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4200000013

第13章 人口(1)

(第一节)人口演变

(第一节)放前人口情况

西中黄这块地方,应该是丁村人活动的范围。这里仅距丁村25公里,是人类正常活动区域。后来,在什么时代,丁村人的一脉在这里建立了什么部落,定居下来,当时有多少人,现在难以考究,但,这里在远古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这是肯定的。这样的猜想虽无根据,但也有点道理吧!

山西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李梦存先生着的《晋国史》中记载:晋鄂公(公元前723年-718年在位)因庄伯攻晋都,逃至鄂邑(今乡宁)。为防御其攻击,在今尉村北门处构筑城堡——鄂公堡,驻兵守卫。后晋鄂公于公元前718年逝世,守兵为民,农耕生存。推想:那时候要是西中黄无人或人少,西中黄的地盘和土地还能存在吗?

到唐贞观七年(633年),太平县筑建县城,城墙的碑刻上刻有中黄里人参加和完成的工段。这说明1300余年之前,中黄人就已经初具规模了,人口已经不少了,已经被县上征调建城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发展遇到丰年和和平年代,就大大发展;遇到灾年和战争,人口就大减,忽高忽低,变化很大。

据说,明洪武至嘉靖年间,这段时间人口发展很快,村内人口已经发展到千人以上,所以,在明崇祯四年,就动工修建城墙。修城墙这个浩大的工程,今天看来都是个奇迹,中黄村当时的人口少了,是干不了这么巨大的工程的。所以,估摸当时已有数千人口。

明万历年间,灾荒频繁,人口大大下降;清初战争停止,人民安乐,风调雨顺,人口增长很快。到康熙七年(1668年),二十九年(1690年),三十四年(1695年)8级地震过后,人口死亡过半。后历经百余年,到清道光、同治年间,本村人口又有了很大发展。

清康熙后期、雍正年间,村内人口有了一定的规模,所以那时动工修建村子的城墙。清光绪三年(1877年)大旱,麦、秋无收,米麦斗银三两,民食树皮草根,甚至干泥土,人口大减。民国十八年(1929年-1930年)又遇大旱,民众啼饥号寒,人口又大减。此后的30多年中,人口继续下降。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间,人口变化不大。

到公元1947至1948年,土地革命时,全村人口为410户,1485口人,人均分地3.5亩。

(第二节)国后人口发展情况

建国以后人口发展情况,列表如下:

从上表中看出:1948年西中黄村总户数是410户,到2007年为845户,1959年间增长了435户。1948年总人口为1485口,2007年总人口为3434口,增长1949口。

从男女人口比例看:1957年总人口为1721口,其中男851口,女870口。女的比男的多19口人。1969年,总人口为2476口,其中男1203口,女1271口,女的比男的多68口人。到2006年,总人口为3419口,其中男1719口,女1700口,男的比女的多19口人。

(第三节)007年人口情况

从文化素质上看:到2007年,西中黄的村民,1至20岁的625人中,基本上都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没有失学儿童;21至40岁的1173人中,已经读完九年义务教育,属初中毕业文化程度;其中的470人达到高中毕业,占34%。有少数人考上了大学,到外面工作,占6%。41至60岁的1157人中,有925人为初中毕业,有232人为高中毕业。61岁以上的425人中,有255人为初中毕业,有170人为小学毕业,占人口的0.49%。全村没有文盲。

(第二节)姓氏

(第一节)氏概况

西中黄村是个大村,人口多,姓氏杂。传说:村中“先有司家巷,后有张家弯”(弯子巷)。司、张两姓,落户最早。因这方土地肥沃,便于生存,随后,梁姓与郭姓迁来,司、张、梁、郭四姓为村庄最早落户者。其他各姓陆续从全国其他省份迁来。发展到今天,全村共有姓氏104姓。

1000口人以上的有1姓。张姓:1217口。

100至900口人的有4姓。其中:王姓394口;李姓391口;郭姓181口;刘姓105口。

50至99口的有7姓。其中:司姓89口;梁姓80口;赵姓80口;贾姓66口;杨姓65口;高姓56口;文姓50口。

20至49口的有9姓。其中:尉姓42口;郑姓40口;曹姓34口;马姓30口;陈姓28口;池姓26口;辛姓:25口;孙姓25口;毛姓21口。

10至19口的有18姓。其中:冯姓19口;周姓16口;卢姓11口;柴姓15口;原姓15口;董姓14口;林姓14口;徐姓13口;许姓13口;荀姓12口;裴姓12口;武姓12口;屈姓11口;霍姓11口;贺姓11口。程姓10口;朱姓10口;里姓10口。

2至9口的41姓。其中:崔姓9口;黄姓9口;姚姓8口;和姓8口;潘姓8口;苏姓7口;尚姓7口;闫姓7口;吉姓7口;史姓7口;吴姓6口;步姓6口;卫姓5口;路姓5口;段姓5口;戴姓5口;牛姓5口;秦姓5口;相姓4口;田姓4口;韩姓4口;胡姓4口;肖姓4口;焦姓4口;鲁姓4口;乔姓3口;翟姓3口;郝姓3口;任姓3口;何姓3口;齐姓2口;薛姓2口;丁姓2口;祁姓2口;荆姓2口;关姓2口;明姓2口;石姓2口;孟姓2口;夏姓2口;师姓2口。

一姓一人的有24姓。郁,樊,吕,邢,南,仪,杜,唐,陆,楮,廖,仝,宋,邓,沈,逯,熊,万,公,宁,兰,岳,谷,岑。

姓氏歌

西中黄村姓氏多,要想知道下面说:

全村三千多口人,姓氏一百零四个。

张姓人众遍村住,李司多居一条巷。

王刘梁赵分散居,郭家多在西南角。

贾杨高文依序少,尉郑曹马差不多。

陈池辛孙毛冯周,柴卢原董林徐霍。

荀裴许武屈程贺,崔朱黄里姚潘和。

苏尚闫吉史步吴,路卫段戴牛秦何。

相田韩胡肖焦鲁,翟任齐郝不算多。

屈薛丁祁姜关明,石孟夏师只两个。

姓氏单个也不少,全村也有二十多:

郁樊吕邢南仪杜,唐陆诸廖仝宋岳,

邓沈熊逯万宁公,谷兰岑姓遍村落。

村内姓杂虽然多,邻里相处都谦和。

文明礼貌风气好,奔向小康福又乐。

(第二节)氏大户叙述

一、1000口人以上大户1姓

张姓。张姓现有人口1217口人,占全村人口的35.4%,即三分之一。张姓原籍四川巴县(今巴州市)人。始祖张懋卿,张顺卿兄弟两人先后迁入西中黄村。弟弟张顺卿先来,觉得这个地方不错,以后又把哥哥张懋卿从四川叫来。传至今天,已经有24世了。祖坟在西门外高埝上的张家老坟地内(今天已经没有了)。老大这门的后裔为头家张;老二这门的后裔为二家张。旧时上老坟时,鼓乐喧天,每人(限男姓)分油煞车轮子(食品)一个。所有支出从老坟地收入中支出。谁管祭祀,谁种坟地。以下几代的坟地顺序为:刘家坡刺木坟、春秋楼边的坟、西楼坟地等。现将张玉堂家保存的头家张族谱抄录于下:

始祖懋卿,二世祖士元,三世祖举安,四世祖重谊,五世祖回,六世祖文秀,七世祖朝凤,八世祖扩,九世祖计旺,十世祖启颜,十一世祖鹏程,十二世祖其贤,十三世祖明德,十四世祖道生、浩生、贵生,十五世祖必昌、必显、必兴、必南,十六世祖扶清,十七世祖均,十八世祖鸿。(张玉堂只录近他这门的祖宗,其他家可参照)。

二家张人口众多,大户多。经土改、四清”、文革”等运动,族谱已遗失。这次经访问老者,依稀可得出如下轮廓:

始祖:张顺卿,二世祖不详,三世祖不详,四世祖不详,五世祖:福、禄、敏、赖、玉;(刘家坡刺木坟)六世祖不详,七世祖九岩,冲元,八世祖尔恕,九世祖瑞翔、翰翔,化,鮡化。十世不详,十一世栢梴(鮡化孙)、楹(化孙),桂(鮡化孙)十二世、十三世,十四世、十五世、十六世均不详,十七世乘时(殿臣爷爷)、楷士(秋生爷爷),炳如、(育庚爷爷)、灼如(受福老爷爷),琨如(景元爷爷),作祯(焕光爸爸),十八世宗基、玉成,万洋、兰茂、鉴海、鉴湖、保廷、焕光,根有、思温等;十九世育坤、育德、育庚、景元、秋生,春生、光耀等,二十世受福、志骞、亮军、帅军、吉利、小利等。

(没写上的可参照上面排序)

二家张祭祀分四个祠堂。怎样分的不详。这四个祠堂是:

北门坡下祠堂(现在麦喜家院子),祭祀人为:张林祥(7口),张茂才(6口),张振宏(6口),张进财(14口),张泽民(5口),张吉祥(10口),张跟来(15口),张吉如(9口),张维信(4口),张发财(6口),张元昌(2户5口),张临玉(6口),张国良(3户13口),张泽会(5户20口),张玉林(4户18口),张胜利(7口),张福利(4口),张国杰(4口)。共39户170口人。

现王学舜家院子占的祠堂,祭祀人为:张利文(3户6口),张顺保(4户15口),张天命(3户11口),张马娃(5户21口),张百根(10口),张金斗(5口),张百锁(4户14口),张洞芝(2户8口),张月爱(1户5口),张克恭(3户9口),张长美(9口),张保(2户8口),张建民(3户10口),张华(2户8口),张长旺(4户18口),张华东(4户16口),张春景(2户9口),张春田(1户6口),张长渠(7户28口),张春元(1户10口),张春海(1户6口),张长庚(11户45口),张维仙(5户21口),张茂盛(5户23口)张长松(4户12口)。共80户,333口人。

原柏树院(现学校占)祠堂,祭祀人为:张齐家(4户16口),张子升(2户8口),张树润(3户14口),张世敬(1户5口),张石看(2户8口),张永昌(3户10口)。共15户,61口。

原东门井南边祠堂,祭祀人为:张志骞(1户5口),张焕斗(1户5口),张海水(2户5口),张国栋(1户7口),张受福(2户6口),张九龙(1户5口),张利荣(4户13口),张育庚(2户9口),张秋生(3户8口),张吉祥(1户6口),张碎娃(3户13口),张积善(3户11口),张焕章(1户5口),张百楹(2户9口),张焕光(1户9口)张福生(2户10口)。共30户,126口。

同上一个祠堂的,血缘关系更近一些。更详细的情况不详。中国人有寻根认祖的传统美德,不忘祖先,不忘根本,血浓于水的感情,也是西中黄村人的传统美德。

另,张姓虽都姓张,但也分多脉。弯子巷张启瑞家就另一张姓。据张启瑞说,他们这脉张,为一家张,是村内最早的姓氏之一:先有司家巷,后有张家弯”(弯子巷)就是指这个张。这一脉张从哪里迁来?何时在村落户?现在都难以考证。他们这一脉另有三座祠堂:即来顺家门前一座;天录家房处一座;王在桥家牛院西南角一座。现在都不存在了,祠堂内祖先的牌位也不知去向了。现在知道的情况是这一脉共分五支:

一支:张启瑞(4户21口),张春旺(1户6口),张雨生、雷生(2户9口),张吉明(2户4口),张德元、福元、奎元、胜元(4户28口),张藏真、藏元(2户8口),西有(1户6口),万有(1户8口)。共17户95口,(尉村2户未计入)。

二支:张栓(1户6口),张喜才(1户4口),张萍(1户5口)。共3户15口。

三支:张来顺(1户8口),张树阳、建阳(2户11口),张文龙、文虎(2户8口),张重阳(1户10口),张有寿(1户5口),张英娃、跃娃(2户6口),张来水(1户4口),张学俭(3户13口),张清(1户5口)。共14户70口。

同类推荐
  • 永远不要随意假设

    永远不要随意假设

    本书讲述了一个马来西亚人的生平故事。该书作者由一个华人商贩发展成为马来西亚现代企业家的经过,从他的人格和成就角度说,象征着马来西亚在过去的80年里,从一个封建殖民社会发展成为如今的多民族现代化国家的成功历程。
  • 九月荒原

    九月荒原

    真正的诗人都是天生的歌者。诗人李成河无疑就是他生活于其上的那片土地的热情歌手。这位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陕西诗人,有着深深的土地情结和对早年贫苦生活的深刻记忆,这种记忆不仅让他渴望土地,敬畏土地,更终生背负着由土地的贫瘠而起的对人生的悲悯情怀。
  • 浪漫星云(中国当代诗歌札记)

    浪漫星云(中国当代诗歌札记)

    当代诗歌是在表现新的生活、新的人物的直接号召下诞生和发展的。诗歌寻求自己的直接领地,那就是人们的感情世界。在新的时代里,诗歌表现新的感情,而且实践着新的抒发感情的方式。
  • 古代闺恋诗词三百首

    古代闺恋诗词三百首

    闺恋诗词一直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学史始终,历朝历代都有数不清的痴男怨女伤春悲秋,相思悼亡,因此都有优秀的爱情诗词留世。本书就是一本集中体现中国历代闺恋诗词的作品。作者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词中,精心选择出了三百首闺恋诗词加以注释,评析。通过作者详尽的分析,使我们对这些古代诗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 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

    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

    "每个人都有一颗年轻而伤感的心。在遇见自己的另一半前我们总会在生活的小道上漫步前行。有错过的时候。有疼过的时候。一路上总会有许许多多的陌生人在自己的生命中稍作停留,然后他们最终都慢慢的消失了。甚至此生不会再见。后来当我们再想起这些人的时候,仿佛在回忆另一个人的故事一般。
热门推荐
  • 天命女帝

    天命女帝

    世人都说,练武之人又脏又臭?扯淡!那都是高不成低不就的二傻子!真正的武道高手,都是越修越是美貌!尤其是妹子!修为越高,身材相貌越是完美,瞧瞧天下四大美人,哪个不是武道高手?秦岚的目标是,做最强最美的武道女帝!
  •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4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4中篇小说卷

    吴义勤主编的这本《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4中篇小说卷》共收中篇小说八篇,包括阎连科的《天宫图》、余华的《战栗》、王小波的《我的阴阳两界》、北村的《最后的艺术家》、刁斗的《作为一种艺术的谋杀》、周大新的《向上的台阶》、李佩甫的《红蚊子》等。每篇小说后都有精短点评。
  • 一品夫人荣宠记

    一品夫人荣宠记

    作为侯府毫无存在感的庶女,上一世的洛简澜被情爱蒙蔽了双眼,最后却被所爱之人灌下毒酒,受尽折磨凄惨而亡!重活一世,她斗嫡母,护生母,前世欺她负她辱她之人,今世她必将百倍奉还!不料惹上闷骚小侯爷,以近乎蛮横的姿态霸占了她身边的位置。然而,这男人白天看着人模人样的,怎么一到了晚上就化身为狼了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时序

    时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聊以演戏慰平生

    聊以演戏慰平生

    穿过死亡的阴影在此与你相遇。保守的古人醒来的第一眼就是一个男人企图耍流氓这是什么展开?!这简直叔叔婶婶都忍了!噫!这些男男女女穿着如此暴露为哪般?哥哥眼神太凌厉完全被看穿了怎么破?!闺蜜一直是个绿茶,渣男一堆跟着跑。“老娘不伺候了!”
  • 理智与情感

    理智与情感

    《理智与情感》是简·奥斯丁富于幽默情趣的处女作。埃诺莉和玛丽安娜两姐妹生在一个英国乡绅家庭,姐姐善于用理智来控制情感,妹妹的情感却毫无节制,因此面对爱情时,她们做出了不同的反映……小说以这两位女主角曲折复杂的婚事风波为主线,通过“理智与情感”的幽默对比,提出了道德与行为的规范问题。本书和作者的《傲慢与偏见》堪称姐妹篇,同样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对白叙述没有富裕嫁妆的少女恋爱结婚的故事。
  •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结伴而行

    结伴而行

    《结伴而行》是作者郭松以散文、随笔形式,对自己人生轨迹和思想脉络梳理而成的散文集。作品从眷恋故乡、军旅如歌、书香笔韵、人生况味、盛世微言、情系云南等九个章节,回望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全书题材丰富、思想深邃、抒情优美,文字厚重、耐人寻味。
  • 春色晚

    春色晚

    前世,她自以为幸福无忧,却所托非人,不得善终;睁开眼,相同的命运再度袭来,谢晚桃这才发现,原来自己,只不过是圈套中的一颗棋。既然老天爷给了她重来一次的机会,那就绝对不能再重蹈覆辙!谢家四丫头能犯二,会卖萌,斗得过小白花,打得过大豺狼,应该被踩在脚下的,就决不能让他们再爬起来,而那些伤害过她的人,她会一个一个,加倍讨回来!这辈子,她只想牵着那个人的手,一世安稳自在。
  • 胡乔木传(套装共2册)

    胡乔木传(套装共2册)

    胡乔木是中共党史和新中国国史上的一位起过独特作用的重要人物。他曾长期担任毛泽东的秘书,“文化大革命”后,又协助邓小平做了许多重要工作,享有“中共中央第一支笔”的美誉。本书按照胡乔木的生平经历,分为六个单元:一、青少年时代;二、从延安到北京;三、五六十年代;四、“文革”中;五、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六、十二大以后到逝世。较为客观、详实地记述了胡乔木的一生经历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