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6200000122

第122章 耶稣会登场

姜田在自己家里美美地睡了一觉,直到天黑这才起床,不过可能是睡糊涂了,睡醒之后竟然大喊着:“书!书……”

全府上下看着有点抽风的姜田又一头扎进了书房,心想着古人说的书痴也不过如此了吧?但是姜大人什么时候发痴不好,非要在大年夜犯病,那大家伙可怎么守岁过年呢?最后还是心月与夕芸也追进书房,这才让姜痴呆回过神想起来今天是春节。

“让大家见笑了,今天是过年还是仿照去年旧例,也就别分什么主仆了,大家尽兴就好……”恢复正常的姜田还是那副平易近人的样子,可是府中的下人们看他却有点不一样了,原先那种得过且过有点混吃等死感觉的老爷忽然变得神采奕奕,好像解决了心中某个十分重要的难题,神清气爽的简直判若两人。

心月猜到了这可能和那些书籍有关,她对那些东西其实也不陌生,甚至在传统算术的领域还超过姜田,可是她却觉得姜田引进的阿拉伯数字十分简便易行,算起题目来直观迅速,在档次上已经超过了传统算术,所以才塌下心来认真的从头学起,可是看现在的样子,姜田好像是从来不知道这些东西,而像发现了宝物一般兴奋莫名,这东西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与她的疑惑不同,府中的其他女眷尤其是有可能给老爷暖床的那些人,想起这毫无进展的一年则是唉声叹气,看来这姜大人真的是好书超过好@色,尤其是看他这几天的表现,扎在书房之中几乎忘了时间,更别提眼前这些美女他连碰都没碰过,难道真的要自谋出路吗?姜田现在管不了那么多了,自打他认为自己发现了世界科学史的真实脉络之后,一直就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在自己原先的时空中国可以成为世界工厂了,因为中国工程师在骨子里已经印下了老祖宗的痕迹,一切本着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活学活用各种现成的公式,最终使得中国工业在极短的时间内追上了世界的脚步,不过也因为太过实用了,以至于在基础研究领域一直没有显著的进展。不过在二十一世纪初,除了一些还处于萌芽状态的新兴科学之外,大多数工业生产力已经达到了加工水平的极限。在基础科学没有本质性的变化之前,中国可追赶的空间已经不大,所以二十一世纪一直都在酝酿着新的工业革命,只可惜直到姜田穿越前,虽然各种新奇的玩意层出不穷,但是都还没能脱离经典物理学的范畴,计算机徘徊在生物系统与量子系统之间(中国在量子领域很有实力),机加工领域3D打印虽然方兴未艾,但至少还不能代替数控机床(最大的钛合金打印机在我国),新能源也看不见有谁能完全代替化石燃料(中国的可控核聚变研究属于世界前列,并且是最大的太阳能与风能系统的生产国),医药领域虽然落后于主流,但是由于中医的确在某些领域弥补了现代医药的不足,也使得中国人对养生的认识迥异于世界。航空航天领域落后于美国,可国家投入极大,正处于小步快跑的阶段,最重要的是中国是唯一还保留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所以怎么看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都具备了挑战工业革命的技术积累,就是不知道这次的革命发端究竟是什么,也不知道最终会带领世界变成什么样子。但是姜田在看过这些中国古代的知识之后,坚信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体系将会大放异彩,谁让在理论阶段经典物理学已经发展到了天花板,而注重工程实现的现代工业则不关心理论上的各种定理定义,只要能最终得到合格的成品,你怎么做到的又有什么关系?

姜田还兴奋的设想到,从现在开始他的学校要向后世看齐,在高中以前尽量不讲解各种推导过程,只交授各种实用的公式,以期培养出大量的工程师,最后再优中选优的着重进行大学教育,不止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而这些大学生可以尽量向本国学生倾斜,使他们在起点上高于那些留学生,这样就算日本人、朝鲜人甚至是其他国家的人,就算完成了高中教育也不可能发展出太多的科学家。就算真的出现了高水平的专家学者,中国也有足够的能力吸引他们留在这里为我所用。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科研体系都不会比咱们更完整,资源也不会比咱们更多。

与姜田的兴奋不同,这个世界上没几个人能体会到中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所以也就不知道对于世界来说这次的禁书令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在这个时代还真有一些人对这个禁令产生了危机感,这些人就是来华的传教士们,自打汤若望意外殉职以后,耶稣会就一直没找到一个能替代他的角色,现有的传教士大多主修音乐、绘画,这些东西对于中国人的吸引力不大,耶稣会一直想找个懂科学的修士来重新和中国朝廷的高层建立联系,可这种人才就是在欧洲也不多见。历史上直到南怀仁来到中国才算是满足了需要,但是对于清朝的八旗贵胄来说,科学这种东西却不是太受欢迎了。对于耶稣会来说他们也不喜欢科学,却是现在欧洲科技进步的领导者,教廷应该不在乎中国是否和他们交流科技成果,但是却害怕热衷科学的中国人中断他们的传教活动,这会使得稍稍有点起色的工作直接回到原点。要说中国和其他异教徒地区有什么不一样的话,那就是中国无法靠武力来征服,也就是传教士和他们的骑士们无法靠刀剑与火枪逼迫中国人信仰基督教,更别提新教那帮异端还在一旁虎视眈眈,所以他们对禁令的危机感也十分明显,当他们第一时间从某些“朋友”那里得到了消息之后,马上就将其认定为中国将会关闭传教的大门。

也难怪他们一个个风声鹤唳,原先明朝的时候就是用科学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使得中国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开始接纳他们。也让江南一带有了一定的传教基础,现在中国自己出现了一个比他们还懂科学的皇帝和科学宗师级的大臣,他们传教的合理性便开始大幅度的降低,更别提教旨中还含有大量与中原主流文化相冲突的内容,若是不能重新获得中国高级贵族的欢心,那么他们将会很悲剧的带着“上帝”离开这片富饶的让人发指的土地。所以即便是大年夜,即便是可能会暴露自己的“朋友”,他们还是选择在第一时间跑到姜府来拜年!

“大年三十来拜年?”姜田听了门子的禀报之后有点转不过弯来,心想自己和这帮神职人员没有交往啊?当初的确是想通过他们来了解欧洲的科技发展,可是当知道汤若望在攻克北京时意外死亡之后,就没打算再和这帮上帝的狗腿子有来往,现在他们跑来拜什么年?

姜田本想拒绝他们,可是又一想到正在海上颠簸不知道什么时候到达的南怀仁,就觉得还是不要拒人于千里之外比较好。他对基督教或者说对所有信仰上帝的人有成见,这是因为他在穿越前居住的那个城市里,教会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发展了一堆老头、老太婆信教,你自己信也就罢了,这帮人还不厌其烦的在公众场合传播“福音”!看在他们岁数比较大的份上,姜田曾耐着性子听过几回,结果却发现这帮人说的和邪教那套也没什么不一样,无非就是信上帝者得永生,不信者永堕地狱。你要是表现的不屑一顾他们真的能诅咒你不得好死,最搞笑的一次一个不开眼的老太太纠缠着一名回@民传播福音……好在这个回@教同胞还是有法制观念的,没有将她当成邪恶的异教徒来制裁。

书房中清茶冒着袅袅的热气,外边不时的传来鞭炮声,两个穿着修士袍的欧洲大胡子很局促的坐在下首位,他们平时可没接触过这种级别的中国官员,而且听说这位年轻的贵族有个旅欧的老师,对于欧洲的了解恐怕并不比自己少多少,要想从他嘴里得到有用的消息的确有点困难,可眼下也没有好办法,为了上帝、为了自己的信仰,主要是为了继续留在中国享受文明世界,他们必须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其实从这一点也看出这俩人并不了解中国,否则任何一个在中国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都不会再这个日子跑来拜访,说不定就因为时间选的不对,那些讲究礼法的士大夫们反而会不分青红皂白的拒绝你。

好在姜田不会一怒之下就将他们赶走,可真的走进书房之后他又有点尴尬,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是该拱拱手算是问好,还是伸出手去和他们握手?再说握手礼现在发明了吗?让一个满脸大胡子的家伙来亲吻自己脸颊?那还不如干脆将他们赶去出。还好这俩传教士多少知道点中国的礼节,在中国出家人是不用向官员下跪的,所以这俩人便学着作揖的样子拜见姜田,虽然看上去有点不伦不类,也好过什么动作都没有。

双方落座之后,姜田也懒得和他们废话,大过年的赶紧问明白他们有什么事情:“二位不知可会说我国语言?”

其中一个有着一头火红头发的家伙连忙点头,用一种十分外国人的腔调说着南京官话:“大人,我会说一点点。”

姜田听得脸直犯抽,若不是他听过很多南腔北调的明版官话,恐怕都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既然如此,那就说说夤夜来访的用意吧!”

汉语的好处是即使有一、两个词听不懂,至少也能顺下来大概的意思,所以这俩人就算不知道什么叫夤夜,但至少也知道姜田的意思,红毛神父赶紧说道:“我们这次前来,是有两个目的,第一个是给您拜年,第二个是给您送礼。”

姜田心说这两件事是一件事吧?你拜年不就是来送礼吗?不过他也知道和这帮半生不熟的传教士没法说清楚,所以没法深究这个问题:“既然如此那本官就多谢了,但不知神父带来了什么礼物?”

不是姜田贪财,而是他猜不出来这俩人想干什么,所以就打算从礼物的丰厚程度上来判断一下他们的目的。听了姜田的问话,那个红毛赶紧和同伴说了几句,然后对方就毕恭毕敬的从随身的一个包袱中取出一个脸盆大小的相框,姜田定睛一瞧,应该画的是圣母与圣子,只不过绘画采用了最新的油画技巧,属于学院派的成熟作品。

“这个……”姜田吃不准对方想干什么,自己又不是教徒,为什么送这么一副宗教绘画呢?

红毛并不知道姜田认识油画,所以很兴奋的介绍到:“大人,这是我们欧罗巴最新的绘画技术……”

姜田没兴趣听他磕磕巴巴的介绍,却对这幅画很感兴趣,因为上辈子也看过一个关于清朝宫廷画派的记录片,知道自康熙以后传教士对中国的贡献就仅限于艺术上了,尤其是宫廷画受到了欧洲写实风格的影响,代表人物就是家喻户晓的郎世宁。其实姜田也听过一个玩艺术的人说过,真要是论起印象、抽象这些东西,中国人比欧洲玩的更早,写意山水就是一种已经脱出记录作用的印象派风格。不过欧洲宁可说自己的印象派是受到日本浮世绘影像,也不愿意和中国山水画沾边,一个可能性是中国的文化在那个时空并不是主流,而且中国文人习惯上更喜欢自然风景,而浮世绘这种版画却以人物居多,所以水墨画才不受欧洲人认同。不过姜田自己觉得咱们的绘画风格之所以没能让宋代工笔画发展到欧洲油画的水平,是和另一个领域:《解剖学》所分不开的。

中医因其独特的理论而且经过千百年来不断改良的方剂,使得对常见疾病的治疗颇有一番心得,缺点就是对骨骼以及肌肉的认识严重不足,除了某些法医领域之外,就没有哪个医生需要知道人体结构的基本知识。而这个时代的欧洲医学其实更不靠谱,比如著名的放血疗法与换血试验,不客气的说此时的欧洲医疗水平不比后世某些非洲部落的巫医强到哪去,这也是欧洲医学没能在这个时代对中国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直到两百年后随着解剖学和化学的双重完善,在最终诞生了现代医学。而导致中医不受重视,甚至还有些不学无术或居心不良的人鼓吹中医无用的人,都有个比较直接的论据就是中医没有完善的解剖学基础,当然关于穴位与辩证治疗理论的研究,就是在二十一世纪也是个难题,但只要良心不是让狗吃了的人都要承认,中医在某些慢性疾病、神经性疾病(不是精神类疾病)以及养生领域的确强大得藐视现代医学。比如姜田上辈子有个朋友,此人罹患慢性肠胃炎,属于那种不要命却十分浪费厕纸的毛病,而这位兄台去某三甲医院求诊,西医的药方是《泻立停》,中医的药方则是《参苓白术丸》,区别是一个有需要的时候再吃,而另一个要按疗程吃三年!中医的药方似乎很不靠谱,但他还是照办了并且坚持下来。因为他知道西医对此病基本无解,除了止泻之外别无良方,而中医则告诉他虽然过程缓慢,但你的病能治好。这只是一个很平常的小例子,似乎带有了两种医学的典型特征,一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另一个则想办法固本培元,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办法逐步蚕食病灶。举这个例子并不是为了要证明中医高于西医,而是说这两种医学其实可以高度互补,对于中国人来说很多人也是这么办的,怎么到了某些人嘴里中医就会变得无用呢?所以当姜田看到这幅油画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并不是此画能对中华的艺术带来什么冲击,而是马上想起了中医的短板,要知道肖像画的根基可就是解剖学,没有这个知识点又怎么会有后来的那些学院派大师。

于是姜田马上意识到自己要搞清楚这幅画的来历,不过也不能显得操之过急,毕竟自己这边还不知道这些传教士有什么目的:“嗯……不愧是迥异于我国的异邦画作,但不知此画为何人所做啊?本官倒是对彼国文化很感兴趣。”

姜田这一问就显示出了中欧两地的文化不同,在中国一副画作无论是否有价值,除非是某些定制的作品比如壁画与年画,否则一般来说作者都有权利署名,而欧洲不同,教廷曾严格禁止艺术家对自己的作品署名,尤其是在宗教作品之中,对此米开朗基罗曾高度鄙视罗马教会并无限崇拜中华。

那个会说汉语的红毛对此并不奇怪,他可能是想推销一下手中的资源,若是艺术能打动中国的高管就太好了,于是很自然的将身边那个神父推了出来:“大人喜欢就好,这幅画的作者不是别人,正是这位雅各布神父。”

同类推荐
  • 季汉再兴

    季汉再兴

    一个现代社会的高材生,穿越到建兴二年的蜀汉,他,会发生什么呢?
  • 三国大航海

    三国大航海

    李宗吾云,刘备厚,曹操黑,孙权又厚又黑。面对这个又厚又黑的叔叔,作为孙策的独子,孙绍表示压力很大。他隐忍,他藏拙,可是无数的牵挂让他无法独善其身,超出时代的眼界让他无法遮掩自己的光芒,没有实力就没有尊严,面对厚黑叔的步步紧逼,孙绍拍案而起,誓与厚黑叔战斗到底。东风吹,战鼓擂,要比厚黑谁怕谁?水密舱,螺旋浆,本来就领先世界的大汉水师如虎添翼,纵横四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我是崇祯帝

    我是崇祯帝

    穿越成了明末崇祯皇帝!(无系统,无金手指。)到处是饥民,天灾,后金,流寇,皇帝还非常的穷,明末地狱的难度啊!(崇祯帝):朕既然受命于天,天降朕于大明,朕一定要做一位圣明的天子,爱百姓,爱大臣,爱国家,简称三爱。(众大臣):呸,这皇帝脸厚心黑,还忒不要脸。(众富豪):俺们赶快捂紧钱袋子,装穷的走起!(众宦官):皇帝陛下?呵呵,一言难尽。……(崇祯帝):江河所至,皆为汉土;朕思之所极,也皆是我大明的国土,朕乃世界大皇帝!(众大臣):臣等一脸懵逼,陛下您咋不上天啊?
  • 大清棋情录

    大清棋情录

    倾力打造中国第一部长篇围棋文化言情小说。以江阴“抗清三公”的后人恩怨为线索,叙述大清乾隆年间,中国围棋最强时代的人文传奇故事,善解跨越两个地球的情爱纠缠。水墨江南,情迷棋中,小说家言,专家达人不必深究。
  • 风雨大宋

    风雨大宋

    一个灵魂穿越千年,来到了北宋中期仁宗当政的时候。在小县城里做生意改善家境,到中进士做官,一步一个脚印,这个来自后世的灵魂在宋朝最繁荣的时候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位极人臣。群号:535894670
热门推荐
  • 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数学故事

    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数学故事

    有一种东西叫做钻石,如天上的星星,风雨的岁月和空间,凝固成人类精神的永恒,它跨越了国界、语言、年龄。“注音版影响孩子一生的名著”系列图书,每一本都是你生命中不可不读的经典。
  • 盛世华归

    盛世华归

    纪夭夭重生了,可一睁眼却成了前世那个恶婆婆的堂妹!面对表面温柔贤淑的堂姐,她觉得是时候翻身了!凭着看穿人心的本事,她撸起袖子有仇报仇,有恩报恩!可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恶婆婆竟然也重生了……某世子:既然说到报恩,你是不是该以身相许?纪夭夭:……说好的仙风道骨呢?(本文为甜宠架空文,另有完结长篇《花开似瑾》,欢迎跳坑!)
  • 嚣张医妃:暴烈王爷独家爱

    嚣张医妃:暴烈王爷独家爱

    “王爷,好久不见。”兵临城下,他攻入她的宫门,黑眸阴鸷:“想要活,取悦我。”她本是医手遮天的淡定公主,为救族人,抛下尊严,他是名震天下的战神之王,为了她颠覆了整个天下,一将功成,他陪她笑看江山:“若不站在这高位,又怎么能护你一世安好?”残暴不仁的背后终是宁负天下不负她的深情。群号:68682853鸭爷官方微信公众平台:cxyyy1987,关于新书的消息发布,以及小说活动福利,都将在此公众平台号通知,千万别错过哦!
  • 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

    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

    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是影响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他不仅是一位有影响的宗教人士,也是中外达官贵人的座上宾、维新派的幕后师爷、孙中山革命党的反对派…… 本书详细记录了李提摩太在晚清45年期间,他在宗教、科学、通讯、国际贸易、赈灾、现代学校和专业学院的创设、现代出版社的建立等几乎所有领域参与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而他个人的经历,几乎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激烈较量、华夏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与融合、政治经济侵略与思想和技术启蒙的对立统一等重大矛盾,无不生动地体现在他的这部回忆录里。
  • X玖少年

    X玖少年

    用我青春与年华,只钟爱一人,爱你四神无主,失去你也失去整个世界原有色彩——喵玖玖。我的小傻瓜,就算全是世界抛弃你,而我不会丢下你一个人,而我依旧会在你的身后——肖战。你是最爱的人,是我这辈子想要的男人,就算全世界不要我,你也不许抛弃我!--李一诺。明明近在咫尺,却要假装不爱对方,骗过所有人,却唯独骗不了自己。--谷嘉诚。我爱你就算说了一万遍我都不觉得累,最累得不到你的爱——伍嘉成。你知道不知道我有多爱你,心碎也停止不了我爱你——肖夕颜。我一直不敢面对你也不敢面对自己的内深处那个声音不停告诉我,我已经爱上你了。——郭子凡。
  • 史上最强氪命

    史上最强氪命

    武道炼精,一元穴窍粉碎真空文道炼气,气吞寰宇天地共鸣理道炼神,算尽苍生宇宙建模异道炼虚,变假为真灵台神国“哪怕今日不过氪命孺子,他日如何不能手握永恒?”氪命碎寰宇,弹指越光阴,不知不觉中,申凯一路踏歌而行,脚下已是诸世之巅。
  • 国民妖精:首席老公,抱紧我

    国民妖精:首席老公,抱紧我

    她是艳绝天下的妖姬,他是威震天下的帝君,他为她情根深重,而她亲手杀了他。在如火如荼的战场上,御少寒望着她说:‘今生无缘与你并肩看天下,下一世只愿你终成所愿,携一人共白头。’颜倾慕望着那个骄傲的男人,护了她一世的男人,热泪涔涔流下,‘对不起,终究是我负了你,下一世你不要再遇见我了’这些话颜倾慕不敢对他说,她舍不得,也不甘心,而且她更害怕他又被她伤害,怕他真忘了自己,可自己于他从来只是负担,他被责任权力压了一辈子,他累了,她懂。可偏偏这个冷血无情的人,对她却如十月暖阳,让她年少时光芳菲四月天。‘少寒,下辈子你要忘了我’刀光现,帝君祭,妖姬隐,乱世灭,前世今生是凡尘。而在现代,他们终相见……
  • 银发刁后惹人恨

    银发刁后惹人恨

    【强大冷血女+温柔无赖男】她拥有高深莫测的强大灵力,她只为某个人而来到了这陌生的异世。他,天属国的风流王爷冷灏,生性风流,发誓要夺得天属国,取代那个无能的太子。某温柔男无赖的搂住正在假寐的某强大冷血女,某男自言自语。“小家伙应该多吃一些,这样抱起来才舒服。”“是嘛?”“恩。”刁零立刻翻身坐在冷灏的身上,手上的匕首闪烁着银光。“死男人。”某强大女嘴角抽了抽,手里的匕首嘶拉嘶拉的划着被褥,早已算计好的阴谋在等着某无赖男人。文文强大,女主强大冷血。
  • 李嘉诚财与智的哲学

    李嘉诚财与智的哲学

    本书内容包括:学识与才智的哲学、让利与得利的哲学、信誉与财路的哲学、远见与短视的哲学、时机与眼光的哲学、原则与价值的哲学、用人与财智的哲学、“舍”与“得”的哲学。
  • 村姑

    村姑

    时值中午,阳光洒满中原大地。文秀头戴草帽,腋下夹着一捆青草,肩上扛着一把旧铁锹,风风火火从田间回到家中。她家院里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杨树,为这个农家小院撑起一片荫凉。树下有鸡羊猪狗无精打采地攒动着,它们可能是为了避暑乘凉,腹饥寻食。文秀先把青草撂到猪嘴旁,那头五六十斤重的长白猪忽然精神百倍,津津有味地大口咀嚼着新鲜的猪草,那些鸡羊也过来凑热闹,在草中寻食。每天文秀从田间回来,总是拔点儿青草为它们充饥,这样就能节省一些猪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