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5400000014

第14章 帝王往事——盛事明君的文治武功(13)

将领们见朱元璋话刚说完,就相继起身,嘟哝道:“搞什么鬼啊!就为了这件小事把咱们找来,简直是在浪费我们的时间,真搞不懂这个臭和尚在想什么!”之后,众人就一哄而散。

三天后,朱元璋率领一批亲兵检查城墙的修补进度,发现只有自己如期完工,其他几段工程的进度则严重落后。朱元璋见状,立即板起脸来,对身旁的亲兵说道:“去把尚未完工的将军们请到我的营帐里去,我有事要宣布。”

不久,将领们在亲兵的引导下慢慢地走进朱元璋的营帐。朱元璋见众人到齐之后,立即站了起来,举起郭子兴给他的令牌,厉声说:“我这个总兵官是郭元帅任命的,不是我自己封的,万一城没有修补好就遇到敌人来袭,我们要怎么对付?今日我念在各位军务忙碌,又是初犯,所以特别宽容,但限你们在两天之内完工,否则一概按军法惩处!”

诸将们自知理亏,朱元璋又网开一面,于是众人齐声道:“是,是!我们一定会按时完工,请总兵官见谅!”

此后,朱元璋的威信逐步树立起来,而部队的纪律也日趋好转。不久,郭子兴突然死亡,朱元璋就成为这支红巾军中最重要的人物,甚至还被刘福通任命为左副元帅。

元顺帝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三月,朱元璋便率兵攻占集庆,并改集庆为应天府。小明王韩林儿在接获朱元璋的捷报之后,立即任命朱元璋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的最高长官。虽然朱元璋的起义军队已经发展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割据势力,但因朱元璋起事较晚,实力较弱,地盘又介于徐寿辉和张士诚之间,所以处境仍相当的艰难。

元顺帝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五月以后,朱元璋同时在东、西、南三个方面谋求发展。在东面,朱元璋于同年六月和次年初接连打败张士诚,巩固了自己的防线。在西面,朱元璋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五月在龙湾挫败陈友谅的偷袭企图,并将辖域扩展到了安庆、饶州、龙兴等地。在南面,朱元璋先后从元官吏手中夺得了徽州、婺州、信州等地。元顺帝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由于赫赫战功,朱元璋被宋政权封为吴国公。

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四月,割据两湖的陈友谅集结60万兵力,南下进犯江西,接连攻占吉安、无为等地后,其军队包围了由龙兴改建的洪都城。七月,朱元璋亲率20万军队前来救援,陈友谅遂解围北上,在鄱阳湖口迎战。朱元璋利用风势展开火攻,陈友谅军的舰船被焚数百艘。八月,陈友谅在向湖口突击时中箭身亡,张定边等人夜载其尸及其子陈理逃回武昌。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二月,朱元璋率大军进征武昌,陈理请降,汉割据政权覆亡。

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十月,朱元璋对东面的张士诚发动了全面进攻。进攻分三个阶段展开,第一阶段夺取其江北的地盘,第二阶段完成对其首府以外江南地区的扫荡,第三阶段则是围攻其首府隆平。第一阶段的战役目标在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四月前即已达到。同年八月,朱元璋令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师20万大军进行第二和第三阶段的战役。十一月,徐达等先后占领了湖州、杭州、绍兴、嘉兴等地,形成了对隆平的战略包围。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九月,经过十个月的激烈围攻,隆平城终于被攻破,张士诚自尽未遂,在俘送应天府途中自缢死亡。

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九月,朱元璋令大将朱亮祖、汤和等经略浙东,方国珍和其侄方明善相继兵败,逃入海中。十一月,朱元璋令廖永忠率舟师入海,方国珍等投降。同年十月,朱元璋令大将胡延瑞、何文辉等经略福建。十二月,汤和、廖永忠等复以舟师取福州。次年正月,朱元璋军队进围延平,元朝平章陈友定服毒自杀未死,俘送应天府被杀。

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十二月,朱元璋宣布即皇帝位。第二年(即公元1368年)正月,定国号为明,建元洪武,以应天府为京师。当年二月,明军分三路出征两广:一路由杨璟、周德兴自湖南取广西,一路由廖永忠、朱亮祖自福建航海取广东,一路由陆仲亨由韶州攻德庆,策应前两路。五月,廖永忠等至广州,元左丞何真归附。六月,杨璟等至静江(今广西桂林市),廖永忠等前来会合,破城,元平章也儿吉尼被擒。

一统天下,创大明不世之基业

明太祖朱元璋的统一战争,是以北伐中原、攻下元大都开始,以平定辽东结束的。

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至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朱元璋先后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等割据政权。除了四川明玉珍的夏政权和广东的何真两个小割据势力以外,南方的大片土地全在朱元璋的掌握之中。元顺帝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十月,朱元璋命令徐达、常遇春率领二十五万大军,由淮河流域进入河北,开始了夺取中原的北伐。

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二月,北伐军平定了山东,接着分兵两路,水路并进,夺取河南,先后攻克了归德、陈州、许州等地。四月,元朝梁王阿鲁温投降,河南平定。冯国胜等人又率军攻克陕州、潼关,阻断了驻扎在关陇地区的元朝大将李思齐、张思道等人与元朝廷的联系。至此,元大都已失去了屏障和外援,陷入弧形的包围之中。五月,朱元璋亲自督战,部署进攻大都的战役。闰七月,徐达、常遇春率军北上,攻克临清,不久攻克德州。二十七日,攻克通州,迫近大都。元顺帝闻报大惊,在夜里带领后妃太子仓皇逃往上都。八月二日,北伐大军攻克大都,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宣告结束。

明军占领大都后,随即向山西、陕西、甘肃进军,消灭元朝的残余势力,先后打败扩廓帖木儿,收降李思齐,击走张良弼等。明军又攻克上都,元顺帝北走应昌。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元顺帝死于应昌,其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不久,明军攻取应昌,又大败扩廓帖木儿,爱猷识理达腊由扩廓帖木儿拥护退居和林,史称北元。以后到大明惠皇帝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鬼力赤杀掉北元主坤帖木儿自立,改称为鞑靼可汗,北元至此遂绝。

元顺帝之子爱猷识理达腊退走漠北后,云南尚为元梁王把匝刺瓦尔密所据,辽东仍在元将纳哈出等控制之下。此外,四川地区还有一个夏政权存在。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朱元璋遣将征四川,夏主出降。明太祖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又遣将征云南,元梁王把匝刺瓦尔密败死,于次年全定云南。明太祖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朱元璋再遣将攻取辽东,元将纳哈出归降。至此,全国统一事业基本完成,朱元璋心满意足。

在这以后,明朝的版图基本确定。

大兴学校,网络人才

朱元璋在攻下集庆后,开始向权力顶峰的攀登,十二年之后就建立了明朝。成功如此之快,个中因素很多,但朱元璋注意人才的网络,在自己周围建立了一个优秀人才的群体,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朱元璋当然企求明王朝的长治久安,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人才。网络人才的方法主要有大兴学校、征召贤士和科举考试等。

选拔人才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大办学校,通过学校教育培养、识拔人才。

朱元璋出身贫苦,没有受过多少教育,靠着自己的刻苦才能识字为文,而渐成气候之际又得儒生辅佐,更知文化知识的重要。所以,朱元璋在建立明王朝之前已经开始设立学校培养人才。元顺帝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也就是攻下婺州的第二年,朱元璋命宁越知府王显宗设立郡学,聘请五经师及学正、训导。这是朱元璋建立学校的开始。

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为命令各地建立学校专门下达诏书,命令天下郡县,一齐建立学校,以培养士人。由此,各府州县都建立了学校。府学首长为训导,州学叫学正,县学是教谕。学生数额,府、州、县学各定为四十、三十、二十人。无论师生,每月都有廪食米六斗,学官还有月俸。在府、州、县学学习的学生以礼、乐、射、御、书、数设科分教,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各治一经。考试成绩优秀的,或者送到国子监深造,或者参加选拔举人的乡试。如果入学十年学无所成,或者有过失的,则分发为吏,即官府中的办事人员。总之都有安排。

作为大明王朝全国最高学府的国子监,原称国学,始设于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命令官员子弟和百姓中才能优秀通晓文义者入学,还在这些人中选了国琦、王璞等十余人陪太子读书。后来,朱元璋下令扩大国子监,命令从各府、州、县学里挑选优秀学生充实国子监。朱元璋要求选择一批少年举人及贡生入学读书,不但赐给衣物,还让他们到各衙门实习吏事,称作历事监生。其中尤其优异的李扩等人还直接进入文华堂、武英堂办事,称为小秀才。小秀才中才学出众、聪明俊伟的,更让他们广泛接触各类图书,钻研各种学问,以期将来派上大用场,这些人则称为老秀才。明初国子监最盛时,监生多达数千人。

除了南京有国子监之外,中都凤阳从明太祖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开始也设立国子监。入学者不少为勋臣子弟,一般人无法管理。于是,朱元璋命令李善长考定教官、生员高下,李文忠负责监督。后来不建中都,此地的国子监也于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并入应天的国子监。

国子监老师都是耆儒。著名学者宋纳、吴都担任过国子监祭酒。学习的科目除了五经之外,还有刘向的《说苑》,以及律令、书、数和《御制大诰》。监生分为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凡只通四书而不通经者,为正义、崇志、广业三堂。入学一年半以上,文理通畅的升入修道、诚心两堂。再学一年半,经史兼通,文理俱优者可以升入率性堂。此时改用一种积分的办法来考核。每季第一月考经义一道,第二月考论一题,诏、诰、表一题,第三月考经史策一题,判语二题。每次考试,文理都好的积一分,理优文劣者半分,纰缪者无分。一年中积满八分为及格,可以给官做。不满八分仍要坐堂学习。特别优秀的,专门上报朱元璋,由他裁决如何使用。

朱元璋对监生寄以厚望,管理很严,事实上也确实出了一批有用之才。初期的学生不少做了高官。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监生刘政、龙镡等六十四人派充行省布政、按察两使,以及参政、参议、副使等高级官员。《明史》中说,当时监生“为四方大吏者盖无算也”,平常监生也可以当上府、州、县六品以下的官。上文提到的李扩,后来当上了御史。这一方面与明朝初年百废待兴,各方面都缺人有关;另一方面恐怕还同朱元璋大肆杀戮,官员空额太多不无关系。一时间中央、地方,监生遍地都是。当时的进士很多都出身于国子监。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的任亨泰,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的许观,都考得了状元。朱元璋一高兴,除嘉奖外,还写了题名记,刻在国子监门口的石碑上。后来的进士题名碑,由此发端。

后来科举考试出身的逐渐被人看重,荐举征召而来的越来越少,监生的出路也不如往昔,国子监逐渐被人冷落。

收罗人才的方法很多,征召是朱元璋初期常用的手段。

元顺帝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下集庆后,就征召了夏煜、孙炎、杨宪等十余人;元顺帝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朱元璋打下婺州,又征召儒士范祖干、叶仪、许元等十三人;次年,朱元璋克服处州之后,更征召耆儒宋濂、刘基、章溢、叶琛到应天,专门建了礼贤馆招待他们。宋濂当上了江南等处儒学提举,章溢、叶琛当营田佥事,刘基留在朱元璋身边参预帷幄谋议,大致上能够人尽其才。但是,最初所征召的这些人都是知名人士,至少是当地的知名人士,而且这种征召并不是经常性的。

不几年,朱元璋就将它制度化了。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朱元璋敕令中书省,要求各地官府选取民间俊秀且年龄在二十五以上、资性明敏、有学识才干者,征召他们赴中书,与年老者共同使用。十年以后,年老者退休,而年少者已娴熟于政事。如此,则人才不乏,而政务也就有人处理。敕令发布的第二年,即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朱元璋派遣起居注吴林、魏观等人求遗贤于四方。

再过三年,即明王朝建立之年,他又派文原吉、詹同、魏观、吴辅、赵寿等分行天下,访求贤才。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诏寻访学问博洽、才德兼美之士。次年,朱元璋又要求征天下儒士、贡举下第、山林隐逸及业农而有志于仕者。

就在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即明王朝建立的前一年,朱元璋就下令要设文武两科取士,要求各地官府劝谕民间有才能者不要放弃学习,等待开举考试。

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诏,要在当年八月特设科第,务必要选取经明行修、博通古今、名实相称者。朱元璋还说,自己将亲自出面考试,衡量应试者水平高下,分别任命他们担任官职。

考试一共分三级,第一级乡试,分别在直隶和各省布政司所在地举行。直隶取百人,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北平、福建、江西、浙江、湖广各取四十名,广东、广西各二十五名。考试得中者称举人。次年,各地举人在应天参加由礼部主持的会试,录取一百二十人。考中的,再参加由朱元璋亲自出题并主持的廷试。因为考试在奉天殿举行,也称殿试。殿试录取一、二、三甲。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二甲十七人、三甲八十人,分别赐进士、同进士出身。考中名单的在午门外张挂黄榜公布,并在中书省赐宴。明代第一次殿试状元为吴伯宪,授礼部员外郎,状元以下的也都分别授官。

按照朱元璋与刘基的设计,明代科举取士,只用四书五经命题,文章体例大略仿照宋代经义,而且是以古人语气来写,要写成对偶句式,称为八股,或者照当时的说法叫做制义。

此时天下初定,朱元璋命令各省连考三年。朱元璋还以各地官员缺少很多为由,要求各地举人都免去会试,直接到应天听候选官。这一阶段中,朱元璋擢拔了不少年少俊异者,如张唯、王辉等为翰林院编修,萧韶为秘书监直长,待遇十分优厚。

这样,明初一段时间里,荐举和科举并行不悖。似乎科举还有逐步取代荐举的倾向。

同类推荐
  • 镜子:照出你看不见的世界史

    镜子:照出你看不见的世界史

    “拉丁美洲的良心”用《镜子》映衬出世界史上的荒谬和不公。记者出身的加莱亚诺,善于从体制的边缘发现让人生疑的蛛丝马迹。他从散落民间的口头记忆中寻找受辱者的尊严,从被冷落在纸堆里的记录中搜求被劫持的良知。这一次,他开始动笔书写一部倒转的世界史,撬动令思想窒息的体制磐石,唤起被麻痹的基本知识,恢复被蒙蔽的正常思维。六百个故事,就是六百面镜子。谎言不攻自破,恶行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在这里面,有人看到的是骄傲,有人看到的是屈辱,有人发现了过去,有人遇见了未来。
  • 战国七雄的纷争

    战国七雄的纷争

    战国七雄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七个较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后期,仅剩下七个实力较强的诸侯国,分别为齐、楚、韩、赵、魏、燕、秦,合称为“战国七雄”。
  • 战国之平手物语

    战国之平手物语

    你可以把这本书当作是——老套的穿越故事,尾张,桶狭间,上洛,天下人;一个战国爱好者的私货大放送;起点式历史文;腹黑青年成长史。QQ群:125180638,平手家本城。作者长期居住,欢迎加入围观
  • 马过江河

    马过江河

    从某些方面来讲,每一个灵魂,都是有意义的。沈归一直都这样认为。他从原本平凡的人生中,被一种神秘的力量召唤至此。从而参演了一出大戏。从冰天雪地的幽北,到纸醉金迷的南康;从悠久历史的北燕,到瑰丽神秘的异域;这位来客,曾马过江河。
  • 中国历代八景文化故事

    中国历代八景文化故事

    所谓“八景”,是我国古代约定俗成的一种说法,是一种人文文化的历史体现。它是指一种风物景观,后来各地也称自己的风景名胜为八景,例如青岛八景、燕京八景等。对于八景之说,滥竽充数者也不在少数,有人便视这种现象为社会危机实存下的附庸风雅和粉饰升平,但始终可以称得上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种历史文化现象。
热门推荐
  • 鲲舞九霄

    鲲舞九霄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烽烟起,战鼓擂!刀光剑影,铁马金戈!乱世之争,群雄四起,弱肉强食,武道至尊。凭一己之力,动四方之局;凭血肉之躯,铸万古之灵!乱葬之岗走出的他,如同降世神明……
  • 稻盛和夫经营真经

    稻盛和夫经营真经

    本书从人生磨砺、创业之路、经营哲学、用人之道、自我修养、社会责任和投资眼光来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稻盛和夫的经营策略和人生感悟,从他的一言一行中领略经营之圣的人格魅力。并且用智慧小语的方式总结稻盛和夫先生的经营智慧,帮助我们在职场道路中少走弯路,脱颖而出。
  • 凤勾情,弃后独步天下

    凤勾情,弃后独步天下

    穿越成一国弃后,皇上视她如蔽履不说,还高调迎娶白莲花,日日夜夜秀很爱。雾草,辣眼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故事的构架和枝叶,可以追溯到《尚书》、《吕氏春秋》、《史记》和《帝王世纪》等秦汉古籍。如《尚书》中《武成》篇有一句:“维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说周武王求助于鬼神讨伐殷纣。这已经是一种神话传说。《孟子》有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专家们且认为《武成》篇经东晋人改窜。又如《逸周书》之《克殷篇》说周武王攻四方,凡憝国九十有九国,馘魔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九十有九,浮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这里把魔与人分说,已经具备神魔打斗的雏形。
  • 老公,我们离婚吧

    老公,我们离婚吧

    张小易觉得,自己最幸福的事情,是嫁给了自己喜欢的男人易修远;当然,这是张小易一年前的想法,天真的想法;一年后,如果有人再问张小易最幸福的事情,张小易的嘴角露出一抹苦涩的笑,然后,摇头;一年后,她还有最幸福的事情吗?不,只有最伤心,最难过,最绝望,最不幸的事情。那是什么呢?当然是------嫁给易修远。于是,在伤心绝望后,张小易终于将一张离婚协议书,送了出去......
  • 菩萨道树经

    菩萨道树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冷月如刀

    冷月如刀

    冷月如刀砍落花,落花笑我太卑贱……一见如故,再见陌路……曾经的恋人,曾经的你,昔日和你一起看过的风景,都已成泡影……相识、相知、相爱、相恨,到最后都不过是一场黄粱梦……
  • 酷总裁的赔心交易(全本)

    酷总裁的赔心交易(全本)

    【潘绍赫】诚泽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将女人玩弄于掌股之间的他却破天荒的高调宣布将与她同住,一场交易正式开始。他想尽办法让同住的日子极尽“精彩”,然而一天他突然发现他手中的筹码不再起效……【徐秋婷】为了完成父母的遗愿,尚未毕业的她辛苦地扮演着“时间女神”的角色。意外的机会她找到了完成愿望的重要人物,而他却趁火打劫,提出苛刻的交易条件,好,她接受,可他更得寸进尺,把她当病猫了?!……【陈昊希】秋婷的校友、干姨妈的儿子,玩世不恭却也对秋婷情有独钟,然而半路杀出个潘少来让他想尽办法守护住对自己而言的初恋,他才应该是她的王子……一场赔心的交易悄悄精彩上演……---------------------------------樱奈子的首发作品,大家多多关注与指导哦!~喜欢的亲们不要吝啬,记得收藏推荐撒花花咯!~亲们的支持才是小樱的动力!~此篇小言终于完结了,欣喜万分之余,也感到自己还有很多地方有待提高~在下一篇文中,小樱一定会努力的!推荐一篇新文给大家,现代穿越现代的小言《情迷变心新娘》,感兴趣的亲们可以去看下,内容也很精彩咯!~http://m.wkkk.net/a/185894/另:由于红袖近日系统升级造成不定期的不稳定状况,故如在阅读中出现问题,亲们可以去旧版阅读。旧版地址:http://m.wkkk.net/a/183334/
  • 英魂入侵异界

    英魂入侵异界

    天龙帝国大军前赵云七进七出“吾乃常山赵子龙是也。”一杆长戬贯空而过,万年传承的不休圣地轰然破灭“吾吕奉先灭门而来。”百万大军阵前“吾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决一死战。”“尔等插标卖首之辈也配知吾之名。”只见克罗斯天朝大元帅被一道青光劈成两半,前面一个一身青袍长须红脸的男子傲然道。“区区蝼蚁也配称之为海神。”波塞冬看着眼前倒塌的海神殿道。“妖怪吃俺老孙一棒。”……且看屌丝李物带领一众英魂在异界开启一段传奇。
  • 七日游戏人生

    七日游戏人生

    死亡后穿越到游戏世界的一百二十名玩家,将在残酷的真实游戏中存活下去,决胜出最后一支队伍。但游戏才刚刚开始。在一个美丽神秘的游戏世界里展开了新的游戏人生。面对自己对自己的请求,一切的努力都只为了可以在游戏世界里,一直地存活下去。一直地,一直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