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6500000033

第33章 进步与不足

(图为康熙御用的自来火二号枪,火绳和燧发两用)

“大伴,找几个军士试试,看是不是方便。”杨改革吩咐王承恩。其实,肯定会比原来使用火药壶方便许多,因为每一次的药都是定装好了的,省去了一时大意,装多装少的情况。这种事,在战场那种残酷的环境里,是极易发生的。所以,定装火药,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是进步了。

几声枪响过后,一小会。王承恩回来就禀报:“启禀陛下,军士说,有了这定装的火药,的却是方便许多,也放心许多,说不用担心在战场上装错药了。”

“嗯,这就好。这就好。”实打实的进步。杨改革也称赞几句。

“启禀陛下,是的。每一个纸壳里面都有定装好的火药。用的时候直接倒入枪管内就行,比原来用火药壶的要方便快捷不少。还有,由于这些东西不安全,所以,草民建议,应该用牛皮制成的袋子,专门来放这些弹药,以来防止出现意外,也可以防止雨水的浸湿。”

“袋子有样品吗?”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有的……”说完,李工又拿来了一个牛皮包,有点像以前读书时候自己缝制的那种“布书包”,有一根挂带斜挂在肩膀上面。这个外面有一个大翻盖,内部还有一个盖子,防止火星溅落。

“嗯,不错,值得奖励。”这种火药包,杨改革似乎在那里见过,也就称赞起来。

“谢陛下夸奖。”几个人都高兴得很。因为皇帝一高兴,就会赏银子。

“嗯,赏,你们每人一百两银子,其他……,就你们五个吧。记得要用心,做出更多,更好的火器来,朕是不会吝啬奖励的。”杨改革对于奖励,向来是很大方的。一点不含糊。

“谢陛下赏赐……”几个人又叩头一次。心里喜滋滋的。

“嗯,如果你们在火器上面有重大突破,朕也许会考虑给你们一个功名或者一个官当当的。”杨改革又放出了诱饵。希望这些明朝的“专家”能生产出“超时代”的武器来。

“啊!……”

“哇……”

边上听见了杨改革话的人都不约而同的惊呼出声。给一个工匠奖励功名和官,这算是大明朝的新闻了。

“草民等必定竭尽全力,为陛下造出更厉害的武器。”几个工匠已经红了眼了,功名,做官。这东西对他们一个世代为工匠的匠户来说,诱惑力实在太大了。眼睛真的红了。

“嗯,君无戏言。”杨改革微笑着,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

“那再说说有什么不足吧。”杨改革准备看看这些“专家”们还有那些难题不能解决,如果碰巧自己知道那么一点点,不吝啬用超时空的知识点拨一下他们。

“启禀陛下,就是用火折子点火绳,这个一直是火绳枪的弱点,火折子不能保留太久时间,也不能大规模的使用,如果是在雨天忽然遭遇敌人……”

火折子就是生火的东西,类似现在的打火机,古代的火折子很不方便,就是电视上常看到的那种,使用之前用嘴吹一下的那种。试想忽然遭遇敌人,每一秒都是很宝贵的,还等你用嘴吹火折子点火把什么的。都是在浪费时间。

“这个,嗯,朕知掉了。你们也用心想办法吧。朕有主意,会告诉你们的。”杨改革觉得有必要研究一下老式的打火机是怎么做的,杨改革不想做出什么电子打火机,杨改革准备做那种在小时候常看到的一种煤油打火机。那种用过一段时间之后要拨一拨棉花芯子的东东,那种东西应该不难。

……

“走吧,大伴,回宫。”杨改革觉得再呆在这里,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可言了,手榴弹就不用试了,该说的,该做的,已经都做到了,剩下的就是时间了,估计这些人再次制作出来的武器,质量应该没有问题了。就算有问题,估计也被他们消灭的萌芽状态了,不会交给自己的军队。

“是,陛下,上步辇吧。”王承恩小声点提醒道。

“嗯,好吧,朕今日还朕的有点累了。”杨改革走了这样“长”的路,站了这样“久”,腿已经酸麻了。

白天里活动着还不觉得,晚上就寝的时候,杨改革才发觉自己的腿有点疼。是那种走累了酸疼的感觉。

杨改革暗自叹息,这身体好差啊!看来该找个时间锻炼一下。

周皇后看见杨改革身体不便,以为出了什么问题,就关心的问道:“陛下,怎么了?”

“呵呵,皇后,没什么,今天去校场的时候站久了一点,腿有点酸疼。”

“是吗?那让臣妾给陛下揉一揉吧。”周皇后自告奋勇的给杨改革揉腿。

“这,好吧。”杨改革还巴不得有个美女给自己按摩呢。

周皇后就抱着杨改革的腿,给杨改革按摩起来。那滑嫩的小手在杨改革的大腿上一摸,杨改革心里就如同一群蚂蚁在心里爬来爬去,痒痒得很。

杨改革正是年轻气旺,血气方刚,一日三次郎的年纪,如何还忍得住,立刻推到小萝莉皇后。

皇后一声惊呼,已经被压在身下。

“哎哟!”杨改革正在这关键时刻,叫了声哎哟。

“怎么了,陛下?”皇后关切的问道。

“今天腿有点痛……”

……

梦里,杨改革梦回百度,背下几首歌,参考了一些练习合唱的资料,准备在这明朝开合唱团。这资料实在太多,杨改革也就记下了一个大概,一次只能记下一点。

第二天起床,杨改革是精气神全满,小萝莉皇后则是一副不堪的娇弱样躺在杨改革怀里。昨天实在是太疯狂了,到现在还一点力气没有。

今天是上朝的日子,说实话,杨改革不想老是和那些精英们扯皮,和精英扯皮的后果很严重,奈何当皇帝,又不得不面对那些精英,杨改革想起自己的老祖宗,那个几十年不上朝的万历帝,号称六不,“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那才是正儿八经的“宅”,自己很想向他学习,可惜,自己没有什么靠得住的精英,那个时候有张居正等等一批真正的精英,现在这些精英,依靠他们,恐怕和猪一起也比他们强些。

杨改革摇头叹息,让宫女们给自己更衣,准备去上朝了。

同类推荐
  • 梁山终结者

    梁山终结者

    成了方腊的儿子,注定要与梁山好汉做过一场!不要怂,刚正面!战场见真章,刀枪论英雄,且看鹿死谁手!不但要终结梁山好汉,还要终结天下好汉。
  • 清代嫁妆研究

    清代嫁妆研究

    中国传统社会,嫁妆于婚姻意义重大。首先,它在女子出嫁时必不可少,无论家庭贫富,人们都会尽力为女儿筹办嫁妆;其次,嫁妆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婚姻的缔结,丰厚的嫁妆往往使女性在婚姻市场上得到更高身价;再次,嫁妆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一系列影响,如助长了整个社会的奢靡之风、导致婚后的奁产纠纷等。
  • 大宋遗民

    大宋遗民

    当今天下,宋国偏安于南,西夏国雄踞西北,西南之大理国,土蕃国寻衅不断,北方草原上有蒙古人虎视眈眈,金国站立中央,天下四分五裂动荡不定,群雄争霸致使民不聊生,正需要一位明主一统天下建万世之功业,为众生开太平!我高弘毅生而不凡,卓而不群,我不要这天下,尔等何敢!!!
  • 汉唐盛世的历史解读: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汉唐研究丛书)

    汉唐盛世的历史解读: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汉唐研究丛书)

    本书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暨汉唐史研究中心主办的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的论文结集。全书从中国古代历史演进的角度,全面探讨了汉唐时代历史的魅力、汉唐盛世的历史内涵,以及汉唐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法律、制度、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其的最大特点是,打破朝代断限的研究传统,探索新的研究方式,在回归原典的同时,注重新史料的整理和解读。
  • 夺鼎1617

    夺鼎1617

    砖家指控说:他!为腐朽没落的明王朝输血,是支持崇祯镇压农民起义的最大帮凶!(当然,也卖给农民军盔甲刀枪。)他!一手在东方航线上设立了无数的障碍!打断了东西方文化交流,阻断了西方文明向东方的传播之路!(只是在马六甲收过路费,收进出口税而已。)他自己辩白说:其实,我做的还很不够!
热门推荐
  • 雨后早发永宁

    雨后早发永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咳嗽门

    咳嗽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海底小神探

    海底小神探

    圣诞夜,小男孩盖茨许下了一个特殊的愿望,慈祥的圣诞老人满足了他,把他送到了海底世界。在那里,他不但能自由呼吸,还能游动得很快。可是,海底世界接连发生了一桩桩离奇的案件:运动员飞鱼神秘失踪,海底鱼类内脏失窃,海鳗先生中毒身亡……这背后,到底是谁在作怪?盖茨在这个第一次踏足的神奇世界里又会有怎样的遭遇呢?就让海底小神探,带你揭晓答案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古今医彻

    古今医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承蒙关照,季先生

    承蒙关照,季先生

    一场算计,乔慕慕成为了季离的契约妻子。明明生下孩子,慕慕就可以脱离苦海,只是后来才发现,自己早已离不开他。意想不到的意外,才是意外。
  • 梵天择地法

    梵天择地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浮云半书.1

    浮云半书.1

    文章主人公裴昀裴大将军与真身为龙的叶铿然征战旅行,在各地经历的关于十二生肖的神秘故事,这些有着动人传说的人们因为爱而降临,或报恩或消除遗憾。以两人为主线,刻画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感知真善美的唯美画卷征程。
  • 平淡的重生生活

    平淡的重生生活

    如果,可以重活一次,你会选择怎样的道路?如果,一切可以重来,现在的你会是什么样子?
  • 五方帝六:月明篇

    五方帝六:月明篇

    何昭宇、白慕飞和白帝之间的恩怨情愁。他是傲睨天下、尊贵孤高的白帝,雄霸武林一方,未曾有过要不到的东西,更未曾为谁如此屈就,唯有何昭宇,这个为了所爱牺牲所有的人,能让他情牵意动,甚至不顾一切,毁誓下山。何昭宇苦,白慕飞苦,白帝也苦,这纠缠不清的缘,会让三人面临什么样的抉择呢?
  • 我们必将知道

    我们必将知道

    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必将知道。——大卫·希尔伯特平成二十四年七月,十九岁的挂谷邦彦离开东京,回到京都的家里度暑假。虽然名义上说是度假,但其实主要是在帮家里做工。挂谷家经营着一家小小的家庭旅舍,虽然规模并不算大,但经过三代长辈的苦心经营,在京都府中也算小小有些名气。本来七月盛夏既不是赏山樱之时,也并非看红叶之季,但前来投宿的旅客仍然颇多,大都是为了京都著名的祗园祭而来。因此挂谷家的旅舍每日都忙碌异常,尽管家中雇了二十几个雇工,却仍然有忙不过来的感觉。对于将在日后放弃工作继承旅舍这件事,邦彦并没有太多抵触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