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4200000009

第9章 平陆为什么有三千沟壑呢?

河东一带有句口头禅:“平陆不平沟三千,垣下有水垣上干。”传说平陆县的三千条沟壑,都是关羽用盐池的月牙铁铲划出来的。那么,他为什么要划这么多沟呢?这还得从他下盐池说起。

关羽成婚后不久,遇上了灾荒,赤地千里,颗粒无收。为了养家糊口,村里一个叫巴旺的小伙约他到临近的盐池去干活。路上,巴旺告诉他:“‘老和尚’是盐池最大的头头。”关羽问:“怎么叫‘老和尚’?”巴旺说:“早前,有个名叫‘计然’的和尚,云游到到盐池,在滩上修了个土庵住下,把产盐技术传给长工伙计。从那以后,人们就习惯把盐号的工头叫作‘老和尚’。”

“这么说,‘老和尚’是好人哩?”

“哪里,现在的‘老和尚’可坏呢。他手下有‘老伴’、‘二掌锨’、‘三甲曹’、‘四排子’、‘小师傅’。这都是压在盐工头上的六层塔。你去干活,可要小心这些人,都是老虎爪子蝎子心──又狠又毒!”

两人走着说着,到了盐池工地。工头扔给关羽一把月牙形铁铲,叫他和巴旺赤脚下滩去“打斗窝”。这是盐池最苦最重的活儿。

太阳毒辣辣地在头顶烤着,硝水气腾腾地在脚下熏着。一个上午下来,工人们头昏脑沉,口干舌燥,手裂脚烂,浑身起干皮,骨头都像散了架一样。

午饭时候,他们吃的是寡淡难咽的仓谷米。关羽喷出好几口砂子。一位老伙计对他说:“我们是实在没办法,你又何苦来受这份罪?没听人讲嘛:‘下了中条山,两眼泪不干。有心下盐池,怕挨疙瘩鞭;有心回家转,没有盘缠钱。’天下最数盐工苦哇!”

关羽说:“干活苦些倒还能忍受。我最看不惯工头那副耀武扬威的样子!”巴旺叹口气:“嗨!你刚来,看到的还少。多少长工伙计,都挨过‘疙瘩鞭’,有的还被打死了。大伙说:柜房好比阎王殿,‘掌柜’好比五阎罗;‘老和尚’好比勾命鬼,‘老伴’好比叫明鸡。”

关羽听了琢磨着:自己曾经在南山斗怪兽,五老峰打恶虎,分云岭斩杀九尾蛇,从来是“把死当睡觉”,什么都不怕。工头再凶,还能比毒蛇猛兽更厉害吗?哼!一旦犯到我手里,非好好整治他们不可!

他正暗自思谋,忽听工头催着干活,直得和巴旺随大伙下了池滩。关羽年轻,身大力不亏,又不偷奸耍滑,干活比别人又快又多,但是工头欺他是新来的,总冲他不停点地吆喝咋呼。关羽性情刚烈,几次想发火,都被巴旺劝住了。

过了不一会儿,他听见一声声惨叫,循声望去,工头正在挥舞着“疙瘩鞭”,“劈哩叭啦”地抽打着一个四十多岁的瘦弱伙计。那伙计不住地求饶,工头却毫不怜悯,直打得伙计皮开肉烂,鲜血淋淋。干活的人们远远看着,却都敢怒不敢言。

关羽实在看不下去,不由地怒上心头,猛地窜过去,一手夺过“疙瘩鞭”,另一手把工头推出丈把远。他咬着嘴唇,两眼喷火,狠狠地瞪着工头,恨不得把工头撕成八块。

工头恼羞成怒,呼来十几个打手,团团围住关羽。关羽抡打着月牙铁铲,冲出包围圈,一直向东南方向跑去。打手们如狼似虎,在后边紧追不放。当跑到平陆县高垣上时,眼看打手们就要追上,关羽用月牙铁铲猛地一划,“轰隆隆”,沙石飞扬,裂开了一条大沟,把打手们阻隔在沟的另一边。

工头气急败坏,又叫打手们骑上马去追。每追一段,他们就遇上关羽用铁铲划出的山沟。就这样,关羽一连划出了三千条大沟。末了,打手们到底还是没追上。

从那以后,平陆县的高垣地带就变成了沟壑纵横。沟底水流潺潺,山上山下花果飘香。

同类推荐
  • 青春在这里延伸

    青春在这里延伸

    本书共分15章,内容有:一个不愿接受采访的人;当兵的历史;点燃余热;白手起家;学者有其校;走出老年等。
  • 陶然斋选集(第一卷)

    陶然斋选集(第一卷)

    本书精选陶行知先生的主要代表作,并加以分类编辑,便于广大教师检索、查阅、学习。此外,编者还分别选编了他的政论、诗歌、散文等,这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陶行知先生。
  • 朝花夕拾(天津人民出版社)

    朝花夕拾(天津人民出版社)

    鲁迅作品,历来总是强调其战斗的一面,而忽略他文学中闲适的一面,优美的一面,甚至游戏的一面。新版《朝花夕拾》精选鲁迅先生48篇优美有趣的散文,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朝花夕拾》,儿时美好记忆牵挂一生;第二部分,选取鲁迅先生随手拈来美文小品,余闲时,赏玩风筝、秋叶、江南雪;第三部分,看先生风趣妙谈古今历史;第四部分,记忆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在先生笔端随波荡漾,静谧安好。请阅读这些鲜活的文字,认识一位活生生的鲁迅,欣赏他的好玩,丰富,优美,温柔。
  • 古镇遗梦

    古镇遗梦

    本文对古镇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散落的明珠、河上的街市、拱桥的魅力、越人便于舟等内容,一本在碧水边掀开的古朴的书,它的文字并不深奥,阐述的却是耐人寻味的哲理,难怪每一个前往古镇的人们,都会因为拣拾到失落的梦而流连忘返。
  • 日本作家三题

    日本作家三题

    春名先生文质彬彬,不苟言笑,就像一个听话而腼腆的大孩子。但他的夫人、作家入江曜子女士却与他相反,开朗而健谈。她告诉我,去年发表了一部以(伪)满洲国皇后婉容为题材的长篇历史小说《我的名字叫伊丽莎白——(伪)满洲国皇帝之妻的生涯》,不到两年,再版十次,并获得了第八届新田次郎文学奖。现在正着手准备写一部关于溥仪的第四个妻子李玉琴的长篇,计划到长春实地采访,希望能得到中国作家协会的协助。
热门推荐
  • 全职法师之同人狂想曲

    全职法师之同人狂想曲

    一位不再年轻宅男,一个被全职法师洗脑的上班族,一觉醒来...发觉是自己穿越到一个魔法世界,一个以法治社会的世界...这个正就是全职法师中的世界,一个由妖魔所主导的世界...人类存在着各种魔法文明一个穿越者的冒险故事由此开始...
  • 玉华风凌

    玉华风凌

    九月十五,雪衣圣门五人顺利抵达位于昆仑山白云峰的玉华宫。玉华宫前,三百多级白色阶梯,纵使轻功不错,也累得尚雪琦香汗淋漓,她擦了把汗,抬头望见云雾缭绕中的亭台楼阁,不禁怔住。“北域玉华缈如仙,南疆蝶花幽如梦。”白慕衣依旧气息悠长,神情潇洒,他合上折扇,举扇遥指前方高耸人云霄的玉华宫:“玉华宫与蝶花教一直是武林中人梦寐以求的圣地。如今亲眼见着,才知青少所作之诗不虚。玉华宫倚山而建,巧夺天工,令人惊叹。”
  • 独宠傲娇小影后

    独宠傲娇小影后

    段佳瑶在娱乐圈摸爬滚打三年,却因男友的劈腿事件而“被小三”,随之而来的是被迫解约以及巨额赔偿。为了带她逃离舆论的漩涡,他替她背下“黑锅”,一次次帮她吊打渣男渣女。段佳瑶一直都知道宁从新对自己别有用心,直到后来她发现了他的秘密,证实了她的想法。原来,他一直找的那个人不是她,他一直爱的那个人亦不是她。只是,在这场机缘巧合的误会里,沦陷的那个人似乎是她……☆某日,被某禽兽弄得下不了床的段佳瑶开始反抗,“宁从新,老娘要离婚。”可某人却一脸无辜地盯着她,“老婆,我这是在帮你提前练习床戏,你难道不应该感谢我吗?”“……”【双洁+1V1+甜宠】
  • 律吕新书

    律吕新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石钟山自选集

    石钟山自选集

    石钟山的作品,大多与军旅题材有关,在作者笔下,其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入木三分。他善于创作主旋律作品,把老百姓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本书精选了石钟山的代表性作品,包括中篇小说《激情燃烧的岁月(父亲进城)》、《幸福像花儿一样》、《快枪手》、《当过兵的二叔》、《关东镖局》、《文官武将》、《幸福的完美》,短篇小说《国旗手》、《小镇》、《最后一个士兵》等重要篇章,全面展示了石钟山的创作特点和艺术成就。
  • 板仓绝唱

    板仓绝唱

    她是伟人背后的女子,她的内心世界始终是一个难解的谜,她与他的爱情、婚姻至今仍带有许多神秘色彩。1917年,一个十六岁的少女被爱情的神箭射中,从此,她除了“为母而生之外,就是为他而生的”;她是一个“哭得厉害也会闭气晕倒”的纤弱女孩,为了他,却可以在大牢中一声不吭地忍受酷刑,一任皮鞭、竹桠、木棍和水牢折磨,无所畏惧——这就是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她究竟是怎样的敏感多情、柔情似水?又是怎样的从容淡定、坚贞不移?余艳的《板仓绝唱》通过杨开慧的手稿情书为我们还原了一段真实的儿女情长,一个始终沉默在历史迷雾中却又是惊天动地的杨开慧。
  • 嫡庶争夫

    嫡庶争夫

    亲娘不亲,嫡姐不善,莫名其妙的一觉醒来,成了卓府不受宠的二小姐。她小心翼翼的生活,意改变上辈子富人中女流氓形象,却不想终身大事,也要成为嫡姐的替罪羊。她不争不抢,隐忍不言,并不代表她任人可欺,看温文尔雅的庶女再次成为女中流氓,誓要为自己的终身大事而奋斗!是换亲还是替嫁?既然是一潭混水,那她就再搅的混一点。看庶女如何在古代求生存,谋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你曾以世界为我仰望:在岁月长河中收了你!

    你曾以世界为我仰望:在岁月长河中收了你!

    足以令人仰望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有一个冷暖皆知的恋人、有两三个无话不谈的好友,还是怀揣着一个美好的梦想?可是这些,沈木兮全都失去了,她的世界开始变得迷茫无措起来。何越的出现,支撑起她荒芜褪色的青春,牵引着她走出茫然无助的世界。在昏暗无光的岁月里,他成了她一抬头便能看见的光亮,她愿意跟在他的脚步后面,重新步入那个令她仰望的世界。他曾以世界为她仰望,心甘情愿,直至永远。
  • 惜缘之红尘恋

    惜缘之红尘恋

    本文是我在工作的时候脑抽的产物,随笔写了下来,虽然不长但也废了我好些时间,离开这个平台两三年了吧,回归之后第一个作品,希望能被喜欢,谢谢!
  • 传奇的开篇

    传奇的开篇

    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北大中文系一直是诗人窝。在这里,诗人不是一个一个出现,而是一伙一伙涌现的。三十多年来,这个诗歌的链条从没断过。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臧棣和我合编过一本《北大诗选》,收1977级到1996级北大出身的诗人78家,其中中文系出身的诗人51家,是当然的主力。其后十多年,这一诗人队伍又有可观的壮大。这些诗人有的本科毕业后即离开母校,有的硕士、博士一直念到学位的尽头,更有少数幸运儿至今仍在中文系或在北大其他院系任教。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在中文系求学的经历都是其生命中的一个华彩乐章,同时也是其或平淡或传奇人生一个不平凡的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