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00700000002

第2章 译者小序

纪伯伦十二岁随母亲到美国谋生,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十四岁便显示出绘画天赋,被称为“小画家”。二十一岁时,在波士顿举行首次个人画展,引起时任女子学校校长的玛丽·哈斯凯勒(1873—1964)小姐的注意。玛丽天生丽质,又慧眼识才,于1908年资助(月供七十五美元)纪伯伦去巴黎学画,就读于巴黎美术学院,受教于著名美术大师罗丹门下。从此,纪伯伦与玛丽情书不断。二人也曾“怀着两颗愉快的心灵相互亲吻……相互自由、勇敢、迷恋地抚摩。他贴近了我的心,我贴近了他的心”。1911年,纪伯伦向玛丽求婚。经过一番剧烈的思想斗争,玛丽在她的1911年3月24日的日记中写道:

“我爱他。我俩的心是相通的,没有任何间隔。我决计沿着既定的道路走下去。我想到了结婚,不禁泪水簌簌下落,那本是欢喜与希望之泪……令人苦恼的障碍是我的年龄。想到这里,我感到困惑与为难。他的婚姻应该是他的辉煌事业的开始……哈利勒缺少的是梦想中的爱情。”“这种爱情的女主角不是我,而是另一个女人——这是必然之事——不论我的损失有多大,我都不会背弃那位尚不知名者。因为我深深怜惜纪伯伦的天赋之才和未来荣光。”她对纪伯伦说:“我爱你,但我的纯洁之爱不允许我毁坏你的前程。”

纪伯伦深深感激玛丽·哈斯凯勒的经济资助,总想归还,对她说:“只有我偿还清了我从你那里得到济助的债务,我才能心安理得,心情舒畅。”但玛丽·哈斯凯勒爱“才”如命,立即“生气地打断他的话”:“哈利勒,这些都是废话。一个负有使命的人,决不能让其濒于穷困潦倒境地,以免埋没了他的才能,葬送了他的天资!”

这对有情人虽然没能结成眷属,但纯洁、高尚的友情却始终将二人的心紧紧连在一起,情书未曾中断,探访、寄赠、切磋技艺、思想交流等活动常有,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理智,深厚无比的真挚情谊一直继续了二十六年,直到纪伯伦英年早逝。一位东方青年与一位西方姑娘相识、相亲、相敬、相爱,这并不罕见,但之间友谊保持终生的事例却不多。也许能与纪伯伦——玛丽·哈斯凯勒相比的,胡适(1891—1964)——韦莲司(1885—1971)可算其中一对。后二者之间的友谊持续了五十年,直到胡适病逝。不过,纪伯伦与胡适相比,虽然身后都成了世界级文化名人与著名学者,但二人生前处境大相径庭:胡适是官费留学生,纪伯伦是个背井离乡青年移民;前者获得了博士学位,后者受私人资助到法国学画;前者就任驻美特命全权大使,后者以靠他人定期资助、卖文和为人画像为生;前者晚年荣任“研究院院长”,后者贫病交加……因此,与前者结友终生,在世俗眼里自身亦流光溢彩;而与后者就显得分外寒酸,也就格外不易。

1926年5月7日,时年五十三岁的玛丽·哈斯凯勒结婚,成为福鲁伦斯夫人,定居萨凡纳,再未与纪伯伦晤面。

纪伯伦逝世电报一到,“玛丽·哈斯凯勒不顾一切,立即拍电报给纪伯伦的小妹玛尔雅娜,告之说她将于星期一早上七时到达波士顿”。

纪伯伦的遗嘱中写着:“画室中的一切,包括画、书和艺术品,全部赠予玛丽·哈斯凯勒·米尼斯。”

玛丽·哈斯凯勒在帮助整理纪伯伦的遗物时,意外发现纪伯伦像自己一样,完整地保留着对方寄给自己的信件。

纪伯伦的爱非同寻常。那究竟是精神恋爱,还是苏菲派的神秘之爱?他写信给女友,信中有弃绝红尘,又有勃勃雄心;有傲骨,也有才智;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希望,也有失望;有诗、哲学、艺术,还有比爱情更高尚的友情。

纪伯伦这位东方千里马的成才之路、爱国情操、思想形成轨迹,尤其是他用英文写就的重要作品的酝酿、写作过程,以及玛丽·哈斯凯勒这位西方女伯乐慧眼识才、慷慨佐助、无私奉献等等,都一一跃然在这一封封、一篇篇真情洋溢的书信和日记里。

勤于创造、追求人类至美的纪伯伦与玛丽·哈斯凯勒之间的往来信件,在世界上也是不可多得的两性挚爱的文本。那里毫无世俗的卿卿我我之情,其中所隐含的,是深刻的文化寓意。

李唯中

同类推荐
  • 戴明贤集(第一卷):石城安顺

    戴明贤集(第一卷):石城安顺

    《石城安顺》系《戴明贤集》第一卷,也是本套书的开启,主要是描述戴明贤孩童时期的所见所闻,以一个孩子的眼睛描绘出安顺这个小城中普通市民的动荡生活与世俗百态。本书并未大而化之地去写这个城市或者他的童年,而是具体到一个个的小人物小事件,将如此丰富多彩的关于战时教育、文化艺术、商业、警务、宗教,关于民间习俗、餐饮、缝纫、娱乐……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方式,具体而微地呈现着这座小城永远不变的散淡、潇洒的日常生活。这种描写,让这座小城与人,散发出一种特有的韵味,凸显出它那种在充满动乱与战争的时代中异常坚韧的生命力量。
  •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2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2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唯一区别于动物的要着所在。
  • 寻觅中华

    寻觅中华

    《寻觅中华》一书,系统的表述了余秋雨先生从灾难时期开始一步步寻觅出来的中华文化史。除了一篇文章之外,其他所有的文章都是第一次发表。全书230千字。一路上写的书已经不少。由于读的人多,遇到了意想不到的盗版狂潮。作者的书在国内的盗版本,早已是正版本的十倍左右。前些年应邀去美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演讲,馆方非常热情地把他们收藏的作者的中文版著作一本本推出来向听众展示。
  • 还我大千世界

    还我大千世界

    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事关人类的生存和地球的前途。在世界“环境与发展”会议制定的《气候变化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中,均 “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我们人类应该有勇气连颂歌带悲歌一起去认真倾听,并理智地分析、吸取其合理的部分,否则,人类有可能在灭绝的前夕,还在为自己的愚昧唱着赞歌!常言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现况却是:“我们栽树,后人遭殃。”
  • 鲁迅诗释读

    鲁迅诗释读

    鲁迅先生写下了许多光照千秋的不朽著作,诗歌作品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本书收录其全部诗作,计旧体诗六十三首,新体诗十二首,是迄今篇目最全,考证最细的鲁迅诗歌研究著作。
热门推荐
  • 攻略小萌妻

    攻略小萌妻

    小的时候呆萌的她,一直指着他的下身,喊蛋蛋,蛋蛋,伸手要去抓,但是一直够不着。而他黑着脸拒绝。长大后,他不停地哄着她,宝宝你不能被别人摸你的手,亲你的嘴,不然会怀孕的。她问为什么你可以呢?他说长大你就知道了。结果他5年不见踪影,媳妇懒得理他,看他怎么追回媳妇。
  • 中国的相声

    中国的相声

    本书以史话的笔法,追溯了中国相声的历史渊源,讲述了波澜起伏的百年相声发展史,是相声艺术领域的经典著作。此次增订,收入作者评论马三立、侯宝林、马志明、郭德纲、梁左等诸多相声名家的十余篇文章,以飨读者。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官衔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官衔条例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勾吴癸甲录

    勾吴癸甲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青门引

    青门引

    惨遭灵剑门淘汰的花笙,机缘巧合之下进入修仙门派青门,意外结识了身份神秘的段七年与暖心师兄奚子牙。三人同闯传承之境,智斗五行巨蟒,共同见证千百年前的传奇。不知不觉中,花笙的心思也渐渐起了变化……一边是初遇搭救的恩人,一边是无微不至的师兄,她该遵循内心,如何抉择……
  • 我的时空穿梭车

    我的时空穿梭车

    末世来临,天降奇物,意外与张海的车融合在一起,让张海的车拥有了穿梭时空的功能。看张海如何利用时空穿梭车在末世中生存,寻找灾变的源头。第一次穿越的世界是《超时空同居》,没有福利就算了,为什么连穿越的世界也找不到好处?没有好处就算了,开局一个妈又是什么操作?系统,你出来,我们聊聊。我不是系统,笨蛋主人……
  • 第一绝色:冥君盛宠凉薄妃

    第一绝色:冥君盛宠凉薄妃

    她步步穿心,助他登君主之位,为他不惜自剜双眼,到头来,他却挥剑斩断她的生路。诛仙台上,她玉石俱焚,一战彻九天,杀神谁能挡?——她,东皇国闻名遐迩的天才废物,帝都第一丑女,受辱三年,被抛尸乱葬岗!血眸睁开时,来自王者杀神的灵魂,从此将主宰这个身体。且看她如何音念双修,风云天下!这一世,她风华尽显,以天才之名,艳杀天下。恩她者,百倍还。仇她者,杀无赦!狐狸遇上狼,谁吃谁豆腐?他说:“女人,天上人间任你闯荡,爷罩着你。”他还说:“记得回来就好。”
  • 穿越之寡妇难为

    穿越之寡妇难为

    一朝穿越竟然成为他人妇身躺在产房里产子,可喜的是意外得一女一子,夫君早已一命呜呼。夫家的大伯、婶子们、眼红她小日子越过越红火的人,一个个伸出脖子盼望着她能早日升天,田产归他们所有。唯一真心待她们母子三人,只有原装货的亲大哥,无奈大哥的婆娘视她为眼中刺,恨不得跟她马上回苏州卖咸鸭蛋。哼,想谋算老娘的家产,盼老娘早死,那得看你们有没有这个本事。看老娘怎么把家里的薄产弄成月朝最富有的地主寡妇婆。、、、、、、、、、、、、、、、、、、、、、、、、、、、、、、、《穿越之快乐妇家妇》、、、、、、、、、、、、、、、、、、、、、、、、、、、、、、、、好友文文《敢动我妈咪试试》
  • 你会教孩子吗(全集)

    你会教孩子吗(全集)

    本书从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让孩子带着兴趣去学习,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等角度,总结出100个要点,来阐述如何教孩子。
  • 蚕丝:钱学森传

    蚕丝:钱学森传

    《蚕丝:钱学森传》讲述了钱学森旅美二十年、曲折归国以及为中国航天事业殚精竭虑的传奇一生。钱学森是如何从一个清末杭州西子湖畔出生的钱王后裔一跃成为美国航天业界最杰出的火箭动力专家,以及如何成为麦卡锡主义的牺牲品而离开美国,从而摇身变为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成为中国的“导弹之父”?这本书都做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