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6100000006

第6章 人之念(3)

白日里家务奔忙,到晚来背着弟弟在菜油灯下洗尿布的光景,我在小时还亲眼见过,我至今也还记得。

母亲因为这样过于劳苦的原故,身子是异常衰弱的,每年交秋的时候总要晕倒一回,在旧时称为“晕病”,但在现在想来,这怕是在产褥中,因为摄养不良的关系所生出的子宫病吧。

晕病发了的时候,母亲倒睡在床上,终日只是呻吟呕吐,饭不消说是不能吃的,有时候连茶也几乎不能进口。像这样要经过两个礼拜的光景,又才渐渐回复起来,完全是害了一场大病一样。

芭蕉花的故事是和这晕病关连着的。

在我们四川的乡下,相传这芭蕉花是治晕病的良药。母亲发了病时,我们便要四处托人去购买芭蕉花。但这芭蕉花是不容易购买的。因为芭蕉在我们四川很不容易开花,开了花时乡里人都视为祥瑞,不肯轻易摘卖。好容易买得了一朵芭蕉花了,在我们小的时候,要管两只肥鸡的价钱呢。

芭蕉花买来了,但是花瓣是没有用的,可用的只是瓣里的蕉子。蕉子在已经形成了果实的时候也是没有用的,中用的只是蕉子几乎还是雌蕊的阶段。一朵花上实在是采不出许多的这样的蕉子来。

这样的蕉子是一点也不好吃的,我们吃过香蕉的人,如以为吃那蕉子怕会和吃香蕉一样,那是大错而特错了。有一回母亲吃蕉子的时候,在床边上挟过一箸给我,简直是涩得不能入口。

芭蕉花的故事便是和我母亲的晕病关连着的。

我们四川人大约是外省人居多,在张献忠剿了四川以后——

四川人有句话说:“张献忠剿四川,杀得鸡犬不留”——在清初时期好像有过一个很大的移民运动。外省籍的四川人各有各的会馆,便是极小的乡镇也都是有的。

我们的祖宗原是福建的人,在汀州府的宁化县,听说还有我们的同族住在那里。我们的祖宗正是在清初时分入了四川的,卜居在峨眉山下一个小小的村里。我们福建人的会馆是天后宫,供的是一位女神叫做“天后圣母”。这天后宫在我们村里也有一座。

那是我五六岁时候的事了。我们的母亲又发了晕病。我同我的二哥,他比我要大四岁,同到天后宫去。那天后宫离我们家里不过半里路光景,里面有一座散馆,是福建人子弟读书的地方。我们去的时候散馆已经放了假,大概是中秋前后了。我们隔着窗看见散馆园内的一簇芭蕉,其中有一株刚好开着一朵大黄花,就像尖瓣的莲花一样。我们是欢喜极了。那时候我们家里正在找芭蕉花,但在四处都找不出。我们商量着便翻过窗去摘取那朵芭蕉花。窗子也不过三四尺高的光景,但我那时还不能翻过,是我二哥擎我过去的。我们两人好容易把花苞摘了下来,二哥怕人看见,把来藏在衣袂下同路回去。回到家里了,二哥叫我把花苞拿去献给母亲。我捧着跑到母亲的床前,母亲问我是从什么地方拿来的,我便直说是在天后宫掏来的。我母亲听了便大大地生气,她立地叫我们跪在床前,只是连连叹气地说:“啊,娘生下了你们这样不争气的孩子,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了!”我们都哭了,但我也下知为什么事情要哭。不一会父亲晓得了,他又把我们拉去跪在大堂上的祖宗面前打了我们一阵。我挨掌心是这一回才开始的,我至今也还记得。

我们一面挨打,一面伤心。但我不知道为什么该讨我父亲、母亲的气。母亲病了要吃芭蕉花。在别处园子里掏了一朵回来,为什么就犯了这样大的过错呢?

芭蕉花没有用,抱去奉还了天后圣母,大约是在圣母的神座前干掉了吧?

这样的一段故事,我现在一想到母亲,无端地便涌上了心来。我现在离家已十二三年,值此新秋,又是风雨飘摇的深夜,天涯羁客不胜落寞的情怀,思念着母亲,我一阵阵鼻酸眼胀。

啊,母亲,我慈爱的母亲哟!你儿子已经到了中年,在海外已自娶妻生子了。幼年时摘取芭蕉花的故事,为什么使我父亲、母亲那样的伤心,我现在是早已知道了。但是,我正因为知道了,竟失掉了我摘取芭蕉花的自信和勇气。这难道是进步吗?

桑树

文 / 茅盾

跟“香市”里的把戏班子一同来的是“桑秧客人”。

为什么叫做“客人”呢?孩子们自伙淘里私下议论。睁大了小眼睛躲在大人身背后,孩子们像看把戏似的望着这些“客人”。说话听不懂,他们全是外路口音。装束也有点不顺眼:他们大半穿一件土蓝布的,说它是长衫就太短,说是马褂又太长,镇上没人穿的褂子;他们又有满身全是袋的,又长又大,看上去又挺厚的土蓝布做的背心;年纪大一点的,脚上是一双土布鞋,浅浅的鞋帮面,双梁,配着白布的袜子,裤管塞在袜统里。镇上只有几个老和尚是这么打扮的。

他们卖“桑秧”。什么叫“桑秧”,孩子们有点懂。这是小小的桑树,大桑树有桑果。孩子们大都爬上过大桑树,他们不稀罕这么魔[ 么魔:湖、嘉一带方言,小而丑的意思。

]的小家伙,可是他们依然欢迎这些外路的“桑秧客人”,为的是“桑秧客人”来了,“香市"也就快到,戏班子船跟桑秧船停在一处。

就同变把戏的先要看定场子一样,“桑秧客人”也租定了镇上人家的一两间空屋,摆出货来了。他们那桑秧的种类真多!一人高,两叉儿的,通常是一棵一棵散放着,直挺挺靠在墙壁上,好比是已经能够自立的小伙子。差不多同样高,然而头上没有两叉儿的,那就四棵或者六棵并成一组,并且是躺在地上了,它们头碰脚的一组一组叠起来高到廊檐口。它们是桑秧一家子里边的老二。还有老三,老四,老五……自然也只有躺在泥地上叠“人”堆的份儿了,通常是二十棵,三十棵乃至五十棵扎成一组。

最末了的“老么”们竟有百来棵挤成一把儿的。你远看去总以为是一把扫帚。“桑秧客人”也当它们扫帚似的随随便便在门槛边一放。

有时候,门槛边挤的人多了,什么草鞋脚,赤脚或者竟是“桑秧客人”他们自己的土布双梁鞋,也许会踹在“老么”们那一部大胡子似的细根上。有时碰到好晴天,太阳光晒进屋子里来了,“桑秧客人”得给“老大”它们的根上洒点水或者拿芦席盖在它们身上,可是门槛边的“老么”们就没有那份福来享。顶巴结的“客人”至多隔一天拿它们到河里去浸一浸,就算了。

因为百来棵一把的“老么”们的代价还赶不上它们“大哥”一棵的小半儿啊!

逛“香市”的乡下人就是“桑秧客人”作买卖的对象。

乡下人总要先看那些疏疏落落靠在墙壁上的一人高两叉儿的“老大”。他们好像“看媳妇”似的相了又相,问价钱,扪一下自己的荷包,还了价钱,再扪一下自己的荷包。

两叉儿的“老大”它们都是已经“接过”的,就好比发育完全的大姑娘,种到地里,顶多两年工夫就给你很好的桑叶了。“老二”以下那一班小兄弟,即使个儿跟“老大”差不多,天分却差得远了。它们种到地里,第二年还得“接”;不“接”么,大片来就是野桑,叶儿又小又瘦,不能作蚕宝宝的食粮。“接过”后,也还得三年四年,——有时要这么五年,才能生叶,才像一棵桑树。

然而乡下人还了价钱,扪着自己的荷包,算来算去不够交结“老大”的时候,也只好买“老二”,“老三”它们了。这好比“领”一个八九十来岁的女孩子作“童养媳”,几时可以生儿子,扳指头算得到。只有那门槛边的“老么”们,谁的眼光不会特地去看一下。乡下人把“老二”,“老三”它们都看过,问价而且还价以后,也许有意无意地拿起扫帚样的“老么”们看一眼,但是只看一眼,就又放下了。可不是,要把这些“老么”调理到能够派正用,少说也得十年呀!谁有这么一份耐心呢?便算有耐心,谁又有那么一块空地搁上十年再收利呢!

有时候,讨价还价闹了半天,交易看看要不成了,“桑秧客人”抓抓头皮,就会拿起门槛边那些扫帚样的“老么”们掷在乡下人面前说:“算了罢,这一把当做饶头罢!”乡下人也摸着下巴,用他的草鞋脚去拨动“老么”们那一部大胡子似的细根。交易成功了。乡下人掮着两三组“老二”或是“老三”,手里拎着扫帚似的“老么”。

“老么”就常常这样“赔嫁丫头”似的跟着到了乡下。

特地去买“老么”来种的,恐怕就只有黄财发。

他是个会打“远算盘”的人。他的老婆养第二个孩子的时候,他就到镇上育婴堂里“抱”了个八个月大的女孩子来给他三岁大的儿子作老婆。他买那些“老么”辈份的桑秧,也跟“抱”八个月大的童养媳同样的“政策”。他有一块地,据说是用得半枯,非要让它醒一醒不可了;他花三毛钱买了两把"老么"桑秧来,就种在那块地上。

这就密密麻麻种得满满的了,总数有两百四十多。当年冬天冻死了一小半。第二年春,他也得了“赔嫁”的一把,就又补足了上年的数目。到第四年上,他请了人来“接”,那时他的童养媳也会挑野菜了。小桑树“接”过后,只剩下一百多棵像个样儿,然而黄财发已经满足。他这块地至多也不过挤下百来棵大桑树。

可是这是十年前的旧事。现在呢,黄财发的新桑地已经出过两次叶了。够吃一张“蚕种”。黄财发的童养媳也长成个大姑娘,说不定肚子里已经有儿子。

八个月大的女孩子长成了人,倒还不知不觉并没操多少心。么细的桑秧也种得那么大,可就不同。黄财发会背给你听:这十来年里头,他在那些小桑树身上灌了多少心血;不但是心血,还花了钱呢!他有两次买了河泥来壅肥这块用枯了的地。十年来,他和两个儿子轮换着到镇上去给人家挑水换来的灰,也几乎全都用在这块桑地。

现在好了,新桑地就像一个壮健的女人似的,去年已经给了他三四十担叶,就可惜茧价太贱,叶价更贱得不成话儿。

这是日本兵打上海那一年的事。

这一年,黄财发的邻舍李老四养蚕亏本,发狠把十来棵老桑树都砍掉了,空出地面来改种烟片。虽则是别人的桑树,黄财发看着也很心痛。他自然知道烟片一担卖得好时就有二三十块,这跟一块钱三担的叶价真是不能比。然而他看见好好的桑树砍做柴烧,忍不住要连声说:“罪过!罪过!”

接连又是一年“蚕熟”,那时候,黄财发的新桑地却变成了他的“命根”:人家买贵叶给蚕吃,黄家是自吃自。但是茧子卖不起钱,黄财发只扯了个够本。

“早晓得这样,自家不养蚕,卖卖叶,多么好呢!”黄财发懊悔得什么似的,这笔损失账,算来算去算不清。

下一年就发狠不养蚕了,专想卖叶。然而作怪,叶价开头就贱到不成话儿。四五十人家的一个村坊,只有五六家养蚕,而且都是自己有叶的。邻村也是如此。镇上的“叶行”是周圆二三百里范围内桑叶“买”“卖”的总机关,但这一年叫做"有秤无市"。最初一元两担的时候,黄财发舍不得卖,后来跌到一元四担,黄财发想卖也卖不脱手。

十多年来的“如意算盘”一朝打翻了!

要是拿这块桑地改种了烟叶,一年该有多少好处呢?四担的收成是有的罢?一担只算二十块钱,也有这些……黄财发时常转着这样的念头。一空下来,他就去巡视他的新桑地。他像一个顶可恶的收租人似的,居心挑剔那些新桑树。他摇动每一棵桑树的矮身子,他仔细看那些皱皮上有没有虫蛀,末了他只有摇头叹气。这些正在壮年的新桑树一点“败相”也没有!要是它们有点“败相”,黄财发那改种烟叶的念头就会决定。

他又恨这些新桑树,又爱这些新桑树。他看着这些变不出钱来的新桑树,真比逃走了一个养大到十八九岁的童养媳还要生气!

而况他现在的光景也比不上十年前了。十年前他还能够“白搁着”这块地,等它过了十年再生利。现在他却等不及。他负了债,他要钱来完粮缴捐呢!

但是烟叶在村坊里的地盘却一天一天扩大了。等到黄财发一旦下了决心,那烟片的价钱也会贱到不像话儿罢?不过黄财发是想不到那么远的。如果他能想到那么远,他就会知道,现在是无论什么巧法儿,都不能将他的生活再“绷补”(勉能维持的意思)下去了。

最后还得交代一句:像黄财发那样的“身家”,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

村里的戏班子

文 / 周作人

“去不去到里赵看戏文?”七斤老捏住了照例的那四尺长的毛竹旱烟管站起来说。

“好吧。”我踌躇了一会才回答,晚饭后舅母叫表姐妹们都去做什么事去了,反正搓不成麻将。”

我们出门往东走,面前的石板路蒙眬得发白,河水黑黝黝的,隔河小屋里“哦”地叹了一声,知道劣秀才家的黄牛正在休息。再走上去就是外赵,走过外赵才是里赵,从名字上可以知道这是赵氏聚族而居的两个村子。

同类推荐
  • 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游行

    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游行

    她,蔡璐璐,一个80后单身女孩,经历了一段奇幻又刺激的间隔年之旅:在路上,她经历了单身女孩旅行可能遇到的各种惊奇、刺激和彪悍的事:她想要的,是如何在庸常不变的朝九晚五中寻找到人生的乐趣与价值,如何不在房子、车子、信用卡三座大山重压之下日渐麻木,将年少时的所有梦想抛诸脑后。也许答案就在路上。每个人只能年轻一次,即使不能像光鲜的影视剧中那般轰轰烈烈,至少要给自己一次机会,试着推开那扇通往世界的大门,哪怕只从门缝中瞭望一眼也好。
  • 不带相机去旅行

    不带相机去旅行

    本书为作者多次前往俄罗斯和英国学习考察期间的游记和随笔,以一个记者的职业敏感度记录了游历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从人文的角度展现了人类共同的文明和差异的风俗文化。文字通俗生动、优美流畅,具有较高的可读性,是大众读者了解欧洲人文风情的很好的休闲文化类书籍。
  • 胡马北风

    胡马北风

    站在长城线外,向中原大地瞭望,你会发觉,史学家们所津津乐道的二十四史观点,在这里轰然倒地。从这个角度看,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是以另外的一种形态存在着的。这就是,每当那以农耕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明,走到十字路口,难以为续时,于是游牧民族的踏踏马蹄便越过长城线,呼啸而来,从而给停滞的文明以新的“胡羯之血”。这大约是中华古国未像世界有几个文明古国一样,消失在历史路途上的全部奥秘所在。
  • 阮义忠欧洲旅行手札:行·影不离

    阮义忠欧洲旅行手札:行·影不离

    阮义忠是位百分之百的人文主义者,顽固地坚持着报导摄影。他还有一项在摄影家身上很难见到的特质,那是能以批评的态度来整理、编辑自己的作品。这本书是阮义忠以及夫人一起旅行欧亚的摄影随笔。他用独特的视角记录了欧亚一些小城市的人情冷暖、风土民风。语言平实朴素却渗透着深刻的力量。通过他的文字读懂一代摄影大家的情怀。
  • 到了南半球一切都变了

    到了南半球一切都变了

    南半球的季节和北半球是相反的,我在南半球过完了冬天,回到国内又要继续过冬天,这恐怕是我人生中最长的一个冬天。但不管冬天多长,春天总归是要来的,就像不管旅行得多久,家总归是要回的一样。
热门推荐
  • 武林英雄榜

    武林英雄榜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为什么要拿起那把剑?我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我在乎的人不再需要拿起那把剑。
  • 盛世蜜婚:冰山御少,宠上瘾!

    盛世蜜婚:冰山御少,宠上瘾!

    他权势滔天,只手遮天传说冷酷无情,毫无人性唯独对她深爱入骨深宠无度。一笔交易,她摇身一变,成为了人人羡慕的御太太!他抛下分分钟亿万上下的股东大会,只因她说了一句,“我想你了。”前男友结婚,某商界帝王不爽,拉着她去秀恩爱!
  • 武术大师

    武术大师

    焚恶少年,学刀法,战魔头,横扫武林邪士,一刀入魔破天神武
  • 增订医方歌诀

    增订医方歌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赢在谈判

    赢在谈判

    本书谈判是一场战争,有些谈判是为了和平,有些谈判是为了正义,有些谈判是为了公平,有些谈判是为了真相,有些谈判是为了解决问题,有些谈判是为了面子……而对于商场来说,谈判就是一场为了利益而斗智斗勇的战争。《赢在谈判:成功商务谈判的46个攻略》由马斐所著,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并重,是一本成功商务谈判的指导用书。
  • 古代谋略与教子之道

    古代谋略与教子之道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人寂寂无闻,有人叱咤风云;有人流芳百世,有人遗臭万年;有人一生幸福,有人历经挫折……不同的人各有不同的命运际遇。不论是伟人还是凡人,他们都曾经是人之子或人之父,人之女或人之母,他们走过了或正在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长长的成长过程。教子成材、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共同心愿。怎样教出大人物?怎样使你的孩子将来有个美丽灿烂的前景?怎样令你的孩子一生无憾?怎样使你和你的家庭温馨美满?答案必须由你——此刻的家长去填写。
  • 网游之超级代练

    网游之超级代练

    战神工作室旗下代练员吴斯因工作失误而被开除,郁郁不得志的吴斯买醉之后竟是重生三年前!副职高手发现第一副职被人捷足先登,超级公会发现隐藏副本已被通关,竞技之王发现自己是万年老二永远打不赢匿名第一名,一群欲要争霸天下的高端玩家发现一直在默默为人打工。不仅贪财而且贪财的吴斯开始了自己节操无下限的代练发家史。
  • 【完结】妃亲不可:皇帝认栽了

    【完结】妃亲不可:皇帝认栽了

    新坑推荐:《江山为聘:杠上腹黑王爷》(本文的姐妹篇哦,记得收藏+推荐)http://m.wkkk.net/a/311868/_下水道也能玩儿穿越?!睁开眼,七岁的身体二十岁的心,还是女扮男装!面对被欺负的瞎眼母亲,她小鸡护母鸡,勇斗恶大娘,可惜还未分出胜负就被扔到敌国去了。十三岁,好不容易回到南蜀,瞎眼母亲早已含恨而终,她发誓为母报仇。十九岁,喜欢的男人娶了皇后又有了妃,她该功成身退了吧?可惜又被发现女儿身,现在是跑也跑不掉了!◇◆◇◆他是天命所归的帝王,也注定要历经百般磨难。出生时晚了那么一个时辰,大皇子之位与他擦身而过。七岁时母妃以巫蛊之祸为名被陷害,从此打入冷宫。九岁时更被送去敌国做质子,受尽百般屈辱。十五岁好不容易回国,又是孤身难战满朝文武。患难见真情,无论处境多么困难,他的身边始终跟着一个他。二十一岁登上帝位,娇妻美娘常作伴,而他最大的功臣却要离开。他不许!偶然发现,他逃得如此之快竟然只因他是女儿身!欺君之罪尚不得恕,更何况还骗了他十三年,那就罚你终身侍奉朕!◇◆◇◆片段一:七岁的他抡直了手臂,用力地给面前九岁的他一巴掌,然后满脸不屑地说道:“没出息!”九岁的他用力握紧拳头,然后狠狠地还了一拳,最后厉声一喝:“我是未来的皇帝!”“有出息,冲你这句话,我跟你混啦!”一手捂着发疼的肚子,七岁的他一边乐颠颠地跟了上去。片段二:“现在,你已经实现你的抱负了,我也该走了!”鳞光铠甲闪烁着耀眼的光。“你要去投奔他?”他用力握紧手中的酒杯,装作漫不经心的说道。“不是!”“那你帮我攻下西御,我就放你走!”他仰头饮尽杯中酒。“好!”【PS】推荐朋友写的好看仙侠文:邪魅师叔:娘子,别跑!http://m.wkkk.net/a/318523/好看宝宝文:糯米宝宝:Q上总裁爹地http://m.wkkk.net/a/321505/#@#【云锦的QQ群:146070080,欢迎各位亲的加入。】
  • 学会感恩,拒绝抱怨

    学会感恩,拒绝抱怨

    没有人喜欢喋喋不休的抱怨者,宽容感恩的人才受欢迎。不抱怨的人是最快乐的人,没有抱怨的世界是最美好的世界。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常宽容,常分享,常知足。让这本影响世界优秀人士的心灵励志读物,席卷全球600万人的人生哲思宝典,带你逃离抱怨轮回,踏上幸福快车。
  • 我是一个海盗之基德王子的宝藏

    我是一个海盗之基德王子的宝藏

    在“海盗黄金时代”的十八世纪,柑橘园园主的女儿莉莉.布莱克“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一名海盗,由此而展开的关于勇气与爱的奇妙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