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99400000030

第30章 触龙说赵太后(节自《赵世家》)

【原文】赵王新立,太后用事[1],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2],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曰:“复言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3]。入,徐趋而坐,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体之有所苦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4]。”曰:“食得毋衰乎[5]?”曰:“恃粥耳。”曰:“老臣间者殊不欲食,乃强步日三四里[6],少益嗜食,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不和之色稍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7],最少,不肖,而臣衰,窃怜爱之,愿得补黑衣之缺以卫王宫[8]。昧死以闻[9]。”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10]。”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B11],贤于长安君。”太后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B12],念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不思也。祭祀,则祝之曰:‘必勿使反[B13]。’岂非计长久为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主之子孙为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曰:“此其近者祸及其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侯则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B14],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与之重器[B15],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B16],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之计短也,故以为爱之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B17]:“人主之子,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持无功之尊,无劳之俸,而守金玉之重也[B18],而况于予乎!”

【注释】[1]赵太后:赵惠文王之妻,赵孝成王之母,又称赵威后。新用事:新近执掌政事。[2]长安君:赵太后的小儿子,赵孝成王之胞弟。[3]左师:官名。盛气:胸中充满怒气。胥:同“须”,即等待。[4]辇:古代用人拉的车,多指君或后坐的车。有“龙车凤辇”之语。[5]衰:衰退,减少。[6]强步:强迫走动。[7]息:儿子。[8]黑衣:战国时王官卫士穿黑色军服,此代指卫士。[9]昧死:冒着死罪。[10]填沟壑(hè):壑,坑地、山谷。填沟壑,指死。因人死埋于地下,所以称“填沟壑”,这是谦称。[B11]媪:对老年妇女的尊称。燕后:赵太后之女,嫁到燕国为后故称燕后。[B12]持其踵:踵,脚后跟。这是指燕后出嫁时,太后紧紧跟在她身后不忍分别。[B13]必勿使反:古代诸侯之女嫁他国,只有当其被废或夫家之国亡国时,才返回父母之国。这里是说,太后为燕后祈祷,愿她永远不要遭到不幸,因此才不要返回本国。[B14]奉:同“俸”,即俸禄。[B15]重器:金玉之宝物及其他贵重物品。[B16]山陵崩:指太后死去。古代称帝王之死为崩。臣子不敢直言君后之死,所以托言“山陵崩”。[B17]子义:人名,赵国的贤士。[B18]金玉之重:指富贵的地位。

【译文】赵王刚登基,太后执掌政事,秦国便加紧进攻赵国,赵氏向齐求援。齐国说:“必定要以长安君作为人质,兵将才能派出来。”太后不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明确地对她左右的人宣布:“若再有人来说要长安君去作人质的,我老婆子必定要把唾沫吐在他脸上。”

左师触龙说。他希望拜见太后,太后满腔怒气地等待着他。触龙进去,慢慢地跑上前去坐下。自己谢罪道:“老臣的脚有病,常常不能快走,因而不能来拜见你已经很久了。虽然私下宽恕自己,却总担心太后的玉体有不舒坦的地方,所以很想来看望太后。”太后说:“我是靠着车子代步而行。”触龙说:“饮食该没有减少吧!”太后说:“靠喝粥罢了。”触龙说:“老臣前些日子特别不想吃东西,我便强迫自己每天步行三四里,不久,食欲便逐步增加,而且对调和身体很有益。”太后说:“我做不到。”这时,太后那不高兴的神色略微缓和了些。

左师公说:“我那儿子舒祺,是我最小的儿子,没什么本事。可是我已年老,内心特疼爱他。我希望他得到卫士的缺额,来保卫王宫。我冒死将这事禀告你。”太后说:“我答应你,他年龄多大?”左师公回答说:“十五岁啦。虽说还年轻,但我希望趁自己还没死,来把他托付给你。”太后说:“男人也疼爱他的小儿子呀?”触龙回答说:“比女人更厉害。”太后笑着说:“女人爱子爱得特别厉害啊!”触龙说:“我个人认为你爱燕后,胜过爱长安君。”太后说:“你错了,我爱燕后远远比不上爱长安君。”左师公说:“父母爱子女,就要为他们作长远打算。你送燕后出嫁的时候,紧跟在她身后哭泣,想起她远嫁他乡就伤心,也确实够悲哀的了。她走了以后,你不是不想念她呀,可是,祭祀时,你则祈祷说:‘必定不要使她回来。’这难道不是为她长远考虑而希望她有子孙相继当国王吗?”太后说:“是这样的。”左师公又说:“从现在算起,三世以前一直推到赵氏建成赵国的时候,赵王的子孙封了侯的,还仍旧有存在的吗?”太后说:“没有。”触龙说:“除了赵国,别的诸侯国类似的还有继续存在的吗?”太后说:“我没听说过。”触龙说:“这就是说,在他们之中近则自身便遭了祸,远则祸患便落到他们子孙头上了。难道说君主的子孙,做了侯爵就一定不好吗?依我看来,这是由于他们地位太高而又没有什么功勋,俸禄很丰厚而又没有什么劳绩;而且拥有金银珠宝之类的宝物太多太多。现在,太后你尊显长安君的地位,封赏给他富庶肥沃的土地,赐给他很多十分宝贵的东西,却不命他趁当今之时为国立功,一旦你不在人世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安身呢?我认为你为长安君的打算不是长远之计,所以我认为你爱长安君不如对燕后的爱。”太后说:“好吧,就照你说的办吧!”于是,便给长安君准备好车子一百辆,去齐国作人质。齐国便派出了救兵。

赵国的贤士子义听说了这件事,说道:“君王的儿子,是他的亲生骨肉,尚且不能依靠没有功勋的高位,没有劳苦的俸禄,来保持他的富贵荣华,何况是作臣子的呢!”

【鉴赏】本文记载触龙在长安君质齐问题上对赵太后所进行的劝告,指出“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其权位是不能久远的,提出了一个如何培养子女的问题。

本文的重点在“说”。触龙面对的赵太后态度强硬,盛气凌人,早已发下话来:“复言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且触龙去见她时,她满脸怒气地等待他,恐其言及长安君,故先作脸色以拒。在这种情况下,触龙要说动她,必须要注意说话的技巧。从文中来看,触龙的技巧主要有:

(一)态度诚恳,问寒问暖。触龙入坐之后,先谢罪,并就病足说起,久不见太后,怕太后身体有恙,特来问候。然后再将自己健身之法介绍给太后,表现出诚恳谦恭,对太后关怀备至的样子,只字不提长安君之事,从而使太后不和之色稍解。

(二)由远及近,侧面迂回。在紧张气氛缓和之后,再求太后关照自己的不肖之子舒祺。这引出太后关爱长安君的心事,自然发问:“丈夫亦爱怜少子乎?”当太后提出妇人爱子“异甚”——特别厉害时,触龙抓住时机,直接说出太后之爱燕后甚于长安君。然后加以分析,指出“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燕后出嫁,太后虽为其远而悲哀,而思念,但每当祭祀,必祝之:“必勿使反”,不愿她归来。因为王后被废或国灭,才回母国。所以,太后的目的是想让燕后子孙久长,相继为王。逐渐进入正题。

(三)反复比较,直揭心事。触龙又进一步举例,反复比较,提出两句:“今三世以前,一直到赵氏建成赵国之时,赵主之子孙为侯者,其继有在的吗?”“除了赵国,其它诸侯国的子孙类似的,有吗?”当太后说“没有”和“没听说过”时,触龙便抓住机会进行分析,指出他们不是“不善”,而是“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挟重器多”,因此,近者祸其身,远者及其子孙。然后,话锋一转,指出太后尊长安君之位,封以膏腴之地,多予重器,而不令他有功于国,一旦太后殁,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安身?故认为太后“为长安君之计短”,对其爱不若燕后!一针见血,直揭太后的心事。终于使太后醒悟,从国家大计出发,派长安君为齐质,齐兵出,解秦攻赵之危。

本文反映了赵国统治阶级内部财产和权力的再分配的斗争。触龙说太后,句句闲语,步步闲情,还妙在从妇人性情体贴出发,借燕后和诸侯子孙反衬长安君,言辞委婉亲切,且能击中要害。老臣一片苦心,显露在字里行间,诚挚感人,说服力很强。

同类推荐
  • 新中国的由来

    新中国的由来

    本书叙述新中国成立及以前的历史,旨在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前历史脉络的梳理,特别是通过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外来侵略造成的民族危机的情势下,顽强抗争和艰难探索,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建新中国的历程的叙述,阐明历史和人民何以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厚历史渊源,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适合党政干部、党团员、大中学生及一般读者学习党史、国史的简明读本。
  • 革命烈士书信

    革命烈士书信

    本书中收录了大量革命烈士的书信。其中有这样一段,1921年高君宇与石评梅相识,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他们从相知到相恋,感情甚笃。在他们交往的过程中,经常鸿雁传书,表达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的追求。此信是高君宇写给石评梅的一封回信。作者以改造世界的志向和积极奋斗的人生观,勉励女友和青年们勇敢地追求光明。书中除了这篇《给石评梅的信》,还收录了《给佩卿贤甥婿爱弟的信》、《给鸣时的信(一九二七年)》、《就义前给熊竹生的信》等共计七十三封信。
  • 一品武官

    一品武官

    雄关漫道真如铁,策马驰骋纵横!锦衣神机崛起,洪山子弟戍边。赳赳忠魂英烈,佑我邦国社稷!
  • 三国之出将入相

    三国之出将入相

    大汉丞相钟飞一生的传奇经历。群号:214528040
  • 沈岩船政文化讲稿精选

    沈岩船政文化讲稿精选

    船政是非常之举,是三千年大变革的历史产物。1866年,清廷在福州马尾设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在中国近代海军史、工业史、教育史、思想文化史上都留下深深的印迹。船政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典范,是社会转型的先行先试者,其历史地位是不可磨灭或替代的。沈葆桢是首任船政大臣,认真研究这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与事迹,是很有意义的。本书选取船政研究专家沈岩关于船政系列讲座和沈葆桢专题的部分讲稿结集出版,以飨读者。
热门推荐
  • 花痴龙女快快跑

    花痴龙女快快跑

    沐子鱼,一代腐女,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可以遇见一个帅哥,摸摸帅哥肚子上八块腹肌。她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居然是因为偷看帅哥而从树上掉下来。她更加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简单居然穿越了。好吧,穿越就穿越吧!自己到哪里也一样生活,不过,小说里常常说女主角会遇见帅哥的,但是不知道自己能否可以遇见帅哥呢!不过,自己居然穿越到龙王的女儿,小龙女身上。太幸运了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诗筏

    诗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牌局人生(中国好小说)

    牌局人生(中国好小说)

    柳蓝是一个智商情商都高的女人,学生时喜欢上现在的丈夫吴溪,以聪明的手段,坚韧的毅力将吴溪收入裙下。人到中年,工作家庭都稳定,却突遇丈夫明目张胆地出轨,好似不甘心自己一切尽在妻子掌握,要向聪明的柳蓝挑战。人生如牌局。摸到一手烂牌,要想赢,总得尽全力打好啊。聪明的柳蓝于是沉着冷静地应对身边人的流言,面对丈夫不哭不闹不问责,对小三不骂不打不愤慨,她不按常理出牌,敌进我退,敌退我进,轻轻松松地挽回了丈夫。
  • 我是哭鬼师

    我是哭鬼师

    我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哭鬼师,出道两年一直过着平淡的生活。被迫接了一个老人出殡的单子后,却让我的人生发生巨变。死者诈尸,亲人被绑架,师门遭难。一些人找上了我,竟然跟我的身世有关系……
  • 大宋帝国三百年5:文功武治宋太宗(下)

    大宋帝国三百年5:文功武治宋太宗(下)

    《大宋帝国三百年》共计8卷17册,突破了以纯研究为本,或以戏说为表的写作格局,将历史陈述与思想探索融为一体,既是一部大历史,也是一部剖析中国社会由衰及盛的思想专著。全书既忠实于历史,考证渲染相得益彰,又评判缜密,不乏真知灼见,叙事宏大广阔,生动有趣,余味无穷,为解读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范本。
  • 佞相毒女

    佞相毒女

    “妖女,小小年纪就心狠手辣,总有一天会早报应,天打五雷轰。”歇斯底里的诅咒穿透云霄,直入天际。“本小姐一年有半年住在佛堂,手不能提,肩不能挑,见道血腥就会晕,弱到没有缚鸡之力,又怎会有心狠手辣一说?怪哉!”百无聊赖的雍容女子状似不解的自问,双眸中却清明一片。住佛堂,那是因为佛堂清静,干扰不多,便于小姐处理事务;手不能提,肩不能挑,那是因为堂堂的相府千金,又怎会做这等力气活;一生不见血,那是因为她要求做事要干净利落,不能留下痕迹,所以她的周围都被处理的干干净净,即便刚才那地还是一个屠场,可是不出半个时辰,就会被清理成一个闺阁聚会的最佳场所。当然这些话,也只有隐身在暗处的侍卫们敢在心中腹诽,却无人敢于出口。完结经典文:《大良凰后》《笑面罗刹》《随心皇妃》《玉面狐狸》
  • 重生之并蒂

    重生之并蒂

    重生归来,杜流芳发誓她一定要让辱她毁她之人付出沉重的代价!残忍的继母,黄泉是你的归宿;伪善的姐妹,地狱是你们的终结!这一世,她化身为恶毒嫡女,就是要将这表面一团和气的后院搅得天翻地覆!
  • 爱情那年来过

    爱情那年来过

    那年爱情来过。仿佛花开灿烂。岁月荏苒变换。沧海未曾桑田。
  • 绯闻老婆玩够没

    绯闻老婆玩够没

    谁说女人一定要围着男人转?为了留住多金俊朗的未婚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女人才是聪明的。在感情的世界里,不爱就可以一走了之吗?不要给对方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吗?最烂的女人渴望被爱,最帅的男人不值得爱。没办法,就是要做绯闻女王。白振生——老爸,55岁,精明,狡猾,封建,溺爱孩子白彦翔——老哥,(同母异父),30岁,令人发狂的洁癖白彦博——老弟(同父异母),24岁,一无是处,纨绔子弟夏濪——女主,24岁,傲慢无礼,目中无人,倔强,叛逆,具有极强的报复心,外表强大渴望爱。冉昊——男主(老公),28岁,上得厅堂入得厨房,其实很腹黑戚蓉薇——情敌加小后妈的角色,28岁,美丽成熟,自私。爱情就像花朵,总会过保鲜期,所以我选择diamond。
  • 红颜·蓝颜

    红颜·蓝颜

    关于忘记与回忆,离开与回归,撕裂与弥合,清醒与幻觉,身体与灵魂,背叛与忠贞,欲望与爱恨厮缠。作者用一封又一封的情书,串联起整个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