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1000000001

第1章 第一次接触(1)

欧文·麦克拉伦上校已经绷得像根拉紧的弦,不过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作为TNS奥罗拉号勘测船的指挥官,他在勘测船队的军官之中算得上顶尖人物。在船员面前,他永远镇定自若,谁也没见过他惊慌失措的样子。上次船队驶进干船坞[1]时,飞船上一个新装配的反应堆发生了泄漏,是麦克拉伦亲自指挥值班机师控制住了这场事故。整个过程中他那低沉的嗓音始终平静如初,慈父般的面庞上没有流露出丝毫恐惧与忧虑。奥罗拉号和她的姊妹船每次远征太空,都肩负着为人类寻找新居的使命,麦克拉伦体魄强健,品性刚正,正是担任船长的不二人选。

在过去二十年的职业生涯中,麦克拉伦经历过不下千次的超空间[2]跃迁,但在他看来,每一次跃迁都跟第一次一样刺激。每当超空间跃迁程序开始归零倒计,他的心便开始狂跳,全身肌肉像绷紧了的弦一样。虽说跃迁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种种意外足以让人胆寒,但麦克拉伦之所以反应如此强烈,却并不是出于恐惧。

要知道,这位四十三岁的船长曾在地球海军军官学院中量级拳击赛上一举夺魁,让他死死抓住指挥椅的扶手的绝不是恐惧——不,那是一种期待。对于奥罗拉号的船长而言,每一次跃迁——尤其是奔向未在星图上标注过的宇宙空间时——都像买下一注彩票,可能赢得的头奖,将是任何人毕生梦寐以求的发现。只要能够安全到达,奥罗拉号总能在所到之处收获大量星际航行信息,这些宝贵的信息将帮助人类飞船朝着离母星地球越来越远的空间进发。

旅途中有时还能碰上难得一遇的珍宝——宜居行星。勘测船的首要任务就是找到这样的行星系。麦克拉伦在十五年的太空征程中,已经发现了十二颗宜居行星,是船队目前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

“超空间程序准备就绪,”飞船驾驶员宣布,声音在奥罗拉号五百米长的船身中传播开去,回荡在每一条通道、每一间船舱里。

麦克拉伦更紧张了,他强健的胳膊和背肌开始不由自主地用力,仿佛回到了拳击场上,正准备往一位假想对手的下巴上结结实实地来上一记上勾拳。但他表面看来仍然镇定自若。“很好,”他回答,深棕色的双眼饥渴地吸收着导航屏上涨潮般涌起的信息流。

“计算机自动锁定启动,”计算机用一种冷冰冰的女声确认道。每当这时,麦克拉伦总有一种想做鬼脸的冲动:奥罗拉号上唯一让他受不了的就是这个声音,总让他不由地想起自己的前妻。

接下来的几秒钟里,在飞船计算机精确到千万分之一秒的导引下,奥罗拉号完成了从超空间到爱因斯坦宇宙的跃迁,在这期间船员们要做的只是安静地等待,就像飞船搭载的一份多余的行李。奥罗拉号的舰桥位于飞船中心居住区,没有直接对外的观测窗,但从四周的大屏幕上,可以完整观测到环绕飞船的一道道诡异光束,以及其中的每一个细节变化。其实在飞船超光速推进场外的量子物理漩涡中,人类肉眼所见的一切都不过是错觉。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真实的,但换个角度,也可以说是虚幻的。人类通常所理解的空间和时间在这里并不存在。作为星际飞船的船长,麦克拉伦不仅要懂得超空间的理论原理,还要应用这一原理完成超空间中的跃迁。虽然创造这样一个科学奇迹是他倾尽一生所能也做不到的事情,但能够站在科学巨人们的肩膀上,他已经知足了。这些巨人早在他诞生之前很久就已经首度尝试了超空间跃迁。

飞船在超空间内沿(相对而言的)直线航行的过程中,计算机会测算出星体的相对位置和其他已知的天体航标,这些信息通常会显示在大屏幕上。但麦克拉伦却喜欢清除这些画面,让大屏幕在回到常态空间之前显示飞船外的真实景象。这一幕总让他百看不厌。

“十秒……”计算机开始超空间跃迁倒计时。“五……四……三……二……一……程序启动。超空间引擎脱离。”

屏幕上的画面突然一变,旋转的光束聚拢起来,在满天星斗的映衬下缩成一颗耀眼的黄色太阳。麦克拉伦知道这个星系中有许多行星,从上一次的跃迁点观测到的引力扰动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它们之中是否有运行轨道距离恒星远近适中,能够保证液态水存在的行星尚未可知。有液态水的地方才可能有碳基生命,目前飞船的任务就是找到这样的行星。虽然每一颗近在眼前的行星都是庞然大物,但在浩瀚广袤的星系中,它们也不过是沧海一粟。

“长官,机舱已确认超空间引擎安全,”副船长罗杰·库玛少校报告道,“机舱准备就绪,随时待命。飞船可以在常态宇宙正常航行。”

麦克拉伦向副船长点头致谢,然后转向此刻舰桥上的关键人物——导航员。“赖莎,情况怎么样?”

这位导航员骨骼粗壮,肌肉发达,要是到了拳击场上,估计还能和麦克拉伦较量两个回合。其实赖莎·玛丽索娃上大学那会儿就是摔跤冠军,但她却在星际航行方面显示出了不凡的才能,从而为她在这支自愿为奥罗拉号服役的船员队伍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让我看看……”赖莎低声答道,一面又检查了一遍读数。虽然刚返回常态宇宙不久,但这已经是麦克拉伦看到她第五次检查读数了。赖莎总能迅速确定每次跃迁后飞船的出没位置,因为她不仅计算精准,并且总能确保各种望远镜和传感器对准已知星体,从而得出准确的方位坐标。“我们应该就在……预计的出没位置,”她转向船长微微一笑,“差不出几米。从跃迁前的勘测信息来看,飞船就处在黄道面上。现在要找到下一颗宜居行星,该勘测组上场了,船长。”

麦克拉伦咧嘴笑了笑,开启全舰广播频道对大伙儿讲话:“很好,船员们,看来我们又成功完成了一次跃迁,而且出没位置刚刚好。坏消息是我们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鬼地方越走越远了。不过我们拿钱就是干这个的。大家都是好样的。”最后一句远不只是象征性的口头褒奖——这句话是发自肺腑的。一般飞船在执行运输任务时,有时要在超空间停留几天,甚至一两个星期。但奥罗拉号不同,对她来说,空间跃迁是家常便饭,而且一去就是几个星期或是几个月。虽然船员们做起这项工作来显得很轻松,但麦克拉伦很清楚,每次跃迁前要完成的计划和准备都包含着惊人的工作量,而且在飞船置身超空间的每分每秒里,大家都在尽心尽力地继续着各项工作。船员们如此卖力,不光是为了让飞船准确地出现在预定地点,也不仅仅因为有这么一位精益求精的船长,更因为他们都有一股不愿落后的劲头。麦克拉伦顿了顿,又加上一句:“等回了基地,我再请你们每人多喝一轮。大伙加把劲儿。”

听到这话,舰桥上的船员个个相视而笑:每次出任务时,船长都会答应请他们到酒吧喝个痛快。虽然这是笔不小的开销,但飞船到港时,船长总会兑现承诺。

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在之后的短短几个小时里,等待自己的将是死亡的厄运——能够逃出生天的,只有一人。

从恒星中心向外数,在第三和第四颗行星定居地的绕行轨道上,帝国舰队正在巡视。对于这群陌生人的到来,她们丝毫不感到惊奇。虽然帝国最先进的技术也无法追踪超空间中的飞船,但通过探测重力冲击波进而发现即将出没在常态宇宙的飞船,却是轻而易举的事。按地球时间计算,这群外来者好几个小时前就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尽管这个星系位于帝国遥远的边疆,远离母星和女王,但防御力量却毫不逊色:环绕两个行星定居点巡视的星际飞船就有几十艘,小行星带上还有几百艘飞船来来往往,它们之中更有四艘建于上世纪的战列巡空舰。在人类看来,这些飞船实在古老得很,不过人类要是知道帝国的武士已经在星际航行了十万多个地球年,也许就不会这么想了。女王麾下的战舰中,即使是仍在星际穿梭的最古老的飞船,也比刚刚抵达的天外来客要先进几万年。人类几乎很难认出这些家伙就是星际飞船。

但保卫这片辽阔星系的武士们并不知道,这个即将闯入的陌生族类竟然如此原始。不过无所谓。在过去的几千年中,帝国也曾遭遇过其他智慧族类,第一次接触原则从古至今未曾改变:用一场势不可挡的攻势招呼胆敢闯入的外星来客。

四艘战列巡空舰齐刷刷地驶离轨道,高速驶向重力异常区。得益于防护罩的严密保护,不但巨大的能量冲击奈何不了它们,就连种种探测手段也对它们统统失效,只有通过肉眼观察才能发现这些战舰的行踪。

四艘巡空舰身后的小型战舰和行星防御系统也已整装待命。一旦发现排头兵不是闯入者的对手,它们就会顶上去协助完成“迎接”工作。

“舰桥,勘测组呼叫……”

麦克拉伦船长不由地皱起了眉头。他知道阿蒙森上尉的勘测组工作效率一向很高,但此时距他们进入这个星系还不到十五分钟。除非事先掌握星系中一颗或多颗恒星的大量扰动数据,否则勘测组通常要花上几天时间才能弄清宜居带上行星的运行轨道。可是他们花不起这么多时间——以人类进军星空的速度来看,花几年时间来观察某一颗恒星是不现实的。当阿蒙森的脸出现在通讯屏上,他的表情让船长的眉头皱得更紧了。这个一向内向矜持的男人此刻脸上浮现出一种不寻常的激动神情,像是受到了什么惊吓。“出什么事了,詹斯?”

“长官……”阿蒙森回答,淡蓝色的眼睛向另一台显示屏匆匆瞥了一眼,“船长……我们确认过了,宜居带上的行星不止一颗,而是两颗……”

“我的老天!”麦克拉伦情不自禁地叫道。能发现一颗可能有液态水存在的行星已经是十足的奇迹了。跃迁前的数据分析显示只有一颗行星处在宜居带上,能发现两颗这样的行星是想也不敢想的。“那真是太棒了!”

“长官……上面已经有‘人’居住了,”阿蒙森的声音嘶哑而微弱。他素来沉默寡言,比起与人类同胞在一起,他倒更愿意和星星打交道。面对眼前的情形,他的声音渐渐地微弱下去。“我们根本用不着寻找它们的运行轨道,中微子和红外线读数已经显示了它们的位置。”他顿了一下,“我……我从没见过这样的事,就连太阳系也没有这么高的活跃度。宜居带上的两颗行星工业化程度很高。整个小行星带,以及一颗孤立气态巨行星的几颗卫星上还有其他活跃点。我们还从主望远镜里看到了飞船——有上百艘。它们……跟我们的飞船完全两个样。”

麦克拉伦仰倒在椅背上,一时间呆住了。第一次接触,他想道。虽然人类探索的触角早已远远地伸向无限的宇宙空间,涉足过的星系多达上千个,但还从未遭遇过另一个智慧族类。人类已经找到一百多颗适合生存,或是改造后能维持人类生存的行星,并在这些星球上发现了丰富的生命形式。从微小的细菌到足以与当年地球上的恐龙媲美的巨型食肉动物,只要把目光放得够远够广,就会发现宇宙中生命无处不在,无奇不有。但要说到发现智慧生命存在的迹象,则仅限于智慧人类漫游太空时留下的遗踪。

直到现在。

“老天啊,”麦克拉伦费力地吐出一句,突然意识到舰桥上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大家虽然没听见阿蒙森说了什么,却马上注意到了船长的反应。麦克拉伦努力把思绪拉回现实,开始坐镇指挥:“副船长,我们需要第一次接触规程。”说话时他特意看向罗杰·库玛,“务必要让这些家伙明白我们没有恶意,绝不能出岔子。”

“是,长官,”罗杰·库玛回答得干脆利落,手指在电脑终端上飞快地操作着。“在第一显示屏上。”舰桥内环绕式屏幕中的一块暗了下来,第一次接触现行命令出现在上面。

“阿蒙森上尉,”麦克拉伦下达命令,“让我们看看你说的那些飞船,接二号显示屏。”

“是,”阿蒙森把望远镜传入的影像接入舰桥内的另一块主屏。在船长的通讯终端上,他的脸微波似的颤动起来。

“万能的主啊!”有人低声叹道。奥罗拉号的船首是一个巨大的球面,上面密密麻麻安装着飞船的探测装置,宽约十米的主望远镜高踞其上,总领整个探测器方阵。正常情况下,望远镜的作用是搜寻恒星和行星及标注星体位置,但必要时还能够提供几乎任何物体的高倍放大影像,甚至包括相对较近的移动物体,比如(相对于星系而言)近处的飞船。

影像中的这些家伙和奥罗拉号毫无相似之处,就像奥罗拉号和木帆船之间有着天壤之别一样。奥罗拉号的船身贯穿着坚固的龙骨,龙骨上安装着一个个圆柱形组件,船尾是机舱,船头装有一系列探测仪器。舰桥大屏幕上出现的这只外星飞船却更像只昆虫,整个船身都由光滑的曲线连接而成,让麦克拉伦不由得想起一只巨大的黄蜂。

“为什么焦点一直在变换?”瞬间安静下来的舰桥上突然响起赖莎的声音。大屏幕上的外星飞船闪闪烁烁,就像有个顽童正骑在望远镜上,把一个假想的旋钮拧来拧去,让影像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

“我正要说呢,”阿蒙森回答。这时麦克拉伦已经把阿蒙森的影像接入舰桥内的第三块大屏幕。之前的阿蒙森是既兴奋又恐惧,现在他脸上却只剩下了彻底的恐惧。“外轨道上的宜居行星那边至少有四艘飞船,其中一艘正径直向我们冲过来。这些飞船简直快得难以置信,望远镜根本没法时刻对准它们,所以才会出现聚焦异常。你们现在看到的影像已经是经过后期优化的了。”他狠狠地咽了口唾沫。“船长,它们知道我们要来,几个小时以前——说不定几天以前——它们就知道了,而且还知道我们出没的确切地点。这些家伙一定是在我们到达之前就从轨道那边赶过来了。一定是这样。理论上说,从超空间出没的物体是可以预测的,可是……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不只是个理论。”阿蒙森又把目光转向了旁边一台显示屏上的读数,然后转过身对着显示屏说:“我不知道确切的初始加速度,但它们的速度非常快,从船体的反射光可以看到明显的蓝移现象[3]。我估计它们的即时速度大约能达到百分之五个C。”

光速的百分之五,麦克拉伦想着,难以置信——那就是每秒钟接近15,000公里。而且外星人没花多少时间就达到了这个速度。

“我正尝试估算它们的加速度,但那肯定是——”

“我们做梦都达不到的速度,”麦克拉伦打断了阿蒙森,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那艘外星飞船摇晃不定的影像,一边问道:“知道她个头有多大吗?”

“凭我手头的数据没法计算她的长度,”阿蒙森回答,“但我估计这艘船大约有五百米宽。要我猜,她的长度肯定比这个数字大得多,但我们的观察角度要再斜一点才能看到她的侧面。”

“那艘船有五百米宽?”罗杰·库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奥罗拉号从船头到船尾也只是勉强达到这个长度。虽然奥罗拉号在人类的星际飞船中算不上最大,但她在停靠过的港口很少遇到更大的飞船。

“是的,”阿蒙森告诉他。“其他三艘船也差不多大。”

“主啊,”有人轻叹道。

“罗杰,”麦克拉伦转向副船长,“有什么想法?”

同类推荐
  • 蚀骨婚事

    蚀骨婚事

    五年前,他对她说:要么离婚,要么守活寡!五年后,她对他说:这位先生,我们认识吗?结婚纪念日,她等来的是一份离婚协议以及老公亲手给他准备的生日礼物……一个没穿衣服的男人。该说她的前夫慷慨,还是体贴呢?容貌被毁,她记下了;蚀骨之痛,百倍奉还。待她华丽逆袭,复仇之路才刚刚开启。
  • 虞美人草

    虞美人草

    小野是色相世界里的一个人。这世界是个色相的世界,它是虚幻的“空华”,人称“水月镜花”。藤尾是小野的学生,她心目中的爱情都是自尊之爱,只准自己玩弄男子,不准男子玩弄自己。小夜子曾与小野缔结婚约,她是个属于往昔过去的女子,怀揣着属于往昔过去的梦想。小野觉得小夜子过日子真够吝啬的,小夜子却浑然不知小野在想些什么。不和藤尾结婚的话,那该上哪儿去找这么一笔钱呢?这桩婚事得趁早办成了才好,也好心遂所愿,把孤堂先生给早点照料好——在书桌前,小野发明了这样一套逻辑。高档挺括的西装背心的内插袋里正装着天皇陛下恩赐的那块表,至于还有一种比这更贵重的金表,自然更是小夜子心灵连做梦都想象不到的。
  • 姑姑艳传(中篇小说)

    姑姑艳传(中篇小说)

    文清丽,女,陕西长武人,1986年加入陆军。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鲁迅文学院第三届、第二十八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深造班),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曾在《青年文学》《北京文学》等文学刊物发表作品二百余万字,多篇作品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转载,出版有散文集《瞳孔湾湖》《月子》《爱情总是背对着我》,小说集《纸梦》《回望青春》。现供职于《解放军文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那天放学后,我远远看到三四个女人立在我家大门口交头接耳。黑漆木门严严实实地从里面关着,好几只耳朵贴着门缝,边吸溜着鼻子,边说,在吵呢,说不定马上就打起来了。
  • 善终

    善终

    天灰蒙蒙的像是有一场大雪要下。感觉不到风,却有寒气阵阵往脸上扑,又透过衣服直往骨头里钻。外公家大院门外的路,还是那条东西走向的土路,八九米宽,路面的颜色是黄得泛白的那种颜色,几道长长的车辙通到路头就拐了弯。车辙是凹下去的,车辙两边就起了棱,像拖开的一条条被冻僵了的井绳逶逶迤迤,很是僵硬。在这样的冬日里,在这样的路上,外公的三十几个孝子贤孙披麻戴孝地朝外公的棺木跪了下来。棺木后面是几辆三轮车,车上分别坐了我妈我姨我妗子等一些女眷。外公的棺木已放在了排列好的十八根抬杠上,并扣上了装饰古典、华丽、讲究的棺罩。
  • 痕迹

    痕迹

    魏民、章琪、罗来金三个大中专毕业生从金口乡走向社会,由于各人的性格特点和价值取向的不同,他们留下了不同的人生痕迹,发人深省。面对女友分手、领导打压以及同事勾心斗角、干群矛盾尖锐、地方势力挑衅等复杂局面,魏民独辟蹊径,在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和发展中,书写了精彩的人生,实现了事业和爱情的双丰收……
热门推荐
  • 续红楼之玉水情

    续红楼之玉水情

    因为我太喜欢读红楼了,看到妹妹在红楼里的悲惨结局,心中十分的不忍。所以便想自己来写一个自己心目中的红楼,给妹妹一个好的结局,这样子,心里才会觉得好受一些。这部书中呢,主角依然是妹妹和水溶。因为看遍红楼,感觉只有水溶才配的上妹妹这样一个仙子一般的人儿,只有他从能够给妹妹一个舒心的生活。本书一改以前妹妹和水溶先认识,然后心心相印成亲的惯例,这一次妹妹和水溶会先成亲,后倾心相印,白头携老。作者保证,本书一定是喜剧结局的。亲们只管放心的看下去。片段一:水溶的心里暗暗的发誓:林姑娘,纵然你是一座冰山,那我也要把你溶化成一汪清泉!片段二:王爷,黛玉现在已经是一汪清泉了!说完这句话,黛玉羞的转过身去,再也不敢抬头来看水溶。向大家推荐我的另外两部作品续红楼之潇湘情缘续红楼之水润玉心推荐好友:人幽若兰的新文:一水溶玉梦红楼我的Q号是:1035492576名字就是作者的笔名,各位亲们要是有兴趣的话,可以加入,我们共同探讨进步。
  • 变革的村庄

    变革的村庄

    乡村曾经就像被母亲遗弃的孩子,没人疼没人爱。贫穷落后、愚昧无知是其永远的代名词。乡村又像是一位母亲,奉献了自己的全部。都市在变。乡村也在变。生活的无奈、尊严的被践踏、人性在金钱面前的异化、生命的韧性、本真的崇拜与敬意……我们不仅看到了变革生活隐藏下的悲剧,也看到了含泪微笑之下的希望。
  • 春秋正旨

    春秋正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校草的网恋:丫头,别跑

    校草的网恋:丫头,别跑

    【已完结】--★☆谁的等待,恰逢花开★☆--系列文:他说:“闭上眼睛,我有东西给你。”结果,却是被吻了一下。他说:“转过身来,我有东西给你。”结果,却是被抱了一下。多年后再见,为了惩罚她的不告而别,他说:“你过来,我有东西给你。”结果,被他抱起丢进泳池,挣扎起来,他邪魅的脸以放大般呈现在自己面前。从一开始。“喂,我看见你了。”“你怎么又不告诉我啊?下次再不说我生气了哦!”网上相识,从未见面的两人,却不料男孩考上女孩的高中。从无话不谈的好友变为亲密恋人,他们经历了什么,又错过了什么,那年夏天,在那片漫山遍野的蒲公英花田,他们就这样毫无防备的闯进彼此的生活,成为彼此不变的信念。。。
  • 誓要休夫

    誓要休夫

    【已完结】穿成傻子小姐,她被迫赐给丑陋又有隐疾的八王爷。说好的丑又有隐疾呢,那这个帅到人神共愤的男人是谁?
  • 群居解颐

    群居解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上清修行经诀

    上清修行经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OPEN

    OPEN

    两个月前,正当粉白的樱花瓣铺天盖地地席卷目黑川时,我成为了渡边祥子的第四任丈夫。不咸不淡地活到三十九岁,总算是告别了东京市郊残旧的单身公寓,住进祥子位于银座附近的高级别墅。祥子大我十一岁,儿子正在多摩美术大学念二年级,她的第一任丈夫被派去加纳工作,几个月后染病去世,而后的两任伴侣则都是看中了她的金钱。
  • The Standard Household-Effect Company

    The Standard Household-Effect Compan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千百轮回终成帝

    千百轮回终成帝

    是什么让繁华的城市变的危机四伏。是什么让人心变得如此惊慌。一个古怪的地下实验室一起扑朔迷离的吃人案件。病毒席卷大地,顷刻间世界沦陷、人心恐慌。在这最危机的时刻,为了亲情、爱情、友情,拿起武器你还在等什么?快来加入《千百轮回终成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