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9900000185

第185章 李傕凶猛

能让李傕闻之色变的事情,并不多,因为李傕不是轻易就能被人唬住的软蛋,他实际上是汉末异常凶猛的一位猛人。

正史的记载之中,李傕有六大赫赫战绩。

战绩之一,李傕打败了一代名将朱儁。当时朱儁手下有陶谦送来的三千丹阳精兵,却不堪一击,而陈留和颖川则是关东诸侯环伺之地,却被李傕率军抢得一塌糊涂,可见李傕的凶猛。

战绩之二,李傕击杀了名将徐荣。徐荣曾打败过曹操和孙坚,却在新丰败给了李傕,此战结果虽然与胡轸的临阵投降有关,但与李傕的凶猛不无关系。如果李傕是个软柿子,善于打仗的胡轸也不会轻易向他投降。

战绩之三,击破长安,打败吕布。《三国志》中明确记载:“李郭围长安,十日城陷,与布战城中,布败走。”吕布乃董卓麾下第一猛将,手下还有高顺、张辽等一大批猛人,却在巷战之中敌不过李傕,可见李傕有多么厉害。

战绩之四,击败马腾和韩遂的联军。马腾想让李傕给自己升官,当时控制了朝廷中枢的李傕根本不睬他,结果恼羞成怒的马腾伙同侍中马宇、右中郎将刘范、前凉州刺史种劭、中郎将杜禀一起出兵攻打李傕,却是毫无建树。

马腾的拜把子兄弟韩遂闻讯,也率领部众前来帮助马腾,李傕于是派出自己的侄子李利和郭汜、樊稠等将领与马腾、韩遂联军在长平观大战一场,此战马韩联军败北,被李傕斩首万余级,种劭、刘范等人皆死。

马腾和韩遂在西凉为患多年,他们麾下的西凉铁骑与朝廷多年抗衡,当初跟皇甫嵩和董卓的十几万大军都曾交过手,而且还互有胜负。李傕指挥董卓死后剩余的部众与马腾、韩遂联军作战,却能获得大胜,足见他的厉害。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西凉第一猛将马超已经二十几岁,照样跟着他老爹吃了这场败仗。

战绩之五,大破造反西羌。《后汉书·西羌传》记载,在兴平元年时,左冯翊境内的羌人造反,侵掠三辅之地,郭汜和樊稠率军击破,斩首数千级。当时西北边地的羌人乃是大汉第一害,董卓就是靠羌兵支持才发展壮大起来,李傕部下一次斩首数千,绝对属于了不起的大胜。

战绩之六,打败白波军和右匈奴骑兵。杨奉带着献帝东归洛阳途中,李傕和郭汜率兵来追,杨奉急忙招来白波帅李乐、韩暹、胡才及南匈奴右贤王去卑,率领数千骑前来支援,结果大败,死者甚至超过了在东涧之战中的人数。

历数李傕的这六大战绩,可用八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内战内行,外战更猛!”败在他手下的将领有朱儁、胡轸、徐荣、吕布、马腾、韩遂、马超、杨奉、李乐、韩暹、胡才、去卑,败在他手下的部队有中牟义军、丹阳精兵、并州精锐、西凉铁骑、造反西羌、南匈奴人、白波匪军……

更加令人吃惊的是,李傕创造这些不败的战绩前后只用去区区五年时间!

还有一个例子也能从侧面证明李傕的厉害。

老毒物贾诩是个非常谨慎小心的家伙,他一开始是在段煨的麾下效力,后来却因为受不了段煨的疑心病而转投了李傕,如果李傕没有一身真本事,眼光毒辣的贾诩怎么会找借口离开段煨而前去投效李傕呢?

后世有很多人无法理解李傕和郭汜攻破长安之后,为何可以把持朝政长达四年,横行关中八年,大家更搞不懂以袁绍、袁术、曹操、刘表等人当时的声望实力,为何无人敢于率军逼近关中,甚至是靠近洛阳附近,那是因为他们都知道李傕的厉害,所以不敢靠近李傕控制的地盘。

如今李傕获悉驻守潼关的士兵逃回来几十个,却忽然变了脸色,只能说明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李傕让人将几十个逃兵分别关押,然后逐个询问潼关失守的经过,这些士兵的供词并无差异,讲的都是潼关忽然遭受东西夹击,守关主将李蒙听说李校尉和郭校尉兵败被杀,无心再战,于是出城向天子侍中刘和乞降。

直到此时,李傕终于知道了刘和率军返回长安的消息。

李傕叹息一声,对贾诩说道:“去年没能杀了刘家儿,没想到如今成了大患!”

贾诩回想去年在武关见到刘和时的情形,问道:“稚然(李傕字),当初为何要派人暗杀刘和?”

李傕回答:“当初派人杀刘和只是想要嫁祸给段煨,并非特意针对于他。如今看来,倒不如当时就把他杀了好些,省的现在还要仇人相见。”

贾诩苦笑说道:“当初我在武关也是看走眼了,没想到刘家小儿在短短一年之内,竟然弄出这么大的动静,如今想要杀他,只怕更加困难。”

李傕点头,说道:“刘和现在率军断了我们退守洛阳的道路,霸陵东面又忽然出现一支来历不明的骑兵,我总觉得这两伙人马之间有某种关联?”

贾诩沉吟说道:“白天那个自称是袁绍部将张旭的年轻人,应该是刘和手下第一将领赵云。当初刘和返回幽州途中,曾用安平国从公孙瓒手中换回一员名不见经传的小将,结果却是一个‘万人敌’,此事已经传得天下皆知,我想这次刘和使的还是跟诈骗潼关相同的计谋,让赵云从渭水以北绕道而来,冒充袁绍的部下,企图扰乱我们的部署。”

“确实有这个可能。只是不知刘和派赵云前来搅局,用意何在?”李傕皱眉沉思。“难道他是想要迟滞我军进攻长安的行动?”

“很有可能。”

“那他迟滞我军行动的目的又是什么?莫非是在等待什么援军?”

“这个现在还不好好说,或许是虚张声势也有可能。刘和能从幽州带来一万兵马已经十分不易,关东势力应该没有实力前来参与这场逐鹿之争。”

“无论他是什么目的,明天我亲率一部兵马阻挡霸陵北面那支骑兵,由郭汜和樊稠率军攻城,先解决了徐荣,然后马上兵围长安,我就不信区区一个刘和敢来找死!”

李傕和贾诩在帐中定下计策,于是立即派人前去通报右军统领郭汜和后军统领樊稠,并不把潼关的失守当成一回事情,更没有分出一部兵马前去攻打潼关。

刘和本来在潼关附近做了布置,就等李傕派兵重夺潼关,结果人家不上当,他只好跟郭嘉继续躲在关城之内探讨有关“先天不足”的深奥话题。

为了能让郭嘉相信自己的话,刘和甚至动了派人返回蓟城将赵爱儿接到长安来替郭嘉把脉的念头。自从刘和返回幽州以后,因为身边时常有个知冷知热的神仙姐姐陪伴,让他那颗躁动不安的心变得平静不少,身体也被调理的逐渐强健,可谓一举两得,非常快乐。

当然了,刘和肯定不会将赵爱儿推到郭嘉同学怀里去,这块心头肉,刘和想自己品尝。

赵云兵逼霸陵城的当夜子时,城头的守军忽然收到飞箭投书,急忙送于徐荣手中。徐荣展开一看,却是刘和写给他的亲笔书信。

上次陶宽返回幽州时,曾带给徐荣一封刘和的书信,所以徐荣对于刘和的笔迹并不陌生,他仔细看完之后,面露怅然之色,沉吟不语。

刘和在信中直言徐荣现在的处境非常危险,如果兵败逃回长安,则难免当初李肃被杀的那种下场;如果霸陵城破,徐荣被李傕和郭汜抓住,他也是难逃一死,因为徐荣的出身决定了他无法像胡轸那样得到李傕和郭汜的信任。

刘和劝告徐荣不要执迷于一时之输赢,应该将眼光看得长远一些,不如返回幽州为守卫大汉的边疆做出贡献,到时候就算死在抵抗鲜卑人和乌桓人的战斗中,也是名垂青史,总好过死在毫无意义的内讧之中。

应该说,刘和这封书信写得很有诚意,并无刻意拉拢和收买的意思,但却点醒了正在为出路发愁的徐荣。

徐荣也知道以自己如今的身份,既无法得到保皇党的重用,也得不到并州系的信任,更得不到凉州派的原谅,他继续呆在长安的下场只有一个,不是被李傕、郭汜攻打致死,就是被王允和吕布等人算计而死,反正是没什么好结果。

徐荣沉思片刻,起身走下了城楼。

第二日清晨,李傕营中炊烟滚滚,士兵们全都忙碌起来。大军吃过早饭之后,分成两拨,一拨前来攻打霸陵城,另外一拨则来堵截赵云,结果发现城内守军和城外骑兵全部失去踪迹。几百名飞熊军俘虏躺在赵云驻军的临时营地之中,一个个被人用破布塞了口舌,用绳索绑缚了手脚,倒是老实的很。

李傕登上城头之后,对贾诩摇头苦笑说:“真是没想到,刘家小儿派出数千骑兵绕了这么一大圈,居然就是为了救一个徐荣出逃!”

贾诩也是摇头,表示看不懂刘和这个举动。

他们当然不懂刘和的心思,一个徐荣在他们眼里或者也就不过如此,但在刘和眼里却是很有价值,至少比王允那个老东西有价值多了。

刘和如果救了王允,只会给自己增添许多麻烦,因为这个老家伙不仅阴险,而且权利心极重,迟早还会像算计董卓那样算计自己。但是刘和如果救了徐荣,那就等于是给老爹找了一个非常得力的打手,对于徐荣这种纯粹的职业军人,他只懂奉命打仗,不会想着去玩政治阴谋,实在是难得的干将。

贾诩问李傕:“如今是否派兵前去追击徐荣?他麾下全是步兵,几个时辰之内应该走不远,而且肯定是向北面撤走。”

李傕摇头,说道:“不必追了。徐荣不过一只丧家犬,成不了什么气候。再说赵云也未将事情做绝,并没有杀害被俘的飞熊军士兵,此时若是追击,只怕会遭到他强烈的反扑。我们现在最紧要的任务是兵围长安,诛杀王允和吕布,为太师报仇!”

贾诩心想:你丫的真无耻,明明是想冲进长安将小皇帝掌握在手中做第二个董卓,却还要说得这么冠冕堂皇!

李傕和郭汜解决了拦路的徐荣,立即派人前去逼迫屯兵枳道亭一带的段煨。段煨听说徐荣兵败失踪,急忙率部撤往枳道亭南面三十里外的杜陵,给张济的部队让出了通往长安的道路,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架势。

如此一来,李傕、郭汜、张济联军西进长安的道路上再无阻拦,七万大军于当日夜间便来到了长安城下,将西都围了一个水泄不通。

同类推荐
  • 做个才人真绝代

    做个才人真绝代

    你我二人,都喜欢李煜。一个活成了他喜欢的样子,一个活成了他应该的样子,到底谁更加高明?
  • 历史的乡愁

    历史的乡愁

    该作品是熊召政先生在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学府进行演讲的讲稿结集,涉及历史、文学、人生、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这些演讲,是作者多年来读书与思考的成果,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渗透着忧患的意识,比如作者对当今社会拜金主义的盛行、传统文化的断裂、敬畏感的丧失等社会问题的深切忧虑,传达出一位历史学家与作家的担当意识:让历史复活,使今天的人们能够从遥远的过去审视当下,洞察未来。
  • 调教武周

    调教武周

    此文三伤,伤人心,伤人肺,伤人目。 作者三无,无文化,无节操,无下限。 诸君三思,慎入坑,慎当真,慎精读。 ------------------------- 寄语: 半卷宫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诗经捻作尘,借得桃花一缕魂。
  • 叱咤英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叱咤英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1955年3月,蒙巴顿出任第一海务大臣。1956年,蒙巴顿登上了皇家海军的顶峰——被晋升为海军元帅,1959年5月22日,麦克米伦首相正式任命蒙巴顿为国防参谋长,并建议这个职务的任期将由3年延长到5年。从地位上说,国防参谋长仅低于国防大臣,但由于后者属于文官并受党派竞选的影响,所以,国防参谋长实际上是整个英国陆海空三军武装力量的专职首长。
  • 三国之江东我做主

    三国之江东我做主

    21世纪历史系大学生穿越到了战火纷飞、群雄汇集的三国时代,变成了江东之主孙权,此后,凭借着这个身份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热门推荐
  • 荒唐王爷刁钻妃

    荒唐王爷刁钻妃

    莫苏苏,二十一世纪新型女汉子,柔道界数一数二女高手。一日练功,一棍子打死自己(你能再搞笑点吗)!一朝醒来竟是宰相家大小姐,但是特别点出,咱是在坟墓里爬出来。没想到穿了个越,在二十一世纪无人问津的莫胖子莫苏苏,在古代,桃花竟然朵朵开,且个个都是优良品种。且看二十一世纪女汉子那颗强韧的心到底属意那一位!
  • 禅源诸诠集都序

    禅源诸诠集都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衍土

    衍土

    黑暗侵蚀与大地之上,黎明消退与天空之中!黄昏的钟鸣第一次带走众神的时代,为万族迎来了新生。第二次带走纷乱的黑暗之王的统治,带来新的世界,如暗夜中的星辰一般!没人知道第三次钟声的敲响,但古老的预言指明。长枪将击碎于苍穹,混沌将重归与大地,一切将归于虚无,黎明将在黑暗中诞生!王与王的交锋!人与神的对决!黑暗之中的黎明将诞生与新的王国!
  • 胡乔木与毛泽东邓小平

    胡乔木与毛泽东邓小平

    胡乔木自1941年到毛泽东身边工作,到1981年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做出对毛泽东历史功过的评价,与毛泽东直接渊源有40年。他最初是毛泽东的学徒,后成为其得力助手,并且是可以诗词唱和的文友。胡乔木也是邓小平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得力助手。在1975—1982年这个历史转折年代,胡乔木大力协助邓小平做了许多工作。
  • 周生烈子

    周生烈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慕黎校草是女生

    慕黎校草是女生

    【新书《有你的风微甜》上线!请大家多多指教!】她是曾经是雇佣兵,不幸被父母杀死;重生之后,女扮男装,是穆黎学院邪魅纵生的校草,她桀骜不驯,拽炸天,为了复仇而努力着,后来,她遇上了他,他帮她实现愿望,而她,只需要活在阳光下。
  • 飘摇的白大褂(4)

    飘摇的白大褂(4)

    王冬公然把病人偷走,而手术失败致使患者死亡,如此严重的后果,在经历最初的害怕后,现在他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让人更是震惊!面对死者家属质询他有无做这种手术的资格时,他才意识到自己问题的严重性,急忙找副院长陈光远,要他出面向武明训求情。陈光远暗示王冬,他可以用要挟的手段跟武明训谈一谈。王冬如获至宝,马上找到了武明训。通过下跪、求情、哭诉、忏悔等一系列表演,似乎打动了武明训,但武明训一开口就点中了他的死穴——认为他的每句话都是在要挟他,可现实的情况是,他还真的不能正大光明地处理王冬。
  • The Thesmophoriazusae

    The Thesmophoriazusa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归姝

    归姝

    人这一生,很难知道自己明天要去面对的究竟是什么,正如人生之幸福与人生之输赢,并不存在的联系。少时为金尊玉贵的国公府嫡女,长大了是深受敬重的名门长媳,徐善然以为自己的生活会一直这样持续到老,然而一朝风云,娘家获罪,曾柔情似水的丈夫竟想将她药死于病榻!摧心肝折断肠,她终是赢了。但快乐好像早从她身旁悄然溜走。若有一日,有幸再见,即便那是注定的劫,她也心甘情愿承受。一个胜利者,前世笑傲到最后,却遗憾重重。一朝重生,她处心积虑,步步为营,只想让一切偏离原本的轨道,揭开重重迷雾,触摸命运最初、最动人的美好。
  • 重生之庶颜倾国

    重生之庶颜倾国

    她是堂堂公主却被夫君背叛,背上弑凶害父的骂名惨死,带着满腔怨气重生。成为不受宠的庶女又怎样?被陷害侵猪笼又如何?斗嫡母虐小三,在把嫡姐打包送给渣男!背负两个人的仇恨,所有害她的人,她定要他十倍奉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