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7200000001

第1章 最后一步救命棋,胡雪岩收购新式缫丝厂(1)

改弦易辙

汇丰银行的买办曾友生,为人很势利,喜欢借洋人的势力以自重。他对胡雪岩很巴结,主要的原因是,胡雪岩跟汇丰银行的“大班”,不论以前是否认识,都可以排闼直入去打交道,所以他不敢不尊敬,但胡雪岩却不大喜欢这个人,就因为势利之故。

但这次他是奉了他们“大班”之命,来跟胡雪岩商量,刚收到五十万现银,需要“消化”,问胡雪岩可有意借用?

“现在市面上头寸很紧,你们这笔款子可以借给别人,何必来问我这个做钱庄的?”

“市面上头寸确是很紧,不过局势不大好,客户要挑一挑。论到信用,你胡大先生是天字第一号的金字招牌。”曾友生赔着笑说,“胡大先生,难得有这么一个机会,请你挑挑我。”

“友生兄,你言重了。汇丰的买办,只有挑人家的,哪个够资格来挑你?”

“你胡大先生就够。”曾友生说,“真人面前不说假话,除了你,汇丰的款子不敢放给别人,所以只有你能挑我。”

“既然你这么说,做朋友能够帮忙的,只要办得到,无不如命。不过,我不晓得怎么挑法?”

“无非在利息上头,让我稍稍戴顶帽子。”曾友生开门见山地说,“胡大先生,这五十万你都用了好不好?”

“你们怕风险,我也怕风险。”胡雪岩故意问古应春,“王中堂有二十万银子,一定要摆在我们这里,能不能回掉他?”

古应春根本不知道他说的“王中堂”是谁,不过他懂胡雪岩的意思,是要表示阜康的头寸很宽裕,便也故意装困惑地问:“呀!小爷叔,昨天北京来的电报,你没看到?”

“没有啊!电报上怎么说?”

“王中堂的二十万银子一半在北京,一半在天津,都存进来了。”古应春又加一句,“莫非老宓没有告诉你?”

“老宓今天忙得不得了,大概忘掉了。”胡雪岩脸看着曾友生说,“收丝的辰光差不多也过了,实在有点为难。”

“胡大先生,以你的实力,手里多个几十万头寸,也不算回事,上海谣言多,内地市面不坏。马上五荒六月,青黄不接的时候,阜康有款子,不怕放不出去,你们再多想一想看。吃进这笔头寸,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胡雪岩点点头停了一下问道:“利息多少?”

“一个整数。”曾友生说,“不过我报只报八五。胡大先生,这算蛮公道吧?”

“年息还是月息?”

“自然是月息。”

“月息一分,年息就是一分二。这个数目,一点都不公道。”

“现在的银根,胡大先生,你不能拿从前来比,而且公家借有扣头,不比这笔款子你是实收。”

胡雪岩当然不会轻信他的话,但平心而论,这笔借款实在不能说不划算,所以彼此磋磨,最后说定年息一分,半年一付,期限两年,到期得展延一年。至于对汇丰银行,曾友生要戴多少帽子,胡雪岩不问,只照曾友生所开的数目承认就是。

胡雪岩原来就已想到,要借汇丰这笔款子,而汇丰亦有意贷放给胡雪岩。彼此心思相同,加以有胡雪岩不贪小利,提前归还这很漂亮的一着,汇丰的大班,越发觉得胡雪岩确是第一等的客户,所以曾友生毫不困难地将这笔贷款拉成功了,利息先扣半年,曾友生的好处,等款子划拨到阜康,胡雪岩自己打一张票子,由古应春转交曾友生,连宓本常都不知道这笔借款另有暗盘。

司行中的消息很灵通,第二天上午城隍庙豫园的“大同行”茶会上,宓本常那张桌子上,热闹非凡,都是想来拆借现银的。但宓本常的手很紧,因为胡雪岩交代,这笔款子除了弥补古应春的宕账以外,余款他另有用途。

“做生意看机会。”他说,“市面不好,也是个机会,当然,这要看眼光,看准了赚大钱,看走眼了血本无归。现在银根紧,都在脱货求现,你们看这笔款子应该怎么用?”

古应春主张囤茶叶,宓本常提议买地皮,但胡雪岩都不赞成,唯一的原因是,茶叶也好,地皮也好,投资下去要看局势的演变,不能马上发生作用。

“大先生,”宓本常说,“局势不好,什么作用都不会发生,我看还是放拆息最好。”

“放拆息不必谈,我们开钱庄,本意就不是想赚同行的钱。至于要发生作用,局势固然有,主要的是看力量。力量够,稍微再加一点,就有作用发生。”胡雪岩随手取过三只茶杯,斟满其中的一杯说,“这两只杯子里的茶只有一半,那就好比茶叶同地皮,离满的程度还远得很,这满的一杯,只要倒茶下去,马上就会流到外面,这就是你力量够了,马上能够发生作用。”

古应春颇有领会了,“这是四两拨千斤的道理。”他说,“小爷叔,你的满杯茶,不止一杯,你要哪一杯发生作用?”

“你倒想呢?”

“丝?”

“不错。”

古应春大不以为然。因为胡雪岩囤积的丝很多,而这年的“洋庄”并不景气,洋人收丝,出价不高,胡雪岩不愿脱手,积压的现银已多,没有再投入资金之理。

“不!应春。”胡雪岩说,“出价不高,是洋人打错了算盘,以为我想脱货求现,打算买便宜货,而且,市面上也还有货,所以他们还不急。我呢!你们说我急不急?”

忽然冒出这么一句话来,古应春与宓本常都不知如何回答了。

“你们倒说说看,怎么不开口?”

“我不晓得大先生怎么样。”宓本常说,“不过我是很急。”

“你急我也急,我何尝不急,不过越急越坏事,人家晓得你急,就等着要你的好看了。譬如汇丰的那笔款子,我要说王中堂有大批钱存进来,头寸宽裕得很,曾友生就越要借给你,利息也讨俏了,只要你一露口风,很想借这笔钱,那时候你们看着,他又是一副脸嘴了。”

“这似乎不可以一概而论。”古应春总觉得他的盘算不对,但却不知从何驳起。

“你说不可一概而论,我说道理是一样的。现在我趁市价落的时候,把市面上的丝收光,洋人买不到丝,自然会回头来寻我。”

“万一倒是大家都僵在那里,一个价钱不好不卖,一个价钱太贵,不买。小爷叔,那时候,你要想想,吃亏的是你,不是他。”

“怎么吃亏的是我?”

“丝不要发黄吗?”

“不错,丝要发黄。不过也仅止于发黄而已,漂白费点事,总不至于一无用处,要掼到汪洋大海。”胡雪岩又说,“大家拼下去,我这里是地主,总有办法好想,来收货的洋人,一双空手回去,没有原料,他厂要关门。我不相信他拼得过我。万一他们真是齐了心杀我的价,我还有最后一记死中求活的仙着。”

大家都想听他说明那死中求活的一着是什么,但胡雪岩装作只是信口掩饰短处的一句“游词”,笑笑不再说下去了。

可是当他只与古应春两个人在一起时,态度便不同了,“应春,你讲的道理我不是没有想过。”他显得有些激动,“人家外国人,特别是英国,做生意是第一等人。我们这里呢,士农工商,做生意的,叫啥‘四民之末’,现在更加好了,叫做‘无商不奸’。我如果不是懂做官的诀窍,不会有今天。你说,我是不是老实话?”

“不见得。”古应春答说,“小爷叔光讲做生意,一定也是第一流人物。”

“你说的第一流,不过是做生意当中的第一流,不是‘四民’当中的第一流。应春,你不要‘晕淘淘’,真的当你做生意的本事有多大!我跟你说一句,再大也大不过外国人,尤其是英国人。为啥?他是一个国家在同你做生意,好比借洋款,一切都谈好了,英国公使出面了,要总理衙门出公事,你欠英商的钱不还,就等于欠英国女皇的钱不还。真的不还,你试试看,软的,海关捏在人家手里;硬的,他的兵舰开到你口子外头,大炮瞄准你城里热闹的地方。应春,这同‘阎王账’一样,你敢不还?不还要你的命!”

胡雪岩说话的语气,一向平和,从未见他如此锋利过。因此,古应春不敢附和,但也不敢反驳,因为不管附和还是反驳,都只会使得他更为偏激。

胡雪岩却根本不理会他因何沉默,只觉得“话到口边留不住”,要说个痛快:“那天我听吴秀才谈英国政府卖鸦片,心里头感慨不少。表面上看起来,种鸦片、卖鸦片的,都是东印度公司,其实是英国政府在操纵,只要对东印度公司稍为有点不利,英国政府就要出面来交涉了。东印度公司的盈余,要归英国政府,这也还罢了。然而,丝呢?完全是英国商人自己在做生意,盈亏同英国政府毫不相干,居然也要出面来干预,说你们收的茧捐太高了,英商收丝的成本加重,所以要减低。人家的政府,处处帮商人讲话,我们呢?应春,你说!”

“这还用得着我说?”古应春苦笑着回答。

“俗语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政府也是一样的。有的人说,我们大清朝比明朝要好得多,照明朝末年皇帝、太监那种荒唐法子,明朝不亡变成没有天理了。但是,货要比三家,所谓货比三家不吃亏,大清朝比明朝高明,固然不错,但还要比别的国家,这就是比第三家。你说,比得上哪一国,不但英法美德,照我看比日本都不如--”

“小爷叔,”古应春插嘴说道,“你的话扯得远了。”

“好!我们回来再谈生意。我胡某人有今天,朝廷帮我的忙的地方,我晓得,像钱庄,有利息轻的官款存进来,就是我比人家有利的地方。不过,这是我帮朝廷的忙所换来的,朝廷是照应你出了力、戴红顶子的胡某人,不是照应你做大生意的胡某人,这中间是有分别的。你说是不是?”

“小爷叔,你今天发的议论太深奥了。”古应春用拇指揉着太阳穴说,“等我想一想。”

“对!你要想通了,我们才谈得下去。”

古应春细细分辨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以后问道:“小爷叔的意思是,朝廷应该照应做大生意的?”

“不错。”胡雪岩说,“不过,我是指的同外国人一较高下的大生意而言。凡是销洋庄的,朝廷都应该照应,因为这就是同外国人‘打仗’,不过不是用真刀真枪而已。”

“是,是。近来有个新的说法,叫做‘商战’,那就是小爷叔的意思了。”

“正是。”胡雪岩说,“我同洋人‘商战’,朝廷在那里看热闹,甚至还要说冷话、扯后腿,你想,我这个仗打得过打不过人家?”

“当然打不过。”

“喏!”胡雪岩突然大声说道,“应春,我胡某人自己觉得同人家不同的地方就在这里,明晓得打不过,我还是要打。而且,”他清清楚楚地说,“我要争口气给朝廷看,教那些大人先生自己觉得难为情。”

“那,”古应春笑道,“那不是争气,是赌气了。”

“赌气同争气,原是一码事。会赌气的,就是争气,不懂争气的,就变成赌气了。”

“这话说得好。闲话少说,小爷叔,我要请教你,你的这口气怎么争法?万一争不到,自搬石头自压脚,那就连赌气都谈不到了。”

这就又谈到所谓“死中求活的仙着”上头来了。胡雪岩始终不愿谈这个打算,事实上他也从没有认真去想过,此时却不能不谈不想了。

“大不了我把几家新式缫丝厂都买了过来,自己来做丝。”

此言一出,古应春竟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胡雪岩一向不赞成新式缫丝厂,现在的做法完全相反,实在不可思议。

然而稍微多想一想,就觉得这一着实在很高明。古应春在这方面跟胡雪岩的态度一直不同,他懂洋文,跟洋人打交道的辰光也多,对西方潮流比较清楚。土法做丝,成本既高,质量又差,老早该淘汰了,只因为胡雪岩一直顾虑乡下丝户的生计,一直排斥新式缫丝,现在难得他改变想法,不但不反对,而且更进一步,自己要下手做,怎不教人既惊且喜。

“小爷叔,就是洋人不跟你打对台,你也应该这样做的。你倒想--”

古应春很起劲地为胡雪岩指陈必须改弦易辙的理由,第一是新式缫丝机器比手摇脚踏的“土机器”,要快好几倍,茧子不妨尽量收,收了马上运到厂里做成丝,既不用堆栈来存放干茧,更不怕茧中之蛹未死,咬出头来;第二,出品的匀净、光泽,远胜于土法所制;第三,自己收茧,自己做丝,自己销洋庄,“一条鞭”到底,不必怕洋人来竞争,事实上洋人也无法来竞争。

这三点理由,尤其是最后一点,颇使胡雪岩动心,但一时也委决不下,只这样答一句:“再看吧!这不是很急的事。”

但古应春的想法不同,他认为这件事应该马上进行。胡雪岩手里有大批干茧,如果用土法做成丝,跟洋人价钱谈不拢,摆在堆栈里,丝会发黄,如果自己有厂做丝直接外销,就不会有什么风险了。

因此,他积极奔走,去打听新式缫丝厂的情形,共有五家,最早是法国人卜鲁纳开设的宝昌丝厂,其次是美商旗昌洋行附设的旗昌丝厂。

第三家去年才开,名为公和永,老板是湖州人黄佐卿。此外怡和、公平两家洋行,跟旗昌洋行一样,也都附设了丝厂。

这五家丝厂,规模都差不多,也都不赚钱,原因有二:第一,是干茧的来路不畅,机器常常停工待料;第二,机器的效用不能充分发挥,成品不如理想之好。据说,公和永、怡和、公平三家打算联合聘请一名意大利有名的技师来管工程。其余两家,已有无意经营之势,如果胡雪岩想收买,正是机会。

古应春对这件事非常热衷,先跟七姑奶奶商量,看应该如何向胡雪岩进言。

“新式缫丝厂的情形,我不大清楚,不过洋丝比土丝好,那是外行都看得出来的,东西好就不怕没有销路。”古应春说,“小爷叔做什么生意,都要最好的,现在明明有最好的东西在那里,他偏不要,这就有点奇怪了。”

七姑奶奶想了一下说:“我来跟他说。”

幕后老板

“七姐,不是我不要。我也知道洋丝比起土丝来起码要高两档。不过,七姐,做人总要讲宗旨、讲信用,我一向不赞成新式缫丝,现在反过来自己下手,那不是反复小人?人家要问我,我有啥话好说?”

“小爷叔,所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世界天天在变。我是从小生长在上海的,哪里会想到现在的上海,会变成这个样子?人家西洋,样样进步,你不领盆,自己吃亏。譬如说,左大人西征,不是你替他买西洋的军火,他哪里会成功?”

“七姐,你误会了,我不是说洋丝不好--”

“我知道,我也没有误会。”七姑奶奶抢着说,“我的意思是,人要识潮流,不识潮流,落在人家后面,等你想到要赶上去,已经来不及。小爷叔,承你帮应春这么一个忙,我们夫妇是一片至诚--”

“七姐,七姐,”胡雪岩急忙打断,“你说这种话,就显得我们交情浅了。”

“好!我不说。不过,小爷叔,我真是替你担足心思。”七姑奶奶说,“现在局势不好,听说法国人预备拿兵舰拦在吴淞口外,不准商船通行,那一来洋庄不动,小爷叔,你垫本几百万银子的茧子跟丝,怎么办?”

“这,这消息,你是从哪里来的?”

“是替我看病的洋大夫说的。”

“真的?”

“我几时同小爷叔说过假话?”

“喔,喔,”胡雪岩急忙道歉,“七姐,我说错了。”

“小爷叔,人,有的时候要冒险,有的时候要稳当,小爷叔,我说句很难听的话,白相人说的‘有床破棉被,就要保身家’。小爷叔,你现在啥身家?”

胡雪岩默然半晌,叹口气说:“七姐,我何尝不晓得?不过,有的时候,由不得自己。”

“我不相信。”七姑奶奶说,“事业是你一手闯出来的,哪个也做不得你的主。”

“七姐,这你就不大清楚了,无形之中有许多牵制。譬如说,我要一座新式缫丝厂,就有多少人来央求我,说‘你胡大先生不拉我们一把,反而背后踢一脚,我们做丝的人家,没饭吃了。’这一来,你的心就狠不下来了。”

七姑奶奶没有料到,他的话会说在前头,等于先发制人,将她的嘴封住了。当然,七姑奶奶决不会就此罢休,另外要想话来说服他。

“小爷叔,照你的说法,好比从井救人。你犯得着犯不着?再说新式缫丝是潮流,现在光是销洋庄,将来厂多了,大家都喜欢洋机丝织的料子,土法做丝,根本就没人要,只看布好了,洋布又细又白又薄,到夏天哪个不想弄件洋布衫穿?毛蓝布只有乡下人穿,再过几年乡下人都不穿了。”

“这不可以一概而论的。”

同类推荐
  • 布拉吉

    布拉吉

    于丢丢始终搞不懂,当年父母为什么给自己取这样一个奇怪的名字。直到很多年后,母亲才告诉了她这其中的缘故。母亲说,她怀她时家里很穷,没钱去医院,直到快临盆时仍在家里捱着。一天晚上,于丢丢的父亲见她高一声低一声不停地叫,实在痛苦,就去街上托人找来一个接生婆。这接生婆姓黄,人们都叫她黄婆子。黄婆子五十多岁,面色蜡黄,平时衣兜里永远装着两块银元,一走路银元在兜里叮叮当当地响,像是很有钱的样子。她那时并不在柳荫街上住,没有人知道她究竟住在哪里,总像一股烟儿似的说来就来了,说走又走了。在这个晚上,黄婆子跟着于丢丢的父亲来到家里,一看到于丢丢母亲的样子立刻大惊失色。
  • 困顿(中国好小说)

    困顿(中国好小说)

    一个是乱世里,一个女人被变故抛入在兵荒马乱的时代之流,由开茶庄到远走苏俄再到秘密抗日;一个却是和平年代里的被逼无奈而走上上访之路,生而为人,他们同样遭遇着人生的困顿。
  • 九婴

    九婴

    暗黑色一拢的山脉欲刺破大地,仿佛由地狱深渊伸出来的黑色巨掌。除了带来无尽的冰寒,剩下的都是无边的绝望。它们是两匹狼,怒睁着暗绿色的狼瞳在微暮天光里,死死盯着他。他是一名少年,处在环绕的阴影中,无法看清楚他的目光。两匹狼被少年的咆哮震慑。少年挟风扑了上来,但狼是最敏捷的猛兽,它们跳出了少年的攻击范围。其中耳朵有残的一匹狼张嘴咬住了他的脚踝。
  • 江南碧血(一)

    江南碧血(一)

    一座高大绵长的墙壁上,开着一扇不起眼的小门。门从里边被打开,两个穿着鲜亮的魁梧男子出来,接引聂轻尘走进门中。这一次,李乔没被蒙住双眼,他紧跟在聂轻尘身后跨过小门,顿时被墙壁那一边的景象惊呆。墙里是一片不见尽头的清幽美景。假山活水布置奇巧,点点楼阁、处处亭榭掩映其间,虽是人工堆叠的园林,却比真山真水更有缠绵动人之处。李乔目瞪口呆,没走几步早已不辨方向,如堕梦中,不禁感慨道:“东京城果然是天下第一胜地,居者都是好福气。先生,咱们去出诊的人家快到了吗?”聂轻尘兀自在前面走着,说:“早已到了。”
  • 笑面人(化境文库)

    笑面人(化境文库)

    故事讲述了十七、十八世纪之交的英国,因王室内部的权利之争,出身于贵族的关伯兰在孩提时代落入儿童贩子之手并被毁容,成为“笑面人”。被遗弃在海边的关伯兰在雪地上救起过一个女婴,他和他救下的女婴黛娅被流浪汉“吾是熊”收留。关伯兰和黛娅长大后渐渐产生了爱情,与吾是熊及其驯养的狼“何莫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但宫廷耳目巴基尔费德罗对关伯兰身世的意外发现,将关伯兰从底层带回贵族圈,笑面人从此面对的将是更为残酷的世界……
热门推荐
  • 蜜爱前妻:宝贝乖乖受宠

    蜜爱前妻:宝贝乖乖受宠

    初次见面,他要求她嫁给他。五年后,她愤而离婚,结婚三年见面不到五次,她拒绝守活寡。初恋男友国外归来,那个男人却将她逼直墙角:“老婆,乖乖跟我回家!”
  • 要你好看

    要你好看

    本书包含朱辉的短篇小说近作十五篇。这些小说秉持了作家一贯的艺术风格,细腻、曲折、精准,深刻反映了现代都市人的伤痛和精神困境。面对人们常常习焉不察的日常生活,作者聚焦于故事的转折和人心的裂隙,点穴般地烛照着人性的幽微。十五个故事聚焦男女关系和错失的情缘。小说充满对生活的精准的观察力,看似很旁枝末节的细节,都经过了精心的剪裁,把暗流涌动的生活真相隐藏在平凡的生活琐事之中。
  • 朗读者系列(愿你慢慢长大+陪伴很长+和你一起变老+人生慢)

    朗读者系列(愿你慢慢长大+陪伴很长+和你一起变老+人生慢)

    央视大型情感节目《朗读者》在大江南北引起轰动,阅读和朗读成为全民追捧的风尚。朗读将人的感情和经典文字融合,给人情感上的共鸣和震撼。由凤凰联动隆重推出的“朗读者系列”强势来袭。“朗读者系列”共分为四本,分别是给孩子、给爱人、给自己和给长辈,除了收录著名作家的经典文字,对作者的主要人生经历和基本情况进行了概述,也对文字所创作的背景进行分析,还给读者提供了不少朗读的建议,让读者更立体地了解文字的内容,更顺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包含《愿你慢慢长大:给孩子朗读》、《和你一起变老:给爱人朗读》、《人生慢:给自己朗读》、《让陪伴很长:给长辈朗读》。
  • 九圣斩仙图

    九圣斩仙图

    凡俗中的一粒尘,竟最终激起了万界浩劫,超凡入圣的旅途中,一次又一次被命运推上风口浪尖,身不由己。一个一心追求平凡的人,却最终以亘古未有的非凡落幕,欣然,还是苦涩,谁知,谁懂,任谁评说。。。
  • 遇见美好的时光

    遇见美好的时光

    作为一个冷酷的杀手,本应成为一个机器,但拥有她后,变化很大。
  • 走不远的昨天

    走不远的昨天

    老三届著名作家回忆录。作者用温馨的故事,回忆年轻时期的点点滴滴,每个瞬间都是令人难忘的,尽管年华不在,岁月的痕迹已经清晰的写在身体上,但是对生命的热爱和人生美好事物的追求,依然不改。
  • 血誓

    血誓

    洛痕,最喜欢的东西:血;最喜欢做的事情:吸血;最喜欢的场面:血花四溅;最不能容忍的事情:仁慈。背负着血族的仇恨,来到这个世界……
  • 花与火的杀意

    花与火的杀意

    罗丝的母亲在她年幼的时候因意外死去,十三年后,英日混血儿罗丝重返母亲国日本,想探寻母亲死亡的真相。初到神户,罗丝隔壁的独居老妇人便被杀害,随着警方的介入,一起埋藏多年的悬案渐渐浮出水面。是谋杀还是意外?是爱情还是阴谋?这一切的矛头竟指向父亲……
  • 东北平原写生集(小说二题)

    东北平原写生集(小说二题)

    大姑姑嫁到了大姑屯。这已是30多年前的事情啦。某一天,当我无意间想起了这件事,同时也就想起了青春时代的大姑姑,想起了她美丽的样貌,想起了她后来的遭遇,当然也想起了那次叫我终生难忘的“送亲”活动。说到送亲,这本来是一种习俗。在我老家那一带,男人女人结婚时,倘若新郎和新娘不在同一个屯子住,便要由娘家负责,将新娘子给新郎倌儿送过去,这就叫送亲。——这个习俗如今还有。在当年,送亲基本都用马车。就是那种四匹马拉着的胶轮大车。一般来说,一辆马车就够了。
  • 比尔·盖茨最实用的11种经营策略

    比尔·盖茨最实用的11种经营策略

    一个人的成功其实是思想和智慧的成功,所以说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贫瘠,那才是最大的失败。本书纵观比尔·盖茨一生的经商历程,筛选了很多经典的商业故事,从而来发现他的成功秘诀,解读他的财富密码。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这本书就是一堂生动的成功课。面对比尔·盖茨的巨大成功,有人可能会问:比尔·盖茨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历史为什么偏偏选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