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99300000006

第6章 周文(5)

吕饴甥、郤芮恐怕受到迫害,准备放火焚烧宫室杀死晋文公。寺人披请求接见。文公派人责备他,并拒绝见他,说:“蒲城那一次,君王命令你第二天到达,你马上就来了。以后我跟着狄君在渭水边打猎,你为惠公来追杀我,惠公命令你第四天到达,你第三天就到了。虽然说是有君王的命令,可是为什么要那么快呢?我那只被你割断的衣袖还在,你还是走吧!”寺人披回答说:“臣以为您这次回国,大概已经懂得做国君的道理了。假如还没有,又将遭到祸难。君王的命令要不折不扣地执行,这是自古以来的制度。铲除国君所厌恶的人,应当尽力而为。蒲人、狄人,对我来说又有什么关系呢?如今您即位为国君,难道就没有蒲、狄之人了吗?齐桓公不追究射钩的事而让管仲为相,您如果背其道而行之,我自己会走,何必要劳驾您下令呢?走的人会很多,岂止我这个受过刑的臣子。”

晋文公接见了他,他把吕、郤准备作乱的事告诉了文公。晋文公秘密到王城会见秦穆公。三月三十日,宫室起火,吕饴甥、郤芮没能抓到晋文公,于是逃到黄河边上去,秦穆公设计把他们骗去杀了。

介之推不言禄《左传》

【导读】

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介之推是随从晋文公流亡国外的功臣,曾割股给晋文公充饥。晋文公回国后,封赏功臣,却忘了介之推。介之推并不居功求赏,而是携母隐居绵山。传晋文公曾放火烧山逼介之推出山,介之推与母亲誓不出山而被烧死,后人因此用寒食禁火的风俗来纪念他。

介之推淡泊名利、功成不居的思想,被后世所颂扬。晋文公的表现,在本文中虽则仅一二句话,但仍反映了他爱贤改过的高尚品格,《左传》中常有此类点睛之笔。

晋侯赏从亡者[1],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2],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3],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4]?”对曰:“尤而效之[5],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6],曰:“以志吾过[7],且旌善人[8]。”

【注释】

[1]晋侯:晋文公。[2]二三子:指跟随晋文公逃亡的大臣。[3]蒙:欺骗。[4]怼(duì):怨恨。[5]尤:过失,罪过。[6]绵上:在今山西介休境内。田:私田,封地。[7]志。记载。[8]旌:表扬,表彰。

【译文】

晋文公赏赐跟随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称功求禄赏,禄赏也没有他。介之推说:“献公的九个儿子,只有国君还在世。惠公、怀公没有亲近的人,国内国外的人都抛弃他们。上天不绝晋国,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又是谁?这实在是上天的安排,而这几个人却以为是他们的力量,这不是欺骗吗?偷别人的财物,尚且称之为盗,何况贪天之功以为自己的力量呢?下面的人把罪过当作合理,上面的人对欺骗行为加以赏赐,上下互相欺蒙,这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

介之推的母亲说:“你何不也去求赏?不求而死,又能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是错的而又效仿他们,罪就更大了。而且我口出怨言,不能再得他的俸禄了。”介之推的母亲说:“也让他知道一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文饰。身体将要隐藏,怎还用得着文饰?这样做是去求显露了。”他母亲说:“你能这样做吗?我与你一起隐居。”于是隐居而死。

晋文公寻找他们,没找到,就把绵上作为介之推的封地,说:“用这来记录我的过错,并且表彰善人。”

展喜犒师《左传》

【导读】

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鲁国遭受了自然灾害,齐孝公想乘机犯鲁。鲁国无力以武力抗衡,于是派展喜为使者,开展外交活动。春秋虽然是战争频发、勾心斗角的时代,但不少君主为了外交上的需要,不得不在表面上称扬道义,表示自己是仁者之师,是以义服人。展喜就是利用这一点来缓和矛盾,解救自己国家的危难。他不卑不亢,堂正威严,封死了对方斡旋的余地。齐孝公无法回答,只好撤兵。

齐孝公伐我北鄙[1],公使展喜犒师[3],使受命于展禽[3]。

齐侯未入竟[4],展喜从之[5],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罄[6],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7],太师职之[8]。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9]。’我敝邑用不敢保聚[10],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

齐侯乃还。

【注释】

[1]鄙:边境。[2]公:鲁僖公。展喜:鲁大夫。[3]展禽:名获,字禽,谥惠,食邑于柳下,故又称柳下惠。展喜是他弟弟。[4]竟:同“境”。[5]从之:迎上去见齐孝公。[6]室如县罄:县同“悬”,罄同“磬”。比喻百姓贫乏,家中一无所有。[7]载:载书,即盟约。[8]太师:掌管盟约的官。或谓即齐姜太公。[9]率:尊循。[10]保聚:修筑城池,募集兵力。

【译文】

齐孝公攻打鲁国北部边境,鲁僖公派遣展喜去犒劳齐军,令他去展禽那儿去请教如何措辞。

齐孝公还没进入鲁境,展喜迎上去进见齐孝公,说:“我们国君听说您亲自前来,将要屈尊驾临我国,派下臣前来犒劳您的左右。”齐孝公说:“鲁国人害怕吗?”展喜回答说:“小人害怕了,君子却不害怕。”齐孝公说:“你们家中贫乏如悬磬,原野中寸草不长,凭仗着什么不害怕?”展喜回答说:“凭仗着先王的命令。往昔周公、太公辅佐周室,在左右协助成王。成王慰劳他们,命令他们结盟,说:‘世世代代的子孙,不要互相侵害。’这盟约存放在盟府,由太师掌管着。齐桓公因此集合诸侯,商讨解决他们之间的纠纷,补救诸侯的缺失,抚恤救援他们的灾害,这都是显扬齐国往昔辅佐周室的职责啊。等到您即位,诸侯都盼望说:‘他会继承桓公的事业。’因此,我们国家没有修筑城池,募集兵力,说:‘难道他刚继位九年就抛弃王命、废弃自己的职责,他怎么向先君交待?他一定不会这样。’凭仗着这些,所以不害怕。”

齐孝公于是撤兵回国。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导读】

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晋、秦两个大国联合起来攻打郑国,郑国危如累卵,于是派出了烛之武去瓦解离间两国。烛之武的说辞完全围绕着秦国的利害展开。当时秦穆公励精图治,有问鼎中原之志,所以烛之武以灭郑对秦无利作为论辩的核心,指出亡郑的结果是“陪邻”,而“邻之厚,君之薄”也;在主动表示与秦友好的前提下,揭示晋国种种背信弃义的行为。秦穆公为了自己的利益,同意了烛之武退兵的要求。

本文出色地表现了烛之武的爱国情操和善辩之才。

晋侯、秦伯围郑[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晋军函陵[3],秦军汜南[4]。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5]:“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6],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7],共其乏困[8],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9],朝济而夕设版焉[10],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B11]?既东封郑[B12],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B13],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B14],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15]。因人之力而敝之[B16],不仁;失其所与[B17],不知[B18];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注释】

[1]晋侯:晋文公。秦伯:秦穆公。[2]贰于楚:背离晋国,结好楚国。[3]函陵:在今河南新郑。[4]汜(fán):汜水之南,在今河南中牟。[5]佚之狐:郑大夫。郑伯:郑文公。[6]缒:用绳子缚在身上吊下城。[7]行李:指外交使臣。[8]共:同“供”,供应,供给。[9]焦、瑕:在今河南陕县附近。秦穆公帮助晋惠公回国为国君,晋惠公曾答应割给秦国五座城邑,后来反悔了。焦、瑕为其中二城。[10]设版:筑城墙,即设防。古代修城以版为夹,中实土。[B11]厌:满足。[B12]封:此指占有土地,扩张自己的领土。[B13]说(yuè):同“悦”,欢喜,此指赞同。[B14]子犯:晋上卿狐偃。[B15]微:非。夫(fú)人:指秦穆公。夫,语助词。[B16]敝:失败。此指伤害。[B17]与:友好。

【译文】

晋文公、秦穆公率军包围郑国都城,为的是郑国对晋国无礼,并且亲近楚国。晋国的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的军队驻扎在汜水南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国国君,秦军一定会退走。”郑文公同意了。可烛之武推辞说:“臣子少壮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如今年老了,不能有所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能及早任用你,如今危急了而来求你,这是我的过错。但是郑国灭亡,对你也有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郑文公。

夜晚,烛之武用绳子缚住身体从城上吊下城去,进见秦穆公,说:“秦、晋包围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自己灭亡是无法避免的了。如果郑国灭亡对君王有好处,那就不妨烦劳您的左右。一个国家越过别人的国家以远方的土地作为自己的边邑,君王知道这是很困难的。何必要灭掉郑国来给您的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增强实力,就等于削弱您的实力。如果您放弃灭掉郑国的计划,以郑国为东路上的主人,凡是贵国使者往来,我国会供应他各方面需要,这对您一点没有害处。再说您曾经给晋君以恩赐,晋君答应过给您焦、瑕两地,但他早晨渡河回去,晚上就修筑防卫工事,这是您所清楚的。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已经向东边的郑国扩张领土,又想为所欲为地向西方拓展。如果不损害它西边秦国的利益,他又到哪里去取得土地?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请您考虑是否值得。”

秦穆公赞同他的话,与郑国订立盟约,派杞子、逢孙、杨孙帮助郑国戍守,便撤兵回国去了。

子犯请求追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们就到不了今天这地位。凭借别人的力量取得成功反而去伤害他,不合乎仁义;失去友好邻邦,是不明智;以关系破裂代替和睦,这不是勇敢。我们还是回国去吧。”于是晋军也离开了郑国。

蹇叔哭师《左传》

【导读】

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这年,晋文公去世。一直与晋文公争霸的秦穆公看到自己取代晋文公的时机到了,企图派兵偷袭晋国东面的郑国,结果消息泄漏,无功而返,归途中受到晋国的攻击,在觳山被打得大败。本文写的是出征前的情况。秦穆公在出兵时征求老臣蹇叔的意见,蹇叔坚决反对,认为劳师袭远,必定不会成功。在遭到秦穆公的训斥后,蹇叔哭着为秦军送行,并预言秦军将在殽地被晋军阻击。

文章在记事上井井有条,渲染了一个悲壮的场景,留下悬念引导人们去探求战争的结果。蹇叔的忧哀,秦穆公的骄矜,都栩栩如生,令人如临其境。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1]:“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2],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3],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4]。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5],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6],中寿[7],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8],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9]。殽有二陵焉[10]: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B1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B12]。必死是间[B13],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注释】

[1]杞子:僖公三十年(前630)秦国留在郑国帮助戍守的将领,[2]管:钥匙,此指防守。[3]访:访问。这里是咨询、请教的意思。蹇叔:秦老臣、曾为上大夫。[4]悖:违逆,背叛。[5]孟明:姓百里,名视,字孟明。西乞:名术白乙:名丙。[6]尔:你。[7]中寿:中等寿命。[8]与:参与,参加。[9]殽:即崤山,在今河南洛宁,地势险要。[10]二陵:两座山陵,即东、西崤山。二山相距三十五里,山多险坡,路窄难行。[B11]夏后皋;夏帝皋。后,帝。[B12]辟:同“避”。[B13]必死是间:必然会死在这里。

【译文】

杞子从郑国派人报告秦穆公,说:“郑国人委托我掌管他们都城北门的钥匙,如果派兵悄悄而来,就可以占领郑国。”秦穆公就此事向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让军队辛苦疲劳地去偷袭远方国家,我没听说过有这样的事。军队劳苦,力量耗尽,远方的国家已经有了防备,这恐怕不会成功吧?我们军队的目的,郑国必然会知道。辛苦一场而无所得,士兵一定会产生不满。再说行军千里之远,还瞒得了谁呢?”秦穆公不接受他的意见。召见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命令他们率军由东门出发。蹇叔哭着为他们送行,说:“孟明视,我看到军队出去但不能看到他们回国了!”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你如果活到中等寿命就死去,你墓上的树已经长得快有合抱粗了!”

蹇叔的儿子也在出征队伍中,蹇叔哭着送他,对他说:“晋国人必定会在崤山埋伏拦截我们的军队。殽山有两座山陵,那南边的山陵,有夏代天子皋的坟墓;那北边的山陵,是文王曾经躲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死在两座山陵之间,我就在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秦国军队于是向东进发。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西欧现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西欧现代文学大家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当代文坛点将录4

    当代文坛点将录4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我与我的世界

    我与我的世界

    《我与我的世界》是曹聚仁先生晚年所写的回忆录,后由家人整理增补,按“传记文学”自觉经营,坦诚自白,纵横上下,酣畅洒脱,是一部具有重要史料价值与文本意义的传记。它将其生平世界“不加掩饰地揭示出来”。从金华童年的”神道黄昏”,到浙江一师的“四大金刚”;从“国学”和“文坛”,到“我与鲁迅”和“文白论战”,从上海春秋、报刊生涯,到抗战军兴、执笔从戎;不但阅历丰富、见识繁多,而且他颇想勾画出那一时代的生活轮廓及文化工作”,所以“史的意味,比较更重一些”。正因如此,才是一本既有史料价值,又具文学可读性的大家作品。
  • 徐志摩文集(第三册)

    徐志摩文集(第三册)

    中国是诗的国度,历代诗人名家辈出,灿若群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青年诗人徐志摩那电光火石般短促的一生,那充满浪漫激情的新体诗歌,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个方面对他生活创作影响最为深远。其一是他学养深厚,学贯中西。其二是与两位才女——林徽音和陆小曼的感情经历。《徐志摩文集》是他经典作品的精选集,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收藏本。从书中体会徐志摩在爱情的浮沉中所经历的种种心境,回味早逝青年诗人的传奇一生。
  • 弘化公主西行

    弘化公主西行

    弘化是唐朝实行和亲政策时下嫁少数民族君主的第一位公主。她在青海草原上居住生活了58年,把一生献给了吐谷浑(亦称吐浑,立国350年)。本剧以她到达吐浑初始时协助治乱安邦的事件为主,编撰故事,升发创作。故名《弘化公主西行》。公元640年,即唐贞观十四年初,按照事先的约定,吐谷浑第22代国主诺曷钵亲去长安迎娶弘化。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准备隆重迎接,只有位高权重的丞相宣王闷闷不乐,另有所想。与吐谷浑同时,吐蕃也遣使赴唐请婚,因关系不顺,初时遭唐拒绝。使者回国后挑拨说是因吐谷浑人从中离间作梗所致。
热门推荐
  • 偷心盗妃

    偷心盗妃

    【女强,爽文,1对1】她,掌生死,震天下!一朝穿越,却成为一名要人保护的村家女。世人欺她废物一枚,亲人讥她无能一生;她低下头,再次扬起,丑小鸭不再,天鹅的光辉谁能阻挡?三界五国奈她何?前有玄武重生力,后有灵泉享不尽;扯起神龙做大旗,还有苍天做娘亲;任你功夫再高,长袖在手,天下我有。他是一国之王,一袭白袍冷傲冠绝天下,掌心温柔只为她……长袖版:六十岁的心灵,十六岁的身体,让她怎么接受一个二十岁的小年轻?所以她跑吧,还有逆天的大事在等着她呢!洛川版:柔弱的你;狂傲的你;温柔的你;绝情的你;心里眼里全是你。无论你怎么变,宠你,我不改变!
  • 冷漠的人,谢谢你们曾经看轻我:我是射手座女孩

    冷漠的人,谢谢你们曾经看轻我:我是射手座女孩

    射手座女孩,音乐专业女生寇韵在一次音乐比赛中输给了同校的柴婧、沈晴,她的男友江朗也移情别恋,喜欢上了柴婧。失意中的寇韵却意外得到与业内著名的新皇公司签约机会。在这里,她遇见了比自己先签约新皇的沈晴,沈晴的父亲是著名的沈氏集团主席,处处刁难她,而寇韵为了自己的音乐梦想,默默忍受、努力打拼。而慧眼识寇韵的新皇音乐总监王御在背后支持她,而且爱上了这个独立自强、具有音乐才华的女孩。两个人的感情,却遭到了沈晴的阻挠。寇韵能否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她和王御的爱情能否受得住考验?沈晴作为王御的哥哥王宇的头牌艺人,又怎样落入了王宇的圈套,成为他谋夺新皇的工具。新皇集团王氏一家,又有着怎样的一个惊天秘密……
  • 凶娇

    凶娇

    沈心然前世被所谓的良人弄死了,看看追求求而不得,得到之后却是深渊。
  • 纵往情深:顾先生,爱太浓

    纵往情深:顾先生,爱太浓

    顾连心的一场世纪婚礼,却见证了别人的恩爱,成就了她的荒唐和狼狈。五岁那年,她被他收养,以他之姓冠她之名,顾连心认为,拼尽力气去赌一把会换来幸福,原来她错了,那个男人对她只有恨,“情深?你只配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慕秦娇

    慕秦娇

    秦九死于十六岁那年,正是她韶华正好的时候。世人皆传她醉酒后贼心不死,追着乔家那俊俏的小郎君欲行不轨之事,却不想失足掉入运河,这才溺水身亡的,可秦九知道不是。因为她那晚根本就没有喝醉,是有人害了她。
  • 都市邪皇王枫

    都市邪皇王枫

    四大古武家族之一的王家家族嫡子确因为遭人暗算成为了一个武功尽失的废物,机缘巧合之下获得了一本强大的修真功法,在这个修真者断绝的时代,且看他如何猎艳都市,废柴崛起,成就一方霸主。
  • 诸神

    诸神

    被赋予上古神话中诸神之名的机甲,拥有移动星辰的力量。穿越到白痴少女身体里的叶澄不巧就拿着一台诸神机甲,还陆续收到几个背景复杂实力强悍的帅哥奴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静静流淌的河

    静静流淌的河

    诗歌如同音乐,富有韵律、节奏的变化,与人物的情感相呼应,产生出动人心弦的共鸣。写景时瑰奇独特,抒情时低回吟咏。晦涩的音调,神秘的隐喻表达悲哀、失望、痛苦和死亡。视觉,听觉,幻觉在字里行间起舞。沉睡的石雕,断碣残碑,空旷孤寂的草原,静静流淌的河流,令人心酸的落叶,等等,伴随着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而绽放。
  • 老公,情深不浅!

    老公,情深不浅!

    【正文完,放心入坑】江燕回,A市赫赫有名的二太子,上头有一个手段阴狠的霸主老爸,还有一个无恶不作的大哥.而他……据说,游手好闲,典型的纨绔公子哥**而她还是一个律师……**你来过一下子,我想念一辈子。……你闪耀一下子,我晕眩一辈子。……真以为你拥抱我的方式,是承诺的暗示……**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明白,相爱那么短,遗忘却那么长……
  • 皮影戏

    皮影戏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皮影戏》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