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60100000005

第5章 分述(2)

到了宋代,思想的独立性在岳麓书院的师长们看来,指的就是能够独立追求真理,而不要盲目迷信书本知识或“圣贤之言”。著名山长(院长)张栻曾告诫学生:“所谓观书,当虚心平气徐观义理之所在。如其可取,虽庸人之言有所不废,如其可疑,虽或传以圣贤之言,亦须更加审择。”胡宏是张栻的老师,虽然张栻十分尊重其师,但他发现胡宏的代表著作《知言》里有许多说法不妥,他便提出质疑,并与朱熹共同撰写了《胡子〈知言〉疑义》一文。这种怀疑精神促进了思维的创新,更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繁荣和发展。

明代理学家王守仁(王阳明)认为,君子治学一定要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绝不能人云亦云。尤其是他“不避上圣”的风格,具有强烈的学术民主精神。

我国古代教育家的这些学术民主精神、独立精神以及敢于怀疑权威、大胆创新的思想,为我们今天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理论资源。

4注重实践

今天我们提倡的研究性学习,是十分注重实践能力的研究性学习。对于实践这个概念的理解,应该是广义的,它包括学习实践和社会实践。

我国古代教育家的众多教育观念和言论中,也包含了他们对实践内涵的深刻理解。

从孔子开始,古人便把实践称之为“行”。孔子所说的“笃行之”,就是要将社会的道德规范体现于生活实践中,把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这就是他所要求的躬践身行。

孔子之后又一个大教育家朱熹显然继承了孔子重“行”的思想,而提出“力行”的观点,他的“力行”之说,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

明朝中叶思想家、教育家王廷相的学习方法,可以概括为博学、精思和践履三者的结合。他认为,要在精思之上进而提出践履,“养于中而畅于外,斯谓之得。”

王夫之也非常重视“行”,认为在学、问、思、辨、行五者之中,“第一不容缓则莫如行。”在他看来,“行”是用来验证道德、知识真假的,正所谓“知者非真如也,力行而后知之真”。

三、中国古代教育家的师生观述评

对于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从古至今的教育家们都有过各个角度和层次的探讨,师生观即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当今正推进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关键,而课堂教学又是师生实现其生命价值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所焕发出的生机和活力与师生关系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于是,师生关系的好坏便至关重要了。教师和学生,作为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只有正确而恰当的认识并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才会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顺利地进行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师生观,我国古代教育家有很多深刻的观点,值得我们现在去探讨并加以利用。

作为对以教育者身份出现的“师”的描述和要求,最早的论述出现在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等言传身教、爱护学生之类观点中。后来,荀子也提出了,为师之道要有尊严而令人起敬,做到德高望重。荀子是诸子百家中最为提倡尊师的,在师生间强调服从,其师道尊严思想超过了孟子的君师并重,把为师之人比作天地和祖宗。他的这种思想,对后世的师道的权威尊严的思想观念的形成,影响至关重要。荀子同时认为,教师可通过施教这一中介实现参与治理国家的可能。他将国家兴亡与教师的关系作为规律概括,令人深思。

堪称世界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学记》,也对教师的角色定位进行了论述。在提倡尊师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要求,并概括出了教师自我提高的规律——“教学相长”,这一观点是对教育理论的重大贡献,至今在教师自身成长上仍具有积极的方法论意义。

汉朝的董仲舒,也对教师提出了“圣化”的要求,对为师的教学艺术和修养提出了高层次的标准,要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并要在实践中反复进行。

韩愈应算得上是对教师这一概念作出精确定义的第一人,他专门著《师说》来论述教师问题,“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同时提出了以道为求师的标准的见解,并指出师无常师、唯道是求,教育不过是先觉觉后觉、先知传后知的过程,教师的产生不过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结果。在韩愈的教育思想中虽然也提倡尊师重道,但他对绝对的师道尊严持否定态度。

同时代的柳宗元也强调了尊师重道的重要性,并且进一步阐述了不尊重教师的危害性,提出“举世不师,故道益离”的警告。这一观点最早在荀子的观点中已有反映。清朝的黄宗羲,则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公其非是于学校”的观点,表达了教师参政、议政的民主意识。

这些不难概括出,中国古代教育家对教师所持的观点:教师是令人尊敬的职业,担负着启蒙学生、传递知识与文化的重任;教师是一项对自身要求很高的职业,从教师自身内在的知识涵养、性情修养、综合素养到外在的形象、气质、谈吐表达等都有较高的要求;教师的工作同时是非常重要的,它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兴亡与民族的兴旺。

在中国古代教育家的思想观点中,对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及价值,也有许多精辟的认识。《学记》记载着孔子等人的思想,提出了爱护学生的观点,对待学生要启发诱导,遵循启发性原则。同时指出,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要注意因材施教的原则。

墨翟则更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他认为孔子对学生的要求过于保守;同时又提出了量力而学的观点,认为要就学生的精力状况及现有水平来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和任务。

这一观点被明代的王守仁所继承和发展。王守仁专门论述了儿童教育,认为传统教育活动未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把他们当成小大人,结果造成揠苗助长的危害。教育应当顺应儿童的天生性情,加以适当的引导,则儿童会自然长进。他具体谈到要量力施教,儿童的认识水平发展到何种程度,就在何种程度施教,不可一味超前。

柳宗元也曾指出,人的成长是有规律可循的,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教育即是如此,教师的教学要适应学生的主体需要。

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及宋朝的朱熹等教育思想家,都认识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认为学习者自身是学习的主体,能否学好取决于自己。

清代的王夫之,也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通过自己的自觉而最终实现自得。

综合上述各思想家的观点,可以概括出他们对教育中学生的作用的定位。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已经认识到了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消极的灌输对象,正如德谟克利特所言,“头脑不是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要被点燃的火把。”同时他们还认识到,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学生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是有阶段性的,因而要因材施教,因时施教,按规律施教。这些见解和认识,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实践及改革仍有着启迪意义。

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家,同时还就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十分独到与深入的见解。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强调了师生之间的互相促进作用。

汉代的王充则提出了“问难”与“距师”,认为必须打破唯师是从、唯书是从的心理,要打破权威崇拜,要有“师弟子相诘难”的学风,体现了学术民主的意识。

唐代的韩愈更直接表达了“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认为师无常师,师生间的关系是相对的,师生关系是可以转化的。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家们就教育研究中的基本命题,诸如教师的本质属性、价值评判及职业特点等;学生的本质属性、主体性地位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等;包括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辩证关系等,都有着深刻的、前瞻性的认识,闪烁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光芒,对于我们现在如何正确理解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仍有着很重要的启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们对待历史文化及思想遗产的态度要适应社会及时代的发展。如在现代信息社会互联网渐渐普及的条件下,知识的来源渠道是如此广博,教师已不再是学生知识来源的主要渠道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师概念已不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的作用应重新定位;同时,随着学生主体性地位的突出,传统的无原则的师道尊严也受到了挑战。当前讨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通常的说法是,教师并不重在教会学生知识,而是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帮助者或至多监督者。现在强调更多的,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自我意识的觉醒,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目前的师生观虽然有了发展和改变,但孔子所坚持的“有教无类”,《学记》中所倡导的爱护学生、“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原则,仍是今天的教育活动应该遵循的。

同类推荐
  • 夏丏尊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夏丏尊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夏丏尊谈教育》是“名家谈教育”丛书中的一本,从已出版的三本选编夏丏尊著作中选取17篇文章,这17篇文章的内容包括教育理论、教育实践以及对民国时期教育状况的感悟,也包括从教育周边来反思或论及教育,集中体现了夏丏尊先生的教育思想。
  • 东宫·西宫(王小波作品)

    东宫·西宫(王小波作品)

    本书包括王小波《他们的世界》——第一本中国男同性恋研究的专著,王小波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和其他四部未竟稿。电影《东宫·西宫》由张元执导,胡军、赵薇、司汗等人主演,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入围1997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
  •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滋生出一个新的弱势群体,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大部分生活在农村,没有父母在身边悉心照料,没有好的教育学前教育,这是一个值得社会关注的群体,因此,农村中小学工作者的责任更加沉重,农村的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更加艰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师获得青春的活力与气息,并且学生也可以吸收民主精神。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由于教师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健全人格获得了充分的培养,使得他们能够并且敢于坚持真理和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们共同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真心换另一颗真诚的心。
  • 悦读MOOK(第十五卷)

    悦读MOOK(第十五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电视节目质量模型与控制方法

    电视节目质量模型与控制方法

    本书系统阐释了如何理解和认识电视节目质量以及如何科学量化地评价电视节目质量,将服务质量差距模型、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模式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电视节目服务质量管理、控制的方法及策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当中,对电视媒体的管理者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热门推荐
  • 剑花室诗集

    剑花室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Jeanne d'Arc

    Jeanne d'Arc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价娇妻:竹马大人抱一抱

    天价娇妻:竹马大人抱一抱

    这是一个漫长的追夫之路,唐小糖以为,这个世界上,唯有她的男神是真正的归宿,最值得她爱!可等到某男神真的回来时,却又让她一次次的挫败!一次次的绝望!镜头一:唐小糖:男神,你要干嘛?某男:你想我干嘛?唐小糖小脸一红,内心腹诽:自然是想把你睡个一万遍……某男勾唇一笑..某糖求饶:求放过,求放过....镜头二:唐小糖抹着小眼泪,可怜巴巴的跑到了男神身边!某糖:男神,伦家难受..某男眉头一皱心疼万分::谁欺负的?某糖:伦家生理期...这是一个双宠双甜双方干净的宠甜文欢迎个位捧场的宝宝们入坑~
  •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领导智慧方圆之道

    领导智慧方圆之道

    大凡卓有成就的领导者无不具有超凡脱俗的领导智慧。领导智慧是见微知著的眼光,是对大局的把握和操纵,是勇于决策的胆略,是举重若轻、化繁为简的手段和技巧。丰富、修练领导智慧是提高领导水平的捷径。
  • 禛情曼舞

    禛情曼舞

    我和胤禛之间,漫长而又迂回的缘分。一生一世,几经轮回。相爱却互相折磨,相逢却又偏偏错过。纠缠的彼此,痴恋的一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千姿百态做老婆

    千姿百态做老婆

    什么样的女人都可以成为很好的老婆,只要丈夫爱她,当她是宝,看她什么都好,她就是好老婆。女人们不要拿自己的老公去和别人比较,因为好男人很多,你只能找一个丈夫。你喜欢,他就是最好的。丈夫找的对,你这个老婆就当的对。
  • 七星彩

    七星彩

    她是富商之女纪澄,原本性格纯真,因经历了祝吉军的威胁强娶,并害得二哥被打断腿的事后,下定决心要嫁入高门。借沈府老太太六十大寿之际,纪澄住进了姑母家中。从此以后,纪澄从曾经受人百般宠爱的千金小姐,变成寄居在别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不受宠姑娘。纪澄小心翼翼地与府中姐妹和王家、苏家姐妹相处,却遭到他人排挤、羡慕、嫉妒,甚至暗算,但她不动声色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次次化险为夷。她的聪颖、美丽,终是招来了一朵朵桃花——沈家各位公子,但这些公子个个矜持,不表露心迹。这让宣节校尉何诚占了先机,与纪澄定下亲事。原本皆大欢喜的事,却被纨绔二公子沈彻搅了局,他到底怀着怎样的心思?纪澄能寻得一门好姻缘吗?
  • 笑傲江湖(第三卷)(纯文字新修版)

    笑傲江湖(第三卷)(纯文字新修版)

    《笑傲江湖》系海外新派武侠小说代表作之一,其不仅靠跌宕起伏、波谲云诡的情节引人入胜,更能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塑造出数十个个性鲜明、生动感人的文学形象。如豁达不羁、舍生取义的令狐冲;娇美慧黠、挚情任性的任盈盈;阴鸷狡诈、表里不一的岳不群;桀骜不驯、老谋深算的任我行;冰清玉洁、相思痴恋的仪琳;虚怀若谷、萧条离奇的冲虚以及逃避纷争、寄情于各自喜好的“江南四友”,打诨插科的“桃谷六仙”,皆可为武侠小说的人物画廊增添异彩。
  • 极品弃妃

    极品弃妃

    **情小说**极品+美男+仙子。十二年前,他给了她一个诺言:“十二年后,我们开始相爱。”十二年后,他们青楼邂逅,他说:“你注定是我的女人。”她没有记忆,一切都遗忘了。“我帮你恢复记忆。”她蹙眉,“你是什么人?”嫣然一笑,“我爱的人是师兄。”他不信,“没有什么可以改变上天的注定。”(简介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