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90300000025

第25章 普外科疾病(24)

脾切除后血小板过高者,应警惕血栓形成。常见为门静脉血栓,患者有腹胀不适的表现,可用B超检查确诊。治疗可采取:(1)低分子右旋糖酐500—1000ml静脉滴注3—5天;(2)尿激酶20万—40万单位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5—7天。如血小板≥400×109/L,应采取预防措施,包括口服阿司匹林或潘生丁、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术后禁食期间应每天静脉滴注地塞米松5—10mg,进食后改为术前的口服剂量。出院后根据病情逐步减量,不宜过快,疗效满意的患者一般在术后3—4个月停药。

4.血液病脾切除术后并发症及防治

(1)腹腔内出血: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一般为0.5%—1.5%,可高达2%—4%,如抢救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原因:(1)凝血机制障碍,微小血管出血难于自止;(2)脾蒂处理不妥,将脾动、静脉与其他组织(胰尾、网膜等)一并结扎,因组织较多未扎紧而致动脉出血;或脾动、静脉残端粗大,结扎或“8”字缝扎后两端滑脱出血;(3)胰尾损伤处理不当,钳夹脾蒂时损伤胰尾,未做妥善的“U”形缝合止血;或行脾蒂的大块结扎,术后胰腺组织软化致使结扎线松动或脱落而发生胰尾血管出血;还可因存在慢性胰腺炎,组织较脆,虽经缝合,术后仍发生胰腺动脉出血;(4)胃短血管处理不牢靠,胃底大弯处结扎的胃短血管残端很短,术后胃扩张或蠕动而滑脱出血。

诊断:(1)出血一般发生在术后12—24小时,绝大多数在12小时以内。患者均有烦躁不安,或有腹部胀痛。如短时间内引流管内流出大量鲜血,每小时流量>100ml,诊断即可成立。(2)有时先发现患者脉搏增快,挤压或冲洗引流管后有大量鲜血流出,或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液,即可及早确诊。(3)一旦出现血容量不足征象或血细胞比容进行性下降,即应怀疑腹腔内出血可能,可及时行腹部B超检查以明确诊断。当出现典型低血容量休克才明确诊断者,预后较差。

预防:(1)术前改善肝功能和纠正凝血障碍。(2)术中操作细致,彻底、牢靠止血,发生血管出血的原因大多是对血管和周围组织进行大块结扎的结果,应仔细分离出动、静脉并予以双重结扎,其余组织应仔细缝扎。(3)处理脾蒂血管应尽量靠近脾脏,或先沿胰尾上、下缘进行小块钳夹切断后再处理脾蒂,这样不仅可避免胰尾损伤,而且能防止术后胰尾血管出血,减少膈下感染的机会。胰尾有损伤或疑有术后内出血可能者,置左膈下引流管,严密观察。(4)在处理脾胃韧带时,应先充分游离脾上极,然后紧贴脾包膜钳夹结扎脾胃韧带,这样胃短血管残端较长便于结扎,脾切除后应仔细检查大弯处胃短血管结扎是否妥善,必要时加以缝扎,既可止血,又可避免因壁损伤而导致术后胃瘘。

治疗:(1)术后引流管内出血量不多,患者病情稳定,可暂时严密观察,每隔1小时更换引流袋。如出血进行性减少,颜色变淡,复查血红蛋白无下降,可继续观察,不必再手术。(2)有时大量出血致凝血障碍,则单靠外科止血不能解决问题。应及时请血液科会诊,采用适当的措施积极治疗凝血障碍,如补充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新鲜血浆或缺乏的凝血因子等。(3)出血量较多,应在迅速补充血容量同时,尽快从原切口剖腹探查。迅速清除腹腔积血,并可收集血液,经抗凝过滤后回输。寻找出血点有时较困难,要耐心细致,避免造成新的出血而掩盖原出血点。首先察看脾蒂残端、胃短血管结扎处。如一时未发现出血点,应等血压上升后再仔细寻找。对出血或可疑出血处均作可靠的结扎和缝扎。偶尔不能发现确定的血管出血,而是膈面或脾床渗血,可用电凝、局部喷洒止血药或医用胶止血。最后根据上述导致术后内出血的各种原因有顺序地全面检查一遍,置膈下引流管。术后加强抗感染及保肝治疗。

(2)术后发热:一般将脾切除术后10—14天以内的发热称为术后反应热或吸收热,而将术后2周以上,体温持续超过38℃,并排除局部或全身感染并发症的不明原因发热称为“脾热”。

原因:(1)脾窝积液、积血,或止血时大块结扎导致残留的组织局部坏死;(2)胰体尾部损伤造成的非化脓性炎症反应;(3)某些不易察觉的隐匿性感染;(4)脾切除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致使人体抗感染能力降低,因毒素或异性蛋白质等作用,导致发热反应。

诊断:脾切除术后发热,特别是2周以后的发热,应首先考虑感染问题。常见的术后感染性并发症有左膈下积血、积液合并感染、膈下脓肿、胰尾脓肿、肠间脓肿、腹水感染、切口感染、胸腔积液或脓胸、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对于术后发热患者,应根据症状、体征、血象、胸腹部透视或X线摄片、B超或CT检查,必要时做膈下或胸腔穿刺以及细菌培养等,及早做出诊断或排除常见的感染。

预防:(1)避免大块结扎;(2)避免胰尾损伤;(3)膈下止血和操作应动作轻柔,以避免和减少膈下、胸腔积液。

治疗:绝大多数仍与感染、炎症因素有关,因此在对患者动态观察和反复寻找发热原因的同时,仍需应用抗生素。对术后2周以上,发热在38—38.5℃之内,排除常见感染而一般情况尚好的患者,可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泼尼松10mg,一日3次,口服。体温正常后逐渐减量,一般用7—10天。停用激素后一周内不再发热,可相继停用抗生素。也可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加用消炎痛25mg,一日3次,口服,大多有效。对无明显感染征象的患者,不需特殊治疗,经过数周或数月,体温也可逐渐恢复正常。

(3)膈下脓肿:是脾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脾切除后发热的最常见原因。术后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应首先怀疑膈下脓肿。脾切除后膈下脓肿发生率为2%—7%。

原因:(1)免疫功能低下,术前因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均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损害,脾切除使其免疫功能更为低下,是发生膈下脓肿的重要因素;(2)术前准备不够充分,如贫血、凝血障碍等;(3)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或同时附加污染手术,如胆囊切除,或术中损伤胃、食管、胰腺、结肠等;(4)手术操作粗糙,如组织大块结扎导致局部坏死感染,止血不充分而渗血;(5)引流管不通畅或拔除过早,左膈下积血、积液或渗出胰液未引流出导致积聚而继发感染。

诊断:术后1—2周体温不降或反而升高,多为弛张高热。情况较差的患者则可表现为不规则低热,伴有食欲减退、盗汗等全身中毒症状。多数患者有左肋缘深部疼痛,翻身时加剧。体检可见左下胸肋间隙饱满、水肿、左上腹压痛及叩击痛,左12肋处深压痛。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胸腹部X平片检查可见左膈抬高,运动减弱或消失,左膈顶与胃底距离增大,左膈下可见气液平面,同时可伴有左侧胸腔积液。腹部B超或CT检查发现膈下积液中有大小不等的光点回声。如穿刺抽出浑浊脓性液体,即可确诊。将抽出液做淀粉酶检查和细菌培养等,有利于进一步治疗。

预防:尽量避免或消除上述导致膈下脓肿的原因,术前半小时开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5天。手术中不要盲目钳夹止血,以免损伤胰尾,结扎脾蒂时,应细致操作,尽量靠近脾脏结扎脾血管。术后一旦发现左膈下积液,应充分引流并加强抗感染和支持疗法。腹腔引流管应在无液体流出、B超检查证实膈下无积液后方可拔除。

治疗:(1)如腹腔引流管尚未拔除,脓腔与引流管相通,可置换一根双腔管冲洗引流,并可根据脓液培养和药敏试验应用有效抗生素冲洗。(2)如腹腔引流管已拔除或脓腔与引流管不通,可穿刺置管引流,绝大多数患者仍可经此法治愈。先经腹部X线平片或B超定位,一般于左腋后线至肩胛线10—11肋间,局麻下用带内芯的腹腔或胸腔穿刺导管针,穿刺抽到脓液后,拔出内芯,插入软塑胶管,与皮肤缝线固定,接引流袋引流。并可注入无菌生理盐水后再抽出,反复冲洗,并注入抗生素溶液。同时全身使用广谱抗生素及保肝支持治疗。(3)少数患者由于脓液黏稠,坏死组织多,经穿刺置管引流无效,需手术切开引流。具体方法为先经B超定位,再于左腋后线至肩胛线之间切除第11肋骨长约7cm,经肋骨床入脓腔开放引流。每次更换敷料时,注意清除残留线结及坏死组织。对于长期不愈的瘘管,在扩创后放入双套管,经持续滴入有效抗生素溶液,可促使炎症消退和坏死组织清除而逐渐闭合。

(4)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原因:凝血功能亢进、血流淤滞和血管壁损伤是血栓形成的三个基本要素。凝血功能亢进主要表现为凝血因子增加、VIII因子相关抗原明并升高、抗凝血酶活性降低、纤溶功能低下、纤溶抑制因子增加、血小板数量增加及聚集性增强、全血和血浆黏度增高、脾肝等网状内皮系统抗凝血活性物质的排出功能降低、治疗或预防出血而使用多种大量止血药,或术后补液不够而血液浓缩等;血流淤滞主要表现为由于麻醉或肌松剂的应用使动静脉血流速度减慢、术后体位不当造成静脉血流淤滞;血管壁损伤包括手术操作、电刀造成的损伤和缺氧造成的血管内皮损伤、脾静脉、门静脉内感染、炎症的存在。其他的危险因素还有:老年人、肥胖、手术时间长、下腹部手术、术中大量输血、长期卧床、既往有血栓形成病史、下肢静脉曲张、恶性肿瘤、慢性肝功能衰竭以及妊娠和口服避孕药等。

诊断:主要表现为因回流障碍导致静脉系统淤滞、组织液增多、下肢肿胀、浅静脉怒张,有时伴有与血栓发生部位一致的局限性压痛。

术后患者如出现逐渐加重的腹痛而腹部体征轻微,排除常见腹痛原因后,即应考虑本症。症状典型者无需特殊检查。否则应根据病变阶段进行有关检查:腹部X线平片可有肠梗阻;钡餐小肠造影,可见肠壁增厚,相邻肠襻间距增宽;彩超检查显示肠壁肥厚,腹腔积液,肠系膜静脉或门静脉内血栓;胃肠道CT扫描可显示肠系膜静脉扩张,静脉内血栓征象,肠壁及肠系膜肥厚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示肠系膜静脉相不显或延迟,动脉痉挛不显影或病变肠段动脉相延长等。腹腔穿刺抽得血性腹水提示已有肠坏死。如行手术探查,则可见血性腹水,肠壁水肿并呈暗红色至紫黑色,肠系膜高度水肿肥厚,病变肠段系膜动脉无搏动,肠系膜切断处静脉内充满血栓。

根据病变的部位可分为:(1)门静脉血栓形成,多数为不完全性阻塞,可无明显症状。合并感染或化脓性门静脉炎时,患者可有腹水,持续寒战高热,血象显著升高,并可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黄疸及肝性脑病等。彩超或CT扫描发现门静脉内血栓即可明确诊断。出现严重症状后治疗较困难,因此疑有相应症状时,应及时做彩超检查,争取在出现明显症状前做出诊断。(2)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多数系门静脉血栓发展而来,严重者可导致小肠严重淤血而致肠坏死。一般术后数天至数月发病,极少数可于数年后才发病。前驱症状为腹部不适及食欲不振。早期主要是轻度阵发性腹痛,位于脐周或上腹都,大多患者疼痛逐渐加重,解痉药无效,但腹部体征轻微,患者仍可进食和排便,部分患者可伴腹泻,肠鸣音活跃或略亢进。少数患者可于数天内迅速进展为持续剧烈绞痛,并于数小时内出现显著腹胀,部分伴有呕血或血便,检查时均可发现腹部固定性包块或条状肠型,明显压痛和反跳痛,肠鸣音消失,血象显著升高,腹腔穿刺可抽得暗血性液体。

预防:手术操作应轻柔、准确,术后尽量不使用多种大剂量止血药,并防止血液浓缩。行脾切除者术后易导致血小板短期内明显升高,因此要定期复查血小板,如>400×109/L,应警惕血栓形成,可应用抗血小板凝集的药物,如低分子右旋糖酐500—10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潘生丁25—50mg口服,一日3次,并维持3—6个月以巩固疗效。

治疗:如未发生肠坏死,可行溶栓和抗凝疗法。常用尿激酶每日20万—40万单位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中,每日2次,静脉滴注,共3—5日;或以肝素5000—1万单位/次,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20—30滴/分,每8小时1次,共7—10日;以后可改用华法令口服,5—10mg/日,维持2个月左右。

一旦发生肠坏死,应行肠切除术,将坏死肠管及其系膜做广泛切除。手术适应证为:病程在1周以内的早期患者;伴有高度水肿及动脉血行障碍的重症血栓形成;年龄在70岁以下;无全身严重合并症。

手术的困难之处是如何确定切除范围,既尽量保留肠管,又避免术后血栓复发。肠切除范围可距坏死肠管上、下各20—30cm处,如有怀疑可将切断线再移向正常肠管,术中观察肠管色泽、血管搏动,并可用多普勒超声测定肠系膜血管血流情况,如坏死与正常肠管界限无法确定,可行肠切除并行双口外置造瘘。

(5)胰瘘

脾切除术后左膈下引流管引流量每日超过50ml,引流液淀粉酶大于1000U/L,引流时间超过2周者,称为术后胰瘘,发生率为1%—6%。

原因:(1)解剖因素,50%左右的人胰尾距脾门在1cm以内,约1/3的人胰尾与脾门紧贴,处理脾蒂时易损伤胰尾;(2)手术因素,游离脾蒂时,钝性分离脾肾韧带常易造成胰尾撕裂伤,用“整钳法”在脾蒂处易夹伤胰尾,脾肾或脾腔分流术时切除胰尾未妥善处理。

诊断:术后如同时出现左上腹肌紧张、左侧胸腔积液和肺不张、腹腔引流液为透明或稀薄浑浊液体、膈下脓肿引流后经久不愈,应怀疑有胰瘘可能。血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升高,或引流液淀粉酶水平明显升高即可确定诊断。

预防:(1)避免术中损伤胰尾,规范脾蒂处理,先结扎脾动脉,直视下锐性分离脾肾韧带,尽量不用“整钳法”处理脾蒂,改用紧贴脾门分钳逐一切断和结扎脾动、静脉分支;(2)术中如损伤胰尾,应注意寻找是否损伤主胰管并予以结扎,然后用丝线“U”形缝合胰尾,并可喷涂医用胶水,防止渗漏,并置左膈下引流管。术后检测引流液淀粉酶,如不增高,于术后4—6天进食后再测淀粉酶,如仍不高可拔除引流管。

同类推荐
  • 临床肿瘤外科疾病治疗与护理

    临床肿瘤外科疾病治疗与护理

    良性肿瘤及临界性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需要强调的是临界性肿瘤必须彻底切除,以避免复发或恶性变。恶性肿瘤常常累及全身性并伴浸润与转移,必须从整体考虑,拟订综合治疗方案,在控制原发病灶后进行转移灶的治疗,尤其是第一次治疗的正确与否会对预后产生很大影响。
  • 药理学基础学习精要

    药理学基础学习精要

    本书主要介绍药理学的主要内容,以及其相关学科的知识,如人体解剖、诊断等,有助于对药理学知识的掌握。本书适合医生及医学生使用。
  • 现代产科急危重症诊疗学

    现代产科急危重症诊疗学

    产科急危重症发病急、病情变化快,严重危及母婴安危,需要医务工作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问诊、体检,迅速准确地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并给出治疗方案。如何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对患者进行正确救治,对预后至关重要。作为一名产科医生,除了掌握相关的高、精、尖医学仪器的使用及监测技术外,还要求掌握不同急危重症诊治要点,积累临床诊治经验,以进行规范化的处理,最终达到急救与治疗的双重目的,降低死亡率及病残率,提高救治效果。这就要求产科医生知识面广,具有扎实的临床基本功,同时要对疾病的诊治反应迅速,这对于在第一线工作的住院医师和低年资主治医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 针灸与养生

    针灸与养生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是苏轼《赤壁赋》里的名句。养生实际是人们长生梦想破灭后的一种现实补偿。看看时下大街小巷各式各样的美容院,令人眼花缭乱的保健品店铺,听听周围日渐平常的减肥健身话题,你就不难发现,追求健康、健美已成为都市人的生活时尚。
  •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

    以问答形式介绍了手足口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预防和控制等内容。
热门推荐
  • 豪门深深:我和上司宅一起

    豪门深深:我和上司宅一起

    傲娇幼稚,小气又没风度。秦臻以为,自己永远也不会喜欢上这么一个男人,但后来——“杨子萧,我肚子痛。”“哪里,哪里痛?”男人立马殷勤周到,又是熬汤又是暖腹。“小杨子,我要喝水。”“是,娘娘。”水杯立马递到手中,服务优质顶级。秦臻嘴角微扬,很好。于是她终于明白,原来这男人并不是天生的傲娇,只是需要慢慢调教漠的新文已开,穿越《庶手就擒:王爷跪下唱征服》,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咦!我最喜欢的哲理故事

    咦!我最喜欢的哲理故事

    生活孕育了哲理,哲理浓缩了智慧。往往大道理并不完全是从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中被人们发现和理解的。反之,正是一些平时不被人们注意与重视的小事情,恰恰能够很好地诠释这些哲理的内涵。《咦!我最喜欢的哲理故事》别出心裁,将每个小故事蕴含的人生哲理与当代小学生的切身生活连接起来,让小学生从取材于社会、历史、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哲理故事中细细品味人生的意义。
  • 文殊问经字母品

    文殊问经字母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法律三昧经

    佛说法律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苌楚斋五笔

    苌楚斋五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鹰扬巷

    鹰扬巷

    读范小青笔下素淡的江南小城、吴越乡村,和平常的街巷阡陌中的寻常人物,便能感受到她笔尖下这种静水深流的万象。作者隔岸观火却世事洞明,她以口语化的吴侬软语、机智内敛的叙事不断开掘着那些家常而琐碎、温润而细致的姑苏风物,不经意间让她那些令人会意会心的人物,于平淡无奇中不断表现的着生命的平常与无常、人性的深度与宽度。于是,司空见惯的生活表象、宁静鲜活的民情事态,却直抵世道人心,令人掩卷难释。一如自然现象的静水深流。
  • 愿望规化局

    愿望规化局

    浩瀚的九洲,纷繁的异域,未知的星空……一切从代托管的系统开始,少年在无垠的洪荒中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强者之路。游万界集太古大能,穿位面召现代超英,山水倒流日月逆转,面对强敌,究竟是未来已成定局,还是踏天改命?一个浩大而磅礴的世界,奇幻无限,超越想象……从传奇都市,到大航海时代,科幻的星空,魔法与斗技并存的绚烂,诸神争霸,冥亡降世,热血、传奇、史诗,这个世界恭候诸君!
  • 改革大师:王安石

    改革大师:王安石

    改革家王安石,锐意富强,勇于冲破旧俗樊篱,指引新路,政治家王安石,特立独行,别于流俗腐儒,务实精进,文学家王安石,笔力冷峻深刻,文坛领袖名至实归!《中国古代文臣谋士:改革大师(王安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新中国行政体制的初创:周恩来与中央政府筹建管理述论

    新中国行政体制的初创:周恩来与中央政府筹建管理述论

    本书全面考察了新中国中央行政体制创建和发展的历史,深入探讨了周恩来精心组建、调整和管理新中国第一至五届中央政府的过程。本书分为上下两部,上部重点研究从新中国创建之初到20世纪70年代中央政府筹组、运转和根据形势需要不断调整的风雨历程,以及周恩来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下部深入研究了周恩来在长期领导政府工作中形成的先进管理理念、科学的行政方式、独特的行政风格,以及杰出的人才观和廉政建设思想。本书对我们全面了解新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的初创与沿革,传承周恩来卓越的管理思想与优秀的工作作风,对我们搞好今日政治体制和行政机构改革有深刻的启迪。
  • 拙轩集

    拙轩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