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6500000017

第17章 甘蔗可以撬动历史(二)

杨改革让皇后的老爹组织糖业公会,为的就是这个,一来不让技术外流,二来不让大家随便的杀价,垄断才是赚钱的,三就方便收税了。

那些老旧行业杨改革估摸着很难加税和征税了,杨改革没有那个有心思和那些明朝士大夫,精英们斗脑力,斗精力,还是在这新兴行业里做做文章,收税更加容易些,也不会引起那些明朝士大夫,精英们的反弹。

“臣明白,臣谨记在心。”皇后的老爹听到皇帝如此“冷”的话,感觉就如同春天里掉进了河面冰窟窿里一样“爽快”。

又一想这可算是给皇帝完成秘密任务了,可以说是皇帝的超级心腹了,亲戚加心腹,在这大明朝,那是多大的荣耀和权柄。以后还不是看谁不顺眼就弄谁?

又一想到皇帝的话:如果我是这大明朝的皇帝,你女儿就依然是这大明朝的皇后,你就依然是这大明朝的国丈……如果因为欠响而导致兵败,国破山河碎,你女儿少不得要跟我一起殉国的,……你也是那别人的胯下奴,脚底泥……。皇后的老爹就觉得这后背发凉,脖子僵硬,头皮发麻,这话说得虽然毒,但是也够明了,如果大明朝玩完了,他就什么都不是了,如果大明朝还在,那就是皇亲国戚,天潢贵胄。想到这里,皇后的老爹周奎咬咬牙,暗地里下了决心:绝对不能让这大明朝玩完咯,怎么也要搞到更多的军饷。我想做的是国丈,而不是别人的脚底泥……

“嗯,这件事差不多就是这样了,你回去之后就赶紧去弄,争取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就要赚到钱,带动其他人去种甘蔗,谨记,在甘蔗种出来,白糖卖出去之前,不准你挥霍,一定要节俭和吝啬,等到你白糖卖出去之后,就可以使劲的挥霍,让那些人知道你是因为种甘蔗发财了,明白吗?千万不要误了朕的大事。”杨改革不厌其烦的给皇后的老爹提醒,上紧箍咒。

“是,臣谨记在心。”皇后的老爹这次已经是心坚志定了。

“嗯,这次你去江南还有一件事……唉,算了,还是以后再说吧。”杨改革的话到了嘴边又不想说了。这事就是组织外戚团去刷“江南副本”的任务,现在的外戚还只有周皇后老爹这一家,像田妃和袁妃家里的外戚,由于田妃和袁妃还没有册封,所以还不能叫外戚团,杨改革打算等外戚团“成熟”了,再去刷“江南副本”。

“唉……皇后昨日还惦记着你,嚷着要见你,你这就去见皇后吧,莫让皇后等着急了。”杨改革让皇后的老爹去看看皇后,用意也是打消皇后老爹的疑虑。好让他安心给自己办事。

“臣谢皇上恩典。”说完,皇后的老爹感激的又磕头,这才退出去,然后去见皇后了。

杨改革看着皇后的老爹离去的身影,想着那些大明朝的地主老财,大小商人,士大夫们争先恐后的去搞甘蔗园的情景,心里一阵爽快。

杨改革盘算出的第一个好处就是:自己在皇后老爹那里有八成的利润拿,虽然名义上是给皇后的,不过这皇帝和皇后不是一体么?用的着分你我?再说,周皇后历史上的名声也不差,属于贤妻良母型的,自己用她的钱,想必不会反对。还有就是可以对这个新兴行业按照自己的意思征税。

第二好处:带动了经济,买地要钱吧?制做、运糖要船、要人吧?人员往来要船吧?供这些人吃喝拉撒要其他产业吧,是不是也要人手?是不是要扩大造船能力?是不是带动了就业?带动了经济?什么叫做拉动GDP,二十一世纪的人们(包括宅男们)都知道。

第三好处:缓解了土地和人口的压力,让这土地和人口压力有了一个宣泄口。种甘蔗肯定需要大量的人口,这还不得从内地迁移过去!那里的人力最便宜?肯定是北方那些吃不饱饭,穿不暖衣的人力最便宜。

第四好处:扩大了明朝士大夫们的视野,将来他们到了琉球,到了安南,交趾,甚至更远的地方,也就把人口带到了那里,变相扩大了明朝的“版图”,他们要种甘蔗运糖,少不得要和海盗和当地的“土人”打交道,到时候受了损失的那些明朝士大夫,地主,精英们,还不是哭着喊着求自己派兵去剿灭那些海盗和“土人”,那自己是不是可以造很多很多的战列舰?可以出很多很多的兵?是不是要建立海外军事基地?这军事基地都建立了,那还有不纳入版图的吗?似乎水到渠成了。

以一个蔗糖脱色技术,撬动了整个大明朝的历史走向,杨改革努力的幻想着。

开辟新行业收税,原来的铁、盐、丝、茶等等传统的税收领域不可能收到更多税,大明朝的税收基本不会再增加多少,有了新税,就可以明显增加明朝的税收,而且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也撬动了明朝的白银,也就是财富的流通,买地,种甘蔗,制糖,赚钱,再投入买地,再种,经济逐渐循环起来,不再让这些白银躺在地主家的地窖里发霉,就如同大明朝这个巨人血管里的血液再次变得有活力起来,好处明显多多。

如果是一般商人,恐怕不能胜任这项艰巨的任务。

第一,没有足够的“官方背景”,要想在两广甚至安南种甘蔗,恐怕会被当地人吃的不剩渣子,更别说保留蔗糖脱色的秘密了。

第二,不能结交够多的明朝士大夫阶级,特别是那些大户,一般人很难那接触到他们,就算杨改革自己扶持一个,一来,杨改革在明朝还认识不了几个人,二来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扶持。一般人接触不到那些大户,大地主,就不能忽悠他们去搞种植园,也就没有办法自然而然的使人口和银钱流动起来,也组织不起来有执行力的糖业公会,也没有执行力去收税,别人不鸟你,难道皇帝还天天给你撑腰打嘴仗不成?

所以,这件事,交给皇后的老爹周奎是最合适不过了的,首先,他的背景够硬,皇后的老爹,皇帝的丈人,而且,这**暂时就还就他一号丈人,还有皇帝撑腰,这大明朝没有比他再硬的背景了。他现在也是正儿八经的明朝士大夫精英,而且是高级的精英,还是各路人马巴结的大精英,忽悠和引领那些明朝士大夫,地主,商人去两广,安南,琉球种地是再好不过了,由他带头缴税和保护蔗糖脱色的秘密,真的是再好不过了。

想到这里,杨改革觉得自己真的是个天才,想到如此的好办法。不禁得意的笑出声来。

初春的京城雪依然很厚,冷得很,但是头顶的艳阳高照,丝丝的太阳之力不断的融化着厚厚的雪,再看着亭外雪地里草木露出的一丝新芽,杨改革觉得这天气景色很适合自己的心意。

至于皇后的老爹周奎的行动、执行能力,杨改革可不敢高看,历史上他可没有留下美名,尽是愚蠢的代名词,但是,说不得也要试试再说,自己一边多加敲打,多吓唬吓唬他。杨改革身边没有一个可以商量的人,也只能先让他干干看了。

这件事,设想是好的,能不能成,杨改革也没谱。如今的杨改革面对明末的局面是一筹莫展,没什么好路子走,也只能硬着头皮闯了。

皇后那里。有杨改革留的二十万两银票,是杨改革留给皇后的老爹周奎的启动资金。至于成不成事。杨改革也只能求老天保佑了。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四)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四)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系列作品分为4册,包括文治武攻、斗智斗勇、随机应变、雄才大略、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别具慧眼、出奇制胜的故事、精明能干等智谋故事,内容宠大、史料丰富、情节入胜、叙述传神,引领着读者沿着中华祖先留下的历史足迹畅游浏览,使人在阅读欣赏中,感悟前人的智慧与神奇,引发今天的思考与遐想,从而充分领略中国历史文化的奇妙与伟大。本系列作品的编写目的是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断发扬光大。第四册主要包括以智争宠,皇子谋权的谋略故事,如;武力夺位,皇子抢权的谋略故事;定国安邦,皇子用权的谋略故事;志趣各异,皇子修身治学的谋略故事。
  • 二十五史一日一鉴

    二十五史一日一鉴

    读史使人明智,更使人洁醒。从《二十五史》中可以尝尽数千年的人事沧桑,一览家与国的深沉智慧,学习智囊人士的精明手段,得到厚重的社会阅历。在史册中考查智慧的含量,鉴赏谋略的生成,发掘历史的规则,以指导今日的人生——希望我们能看清历史与当下,永远不迷茫。历史和现实永远相通,博大精深的《二十五史》,蕴涵着无限的问题。历史中的逻辑,蕴涵着事物发展的普遍趋势;史实的本末源流,存在着因果的关联。善于思考者,将从《二十五史》中得到极大的益处。
  • 一寸河山一寸血3

    一寸河山一寸血3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3册,主要讲述了1937年到1938年,抗日战争防御阶段的历史。
  • 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

    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介绍了丰功伟绩的郑和、郑和下西洋的背景、郑和下西洋的目的、郑和下西洋的历程等。《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天晋帝国

    天晋帝国

    一次时空大地震宅男冯玮奇迹般的穿越到了西晋泰康年间成了晋武帝的儿子。幸福的穿越都是相似的,不幸的穿越各有各的不幸,这个宅男可谓命运多舛,什么中毒,刺杀,都是很正常的。最近听说他要人定胜天,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热门推荐
  • 做人的分寸 做事的尺度

    做人的分寸 做事的尺度

    做人做事固然没有一定的法则和标准,但它存在一定的通则,一定有它的技巧与规律。本书从智慧的高度,从具体事情的细微之处入手,采集大量贴近日常生活与工作的经典事例,对如何做人做事说些小道理、大提示,让你既能检点自己,行事审慎,又可从容做人,左右逢源,如鱼得水,还能洞察先机,大智若愚,以待时机,或是假物借力,因人成事;是转劣为优,化解困境……洞察人心看透人性,把握分寸,掌握火候才能不中枪、不憋气。多个心眼,少点棱角,才能在各种场合应付自如,左右逢源。
  • 问世间情为何物:中国历代名人情感解读

    问世间情为何物:中国历代名人情感解读

    本书对中国历代近两百位各类名人隐秘、经典、曲折、具有代表性的情感历程与影响进行了真实、生动、细致的披露、展示和解读。君王们的纵情色、英杰们的豪情干云、文土们的旖旎多情、另一类的畸零私情——本书写尽了中国历史上的各种男女人,写尽了男女人之间的各种情感。本书故事精彩、人物鲜明、情感充沛、内容丰富、语言优美、表述通俗、富有哲理,从而具有有趣、博识、励志等功能。
  • Barlaam and Ioasaph

    Barlaam and Ioasap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独宠贵妃

    独宠贵妃

    她生得倾国倾城,却在见他第一面的时候心为之沉沦……他是丞相之子,在放下矜持的她面前仍旧冷静的可怕。他没有接受她的倾心,而是让父亲将她送进了宫……他是一个花花公子,苦苦的纠缠只为博得她一笑。在她进宫的前一晚,他喝的酩酊大醉只哭不语……他是帝王,后宫佳丽无数却在见到她的时候,心中那平静的湖水激荡起圈圈涟漪。他宠爱她,想将她那颗冰冷的心给捂热……他曾经想掐断她那纤细的脖子,可是下不了手……他想将他的爱全部给她,可是他怕背叛……给大家奉上简单的对话:“为什么你是他献给我的?你在我身边想得到什么?”“没有……”“没有吗?不要骗我,我不想听到一个字是假的.啧啧,这么白皙的脖子,朕轻轻一握便可以断吧?”“真的没有,你信也好,不信也罢.”“哈哈,我信.”。。。。。。。。。《独宠贵妃》已经更新完毕,大概只要5块多便可以看完,嘿嘿!雨溪其他文:《痴君》最新连载架空历史望大家喜欢《疯狂》最新连载现代都市望大家喜欢《女佣情人》已经完结可放心阅读&&&&&&&&&&&&&&&&&&&独宠贵妃的视频地址:?pstyle=1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 那些等待的心情假装不来

    那些等待的心情假装不来

    本书是最丰富的心灵读本,收录了数十篇最温暖的情感故事。完美的爱情,往往可遇而不可求,每一段看似甜蜜美好的恋情背后,都蕴藏着不可言说的智慧与坚持。精读书中故事,学习爱的表达,用最婉转动听的语言诉说世间至真至美的情感。爱与勇气的故事,篇篇直击心灵,用最具疗伤效果的文字,让我们学会感恩,学会爱。教会我们如何去创造奇迹,如何与人和睦地相处,如何掌控心的方向,是人生最美好的礼物,也是一本让我们懂得感恩、告别孤独和迷惘的心灵指南。
  • 世子他今日又病了

    世子他今日又病了

    京城有传言,荣亲王府世子,久病不愈,十足十的病秧子。又传言,容世子一缎白绫遮眸,估计是有眼疾,走个路一步三咳,命不久矣,可惜当今圣上宽厚仁慈,独宠一个病秧子,委实令人痛心疾首。而伪佛系少女遇到善良小白花的某人之后,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先是三观尽毁,再是底线被无数次刷新,然后还被病娇白莲花骗吃骗喝。她身体力行的证明,传言传言,可信,又不可全信,必要时绝对不信!!!后来京城有谣言,相府嫡女,因贪图世子美色,三次舍身相救,而后以救命之恩胁之,并有言:汝不娶,吾便自刎于湘江!世子清冷,不从,此女不堪受辱欲投湖西去,世子心善留之,而后因其胁迫娶之。某日某女闻此言,秀丽绝美的脸色微沉,纤细手指差点将手中的花枝折断,咬牙切齿道:“果真恬不知耻!”彼时有人踏雪而至,昏黄的灯光衬的他愈发身长玉立,一双墨华的眸子盛下她周身光景,显的越发夺目,他步步逼近她,修眉长睫皆落了霜雪。绯色的薄唇轻启,声色温浅:“既要娶妻,知耻做甚。”梅花初绽,雪下的更加密了,不知是谁心底发出一声纵容的喟叹容世子你长的好看,所以你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 烟草工业与人类健康

    烟草工业与人类健康

    《烟草工业与人类健康》从烟草工业的起源、发展与盛衰及在全球的传播开始介绍,详细阐述了烟草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同时分析了当前中国乃至全球控烟的困境与突破之关键。全书分四章,包括烟草工业的盛衰和持续、吸烟与疾病、戒烟的治疗、戒烟的预防。其内容丰富、观点鲜明,是普及、宣传“烟草危害健康”的好书。
  • 轻重甲

    轻重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沉醉于书香国度:范用传

    沉醉于书香国度:范用传

    范用是我国名重一时的出版人,他曾策划出版了巴金的《随想录》、陈白尘的《牛棚日记》、《傅雷家书》;他也是我国著名的杂志人,曾创办了《读书》、《新华文摘》;著有《我爱穆源》、《泥土脚印》、《泥土脚印》续编。本书为其传记,收录了其生平事迹。
  • 搞好行政当好经理

    搞好行政当好经理

    本书经过一线作者深入调研,总结出一套优秀企业之所以获得成功的行政管理经验,希望广大经理人从中汲取精华,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