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公孙丑上》有则寓言,说的是宋国有个人,为了让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一些,就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往上拔。拔完回到家,他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田里的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听后,忙到田里去看,只见田里的禾苗全都枯萎了。今天用来比喻强求速成反而坏事的成语“揠苗助长”就源于这个故事。
植物生长必须依赖一系列条件,比如:要有适宜的温度,要有适量的水肥,还要有足够的生长时间等。那个浮躁的宋国人急于求成,违反了植物的生长规律,费了半天力气,却把事情办坏了。
在现代社会里,也有这样的人,他们看到一部文学作品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就想学习文学创作;看到电脑专业在科研中应用广泛,就想学习电脑技术;看到外语在对外交往中起重要作用,又想学习外语……由于他们对学习的长期性、艰苦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和思想准备,只想“速成”,一旦遇到困难,便失去信心,打退堂鼓,最后哪一门也没学成。这种情况与明代边贡《曾尚子》一诗里的描述非常相似:“少年学书复学剑,老大蹉跎双鬓白。”这是讲有的年轻人刚要坐下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去学习击剑。如此浮躁,时光匆匆溜掉,到头来只落得个一事无成。
浮躁的人自我控制力差,容易发火,不但影响学习和事业,还影响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其害处可谓大矣,故应该力戒浮躁。
可是,说来容易做来难,我们怎样才能戒除浮躁呢?大家都知道,轻浮急躁和稳重冷静是相对的。因此,要戒掉浮躁之心就必须首先培养稳重的气质和精神。
稳重冷静是一个人思想修养、精神状态美好的标记。一个人只有保持冷静的心态才能思考问题,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中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使自己的思维闪烁出智慧的光辉。诸葛亮讲的“非宁静无以致远”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如能把“宁静以致远”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就会有助于克服浮躁的缺点。
另外,稳重冷静,还是事业上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据《左传》记载,鲁庄公十年,弱小的鲁国在长勺打败了强大的齐国。两军对阵时,齐军战鼓刚响,鲁庄公就要迎战,被曹刿阻止。直到齐军擂第三通战鼓,曹刿才同意出击。齐败退后,鲁庄公急忙要率军追击,又被曹刿阻止,曹刿在战场做了一番观察,才说:“可矣。”事后,曹刿对鲁庄公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辄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由于曹刿稳重冷静,善于思考,鲁军才能在齐军士气丧失而自己士气正旺的情况下发起攻击,才能在齐军确是溃逃而没有埋伏的情况下乘胜追歼,从而创造了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一个典型战例。
在《荀子·劝学》中有一段发人深省的话:“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蟹有六条腿(实际上是八条腿)和两蟹钳,自身条件比蚯蚓强得多。但由于浮躁,如果没有蛇和鳝的洞穴就无处寄身。可见,只要心恒志专,即使自身条件差,也能有所成就;反之,自身条件再好,性情浮躁,也将一事无成。
“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垒成泰华岑。”这一出自宋代陆九渊《鹅湖教授兄韵》的诗句劝喻人们:涓涓细流汇聚起来,就能形成苍茫大海;拳头大的石头垒积起来,就能形成泰山和华山那样的巍巍高山。只要我们勤勉努力,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不论自身条件与客观条件如何,都能走上成才建业之路。
要想远离浮躁,还要学会挡住诱惑。现代社会,成功的比例明显增大。这本是好事,可以鼓舞许多人不甘落后的进取心,但同时也会使人们产生盲目的攀比心理,眼红心动,沦于浮躁,再也坐不住了。他们不问别人成功背后的艰辛,只图别人令人羡慕的结果,于是自己也做起了“心想事成”的美梦,陷入了“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误区。在他们看来,自己的能力不比别人差,吃的辛苦不比别人少,而待遇、荣誉、地位却样样不如人,实在冤哉枉也。实际上,别人能够做到的,当然不是说这些人就一定不行,但要赶上别人甚或超过别人,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首先必须远离浮躁。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冷静地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劣势和优势,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然后立足现实,确定目标,制定措施,付诸实践,才有成功的可能。
中国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一书中谈到,古往今来,凡能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人,无不经过读书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说必须站得高,看得远,选定自己的奋斗目标。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说一个人在认定自己的目标之后,就要刻苦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奋力拼搏,即使衣带宽了,人渐瘦了,也始终不悔。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说经过千百次寻求知识后,回头一看,忽然发现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就在眼前,成功正在向你招手微笑。有了这三种境界,浮躁之心自然会远离我们而去。
克服浮躁的心态,对我们做事,处世、修身都有益处。一个心浮气躁的人,是不受人欢迎的人,而且他浮躁的心理还会影响他的健康。所以,在生活中注意克服浮躁心理是很有必要的,不然,我们就会深受其害。
摆脱悲观心态,看到对自己有利的一面
乐观和悲观,是人类典型的、也是最基本的两种心态倾向。人类意识到,他面临的是一个前途未卜的未来。因为对未来缺乏了解,所以对它的希望,不是乐观的,就是悲观的。
一位乐观主义者总是假设自己是成功的,就是说,他在行动之前,已经有了85%的成功把握。而悲观主义者在行动之前,却已经确认自己是无可挽救了。悲观的失败者视困难为陷阱,乐观的成功者视困难为机遇,结果就有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
在战国时期,有两个战败的士兵被敌人给追得落荒而逃,好不容易,他们摆脱了敌人的搜捕,躲到了一座深山。忽然,饥肠辘辘的他们在不远的地上看到了一只苹果,两人好兴奋!赶忙冲上去,却发现那苹果早已被山猴给咬去了一半!
甲士兵说:“唉!真是的,好端端的一只苹果,怎么就这样被猴子给咬去了一半呢?真可谓是祸不单行啊!”
乙士兵却说:“啊!太好了!不管怎样,这苹果至少还有一半,可以让我们两个人充饥,不至于饿死啊!”
几天之后,两人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军营里,分别被派到了不同的队伍里去……几年后,乙士兵升到了参将!而甲士兵呢?却仍然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马前卒。相信吗?一个乐观的人,绝对比一个悲观的人更有机会成功!因为乐观的人,在每一个困境中都可以看到一个希望;悲观的人,却易在每个顺境之中都看见一个烦恼!
同样是一件事,具有乐观心态的人总是能够看到事情的正面,而对于悲观心态的人却总是看到事情的反面。
有一个故事说:两个人,各得到一笔遗产。在一次意外中又都失去了其中的一半。其中乐观的人认为我还有一半财产呢,于是幸福地享受遗产给他带来的美好生活。而另一个悲观的人却总是认为自己失去了一半财产并为此耿耿于怀,不久就郁郁而终了。
如果你一直有一个悲观的心态,那么你的注意力可能永远不会转移到对你有利的一面。正确地控制和调适悲观心态,可以从下面几点入手:
1.不要仇恨世界
不要总认为整个世界都是和你作对,或者你不应该来到这个世界上。如果你这么认为,那是不合逻辑的,也太自我了。不要认为你已经看透了整个世界,否极泰来,你永远无法预知未来。所以,你也永远不要认为事情总是你想的那么糟糕。
2.寻找你悲观的根源
很多已经根深蒂固的悲观情绪,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你的孩童时期。因为那个时候,你的思想正在形成,而你的所见所闻会影响你做出的决定。如果你的成长过程中看到的大部分是失望、背叛和失败,那么现在的你作为一个成年人,对世界有这样的看法,是一点都不值得奇怪的。有的时候,我们也会受到父母悲观情绪的影响。不管哪种原因,你的悲观情绪的根源是你周围的环境,而悲观情绪也会因为环境很容易改变。
3.要明白过去不等于未来
即使你之前经历了痛苦和失望,但并不能说明这些就是你今后的全部。在你的过去,有很多事情是你无法控制的。从某种角度来说,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生活中不幸的环境和经历——你也不例外。但是在我们的生命中,也有很多东西是可以一点一点去控制,去改变的。一天或者一周的开始比较糟糕,并不意味着你有一个悲惨的结局。不要因为开始不顺,就不自觉地自我应验了更糟糕的结局。
4.空想还是实干
你没必要太过于看重结果,害怕不好的结果。不要不停地去想发生了什么,你应该开始想想你可以做什么。如果你觉得现在的生活方式不快乐,你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然后实现它,而不是停留在对不快乐的抱怨上。自己努力去赢得胜利远好于努力去避免失败。
5.认识到痛苦、失败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不是生活的全部
生活本来就充满了风险和挑战,并不是每件事情都会有好的结局。痛苦、失败在所难免,你没有必要认为自己总会痛苦、失败,因为你大部分时候,好的方面会比坏的方面多。
6.学会感激
每个人都有一些人或事情值得感激。成为乐观主义者的关键在于他能够意识到任何形势下的有利条件和事情的可能性,而且他总是认为现在的形势已经很好了。把在你身上发生的好的事情列一个清单,在你觉得消极的时候,拿出来看看,并提醒自己并不是什么事情都那么糟糕。
7.用正面的、积极的信条
用积极、肯定、正面的陈述,把你想改变的或者认为能够鼓舞自己的话写下来。贴到你每天都会看到的地方,提醒、激励自己。例如:
“凡事皆有可能!”
“我唯一可以控制的就是我的人生态度!”
“凡事总是有选择的!”
8.记住:生命是短暂的
如果你觉得悲观情绪左右着你的判断,你开始觉得对未来失去信心的时候,不要忘了提醒自己时间正在一分一秒流逝。悲观本质上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它让你在还没有发生,并且也不一定会发生的事情上浪费了时间,它阻碍了你完成应该完成的事情。
9.做一个平衡的乐观主义者
乐观过头就成为了极端乐观。如果你认为任何事情都会成功,坏的事情永远不可能会发生,那么你很有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决定,而且别人也会很容易利用你的这一点。一个理性的乐观主义者,不管事情的好坏,他都会接受。“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期望”——前者能让你更理性,后者会让你更乐观。
摆脱虚荣心态,做最真实的自己
所谓虚荣心态,就是追求表面上的光彩,是一种极力掩盖自己不足的心理表现和夸张行为。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个人不渴望满足自尊,也没有一个人不希望获得荣誉,但这种获得应该是建立在既自尊而又尊敬他人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自我夸耀。为了满足虚荣,有些人便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和冒犯,常常会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津津乐道,自卖自夸。因此,懂得生命尊严的人,真正懂得荣誉的人,必须从虚荣中超然而出。
对虚荣的人来说,受到他人的注意、赞同、赞扬,是最有价值、最光彩的事。一旦虚荣心得不到满足,就会加剧人的自卑情结的形成。
虚荣心强的人喜欢高声喧哗,喜欢哗众取宠,喜欢有人追随在他们身边,喜欢参加各种集体性活动。从根本上说,虚荣是一种源于自卑感的、极力想得到别人承认的愿望,是极力想得到荣誉或别人尊重的一种心理表现。一般来说,具有虚荣心态的人有以下表现形式:
1.不择手段追逐功名利禄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谁都不想默默无闻地活一辈子。自古以来,大多数人都把求名、求官、求利当做终生奋斗的三大目标。但是在追求功名利禄的过程中,应该量力而行,超过自己能力之外的追求,常常达不到目的,而达不到目的,又不甘心淡泊平凡生活的人,就势必会由于追求的太过迫切,从而产生邪念,甚至走上歪门邪道。
2.特别爱面子
面子,是中国人心目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象征着一个人的尊严、身份,甚至是名誉等等。在一些情况下,面子甚至比名利更加重要,有没有面子,常常是一个人考虑问题时的首要标准和尺度,也是一个人在进行各种判断和选择时的重要出发点和原则。人们活着,有时就是为了要一个面子;各种冲突和矛盾的出现,有时无非也是为了一个面子。总之,面子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各种交往过程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如何保全自己的面子,在丢了面子之后,如何去挽救自己的面子,这是一个非常需要技巧的问题。其实保全或挽救自己的面子,最好的方法就是不亢不卑,真诚面对一切,用自己的诚心去打动对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对方。可是有的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却选择大肆吹嘘、炫耀自己,以至弄到最后,落到无法收场的地步。
3.靠外表赢得别人的仰慕
虚荣的人往往刻意注重穿着打扮,希望借漂亮的服装修饰赢得别人的艳羡。有的人明明经济不宽裕,却把大量的开支花费在服饰打扮上。他们倾慕名流与时尚,是时尚的追随者和时髦的追逐者,是高档生活、高档消费的支持者,往往浑身上下都是名牌,被名牌和流行牵着鼻子走。
4.处处挑剔别人
经常挑剔别人错误的人,多半是一些一事无成的人。他们没有什么值得别人称道的建树,于是竭力想通过这种挑剔别人的方式,试图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同时掩饰自己的无能。批评当然比实际行动要容易多了。对于他们来说,处处挑剔他人的毛病,能够显示自己的鉴别力。当然,不切实际地过分赞扬某人某事,也有类似的动机,都是虚荣心在作怪。通过对某人某事的过分赞扬,他就可以摆出一副满腹经纶的样子,或者显出高人一筹的鉴别力、判断力。对这些人来说,事情不是一无是处,就是完美无缺。
5.谄上傲下
虚荣心重的人还喜欢与他人保持距离,这样做的目的可能不仅仅是要给人以深刻印象,而是避免被他人超过自己或避免他人发现自己的错误和弱点。因为他意识到,别人与他有了更深的交往时,就会发现自己的一切缺点,他们害怕他人对自己的仔细观察和了解。
6.制造优越感
虚荣的人是一些竭力想改造他人的人,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通过这样的活动表明他们比别人要高一筹,是为了提高自我地位。规劝他人改过很容易提高自己的自重感,仅仅只是告诫他人就足以证明虚荣者的优越地位,并使他能够以某种恩赐般的优越态度来看待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