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3900000002

第2章 礼仪和礼仪学

一、什么是礼仪

礼仪,在古代指的是行礼的仪式。例如《诗·小雅·楚茨》:“献酬交错,礼仪卒度。”有时也指礼制,例如《史记·礼书》云:“至秦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

今天,人们谈起礼仪的时候,往往跟礼节、礼貌、典礼、仪式相提并论,理不出一个头绪来。到底什么是礼仪呢?我们先来讨论什么是礼,什么是仪。从而分清礼仪的内涵和外延。

(一)什么是礼?

《礼记·曲礼》曰:“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异同,明是非也。”那就是说,“礼”是用来确定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判定人际关系之间存在的疑难问题,辨别古今的异同和异域的差别,辩明各种社会现象与个人行为的正确与否的一种准则。

孔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礼记·礼运》)。依照孔子的观点,所谓“礼”,就是先王用来遵循自然法则,规范治理百姓的思想道德的一种规矩。没有规矩,便不成方圆。所以,无论什么人,什么朝代,失去礼仪就要死亡,学好了礼仪就能生存。

现在,我们给“礼”下这样一个定义:

礼,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一种指导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这种准则与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当然,它也会随着社会的消亡而消亡。只要这个社会没有消亡,“礼”就会存在。相反,社会消亡了,这个社会的礼仪也就消亡了。例如,古代的楼兰和西夏王国灭亡了,他们的礼仪制度也就消亡了。

有人说“礼”是“由一定阶级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仪节”(《新华字典》1979年版)。这个说法是片面的。因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礼仪,人类社会在出现阶级之前就已经有“礼”了。礼决不是阶级出现之后的产物,而是阶级出现之前的产物。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云:“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礼,古文禮。”根据《说文》的解释,礼是古人为了“事神致福”而履行的一种仪轨。

徐灏《说文注笺》云:“礼之言履,谓履而行之也。礼之名,起于事神。”而事神之事早在阶级出现之前就有了。所以我们说,礼出现在阶级之前,而不是之后。

《现代汉语词典》说“礼”是“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婚礼、丧礼。”

《辞源》说“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这些说法都是比较正确的,也是可以接受的。

另有一些人认为,“礼”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还有的人认为,礼是“我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这些定义就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片面性。礼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不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有礼,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也有礼。原始公社也曾经有过礼。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肯定还会有“礼”,而且将是维系社会运转的最完美的“礼”。

“礼”是一个发展中的观念,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不断完善的体系。礼有民族性、时代性和地方性。这在后边将要详细讨论。

(二)什么是仪?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道:“仪,度也。从人,义声。”宋朝徐锴《说文系传》曰:“度,法度也。”清朝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也说:“度,法制也。”《墨子·天志》云:“置此以为法,立此以为仪,将以量度天下之王公大人,卿大夫之仁与不仁,譬之犹分黑白也。”

《说文解字》云,“义,己之威仪也”。经传之中,义、仪二字常通用,《汉书·高帝纪》云:“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颜师古注云:“义、仪容也。读若仪。”义,必须是适宜的,《释名·释言语》云:“义,宜也。裁制事物使合宜也。”仪,也必须是适宜的,《释名·释典艺》云:“仪,宜也。得事宜也。”“义”主内,“仪”主外,义是道德标准,仪是行为规范。古人称之为“仪规”或“仪轨”。例如《三国志·蜀·诸葛亮传》:“抚百姓,示仪规,约官职,从权制。”又如《世说新语·任诞》:“裴(楷)曰:‘阮(藉)方外之人,故不崇礼制,我辈俗中人,故以仪轨自居。”可见,仪就是礼的各种仪节,仪式。

二、礼仪的内涵

礼仪的内涵是什么呢?换句话说,礼仪讲究什么呢?

礼仪讲究自谦而敬人,反对骄傲自满。《曲礼》曰:“夫礼者,自卑而尊人。”《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又曰:“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讲的就是“自谦而敬人”这个意思。

礼仪讲究孝亲而敬长,反对没大没小。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曲礼》曰:“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这就是百姓常讲的为人处事要“有老有少,知大知小”。不能“没大没小”。

礼仪讲究尊老而敬贤,现在叫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曲礼》曰:“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在社交场合,“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古人这些讲究,都是教后人尊敬贤者。也就是今天讲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礼仪讲究“文明”,反对“粗野”。人类是从野兽群体中分离出来的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特殊群体。而且是越来越文明,越来越讲礼的群体。礼仪,是人类在与自然相处,与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个人相处过程中,不断寻找,不断创造,不断完善的最理想的行为规范,也是最理想的生活方式。《曲礼》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礼仪承认差别,尊重等级。社会科学界都说原始公社没有差别,恐怕未必如此。猴群也有猴王,蜜蜂还有蜂王呢,原始人群当然会有头领。这个问题我们暂且不讨论。奴隶社会有差别,封建社会有差别,资本主义社会有差别,社会主义社会实际上也有差别,现在大家都认同了。科长要服从处长的领导,团长见了师长要首先敬礼。这就是差别,这就是等级。

礼仪讲究“治”、讲究“和”,反对“乱”。《礼记·中庸》曰:“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然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行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无论哪一个阶级执政,都希望自己的政权稳定,无产阶级也不例外。这是无庸讳言的。社会主义照样需要稳定,希望国家大治,而反对动乱。我们不但需要依法治国,而且需要以德治国,更加需要以礼治国。

综上所述,礼仪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社会道德准则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认可并且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以及体现这些准则和规范的各种礼法、礼数、礼节、礼貌和各种仪式的综合体系。礼与社会文明同步发展。

三、礼仪的外延

礼仪包括礼节、礼貌、礼数、礼法、礼制、仪式、典礼以及各种待人接物的礼貌行为、礼貌语言的规范。等等。下面,分别加以讨论。

礼节,古代指的是行礼的分寸和等级。例如《荀子·非十二子》:“遇友则修礼节辞让之义。”又如《淮南子·修务》:“长无兄弟,少无父母,目未尝见礼节,耳未尝闻先古。”我们今天把它定义为:实践礼仪的各种细节及其具体形式。例如握手、鞠躬、磕头、作揖、鸣礼炮、献哈达等,都是礼仪当中的一种礼节。

礼貌,从思想感情到言语动作表现出的对人的恭敬有礼的仪容。例如《孟子·告子》:“虽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礼,则就之。礼貌衰,则去之。”注:“礼者,接之以礼也;貌者,颜色和顺,有乐贤之容。”

礼数,古代指的是礼仪的等级。例如《左传·庄公十八年》:“王命诸侯,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在今天,“礼数”一词,主要也是指人们在生活中处理高低、上下、亲疏、远近等关系时的礼仪分寸。比如,子女要孝敬父母,学生应该尊敬先生,下级应该服从上级,这就属于礼数,而不仅仅是礼节。“礼数”和“礼节”这两个概念的内涵相近,但是并不相同。

礼法,就是礼仪法度。《荀子·修身》:“故学也者,礼法也。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注:“效师之礼法,以为正仪。”所以,礼法就是礼仪的法度,礼仪的原则,也就是规范的礼仪。例如《世说新语·简傲》:“高坐道人于丞相(王导)坐,恒僵卧其侧,见卞令(望之)肃然改容,曰:‘彼是礼法人。’”

礼制,中华之礼,源远流长,自成体系,演化成制度,所以就称为礼制。《礼记·乐记》云:“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汉书·明帝纪》也说:“圣王明礼制以序尊卑,异车服以章有德。”

《汉语大辞典》说“礼制”就是“礼仪制度,国家规定的礼法。”这个注解很好,简单明确。说礼仪时侧重仪式,说礼制时侧重制度。礼制这个东西,无处不存在,无时不讲究。尽管有的民族,有的时代并不一定有文字记载,但它却是一种人人都要遵守的无形的制度。

礼物。为了表示孝敬、尊敬和庆贺而赠送的物品叫礼物,也叫礼品。

其他如礼服、礼帽、礼金、礼花、礼炮、礼兵、礼拜、礼堂等等事物,都是礼仪的组成部分。

中国现行的礼仪包括:国礼、军礼、党礼、团礼、队礼、婚礼、丧礼、尊师爱生之礼、敬老爱幼之礼以及各种社会交际之礼。以后分章叙述,这里不必细讲。

四、什么是礼仪学

礼仪学是一门科学,它以礼仪为研究对象。礼仪学可以分为普通礼仪学和专门礼仪学。专门礼仪学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研究某个行业的礼仪,例如铁路礼仪、宾馆礼仪等等。普通礼仪学要全面研究礼仪的综合体系。

本书属于普通礼仪学,主要研究中国当代通行的礼仪,包括礼仪的时代性、民族性、礼仪的分类,各类礼仪的规范。至于古代曾经流行过的礼仪,归《礼仪史》去研究。但是,由于民族礼仪的传承性,在叙述当代礼仪的时候,也不能不联系到古代礼仪。但是,在本书中介绍一点古代礼仪,仅仅是为了理清当代礼仪的来龙去脉。中华礼仪学当然主要研究中华民族的礼仪。

五、礼仪学的研究方法

中国当代社会尚无成套的礼仪规范供我们研究,要构筑中华当代礼仪的框架,还需要我们去作认真地调查研究、分析归纳,借鉴古往今来,中外各国礼仪,来制定我们的现行礼仪规范。那么,本书所研究的礼仪是从哪里考察来的呢?

(一)从现行法律条文中;

(二)从当代民间生活中;

(三)从当代国际交往中;

(四)从有关古典文献中;

(五)从现行的与礼仪有关的各种条律中;

中华礼仪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调查记录民间礼仪习俗,引用当代法律条文加以规范,并结合文献考证说明各项礼仪的来龙去脉,使其成为系统,然后举例演习。重在普及,兼顾提高。使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家庭生活、社会交往中有礼可循。

六、中华礼仪学的研究目的

中华礼仪学是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我们认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该是德、礼、法三足鼎立。要建设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必须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制,为了推行社会主义的法制,还必须建设社会主义的礼制。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礼制,还必须建立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德、礼、法”三足鼎立,相辅相成,才能使国民的行为文明起来,才能使社会运行稳定下来。

这几年,我们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保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但是,广大群众还是觉得,法规执行不力,公民守法意识也不强,公民之间的交往缺乏礼貌。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国家五十年来,受极左路线干扰太厉害了,其流毒至今尚未肃清。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国家既不可能制订完备的法制,更不可能制订完备的礼制,至于道德修养,更是无从谈起。公民自幼缺乏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教育。发展到文化大革命,就走到了极端,学生打老师,群众斗干部,干部整干部,群众斗群众,闹得全国大乱。

古人云:国无礼则乱,民无礼则无所措手足。这话是有道理的。十年浩劫,事出有因,毫不奇怪。我们相信,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以德治国”的伟大号召之下,中华民族必然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一定会建设起崭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中华礼仪规范。我们可以预言,中华礼仪普及之日,便是中华民族大治之年。古代的礼仪之邦,必然变成更先进、更文明的,现代化的礼仪之邦。我们编写这部《中华礼仪学》就是要为传承中华礼仪而奔走呼号。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化博览3

    世界文化博览3

    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修德养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修德养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古迹:还原古迹的真相

    古迹:还原古迹的真相

    土耳其的卡帕多基亚位于土耳其的格尔里默谷地,那里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堡,看起来和月球表面很相似。这里的火山沉积物上矗立的石堡,是火山熔岩硬化后,经风蚀雨浸而最终形成的。早在8世纪至9世纪,这里的居民就开始凿空石堡,将其改装成居室。人们甚至在凝灰岩体上凿出富丽堂皇的教堂,在其中供奉色彩绚丽的圣像。
  • 传统与文化

    传统与文化

    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内涵丰富、气势恢宏、绵延不绝、奔腾向前、从未中断的文化成就。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跳动脉搏,继承、创新和发展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学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个人文化素质和整体素质。是每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 事说石嘴山

    事说石嘴山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本书是《美丽石嘴山丛书》之一,是众多史志学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的文献。
热门推荐
  • 绝代神魔:狂傲天下

    绝代神魔:狂傲天下

    她生于现代21世纪,是隐世家族族长,坐拥整个家族,精通医术和武器,为了历练自己,她也做过佣兵队长,甚至精通暗杀。奈何世事难料,最后她竟死在家族三长老手里。或许她命不该绝,一朝穿越到了另一个位面;他的身份神秘,她穿越过来时,他就缠上了她。某男:作为风华绝代的男主,我的任务就是一辈子缠着你某女:那你就要有一种觉悟某男:啥?......某男:娘子,我错了
  • 本心斋疏食谱

    本心斋疏食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苏外交档案解密

    中苏外交档案解密

    纪录片《中苏外交档案解密》在上海电视台播出后,受到观众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中苏关系对中国当代历史的影响非常重要,本书的出版,迎合了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并被多家媒体关注。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任沈志华等专家也为此书写了推荐。”
  • 当家传人左十三

    当家传人左十三

    九岁那年,我有个劫数,爷爷为了救我,亲自给我定了一门亲事,虽然有惊无险,但从此,我的人生翻天覆地……
  • 极世武尊

    极世武尊

    大千世界,邪魔纵横,群雄荟萃,天才犹如皓月繁星,颗颗璀璨夺目。肖楚云,一位自南岭走出的桀骜少年,誓要做千万星辰中最耀眼的那一颗,君临天下无敌手。"
  • 修罗武帝

    修罗武帝

    【火爆热销】修至尊武学,娶最美圣女!绝境少年夺舍重生,开启惊世天赋,掌雷霆意志,证修罗杀道!
  • 天逆传奇

    天逆传奇

    从战场走来,带着血腥旷世独存的五行灵根自出生就走上了与众不同的道路“我不是他,但我知道我终究会成为他,因为我也要站在他曾经站在的地方,俯视芸芸众生,笑看神魔妖佛,平天下不平之事,断尘世善恶妄言!”“他顺应天意,做到了荒古、甚至远古第一人,但是那又如何?最终是败了,我不同,我要走一条自己的路,逆天之路!”
  • 我的歌唱人生

    我的歌唱人生

    当陈子书站在百万人舞台上,台下皆是呼唤着他名字的粉丝,他回望过去那时的自己。原来,不知不觉中,他已经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成为了一位大娱乐家。
  • 大般涅槃经四十卷

    大般涅槃经四十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奥特兰托堡

    奥特兰托堡

    《奥特兰托堡》诞生于1764年,作者是贺拉斯·华尔浦尔。这篇小说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哥特小说。小说表现出对中世纪的缅怀,对理性主义的反叛、对主观想象的追求。开拓新的题材,发掘“怪诞”的审美价值,解放为理性束缚的想象力,探索哥特小说的写作技巧。《奥特兰托堡》开创了一个新的小说流派,对18世纪后半叶及以后的小说、影视创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