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700000015

第15章 远古时期有月亮吗

第二节 远古时期有月亮吗

对我们“天——月球”的假设,可能会有许多人捧腹大笑,认为这是天方夜谭,说我们在编新神话。可能还有人会说:你这个假设完全违背天文学常识,月亮从太阳系诞生以来,就处于现在的轨道上,怎么可能来到离地球很近的地方呢?

我们要反问以上这些嘲笑者:你怎么知道月亮从来就有呢?

我们现在确确实实知道月亮的存在,是有文字记载以后的事情,而文字产生于地球大约有 6000年的时间,那么在文字产生以前,天上有没有月亮呢?谁能回答!

我们知道月亮的存在,还依赖于流传至今的各种上古神话,那么在这些神话之前,天上有没有月亮呢?又有谁能回答。

有人说,用大海潮汐对海岸的侵蚀可以证明月亮的存在。可是现在的一些科学家新近研究证明:大海潮汐的变化与月亮的关系很小,即使没有月亮,大海依然有潮涨潮落的现象。

明月是否从来就有?我们暂不作定论,首先来看一看,中国古代有关月亮的神话记载。

月亮是地球外围空间中看上去最大的两颗天体之一(另一颗是太阳),因为距离的差别看上去月亮的大小正好与太阳的大小相仿,而且它与太阳一样,运行极有规律——东升西落,每 30天我们就可以目睹从新月、半月到满月的一个全过程。就月亮与人类的关系而言,它几乎与太阳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太阳给我们光明,使万物得以生长,月亮为我们驱逐黑暗与恐惧,使我们内心得以安宁,因此,古代人对月亮极为关注。从殷商时起,它就是人们宗教祭祀的对象,号称“西母”,后代许多文人将月亮作为自己的灵感之源,写下了无数传之万代的佳作。

从道理上讲,人类越发展,对自然现象的直接感触就越淡,因为人类与人类的文化在骨子里有一种反叛自然的本质,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在远离自然,比如,现代城市人每天匆匆忙忙,几乎很难注意到天上的月亮和星辰是多么美丽。相反,由于自然现象与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古代人对自然现象的感受,比我们强烈得多,他们每天都得观察天空,以判定明天是下雨还是刮风。假如月亮从来就有的话,那么古代人的感受要远远超过现代人,他们会将这种感受以神话的形式传给后人。

然而,事实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不论你信不信,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大量日(太阳)和天的记载,却很少有月亮的记载,即使有,出现的时代已经很晚很晚了。

用神话确定时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中国的神话是被零零散散记载下来的,而且其中还有大量后人添加的成分。但是,我们用神话中诸神的神迹,还是可以排列出哪些神话在前,哪些神话在后。盘古、女娲、伏羲、祝融、共工、炎帝、黄帝、蚩尤等,算是中国最早时期的神。先让我们看一看各类神话中有关月亮的记载情况。

女娲的神话里涉及两件大事,一件是抟土造人,一件是补天,没有月亮的记载,即使是女娲神话的扩展中也没有记载月亮的事。

黄帝的神话比较乱,内容很庞杂,主要有造人、造器物、大战蚩尤、居昆仑之山、和诸神等,也未见与月亮有什么关系。

伏羲的神话很古老,而且流传的地区也很广大,不但中原有,而且西南少数民族也有。伏羲神话的主干有造人、演八卦、大洪水、斗雷公等,也不见月亮的记载。

祝融是火神,主要神迹有大战共工等。水神共工的神话与祝融相似,蚩尤的神话稍多一些,但主要涉及与黄帝的一场战争。在这些神话中也不见有月亮的记载。

神农的神话不多,他主要是发明之神,发明了医药、农具、水井等。炎帝的神话不少,主要有与同父异母兄弟黄帝的战争、炎帝为灶神等,但同样没有谈到月亮。

上古古神中,唯有盘古、颛顼两位神的神话中与月亮有关,但仔细分析,都在似是而非之间。在盘古的神话中,盘古临死化身一节里有月亮,《五运历年记》载盘古死后:“左眼为日,右眼为月。”我们认为,这本身不是盘古神话中的内容,是后来人加上去的。《五运历年记》成书比较晚,当时佛教已经传入中国,它很可能是受佛教的影响。比如,《摩登伽经》说:“自在天以头为天,足为地,目为日月。”两个说法在行文上都差不多。倒是《五运历年记》的另一条记载比较符合中国神话的结构,“盘古之君,龙头蛇身,吹为风雨,嘘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但这里面并没有说月亮,只是解释黑暗、光明的由来,而且这则记载的源头在《山海经 ·海外北经》里,经文说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可见,在盘古的原始神话里,根本没有月亮的记载。月亮之说是从“视为昼,瞑为夜”中演化出来的。颛顼的神话里本身没有月亮,但在其扩展神话里有月亮的痕迹。《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一段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枢也。吴天门,日月所入。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头山,名曰嘘。颛顼生老

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日月星辰之行次。”神话的意思是说,噎这个神,居住在日月之山,掌管着日月星辰的运行,这个噎乃是颛顼的曾孙。从时序上来看,在这则神话中,月亮的记载出现很晚,应该不属于颛顼的神话,月亮是在“天地分离”以后出现的(颛顼令重与黎绝天地通)。

由此可见,上古神话中没有月亮的记载,至少在“天地分离”、“大洪水”以前没有月亮的确实记载,为什么呢?只能认为,在大洪水之前,天上根本没有叫月亮的东西,否则,在神话中不会不加以表现。

中国有关月亮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帝俊的神话中,《山海经 ·大荒西经》说:“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帝俊是殷商民族神话中的人物,仅《山海经》的《大荒西经》有零星的记载,除此以外,任何古籍再无记载。从“帝俊生后稷”的记载来看,帝俊的神话已经相当晚了,近乎文字发明的时期,根本不能与盘古、女娲的神话相提并论。

再说,帝俊之妻常羲,实际上就是嫦娥,很明显,它综合了嫦娥的神话。那么,嫦娥是什么时代的神呢?这条线索比较明显,“天地分离”之后,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然后才有后羿射日及嫦娥奔月之说。可见月亮神话在中国整个神话系列中,出现的时期很晚,大约是在“天地分离”、“大洪水”之后才有了关于月亮的记载。

还有一个证明,这就是神话与仙话的时间差别。中国是先有了神话,后来才有了仙话。月亮的出现与仙话的关系很大。比如,关于嫦娥就与仙家有关,嫦娥是吃了不死之药飞上月亮的,到了月亮上,又一直指挥一只白兔在制造不死之药,而不死是仙家的最大特点。可以说,嫦娥奔月是由于仙话而大放光彩的。

在“天地分离”、“大洪水”之前,中国没有月亮的记载,这一点可以成为定论。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早在 800多年前,就曾写出这样的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个问题问得好啊!因为我们今天也在问:明月几时有?

不但中国的上古文献、神话中没有月亮的记载,世界许多民族的神话里同样没有月亮的记载。瑶族的古老传说告诉我们,现在的月亮是在人类的某个时期突然出现的,可是不要忘记,人类的历史只有几十万年,而人类的记忆史不过几万年。

在哥伦比亚的印第安人的部落里,也有一则类似的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没有月亮,人类一到晚上都很害怕。有一位酋长决定牺牲自己,给大家带来光明,于是,他站在高高的山顶上,向空中飞去,越飞越高,最后变成了月亮。现在生活在非洲南部的布曼族的神话也证明,在远古的时候,天空中根本没有月亮。

在希腊南部的伯罗奔尼撒,曾存在一个叫阿尔卡狄亚的古老国家,据当地人传说,阿尔卡狄亚人在大洪水之前,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忧虑和悲伤,当时只有太阳,没有月亮,月亮是大洪水以后出现的。

大约 2300年前,亚历山大里亚大图书馆的第一位馆长在他留下的文献中这样写道:“古时,地球的天空中看不到月亮。”他在写这份文献时,曾参照了很多远古时遗留下来的手稿和抄本,可遗憾的是,这些文献后来统统被毁,我们已经不可能知道他写下这话时所依据的上古文献究竟是什么。古希腊的数学家、天文学家阿纳克萨哥拉斯,也根据当时的一些资料说过,月亮在天空中出现是很晚以后的事情了,在人类的早期天空中没有月亮。他并且说太阳不是神,而是一块巨大的炽热的石头,月亮像地球一样并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并因此而受到监禁。

以上这些人类最古老的传说和记载(有些是严肃的科学著作),都说明上古时没有月亮,确切地说,是在现在的月亮轨道上看不见月亮。而我们目前又无法确知远古时的天空中是否有月亮。所以,必须对上古遗留下来的神话、传说等格外重视,因为这些资料是现存最早的资料了,舍此,我们就会更加茫然。

那么,在这以前,月球究竟躲在哪里呢?

事实上,如果我们对中国上古神话有足够了解的话,一定会产生这样一种联想,上古神话中也有月亮,只是当时它不叫月亮,而叫“天”。神话中大量关于“天”的记载,都是关于月亮的记载。后来,这个“天”在某事件下,离开了地球,越升越高,终于到达现在的位置,人们给它起了一个新名字——月亮。

同类推荐
  • 岁时文化

    岁时文化

    《岁时文化》主要内容分为悠久的岁时文化、岁时文化的四季等章节。岁时文化是与我们的文明相伴而生的,其历史之悠久,内涵之丰富,生命力之强大,已成为与我们日常生活、意识、情感紧密联系又蓬勃律动的鲜活基因。岁时文化可以增进现代人对自然和历史的尊重,岁时文化的来源就是自然物候的变化。春节、元宵节、清明踏青、元宵赏月、重阳辞青等,都是踏着自然的节拍进行的。重视岁时文化有利于我们审视自己,继往开来。
  • 山水佳迹对联(下)

    山水佳迹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关于山、水的对联,如“三凰山(澧县)”、“会龙山(益阳)”、“岳麓山(长沙)”等等。
  • 北国卧龙:耶律楚材

    北国卧龙:耶律楚材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北国卧龙(耶律楚材)》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本书精选的18本国学经典是教育专家和国学研究者的双重推荐之作,它们在国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它们的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国学书目。
  • 光怪陆离的世界民俗

    光怪陆离的世界民俗

    民俗,就是世代相传的民间生活风俗。世界民俗,就是关于世界各地的民俗。全书给大家介绍了世界各国的民俗风情、风俗独特的世界民俗、世界少数民族部落的民俗等方面的内容。
热门推荐
  • 校园女神是学霸

    校园女神是学霸

    话说,校园里,长得好看的女生一般学习不好,可是唐小朵却是个例外。长得好看就算了,为什么还是个学霸,不是说女主应该娇滴滴的等男生他们保护吗?你那么彪悍真的好嘛?
  • Essays on Paul Bourget

    Essays on Paul Bourge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玄游

    天玄游

    唐天玄者因为一次意外,来到了三国时代。看他是如何收下名将,看他是如何忽悠谋士,看他是如何勾引美女,看他是如何收刮财富,看他是如何…………称霸三国,又是如何利用自己的先知先觉,断了刘备的发展之路,断了孙氏家族的称霸之路,断了曹操的枭雄之路。让我们一起看看唐天玄在三国的所作所为,看他是怎么成为传奇的。看他雄霸三国之后又会经历什么…………
  • 凤勾情,弃后独步天下

    凤勾情,弃后独步天下

    穿越成一国弃后,皇上视她如蔽履不说,还高调迎娶白莲花,日日夜夜秀很爱。雾草,辣眼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激活生命潜能(人生高起点)

    激活生命潜能(人生高起点)

    有人说,人如果不逼自己一把,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优秀;也有人说,人的潜力是无穷尽的,就看怎么去挖掘。《激活生命潜能》是专门为青年读者朋友量身定制的成功法宝。希望能给读者朋友以启发。
  • 爱尔兰之约

    爱尔兰之约

    28岁的她和他偶然的邂逅,第一是偶然,第二次意外,第三次他被她深深地吸引,他们相爱了,痛苦、挣扎、纠结,被爱情伸出的刺一次又一次的刺痛后,她选择了离开......
  • 卡夫卡致奥特拉及家人的信

    卡夫卡致奥特拉及家人的信

    《卡夫卡致奥特拉及家人的信》卡夫卡,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生前鲜为人知,死后震撼世界。他终身未婚,与父亲关系紧张,他的妹妹奥特拉·卡夫卡或许就是他最为亲近的人。
  • 狂追这不是梦

    狂追这不是梦

    “我很霸道你以后要听我的”“可以啊,我到要看看你是怎么对我霸道的。”
  • 泡沫之夏Ⅰ(修订版)

    泡沫之夏Ⅰ(修订版)

    夏沫和洛熙都是孤儿,少年的他们在养父母家相识,因为童年留在内心的阴影,他们彼此充满戒备和防范。洛熙在夏沫和弟弟参加电视歌唱大赛遇到尴尬状况下为他们解围,两个孩子中间的坚冰在逐渐融化,而深爱夏沫的富家少爷欧辰为了分开两人,把洛熙送到英国留学……五年后的洛熙成了拥有无数FANS的天皇巨星,而夏沫作为唱片公司的新晋艺人与他再次相遇,欧辰失忆了,三大主角再度登场,爱恨纠葛,他们之间将会发生怎样的一段故事。
  • 吕祖指玄篇诗注

    吕祖指玄篇诗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