币厂厂长的关注,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艾萨克·牛顿。他前半生致力于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的研究和教学,担任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的三一学院的首席讲座,在校期间研究成果累累。1969年在其恩师、时任英国财政大臣的查尔斯·蒙塔古推荐下他做了英国皇家铸币厂监督,他利用自己在数字和逻辑方面的天赋很快就把铸币厂管理的井井有条,并于1699年被任命为铸币厂厂长。当上厂长之后,牛顿正式参与到政策讨论和决策当中,他坚持认为银币是本位币,本位币不能被改变,也即是说牛顿是支持洛克的。但是,当他看到货币重铸的努力几乎没有任何用处,他在任期间投入到流通中的700万英镑银币很快就退出了流通这些事实后开始怀疑自己的观点。

牛顿也注意到,一个金路易在法国价值为17先令3/4便士,而在英格兰为17先令6便士,巨大的利差使得金子大量流入伦敦,本来就不足的白银继续留出英国。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717年。1717年9月21日,牛顿在货币报告中指出,英国当时的白银短缺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即使英国尚有很多银器,可以把这些银器拿来铸造成银币,但是国与国之间存在的巨大利差将会使这些银器很快就被用光。面对着不断增多的黄金,牛顿开始不再坚持自己以前主张的银本位,考虑是否能把金币作为本位币。因为事实上随着黄金的大量流入,人们已经开始拒绝使用银子进行支付。即使接受银子,支付者也要付出额外的费用。在报告中,牛顿将黄金价格定为每金衡盎司(纯度为0.9)3英镑17先令十又二分之一便士。

有人说正是由于英国银币重铸的失败无意中促成了其金本位的确立,以致许多人认为金本位从是1717年开始的。其实白银的非货币化的进程是到了1774年的又一次货币重铸过程中完成的。1816年,利物浦伯爵(Robert Banks Jenkinson)成为联合王国首相,6月22日,在他的主持下,英国议会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规定沙弗林金币用22开(11盎司或者91.67%的纯度)标准金铸造,重量为123.27447格令,含纯金113.0016格令。这个法案以法律的形式规定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金本位开始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统治地位。

对于牛顿在金本位制确立中的所做的贡献历史学家还是给出了很高的评价。格林·戴维斯就在其所著的《货币史》中就将牛顿担任铸币厂厂长列为是货币史上的一件大事,并将1699—1727牛顿主政铸币厂列入1600—1699年的货币大事年表。金德尔伯格在其所著的《西欧金融史》中除了列入了1696年的银币重铸以外,还写到,“1717年英镑按黄金固定了价格,这个价格一直延续到1931年,其中从1797年至1819年之间和1914年至1925年之间中断过”。而《货币史:从公元800年起》的作者乔恩的评价则更加直接,“在牛顿改革之后,联合王国转向了事实上的金本位制,并且在1816年被正式确定下来”。

金本位论战——金本位制全面实行

关于金本位制在历史上还是有一段小插曲的,那就是发生在1797—1821年的“金本位论战”,虽然这次论战针对的是英格兰银行的货币政策,但是该论战对金本位制的巩固及在世界范围内展开起到了积极作用。

事情的起因是18世界末的英法战争,成立于1694年的英格兰银行面对不断流出的金银储备,先后实行紧缩货币发行和暂停1797年刚刚开始发行的纸币对金银的兑换权的政策,致使英国出现物价上涨,英格兰银行纸币相对于金银的贬值。面对这一现状,当时英国议会内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方是金本位主义者(以李嘉图为代表),另一方是反金本位主义者(以博赞克为代表)。

同类推荐
  • 汽车营销的十大关系

    汽车营销的十大关系

    本书站在营销人的角度和用户的立场来审视汽车市场营销中的各种关系和矛盾,并结合作者自身丰富的营销实践进行分析和梳理,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这是一本朴实、深刻、严谨、务实的营销经验总结与升华的专著,体现了三个明显的特点。站在哲学和全局的高度思考汽车营销问题,才能认清矛盾关系的本质,才能把握营销先机和主动权,从而破解营销难题,提升营销质量,助力企业升级发展。
  • 影响力提高手册

    影响力提高手册

    能力是成功中最关键的因素,只有培养杰出能力,才能成为时代强者、社会精英,成就亚马逊人生。本书揭示了影响力对人们工作、事业、生活、家庭、婚姻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同时,通过大量精当的实例和简明实用的理论,详细而具体地阐述了政治、经济、管理、行政、职场等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人们提高其自身影响力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为人们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全面提高影响力,有效应对纷繁复杂和竞争激烈的时代,实现组织和个人目标,成就辉煌事业和美好人生提供了完备的实践指南。
  • 高标管事 低调管人

    高标管事 低调管人

    高标管事是一种境界,低调管人是一种艺术 低调管人是领导者最智慧的平衡艺术 低调管人是领导者最绝妙的得人心法则 低调管人是领导者高明的博弈之道 低调管人是领导者最隐蔽的调控计策 低调管人是领导者最老到的用权技巧 低调管人是领导者最有力的谋势韬略 低调管人就是沉静领导。
  • 直销圣经

    直销圣经

    直销不仅造就了无数企业和行业的辉煌业绩,还造就了无数的高收入人群。近几年来,直销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并以其非凡的魅力吸引很多喜欢挑战的人员加入。许多人正是看到了直销的光明前景而加入到直销员大军中来的。本书致力于满足每个直销人员应当掌握的正确心态与基本技能,是每一个直销人员必备的入门指南。本书的所有观点和技能都来源于权威的专家学者的专业指导和直销成功人士。
  • 中层主管枕边书

    中层主管枕边书

    本书从中层主管这个角度出发,详细地论述了中层主管应具备的能力以及在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针对问题还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热门推荐
  • 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战国之平手物语

    战国之平手物语

    你可以把这本书当作是——老套的穿越故事,尾张,桶狭间,上洛,天下人;一个战国爱好者的私货大放送;起点式历史文;腹黑青年成长史。QQ群:125180638,平手家本城。作者长期居住,欢迎加入围观
  • 葬礼之后

    葬礼之后

    理查德·阿伯内西在死前留下了一大笔财产。在他的葬礼之后,他的妹妹、行为举止总是颇为奇怪的科拉小姐竟说了这样的话——“可他是被谋杀的,不是吗?”次日,科拉在家中的床上惨遭杀害。六个遗产受益人均有作案动机,每个人都恰巧没有不在场证明!这桩“有趣”的案件令波洛陷入窘境……他能否从和家族成员的对话中抽丝剥茧并发现蛛丝马迹?迷雾重重,真相直到故事最后才被揭开!
  • 凶案追击

    凶案追击

    听说的未必都是传闻,眼见的也不一定是事实。华丽面具的背后,或许面目狰狞,想要还原真相,必须洗刷人为的粉饰。扭曲的事实背后,总有扭曲的人性和心灵。想要看透迷雾,还请睁大眼睛。小莫的V群:200144356欢迎任意书中主配角名+读者ID+粉丝值来敲门
  • 消失的翁仲

    消失的翁仲

    “是因为乙未亭,所以叫夷亭。”在大明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唯亭镇街上一家豆腐坊的楼上,张泰正仔细地往一张黄裱纸上刷着浆糊,准备补一下被昨天的暴雨打破了的窗纸,突然说着。坐在桌子一头,正往嘴里不停地扔着豆腐果的少女一下睁大了眼,吃惊地道:“咦,你怎么知道?泰哥,你真会算?”张泰仍然刷着浆糊,头也不回地说道:“你一直在咵哧咵哧地吃东西。刚才楼下走过的那两个人在说什么‘明明是唯亭,为什么叫夷亭’,你的嘴就一下不动了,我猜你定然也在想为什么这地方有两个名字。”
  • 凤临九霄

    凤临九霄

    “孩子,天蓝,快醒一醒,孩子,你再这么睡下去,可就真的醒不了了!”
  • 生活从退休开始

    生活从退休开始

    戎马半生的哥哥今天正式从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里光荣离职,在这之前,他是陆军某集团军政治委员。一下子从众星捧月到门可罗雀,侄女在外地读博,嫂子又要上班,我不能想象革命了一辈子的哥哥如何孤独地适应他这个痛苦而艰难的转型期,就在出版社给他找了个写书的差事,以便他顺利软着陆,过普通人的平常日子。哥是那种生活单一只知道埋头干工作的人,晚上吃完饭,碗一搁就去办公室,一年四季,雷打不动。
  • 末代公主荣寿

    末代公主荣寿

    她是慈禧皇太后的养女,恭亲王奕訢长女,身为郡主却破例晋封为荣寿固伦公主,成为了中国最后一位公主。她当面批评慈禧打扮妖治,调和慈禧与光绪的矛盾,安排慈禧光绪的丧事,满清倒台也余威仍存。她的夫君在属于她之前,已经是试婚格格的男人。她被心爱之人视作不供戴天的灭族仇敌。
  • 穿越从犬夜叉开始

    穿越从犬夜叉开始

    无限流小说,经历过的世界:犬夜叉——柯南——火影——遮天——斗破——现实——秦时明月。经历过的角色扮演:奈落——奈落——大蛇丸——摇光圣子——学生——黑夫?待经历的世界:妖神记……PS:开了本新书,《妖神记之沈越传奇》,各种求,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群号:679223201
  •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可说是少数的“世界著作”之一,这本书不是为一国而作,而是为全世界而作的;不是为一个时代而作,而是为一切时代。在这本书里,极高的智力与多样的兴趣和同情心自然而然地结合为一体,所以世人之中,不管什么样的类型或脾气,都能在这部书里找到一点与自己有联系的东西。虽然这只是一本随笔集,但《培根随笔》能同时让你产生读史书、读诗集、读教科书的感觉。培根的话语不仅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而且还能使人们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