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3100000002

第2章 人生初阶(2)

马歇尔终于找到了前进的动力,虽然他的奋斗目标并不显得怎样的崇高和伟大,他也没有能够很快成为一名什么学者或班上拔尖的学员,但自此却改变了他的整个人生态度。他不再得过且过,不再知难而退,而是认真对待生活中的每一种经历,摸爬滚打,刻苦磨炼,终至功成名就,享誉世界。

二、北方“耗子”

1897年9月,一个清凉的上午。

一位高高、细瘦的青年人,手拎一只半新半旧的小皮箱,怯生生地跨进了弗吉尼亚军校的大门。眼前,是一群城堡式的建筑;较远处的操场上,一队队军校学员,上着灰色夹克衫,下穿白色长裤,迈着整齐标准的步伐在进行操练。青年人放下小皮箱,注目操场,学员们笔直的队列和富有节奏韵律的脚步声,在他秩序井然的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印记。

突然,一个奇异的念头掠过他的脑际:也许,那个声名显赫的斯通沃尔·杰克逊斯通沃尔·杰克逊,弗吉尼亚军校教官,美国内战期间(1861~1865)曾率领南方邦联军队作战,在谢南多河谷取得多次胜利,被军校引以为荣。将军曾经就是站在这里呢。

马歇尔意识到,自己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军校学员了,内心不免一阵激动。但他看上去一点也不像一个战士,他衣服太小,多骨的腕关节,一大截裸露在衣袖外面;他脸上长有雀斑,狮子鼻,凌乱的头发,黄黑带红。与其说他是战士,倒不如说他是超龄的汤姆·索亚汤姆·索亚,是美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1835~1910)的著名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主人公。。只有当他提起皮箱,抬步向前时,眼睛里才充满一定要超过他哥哥,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的坚毅目光。

马歇尔走向营房,来到报到处,一个学员干部坐在一张桌子后面,抬头询问:

“什么名字?”

“小乔治·凯特利特·马歇尔,先生。”

学员干部眯起两眼瞧着他,“你讲话像个‘北方佬’,从哪里来?”

“宾夕法尼亚,尤宁敦,先生。”

学员干部翻了翻桌子上的表格,说道:“你住88号房间,三楼。上楼后朝右走。”接着又补充一句:“好自为之吧,你这个北方‘耗子’。”费伯·哈罗德:《乔治·C·马歇尔将军:战士与政治家》,纽约,1964年,第4~5页。这既像是警告,又像是提醒。

弗吉尼亚军校的管理是斯巴达式的,生活非常艰苦。没有自来水,没有暖气,也没有室内盥洗间。冬天,由于没有暖气,脸盆里的水都结了冰,学员们只好破冰洗漱。学校纪律严格,不许抽烟喝酒,不许任何违反校规的现象存在。不少学员因受不了那种艰苦的生活和严格的管束,只好中途辍学。1897年入校的新生有一百多人,但到1901年毕业时只剩下34人了。

对弗吉尼亚军校的新生来说,困难和麻烦的事情还在于高年级同学的戏弄和恶作剧。对新生的恶作剧,是学校规则所禁止的,但事实上是禁而不止。高年级学生总是想要新生为他们干这干那,比方擦皮鞋,擦枪支,洗刷马桶,出差,背诵无聊的诗句等等。新生见到高年级学生一律称呼“先生”,并且要行“伸臂礼”。所谓“伸臂礼”,就是要笔挺地站着,含颏拔背,两臂伸直,与地平行,掌心向上。总而言之,新生必须默默地做高年级学生要求做的一切,直到新的一届学生来代替他们,而他们自己也成为高年级学生,用同样的手段来对待新生。高年级对新生一般都称呼为“耗子”。

马歇尔的寝室伙伴,是来自新奥尔良的名叫伦纳德·尼克尔松的小伙子。当马歇尔跨进寝室,与尼克尔松互通了姓名之后,尼克尔松就对着马歇尔说,他们住到88号房间算是倒霉了,因为这里远离楼梯口,第三层楼其余房间住的都是高年级学生。他们每次都得从高年级学生的眼皮底下经过。尼克尔松哀叹:“我们如果早几天来报到注册,同我们的耗子兄弟一块住到四楼就好了。”费伯·哈罗德:《乔治·C·马歇尔将军:战士与政治家》,纽约,1964年,第5页。马歇尔没有吱声,只是感觉到形势似乎比较严峻。

次日凌晨6点20分,刺耳的起床号吵醒了马歇尔。他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穿好衣服,参加首次点名。点完名,学员按高矮排队,马歇尔是班上最高的,站在末尾。全班分成十个小队,上课之前,先进行一个星期的强化训练。在队列练习中,马歇尔的手脚老是不听使唤。以前他从来没有参加过军训,他的步伐与人家老是合不上拍。教官纠正了几次,但他就是改不过来。教官大为失望。休息的时候,他跟一位同事讲:“那个马歇尔,永远也成不了一名合格的士兵。”费伯·哈罗德:《乔治.C·马歇尔将军:战士与政治家》,纽约,1964年,第8页。

入学不久,马歇尔就引起了高年级学生的广泛注意,并被挑选出来作为高年级学生进行恶作剧的对象。因为与其他新学员比较起来,马歇尔有许多特别不入格的地方:与他的年龄相比,他个子显得太高;做事笨手笨脚;操练不上路;说话容易脸红,局促不安;尤其不能容忍的是,说话带有“北方佬”的口音。

一天晚上,马歇尔正和尼克尔松在寝室里讨论代数课程,这是最令马歇尔头痛的科目。两个三年级的学生没有敲门就闯了进来。马歇尔和尼克尔松立即站起身,行“伸臂礼”,他们要马歇尔玩“耗子”蹲刺刀。这是一种最苛刻的恶作剧。其办法是在地板上立起一把刺刀,刀尖朝上,然后命令新学员悬空蹲在刀尖上,既要保持压力恰到好处以压住刀尖不使刺刀倒下,同时又要让肌肉紧张,以免蹲得太重而使臀部刺痛。马歇尔入学迟到了几天,又因为他患了伤寒,现在身体仍很虚弱。蹲刺刀肯定难以过关,但他不愿意说明情况,因为那都是无用的,只会引起大家的嘲笑,说他是懦夫。他按照要求蹲在刀尖上。但只有几分钟时间,就全身汗水直淌。他两手把拳头握紧,然后又散开,想以此来保持头脑的清醒。但仍然觉得身体在往下沉。五分钟后,他开始两腿颤抖,双眼流泪,但决不讨饶。他用尽全身力气,试图保持身体与刀尖之间的平衡距离,但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到第六分钟时,整个身子完全沉下来,他向一边倒下,刺刀扎进了他的大腿,血流如注。两个老学员惊呆了,因为只要马歇尔说出实情,他们就会被开除学籍。

马歇尔被抬到医务室进行急救,医生一边给他清洗伤口,上药,包扎,一边询问:

“怎么弄伤的?”

“一个小小的意外,先生。”马歇尔轻松地答道。

“当然,”医生说,“但事情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呢?”

“我碰了刺刀,先生。”

“但是,你是怎样碰着刺刀的呢?”

“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意外。”

马歇尔没有向医生吐露实情,也没有向校方报告,这使所有知道此事的人都感叹不已。高年级学生佩服马歇尔的勇气和沉默,他们宣布,以后任何人都不得再骚扰88号房间的主人。马歇尔的腿跛了好几天,但他照样出操,上课。教官们从侧面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惊异于马歇尔的意志和义气,没有予以追究。马歇尔像出人头地的好汉,知道自己已经出色地通过了入门考核。他再也没有碰到麻烦。通过这件事,大家都觉得他办事牢靠、坚定不移。以后再也没有人计较他的口音了,就算是他说了些出格的话,大家也能听得进去。伦纳德·莫斯利:《马歇尔》(英文名:Marshall:Hero for Our Times),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第12~13页。

马歇尔下定决心,在各方面都做得很出色,以便保持大家对他的持续尊重和刮目相看。令他最感头痛的是起早床和严格的时间安排,但过了不长一段时间,他就习惯于这种严格的要求了。6点20分钟起床,6点25分钟早点名,7点早餐,8点以前整理内务,8点至12点课堂教学;下午上课至4点,军事操练至5点,晚饭后是半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7点到10点为晚自习。无论风雨,无论冰霜。天天如此,月月如此。

人的造化是不可理喻的。少儿时期的马歇尔懒散,好恶作剧,在学校不好好用功,对自己没有一点信心。而现在,在这纪律、秩序、等级森严和生活紧凑的枯燥无味的军事学校里,他好像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支撑点和努力的方向。他力量的源泉仅仅来自于曾经讽刺他侮辱他的哥哥的挑战吗?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慢慢地成熟,个人的荣誉感、责任感是不是也起了激励作用呢?很显然,这是一个难于回答的问题。马歇尔自己并没有就此作出评论。别人对此的评论和分析都不免要带些主观臆断的色彩。

开始入学时,他的脚步和手摆老是不听使唤,合不上节拍,通过一段时间,他慢慢地抓住了要领,动作变得协调轻松了。他对自己越来越充满信心,无论课堂学习还是操场训练,他都做得十分认真。特别是军事专业课程,他尤感兴趣,就是在课后和星期天,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籍,研究历史上的各种战例和地图,他常常把周边寝室的同学请到自己房间,一起探讨美国内战中的各次战役。斯通沃尔·杰克逊在谢南多河谷的杰出指挥调度,一直使他惊羡不已。他和他的同学们不知在地图上演习过多少次,他想强迫他们同他一起学习。最后大家都感到厌烦了,只要他一把地图展开,就会溜出他的寝室,并送了他一个“书呆子”的雅号。

马歇尔困惑不解,对尼克尔松说:“不研究战术和地图,他们怎能成为合格的军人?”

尼克尔松大笑不止。他说:“你不懂,狮子鼻。我们之中仅有极个别人打算以后做军人,我们之所以到这里来,仅仅是因为我们的父母们认为这里是个受教育的好地方,而与我们自己则毫不相干。”接着,尼克尔松毫不隐讳地补上一句:“至于我,如果下次还有人提纽马克纽马克,美国内战中的一个战场,南北双方军队曾在此作战。的战斗,大概也只好开溜了。”

马歇尔办事认真的态度引起了教师与校方的注意。尽管第一学年里,从成绩方面来讲,他的大多数课程只处在中等水平,但其他各方面的表现是优秀和突出的,他的记录上,没有迟到,没有早退,没有旷课,对分配的各项任务从不讲价钱。就是在内务整理方面,也没有一次不合格的记载,这是全班同学中惟一的一个。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第一学年结束时,他被擢升为班里惟一的学员下士。马歇尔非常高兴,马上跑到缝纫店,让师傅把一条横杠钉在衣袖上。接着是暑假,他带着自豪和愉快的心情回到父母亲和哥哥姐姐面前。

新学年开始,马歇尔的寝室多了一个成员,新伙伴是一个叫菲利普·佩顿的弗吉尼亚青年人。像马歇尔一样,佩顿渴望着名誉和成功,希望获得学员的最高军阶,各方面都很努力,但他的运气显然没有马歇尔好。尼克尔松本来无心在军界谋求前途和发展,新近又继承了父亲的报馆,无后顾之忧,生活、训练、学习更加懒散,他对责任、荣誉都毫不在乎。为了逃避内务活,他想出了一个歪主意。他对马歇尔和佩顿说:“很显然,你们两位都希望在军校创造没有过错记载的世界纪录,而我呢,则不怎么爱劳动,你们看这样好了,我们来订个协议,以后你们两位天天整理内务,值日牌上则一直署我的名字,所有过错和扣分都记到我的账上。”费伯·哈罗德:《乔治·C·马歇尔将军:战士与政治家》,纽约,1964年,第22页。马歇尔和佩顿予以默许。所以,以后三年,马歇尔在内务整理方面一直保持了无扣分的记录。当然,马歇尔整理内务时,自然一如既往,一丝不苟。

在军校学习的最后三年,马歇尔继续对自己严格要求,毫不松懈,声誉也越来越高。第三年,擢升为班里的第一上士。最后一年,便被提升为全体学员最羡慕的最高军阶——第一上尉。学习成绩也不断攀升。最后一年总成绩跃为全班第五名,而军事课程则位列榜首。马歇尔同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当了校橄榄球队中锋,表现突出。他也偶尔参加舞会,与女性的接触是少不了的。大家发现,他在异性面前开始也表现得笨拙和极不自然,过了一段时间,就潇洒自如了。

担任学员第一上尉,要指挥全校学员的大型集会,其中包括华盛顿生日和纽马克战斗等纪念活动。在这些场合,马歇尔发现自己有一副好嗓门,声音宏亮,响彻群山,他体会到了当兵的最大乐趣:真正指挥人们并让他们严格按照命令行动。他发觉,无论指挥与否,他对单调的走步、劳累的公差勤务和痛苦的队列操练,一概乐此不疲。

无疑,马歇尔的学员记录是优秀的,但也并非完全循规蹈矩。当第一上尉时,时常在点名之后,擅自离校,去看他的女友。在弗吉尼亚军校,这是一种“越轨”行为,一旦被发现,就会把最高的上尉军阶降为最低的二等兵,甚至开除。但马歇尔非常走运,没有被发现过一次。

同类推荐
  • 最是惊艳民国范

    最是惊艳民国范

    民国时期,古老中国根深蒂固的东西依然存在,但民主之风吹进中国,现代社会新元素登上历史舞台,社会在变革中动荡,人们在迷乱中求索,各种思想杂陈,各样异事叠现,各方奇才辈出。其中,有治世之能臣,也有乱世之枭雄;有投笔从戎赴汤蹈火以报国之书生,也有宦海失意后钻进书斋潜心治学之政客……于是乎,中国政治、军事、文化、外交等领域风云际会,好戏连台,惊艳惊悚,沙场官场文场,你方唱罢我登场,使得民国史比以往任何朝代的历史都更有看点。本书发掘民国奇人奇事的耀眼点,述写民国人物与事件的未解之谜,揭示民国知名人物的情感经历,品评民国往事的悲喜结局。
  • 泰戈尔:我前世是中国人

    泰戈尔:我前世是中国人

    泰戈尔曾多次来访中国。在中国新文化运动时代,泰戈尔及其著作都被大量介绍到了中国,曾经影响了我国的几代读者。泰戈尔对中国人民始终怀着友好的感情。本书收录了泰戈尔在中国期间的谈话,包括他的自传、与主人的谈话、与学生的谈话、与教师的谈话以及一些精彩的讲演,语言如诗般唯美,体现了诗人纯真热情和大师的宽广胸怀。
  • 中国历史名人之九

    中国历史名人之九

    清代文学与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了在小说领域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等作品,对封建社会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无愧为传统的文言小说和通俗小说的集大成者,而其作者蒲松龄、吴敬梓、曹雪芹也是本卷所要重点评介的人物。
  • 知人善任:狄仁杰

    知人善任:狄仁杰

    狄仁杰,字怀英,生于隋大业三年,即607年(一说生于唐贞观四年,即650年),卒于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年)。为唐时并州人。他是唐代杰出的宰相和政治家,他从政之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狄仁杰是唐代最负盛名的宰相,是一位对唐代有着深远影响的人物,他的存在改变了唐朝的命运。并且他用自己的德行与作为,告诉后人他是一位百姓永远敬仰的英杰……
  • 杜月笙全传

    杜月笙全传

    本书立足翔实史料,以杜月笙一生的事迹为主线,力求再现杜月笙跌宕起伏、极富传奇的一生。黑白两道纵横任我,亦正亦邪毁誉由人,20世纪初的大上海繁华兴旺,风云诡谲,许多人带着梦想赤手空拳来此闯荡,能出人头地的却只是凤毛麟角,上海滩教父杜月笙就是其中一个。他慷慨大气却又狡诈多端,为人豁达却又投机钻营,体恤民情却又心狠手辣,他的性格亦正亦邪,行事亦黑亦白,一生不曾加入任何政党组织,却始终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纵观三百年帮会人物,杜月笙实属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集大成者。
热门推荐
  • 一错成婚之首席不好惹

    一错成婚之首席不好惹

    四年前,年氏少爷钻石王老王年景同在美国时,在参加过一个化装舞意外发生了一夜q,但是他始终不知道那个女人是谁,更加不知道她长的什么样子,最可气的是,那女人居然用钱来侮辱他,在临走的时候桌面上居然放了一沓钱,难道那女人是把他当做牛郎了吗?年景同想撕碎那个女人的心都有了,但是心里同时也多了一种异样的感觉,始终对那个女人念念不忘,更加念念不忘那个夜晚的感觉,四年后的化装舞会,年景同又看到了那个吸血鬼面具,她们,是同一个人吗?
  • 圣持世陀罗尼经

    圣持世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倾世风华:医女太子妃

    倾世风华:医女太子妃

    "凤家白痴大小姐凤兮晴,又懒又傻,人见人厌,可是一朝中毒痊愈,她潋滟归来!什么?退婚的太子又要滚回来?不行,你已经滚远了!各路渣女又来抢风头?做梦,是不是想尝尝五毒散的滋味?还有那个景王,你为什么总是一副欲求不满的样子?嗯,让本小姐好好想想,除了高富帅还要天上地上唯我独宠,这些你都能一一达到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婴税

    婴税

    只见夫人刚刚生下的婴儿,雪白的皮肤竟然在顷刻间变得层层剥离、并且还散发着一阵阵腐臭,顿时下人们慌做一团,也顾不得申老板就在身侧,纷纷从产房里夺路而逃。楔子申公馆的灯光大亮着,申老板颇为心急地在一楼的玄关旁走来走去,听着二楼卧房里夫人的惨叫,他额角上顿时渗出了细细的汗水。稳婆已经上去三个时辰了,那声久违的婴孩啼哭似乎并未传来。“快打热水来!”“别乱别乱!老爷还在下面候着呢。
  • 饮酒与行令

    饮酒与行令

    中国人喜饮酒,有事没事喝两盅,家里来了客,有朋自远方来,都不免要备上一壶好酒,推杯换盏一番,似乎不喝酒就不算吃饭,不喝酒就不能尽地主之谊,不喝酒就不能尽兴。于是,酒成了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饮酒行令好处多,可以调节气氛、增进交流,雕俗共赏、老少皆宜,陶冶性情、激发才智。从诗到小说,酒令无处不在,为文学色彩拓宽了体裁,人们可以通过一些文学作品朱领略酒令文化的魅力。
  • 颠覆性技术与商业趋势

    颠覆性技术与商业趋势

    过去30年,"中国制造"靠的是便宜的资源、便宜的劳动力和便宜的价格,创新的动力不足,如今,中国身处一个新的时代,低成本优势渐渐难以维持,且企业面对的国内和国际的竞争也变得更为激烈。那么,中国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引擎是什么?这本书将以相当大的篇幅探讨这些迫在眉睫的问题。
  • 乱世丽人

    乱世丽人

    《乱世丽人》为“胡平文集”第五卷。《乱世丽人》讲述了:关于林立果“选妃”,坊间传言无数,真相到底为何?林彪折戟温都尔汗前夜,北戴河密室内,曾经发生过什么?张宁,你可能知道她的名字,却未必知道她的故事,以及她知道的故事。一名美丽的中国女子,一个阿尔巴尼亚的留学生,一次命定的邂逅,一场缠绵的爱恋,之后是一个荒唐的罪名,一份劳动教养通知书,以及一出不可逆转的人生悲剧……红颜,为时代而薄命?彭德怀的妻姐,罗隆基的知己,新民报的著名记者,文汇报的右派先锋,周恩来暗中保护的朋友,却被毛泽东视为眼中钉……浦熙修,她到底为中国做了什么?
  • 匈奴古堡

    匈奴古堡

    故事会编辑部编著的《匈奴古堡》为“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惊悚恐怖系列之六,不仅收入了当今故事界优秀作者的短篇精品力作,还首次整合了《故事会》杂志创刊以来尚未开发的惊悚恐怖中篇故事资源。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气氛紧张刺激,让热爱惊悚恐怖故事的读者尽享故事的乐趣。
  • 时间背后的河流

    时间背后的河流

    《时间背后的河流》收录了叶延滨最重要短诗作品,主要包括《干妈》、《环行公路的圆和古城的直线》、《囚徒与白鸽》、《寺中扫帚声》、《蜜月箴言》、《时间到了》、《最后的年轮》、《现代生态学》、《月族》、《石碑与青藤》、《一个人在城外》等百余首,供文学爱好者欣赏。
  • 哭有啥用

    哭有啥用

    农村的劳动力很紧缺的,大部分人都到外地打工去了,留在家里的男人很俏。这几个男人也是不愿意走的人,何翠红的男人几次动员她也外出打工挣点现钱,可是何翠红总是认为家里也可以挣到钱的,就不同意出去打工。男人见女人不走,也就挤挤挨挨地不走,何翠红心里明镜一样,晓得男人的心思,这满面坡上还有几个男人没有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