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4800000002

第2章 诗词是非谈(1)

§§§第1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新证——驳郭沫若先生的曲解

对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种种曲解,笔者拟从杜诗中找出力证,以有助于进一步读懂这首诗。

一、茅屋

杜甫在乾元二年(759)七月弃官到秦州住了近四个月,又去同谷,住了一个月左右,遂决计去蜀,年底到了成都。杜甫为什么放着官儿不当却辗转艰行来到四川呢?原来前二年杜甫任左拾遗时,为房琯罢官事触怒了肃宗。房琯被贬,杜甫也受牵连,由左拾遗这个朝官一下子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一个管祭礼、教育、医巫的小文官)。冬末回洛阳,两个月后返回华州,有感于途中目睹战乱景象,写出了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这时朝廷正当宦官李国辅独断专横,杜甫深感肃宗的无能,自己又无力正乾坤,愤慨地反问:“唐尧真自圣(实际是说肃宗是个昏庸废物),野老(自喻)复何知?”又加关内久旱,天下饥馑,故乡河南骚动,听说秦州得雨,秋收有望,这才弃官来到秦州。后来一看,那里也不是存身之所,才又经半年多的时间来到“夙称富庶”的成都。这半年是他一生最苦的一段经历,疾病饥饿的折磨,山山水水的跋涉,风寒雨雪的摧残,狼虫虎豹的惊吓,沿途受到社会上的冷暖遭遇,真可谓饱经风霜了。到了成都以后,好不容易住到浣花溪寺主复空的庙里,熬过寒冬腊月。这样的处境怎么能修建起一座“草堂”呢?

首先杜甫来成都要有个奔头,决不能单纯地因这里富庶而来。杜甫一家子住在庙里也并不因认识复空,我们从《酬高使君相赠》诗可知,他吃的粮菜都靠“故人”、“邻舍”接济的,复空可能是看这些“故人”情面才让他留住的。那么,这“故人”是谁呢?老友彭州刺史高适离着较远,剑南节度使裴冕又没交情,主要依靠的就是他的表弟王十五司马,其次是友人萧八、何十一、韦二、韦少、徐卿等人。高适既闻杜甫来川,派人远道赠诗,也不能没有经济上的援助吧?正因为有这些人做后盾,他才在第二年到浣花溪西头敢于“卜居”;如果没有盖房子基金,他怎能贸然“卜居”呢?“主人为卜林塘幽”,《仇注》说“主人”是“公自谓”,我看应是王十五。且看《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遗营草堂赀》:

“客里何迁次,江边正寂寥。肯来寻一老,愁破是今朝。忧我营茅栋,携钱过野桥。他乡唯表弟,还往莫辞劳。”

一个“忧”字,说明王十五早就为建草堂操心了,所以今天前来送建造资金。杜甫既以他乡之“客”自居,对此地的故人当然是称“主人”了。“他乡唯表弟”,一个“唯”字,也可以充分看出杜甫来川投奔目标不是别人,就是这个表弟。在杜诗里只有这位表弟出资帮助过他营建草堂,所以推想这“主人”当是王十五。司马是个多大的官呢?不过是九品文宫。既是这样,王的资助也就有限的了。若是大官,这笔钱派个家院送来也就是了。再加房前房后种点树木也都是乞求于故人的(见《萧明府觅桃栽》《从韦明府觅绵竹》《凭韦少府觅松树子栽》《诣徐卿觅果栽》);甚至连吃饭的食具也是向人要的(见《韦处乞大邑瓷碗》)。可见老诗人成立这个家是七拼八凑勉强对付起来的。

这样盖起来的房子的规模能像大地主的房子那样冬暖夏凉吗?杜甫写草堂的诗可以作证。《堂成》诗说“背郭堂成荫白茅”,顶盖是用白茅草苫上的。“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老夫卧稳朝慵起,白屋寒多暖始开。江鹳巧当幽径浴,邻鸡还过短墙来。”“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白屋是阴冷的,院庭是篱笆编的,而且很矮,连邻鸡都能经常来往;门是柴枝编的,而且不常开;门庭冷落,群鸥白鹳常来沐浴栖身。翻遍杜甫描绘草堂的诗,从未发现有夸耀草堂规格如何富丽堂皇的。杜甫是久经颠沛流离的人,到成都好不容易才寻个落脚之处,如果草堂真比瓦房还阔气的话,他是会赞不绝口的。即使这样简陋,他也还不断写诗借环境的幽美来抒发其满足的心情。但是,我们不能以此满足的心情来说明草堂如何阔气。

二、秋风

草堂建于上元元年春,到刮这次秋风相隔仅一年半左右。

“八月秋高风怒号”,这场风除在这首诗内具体描写“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绢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而且后来还下了雨“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我们还可以从《柟树为风雨所拔叹》找个旁证。《叹》诗虽和《歌》诗不是一时之作,但是也可看出此地风雨之大。

“倚江柟树草堂前,古老相传二百年,诛茅卜居总为此,五月仿佛闻寒蝉。东南飘风动地至,江翻石走流云气,干排雷雨犹力争,根断泉源苍天意……虎倒龙颠委榛棘,泪痕血点垂胸臆。我有新诗何处吟?草堂自此无颜色。”这场风雨可能在夏季,不到三两个月,又来了“八月”这场风雨。《叹》诗虽然只写二百年的柟树被风雨拔倒,没有写草堂受害情况,但是也可想见草堂上的茅草也一定被风雨吹打得够惨的,所以这次秋风一怒号,才卷走屋上“三重茅”。“三重茅”,不但不能理解为苫过几次厚达一尺半,而且也不能理解为苫得多;相反的,有上次风雨摧残,现在茅草巳剩薄薄的两三层了,“三”在这里当是少、薄、稀的意思。正因为仅剩这么点茅草还被风卷走了,老诗人才拼命地去抢救。

三、南村群童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老诗人一看“三重茅”被卷光了,心急如焚,拄着拐杖前去追赶,可是“高者挂”的,够不着;“下者飘转”的也捞不起,只有岸上的一点零乱茅草还可以拾到,不料竟被南村一群儿童给抢走了,老诗人急了,“唇焦口燥”地呼喊,我就剩这么点苫房草,别抢啊。可是,孩子不懂事,不但没帮助这位衰朽的老人拾起茅草,反而“公然抱茅入竹去”了。孩子们,你们怎么这么忍心抱着跑了,竟干出“盗贼”的事来。这里谈得上阶级对立的对骂吗?如果说抱茅的是穷人孩子,那杜甫也来抱茅,不也是穷人吗?如果说地主是杜甫,那抱茅的孩子里就不能有地主的孩子吗?怒号的八月大风是不管穷富的,能刮走的东西,一律刮走。杜甫虽出身地主,但是这时他并未过上地主生活。首先,他没有派恶奴去追打群童,更没有恶犬去追咬,也没让自己的孩子去追赶打架,而是把自己累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哪有一个地主亲自去追这么点茅草的?我们可以从他的诗中看到他平日对邻里、儿童的关系处得很好嘛。你看,在这前一年,江水暴涨,是“儿童报急流”的。为什么关系这么好呢?平日和南邻朱山人“惯看门户儿童喜”。有一次泛溪水上,看到儿童捕鱼猎鸟,采莲挖藕,发现鱼鳞被碰掉了,藕上带河泥,就关心“人情逐鲜美”,“物贱事巳睽”,怕他们上市卖不上好价。和邻近农民关系处得就更好了,到寒食节那天,“田父要皆去,邻家问不违。”是这样亲热往来,樱桃熟了,还有“野人相赠满筠笼”。所以他来客人也要请邻人作陪:“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如果自己缺酒时,“邻人有美酒,稚子夜能赊”。

关系这么好,为什么群童不像江涨报信时的表现,却来抱茅草回自己家呢?老诗人怎么还对群童追赶呼喊得“辱焦口燥”呢?其实,这正写出五月到八月连遭两次风灾,受难之大,家家如此,谁也顾不上谁了。一时惜茅如命,心急如火,才如此急躁。“归来倚杖自叹息”,一个“叹息”,就说明老诗人深感灾情之重。这要在平时,一喊这些儿童就会帮忙的,可今日竟如此“公然抱茅”而去,真是苦难逼人啊!看了这抱茅情景才“叹息”;一会回屋,再看屋漏的惨景,又彻夜不眠,这才产生了诗末的幻想。

四、娇儿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回到屋里一看,天黑了,风定了,可是屋里却是“雨脚如麻”,到处漏得水淋淋,孩子不愿进被窝,多年的破旧被褥泥渍厚,一触皮肤凉如冰铁;即使进入被窝,被里一条一缕的,孩子又怎么伸腿儿?老诗人的“叹息”未止,又睹此景,怎不心痛如绞?叫声“娇儿”,怎么跟我颠沛流离受这样的罪?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道出了受罪的根本原因,绝不是因“南村群童”欺压至此。所以这里也不能把“娇儿”与“盗贼”对立起来。不只现在“住的盖的这样差,几年来也没得一天好。在《空囊》里说:翠柏苦犹食无衣床夜寒囊中恐羞涩,留得一钱看“在《赤谷》里说:贫病转零落,故乡不可思。常恐卧道路,永为高人嗤“真是”三年饥走荒山道“差点当了路倒儿。就是建成草堂以后的生活也并未富裕起来,也还是靠”故人供禄米“来生活,来了客人还得”自锄稀菜甲“孩子经常挨饿:恒饥稚子色凄凉“想要喝酒解愁,又怎奈”无钱何处赊“诗人穷困如此,今天看看孩子受这样的罪,自己当父亲的怎能不心疼,叫声”娇儿“正是自爱自怜自责自怨之情的流露,根本谈不到地主对子女叫”娇儿,的问题。

五、天下寒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眼前何时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段本是老诗人推己及人的理想最高境界的抒发,是历代为人传诵不已的名句。没有风卷房茅,床头屋漏,就不会想到“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幻景;没有“群童”抱茅,“娇儿”难眠,就不会想到“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幻景。

“士”,不能只理解为读书人,退官的隐士或未考中的穷秀才。士,在《诗经》里有时就是男子或女子的通称,如:“有依其士”或“厘尔女士”。士民,又指一般的人民;士庶,也指一般的百姓。“寒士”,就是吃不上住不上的穷人,老诗人自经丧乱天天睡不着,长夜沾湿所悬念的是什么?难道只是一己之家么?看看他到成都以前的诗篇吧。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忧的不是老百姓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憎谁爱谁,不是十分鲜明吗?

他写战乱给农民带来的家破人亡之苦:当兵的在前方“边庭流血成海水”,在家的,“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不只一家如此,不仅一年这样:“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黎。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真是“老弱哭道路”,“死人如积丘”。再加连年自然灾害,害得人们吃不上:“田家最恐惧,麦倒桑枝折”;穿不上:“焉知南邻客,九月尚绤”我们读到杜甫大量同情人民疾苦的诗,可是却读不到一首可怜或同情读书士子的诗,相反的倒看到一些处士、隐士对他们的哀怜、矜悯。就以乾元元年(758)冬以来一年多的时间来看,杜甫见过的读书士子在诗中提到的就有阌乡姜七少府,是县级专管水火盗贼的小官,能在“河冻味鱼不易得”的时候设鲙鱼宴招待他;有“昨夜邀欢乐更多”的秦少府;有热情接待他的二十年前老友卫八处士,“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有视“荣贵如粪土”的阮隐居,秋日还曾赠他“盈筐承露薤,不待致书求”;有与他同遭贬谪的赞上人,在秦州为他安置食宿以及定居生活等等。说杜甫要把这些人“大庇”于广厦之中去,有何必要呢?从《所破歌》中怎么也看不出杜甫“叹息”的是这些人,“长夜沾湿”关怀的是这些人。这些人的生活哪个不强过他,强过杜诗描述过的那些穷苦人?

“穷年忧黎元”是杜甫的初衷,“大庇天下寒士”则是他最高理想。要知道杜甫是尝过饿死娇儿的苦痛的。

至于说一旦“眼前突兀见此屋”的时候,“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乃是发自心底的誓言,这是恨不得马上在眼前涌现出千万间高楼大厦来的迫切愿望,是诗人感情激动到高潮时的至诚至切之声!

杜甫这种宏大志愿和理想,不是一时冲动才说出来的。他曾多次颂马赞鹰并以此自喻,要为国为民不惜一己利益:“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开元二十九年秋黄河泛滥,诗人喊出:“却倚天涯钓,犹能掣巨鳌。”他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开头就抒发过终生誓言:“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虽然他一生困顿,理想志愿始终未能实现,但是他至死也没忘了人民和祖国,他的绝笔诗慨叹“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而自己以多病之身,一事无成,不禁涕泪如霖。所以不能说大厦告成之日,杜甫第一个搬进去就忘却他人了。杜甫不是那种人。

§§§第2节[附]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中有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论述

“诗人说所住的茅屋,屋顶的茅草有三重。这是表明老屋的屋顶盖过两次。一般地说来,一重约有四五寸厚,三重便有一尺多厚。这样的茅屋是冬暖夏凉的。有时比起瓦房来还要讲究。茅草被大风刮走了一部分,诗人在怨天恨人。”

“使人吃惊的是他骂贫穷的孩子为‘盗贼’。孩子们拾取了被风刮走茅草,究竟能拾取多少呢?亏得诗人大声制止,喊得‘唇焦口燥’。贫穷人的孩子被骂为‘盗贼’,自己孩子却是‘娇儿’。他在诉说自己的贫困,却忘记了农民们比他穷困百倍。”

“异想天开的‘广厦千万间’的美梦,是新旧研究者家们所同样乐于称道的。以为‘大有民胞物与之意’,或者‘这才是以代表人民普遍的呼声’。其实诗中所说的分明是‘寒士’,是在为还没有功名富贵的或者有功名而无富贵的读书人打算,怎么能够扩大为‘民’或‘人民’呢?农民的儿童们拿去了一些被风吹走的茅草都被骂为‘盗贼’,农民还有希望住进‘广厦’里吗?那样的‘广厦’要有‘千万间’,不知要费多大的劳役,诗人恐怕没有梦到吧?慷慨是十分慷慨,只要‘天下寒士’皆大欢喜,自己就住破房子冻死也不要紧。但如果那么多的‘广厦’真正像蘑菇那样在一夜之间涌现了,诗人岂不早就住了进去,哪还会冻死呢?所谓‘民吾同胞,物为吾与’的大同怀抱,‘人饥己饥,人溺已溺’的契稷经纶,只是一些士大夫们的不着边际的主观臆想而已。”

§§§第3节“群童”与“寒士”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本是千古定评的不可多得的名篇。可是《李白与杜甫》一书却诬之是一首“怨天恨人”的诗,说什么“骂贫穷的孩子为‘盗贼’”呀,“为还没有功名富贵的或者有功名而无富贵的读书人打算”呀,什么“广厦真正像蘑菇那样在一夜之间涌现了,诗人岂不早就住了进去”,一句话,“只是一些士大夫们的不着边际的主观臆想而已”的诗。我在1979年春曾有专文作过驳议,可是,不料在十二年后的1991年末,一家名牌大学学报上竟有人以驳论为名,仍在歪曲这篇名诗。说什么杜甫不是骂“贫穷的孩子”,而是在骂“顽童”,好像顽童就该骂。说什么“寒士”是受苦的知识分子,应该“大庇”。这只是以五十步笑百步的说法,仍不合杜甫诗本意。

杜甫的茅屋,建于上元元年春,到刮这次秋风相隔仅一年半左右。在此前两三个月,曾有过一次暴风雨的袭击,将杜家门前的一棵二百多年的老楠树摧折,可以想见其灾情之大了。未经喘息,又突然“八月秋高风怒号”起来,“卷我屋上三重茅”,是上次被风刮过之后仅剩下的两三层薄薄的茅草(不是什么“一尺多厚”、“冬暖夏凉”、“比瓦房还要讲究”)又被刮个净光,老诗人怎能不着急呢?

同类推荐
  • 唐诗之美:快意淋漓歌大唐

    唐诗之美:快意淋漓歌大唐

    在泱泱大唐诗歌的花海中,作者简墨撷取30位极具特色诗人,以每 人的一句不常见而又浓缩了诗人性情的诗句为题,以一首诗为窗,轻轻打开《中国文化之美·唐诗之美:快意淋漓歌大唐》,整个大唐朝绚烂的诗意天空映入我们眼帘。这片星野时空交错,那些闪耀着灵性与才情的诗人的一生 或片段如历史剧般一幕幕倾情上演闪烁、归寂,而他们的一吟一唱却闪烁着诗意的光辉,历千百年不落。
  • 在麦尖上跳舞

    在麦尖上跳舞

    本书是作者的散文作品集,收录有《水井的故事》、《致命的真话》、《握住生命的手》、《旧物》、《赤脚》等。
  • 闲人诗稿:熊召政旧体诗词精选

    闲人诗稿:熊召政旧体诗词精选

    本书为熊召政的旧体诗集。他的诗有的充满恬淡与闲适;有的富有禅境和禅机;有的则表露了诗人在投身商海后“爱钱偏又爱清高,避席常固浊气豪。还是去当闲士好,清风明月自逍遥”的矛盾心情。
  • 萧红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萧红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一路风景

    一路风景

    本书共分为散文、纪实文学和小说三个部分。散文在全书中所占的比例较小,纪实文学占有一定的篇幅,内容涉及较为广泛。数量最多的是小说,共有9篇,其中有两个中篇。在小说中,作者尽可能地触及民生和社会现实(《上访之殇》《十九楼》),反映出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一个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生死界》)。在反映干部选拔任用中的不正之风(《实事求是》)、退休干部政策执行(《哦,二百块》)、社会环境净化(《小谢》)时用笔辛辣、一针见血。另外,还有一些颇具传奇性的小说,如《人与狼》《风水》等,提高了本书的可读性。
热门推荐
  • 逝水流年只是一眼繁华

    逝水流年只是一眼繁华

    他们邂逅在秋风涤荡的午后,秋叶零落,迷藏娇嗔。此后的七年里,两个人频频邂逅,却未能遂愿。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他为了她走上文字的道路,开始写小说。她为了他,从冰山冷美人,变成温柔俏佳人。经历了2012,经历了生与死,经历了爱与恨。到最后,是否依旧难舍难分,扪心自问,心中那一汪清流到底作何解释,那是爱吗?
  • 长恨歌之君早行

    长恨歌之君早行

    今朝书奏已飞入,世乱他乡可见留。有池有女妖且丽,缘君情何偏宜远。再拜愿君千万年,见物之态皆有情。下有流水上有光,一去回望不言还。世途言别泪成行,换却金樽汝霓裳。你如玉彻天生成,来往风尘断山河。我牵引心共白头。这是一篇很正经的沙雕文,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地球的绿色卫士:植物

    地球的绿色卫士:植物

    令人肃然起敬的植物世界,体现了古老而惊人的生命力。植物界是随着地球的发展,由原始的生物不断地演化,大约经历了30多亿年的漫长历程,形成现在已知的50余万种植物的。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所利用的能量均来自太阳的光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藏在光合作用的有机产物中。人类日常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物质,也主要由历史上绿色植物的遗体经地质变迁形成。因此,地球上绿色植物在整个自然生命活动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是无可代替的。而植物覆盖着地球陆地表面的绝大部分,并且在海洋、湖泊、河流和池塘中也是如此。
  • 月落苏城方知爱

    月落苏城方知爱

    林晞月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爱凑热闹这件事情有一天也会给自己惹来“麻烦”,也不想要按照父母的期望一毕业就老老实实坐在办公室,她希望可以有自己的生活,哪怕是从一个商场最普通的实习生做起,但直到有一天她见义勇为,转身就成了人人口中的大英雄。也因此遇到了自己的爱情“麻烦”......这是一个成熟稳重的小哥哥耐心地一步步地将一个倔强没有安全感的小朋友纳入怀中的甜宠故事,甜度很高,但有一丢丢小虐,敬请期待!
  • 蜜爱成伤

    蜜爱成伤

    她爱他,刻骨铭心。却被他弃若敝履,反复践踏。三年的忍让,到头来,只是可笑的一厢情愿。她含泪带球离开,却被他全球通缉,“宋怀霜,我想你想的心都疼了。”
  • 全世界只有你听见

    全世界只有你听见

    世界一片荒芜,但是爱情永不杀青。如果,地老天荒是目送白昼与黑夜的交替,是一个人的清醒与另一个人的沉醉,那么我的幸福早已夜以继日,风雨兼程地赶到……青春新生代浪漫派掌门人花舞陌轩深情力作。
  • 霸道娘子温柔相公

    霸道娘子温柔相公

    原名《狂女霸爱》,应编大要求改名。她狂——是因为她有狂的资本她霸——只对在乎的人霸道情景一:“衣儿,你在干嘛?”某男看着眼前正在某大树面前‘努力’的女子,嘴角直抽。“没看到吗,我在爬树。”某女头也不回的说道。“可是,你不是会轻功吗,直接飞上去就行了。”“笨,直接飞上去怎么能感受到爬树的乐趣呢。”“…”情景二:“你是不是喜欢我?”某女突然奇想的问着身边的某男,只听‘嘭’的一声,“咦?”某女四处看着,人呢?“衣儿,我,”某男满脸通红的从地上爬起,一脸尴尬。“恩?”“是的,我喜欢你。”看着眼前美丽的容颜,某男鼓足勇气,说出埋藏在自己心里的话。“吖,我决定了。”某女振臂高呼,完全不顾某男受惊的眼神,向世界宣布,“我们交往吧。”情景三:“哥哥,我有嫂嫂吗?”某女问着自己最亲的大哥问着。“呃,还没有。”某大男额头冒出一滴冷汗,他怎么有不详的感觉。“吖,哥哥,你也太逊了吧,都几十岁的人了,竟然还没找到女人。”某女递给某大男一鄙视的眼神。“…”某大哥接着来自四面八方各异的眼神,欲哭无泪,他什么时候又惹着这小祖宗了。她,时而聪明,时而迷糊,时而可爱,时而霸道,她对世间的任何事任何人都不放在心上,但是,一旦她将某个人放在心上的时候,她会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那个人。本文穿越+架空+轻松+温馨+偏正剧,喜欢的亲们记得收藏喔,这样春才会更加的有动力。春的广告区:连载中:替情敌养儿子*现代:已完成:冷面夫君追逃妻*穿越:弃妃也抢手*架空:穿越之冷心仙儿*半价:
  • Letters on the Study and Use of History

    Letters on the Study and Use of Histor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权妃重生,庶女也倾城

    权妃重生,庶女也倾城

    前世夜轻云轻信家人,却是给嫡兄仕途铺路被推入深渊。以为是老天垂怜觅得良人,倾心相待,最后却落得千刀万剐含冤惨死的下场。重活一世,必当眼明心亮,灭仇敌,抱大腿,力争权贵荣华。视仇敌如蝼蚁狠狠碾于脚下,让他们求而不得,生不易死不得!为了复仇,她毅然走出深闺小阁,上沙场入朝堂,锋芒毕露绝世风华。一朝重生为复仇,从此良心是路人。幸而有那白衣铅华之人,始终含笑相陪,不离不弃。她说:“我助你盛世江山,你许我一世荣华!”他说:“成交!”
  • 魔倾天下千年等待

    魔倾天下千年等待

    千年的回眸换回的是什么,是擦肩而过,还是再续前缘……“我与魔教并不相熟。”“无碍。”“教主与我可是有何纠葛?”“并无。”“如此,还请教主留情。”“……好。”你可知,教主回眸时那滴泪水?你可知,千年前那位痴心的教主?你……还记得吗?是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