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3500000003

第3章 学习时的记忆原理(2)

本书的开头写到,有人过了60岁之后还通过了司法考试。

有人认为,如果人年轻,头脑就比较灵活,掌握知识也会比较快。但迄今为止,经过我对无数考生的观察,我发现,记忆力和年龄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只是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龄适合不同的记忆术而已。

不管在学习上,还是日常生活中,只要你稍加留意,就能使你的记忆力获得提高。

根据脑科学研究我们得知,人类的脑神经细胞越锻炼就会越发达。

有位意大利学者,曾对伦敦市出租车司机的大脑结构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因为伦敦市内路况复杂,所以一般人往往需要花上几年的时间才能记住所有的道路。但是,老司机们却能凭着记忆,记住最小的路,并且能准确无误地把乘客送到目的地。

他检查了一位老司机的大脑,结果发现他的大脑比普通人的大脑更凸起。很明显,这代表的是他脑神经细胞的数量更多。据了解,越是老资格的司机,这种凸起就越大。

那么,我想表达的是什么呢?我想说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神经细胞的数量不但不会减少,如果能接受一定的训练,其数量反而会继续增长。老司机们每天都开着车在伦敦市内游走,不仅记住了复杂的路况,而且还在不断地复习。这种反复,锻炼着神经细胞,使其数量不断增长。

大脑越用越会得到锻炼。锻炼,不仅扩大了大脑的物理容量,还扩大了记忆的空间。所以,绝不能因为上了年纪就轻易放弃。

学生中间,那些无论何时都充满朝气、喜怒哀乐比较分明的人,记忆力更好。他们无论碰到什么,都会像“哇,是这样啊!”、“真有趣”这样流露出丰富的感情,这样的人对学习也同样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记忆分为两种,分别是“知识记忆”和“经验记忆”,也被称为“意义记忆”和“事件记忆”。

知识记忆是抽象的记忆,适用于记忆圆周率的数字、历史中的年号、法律条文等教科书上能够学到的知识。而经验记忆是通过个人的经验进行记忆。

知识记忆容易忘记,而经验记忆不容易忘记。举个例子,考试前死记硬背的知识在考试后会全部忘光;但要是别人对自己做了什么,让自己受了很大的打击,这种经历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所以,为了不忘记知识记忆,就要不断制造机会使知识记忆变成经验记忆。

比如,去趟考试现场,亲自触摸现场。仿佛自己就置身于考场中一样,让自己有临场考试的感觉。或者更换文具,记住沙沙的纸张感和书写工具的种类,这也是将知识记忆改成经验记忆的一种方式,如同打开了记忆的抽屉一般。

另外,亲自讲解,也是一种将用讲义记住的知识记忆转换为经验记忆的有效方法。比如“那部分,是我在电车中因为给自己讲解而坐过站的部分”等,会成为非常容易唤醒的经验记忆。

也就是说,将想记住抽象的知识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转换成经验记忆,是记忆方法的重点。

同知识记忆相比,经验记忆特别容易记住,也特别容易唤醒。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也会越来越丰富,所以,年龄越大,记忆力就越丰富。而且,随着经验的增长,能和知识记忆相结合的经验种类也越来越多,所以知识记忆就更容易转化为经验记忆,也更容易记忆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会衰退的说法是错误的。

最终,基于现实的“妄想”会帮助记忆我在记忆事件案例的时候,经常会想,“如果我是当事人,我会怎么想”。

审判中,不同的当事人会有不同的说辞、想法和人生。想象一下他们在一审败诉时的悲伤、懊恼、愤怒,在二审胜诉时的喜悦和开心,想象着自己身临其境时的感受。

并且,仔细地想象一下当事人在最高法院判决出来之前的不安和紧张,还有,最后在最高法院判定无罪的那一刻,支持者和被告人喜悦的脸庞和泪水,以及自己咚咚跳动的心脏。这样,你就会永远记住这一事件的流程和案例。

我在前文中说过,加强印象就不会忘记,但除此之外,不要忘了把“喜怒哀乐”的感情也结合进来,只要使之变成犹如自己亲身经历过的经验记忆,那才真的不会忘记。

有的学生说,自己在学习历史时,会把自己放在当事人的立场上带着感情去记忆。

如果是明治维新,他就会把自己变成西乡隆盛西乡隆盛,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幕府)活跃的政治家,明治维新的领导人。——译者注,还会想象自己和胜海舟胜海舟,又名胜麟太郎,日本幕末的开明政治家,江户幕府海军负责人。——译者注初次见面时的情境:

我们是在什么样的房间里见的面?对方到来之前,我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在这里,我们谈论了什么,自己又有什么样的想法?而且,交出江户城的时候又是怎样一种状况?在这里,他不仅发挥了想象力,还加入了自己的感情。这就是一种“妄想”。

如此一来,幕末的历史就变成了属于自己的真实的历史而深深地留在了记忆中。

学习历史变迁的时候,有的人不仅会通过教科书,还会利用漫画和电视剧来快乐地记忆这些历史。这就是一种通过唤醒各种感情,将知识记忆转换成经验记忆的方法。而且,把记忆变成确实的存在,让自己变成事件的当事人,注入感情,记忆也会更加牢固。

这样一来,记忆就会充满喜怒哀乐等味道,变得更加鲜明。这时,记住的历史事件、人名和年号,就会变成“胜海舟好可爱”、“光秀不可原谅”等切身的体会,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感情,记忆也就呼之欲出了。

让自己进入电视剧中,成为主人公或者其中的一个人物。要多加想象,充分发挥“妄想”的力量。

“压力”是记忆力的天敌

如果心情愉悦地去畅想,那记忆对象通常都能被记住。如果喜欢记忆对象,就会对其留下深刻的印象。换句话说,如果对记忆对象没有兴趣,也是记不住的。在考虑这一点的时候,我想到了池谷裕二《压力是记忆力的天敌》一书。

“有压力,记忆力就会下降;压力减轻,记忆力就会上升。”

换一种说法就是,记忆力提高,压力就受到了压制;记忆力降低,感觉到的压力就大。压力和记忆力互相压制,是“水火不容”的关系。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习惯了压力之后,压力就不再是压力了,这种“习惯了压力”的状态,无疑就是“大脑记住了习惯了的压力”这一状态。

比如,跳槽到新的公司或是转学到新的学校。周围都是不认识的人,你会怎么样?我想,最初你肯定会感到很大的压力。

但是,渐渐地,当你习惯了新的生活环境后,压力就会减轻。而此时,公司和班级里的人并没有变化,环境也没有变化,但你却能感觉到自己的压力减轻了。这是因为大脑已经记住了现在的环境,所以没必要再有压力了。这种记忆压制了压力。

对于这样的解释,我感到高兴。因为我们从中找到了一种控制压力、提高记忆力的科学方法。

假如你现在正承担着某种压力。你觉得情况糟糕透了,负面情绪高涨还会随时感到莫名其妙地厌恶,那不只你的记忆力会下降,你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但是,如果你能有意识地告诉自己,“自己已经习惯了这种压力”,一旦大脑中形成了这种记忆,就会克服掉你的压力。而压力没有了,自然也就不会再阻碍记忆力了。

会让自己感觉到压力的那个环境并不是压力本身。要告诉自己“我已经习惯了”。并且,让自己“习惯”这种记忆。这样一来,就能压制压力,进而感觉不到压力了。

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到其他地方。

比如,一个人过去有一些比较痛苦的记忆。一旦唤醒这种记忆,他就会感到不安、悲观,进而变成自己的压力。

如果是这样,我相信这根本就不是压力。或许一个人过去有过这样的经历,但如果能从这些痛苦中学习到经验教训,对他来说,这些就会变成积极的经历,会转化成具有重大意义的记忆。

将这些积极的想法刻在脑海中,那些曾经的压力将不复存在,而且变成了更好的记忆。

这就是说,压力可以变成动力,可以有意识地去控制压力,使压力不再存在。

像这样,通过理解压力的结构,就能创造出战胜压力的大脑和记忆力。

记性不好的理由

我认识的一位律师拥有惊人的记忆力。

他的超强记忆力,并不是表现在法律方面。他最拿手的是记忆校棒球比赛时的计分。“某年学校和学校之间的比赛,某局的得分是几比几,第几回的比分是怎样怎样”,他都可以凭空背出来。

而且不仅是做考试指导的时候,就算后来当了律师还照样能一五一十地背出来,可以说,在高校棒球比赛这方面,他当真是个天才。但即使是记忆力如此高超的人,司法考试也不是一次通过的。

对于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自然就会记忆深刻。他也是这样,对高校棒球的兴趣要远远高于对法律的兴趣。所以,如果你正在为自己的记忆力差而烦恼,那你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因为你对记忆对象的兴趣还不够浓厚呢?

也许这听起来过于苛刻,但事实不正是如此吗?怎么学都记不住,正是因为对学的内容不感兴趣。工作上规规矩矩不出差错,但生活中却非常健忘,那也只是因为对生活不够用心。

这也并不是特别糟糕的事情。因为人总不可能记住人生中发生的所有事情。与其说这是健忘,倒不如说是因为不够用心所以才会对某一事物没有印象。或许应该说是人各有不同吧。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已经忘掉的对象不怎么重要,那即使忘了也没什么不可。

如果说是因为记忆力差,那就没有必要为这件事费心。但如果觉得自己健忘,那就应该想一想自己为什么会忘掉,忘掉了什么?要重新考虑一下这一记忆对象。如果这个对象真是自己喜欢的,那就很有可能会像前面说到的高校棒球计分一样,牢牢记住永远也不会忘掉了。

所以,如果有机会碰到自己感兴趣的对象,只要自始至终地关注它即可。

如果记忆对象是必须要学习的,而你又对这一对象没有兴趣,那就要在学习中努力找到让自己感兴趣的要素。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模仿游戏人物来记忆,用喜欢的小说人物组成故事来记忆或是把喜欢的标题挑选出来记忆等方法。

当然,前提是你必须要努力,但如果即便如此你也还是记不住这个记忆对象,或者说这个记忆对象不适合你,但你却判断出,这个对象就算被你忘记了也仍不失为一个好的信息,那么,你还是要用心记住它。

更进一步说,就是我们还可以锻炼、延伸记忆力以外的能力。学习能力和工作上的实力,都不仅限于记忆力,还包括平衡感、直觉力、想象力和交流能力。人生之中,自己不擅长的部分还可以依赖其他人和机遇。

即便记忆力不好,也完全不必感到失望。如上所述,正因为记忆力不好,才会想方设法去提高记忆,才会发展和锻炼记忆力以外的能力。

看上去是损失,实际上并非损失。把困境当作机遇,勇往直前,才能开拓更广阔的道路。

考生们最需要的精准记忆书

同类推荐
  • 东线序曲

    东线序曲

    《东线序曲》选编了作者曾良才44篇文章和1篇作者的专访。这45篇文章中,有参加集团重大活动时有感而发的札记,有出席相关会议的讲话和演讲,有对国有企业文化的探讨和感悟,有亲身参与调研考察的思考。虽然文体不同、胚材各异、文章各自独立,但又一脉相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航空工业科研、管理、宣传、文化建设的辉煌,展示了一代航空人的思想火花和感人故事。《东线序曲》对于今天从事和关注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人来说,无疑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 小王子(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

    小王子(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茶花女(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茶花女(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历届新概念一等奖获得者作文精选(散文卷)

    历届新概念一等奖获得者作文精选(散文卷)

    新思维-所有作品都体现出了作者的创造性、发散性思维,作者们打破旧观念、旧规范的束缚,打破僵化保守,处在无拘无束的新思维中创作所得。新表达-作品的创作不受题材、体裁限制,作者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杜绝套话,杜绝千人一面,杜绝众口一词。真体验-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并将这一切,反映在作品中。
  • 英雄与伟人(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英雄与伟人(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热门推荐
  • 去礼远众:隋炀帝

    去礼远众:隋炀帝

    《去礼远众——隋炀帝》主要内容分为少年时光、功过是非等章节。隋炀帝杨广(569—618)是中国隋朝的第二代皇帝,公元604年—618年在位,年号“大业”,统治中国14年。
  • 白救度佛母赞

    白救度佛母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傅少的不良甜妻

    傅少的不良甜妻

    灯光阴暗的房间里,坐在桌边的女人头发散乱,面目苍白如纸,眼神凌乱无神,如同一个鬼魂。她……
  • 千字文(国学启蒙书系列)

    千字文(国学启蒙书系列)

    《千字文》原名为《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南朝梁(502年─549年)周兴嗣所作的一首长韵文。它是一篇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的文章。据说是梁武帝取了王羲之写的一千个字体,令其亲人练习书法,而后觉得杂乱无章,于是又命周兴嗣(470年─521年)编为一篇文章。千字文是用来教授儿童基本汉字之重要启蒙读物,和《三字经》、《百家姓》合称“三百千”。同时在汉字文化圈也受到重视。
  • 几世京华情

    几世京华情

    这部小说由《天桥遗梦》(已完成)《前门残梦》(连载中)两部分组成,讲述的是两代人四个主人公在民国北京内城所发生的悲欢离合。看点:在这部书中,如今已经灰飞烟灭的天桥,盛世不再的前门,面目全非的什刹海都将以最美妙时的景象重现,一些在民国时期风云一时的历史人物如天桥八大怪、刘春霖、小德张、赛金花、孟小冬、林白水、邵飘萍、曹锟等都会在其中悉数亮相,而各类老字号、会馆、老戏园、庙会、东安市场、北海、景山、鼓楼、西山的别样风情都会点缀其中。老北京的历史故事,曲艺,美食,民风民情的点滴精彩也贯穿着全书始末。
  • 七秒过后

    七秒过后

    作为一条鱼的快乐与作为一个人的困惑。那些我们始终无法弄明白的事情,总会再一定的时间真相大白,那些念念不忘的,或是那些自认为是迷惑想要解开的,到头来只会是自我的一种折磨。离开的时候,才是最幸福的时候。像一条鱼一样选择在七秒之后忘记一切,可能是最好的一种解脱。亲情,爱情,扭曲的报复,和那些无关情的爱在伦理的鞭挞下,都可以渐渐忘记,只做一条简单的鱼!
  • 峨眉祖师

    峨眉祖师

    新书已发《不可思议的山海》————岁月中,云岩上,李辟尘与一个白袍的童儿面对相坐。仙山之中静悄悄,四只猴子探出脑。白袍童子捧着经文:“祖师什么时候来的峨眉?”李辟尘竖起一根手指,笑而不语。.....一段丢失的岁月,因为李辟尘的到来而被彻底改变。他失去了名字,于是,后人都称他为....“太上”。“太上者,清静至极之道,太古无名之君。”
  • 许倬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

    许倬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

    许倬云先生以宏阔的视野与通俗的语言,高屋建瓴地描绘出一幅现代文明的全景图:从宗教革命到民族国家的兴起,从启蒙运动到工业革命到近代资本主义大发展,提纲挈领,要言不烦,勾勒出现代社会的形成及发展,反思了文明进步的得与失,展望了人类的前景。
  • 周易禅解

    周易禅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字经(普及版)

    三字经(普及版)

    《三字经(普及版)》的特点是,对《三字经》全文做了通俗易懂的讲解,并设置5个板块,以帮助读者全面领会它的内涵。例如,每段句子依照内容,精选一则故事,用故事形象说明道理;用一则知识链接,开拓读者的视野。这正是《三字经(普及版)》的不同之处,相信每一个青少年都会从中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