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6100000002

第2章 绪言(1)

(一)食物中药的发展史

中医治病最主要的手段是中药和针灸。中药多来源于天然药物资源,主要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而可供人类饮食的食物,同样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及部分矿物质,因此,中药和食物的来源是相同的。有些物质,可以用于预防、治疗疾病,就称为药物,有些物质只能作为饮食之用,就称为饮食物。但药物中的部分种类,既有防病、治病的作用,也能当作饮食之用,叫做药食两用中药。对于这些物质,药物和食物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比如山药、百合、生姜、赤小豆、龙眼肉、山楂、小茴香、莲子、砂仁、桑葚、蜂蜜等等,它们既属于中药,具有治病的功效,又是大家经常吃的富有营养的可口食品。知道了中药和饮食物的来源和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我们就不难理解即药食同源的说法了。中药主要是以草本植物入药为主,在古代中药叫“本草”。通过对古代本草着作的研究,可以了解食物中药即食疗的发展史。

古人说:“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人体的生命活动必须依靠摄取食物来维持,而人类从一开始也就面临疾病。因此,人类为了生活与健康,必须寻找食物。《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史记·补三皇本记》也有“神农……始尝百草,始有医药”的记载。

在古代原始社会中,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食物的性味和功效,认识到许多食物可以药用,但食物与药物之间很难严格区分。随着经验的积累,药食才开始分化。在使用火后,人们开始食熟食,烹调加工技术才逐渐发展起来。

在食与药开始分化的同时,食疗与药疗也逐渐区分。

周代《周礼·天官》中,医分“食医、疡医、疾医、兽医”

四职,其中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八珍之齐”,且疾医在“聚毒药以供医事”同时,并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这同样反映了古代食疗的思想。

随着食疗经验和知识的积累,食疗本草理论也初步形成。战国时期我国第一部医学着作《黄帝内经》对此就有论述。如:“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血益气。”又有:“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些可称为最早的食疗原则。

东汉时期产生的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着《神农本草经》,共收载药物365种。书中十分注意收载能补益强身、防老抗衰的药物,其120种上品药物,大部分既可药用,又可食用。

着名医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把食物很好地用于医方,许多食疗名方,如桂枝汤、大小建中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猪肤汤等,至今仍为人们广泛使用。

两晋南北朝时期关于饮食物防治疾病的知识有明显的增长。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除较《神农本草经》增加了日常食物,如大麦、蟹、猪蹄、昆布外,还充分注意到食物的特殊性,创立了按自然属性将食物和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等类的分类方法。

把果、菜、米食从草木中独立出来,这对食用本草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该书“诸病通用药”中列有不少食物,如在“大腹水肿”项下就列有海藻、昆布、大豆、苦瓜等。

唐代食疗保健有很大发展,并形成了专门的学科。如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首先将“食治”立为专篇,指出:“安身之本,必资以食,救疾之速,必赁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又说:“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遗疾者,可谓良工……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书中对各种食物做了分类介绍。

其后有孟诜的《食疗本草》、陈士良的《食性本草》、昝殷的《食医本草》等问世。

宋代以食物防治疾病已很普遍,食用本草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林洪的《山家清供》载各种食物102种,有荤有素,有茶点饮料、糕饼果品、粥饭等,可称是真正的食用本草学。

官修大型方书《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均专门设有“食治”

门,所载的食疗方均在百首以上,其中包括许多药粥,且分门别类详细介绍,如苁蓉羊肾治虚劳、生姜粥治反胃呕吐等。

此期陈直的《养老奉亲书》则专门记述了老年疾病的食物疗法,载食疗方剂162首,其中补养粥43方。

元代的食疗有了新的发展。专着有吴瑞的《日用本草》、忽思慧的《饮膳正要》、贾铭的《饮食须知》、李鹏飞的《三元参赞延寿书·饮食有度》等,尤以朝廷饮膳太医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最有价值。该书继承了食、养、医结合的传统,共介绍了230种食物原料的性味功效和各种食疗配方、烹饪方法,主张食物多样化,强调饮食卫生,还特别提出了食物中毒等。

明代由于药学和食疗的发展,载入“本草”中的食物也大为增加。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所载的1892种药物中,食物约有500种。各种食物的应用,多数附有验方。由元代李东垣编辑、明代李时珍参订、姚可成补辑的《食物本草》,共收载食物1689种,是我国现存最全面的食用本草。这一时期食用本草类的着作还有宁源的《食鉴本草》、周履靖的《茹草编》、高濂的《饮馔服食笺》、吴禄的《食品集》等,都为食物本草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清代食疗已得到医家的普遍重视,因此,食疗本草类的着作也很多。如沈李龙的《食物本草汇纂》、袁枚的《随园食单》、汪昂的《续增日用菜物》、章杏云的《调疾饮食辩录》等,都很有价值。尚有黄云鹄所辑的《粥谱·附广粥谱》,共载药粥方200多个。

食疗本草从古至今已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内容十分丰富。除见于有关文献外,还广泛流传于民间。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疾病谱的改变以及医疗模式的变化,未病先防的意识不断增强,本草食疗,也逐渐兴旺起来。随着客观形势发展,食疗本草也亟待发掘、整理和提高。

(二)食物中药鉴别方法

食物中药的鉴别有多种方法,最实用的是经验鉴别。经验鉴别方法主要以性状鉴定为主,就是用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方法来鉴别食物中药的性状,这些鉴别手段在我国医药学宝库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它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除仔细观察样品外,有时亦需与标准食物中药标本和文献核对。经验鉴别的内容包括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折断面的特征、气、味、水试、火试等。

1.形状是指食物中药的形态。其形状与药食部位有关,食物中药为根,其形状是圆柱形、圆锥形、纺锤形等,如山药圆柱形、桔梗圆锥形;食物中药为皮,其形状常为板片状、卷筒状等,如肉桂;种子类食物中药常为类球形、扁圆形等,每种食物中药的形状一般比较固定。有的经验鉴别术语形象生动,好懂易记,如党参根头部分称为“狮子头”等。如观察很皱缩的全草类、叶类或花类食物中药,可先浸湿使软,展平。观察某些果实、种子时,如有必要可浸软后,取下果皮或种皮,以观察内部特征。

2.大小是指食物中药的长短、粗细(直径)和厚度。一般应测量较多的供试品,可允许有少量高于或低于规定的数值。

测量时可用毫米刻度尺。对细小的种子,可放在有毫米方格线的纸上,每10粒种子紧密排成一行,测量后求其平均值。

3.色泽是指在日光下观察食物中药的颜色及光泽度。

食物中药的颜色与其成分有关,每种食物中药都有自己特定的颜色,如乌梅黑色等。颜色是否符合要求,是衡量食物中药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大部分食物中药的颜色不是单一而是复合的,如用两种色调复合描述色泽时,以后一种色调为主色,例如黄棕色,即以棕色为主色。

4.表面特征指食物中药表面是光滑还是粗糙,有无皱纹、皮孔、鳞片、毛茸或其他附属物等。如白果表面光滑,紫苏子表面有网状纹理,沙棘表面有刺,甘草表面有皮孔,栀子表面有棱线等,均为其重要鉴别特征。

5.质地指食物中药的轻重、软硬、坚韧、疏松(或松泡)、致密、黏性、粉性、油润、角质、绵性、柴性等特征。

有的食物中药因加工方法不同,质地也不一样,经蒸、煮加工的食物中药,常质地坚实,半透明,呈角质样;富含淀粉者,晒干后质地常显粉性。

6.断面特征包括自然折断面和横切面。折断面特征指食物中药折断时的现象,如是否容易折断,有无声响,有无粉尘散落及折断时断面上的特征,如断面是否平坦,或显纤维性、颗粒性、裂片状,有无胶丝,是否可以层层剥离,有无放射状纹理等。对不易折断或折断面不平坦的食物中药,可削平后观察维管束排列情况、射线的分布等。横切面的经验鉴别术语很多,如“菊花心”,是指食物中药横切面上维管束与不甚直的射线排列成细密的放射状纹理,且在皮部沿射线常有裂隙,形如开放的菊花,如甘草等。横切面的特征在鉴别食物中药及饮片时特别有意义。

7.气有些食物中药有特殊的香气或臭气,如肉桂、丁香等具有特殊的香气等。“气”是由于食物中药含有挥发性物质的缘故,也是食物中药的重要鉴别特征之一。检查“气”时,可直接嗅闻,或在折断、破碎或搓揉时进行,有时可用热水湿润后检查。

8.味食物中药的味感是由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决定的,每种食物中药的味感是比较固定的,对鉴别某些食物中药特别有价值,如乌梅、木瓜、山楂均以味酸为好;甘草以味甜为好等。味感是衡量食物中药品质的标准之一,如味感改变,就要考虑品种和质量是否有问题。检查味感时,可取少量有代表性的食物中药在口里咀嚼约1分钟,使舌面的各部位都接触到药液,或加开水浸泡后尝浸出液。

除上述的简单的经验鉴别方法外,鉴别食物中药的真伪优劣,还可以采用水试、火试等简便易行的方法。

(三)食物中药现代研究

研究内容主要指食物中药的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能量和营养的来源,食物中药的成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们熟知的营养成分,如含量较大有碳水化合物、油脂、蛋白质等,以及含量较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另一类是天然活性物质,含量虽低却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食物中药中某些特殊成分往往有明显的生理活性,能调节人体功能,具有防病治病功效,且长期服用无毒副作用,适用于日常保健。食物中药中活性成分的主要类型有生物碱、萜类、香豆素、木脂素、醌类、皂苷、黄酮类、多糖、挥发油、氨基酸、甾体等。每类化合物都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现将食物中药中常见的几大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介绍如下:

1.生物碱类目前已发现近万种生物碱,多数具有强烈的生理活性,而已应用于临床的约80余种,其治疗作用是多方面的,如抗肿瘤,用于脑动脉硬化、脑血栓等脑血管疾病、风湿病、皮肤病、血液病及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气管炎治疗,另外具有镇痛、麻醉、抑菌等作用。

2.多糖类成分大量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表明多糖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又无毒副作用的化合物。它可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抗病毒、抗肿瘤、抗辐射、抗衰老的作用。近年来医学界已把多糖作为广谱免疫促进剂应用到了免疫疗法中。此外多糖还有降血脂、降血糖、抗炎、抗血凝、抗生育、止吐等生理活性。如枸杞多糖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可延长家蚕五龄期寿命;薏苡仁多糖、山药多糖、昆布多糖有降血糖作用;香菇多糖、膜夹黄芪多糖、枸杞多糖、虫草多糖、栀子多糖等有抗肿瘤的功能,植物多糖的抗肿瘤作用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或抑制肿瘤DNA、RNA的合成来实现的,因此对肿瘤细胞有抑制或杀伤作用,而不损伤正常细胞,且无毒,是有前景的防癌抗癌药物。

3.黄酮类成分黄酮类物质是一类低分子天然植物成分,是自然界中存在的酚类物质,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和大型真菌中。迄今,已有数百种不同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中被发现,但自20世纪20年代槲皮素、芦丁等黄酮类物质用于临床后,才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几十年来,科学家研究发现,黄酮类成分具有显着的生理及药理活性,例如抗氧化、抗病毒、抗炎、调节血管渗透性、改善记忆、抗抑郁、抗焦虑、中枢抑制、神经保护等。多种食物中药中富含黄酮类成分,如葛根、荷叶、菊花、槐米、槐花、山楂、橘皮、蜂胶等。黄酮类物质作为一类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天然物质,已成为当前国内外药物研究及食品开发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同类推荐
  • 肠胃健康书

    肠胃健康书

    胃肠病几乎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口臭、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痛、反酸、便秘、腹泻、胀气、臭屁多、肠炎、痔疮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本书针对胃肠经常出现的20种症状、24种病症,都给出了详细的饮食、按摩以及药物疗法,中西医结合,快速减轻病人痛苦,缓解不适。另外本书还针对儿童、青少年、女性、男性、老年人等不同人群,给出了详细的肠胃养护方案,最后,教会读者如何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做到不去医院病自治。
  • 有病治病,无病防身

    有病治病,无病防身

    做自己的健康顾问,自己就是最好的医生。俯拾之间即是强身保健妙法,举手投足尽享不生病的自在。叩齿咽津、耳压通经、净血排毒、食疗方、辨病治病绝招……最简单、最实用,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拥有不生病的智慧,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增强体质,享受不生病的自在,“武器”就在你手中。
  • 食物与食物相宜

    食物与食物相宜

    《食物与食物相宜》精选了近百种“最佳搭档”的食物,科学详尽地介绍了它们相互融洽、和谐共处的原因和结果,令你能在短时间内全方位地掌握相关知识,以便在下厨或饮食时不至于“混搭错配”。
  • 运动饮食1∶9

    运动饮食1∶9

    真正有效的减肥方法,并不是为了促进脂肪燃烧而进行的运动,也不是严格的限制饮食,而是找到造成自己现在身体状况的原因,根据原因采取的对应的方法。归根结底,是如何面对饮食的问题。“不改变饮食习惯,只想通过运动甚至其他捷径来减肥”这种想法本身就是有问题的。本书将消除大家对减肥和运动之间关系的错误认识,对如何切实地取得减肥成果,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本书所提出的方法并不是谁也做不到的难题。只要找出自己为何难以取得减肥成果的原因,就能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最终减肥成果,获得理想的身材和健康的体质。
  • 繁忙人士的简单健身法

    繁忙人士的简单健身法

    众所周知,工作、事业较为忙碌的人们,大多会忽略自身的健康问题。他们也往往会自认为没有太充足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健身锻炼。这种意识和行动上的双重缺失,所导致的是这个特殊群体的健康整体处于一种极不理想的状态,他们的身体也往往存在着重大的健康隐患。本书正是面向“繁忙人士”这个数目庞大的特定人群,并有的放矢地为他们提供简便易学、切实可行的日常简单健身方法,旨在改善他们的体质与健康状况。
热门推荐
  • 爱上痞子女

    爱上痞子女

    当痞子女遇见纯情男,一首缠绵悱恻的爱情夜曲正在唱响……跋扈嚣张的痞子女莎遇见一个男孩在网吧狂摔键盘,以网管身份上前制止,不但敲了他一竹扛还大大方方地“赖”上了他。既情场失意又考场失利的纯情男石涛假戏真做爱上了莎,而莎的干妹妹—冷酷美艳的毛毛虫的加入使石涛的爱情彻底迷失……
  • 中风食疗菜谱

    中风食疗菜谱

    《中风食疗菜谱》精选了近百种适合于中风患者的食疗一菜谱,你能在短时间内享受到食疗的好处,并且其菜肴色、香、味俱全。《中风食疗菜谱》内容丰富,科一学实用,易学易懂,非常适合中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使用。
  • 神级幸运星

    神级幸运星

    无意中获得了一枚运气骰子,还穿越到娱乐业匮乏的平行位面,王昊这下牛逼了。运气骰子的六个面分别是“非常倒霉,倒霉,普通,好运,非常好运,神级好运”,每天零点刷新!“不知道今天会是什么运气,求给力啊!”零点钟声响过,王昊闭着眼睛,把骰子往桌子上一扔!“哗啦啦……”骰子一阵乱转,等停下后,王昊顿时倒吸一口冷气!“卧槽!”只见运气骰子最上面赫然写着……————————欢迎关注!已有完本均订一万五作品《重生之神级败家子》,欢乐逗逼风格,喜欢的可以去看看。
  • 锦夜

    锦夜

    两本日记本,一本写满爱情,温情下是步步为营的精心算计一本记满现实,残酷之余却让人悬崖勒马18年前的桐花街,将错就错埋下了罪恶的种子18年后的程锦学院,悲剧被现实放大它的轮廓云之彼端的冷漠少年,倔强骄傲的卑微少女这一首与命运对抗的绝望之歌,你用生命唱尽,我以静默来和。——我们安排不了的,是那种叫做爱情的命运。它指引着我,做出你意料之外的选择,它会让你,永生永世都不能忘记我。
  • 势不可挡,傲娇总裁宠不停

    势不可挡,傲娇总裁宠不停

    无论颜兮做什么,在席炎的眼里,她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拜金女。可他明明那么厌恶她,为什么还要每天晚上与她痴缠。她问:“既然你那么讨厌我,为什么不肯放过我?”他答:“因为你是我的女人!”她说他无耻,他就做出更无耻的事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这样工作没压力

    这样工作没压力

    有人说:能不累吗?中小学生要应付学业,大学生愁于就业,工作的人谋求更高的工作岗位和更适合自己的职业,更别说复杂的人际关系带给我们的困扰。不能否认,我们身处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就拿学生的学习来说,课业负担异常繁重,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孩子就要承受巨大的学习负担。教育主管部门也好,家长也好,都已认识到这一弊端,大声呼吁并采取一定措施为孩子减负,但效果却不那么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时代的快速发展给人以极强烈的紧迫感,让你无法停留。“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了不居人后,人们拼命给自己增加压力。学习是这样,工作、婚姻、生活以及做人做事又何尝不是这样?
  • 王法正理论

    王法正理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宙合

    宙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行者玄奘(套装8册)

    行者玄奘(套装8册)

    一本囊括世间万千佛理的小说,孟非、陈坤、马伯庸、严峰、胡紫薇力荐。写尽玄奘的一生,一个孤独行者的求真苦旅!玄奘,俗名陈祎,出生在关中一个官宦家庭。大业八年,朝廷下诏在洛阳剃度十四名僧人,十一岁的陈祎用自己的方式争取到了机会,破格剃度为沙弥,法号玄奘。隋末群雄并起,处于风口浪尖中的洛阳饥荒蔓延,十室九空,玄奘开始负笈游学天下,广拜名师,成为名震一时的少年高僧,同时也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困惑和疑问。当再也无人能回答他的疑问的时候,玄奘便将目光锁定在了天竺。17年56个国家110个城市1335卷经文5万里路=玄奘西行。新兴的大唐王朝、马背上的突厥人、神秘的中亚、多种思想大碰撞的印度……展现在玄奘这样一个孤独行者的求真苦旅中,成就了人类徒步史上最伟大的探险。
  • 大唐的裂变 遍地狼烟

    大唐的裂变 遍地狼烟

    残唐天下,遍地狼烟。肆虐大唐半壁江山的黄巢之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从此朝廷再也无力约制各藩镇。本稿从朱温降唐开始写起,描写了大唐日渐衰败,各地诸侯拥兵自重,天下一地碎片的政治乱象。书稿采用编年体体例,多角度刻试图全景式地展示唐末复杂烦乱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