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1200000018

第18章 多疑型性格

多疑型性格的人,往往先在主观上假定某一看法,然后把许多毫无联系的现象都通过自己自认为合理的想象拉扯在一起,以此来证明自己看法的正确性。为了能达到这一目的,他们甚至能无中生有地制造出一些现象。最后是越猜越疑,越疑越猜。

性格特征

多疑型的性格,具体表现为极度的神经过敏,凡事总是疑神疑鬼。现实生活中,许多猜疑最后被证实是子虚乌有,这是一件颇为尴尬的事情。但在此之前,由于消极的自我暗示心理作祟,猜疑者却会觉得事情顺理成章。猜疑心重的人,大多对自己要求不高,对别人倒会有很多的些苛求。多疑性格的最大特点就是把能够帮助自己的力量冷落在一边,从而形成孤军奋战的艰苦局面,以致使成功离自己越来越遥远。

典型人物

我国历史上的曹操就是一个疑心很重的人。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刺杀董卓不成,独自一人骑马逃出洛阳,飞奔谯郡,路经中牟县时被擒,县令陈宫慕曹操忠义,于是弃官与之一起逃亡。两人行至成皋,投曹父故人吕伯奢家中求宿。吕伯奢一见曹操,非常高兴,又听说其刺董卓未遂,正遭缉拿,更是唏嘘良久。之后,转身出门,命四个儿子杀猪宰羊,自己则去几里外的集上打酒。由于刺董之事,曹操终日紧张,加上他生性多疑,所以就没有真正静下来过,即使在吕伯奢的客堂里,他依然两耳高竖,坐立不宁。他刚喝完了一杯茶,就听到了嚯嚯的磨刀声,侧耳再听,竟听有人说:"马上堵了门,别让他跑了!"

多疑的曹操哪知道是在杀猪宰羊,他认为吕家人要报官杀害他,心想:"好一群不顾大义的小人!"他心一横,拔剑出门。吕伯奢的小孙子正在瞪目瞅他,却忽地一剑刺去,一股红流喷在曹操的胸部。曹操没有任何反应,仍是一剑一人地杀向后院。提剑的曹操,见后院内吕伯奢的四个儿子正在捆猪,心中猛地一顿,知道自己杀错了人,但仍挥剑砍去。又是四剑之后,曹操觉得自己的身体突然软了下来,遂柱剑在地,闭目不语。良久,忽拔剑挺直,对天长笑,"宁负天下人,不让一人负我!"笑毕,一剑砍断马缰,手抓马鬃,跃身而上。

后来,曹操在路上遇到买好酒要回家的吕伯奢,不但不觉得愧疚,反而一不作二不休,连吕伯奢也杀了。原来义助曹操的陈宫,见曹操薄情寡义,最终也离开了曹操。

这就是典型的多疑性性格。

性格与命运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疑是一种心理疾病,属于偏执型的性格缺陷。多疑症患者一般是在儿童时代受到严厉对待或遭受不幸,与别人在感情上慢慢疏远,又由于缺乏感情交流,逐渐发展到对一切人都不信任。这类人往往自视甚高,心胸狭窄,神经过敏,怀疑一切,遇事爱往坏处想,总认为人人都在与自己作对,在向自己耍阴谋诡计,甚至捕风捉影,听风是雨,别人咳嗽一声,开颜一笑,都认为是冲着自己而来,从而引发怒火,产生出攻击性的言行,在家不能与亲人感情和睦,在外不能与同事融洽相处,弄得周围人际关系紧张。多疑症患者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整天处于心理紧张之中,长期为惶惑不安、孤独空虚、沮丧焦虑等不良情绪所困扰,缺乏真诚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多疑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不符合事实的主观想象,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心理。具有多疑型性格的人,生性喜欢怀疑别人,对什么事都能草木皆兵,我们也时常能听到"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话语,这些都是对多疑型性格的人的最贴切的描述。万事多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这种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一切都疑神疑鬼,就因为有这种多疑的性格,所以极不容易和他人相处,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多疑型性格的人,自己并不轻松,常常感到压抑。那是因为他自己与环境不协调,甚至是与环境对立,见谁都怀疑与自己过不去,于是神经高度紧张、情结压抑。因此,多疑型性格的人,多有离群索居、自我封闭倾向,到这种程度时就很难有成功的机遇。

同类推荐
  • 价值的自我实现

    价值的自我实现

    是否可以这样说,实现价值的真正动力是基本需要的满足。由于它一直被忽视,我们确实有必要承认它至少是这类因素中的一个,并且是特别重要的一个。在摩尔的著作中详细描述了需要的满足和挫折决定兴趣的几种方式。
  • 追声少年

    追声少年

    一位13岁的少年意外失去了他的父母,也失去了说话的能力。转学到英格兰的寄宿学校后,他卓越而神秘的才华逐渐展现,并帮助他重获自信。在他的教父与校长的引导下,在他非同寻常的钢琴技巧的帮助下,在他的新朋友的支持下,他最终能否战胜创伤之后的失语症?这个动人的故事充满魅力与幽默,有惊喜,有欢笑,也有心碎。这是一个迷人的少年成长小说。
  • 行为规范论

    行为规范论

    本书本着“生命存在——角色扮演——行为规范——责任担当”这样一个线索展开,为大学生成才提供有益的人生指引。
  • 品读季羡林的人生智慧

    品读季羡林的人生智慧

    他是享誉中外的知名学者,也是淳朴真诚的文学家,更是博古通今的国学大师。通过他,人们可以看到,“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的壮举,更能找到追求智慧人生的航向,他就是季羡林,一代学术宗师。季羡林大师一生风雨历程,其人如历史,其言如溪潺。品格、修身、名利、学习、家庭、人生困顿等,皆在季羡林大师的人生践行和讲解中,化为智慧的光芒,指引我们与幸福相近,与成功携手。本书给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季羡林大师人生智慧的平台,更为众人找到了一盏人生海洋上的灯塔,循着它,人们就可以辨别方向,驶出迷茫混沌,驶向豁然开朗。
  • 求知与奋进(漫漫求知路)

    求知与奋进(漫漫求知路)

    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到当代世界倡导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无不指明了学会与自然“共处”的重要性。这种学习,像其他学习一样,也包括了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念的习和和养成。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人需要终身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从本质上来说,成人一生的发展模式和对待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兴趣模式都与三个月的孩子几乎相同。本选题献给想把孩子培养成才的父母们,献给看不懂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按成人的想法生活和学习的父母们,献给不想让孩子变成冤家的父母们,本丛书是帮助父母从本质上认识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成长规律,把握系统爱育方法的通俗读物。
热门推荐
  • 倚剑歌行

    倚剑歌行

    仗剑高歌一壶酒,只此一生逍遥游。孟季是《江湖》骨灰级玩家,在一次登录游戏界面之时穿越到了《江湖》的世界里,身上还带着游戏的系统,且看孟季如何一路仗剑高歌,行侠仗义!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3)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落雪有声

    落雪有声

    刘燕的诗感情浓郁、色彩绚烂、想象丰富,驾驭语言行云流水,略感不足的是,语言有欠精约,铺陈有欠节制,沉于写实而有欠空灵。优秀的诗篇总是实中有虚,虚中含实,虚实相融,简约含蓄,语有尽而意无穷。以刘燕的聪慧,只要注重切入的新颖、构思的新颖、意象的新颖和语言的精致,她的诗会强化艺术感染力。
  • 王火文集·第五卷:东方阴影 禅悟 雪祭

    王火文集·第五卷:东方阴影 禅悟 雪祭

    《王火文集·第五卷》中三个故事都深深刻下了抗日战争的印迹。这是我们民族不应也是不能忘记的历史,作者在故事中进行了文学艺术化的反映——不论是普通平民的日常生活(《雪祭》),抑或是出家希望求得解脱(《禅悟》),甚至是新的世纪以后到东瀛的留学,都可看出近八十年前日本侵略给中华民族的创伤伤口还隐隐作痛,更可看出作者并非出于个人情绪的痛苦记忆和深刻反思一直在持续。这样的反思对中华民族来说永远不会过时,对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民族来说也是如此。尽管这三部作品的创作时期距今已久,但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 家事律师

    家事律师

    少女时期的慕晓遭受爱慕者霍久刺激而性情大变。随后,初恋方尊又出国了,感觉被遗弃的慕晓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自尽不成的她却意外的忘记了一切。长大后的慕晓成了一名家事律师,身边也有了爱慕自己的助理,但这时方尊却突然回国,随后霍久也意外借入慕晓代理的案件中,命运之轮启动,三个人又被重新聚集在一起,尘封的少年的记忆被慢慢唤起,真真假假,勇敢怯懦,还是放手坚持?谁能给出正确的答案?
  • 魂倾仙

    魂倾仙

    烽烟乍起之际,紫荆素衣仗剑,入了万丈红尘.自以为是了结尘缘,却不想为人、为仙、为魔,都躲不开的三世情劫。
  • 城市发展学

    城市发展学

    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头等重大问题,也是城市的根本问题。城市的一切问题,既是在发展中产生,又是在发展中求得解决。城市发展学是城市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讲,城市学也可以说是城市发展学。因为城市学的本质所在就是研究城市方方面面发展的学问。当然,相对而言,城市学的研究范围应当更加广泛和深入,其内涵和内容也会更加丰富。城市发展学的形成和建立,应当说是为城市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好风正当时

    好风正当时

    她是一位乡村女教师,也是一位隐身的土豪。她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守护好她爱的那些人,一个是让帅得不要不要的他成为她孩子的爹。她高、她瘦、她不漂亮、不会做饭……被老妈骂了二十多年有些小小自卑的她担心他看不上她怎么办?好在咱有钱,就用钱砸晕他~谁知他竟然……而且他竟然……原本应该过上幸福生活的两个人毫无准备地被打入地狱,成为世界上最悲惨的人~难道真的“此题无解”吗?老天爷呀,发发慈悲,救救我们吧~
  • 冰焰传说战神篇

    冰焰传说战神篇

    九颗神奇的法珠,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奇妙修炼法则。原本无忧无虑的普通少年,在突如其来的奇遇和难以承受的变故同时降临时,踏上了一条别无选择的道路。
  • 地下室里的阴谋(一)

    地下室里的阴谋(一)

    托马谢夫斯基累了,他感到精疲力尽。尽管他正以相当高的速度沿科尔特一舒尔马赫大街驾驶着他偷来的大众牌汽车,他仍不时地闭上眼睛。他必须闭一会儿眼睛,才能继续忍受阵阵袭来的痛苦万分的疲倦感。尽管他想忍住不哭,但眼泪还是一直流到他的上嘴唇。刚才喝的吉姆酒使他产生了十分强烈的自我怜悯。为什么他没有力量抛弃一切,去追求自己十分向往的安宁呢?为什么在还是孩子的时候,(比如说十二岁),在生活还没有把全部重担压在肩上之前,他没有死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