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7000000010

第10章 非相(1)

【原文】

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古者有姑布子卿①,今之世,梁②有唐举一,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注释】

①姑布子卿:春秋时郑国人,曾看过孔丘和赵襄子的相。②梁:即魏国,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故魏也称为梁。③唐举:战国时看相的人,曾看过李兑、蔡泽的相。

【译文】

以人的体形、容貌来判断人的命运,古代是没有的,有学问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情。古代有个叫做姑布子卿的人,现在魏国有个叫做唐举的人,都声称会根据人的体形、容貌来推算此人的祸福凶吉,世人都称道他们的相术。古代是没有的,有学问的人也不谈论的。

【原文】

故相形不如论①心,论心不如择②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③。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君子之谓吉,小人之谓凶。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注释】

①论:察。②择:区别,引申为鉴别。③心不胜术: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必须经常用礼义之道(“术”)来改造思想(“心”),所以说“心不胜术”。

【译文】

所以,观察一个人的相貌不如考察他的思想,考察他的思想不如鉴别他立身处世的方法。相貌不如思想重要,思想不如立身处世方法重要。立身处世方法正确而思想又顺应了它,那么形体相貌即使丑陋而思想和立身处世方法是好的,也不会妨碍他成为君子;形体相貌即使好看而思想与立身处世方法不正确,也不能掩盖他成为小人。君子可以说是吉,小人可以说是凶。所以高矮、大小、美丑等形体相貌上的特点,并不是吉凶的标志。古代的人没有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

【原文】

盖帝尧长,帝舜短;文王①长,周公②短;仲尼③长,子弓④短、短。昔者,卫灵公⑤有臣日公孙吕,身长七尺,面长三尺,焉⑥广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动天下。楚之孙叔敖⑦,期思⑧之鄙人也,突秃长左,轩较⑨之下,而以楚霸。叶公子高⑩,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然白公之乱也,令尹子西、司马子期皆死焉;叶公子高入据楚,诛白公,定楚国,如反手尔,仁义功名善于后世。故士不揣长,不絮大,不权轻重,亦将志乎尔,长短、大小、美恶形相,岂论也哉?

【注释】

①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商朝时周部落的领袖,周武王之父,以贤明着称。②周公: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姓姬,名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故称周公。他曾辅助武王灭商,有功而受封于鲁,但他未到封地而留佐成王执政,是着名的贤臣。③仲尼:即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孔子,名丘,字仲尼。④子弓:孔子的弟子,姓冉,名雍,字仲弓。⑤卫灵公:名元,春秋时卫国国君。⑥焉:通“颜”,额。⑦孙叔敖:春伙时楚庄王的令尹(宰相),辅助楚庄王建成了霸业。⑧期思:地名,在今河南省淮滨县东南。⑨轩:卿、大夫乘坐的车子。较:车箱两旁的横木,跨于车旁人所倚之木上。⑩叶公子高:姓沈,名诸梁,字子高,春秋时楚国大夫,封地在叶(在今河南叶县南),楚国大夫僭称公,故称叶公。

【译文】

据说帝尧个子高,帝舜个子矮;周文王个子高,周公旦个子矮;孔子个子高,冉雍个子矮。从前,卫灵公有个臣子叫公孙吕,身高七尺,脸长三尺,额宽三寸,鼻子、眼睛、耳朵都很平常,而他却名动天下。楚国的孙叔敖,是期思地方的乡下人,头发短而秃顶,左手长,坐在轩车上还没有车前的横木高,但他却使楚国称霸诸侯。叶公子高,弱小矮瘦,走路时好像还撑不住自己的衣服似的,但是白公作乱的时候,令尹子西、司马子期都死在白公手中,叶公子高却领兵入楚,杀掉白公,安定楚国,就像把手掌翻过来似的一样容易,他的仁义功名被后人所赞美。所以对于士人,不是去看个子的高矮,不是看他的胖瘦,不是去称量身体的轻重,而只能看他的志向。高矮、大小、美丑等形体相貌方面的问题,哪能用来评判人呢?

【原文】

且徐偃王①之状,目可瞻焉②;仲尼之状,面如蒙俱③;周公之状,身如断菑④;皋陶⑤之状,色如削瓜;闳夭⑥之状,面无见肤;傅说⑦之状,身如植鳍⑧;伊尹⑨之状,面无须糜。禹跳,汤偏,尧、舜参眸子。从者将论志意、比类文学邪?直将差长短,辨美恶,而相欺傲邪?

【注释】

①徐:诸侯国名,地处今安徽泗县一带。徐偃王:周代徐国君主,其年代古籍上记载不尽相同,或以为是周穆王时人,或以为是楚文王时人。他以仁义着称,又自称为王,所以周王使楚国消灭了他。②焉:通“颜”,额。③蒙:蒙上,戴上。④菑:通“椔”,立着的枯树。⑤皋陶:一作咎繇,传说是东夷族的首领,曾被舜任为掌管刑法的官。后助禹有功,被禹选为继承人,因早死,未继位。⑥闳天:周文王的臣子。文王被纣囚于羑里时,他曾设法解救。⑦傅说:商王武丁的相。⑧植:立。鳍:通“根榰”,柱。⑨伊尹:商汤的相。他辅助汤消灭了夏桀。

【译文】

而且徐偃王的相貌奇特,眼睛可以向上看到前额;孔子的脸好像蒙上了一个丑恶难看的驱邪鬼面具;周公旦的身体好像一棵折断的枯树;皋陶的脸色就像削去了皮的瓜那样呈青绿色;闳夭的相貌,鬓须多得看不见皮肤;傅说的身体好像竖着的柱子;伊尹的脸上没有胡须眉毛。禹瘸着腿走路,汤半身偏枯,舜的眼睛里有两个并列的瞳仁。相面的人是考察他们的志向思想、比较他们的学问呢?还是区别他们的高矮、分辨他们的美丑来互相欺骗、互相傲视呢?

【原文】

古者,桀、纣长臣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戮①,后世言恶,则必稽②焉。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

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③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然而中君羞以为臣,中父羞以为子,中兄羞以为弟,中人羞以为友。俄则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苦伤其今而后悔其始。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然则从者将孰可也?

【注释】

①戮:同“戮”,耻辱。②稽:考,引证。③儇:轻薄巧慧。

【译文】

古时候,夏桀、商纣魁梧英俊,是天下出众的身材;他们的体魄强壮,足可对抗上百人。但是他们被人杀死,国家也灭亡了,成为天下最可耻的人,后世说到坏人,就一定会拿他们作例证。这显然不是容貌造成的祸患啊。信从相面的人见闻不多,这是见识浅陋、行为卑下所致。

现在世上犯上作乱的人,乡里的轻薄少年,没有不长得美丽妖艳的,他们穿着奇装异服,像妇女那样装饰打扮自己,神情态度都和女人相似。妇女没有谁不想得到这样的人做丈夫,姑娘没有谁不想得到这样的人做未婚夫,甚至抛弃了自己的家庭而想和他们私奔的女人比肩接踵。但是一般的国君都羞于把这种人作为臣子,一般的父亲都羞于把这种人当作儿子,一般的哥哥都羞于把这种人当作弟弟,一般的人都羞于把这种人当作朋友。不久,当这种人被官吏绑了去而在大街闹市中杀头时,追随他们的妇女无不呼天喊地号啕大哭,都痛心自己今天的下场而后悔自己当初的行为。这并不是容貌造成的祸患啊!而是见识浅陋,行为卑下所致。那么在以相貌论人与以思想论人两者之间将选择哪一种意见呢?

【原文】

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祥也。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穷也;乡①则不若②,偝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知行浅薄,曲直有③以相县④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⑤士不能明⑥,是人之三必穷也。人有此三数行者,以为上则必危,为下则必灭。《诗》曰:“雨⑦雪瀌瀌⑧,宴⑨然聿⑩消。莫肯下隧,式居屡骄。”此之谓也。

【注释】

①乡:通“向”,面对面。②若:顺。③有:通“又”。④县:同“悬”。⑤知:通“智”。⑥明:尊。⑦雨:动词,下。⑧瀌瀌:雪大的样子。⑨宴:通“晏”,天晴日出。④聿:语助词。

【译文】

人有三种不吉利的事:年幼的不肯侍奉年长的,卑贱的不肯侍奉尊贵的,没有德才的不肯侍奉贤能的,这是人的三种祸害。人有三种必然会陷于困厄的事:做了君主却不能爱护臣民,做了臣民却喜欢非议君主,这是人们使自己必然陷于困厄的第一种情况;当面不顺从,背后又毁谤,这是人使自己必然陷于困厄的第二种情况;知识浅陋,德行不厚,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又与别人相差悬殊,但对仁爱之人却不能推崇,对明智之士却不能尊重,这是人们使自己必然陷于困厄的第三种情况。人有了这三不祥、三必穷的行为,当君主就必然危险,做臣民就必然灭亡。《诗经》上说:“下雪纷纷满天飘,太阳一出来便融消。人却不肯自引退,在位经常耍骄傲。”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原文】

人之所以为人者,何已①也?曰:以其有辨也。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今夫猩猩形笑②亦二足而无毛也,然而君子啜其羹,食其脔。故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其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道莫不有辨。

【注释】

①已:同“以”。②笑:通“肖”,似。

【译文】

人之所以成为人,到底是根据什么来定的呢?我说:这是因为人对各种事物的界限都有所区别。饿了就想吃饭,冷了就想取暖,累了就想休息,喜欢得利而厌恶受害,这是人生来就有的本性,是无须依靠学习就会这样的,它是禹与桀所相同的方面。然而人之所以成为人,并不只是因为他有两只脚而且脚底没有毛,而是因为对各种事物的界限都有所区别。猩猩的形状与人相似,也是两只脚而脚底无毛,可是人们却尝它的肉羹,吃它的肉。所以人之所以成为人,并不只是因为他们两只脚而脚底没有毛,而是因为他们对各种事物的界限都有所区别。禽兽有父有子,但没有父子之间的亲情;有雌有雄,但没有男女之间的界限。而作为人类社会的根本原则就在于对所有的事物界限都要有所区别。

【原文】

辨莫大于分①,分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圣王。圣王有百,吾孰法焉?故②曰:文③久而息,节族④久而绝,守法数之有司极礼⑤而褫⑥。故曰:欲观圣王之迹,则于其粲然者矣,后王是也。彼后王者,天下之君也,舍后王而道上古,譬之是犹舍己之君而事人之君也。故曰:欲观千岁,则数今日;欲知亿万,则审一二;欲知上世,则审周道;欲知周道,则审其人所贵君子。故曰:“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注释】

①分:名分,指各种和人或物的名称所相应的职分、地位、等级、权利、身份、亲疏关系、所属关系等,也就是人或物的一种规定性。②故:则。③文:文采,花纹,引申指表现义的礼仪制度,如表示等级制度的车制、旗章、服饰、各种礼节仪式等。④族:通“奏”。⑤极:远。极礼:远于礼。⑥褫:脱漏。

【译文】

人们之间的区别没有比等级名分更重要的了,等级名分没有比礼法更重要的了,礼法没有比圣明的帝王更重要的了。圣明的帝王有上百个,我们效法哪一个呢?所以说:礼仪制度因为年代久远而湮没了,音乐的节奏因为年代久远而失传了,掌管礼法条文的有关官吏也因与制定礼法的年代相距久远而使礼法有所脱节了。所以说:想要考察圣明帝王的事迹,就得观察其中清楚明白的事物,这就是后代的帝王实施的治国之道。所谓后代的帝王,就是现在统治天下的君王;舍弃了后代的帝王而去称道上古的帝王,这就好像舍弃了自己的君主去侍奉别国的君主。所以说:要想考察千年的往事,那就要仔细审视现在;要想知道各种各样的事物,那就要弄清楚一两件事物;要想知道上古的社会情况,那就要审察现在周王朝的治国之道;要想知道周王朝的治国之道,那就要审察他们所尊重的君子。所以说:根据近在眼前的事情可以知道遥远的事情,从一件事物可以了解上万件事物,由隐微的东西可以了解明显的东西。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原文】

夫妄人曰:“古今异情,其①所以治乱者异道。”而众人惑焉。彼众人者,愚而无说,陋而无度者也。其所见焉,犹可欺也,而况于千世之传也!妄人者,门庭之间,犹可诬欺也,而况于千世之上乎!

圣人何以不欺?曰:圣人者,以己度者也。故以人度人,以情度情,以类度类,以说度功,以道观尽,古今一也。类不悖,虽久同理,故乡②乎邪曲而不迷,观乎杂物而不惑,以此度之。

五帝③之外无传人,非无贤人也,久故也;五帝之中无传政,非无善政也,久故也;禹、汤有传政而不若周之察也,非无善政也,久故也。传者久则论略,近则论详。略则举大,详则举小。愚者闻其略而不知其详,闻其细而不知其大也。是以文久而灭,节族久而绝。

【注释】

①其:指代“古今”。妄人之言,旨在是古非今,反对“法后王”,故荀子非之。②乡:通“向”。③五帝:古代的典籍中所谓五帝所指不一,这里当指伏羲(太嗥)、神农(炎帝)、黄帝、尧、舜。

【译文】

那些狂妄无知的人说:“古今情况不同,所以古代安定、现在混乱,是因为治国之道不同。”于是一般人就糊涂了。一般人才性愚昧而说不出道理、见识浅陋而不会判断是非。他们亲眼看见的东西,尚且公受人欺骗,更何况是那些几千年前的传闻呢!那些狂妄无知而胡言乱语的人,就是近在大门与庭院之间的事,这些尚且可以欺骗人,更何况是几千年之前的事情呢!

圣人为什么不能被欺骗呢?这是因为,圣人是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来推断事物的人。所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推断其他的人,根据现代的情况去推断古代的情况,根据某一类事物去推断同类的事物,根据言论去推断个人的功业,根据事物的普遍规律去观察一切事物,这些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情况是一样的。只要是同类而不互相违背的事物,那么即使相隔很久,它们的基本性质还是相同的,所以圣人面对着邪说歪理也不会被迷惑,观察复杂的事物也不会被糊涂,这是因为他能按照这种道理去衡量它们。

在伏羲、神农、黄帝、尧、舜这五位帝王之前没有流传到后世的人和事,并不是那时没有贤能的人,而是因为时间太久未能流传下来的缘故;在这五位帝王之中没有流传到后世的政治措施,并不是他们没有好的政治措施,而是因为时间太久未能流传下来的缘故;夏禹、商汤虽然有流传到后世的政治措施,但不及周代的清楚,并不是他们没有好的政治措施,而是因为时间太久未能流传下来的缘故。流传的东西时间一长,谈起来就简略了;近代的事情,谈起来才详尽。简略的,就只能列举它的大概;详尽的,才能列举它的细节。愚蠢的人听到了简略的论述就不再去了解详尽的情况,听到了详尽的细节就不再去了解它的大概情况。因此礼仪制度便由于年代久远而湮没了,音乐的节奏也由于年代久远而失传了。

【原文】

凡言不合先王,不顺礼义,谓之奸言,虽辩,君子不听。法先王,顺礼义,党学者,然而不好言,不乐言,则必非诚士也。故君子之于言也,志好之,行安之,乐言之。故君子必辩。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故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①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②;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故君子之于言无厌。鄙夫反是,好其实,不恤其文,是以终身不免埤③污、佣④俗。故《易》曰:“括⑤囊,无咎无誉。”腐儒之谓也。

【注释】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柴可夫斯基

    名人传记丛书:柴可夫斯基

    名人传记丛书——柴可夫斯基——“俄罗斯音乐之魂”迷一样的波折人生:“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卑鄙的圣人:曹操5

    卑鄙的圣人:曹操5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

    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

    康之国编著的《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内容介绍:1911年(农历辛亥年)是清廷的多事之秋,这个腐败、专制、卖国的政权正一步一步走向倾覆。这年的6月,四川爆发了反对清政府把铁路专利权出卖给洋人的“保路运动”。为镇压这次运动,清政府命令端方自湖北领兵进入四川,但他怎么也想不到,时隔不久,武昌却爆发了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说起来。清政府对武汉的控制不可谓不严,因为武汉是当时中国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也是革命党人活动的重点地区。但清政府没有想到的是,革命党人在新式陆军中正大量地做着革命工作,新军中正酝酿着反清的武装起义。
  • 曹操十讲

    曹操十讲

    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既有世家大族,也有草莽豪杰。但是,最后独霸天下的却是曹操。在逐鹿天下的过程中,军阀们有如流星划破长空一闪而过;有的偏居一隅苟且偷生,为什么只有这位乱世枭雄能够越战越强?他是怎样九死一生,又是怎样屡败屡战、反败为胜的呢? 拼杀一生的他,既没有像昔日贵族一样喊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壮语,也没有像无赖一样做出“大丈夫当如此也”的垂涎欲滴相,而是默默地走完了他一个汉室“臣子”的人生旅程;他生命的结束,同样意味着一个新王朝开始。但为什么在他手上却不能让那个没落帝国“寿终正寝”,而硬要让儿子演出“禅让”的荒唐剧?
  • 名人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名人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传记里的三人,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另一个是俄国作家、思想家、文学家托尔斯泰,虽然各自的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所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热门推荐
  • 良跃农门

    良跃农门

    还魂在另一个世界,过气窑姐,病重不治,万般祈求之下,老鸨同意让她脱籍回家,让她一家团圆,让她能安葬故土,了无牵挂。回归田园乡村,有爹娘兄弟疼着,身体状况渐佳。娘说,她还是要选个好男人嫁……是嫁人还是不嫁人?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有油盐酱醋一柜,鸡鸭猪兔一舍,无良亲戚三两碗,旧怨新恨一大锅。名声的问题,清誉的问题,世俗的眼光,还有婆家人的态度,都是她必须正视且郑重对待的。“前半生,我身不由己。后半生,我靠我自己。”加油吧,李欣同学。
  • 王爷他重生后反被我拐回了家

    王爷他重生后反被我拐回了家

    君钰凝在父皇寿宴上,突然被亲生父亲认回……这亲爹还是父皇的双胞胎哥哥?!还有这个突然出现的未婚夫是怎么回事?!某王爷:这是蓄谋已久(不过我是不会说的!)钰凝:是吗?南宫陌点头:嗯钰凝:夫君陌上如玉,所以……(嗯,还是拐回家比较好)
  • 七世王绝

    七世王绝

    不知是阴差阳错还是命中注定,失去一切记忆的熙若冥,身体偏偏里多了一个男孩,每天不得不参与争抢身体主权的战争。然而强行居住在其他人身体里的人,绝不是等闲之辈——至少,不会是普通的人类。“修,一定要用你潜伏在冥身体里的空间能力,保护好冥的火......千万不要被人发现你的存在。”——修:“为什么我和熙若老是被关在这个地方被测试?”修躺在测试机上一脸不悦,“就是因为,学院怀疑我是其他的种族?”“不是怀疑,你一定是啊!”“所以,我们很警惕你也是应该呀!毕竟人类是不可能做出共享身体这个行为的。”——与此同时,修和冥所在的时代,种族矛盾却异常尖锐。——“地下生活很艰难呢。水、食物都需要靠上面的地面人类提供,过着计划分配辛苦的生活,”“我们来到人类的领地,帮助人类生活与学习,来获取更多地上资源。”修:“还真是,chiluo裸地被人类奴役呢。”——第七位魔君的死亡,人类和魔族的战争暂时停歇,无影的硝烟却在两族之间持续打响。为了找到种族问题的关键,找寻失去的记忆,寻找修的身份,熙若和修踏上了在迦斯学院变强的征途。一切,会如他们预想的那么顺利吗.......
  • 冒牌的正统圣骑士

    冒牌的正统圣骑士

    尼克立志成为一名正统圣骑士,然而见习这顶帽子似乎怎么也摘不掉........“我阻止了一场阴谋!”“可你还拆了两座圣殿。”“.......我把魔门毁灭了!”“但是你解释一下这和你偷走光明权杖有什么关系?”“哦,那个啊。我毁魔门的时候不小心弄坏了。”“.........”“至......至少我还为圣光之主服务了那么多年.........”“不不不,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吐唾沫擦圣像的事?”“...........”好吧,他还是去当自己的见习吧........
  • 绝色特工:腹黑王爷异能妃

    绝色特工:腹黑王爷异能妃

    她是现代金牌异能特工,一朝穿越居然成为一个快要死的丫环,别人欺她、压她,鄙视她,盼着她早死,看她如闪瞎那些人的狗眼,看她如何从低下的三等丫环,翻身成为战神的妻子。“夫人,你什么时候打我的注意的?”“这一句话,应该是我来说吧,你什么时候知道我是女扮男装的?真的够腹黑的。”“夫人,让我在腹黑一下吧。”某位战神直接压倒,继续他的腹黑论。
  • 尔虞我诈的宫廷政治(下)

    尔虞我诈的宫廷政治(下)

    一入候门深似海,宫廷是一个既让人感到神秘,又令人不禁神往的地方。本书简述外戚与宦官、皇后与嫔妃、嫡子与庶子等各种势力之间残酷斗争的描述,把宫廷中的残忍、血腥,皇帝的风光、无奈,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 刘胡兰

    刘胡兰

    刘胡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现已更名为刘胡兰村)。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946年12月21日,刘胡兰参与暗杀云周西村村长石佩怀的行动。当时的山西省国民政府主席阎锡山派军于1947年1月12日将刘胡兰逮捕,因为拒绝投降,被铡死在铡刀之下,时年15岁。随后,刘胡兰被中共晋绥分局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毛泽东当年为其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朱强编著的《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讲述了刘胡兰生平事迹。
  • 永庆升平前传

    永庆升平前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懂“坏”的女人最幸福

    懂“坏”的女人最幸福

    “坏”女人的机智、狡黠、成熟的心机,并不钟情于所有的女人。这一点点的坏与年龄无关,与相貌无关,与金钱无关。成为“坏女人”要靠智慧、精明、心机,但又不仅仅凭借于此。此书中的“坏”女人不是指那些心如蛇蝎、十恶不赦、没心没肺、下贱淫乱的女人,而是指那些本质里拥有着令人欣赏的传统一面,但比乖乖女活得更自在、更精彩的女人。做个外表绚烂内心坚强,让男人神魂颠倒的“坏”女人,其实很好!好女人上天堂,“坏”女人走四方。女人“坏”一点,男人爱一点。不坏不女人!女人的“坏”是无罪的,是有理的,是可爱的。
  • 心灵鸡汤(小学版)

    心灵鸡汤(小学版)

    《心灵鸡汤(小学版)》收录了上百则故事,选文出新。很多选文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从不同角度给同学们带来精神上、思想上的启迪。这些选文,丰富人文内涵,且文章生动有趣,无论是单纯的阅读,还是积累写作素材,同学们都可以在书中找到一份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