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2900000006

第6章 先秦:文明曙光(6)

与老子同时的道家人物是庄周。庄子创造了一套完全消极颓废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 没有本质的区别, 无所谓好恶、高下、大小、祸福、是非、生死之别。有人为生老病死而担忧, 庄子却认为人生的一切吉凶祸福都不必放在心上, 有了祸就是福, 人死了还是活着, 人死了就变成其他生物,活得可能更自由自在。他曾经做梦变成一只蝴蝶, 在花丛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醒来后自己分不清是蝴蝶变成了自己呢还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这就是他主观唯心论加上绝对的相对论的错误观点。庄子的唯心主义理论抹杀了事物的本质区别, 使人对人生和世界产生极端悲观和颓废的态度, 反映了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情绪。

战国时的重要学派是法家。前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商鞅、李悝、吴起、申不害、慎到等人, 他们主要是政治改革家, 在各国的变法改革中起了主要作用, 尤以商鞅变法成就最大。他们在改革中建立了自己的学说, 主要强调以法治国, 奖励垦荒,反对世官制, 奖励农战, 重视战争的作用等等。后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韩非是理论家, 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韩非本为韩国的公子, 他口吃而不善于政治活动, 但思想敏锐, 著述丰富。当他写的《五蠢》《显学》等篇被秦王嬴政看到后, 秦王高兴地说: 我如果能见到此人, 用他的理论来治国, 就是死了也没有遗憾了。公元前233年, 韩非到了秦国,和秦王日夜讨论政治, 秦王完全采纳了韩非的法家学说。韩非的学说主要是宣扬在发展农业、加强军队、改革吏治的基础上, 建立极端的君主专制主义, 以实现国家的统一。他认为商鞅提出以法治国, 申不害提出国君要用权术治国, 慎到提出国君治国必须建立起威势, 三者都有道理, 但都偏于一端, 应把法、术、势结合起来,国君既能以法治国, 又有一定的权术和威望, 能使臣下接受其统治, 那么国君的专制主义统治就会巩固了。韩非强调勤劳生产, 加强军队, 以法治国, 反对懒惰、游民和宗派、血统观念, 反对复古, 主张以今王为师, 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一国家建立的需要, 在历史上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他把人民看成为国君奴役的对象, 主张依靠严刑酷法来加强统治, 势必会激化社会矛盾, 影响生产力的发展。秦用韩非理论统一了中国, 也因用韩非的理论而导致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发生, 摧毁了秦王朝的统治。秦朝兴亡的历史, 对韩非的学说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除了以上几位最著名的人物, 诸子百家还包括以下这些:

子思子: 孔子学生, 与墨子同时。

杨子: 名杨朱。生平诸家记载不一, 极难确定。应在墨子同时或稍后, 而在孟子之前。杨朱主张“为我”, 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认为杨朱所代表的一些隐者是道家的第一阶段。而老子无考, 《老子》一书应在其后, 故《老子》学说仅能称之为道家的第二阶段。

陈仲: 墨翟之徒, 齐人。

孙子(孙膑): 与孟子同时。

禽滑厘: 鲁人, 与孟子同时。

惠施: 约生于公元前370年, 卒于公元前318年, 宋人, 曾做过魏国的宰相, 是合纵的实际组织者。与庄子同时, 先庄子死。经常与庄子进行辩论, 最著名的是濠梁之辩。

魏牟: 魏公子, 后于庄子, 与公孙龙同时。(钱穆《先秦诸子系年》)

公孙龙: 约生于公元前325年, 卒于前315年, 较惠施略迟, 约与邹衍同时。字子秉, 据说是赵国人, 曾做过平原君的门客。《汉志》录其书十四篇, 六篇保存至今,其中五篇基本可信。“公孙龙析辩抗辞, 别同异, 离坚白”。(《淮南子·齐俗训》)

稷下学者淳于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邹衍大部继承道家学说和儒墨两家思想, 但又不同于各家, 有自己的特点。

在这一时代, 重要思想均被提出, 为后世开出先河, 因此春秋战国时代被称为中国的轴心时代。

黄仁宇谈儒家文化

儒家的统治者在立法时确定男人的地位高于女人, 年长的高于幼辈, 并且有学识地位之人高于无知之人, 他们自以为凡此都与自然法规吻合。有一段长时期, 这系统所产生的秩序及稳定, 还曾赢得外间的赞赏。直到19世纪初西方的商业利益挟着实力在中国沿海各处立足, 才在相形之下使儒家体制的弱点彻底暴露。它自恃为十全十美的理想, 毕竟假设多于实际。况且它以满足民间最低的期望为目的, 而不及最高的标准, 看来乃是组织简单、效能低下的政体。既缺弹性, 也欠实力。当这些弱点暴露之际, 其缺乏效率之处, 尚可视作非道德。(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战国七雄的形成

传说周武王灭商时, 有800个商的附庸参与征伐。在春秋时代, 有记录的国家有170多个。到孟子生活的年代, 就只有战国七雄了。诸侯间的兼并是非常激烈的。

春秋末战国初列国都起内乱, 推动内乱的大半是封建残余的世家。

先说三家分晋。

整个春秋时期, 晋国公室内部为君权而不断争夺、吞并, 晋献公为巩固君位,诛灭了桓叔、庄伯之庶族群公子, 公族势力受到打击。时隔不久, 公室内部再次喋血: 献公宠骊姬, 欲立其子奚齐为太子, 逼杀太子申生, 逐重耳、夷吾等群公子,这场内乱丧亡殆尽, “自是晋无公族”。晋文公继位后, 鉴于数世之乱的历史教训,不再分封公室宗族子弟, 政治上亦不重用公族, 而是起用一批异姓贵族, 这些贵族大都是随他流亡的有功人员, 如狐毛、狐偃、先轸、赵衰等。这就等于废除了公室贵族世袭政权的传统旧制, 对后来晋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晋文公死后, 赵盾专权, 晋灵公对赵盾不满, 曾两次谋刺赵盾, 后被赵盾昆弟赵穿杀死。晋悼公以后, 公室彻底衰败, 已无力反抗卿族的专权。晋卿均出自范氏、中行氏、知氏、韩氏、赵氏、魏氏, 晋君形同虚设。公元前376年, 韩康子、魏桓子、赵襄子灭智伯, 三分其地, 晋分为魏、韩、赵国, 史称“三家分晋”。

再说田氏代齐。

齐国本是周初吕氏的封地。春秋末, 吕氏政权被田氏所取代, 从此, 齐国的主人由姜姓吕氏演化成妫姓田氏。过程是: 公元前671年, 陈国公族内乱, 陈公子完为避祸奔逃至齐国, 至齐国后为齐国田氏之祖(“陈”、“田” 本为一家)。公元前545年, 田完四世孙田无宇与鲍氏、栾氏、高氏合力消灭当国的庆氏, 取得公族与国人的支持。

摇摇公元前489年, 田恒自立为相, 田氏掌握齐国国政。

公元前481年, 田恒杀齐简公与诸多公族, 另立齐平公, 进一步把持政权, 又以“修公行赏” 争取民心。摇公元前391年, 田和废齐康公。

公元前386年, 田和自立为国君, 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

公元前379年, 齐康公死, 田氏仍以“齐” 作为国号, 史称“田齐”。

秦、楚也都经过内乱, 不过未被异姓所篡。

先说秦国。自穆公之后, 秦国多次发生争夺王位的内乱, 国力日衰, 渐渐从中原诸侯的目光中消失。当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 秦国甚至不敌魏国, 被夺去了河西之地。这一局面一直延续到秦孝公嬴渠即位, 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商鞅变法开始, 秦国才走上强国之路。

再说楚国。楚惠王(前488年—前432年) 在位时, 楚国内部发生了一场大的叛乱, 太子建的儿子白公胜兴兵作乱, 自立为王, 后来兵败被杀, 惠王复位, 内乱才平息。此时正是吴越争霸的时期, 楚国遭到吴国的侵略, 一度险些灭国。越国灭吴后, 楚国才得以有喘息的机会。楚悼王在位时, 吴起自魏国至楚, 被任为相。他严明法令, 裁撤冗吏, 废除了较疏远的公族, 把节省下的钱粮用以供养战士。于是南面平定了百越; 北面兼并了陈国和蔡国, 并击退了韩、赵、魏的扩张; 向西征伐了秦国。楚国遂又盛强。

在春秋战国之际的大混乱里, 小国失去霸政或争盟时代的保障, 大多灭亡。公元前375年, 郑为韩所灭。战国时, 卫国的领土不断被强邻蚕食, 国君封号也由公降为侯, 再降为君, 领土几乎全为魏国所占, 仅剩濮阳。公元前487年, 曹为宋灭。

陈、蔡都为楚所并。小不足计而自称夏后的杞国也并于楚, 时在公元前445年。春秋时代比较重要的小国, 只余下宋、鲁为七雄间的缓冲国。鲁悼公时, 三桓强大, 公室衰弱, 鲁君如同小侯。

周室虽微, 也同样地经过内乱。土地大半丧于邻国, 所余的领土又分裂为东周和西周。西周仍都于王城洛邑, 东周都于巩。东西周各有君, 天子即周赧王完全成为傀儡。东、西周时常争水灌稻, 此外并常起无谓的纠纷。至于在国际上, 周已完全失去春秋时代的重要地位。列国称王之后, 周更无足挂齿, 至多也不过是一个与宋、鲁相等的缓冲国。只有那若有若无的九鼎还叫人记得周曾做过天下的共主。

自春秋以来, 周王室衰落, 各诸侯开始觊觎九鼎。周定王时, 楚庄王首次“问鼎之轻重”, 被周大夫王孙满驳回。后楚灵王一度也动心问鼎, 因国内发生叛乱, 未果。

秦惠王时, 张仪制定策略, 希望能夺得九鼎以号令诸侯, 楚顷襄王、齐宣王亦希望争夺宝鼎。周赧王周旋于列国之间, 令其相互制约, 得保九鼎不失。

战争方式的改变

春秋时代军队人数少, 交战时双方都保持骑士风度, 一方要进攻另一方, 还要说一套优雅的辞令, 大意就是: “对不起, 奉上天的意志, 我要打您啦。” 但到了战国时代, 这种文明的作风已荡然无存, 战争变得非常凶残, 双方投入的兵员常有数万甚至数十万, 一场战役常有数万人战死。战国末年已到了全民动员、全民皆兵的地步。

军功爵制的实行

战国时代,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文化的下移和思想的活跃, 为社会的大变动创造了条件。各国统治集团中的有识之士, 顺应社会潮流, 进行变法即政治改革,摒弃血缘裙带的小圈子, 广泛吸纳人士, 出身社会下层的各类人才登上政治舞台,不但演出了大国争霸的史剧, 最终促使了大一统历史伟业的完成, 而且形成了社会层面的新格局。

军功爵制的实行, 既是战国社会大变动的一个重要标志, 又是促使这一变动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魏国的崛起和秦国的后来居上, 是因为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革, 而这种政治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就是军功爵制的推行。魏文侯在位五十年, 在他长期执政的过程中, 他先后任用李悝、吴起等人实行变法。变法的一项主要内容, 就是实行“食有劳而禄有功” 的制度。这对于当时魏国以及战国时期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动起了重大的影响。

春秋时期, 晋国与其他国家一样, 贵族凭借他们身份的高贵, 把持国家权力,享有种种特权, 平民百姓即使有才能, 甚至为国家立了功, 也无法跻身于社会上层,更不要说参与政治, 管理国家大事了。“食有劳而禄有功” 的措施则明令限制和废除了贵族享有的特权, 国家只是依照各人对国家的贡献而赋予其相应的权力和待遇,这自然将平民百姓中大批优秀分子吸纳到各级机构, 参与国家事务, 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报效国家的积极性。

如果说魏文侯颁行“食有劳而禄有功” 的政策促使了社会层面之间的流动, 那么, 他的礼贤下士、虚心纳谏就是促使人才流动的精神和思想保证。

魏文侯有一位老师, 叫田子方, 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他在启发和协助文侯任贤用贤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他认为, 一个国君, 要保持国力, 使国家富强, 一定不能骄傲, 而要虚心待人。史书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 文侯的儿子子击在路上见到田子方, 子击赶忙下车, 退在路旁行礼, 田子方却不予还礼, 扬长而去。子击大怒, 就质问田子方, 是富贵者值得骄傲, 还是贫贱者有资格骄傲。田子方回答说,当然是贫贱者值得骄傲! 富贵者敢骄傲吗? 国君骄傲, 就会丧失国家; 大夫骄傲,就会丧家灭族。失去国的人, 还没有听说过有人以国来对待他的; 失去家的人, 还没有听说过有人以家来对待他的。士都是贫贱的人, 如果他的意见不被采纳, 行为不符合主人的要求, 他拔脚走人就是了, 反正到哪里都是一样的贫贱。子击听了这番话, 赶忙辞谢。士出身贫贱, 却敢于傲视统治者, 这不但反映了士这个阶层的兴起和社会地位的提高, 更反映了这一阶层在当时社会变革中所起的无可替代的作用,而他们的流动性更强化了这种作用。

与魏国的情况相比, 秦国的这种变化似乎更为深刻, 在制度建设方面更加完备。

战国以前秦国的封爵主要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 勋劳尚在其次, 爵位世袭, 即所谓世卿世禄制。但是, 这种制度既削弱了秦国的统治基础, 又限制了人才的脱颖而出, 越来越不适应当时风云变幻的时代, 使秦国无法摆脱僻居一隅的落后状态。

到了战国初期, 秦国的统治者也试图进行一些改革, 如秦简公七年(前408年) “令百姓初带剑”。让贵族圈子以外的人也带剑, 这的确是一个破旧立新的大胆举措, 是旧的社会等级秩序正在瓦解的标志。后来秦孝公之所以能任用商鞅两次变法, 并最终取得成功, 就是承接了秦国已经开始萌发的社会变革的进步思潮。

商鞅变法规定“有军功者, 各以率受上爵”, 强调军功受爵, 反对无功受禄, 确立新的爵秩等级制度, 参照东方各国和秦国的爵名, 将以往“见功而与赏” 的规定系统化、制度化。

秦始皇即位后, 继续推行商鞅以来的法制, 只分封功臣而不分封宗室子弟。所以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 建立秦王朝, 还是“无尺土之封, 不立子弟为王”, 只有在统一六国过程中立有大功的将军才能封侯。

这种赐爵制, 将爵与官位合一。平民只要立有军功就可以当官, 以此跻身统治阶级的行列。有爵者除了有当官的特权外, 在政治上还享有减刑和免刑等特权。在经济上, 有爵者则享有获得土地、宅屋、财产和无偿占有庶子、隶臣妾劳动力的特权。官位的高低、俸禄的多少与军功的大小相对应, 这样就从根本上取消了世卿世禄制度。即使是奴隶, 也可以通过这一途径免为庶民, 甚至成为统治阶级中的一员。

这一措施不仅极大地激励了战士杀敌立功的积极性, 而且釜底抽薪, 彻底动摇了旧的宗室贵族作为一个特权阶层存在的基础。秦统一天下后及西汉初年继续推行这一制度, 更促使当时社会阶级、阶层的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秦国兼并关东六国的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一个为数众多的军功地主阶级, 并成为秦统一天下的强大的社会动力。

秦国的二十等爵

据史书记载, 二十爵的序列应该是: 第一级公士, 第二级上造, 第三级簪袅, 第四级不更, 第五级大夫, 第六级官大夫, 第七级公大夫, 第八级公乘, 第九级五大夫, 第十级左庶长, 十一级右庶长, 十二级左更, 十三级中更, 十四级右更, 十五级少上造, 十六级大上造, 十七级驷车庶长, 十八级大庶长, 十九级关内侯, 二十级彻侯。赐爵的条件和对象, 主要是军功、事功, 还包括告讦(检举告发罪犯) 之功。

战国时期的养士之风

春秋末年以来, 原来相对稳定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每个人的社会定位和社会角色也随之转换, 其中以“士” 这一阶层最为活跃。士是知识文化的载体。

同类推荐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我大明终其一朝315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铁骨铮铮,唯我大明;甲申天变,神州陆沉;大好河山,遍染腥膻;汉家儿郎,誓不为奴!永历十三年,郑成功北伐,这本是一场毫无快乐的痛——最优秀的将领阵亡了,再次北伐的本钱输光了。这一年,朱明忠意外的来到大明,成为郑成功麾下一小卒……建了两个读者群欢迎加入大明铁骨:150536833大明铁骨VIP读者群:150536544新书《这个大明太凶猛》已经发布!还请大家继续支持无语,支持这个与众不同的明末故事……
  • 最强军师之鬼才郭嘉

    最强军师之鬼才郭嘉

    新书/最强猛士之汉末崛起/已经发布新建书友群四海居,群号574206885,欢迎各大书友来唠嗑!
  • 三国之东方再起

    三国之东方再起

    世界四大帝国之首的大汉帝国已经大厦将倾,而其他三大帝国中,罗马正在内部争权夺利,安息帝国尚未衰弱,贵霜帝国开始向西域扩张。一个新的帝国取代了大汉,东方帝国再次崛起,世界风云突变,当东方第一次大规模西征,无边的铁骑踏破欧亚大陆,东西方文明迎来一次大碰撞。书友群:530490126
  • 战后日本人的战争责任认识研究

    战后日本人的战争责任认识研究

    战后日本人的战争责任认识纷繁复杂,且动态多变。即使战后日本某一社会阶层,或同一阶层不同社会集团的战争责任认识,也有相当大的差异和变化。甚至同一个日本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其战争责任认识也不尽相同。为总体把握战后日本人的战争责任认识的概貌和特征,本书以战后日本天皇、政府、保守派、进步派、普通民众的战争责任认识的连续性为“经”,以其因应国内外时局的阶段性为“纬”,重点阐述他们从战后至今的战争责任认识变迁史,探寻日本人的战争责任认识与中日历史认识问题的症结关系,从而增进彼此了解,加强中日互信,消除影响东亚和平、稳定与繁荣的思想障碍和历史因素。
  • 我的战舰不可能这么萌

    我的战舰不可能这么萌

    走过漫长的岁月,你我终于再次相见,我是德意志科技的结晶俾斯麦,请铭记于心.......欢迎加入陨落的铁十字书友群,群号码:601655508
热门推荐
  • 余生甜甜都是你

    余生甜甜都是你

    千桃这辈子做的最大胆的事,就是算计了海城最权威的那个男人——厉珩之。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成为了厉太太。是夜,千桃仍负隅顽抗:“厉先生,合同婚姻,何必当真!”……小正太拉了拉千桃的衣角说:“有人让我转告你,你属于净身出户,偷走了我属于违约,他可以告你的,而你——没有胜算!”千桃两眼一眯,巧笑倩兮,“请你转告他,你不是他儿子。”“她说,我不是——”厉先生终于发飙:“那我也要定了!”“对不起厉先生,我们已经离婚了,钱货两讫。”
  • 女主凶残

    女主凶残

    宋卿死于2014年4月5日清明节。穿越重生于天纪晋元一千三百二十四年。从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娇娇女变成一个杀人犹如切菜的凶悍小姑娘,宋卿表示压力很大。好不容易杀出一条血路,却是出了狼窝又进了虎穴。深宫之中,所有的杀机都隐在暗处,而她,要为“懦弱无能”的齐国太子铺平一条通向皇帝宝座的青云道。--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非凌不可淇逢对手

    非凌不可淇逢对手

    在八岁生日时,晚冰淇吃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冰淇淋,从此,她对这个给她冰淇淋的小邻居有了深刻的印象。多年以后,她认出了他,而他却因意外失去了从前的记忆。再次相见,她决定:哼!我名字中的另一半,绝不能缺少,敢忘记我,我让你吃冰淇淋吃到怀疑自己是谁!(治愈+青梅竹马+双重人格)
  • 女主她只想安稳活着

    女主她只想安稳活着

    一朝事故,被迫穿书到刚看过的末世小说里。不是女主也就算了,还是个被女主弄死的小炮灰。本来以为有系统,结果系统也临时掉链子。好不容易抱个大腿,没想到金大腿居然黑化了??她只想在末世好好的活着,复仇什么的,跟她没关系啊?!
  • 或许你选择了理想

    或许你选择了理想

    你一夜无眠。在柔软的席梦思床上,你显得心事重重,烦躁不安。你很想安静地睡实,让一切都平静下来,就像完成了一项不足为奇的采访任务一样。你不断地提醒自己,虽然身处大山深处,却是住在县城里的宾馆,威临宾馆。但恰恰是威临这两个字让你找不到丝毫舒适安逸的感觉。威临的意思无非是君威降临。它标志着正统对反叛,文明对蛮荒的征服。朦胧中,你似乎看到了几百年前的一个场景,一队雄壮的士兵行进在古老的山寨中,他们身上的铁甲在惨白的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染满征尘的旌旗在凛冽的山风中猎猎招展。那些衣衫褴褛的山民围观着奏凯而还的队伍。他们面无表情,冷眼旁观。队伍终于渐行渐远。山民们也逶迤散去。
  • 毒女归来,冷王追妻忙

    毒女归来,冷王追妻忙

    沈氏诞下死胎,有负皇恩,羞愧自尽死胎?明明是你的小妾捂死了我的儿子忘川水不止,奈何桥不断,此恨不休沈清漓含恨重生,回到未出嫁时吃软饭的爹,势利眼的祖母虚伪冷血的未婚夫,阴毒狠辣的姐姐去你丫的,一包药粉通通毒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三世情缘诺不轻许

    三世情缘诺不轻许

    第一世:一世宿缘似梦浮华(唐朝)性格迥异的三个人被命运牵绊在一起。寻千幽:“如果有来生,我想成为第一个住在你心里的人。”小余:“若有来世,我愿陪你终老,永不分离。”徐天霖:“放开你是我这辈子做的最错的事,下辈子我会紧紧抓住你的手,绝不再放开。”他们这一世的宿缘,似梦浮华。今生种下的因,来世又会结出怎样的果?第二世:乱世情深奈何缘浅(民国)一场千年的遗梦再次将三人的命运牵绊在一起。沐熙楠:“我会在来世等着你。”莫子鱼:“你还是最初的模样,不曾改变分毫。”林睿霆:“一缕归魂伴伊人。”他们情深缘浅。相遇,分离,重逢,这一世谁偿了谁的债?第三世:寻梦奇缘相惜莫离(现代)这一世,所为何来?司徒然:“我何其有幸,无论在你的梦里还是现实里,我都是你的最爱。”游思瑜:“我心中不可或缺的最爱,只能是你,必须是你。”相爱莫弃,相惜莫离。诺不轻许,许则必为。ps:唐朝+民国+现代,双男主设定,三世情缘,三段不一样的爱情故事,总有一款是你的菜!
  • 重生娇妻很彪悍

    重生娇妻很彪悍

    上辈子段柠檬被渣男贱女害的家破人亡,这辈子她要有怨报怨、有仇报仇!不过报仇前她得先把上辈子的恩报了。怎么报?勾引?以身相许?奈何小白兔还未行动,大野狼已经把人娶了。报起仇来妇唱夫随,结果却发现前世的死,根本是个惊天阴谋。柠檬:你没看上别人,说明你眼睛是雪亮的,在众多石头里发现我这颗钻石,说明你慧眼识珠。毅坤:要是看上别人了呢?柠檬:那就说明你眼瞎。毅坤:………柠檬:老公,你说我长的美吗?毅坤:美。柠檬:就知道你第一眼看中的是我的外貌。毅坤:难道你还有内涵?柠檬:…………
  • 帝国时代之大汉军魂

    帝国时代之大汉军魂

    曾维汉只是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因毕业后工作不稳定,一直沉迷于各种电脑游戏。阴差阳错的穿越到了东汉末年,带着一个全新游戏系统的他,将和各路三国英雄们(当然还有三国美女们!哈哈哈!)开启了一个与众不同三国时代。
  • 迭代:让情商和见识成为你最大的底气

    迭代:让情商和见识成为你最大的底气

    迭代就是,当我们去做一件事的时候,通过反复做,不断总结和思考,从而找到更好的方法,实现一次比一次更优化。人的一生,拥有归零心态,不断自我迭代和进阶,才能一直走在成长的道路上,才有机会发现人生的无限潜能。一个人要想不断地成长和迭代,就需要在情商和见识方面不断自我完善。本书从职业发展、个人成长、情商修炼、自我管理等四个角度展开,为年轻人提供了全新的洞察职场和审视自我的视角,给内心孤独、迷茫、焦躁者以清晰的进阶思路,助力他们突破自我瓶颈,实现自我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