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4300000006

第6章 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1)

佛说,当知真心为出世,妄心为入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是空,入世是有;出世是法身,入世是报身。佛法真理,不离世法,出世入世,全在自心。心正,入世亦是出世,心不正,出世亦是入世。事在人为,道在人行。佛法世法,本无二致。

心中有佛即是佛

一日,佛祖化身为一高僧,下得界来,准备度有缘之人。弟子阿难随行。

这日,来到一小镇,正逢大善人王老财在赈灾施粥,佛祖便上前化缘。王老财见有高僧到来,大为高兴。把佛祖让进客厅,奉上香茗。厅内正中,供奉着财神。内堂,隐约见供奉着佛祖。梵音袅袅,木鱼声声声入耳。

王大善人道:“吾皈依我佛,以善入怀,心怀天下百姓。高僧今日到来,不妨在府上多住几日,好聆听教侮。直面佛音。”

佛祖道:“一杯茶,一口饭足矣,岂能再加打扰。”

王大善人真是非常乐善好施,恳切地说道:“如此,请带上纹银百两,以助修庙之资,如何?”

佛祖没有言语,只管外行。阿难收下白银,急忙跟上佛祖说道:“世尊,王大善人诚信佛教,又乐善好施,应是可度之人吧。”佛祖听了,未置可否。

又过了几天,他们来到一个小村子。佛祖在树下小憩,阿难前去化缘。阿难走了很久,居然没化到一粒米。再走,发现林边有一小草棚,棚外,有一老妪衣衫褴褛,奄奄一息,正晒着太阳。看样子已有几天没吃东西了。

阿难正思量着是否上前,突闻远处有人大喊着跑来:“娘、娘,我们有东西吃了。”

只见一个衣衫破旧的年轻人,捧着个破瓦罐跌跌撞撞地跑来。阿难看见,瓦罐里是一些米汤。

化缘随缘,有缘即化。故阿难上前:“大娘,可否给我们一些吃的么?”

年轻人面有难色地愣了愣神,还是转身去喂母亲喝米汤,“来,娘,您喝汤。”然而,老妪却说道:“山儿,既有人化缘,就给他们一点吧,怎么可以怠慢客人呢?”

“娘……”山儿眼红,“您都两天没吃东西了,儿不孝,让您饿着了,您喝着,我的一份留给他们吧。”

“山儿,你还有留着吗?”

“没有,娘。但儿知道,娘必不肯全喝完,会给山儿留下一半的,所以……”

“哦,为娘知道了,山儿,你就先倒一半给客人吧,不能让客人等着啊!”

“娘!”山儿不忍,但还是听从娘的话,朝阿难的钵盂中倒了半罐。

阿难接着这半罐米汤,却感觉重似千均。不知什么时候,佛祖已经站在阿难的身后,微微地点了点头。

行走之间,阿难又问佛祖:“佛祖,如此善良之人,可度吗?”佛祖不言,依然只管前行。

这日,佛祖和阿难来到另外一小村落。发觉这里民风淳朴,夜不闭户,人与人之间皆互敬互爱,互相帮助,虽然穷困,但每个人都感到生活很满足,很幸福。

佛祖问阿难:“你还记得一个月前文殊菩萨说过的一件事么?”

阿难说记得,记得文殊菩萨说,他经过一个村落,发现这个地方民风不良,盗匪众多,人们无心向善,日子过得很不安宁。

佛祖说:“你知道菩萨说的村落是哪里吗?”阿难说:“不知道。”

佛祖说:“喏!就在眼前。”佛祖接着为阿难解释了事情的缘由:

“这里的民风淳朴要归功于一个善良的婆婆。三十年前她来到这里定居,婆婆是一个善良的人,定居下来后,用自己弱小的力量建了一间很小的庙堂,通过努力又有了一尊泥塑的佛像。婆婆每天烧香念佛,日出行善,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每一个人而不求回报。人心本善,人们发现,佛祖带给善良婆婆一棵善心,而有了善心,人们就有了好的回报。三十年,人们逐渐地变得善良友好,懂得互敬互助。民风终于好转。”

佛祖微笑着朝阿难点了点头:“知道谁是可度之人了么?”

阿难回答道:“弟子明白了。王大善人,以善行世、济人,求财得财;而山儿和他母亲,孝感于天,善行于世,下半辈子必衣食无忧。”

佛祖再问:“而那个善良的婆婆呢?”“弟子还不是完全明白,敬听佛祖金言。”阿难直言。

佛祖答道:“泥塑的佛,佛本无心,佛在善良婆婆的心中,善良的婆婆即是一棵佛心啊!有佛心者,即可度之人。要知道,心中有佛即是佛啊!”

阿难感言,顿悟。

醍醐灌顶

心中有佛即是佛,心地光明无处不光明。正如一句谚语:心中有阳光的人才能播撒阳光。人间至乐之境,乐不在外而在心。心以为乐,则是境皆乐;心以为苦,则无境不苦。心中有佛,则佛已至。

禅机故事

待客之道

赵州城的赵王特地拜访赵州从谂禅师,这时赵州从谂禅师正在床上休息,他躺着对来访者说道:“大王!我现在已老迈,虽然你专程来看我,但我实在无力下床接待你,请别见怪。”

赵王非但不见怪,反而对赵州更加尊重。第二天赵王派遣一位将军送礼给他,赵州一听却马上下床到门外相迎。

事后弟子们不解,就问赵州禅师道:“前天赵王来时,你不下床,这次赵王的部下来时,你为什么反而下床到门外相迎呢?”

赵州禅师解释道:“你们有所不知,我的待客之道有上中下三等分别,第一的上等人来时,我在床上用本来面目接待他;第二等的中等人来时,我下床到客堂里用礼貌接待他;第三等人来时,我用世俗的应酬到前门去迎接他。”

佛学百科

何谓“慈悲”

慈悲,是佛教的专有名词,也是佛教的基本精神,而慈悲又本自人性的平等。佛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凡有生命的动物,皆有佛性,都有成佛的可能。因此,诸佛菩萨,从一切众生佛性平等、无二无别的观念中,自然地对一切众生流露出无限的慈爱:愿意无限度地给予一切众生幸福快乐;愿意无条件地去除一切众生的忧悲苦恼。佛经中说:“大慈予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

处处皆为法身,佛性无时、无处不在。

有一个“灵性”附在一个破灶上,以灶为身,使灶显灵。于是有很多人祭祀它,供它,求它解决疑难。这个灵性贪图人的供养,而且好食血腥之物,也就随乡人的愿而大显神通。

顿时,一传十、十传百,乡人都杀牛宰羊供养这个破灶。

有位禅师(慧安国师的弟子)恰好路过此地,看到乡人如此愚痴,而这灵性欲望如此炽盛,不惜杀生害命,太不像话了!于是,他油然生起大悲心,要度化这个附灶的灵性。

他拿起禅杖,在灶上敲了三下,说道:“泥瓦合成,圣从何来?灵从何起?凭什么烹宰物命!”其意是告诫这个灵性,你本性是遍一切处、妙用无边的,可你却拘着在这个泥水砖瓦合成的破灶上,受人供养,杀生害命,看似享受,实是造业,将来定会受报无穷。问它“灵从何起”,即是点醒它,灵不在砖瓦的灶上,而在你的佛性中,趁现在无色身之累,赶快回光返照,认识佛性,即能遍一切处,自在逍遥而无往不利矣。

禅师又敲了三下,这个灶就一下子倒塌了。灵性现一俊俏男子身,给禅师顶礼,感谢说:“我本此庙灶神,久受业报。今日蒙师说无生法,得脱此处,生在天中,特来致谢。”由此,禅师得名为“破灶堕”和尚。

醍醐灌顶

古德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佛性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只因我们妄想执著之故,不知道佛性遍一切处,只晓得这个肉身。这是很可惜的。

禅机故事

快说,快说

云门文偃是云门宗的开山祖,他是在睦州禅师处开悟的。

睦州禅师机锋迅捷,疾如闪电,让人难以应对。他平常接人,才跨门槛,便一把抓住来人,喝问:“快说,快说!”若回答不出,便一把推出门去。

云门去了两次,睦州都闭门不见。到了第三次,睦州在门里问:“谁?”云门急答:“文偃。”

睦州刚露出一点门缝,云门便闯了进去。睦州一把抓住,大声喝道:“快说,快说!”云门一愣神,便被推出门外。

睦州急急关门,夹伤了云门的一只脚。云门疼得叫了起来。就在他一张口的时候,忽然大悟。

云门后来接人,手段完全出于睦州。往往用一句话铲断疑情,不容拟议寻思,所以禅林中有“云门天子”之称。

佛学百科

什么是曼陀罗

曼陀罗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坛城,藏语称作“吉廓”。曼陀罗源于古印度的密宗修法活动,那时的人们为了防止“魔众”的入侵,修密法时就在修法场地修筑起一个圆形或者方形的土坛,在土坛上修法,邀请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亲临作证,并在土坛上绘出他们的图像,由此构成了后世坛城的基本框架,演变出多种形式和类别的曼陀罗。坛城作为象征宇宙世界结构的本源,是变化多样的本尊神及眷属众神聚居处的模型缩影。

画饼不能充饥,悟道全靠自己。

香严智闲禅师是百丈禅师的弟子,学通三藏,知识广博。百丈禅师圆寂的时候,指示他到师兄沩山灵佑那里去继续参禅学道。香严依言前往。

有一天,灵佑禅师对香严说:“我听说你在百丈先师处,问一答十,问十答百,这是你聪明伶俐的地方。我现在想问你没出娘胎时的本分事,你试着说一句,让我预测一下你的未来。”

香严想了好半天,才说出几句,但都被灵佑否定了。

香严说:“还是请师兄为我说说吧。”

灵佑斩钉截铁地说:“我不能告诉你。因为我告诉你答案的话,那仍然是我的东西,和你不相干。我告诉了你,你将来会后悔,甚至会埋怨我的。”

香严只得退回僧室。他把自己收集的各地禅师的语句都翻了一遍,竟没有一句现成的话可以来应对,不由得感叹画饼不能充饥,于是把这些笔记都烧掉了。

香严哭着告别灵佑师兄,说:“今生不再学佛法,就做个长期行脚的吃饭僧算了,免得劳心役神。”

香严来到南阳,看到慧忠国师的遗迹,便留在这里。

有一天,他正在割除草木,随手扔出一块碎石,那石头恰巧打在竹竿上,发出清脆的声音。香严愣了一下,突然省悟了。他立刻回到房中沐浴焚香,向着灵佑禅师的方向遥遥叩拜,由衷地说道:“师兄实在慈悲,当时如果对我说了,哪有今天的开悟?”

禅师启发弟子,是逼他自省自悟。香严受此逼迫,明白了依靠书本、依靠他人是无用的,绝望之下,一把火烧了笔记,决心不再学佛法。但也正是在这种绝境中,抛石击竹的偶然一声,撞开了他大彻大悟的智慧之门。

画饼不能充饥,悟道全靠自己。在觉悟真理的过程中,常常会绝境逢生。

醍醐灌顶

我们常常会遇到困难,然而,上天却赐给了我们一个特殊礼物,就是能让我们思考,有勇于探索真理的本能。我们用这样的恩赐可以完善自己的不足,改变周围的环境。借助这种恩赐,我们能在觉悟真理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机缘,常常会使我们绝境逢生。

禅机故事

还好,有我在

云岩昙晟禅师与长沙的道吾圆智禅师,同是药山惟俨禅师的弟子,两人有着深厚的友谊,关系非常亲密。道吾禅师四十六岁时才出家,比云岩大了十一岁。

有一天云岩禅师生病,道吾禅师便问道:“离却这个壳漏子,向什么处,再得相见?”

云岩禅师毫不迟疑地道:“不生不灭处。”

道吾禅师不以为然,提出不同的意见道:“为什么不说‘非不生不灭处,亦不求相见?’”

道吾禅师说后,也不等云岩的回答,就提起斗笠往外走去,云岩禅师便道:“请停一下再走,我要请教你,拿这个斗笠做什么?”

道吾禅师答道:“有用处。”

云岩禅师追问道:“风雨来时,作什么用?”

道吾禅师答道:“覆盖着。”

云岩禅师:“他还受覆盖也无?”

道吾禅师:“虽然如此,要且无漏。”

云岩禅师病好时,因渴煎茶,道吾禅师问道:“你在做什么呢?”

云岩禅师:“煎茶!”

道吾禅师:“煎茶给谁吃?”

云岩禅师:“有一个人要吃!”

道吾禅师:“为什么他自己不煎?”

云岩禅师:“还好,有我在。”

佛学百科

禅宗、法相宗

禅宗:又名佛心宗,以不著言论,不立文学,偏重修心,以心传心,真指人心,见性成佛为教义。在印度以摩诃迦叶为始祖,在中国以梁武帝时达摩为始祖。

法相宗:又名慈恩宗、唯识宗、相宗、有宗,以《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及《成唯识论》等为主要依据,其教义为宇宙万有,悉为识所转变,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晓得了一切事的实相,就可以转识成智而入佛智。在印度以戒贤大师为祖,在中国以唐时玄奘三藏为始祖。

莲花出于污泥,金玉藏于土石

宋朝的江西从悦禅师参访云盖守智禅师的时候,对谈不到几句,云盖守智禅师就批评他道:“看你虽然是长沙道吾山的首座,但是谈吐竟如醉人一样!”

从悦面红耳热的答道:“请和尚慈悲,不吝开示!”

守智禅师问道:“你曾参访过法昌禅师吗?”

“学人看过他的语录,已经融会在心,因此没有去参访。”

守智禅师再问:“你曾参访过洞山克文禅师吗?”

从悦不屑地回答道:“洞山克文吗?终日疯疯傻傻的,拖一条布裙,作尿臭气,算不上大德禅者!”

守智禅师庄严地开示道:“禅在哪里!你就往尿臭气去参!”

从悦看守智禅师说得很认真,就依守智禅师的指示,去参访洞山克文禅师,因而深领奥旨,便回来感谢守智禅师。

守智禅师问道:“你去参访克文禅师如何?”

从悦诚恳恭敬的禀告道:“若不得禅师你指示,此生就蹉跎了,故特来礼谢!”

守智禅师道:“礼谢什么?礼谢尿臭气好了。”

醍醐灌顶

以貌取人,是很多人的通病,以穿着取人,更是常见的事情。禅在哪里?禅不一定在较好的容貌上面,不一定在美好的穿着上面,“一条布裙,作尿臭气”,这是慧眼看到的禅境。我们应知,莲花出于污泥,金玉藏于土石。

禅机故事

小小的芥子

唐朝江州刺史李渤,问智常禅师道:“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未免失之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这实在是太不懂常识了,是在骗人吧?”

智常禅师闻言而笑,问道:“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可有这回事?”

李渤一派得意洋洋地说道:“当然!当然!我岂止读书万卷?”

智常禅师接着问道:“那么你读过的万卷书如今何在?”

李渤抬手指着头脑说:“都在这里了!”

智常禅师道:“奇怪,我看你的头颅只有一粒颗子那么大,怎么可能装得下万卷书?莫非你也骗人吗?”

李渤听后,脑中轰然一声,当下恍然大悟。

佛学百科

普贤菩萨

普贤,是梵文的意译,亦译为“遍吉”。他是释迦牟尼佛的右侍,专司“理”德。其职责是把佛门所倡导的“善”普及到一切地方。他的塑像最大的特点是骑着一头白象。相传普贤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在四川峨眉山,现峨眉山万年寺有宋代铜铸普贤骑白象的造像。

心似明镜亦有痕

很久以前,有一座寺院叫圆心寺,庙里有个得道高僧,叫了空。他十六岁时离开父母出家修行,距今已经有近百年了。

了空大师自出家以来,每日里,青灯黄卷,早诵晚唱,晨钟暮鼓,香熏经洗,自感沾山水之灵气,吸佛道之精华,已经六根清净,六尘不染,了却了一切尘缘。因德高望重,令人高山仰止,一时间圆心寺香客不断,来参禅解悟的也络绎不绝。了空大师知道,以自己的修行,死后是可以成佛的。

有一天,寺里来了一个青年,想了却尘缘,皈依佛门,在这里寻一份清静,找一方净土。就跪在了空大师面前,说:“师傅,请收下我做您的徒弟吧。”了空大师看了看他,说:“你真的能了却尘缘吗?”青年肯定地点点头。

了空大师的心里突然闪出一个奇怪的念头,他不相信眼前这个青年能了却尘缘,一心向佛。于是,了空大师拿出一个早已蒙尘的铜镜,递给青年,说:“佛门净地,纤尘不染。既入空门,尘缘必了。镜如尔心,若能擦净,再来。”

青年拿起铜镜跪别而去。回到家,净了身,燃了香,心无杂念,虔诚地拿起铜镜擦了起来。上面的浮尘轻轻一擦就掉了。然而,有几个黑色的印痕却怎么也擦不掉。

同类推荐
  •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当时没有人知道,那个挺着大肚子,背着布袋游走于街头,始终面带笑容逗弄世人的乞丐和尚,就是真正的弥勒佛。唐末乱世,在一场洪灾中,弥勒转世为人,被一对农民捡回收养,取名“契此”。就在结婚当晚,他抛下养父母、未婚妻,逃婚到岳林寺剃度出家。本想安心修行,却屡遭三个假和尚诬蔑,成为世人眼中偷吃荤腥、贪恋女色的花和尚,像过街老鼠一般受尽欺辱。在万念俱灰之时,经无名老僧指点修行,终于在弯腰插秧时重拾本来面目,从此背起布袋四处游荡,见人就笑,更在嬉笑怒骂、疯疯癫癫的言行中教化众人:少一点心眼,多一点豁达。
  •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爱的胜利》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五分册,本卷回顾了基督教会一千九百年来的历史,讲述了基督教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并在卷末复述了《圣经》最后一卷《启示录》中的故事。
  • 花花世界不染尘

    花花世界不染尘

    当一朵花映入眼里,你看到了什么?一位真正的禅者,拥有比一般人更敏锐的触角、更犀利的观察力,能轻易遁入内心的各个角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看得清清楚楚。本书作者正是这样的一位禅者,他以一篇篇抒情短文,和我们分享他在这精彩世界的所见与体会。书中文字或许如作者自己所说,代表一个清理、重建内在花园的过程,又或许它们只是单纯的一杯好茶,等待有心人来细细品味,感受“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快意游走于花花世界的自在与潇洒!
  • 明智·留一个角落安放信仰

    明智·留一个角落安放信仰

    我们所认识的世界,所熟习的人,真的就是的确如此吗?有没有一颗时刻澄明的心能够去随时随地看透任何一个流转不息的人和瞬息万变的世界呢?当这样追问自己的心灵时,就会发现执著于自己一时一地、一人一物的幻象是多么可笑的事情。认识的主体在迁流变化,认识的客体也同样在迁流变化;我是有限的我,你也并非全知全能的你,那么为何那么确实地相信这个虚妄的、流动的自我呢?
  • 古兰经故事

    古兰经故事

    每一位天仙都负责一项专门的工作:吉布利里天仙是真主专门派往先知们那儿的使者;伊斯拉非来天仙专门负责末日来临时对人们进行清算;米卡伊来天仙专门负责宇宙万物;阿兹拉伊来天仙是专门负责掌管死者灵魂的。
热门推荐
  • 上之于天

    上之于天

    一个不愿普通的心,一个不甘平凡故事...
  • The Dragon and The Raven

    The Dragon and The Rav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白夜恋人

    白夜恋人

    男主角杨启程以帮忙看管酒吧为生,有一天,住在自家对门的小女孩杨静母亲自杀去世,杨启程出于一时的恻隐之心,收留了杨静。
  • 阎尊的盗圣皇后

    阎尊的盗圣皇后

    啥?又是不受宠的庶女,轻扬翻了个白眼,既然赶上了这穿越潮流,那她也只好勉为其难地把这古代封建庶女不受宠的制度改造一下了。她轻扬可不是原来那个任你揉捏的软柿子,想打我是吧,见你第一面,我就踹的你七荤八素。呀?还敢用阴的,再阴你能阴的过我吗?给你一颗‘夜半合欢散’,让你夜夜笙歌,还不知肚里孩儿他爹是谁。原以为这一世自己还会如以前一样混得风生水起,可哪知,那个冷酷绝美的男子为何处处跟自己作对,可就在轻扬每次低头叹息时,都错过了那男子潋滟凤眸中扬起的一抹笑意。轩辕阎,又叫颜泽。阴冷嗜血的面具下是丑如鬼魅的面容,但谁又知道那原来该是如何举世无双的容颜啊。第一眼,她入了他的眼,嵌入他的骨血,他势必要纠缠她一生。他说别人我不管,但,你不能怕我,即使我丑如鬼魅。事实上,这是一个有点腹黑,有点狡诈,还有点本事的另类神偷与某位又帅又酷又易怒,还很别扭的爷之间宠与被宠的故事。【精彩片段】某爷怒气冲冲地拿着一张纸进来,‘啪’的一声拍在桌上,低声吼道:“楼轻扬,这是什么意思?”云淡风轻的女子端着茶杯,懒懒地看了一眼桌上的纸,头也没抬地说道:“三皇子给我的情书而已,哦,忘了告诉你了,这是我收到的第一封情书噢。”某风华绝代的爷冷酷不再,只见其额头青筋直跳,手下一个用力,那上等紫檀木桌加情书瞬灰飞烟灭。结果,从第二天开始,某女笑得跟狐狸一样数着每天一封来自某爷的‘情书’。【精彩片段】某个月黑风高之夜,女子又偷偷接了一单生意。来到目的地,某女素手一扬,门外侍卫纷纷倒地,她猫着腰进了门,浑然不知身后角落之处某个修长挺拔的身影对身边人吩咐道:“把这里所有人都换成我们的,制造点高难度的阻碍,但若是她受一点伤,让这里所有人都给我付出代价。”身后众人风中凌乱了一把,他们爷还能再过分一点吗?【精彩片段】“娘亲。”颜小宝跟他爹一样的潋滟凤眸闪过一丝算计。“嗯?”“你什么时候教小宝你的拿手绝活啊?”嘿嘿,这样就能把娘亲一起拐出宫了。“你爹不让娘亲出去啊。”某女也是一脸无聊。“娘亲,不是小宝说你啊,你看你堂堂一暗夜罗刹竟然就被爹困在这个鸟笼里,你甘心吗?”“不甘心。”某女赞同地点点头,顺便哀怨地看了一眼出现在颜小宝身后的男人一眼。第二日,一道圣旨惊动了全国,某个不负责任的皇帝将皇位传给了年仅五岁的儿子,美其名曰皇帝之路是要从小培养的。而他自己则带着娘子游山玩水去也。
  • 原来,我爱你

    原来,我爱你

    为了习得天下御男术,安晓佳每日苦抄爱情秘籍。终于在一帮宿舍损友的撮合下,安晓佳打算找一个美男来练手。等等!乱入的怎么还有男神导师欧阳凡,暗恋帅哥林楚凉,以及D大校草叶浩然...于是,又雷又囧的桃花运,又萌又有爱的爆笑三角恋,轮番上演。世界这么大,原来我爱你!
  • 重生最强男神:叶少,很高冷

    重生最强男神:叶少,很高冷

    【女扮男装】【女强】【爽甜宠~】仙界第一冷仙玉竹上仙一朝重生,成了现代女扮男装小少爷。姓名:叶玉竹,天界第一冷仙,性别女,煞神体质,一个眼神可以召唤天雷。因为一次机遇,她设计重生,成了现代修仙世家书呆子,修炼废物“小少爷”。她只知道,她从来就不是别人惹得起的人!—本来以为会单身一辈子,到头来……或许对的人也不难遇到—‘少年,我对你有兴趣。‘叶玉竹看着这个把自己扑倒的美少年,淡然一笑,一个翻身,反压。(本书QQ读者群1:850946121)【本书远古巨坑,如有雷同,纯属巧合or套路】
  • 低调做人的智慧课

    低调做人的智慧课

    《低调做人的智慧课》介绍了低调做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的人也知道低调做人的重要性,但不知道从何做起,有的人甚至认为低调做人过于消极、被动,无助于个人的生存、发展。这都是不懂得低调做人哲学的应用方法的缘故,低调做人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讲究的是认真做事的精神和审时度势的智慧。
  • 迷糊男生范弥胡

    迷糊男生范弥胡

    本书是快乐少年第四辑之整蛊校园之一,是一部全面反映小学生校园生活的小说,生动有趣描述了小学生的成长经历,肖小笑,“铁三角”中的老大,班长,学习好,头脑灵活,是谋划把老师搞掂的主谋,还有“铁三角”中的唯一女生田田和军师范弥胡,当严肃可爱的老教师石老师碰上这群捣蛋鬼时,她该如何接招?本书生动,幽默,情节简单,适合广大青少年读者。
  •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收入了作者有关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方面的几乎所有有代表性的论文,基本代表了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文章大致按年代顺序编排,上编多写于1949年之前,下篇大都写于20世纪70年代后。包括《南朝境内之各种人及政府对待之政策》、《领民酋长与六州都督》、《魏收之史学》、《论诸葛亮》、《论梁武帝及其时代》及有关魏晋南北朝史学的一组论文,以及关于官制、礼制、词语的考证文字,均可见作者对魏晋南北朝史多方面的贡献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
  • 太上洞神洞渊神咒治病口章

    太上洞神洞渊神咒治病口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