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3600000003

第3章 土地问题:当今中国第一热论(2)

站在全国性的角度看,社会保障体系应该惠及所有公民,不应成为部分人群的特权。“土地换社保”,目前只是针对“失地农民”,那些“有地农民”怎么办?

对于“有地农民”的养老问题,当前学术界也认为可依靠承包地养老,其理由在于:一是对为数较少的孤寡老人(即农村的“五保户”)实行集体养老,集体养老的支出主要来源于集体土地的收入;二是对于为数众多的一般老人,主要实行家庭养老。家庭养老的资金也来源于土地。如果自己有耕种能力,则可通过耕种土地获得养老收入;如果丧失了耕种能力,则可以将土地转移给家庭的其他成员(主要是子女)耕种,由其他家庭成员为其养老。

我认为,“有地农民”的养老问题,同样不能依靠承包地。承包地的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农民的养老保障。集体组织作为农村土地实际所有者,向农民发包土地收取租金;对农民来说,承包地本身是不能带来价值的,因为它不能用于交换,现行政策也不允许它的交换,它与镰刀一样,只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必要资料之一。如果将承包地作为农民养老基础,那么,农民手中的镰刀、锄头等岂不也可以算作养老的社会保障?

如果一定要说“承包地是农民的养老保障”,那么,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时,就已经建立了世界上覆盖面最广的农村养老保障体制了。既然如此,我们现在何必花费大量的精力再去讨论什么农民养老保障问题?

如果再看远一点,在我国几千年“重农抑商”的历史长河中,土地私有是主要的产权形态,土地一直是农民的主要经济生活来源——即使有的农民没有自己的土地,他也可通过租(佃)的方式来获取土地,并由此获得粮食等必要的生活资料——倘若按照“农地社保论”的逻辑,这岂不是说中国早在几千年之前,就已经为农民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

更何况,把承包地作为农民的养老保障手段,与农村城镇化发展战略目标相冲突。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实际上只是“三农问题”(按:这个词语很不规范)的一个具体表现,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在于非农化和城镇化。其中,土地流转是非农化和城镇化的先行条件。如果我们把农民的养老保障依附在承包地之上,那么势必会造成土地使用权的长期沉淀和固化,形成农村人口流出和就业结构升级的障碍,从而影响农村人口城镇化和非农化的进程。

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

一些学者认为,粮食产量低于一定的数量,就意味着出现了粮食安全问题或者存在粮食危机;播种面积低于一定的数量,意味着中国出现了粮食安全问题。基于此,有关部门要求建设占用耕地的,必须开垦一定量的耕地或者缴纳“造地费”,实现“占一补一”,以确保耕地总量不下降。

我的研究发现,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是价格、政策、投入等因素,而非单一的耕地面积。不能简单地将粮食产量与播种面积或者耕地面积挂钩,不能认为保有了一定的耕地面积或保证了一定的播种面积就必然能保障一定数量的粮食产量。

我认为,耕地面积减少并不意味着粮食价格必然上涨。实际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四次粮食价格上涨,与耕地面积没有直接关系。

(1)1952—1953年的粮价上涨,是因为“土改”结束之后粮食对城市供给出现了短缺。1953年9月,国家粮食收购计划只完成了80.1%,而10月份的粮食销售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1.3%,供需缺口在40亿千克以上。

(2)1959—1961年的粮食价格上涨,是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及人为因素等,导致1959年后粮食供给连续大幅度下降。

(3)1994—1995年,由于经济过热,农村大量劳动力进城打工,增加了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另外,1994年1月1日外汇改革,人民币一次性贬值57%,使得外贸和南方各省从“进口粮食”转为“向国内市场抢购”,从而导致粮价上涨。

(4)2003—2005年的这次粮食价格上涨,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简称为“粮改”)所引发的。由于私营流通企业的进入,打破了国有粮食流通企业独霸市场的局面,粮食收购方面的竞争非常激烈,粮食价格上涨。

不可否认,耕地保有量是影响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但是耕地保有量或者播种面积与粮食安全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站在国际大市场角度看,我们要重新思考粮食安全问题。

一、从今后的情况看,中国出现粮食安全问题的概率较小

(一)当前粮食产量稳定,可以自给

假设现行科技水平不变(即平均粮食亩产量不变),人口数量不变,粮食需求不变,应保有多少耕地?这要看我国每年对粮食的需求。

自2000年以来,中国粮食消费需求大致在4800亿~4900亿千克之间。消费需求在一定的时期内可以认为基本不变,所以,可以估计为4850亿千克。换句话说,假设现有人口数量不变,粮食需求不变,那么,中国每年粮食供应要保持在4850亿千克左右。

假设技术进步等因素保持不变,粮食产量按照每亩300千克估算,全国粮食播种面积需要保持在每年16.17亿亩左右。也就是说,年粮食产量低于16.17亿亩,当年生产的粮食就难以满足需求,粮价就会上涨;超过16.17亿亩,则会供过于求,粮价下降。那么,粮食播种面积连续3年以上低于16.17亿亩,就会出问题。

从当前的情况看,每年播种面积15.56亿亩左右,缺口不大,可以接受。一般认为,当粮食自给率大于85%时,表明该国家或地区基本实现了粮食自给。中国当前的粮食自给率显然大于85%。

再从粮食储备角度看,国际通行的粮食安全储备最低量是三个月的国民粮食消费量。世界粮农组织规定的粮食储备安全线是:谷物库存必须达到消费量的17%~18%,其中周转储备占12%,后备储备占5%~6%。根据中国具体国情,粮食库存在1.25亿吨左右比较合适,五个月的安全口粮为1.625亿吨。据了解,2003年年底,中国国有粮食库存1.80亿吨。农户人均存粮506千克,全国农民存粮达3.89亿吨。将国库粮食和农民存粮合计起来为5.69亿吨。如果按照粮食年消费量4.9亿吨计算,2003年年底的粮食库存水平超过消费量,近年内的粮食保障水平仍然相对较好。

(二)今后的耕地面积能够保证足够的粮食产量

中国的耕地面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以及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出现了减少的趋势,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从统计资料上来看,并未达到令人难以接受的地步,甚至还有一定量的增加,如1979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5亿亩,2003年却达18亿亩,和人们的预期有一定的差别。另外,中国的非耕地资源生产潜力很大,大约有20亿亩可利用的荒山、荒坡,10亿亩可开发的沙荒地。

按照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的估计,按照目前的农业水平,中国粮食最大可能生产能力为8.3亿吨。但是,粮食需求低于最大估计供应量。按照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文献信息中心梅方权博士的估计,到2030年,中国粮食需求总量将可能达到7.02亿吨左右。假设技术等其他条件不变,那么,到2030年,供需相抵,粮食供给盈余为1亿余吨。

(三)考虑市场因素,粮食安全问题并不严峻

考虑市场因素,则粮食安全问题没有一些人想象中的那么严峻。解决粮食安全的办法就是让市场发挥作用。只要市场在,人们就不愁买不到粮食。

事实证明,从全球范围内看,粮食问题并不是供给不足,而是生产过剩。将来估计还会如此。只要商店开门营业,人们就可以随时随地买到粮食。只要有钱,人们就可以永远用合理的价格买到所需要的商品。个人的粮食安全依靠市场,国家的粮食安全同样也依靠市场。过去半个世纪,虽然人口增加1.5倍,人均消耗增加17%,种粮食的人减了大概三分之二,而粮食价格相对于其他商品却降低了一半。现在全世界每年生产的粮食总量约为20亿吨,可供60亿人口吃用。每年国际粮食贸易量为2.4亿吨。中国如果进口2000万吨,还不到世界贸易量的十分之一,根本不会撼动国际粮食市场,单美国每年出口粮食就达到8000万吨。

(四)粮食禁运发生的概率极低

一些学者对海外市场表示怀疑,认为粮食这种生活必需的产品,只能自力更生,而不能依靠海外市场,因为,如果发生粮食禁运,中国粮食安全的风险极大。从有关历史事实推断,中国未来面临大规模粮食出口禁运的可能性不大。未来国际经贸环境的演变趋势可能会进一步降低粮食禁运之类事件的发生概率。

赫夫鲍尔(Hufbauer)和斯科特(Schott)(1985)的研究结果表明,1919—1984年,世界范围内共发生了103次经济制裁,其中涉及食品的出口贸易禁运为10次。10次食品禁运中,9次禁运目标国为发展中国家,1次为苏联;8次禁运是由美国发起的(Winters,1990)。

然而,10次食品禁运中至少有一半属于部分或全部中断援助性粮食出口,而不是商业性粮食出口禁运。真正意义上的粮食禁运(即粮食出口国方面出于政治性动机,部分或全部中断与进口国发生的商业性粮食贸易)只有1次,这就是美国1980—1981年对前苏联实施的主要以粮食出口为对象的贸易禁运。

此外,历史上发生的粮食禁运,少数较为成功,大多数是不成功或完全失败的。依据赫夫鲍尔和斯科特(1985)研究提供的系统资料,1919—1984年国际上发生的10次涉及食品的禁运中,5次完全失败;2次对禁运目标国造成短期压力,但没有长期影响;1次禁运成功,但食品禁运作用微乎其微;2次基本成功。

随着“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建立,贸易自由化获得新的有力推动,禁运政策遭受抛弃。1996年11月召开的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通过的“世界粮食安全罗马宣言”指出,不应把粮食作为一种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另外,实施经济制裁政策也应当恪守人道主义原则,这在国际社会也被越来越广泛地认同。从20世纪末以来的事例看,联合国对伊拉克、南联盟、海地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制裁,无一例外地基于人道主义原则,把粮食排除在禁运范围之外。这些变化趋势虽然不足以一劳永逸地彻底消除未来粮食禁运发生的可能性,但应能使其发生的概率下降。

二、必须调整粮食安全战略

从前文的研究结果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为了粮食安全而提出的保有一定耕地面积的措施,不具有科学性。尽管说,为了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我们不能对粮食问题掉以轻心,但是,今后应该根据新的形势,调整粮食安全战略。

(一)把“立足国内自给”的传统粮食安全战略转变为“适当保证国内粮食生产能力,合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的战略

“保护耕地,就是保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种观点其实是农业社会“自给自足”观念的现代反映。

在农业社会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农业是社会的支柱产业,而且产量比较低下,又缺乏国际贸易,一旦因为自然灾害等原因而出现了供给缺口,则有可能导致经济恐慌,进而可能演化为经济危机。现在就不同了,多数国家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按照动态的比较优势确定发展战略,譬如,有的国家主要生产粮食,有的国家主要生产纺织品,然后进行交换,节约了双方的成本、提高了效率。中国的资源禀赋在于劳动力资源,土地则比较贫瘠,如中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是加上“人口众多”,土地问题更具严峻性。2004年,中国甚至出现了“地荒”。此外,中国后备土地资源潜力不足,特别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目前中国土地资源已利用的达到100亿亩左右,占总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还有三分之一是难以利用的沙漠、戈壁、冰川以及永久积雪、石山、裸地等。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农业耕作技术整体上比较落后,西部一些地方还处于手工劳动为主的水平。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农业不具备“比较优势”。片面地强调“保障一定的粮食产量”没有必要。

事实上,粮食是土地和用水密集的产品,进口粮食某种程度上就等于进口了土地和水资源。按照美国学者布朗的说法,进口1吨粮食就等于进口了1000吨水(李成贵,2001),而出口劳动密集型的果蔬及动物性产品则等于输出了劳动力。这样的贸易战略非常符合中国土地和水资源短缺而劳动力过剩的资源特点,是完全符合比较优势原则的选择。

我认为,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进行专业分工和国际贸易,有可能使中国变成一个粮食进口大国,而不是一个食品进口大国。粮食的净进口很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被其他食品的净出口所抵消。这种格局,既有利于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又促进了国内资源配置的效率的提高,可以实现有效率的粮食安全。利用国际市场,还有利于建立一种具有良好特征和功能的农业新模式,通过调整以往单一的资源内向型利用战略,有选择性地转向利用世界资源。这种模式有助于把国内资源利用、保护和保存结合起来,防止中国自然资源数量基础的缩减和退化,保持自然资源基础完整;有助于政府采取符合农业多样性、支持小农场生产和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方法。那种过分倚重自给自足的思想乃闭关锁国意识的余韵遗绪,也是食物观念单一的体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是可以理解但不足取的。

(二)废除“占补平衡”措施,适度开发未利用土地

当前,中国的粮食生产由于科技投入增大,农民精耕细作,农田基本设施的不断完善,粮食单产增加。再加上人们食品结构的变化,对粮食的直接消耗相对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采取灵活的耕地保护政策,废除“占补平衡”措施,适度开发未利用土地。

有关部门实施“占补平衡”政策的目的是,确保耕地总体数量不变。也就是说,工商业占用耕地,必须开垦同样面积的土地,作为耕地的补充。但是,一方面,很多地方补充的耕地质量堪忧,基本上无法耕种。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的黄小虎等人的研究表明,开垦3亩以上的耕地才能补偿占用1亩现有耕地的生产能力,这就表明我国仅仅是在实施耕地数量上的占补平衡。另一方面,中国可利用的后备资源不多了,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开垦难度比较大,同时这些后备资源(如草地、湿地等)的原始状态在整个生态环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调节作用。开垦这些土地的结果是对资源环境的破坏。

同类推荐
  • 大唐最强王爷

    大唐最强王爷

    小李他MA的飞刀重现江湖,又该宣起一场怎样的腥风血雨!
  • 代鼎

    代鼎

    曹操脸白心不黑,男儿有泪不轻弹!诸葛亮运筹帷幄,机关算尽终是空!关羽忠义两肩扛,一代武圣下神坛!吕布醉卧美人膝,方天画戟落尘埃!庞统鸾回凤舞鸣,涅槃重生谋天下!典韦护主传古今,待吾古之恶来归!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二十四名将,二十四谋士,纷纷登场,英雄无悔,枭雄无泪,天地转,光阴迫,百年太久,只争朝夕!一场旷古烁今的版图之争由此拉开帷幕...新人新书,暂不设QQ讨论群,小祖们可以留言加牛耳微信。低调且又高调,嘎嘎~
  • 悠悠南北朝:三国归隋的统一路

    悠悠南北朝:三国归隋的统一路

    一对棋逢对手的冤家,一位争议千年的皇帝,一场难分正邪对错的大动荡,一段沧海横流、显英雄本色的大时代。从黑暗走向盛唐,整个中华民族在烈火中涅磐。“悠悠南北朝”之《三国归隋的统一路》带你走进公元六世纪的古中国,品味一部满载恩怨情仇、风急雨骤的历史悲喜剧。
  • 汉上骄子

    汉上骄子

    西汉灭亡,王莽篡位严苛酷吏,横征暴敛饿殍遍地,民不聊生问此世间谁能拯救万民于水火?且看不一样的光武皇帝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 少年纵横家

    少年纵横家

    大道凋零,玄机暗生~~没有成长,没有小白,没有单一恋爱脑。。鬼谷弟子,出现就是高手,深邃昂藏,不畏非议,不畏纷争,挺身入局~~~为方便大家阅读,说明下:鬼谷子是暗线大boss,明线一号主角:张仪、钟离春。(非恋爱关系)二号:孙膑、苏秦。三号:周朝公主墨玉,杀手青龙皇天惟德是辅,至人感天而生。事有定则,谋无常局,故能捭阖。
热门推荐
  • 君老江南我燕北

    君老江南我燕北

    那天,跟妻子回娘家,一走进庭院,唐一航就发现庭院里多出两个小孩,陌生的小孩,而且还有很多小孩的用品、玩具,扔得东一件西一件,小孩的衣服也像万国旗在风中恣意飘扬。本来就非常杂芜的庭院更显凌乱了,当然,不能嫌庭院杂乱,只能说花草树木长得茂盛葳蕤,因为这是他老丈人的杰作,呕心沥血的杰作,一表扬他,他就高兴得什么都想摘下来送你,一声不是,他立马翻脸。退休后的老爷子过起归于田园的生活,一块巴掌大的地儿也要种上一棵苗、一粒种子,把一个一百多平方米的庭院搞得像百草园。唐正奇怪、纳闷着,老丈人走出来,大声提示他:欣然回来了。
  • 易经的预测

    易经的预测

    据史籍记载,全世界最聪明的人都学习过《易经》:伏羲、周文王、孔子、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苏轼……更令人称奇的是,足巨今300多年前,德国数学家菜布尼茨看到了一本《易经》,通过研究卦爻,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二进制计算机;瑞士心理学家古斯塔夫.琼认为《易经》是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内尔斯。波尔甚至把太极图印在自己的衣袖上……通过一代代密室暗传下来的易经预测学,被称为“群经之首”的《易经》运用已经发展到一个全新阶段。人生的计划怎样才能成功?怎样增进与我所爱的人之间的关系?什么样的工作能给我带来最大的满足和经济收入?
  • 十七史百将传

    十七史百将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桃儿杏儿

    桃儿杏儿

    林希有一句令人咀嚼的话:唯有小说无可说。邵燕祥在评价林希小说时,说过一句很精辟的话,他说林希是把“二十年代的砂变成九十年代的朱”。林希写了《桃儿杏儿》,用他自己的话说“以纪念那些写了那些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的美丽女性。”
  • 故事会(2015年10月上)

    故事会(2015年10月上)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办刊时间长,知名度极大。该刊以短小精悍的篇幅,讲述老百姓最喜爱的精彩故事。
  • 次元轮回虚妄之境

    次元轮回虚妄之境

    渴望平凡却期待刺激,签订约定成马猴!!!!喂喂,不要烧我啊!!!烫烫烫烫……随着签订一个没有节操的契约,终于走上了穿梭于各个次元的道路。但是……尾毛人家都有金手指和DIODIO的系统辅助,你一个只会卖萌和玩落差的三头身萝莉,到底能干啥啊!!!!!
  • 冥尊驾到

    冥尊驾到

    冥尊是高冷,强大的代言词,同时也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然而,一缕幽魂突降冥界,打破了冥界众生心中冥尊的形象。且看她如何成长,玩转乾坤。本文女主性格多变,一对一。
  • 冷漠总裁遇上小狐仙

    冷漠总裁遇上小狐仙

    岁月流转,千年轮回,千年的修行灰飞烟灭,千年的辛酸泪流成海,千年之后,已修行两个千年的胡颜心发现她根本无法忘掉自己被爱轻易放弃的心痛,“前世他负了我,今世,我要他用泪来偿还!”于是胡颜心和妹妹胡小歌来到了滚滚红尘,今生,那个欠她情债的牧之凡已是天香集团的总经理,和林婉香已有婚约。为了促成姐姐胡颜心和牧之凡的婚事,胡小歌千方百计阻止牧之凡和林婉香在一起……胡颜心却在婚礼上选择了逃避……
  • 宿命 (龙人日志系列#11)

    宿命 (龙人日志系列#11)

    在《宿命》中,当十六岁的斯嘉丽·潘恩醒过来并意识到自己正在变成一个龙人时,她努力想弄明白自己正发生着什么。在疏远了自己的父母朋友后,她唯一能转向的人只有塞奇——那个迅速成为了她生命挚爱的神秘男孩。然而,她发现,塞奇的家,已经无处可寻。斯嘉丽,孤零零地在世界上,无处可去,她寻找朋友,并努力与他们和解。一切似乎就要修复了,他们请她和他们一起参加去哈德逊河上一座废弃的小岛上的旅行——但是正当事情恢复的时候,斯嘉丽的真实力量显现了。她的朋友和敌人对于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困惑不解了。布雷克,仍然对她有好感,努力想修复关系。他看起来很真诚,而斯嘉丽也糊涂了。她挣扎着想是要和布雷克在一起还是等待塞奇,但塞奇已经无处可寻。当斯嘉丽最终找到了塞奇,他们度过了她生命中最浪漫的时光,同时也因为悲剧而黯然。因为塞奇就要死了,只还剩下几天时间活着了。同时,凯尔,变成了另一个唯一在这世界上的龙人,正在变得嗜血的残暴,寻找着斯嘉丽。凯特琳、迦勒和艾登商量,他们每个人执行不同的任务——迦勒去拦住和杀死凯尔,凯特琳去著名的耶鲁大学图书馆,研究古老的遗物,据说那遗物可以同时治疗和杀死龙人。这是和时间的赛跑,而且也可能太晚了。斯嘉丽正在迅速转变,几乎无法控制自己的改变,而且随着时间每一刻的流逝,塞奇就更接近死亡。随着本书在激动人心和令人震惊的转折中达到高潮,斯嘉丽将要作出一个决定性的选择——一个将永远改变世界的选择。斯嘉丽会为救塞奇的生命而作终极牺牲吗?她会为了爱情不惜冒一切危险吗?
  • 自信的树立(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自信的树立(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此套书撷英采华,精心分类,不但为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创造了一个欢乐、轻松的成长环境,而且更陶冶了青少年的情操,可以说是一套让青少年全面提高、全面发展的青春励志经典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