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32200000003

第3章 有无相生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注释

斯:这。

已:通“矣”。

音声:汉代郑玄为《礼记·乐记》作注时说,合奏出的乐音叫做“音”,单一发出的音响叫做“声”。

圣人:古人所推崇的最高层次的典范人物。

言:即依名作判,仗名立言。具体表现为对审美、价值(即美恶、善不善)的评判,对事物特性的断言,以及对事物演变前景的预测等。

作:指万物的涌现与流变。

夫唯……故…… :解为正因为……所以……。

译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了,丑的概念也就形成了,也就出现丑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了,也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也就出现不善之事了。

有和无互相生成,难和易比较才可知,长和短相对而可见,高和下互为呈现,音节和旋律互相应和,有在前的也必有在后的跟随。

所以圣人以无为的姿态,不凭一己之力,而顺应规律、大道来处理世事;实行教化不发号施令,不凭自己的言辞,而利用自然规律。

万物劳作、创造而不自我称颂,生发而不据为己有,有作为而不以此凌驾于其他人或物之上,有了功绩也不以有功者的身份自居。正因为不留恋、不执着光荣、显要的地位,所以也不会离开这个位置。

王弼《道德经注》

美者,人心之所进乐也;恶者,人心之所恶疾也。美恶犹喜怒也,善不善犹是非也。喜怒同根,是非同门,故不可得而偏举也。此六者,皆陈自然,不可偏举之名数也。自然已足,为则败也。智慧自备,为则伪也。因物而用,功自彼成,故不居也。使功在己,则功不可久也。

美的事物,是人心所趋向、喜欢的;恶的事物,是人心所远离、讨厌的。美好和邪恶就像喜怒一样,善和不善就像是非一样,都是同一事物的两面。喜怒有着相同的根源,是非来自同门,所以不能偏向哪一个。“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等六者,都是自然如此的,不能偏爱、执着其中任何一个侧面。事物自然地生发就已足够,人妄加干预就会失败。智慧自然地存在于我们心中,虚妄的动机和作为不是真正的智慧。根据事物的本身特点去利用它,自然能获得成功,并非自我的作为产生的结果,所以也不以功臣自居。如果硬把功劳放在自己头上,那么成功就不能维持太久。

苏辙《老子解》

天下以形名言美恶,其所谓美且善者,岂真美且善哉?彼不知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声音、前后之相生、相夺,皆非其正也。方且自以为长,而有长于我者临之,斯则短矣;方且自以为前,而有前于我者先之,斯则后矣。苟从其所美而信之,则失之远矣。当事而为,无为之之心;当教而言,无言之之意。夫是以出于长短之度,离于先后之数,非美非恶、非善非不善,而天下何足以知之?

天下以事物的形态和名称来区分善恶,所谓的美而善的东西,真的是美而善的吗?人们不知道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是依靠对方的存在而存在的,是在相互比较中显现的,两者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说是正确的、无所偏倚的。比如自以为自己长,而与比我长的相比,我就是短的了;如果自以为自己在前面,而与比我靠前的相比,我就是靠后的了。只看到事物美的方面就说它美,那差得远呢。处理事情,不要有以自己的意愿改变它的心思;教导别人,不要有以言语妄加指导的想法。如果有人能超脱于长短、先后的计较,做到不善不恶的中庸,天下还有什么值得他挂虑的呢?

万物为我作而我无所辞,我生之为之,而未尝有、未尝恃,至于成功亦未尝以自居也。此即无为、不言之报。圣人且不知其美且善也,岂复有恶与不善继之哉?圣人居于贫贱,而无贫贱之忧;居于富贵,而无富贵之累。此所谓不居也。我且不居,彼尚何从去哉?此则居之至也。

万物以自身的发展变化为我服务,而我不妄加辞令,我创造、作为,但不据为己有,不以此凌驾于他人之上。取得了成功也不以功臣的地位自居,这就是无为、不言的回报。圣人不知道美和善,哪里还有恶和不善与之相对呢?圣人处于贫贱的地位而不为贫贱忧虑,处于富贵的地位而不为富贵牵累。这就是老子所说的不以自己所处的环境将自己定位。我尚且没有处所,别人能把我往哪里驱赶呢?这是居处的完美状态。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经典作家著作研究II(第12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经典作家著作研究II(第12卷)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央编译局陆续编译出版了大量国外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为了满足当前学界的需要,让这些宝贵的研究资料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丛书课题组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对这些资料进行了精选,分为“经典著作研究”、“基本理论研究”、“版本和传播、编译以及生平事业研究”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四个部分重新编辑出版。
  • 哲学的慰藉(译林人文精选)

    哲学的慰藉(译林人文精选)

    《哲学的慰藉》既是一部论述哲学和神学问题的经典名著,也是文学史上的伟大篇章,以散文与诗歌交替的形式描述作者在狱中绝境对人生终极问题的思考。涉及命运与天命、上帝的预知与自由意志、上帝的永恒性与时间等重大问题。
  •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纵横家指春秋战国时期从事合纵或连横外、交运动的政治家、外交家及军事家。纵横最初只是表方向的概念,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到战国时期,演变成政治概念,当时割据纷争,王权不能稳固统一,需要在国力富足的基础上利用联合、排斥、威逼、利诱或辅以兵法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于是,熟悉政治形势,善于辞令和权术,充分利用智谋。思想、手段、策略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纵横家就应时而生。《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适合大众读物。
  • 传习录

    传习录

    本书是中国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代表人物王守仁流传最广的著作。王守仁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其精通儒家、道家、佛教各家学说,且具非凡的军事才能和精深的文学造诣。本书是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集,包含了王守仁哲学思想的主要精华,是研究王守仁思想及心学发展最重要的资料,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 孟子与离娄

    孟子与离娄

    《离娄》重点论述了君臣之道、父子家人相处之道,说明了为君王者治国施政的最高修养境界—--至诚,为人臣者。高官厚禄者的责任——能格君心之非,为人师者的文化修养和教育的职责——促成完整的人格,为人子女者事亲尽孝之道——守身,即坚持一种人格、行为的标准。此外,还讨论了君子修养的目标,即“自得”以恢复“赤子之心”。南先生特别指出,后世学者对《孟子》多有误读,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他两不孝是什么,朱熹认为是“贫不仕”,“陷父母于不义”,他则反对此说,认为应依《孟子》本文,理解为不能事亲、不能从兄。
热门推荐
  • 琳法师别传

    琳法师别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民族复兴中国梦

    民族复兴中国梦

    《民族复兴中国梦》主要选取了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关键历史节点进行梳理。全书共二十章,前十七章回顾和审视了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过程,总结了经验,吸取了教训,确立了目标,后三章展望了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光辉前景。《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出版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与帮助。
  • 佛地经论

    佛地经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剑王朝

    剑王朝

    自连灭韩、赵、魏三大王朝,大秦王朝已经迎来前所未有之盛世,强大的修行者层出不穷,人人都以身为秦人而荣,但丁宁,一个出身毫无疑问的秦国都长陵普通的市井少年,每天所想的,却是颠覆大秦王朝,杀死修行已至前所未有的第八境的秦皇帝。
  • 阴魂不散

    阴魂不散

    越是禁止入内,越是诱惑人。于是就有那么些抵抗力差、好奇心重、不撞鬼不回头的同学闯了进去……
  • 龙动九天

    龙动九天

    挥手间,山河破碎,闭眸时,星河逆转;一念起,天涯咫尺,一念灭,沧海桑田。一代天骄,从微末中崛起,英雄血泪,美女柔情,谱写一世峥嵘。
  • 证因亭

    证因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听文知音

    听文知音

    赌书消得泼茶香,每一句都有美轮美奂的词藻,是他们的故事,也是你的。是灯火阑珊的璀璨,也是光彩夺目闪亮,是永久的辉煌……
  • 东线

    东线

    本书描写的是发生在朝鲜战场的故事。小说描写了我军指战员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场面。在朝鲜战场的东线,尚志英带领他的战士们正迎接敌人的到来。本书所描写的战争场面气势宏大,刻画人物的心理过程细腻深刻。在敌人和我军的一次次交锋中展现了我军战士的大无畏的精神。
  • 装太后

    装太后

    齐朝皇帝驾崩太早,留下年幼的太子继位,有意谋位的庄丞相表示,有必要把大龄待嫁长女庄宜珺送进宫装一下太后,对此庄太后表示:啧啧,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娃儿啊,教哀家如何下得去手啊。皇上则表示:太后,还满意你看到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