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6200000180

第180章 天不遂人愿

虽然时值新年,而且还恰逢开国之后地面战场的大胜,但是此时的紫禁城里并没有多少庆贺的气氛,事实上由于国家新建且皇帝十分了解战争,越是这种时候就越是不可能大张旗鼓的宣传胜利,这样才能处变不惊,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

“……也就是说但凡在大型战役尚未结束之前,就拼命鼓吹胜利,且夸大战果的情况,都是十分可疑的,这种做法要么是想掩盖失败,要么就是对本社会的各阶层进行鼓动宣传,反倒是真正的胜利者,总是谨慎的对待各种战报,而不会夸大其词!”

坐在御书房里的张韬,就算是过年的时候也有很多公务要处理,至于正在进行上岗实习的太子张环,也同样陪在御书房里聆听着自己老爹的圣训。但是对于坐在他们对面的姜田来说,则完全没有国家主人翁的心态,此刻只想回家好好睡一觉。

“唉……”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的姜田,随手把报告扔在了龙书案上:“你父皇就是吝啬,找个国战期间不宜大肆饮宴的理由,就把今年的御宴给取消了,虽然我也讨厌那种形式主义的东西,但至少让我好好休息几天也行啊!”

“你就懒吧!”张韬恨铁不成钢的抄起了扔过来的报告书:“一点都没有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这个时候你还想放个春节假期?”

“主人翁?”姜大人一脸见了鬼的表情:“话说这朝廷应该是你张家的,我这个姓姜就是个长工,就算是地主家过年了好歹也得给长工放几天假吃顿好的吧?”

对于这对师兄弟的日常斗嘴,张环先是从一开始的难以置信,现在已经变成了习以为常。反正说出去也没人信,在外人眼中属于新学宗师级、音律大家、诲人不倦的姜大人,也只有在自己父皇面前才会摘掉所有的面具,变成一个彻头彻尾混日子的衙内嘴脸。

一开始吴远这个聪明绝顶的假太子,还以为这是姜田在皇帝面前的伪装,作用有点类似萧何自污的意思,但是经过长期的观察后才发现,这才是姜田真正的性情,明明身负奇才却又苟安于世,也只有张皇帝才能挤兑着这个师弟给自己干活,说白了就是懒,而且是那种看透了红尘的懒……

张皇帝还在看着姜田的报告,门外却响起了一个太监禀报的声音:“启禀陛下,皇后娘娘宣见太子殿下,叫奴婢前来禀报。”

张韬一听,回头看了看一脸不情愿的儿子,然后冲着门外说道:“你去回禀皇后,就说太子一会就到。”

既然亲爹都这么说了,张环就算心中一百二十个不情愿也只好耷拉着脑袋告退了,姜田看这小子蔫头耷脑的,便在他退出御书房之后问道:“这是要商量太子大婚的事情吧?”

张韬点点头:“不只是皇后上心,就是朕这里都接到了不少奏折。”

“君主制是建立在对特定家族血统效忠的基础上的,所以为君者的首要义务是传宗接代。”姜田很清楚张环的最重要的工作不是学会处理公务,而是能尽快的给皇家开枝散叶,所以他才不会觉得这小子现在结婚有点过早。不过当他端起自己面前的茶盏浅啜了一口之后又皱起了眉头:“这茶……”

“怎么样,绝对不一般吧!”张皇帝好整以暇的端起自己的那盏茶也喝了一口:“虽然有些陈了,可还是顶级的六安瓜片,要知道当年我的老首长去北京开会的时候,从总理那里蹭来了一点,死活都不愿意让我们尝一口。”

看着自己这老乡对于能喝上特供茶叶而沾沾自喜,姜田似乎有种不太舒服的感觉。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又说不出来:“现在小的走了,你这个老的是不是要说点重要的事情了?”

张韬放下手中的茶表情严肃的问:“山西会馆那边怎么说?”

“他们已经找到我了,并且提出了自己的一揽子运输贸易方案,详细的内容就在你手里。”姜田有点贪婪的又喝了一口茶:“说实话,我觉得除了军火以及一些管控物资之外,我们都可以将现有的运输交于民间。”

眼看张皇帝的表情开始变得戏谑起来姜田又赶紧补充道:“他们许诺给我的好处我都退回去了,并且跟他们说不保证这个生意让其垄断经营,反正你也不是真的要消灭晋商。但是依我看,只要你给他们一点阳光,清末那种汇通天下的钱庄与张家口外绵延不绝的驼队,就很可能在十几年内重现。”

张韬点了点头,别看他也算是读过《资本论》的,但是对于金融与经济建设的问题的确算是个外行,可正因为他曾经是一名军人,就更知道战争拼的是国力,没有了私营资本虽说可以在短时间内集中资源办大事,可长远来看也容易失去自身的造血能力。

“这件事朕自有主张,口子要一点一点的开,而且也不能让他们一家独大。”

“我也是这个意思,尤其是当公路打通之后,其承载能力远不是一个晋商所能吃掉的,但是……”

“但是什么?”

仔细组织了一下语言之后,姜田说出了一个让张韬意想不到的结论:“现有的情况来看,一二十年内的确是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可只要现有的商业体系没有大的变动,很快各种陈规陋习、贪污腐败就会卷土重来,届时我们曾寄予厚望的资本家就会蜕变成一群垄断托拉斯,反倒是会拖累整个国家的经济。”

“陈规陋习……”张韬思考了一会:“你是说各种行会与牙行?”

“有这方面的因素,但是更重要的是政@府@内部的@腐@败势力会与他们结盟!”

“你有什么措施吗?”

“有!但是……”

“但是什么?”

“没有一个健全的制度与高效的管理体系,以及第三方的透明监管,一切措施都是扯淡!”

张韬沉默了,他知道姜田说的都是事实,制度好建立,但是如何保障法律的执行却是最困难的,如果不能改变现在这种权钱交易的社会风气,《反垄断法》不过就是一纸空文。可是要想改变千百年来中国人已经习惯了的人治社会,又何尝不是一项改天换地的大工程。就算是再后世那些所谓的法治国家里,各种规避法律的办法也是层出不穷。

“说点眼下的事情吧。”张韬将手中的资料向后翻了翻:“虽然咱们划定了改革的试点区域,但是却低估了旧体制的惯性,就以这次大兴土木的修路为例,哪怕是就在我眼皮子底下,各种舞弊与贪污都层出不穷,如果不是后勤由新军的人把关,这送到前线的还不一定是什么东西呢!”

姜田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事情,毕竟这么长的路线同时开工,各工段的“土地爷”们那真是花样百出的上下其手。因为军方已经将工资标准沿路喊遍了城镇乡村,所以不能随便克扣工人的工钱,但是吃空饷、降低伙食标准,筑路材料以次充好等常见的贪腐手段一样没少。如果不是为了能早日贯通这条生命线,依着张韬的脾气早就杀得人头滚滚了,这也是他赌气不开新年茶话会的原因之一。

“人之初,未必性本善。”姜田只得感叹一句:“这些事情在后世也不少,所以建国初咱们所有的重大工程几乎都离不开工程兵。”

“工程兵……”

看着张韬若有所思的样子,姜田赶紧又补充了一句:“那是特定的历史时期,最后不也解散了嘛,其实只要搞质量负责制就好了,不怕他玩猫腻!”

话虽如此,但是张皇帝心中还是有个解不开的疙瘩,而且也体会到了当初朱元璋大开杀戒时的心态,但朱元璋就算杀得血流成河,可明朝最后不还是倒在了制度不完善,法律执行不公正这两条上。这还只是修一条塘沽至张家口的高等级公路,若是再翻翻那些情报部门送来的,改革省份内部运作情况的报告,则更是触目惊心。

说到底还是基层的执行能力问题,政令不到乡村,地方宗族、士绅势力过于庞大等原因,在这些改革省份都不是大问题,反倒是基层执政人员自身都还没有改革的觉悟,那这试验田最终只能颗粒无收。

“想当年……解放后百万大军齐卸甲,绝大多数充实了各地区的政@府职能部门,全国才能一盘棋……”张韬开始将目光转向了姜田。

从紫禁城里出来之后,姜田无论怎么琢磨都觉得张韬后边的话好像另有深意,至于皇帝想干什么,他就百思不得其解了。不过这中华朝里,又有几人能对张韬的想法了如指掌呢?就好比这次的北伐,明面上大家都认为张韬是借着蒙古人挑事的机会,收复河套以及长城以北的固有领土。而且似乎也正像多尔衮预计的那样,面对这么香甜的诱饵,张皇帝没理由不吃下去。

可是直到皇帝本人私下里向姜田解释之后才知道,张韬这是将计就计故意放了多尔衮一条生路,因为新军改革正在关键的时候,既要给改革后的部队找个难度不高的对手刷功绩,又要借机对全军进行大改革,所以现在并不是和多尔衮决战的时候,一旦改革完成了,部队的作战能力将会有极大的提高,同时利用裁撤的人员,还可以向地方输送大量忠于皇帝的基层干部,彻底瓦解旧官僚以及乡族士绅的社会根基。至于在白山黑水间卧薪尝胆的“大清”,到时候随时可以叫其灰飞烟灭。

因为过年的气氛要延续到正月十五,所以街道上到处还能见到欢闹的孩子与互相拜年的人们,姜田站在自家临街的二楼窗边,听着偶尔传进来的对门茶馆中的相声与笑声,内心中却一点过年的心情都没有。改革不顺利其实早在意料之中,他本来就反对过早的进行大面积改革,但是张韬因为要改组军队,同时外部环境也算不上多平稳,这才为了提高生产力而急吼吼的进行改革。好在无论是姜田还是张韬心中都清楚,在国力没能恢复到明朝鼎盛时期的水平时,以灭国为目的的北伐战争最好的结果也就是穷兵黩武最后被拖累死。

选择蒙古这个软柿子一来可以立威,二来可以切断多尔衮的外部援助,三能借战争对军队中原先的那些军阀家族下手。最后还能为中原的产品找一个倾销地并换回急需的牲畜。但是就如同所有的好主意,必然会被各种私欲贪所扭曲一样,这才仅仅是个开始,就已经被各路牛鬼蛇神视为可以攫取的肥肉分而食之了。

“想什么呢?”孟大丫拎着一件狐皮大氅站在了姜田身边:“就这么吹着冷风也不怕受了风寒。”

姜田没有看她依旧是空洞的望着窗外:“心寒大于身寒!”

孟大丫听了噗嗤一乐:“行了,我又不是你那些红颜知己,跟我这掉书袋装样子也没用,我不管你心寒不心寒,只要身子不寒就行。”

说着便将大氅披在了姜田的身上,只是因为身高的差距,她只能踮着脚尖勉强才系上绳子:“旁的我不知道,但是你要真的心死了也不会站在这里吹风,早就跑到楼下醉生梦死了。能站在这肯定是有办法却又不敢干!”

这下姜田不能不收回视线看着眼前这土了吧唧的村妮,寥寥数语却再度刷新了自己对这个表姐的认识,这种与其身份不相称的洞察能力,着实让姜田感到惊讶。

“别这么看着我,别忘了咱俩可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你是什么人我还不知道?”孟大丫莞尔一笑:“要是想通了就回去和你那些姐姐妹妹的谈谈风月,明天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

眼看着孟大丫转身要走,姜田下意识的问了一句:“那表姐你说我该干什么?”

已经走到门口的孟大丫回身看着他:“饿了吃、困了睡、娶几个老婆生几个娃,然后出了这门你便是皇帝的臣子,皇上让咱干啥就干啥!”

说完,孟大丫头也不回的走了,只剩下姜田再次看着窗外清冷的月光再次慨叹起来。

姜田要结婚了,本来因为战争而拖累的婚事要在近期完成,这个消息虽说不算是轰动四九城,但熟知内情的人却都有些想不明白,因为这次提出举办婚礼的并不是姜家的老爷子,而是姜田本人!

对于这件事最开心的当然是姜虎了,只要这宝贝儿子赶紧完婚,至于孟大丫的肚子是不是争气都不要紧了,反正这后院里的女人多得是。姜府上下也再次进入到了一种操办婚礼的状态之中。不过原先那些心情失落的姑娘们此时却一个个笑逐颜开,不知道的还以为她们才是新娘呢。

“先生不是提倡婚姻自由吗?”好不容易从自己母后那里跑出来的张环奇怪的看着姜田,就好像眼前这人背叛了自己的信仰。

“我提倡婚姻自由是不假,而且如有可能也希望能亲自实践,但是现在我想明白了一个让我忽略掉的问题。”

张环赶紧追问:“什么问题?”

“天下万物只要存在便有其合理性。”姜田一脸便秘般的苦笑:“而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

“噗……”在一旁喝茶的刘宝铠一口气没憋住,把嘴里的茶水都喷到了不远处的宋懿身上。

没听懂的张环还想追问,却被吴远拉住小声的耳语了几句,这才恍然大悟般的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

姜田扫视了一眼自己这几位来贺喜的高足:“你们都知道,鱼为我所欲也,而若想吃鱼,却先要啃掉眼前的熊掌,汝之奈何?”

田虚海听完笑着说到:“这岂不是鱼与熊掌可兼得,先生果然好福气!”

姜田知道他会错了意,但是也没打算说的太明白:“都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现在我想明白了,历史的车轮自有其惯性,若是将来真的会出现暴@力@革@命,那也算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罢了,且随它去吧……”

虽然算不上大彻大悟,这也算是有感而发,他万万没想到点醒自己这个梦中人的却是一个看似粗鄙的孟大丫,眼下的社会制度,无论你觉得是否合理,它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就好像大家都推崇自由恋爱,从《诗经》到《梁山伯与祝英台》,即便是万恶的旧社会也有一帮文人在憧憬着爱情,可是包办婚姻看似违背人性,却恰恰保证了社会底层男性婚配权利,使得占绝大多数的低收入群体保证了结构上的稳定。

在后世很多时候大家所厌恶的那些拜金女,其实不正是打着自由恋爱的旗号,底层女性为获得晋身而出卖肉@体吗?这就必然会形成男娶低女嫁高的现象,而最底层的男性便无人可取,最终造成社会不稳。从这一点看,明代的贱籍制度,也算是一种保障阶层稳定的制度,门当户对这句话不能被一棍子打死说成是封建糟粕。

窥一斑而知全貌,在姜田和张韬为了如何改革呕心沥血的时候,殊不知自己的好意在这个时代的人眼中,未必是什么好主意,要想让自己的理念得以推广,就必须进行潜移默化的宣传与长时间的转变,除非这俩人有勇气搞一场轰轰烈烈的WG,彻底砸碎原有的阶层壁垒,问题是他们俩谁能保证结局会比自己老家更好呢?

同类推荐
  • 封清英烈传

    封清英烈传

    千古奇耻剃发辱,泱泱华夏民族恨。可叹世人多健忘,亡国犹唱后庭花。屠戮千万同胞仇,篡改历史太欺人。奸淫掳掠无不做,富贵荣华却逍遥。试问天理何处在,公道真理何处寻。愿梦手提九龙剑,诛灭满妖驱鞑虏。千古奇耻凭空悼!这是一场尊严之战动乱的时刻,屠戮千万炎黄子孙,践踏民族尊严,篡改历史,罪恶罄竹难书。这是一场尊严之战!
  • 三国之梦魇

    三国之梦魇

    不争霸,不称帝,安居幕后,掌中天下。ps:架空带有玄幻色彩的三国。喜欢看传统历史文的朋友不要误入了。ps:书友群585766138,没啥要求,欢迎来玩。
  • 我老婆是花木兰

    我老婆是花木兰

    穿越成为花木兰的未婚夫,赵俊生表示鸭梨很大!刚开始花木兰只是一个温柔贤淑的小女孩儿,可她却代父从军,在军中磨砺成了一个的杀伐果断、战功赫赫的女将军,赵俊生有点儿担心婚后生活。是选择做这个成功御姐背后的那个男人,还是选择撑起家庭、当家做主?群254765694
  • 三国小霸王

    三国小霸王

    少林武僧兼黑社会大佬孙河附身到三国江东小霸王孙策身上,使得原本三分天下的吴国发生了重大转折,孙河趁袁曹官渡争斗时,联合刘备奇袭许昌,之后脱身而出,谋荆襄,并交州,吞巴蜀。等袁绍、曹操、刘备混战结束时,孙河已夺取了半壁江山,国富民强,小霸王一匹乌骓马,一杆霸王枪横扫中原,霸王之勇,谁可争锋!
  • 苟在汉末

    苟在汉末

    凡穿越众,有三思。一曰喜:或为弃旧,或为觅新。二曰惑:路茫茫,何以生,何以死。三曰憾:既得陇复望蜀!得之愈多,失之愈多,得其形者,终失其神,不如弃之!近闻查良镛先生去世,余悲痛万分,忽欲投身刀笔,有感则行。记得幼年时读三国演义,罗老先生挖了一堆的坑,当年百思不得其解,遂在本书中多有个人浅见,后学末进还望诸位书友斧正。
热门推荐
  • 儿女情长

    儿女情长

    刘浪,生于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高研班学员。若干诗歌、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飞天》《文学界》《山花》《作品》等数十家期刊,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
  • 十三经开讲:孟子开讲

    十三经开讲:孟子开讲

    本书先述孟子传略,然后分别讨论《孟子》一书的作者及其成书经过、《孟子》的主要内容、《孟子》经学地位、《孟子》的哲学思想等。其中对孟子的性善论、仁政论、修养论、天命论、处世论以及许行、杨墨批判论,作了较深入的分析。此外,关于《孟子》的文学成就、《孟子》研究历史及《孟子》的研究方法亦逐次叙及,旨在引导读者从新的角度梳理并探索《孟子》的精深思想。
  • boss深度宠:甜妻不预售

    boss深度宠:甜妻不预售

    陪朋友参加酒会,妹妹要加害于她。害她不得已失去了第一次再次碰面时,“怎么是你?”男人嘴角勾起邪魅的弧度,“哦?没想到江小姐你还记得我。看来你对我的第一印象很深。”阴差阳错进军到了娱乐圈,她的总裁大人竟然是他?"让她当他女人?!做梦!"
  • 你和我

    你和我

    安宁承认自己容易心软。向葵向他描述的乱局,让他犹豫了两天,然后心软了。从小到大一路而来,他习惯了承担。他挑了莫扎特《G大调第一长笛协奏曲》等几首曲目,与爱音交响乐队合了两个下午,就准备上场了。演出那天,红色大厅灯火灿烂。与每次开演前一样,安宁坐在幽暗后台的一角,让心神静下来。幕布之外,观众们正在进场,到这时他才突然想起,也不知道舞台上方和剧场门外悬挂的横幅是“安静笛子独奏音乐会”呢,还是已改成了“安宁长笛独奏音乐会”,刚才忘记瞥一眼了。如果它们与观众手中门票上印的名称不同,他们会觉得奇怪吗?他的思绪没在这个疑问上停留太久,现在的他不太在意这个。这只是一场演出。不就是一场救场的演出吗?他甚至也没像以往许多次那样纠结,父亲林重道会不会来?
  • 驴奔

    驴奔

    农历六月六日的阳光给土黄色的咸阳塬铺上了鸡蛋黄一般的金色,驴经纪边天寿骑着他那匹被称作黑枪的黑色快马,就在这样的颜色里跑出一溜飞扬的尘土。边天寿穿着一件土黄色的无袖皮褂,三颗疙瘩一般的扣子没有系,在快马的奔跑中,褂子就高高地飞扬起来,像是飘扬在身后的一面旗帜。闻名整个秦川道的驴经纪边天寿认为,他真正的父亲,是那个在驴身上浪荡了一辈子的老光棍。因为边天寿从小就失去父母,是这个浪迹天涯的老光棍收留了他,并教给了他看驴、调驴、引驴和买卖驴的本事。这些本事加在一起,边天寿继他师傅以后,就成了秦川道上最大的驴经纪。
  • 肥婆皇后

    肥婆皇后

    “慢着!我是怎么死的?我前几天去过医院,我没有病的啊?”萧清雅往后飘了几步,她还不能死,她的妈妈还在牢里,必须经常去看妈妈才可以啊。“你是没病,不过你的阳寿以尽,走吧!”黑无常上前,不由分说的拉着她一晃,清雅感觉一阵晕乎乎的不断的向前飘去。不知道飘了多久,等停留下来后,清雅张大嘴:“阎王殿!”看着那三个大字,愣愣的念了出来。而她现在就只穿了一件白色的长袍,这感觉是像鬼魂,真的……
  • 猴子村长

    猴子村长

    上级给侯家坪村下了任务,活捉六只金丝猴。于是村长侯长社不顾他爹的反对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抓猴运动。猴是抓到了,但抓多了,怎么处理多出来的几只猴子呢?卖掉他们还是放了他们?金丝猴有自己的想法,它们一起开始行动……二十世纪庚申年的冬天,天气酷寒。秦岭深山在冷的基础上又加上了阴,天色铅灰,近一个月没见太阳,涧里的水几乎要凝固了。听不见哗哗的水声,林子里静如亘古,偶有鸟鸣也是懒懒的几声,有一搭没一搭的。竹林密密麻麻,稠得化解不开,挺着一层层老绿,抵抗着这难耐的严冬。一只胖胖的竹鼠,从竹丛里钻出来,昏头胀脑地在岩石上转了一圈,又钻回去了。
  • 不做王的替身妃:凤头钗

    不做王的替身妃:凤头钗

    四年前,女扮男装的独孤小九救了亡命公子的宋玉,二人相识生情。走时宋玉送给阿九一枚非同寻常的凤头钗,作为婚约之物。两年前,卫国公主国破家亡跳崖,落入川息江,崖头留下一枚凤头钗。*南风卷帘,柳絮翻飞,而许诺为我别上凤头钗的意中人,始终未见。*最遥远的距离,我在你面前,你却不认识我。*若说无情,君又为谁辗转不眠。若说无心,又是谁为卿纵身跃下。*你来了,轻易穿过我的心房,我为你放弃一片城。人生若只如初见。偶相遇,浅相识,深相思,终难忘……【轻寒公子】完结文《萌妻休夫:腹黑王爷小哑妃》新文《驯夫小野妃:腹黑王爷难搞定》
  • 阮义忠欧洲旅行手札:行·影不离

    阮义忠欧洲旅行手札:行·影不离

    阮义忠是位百分之百的人文主义者,顽固地坚持着报导摄影。他还有一项在摄影家身上很难见到的特质,那是能以批评的态度来整理、编辑自己的作品。这本书是阮义忠以及夫人一起旅行欧亚的摄影随笔。他用独特的视角记录了欧亚一些小城市的人情冷暖、风土民风。语言平实朴素却渗透着深刻的力量。通过他的文字读懂一代摄影大家的情怀。
  • 中年

    中年

    《中年》这本散文,是从俞平伯先生一生创作的大量散文作品中遴选出来的名篇佳构,也是俞先生散文精华之所在。俞平伯先生兼诗人、散文家和学者于一身,他的散文也兼有诗人、散文家和学者的长处,收在这本书中的作品,既有诗的韵致,又有散文的冲淡恬美,同时还兼有学者的理性与绵密。俞平伯先生的散文就像一杯陈年佳酿,不宜可乐式地鲸吸牛饮,更适合夜阑人静时细细地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