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71800000003

第3章 建构精神家园的巨著(1)

三顾茅庐为什么很重要

易中天的《品三国》专门探讨了刘备和诸葛亮谁先找谁的问题。《魏略》和《九州春秋》说是诸葛亮主动去找刘备,而诸葛亮上刘禅的《出师表》中则说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释,诸葛亮主动去找刘备并不等于一定要投奔他,如同现在大学生找工作,双向选择嘛,多找几家没什么,但是去哪一家是另一回事。那么接下来就是刘备三顾茅庐了。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诸葛亮和刘备谁先找谁为什么很重要,值得现在的学者们去讨论。

首先,中国有隐士传统,周游列国的孔子被讥讽为不识五谷,就想讨个官做,弄得“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主动归隐的陶渊明却被认为有气节。所以古人要么表白自己愿意归隐田园,要么表示功成身退,只想大济苍生,不是想捞什么好处。刘备听他纵论天下大事后请他出山,他推辞说,自己一直乐于耕种,懒得去管天下大事。刘备就很“真诚”、很“伤心”地哭着说:

“先生不出,如苍生何?”就是说你自己不求闻达于诸侯也就罢了,但是不能不管百姓的死活。这样诸葛亮就答应了,但还嘱咐诸葛均说自己是甘心做隐士的,不想荣华富贵,但是为了大济苍生,是愿意出去的。成功后会再回来隐居。表明自己确实只是为了天下人,而不是为了自己扬名显世。

因此,诸葛亮本人确实可能是受隐士心理影响,而表现得不想出山。作者这么写更是按照当时读书人的心理和标准来美化他。

其次,刘备三顾茅庐,就先让读者对他有强烈的认同和期待。求人总是难的,求职求婚都是这样。能够被人求是一种快乐。知识分子最大的烦恼就是放不下架子求人,而不求人又得不到很多东西,因此罗贯中在这里大大地满足了一把读书人的心理。一切出于弱势的群体,包括普通百姓,也都能够理解这种求人难而能够被人求的满足心理,因此对三顾茅庐总是津津乐道。

而刘备这样礼贤下士的人也是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君主,也是大大满足了我们的心理需求。这样双方的形象就两全齐美了,都符合读者的理想,真是皆大欢喜。

刘备主动找诸葛亮,而且是三顾茅庐,小说肯定要这么写。

实际上,诸葛亮也肯定不会一口答应。他有可能去拜访刘备,互相了解一下,但是,他会看对方的诚意,会看彼此是否需要且能够满足对方需要。甚至,未出茅庐的他,多少还有些缺乏自信,怕主动找上门去却被发现并没有什么才能,那岂不是很无趣?但是刘备听了他的一番宏论,“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地请他帮忙,他也就不必再顾虑、矜持了。

三足鼎立的关键人物——鲁肃

鲁肃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可敬、可信、可爱、可笑,又有点可怜、可气的形象。赤壁之战时,他力主抗曹,协助诸葛亮、周瑜说服孙权联刘抗曹;又多次协助诸葛亮脱离周瑜陷害的险境。赤壁战后,他在诸葛亮的设计下,成为保人,将荆州“借”给刘备,此后多次讨要不成,处于两难的境地。其实,鲁肃是促成和维护三国格局最重要的人物,和诸葛亮一样有战略眼光。

鲁肃同孙权也有类似“隆中对”的一番言论。孙权说他希望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安定内乱,会盟诸侯,成为霸主。鲁肃说,当年汉高祖想尊楚怀王(义帝,屈原时代的楚怀王之孙或玄孙,沿用其号)而为关中王,但因为项羽势大而不能够。现在曹操相当于项羽,将军你也不能成为齐桓公和晋文公。我觉得,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立即除掉,唯有鼎足而立于江东,以观天下之变。可以剿除黄祖,攻伐刘表,占据整个长江一带,然后称帝,以图建立汉高祖那样的统一大业。

赤壁之战前,刘表病死,二子不和,部下离心。鲁肃说如果刘备能够和他们同心协力,就可以结盟共抗曹操。他主动代表孙权去荆州吊丧,了解到刘表的儿子刘琮已经献出荆州降曹,刘备准备南撤渡江。鲁肃当机立断,去找准备投奔苍梧太守吴巨的刘备,劝刘备放弃投奔吴巨而与孙权联合,共拒曹操。这才有了诸葛亮出使东吴。

鲁肃另一件显示胸襟、魄力和战略眼光的事情是他不顾吕范等大臣的反对,劝孙权将刚刚占有的荆州借给刘备,让他去安抚百姓,拥有根据地,那么曹操多了一个敌人,我们多了一个朋友。据说曹操听说孙权借荆州给刘备的消息时,正在写信,震惊之下,笔落于地。

鲁肃与荆州关羽邻界统兵,双方多次发生摩擦,鲁肃总是顾全大局,安抚双方。因此,孙刘之间基本维持着相安无事的局面。而他数年病逝后,孙刘交恶。

由此可见,鲁肃是东吴最具有战略眼光,能够摆脱开疆拓土的贪欲而建功立业的人。

鲁肃独赴单刀会

刘备借荆州不还,不可谓不厚,孙权对关羽斩尽杀绝,不可谓不黑。刘备需要荆州为出征的门户,孙权要阻住刘备的出路,是有雄心或野心的政治家必然的冲突,但是最终两败俱伤,可谓不明大势。

鲁肃非常清醒地看到,无论孙权还是刘备都不足以与曹操抗衡,只有走联合抗曹的道路,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因此,在荆州问题上,他不仅显出了厚道,显示了坚韧的意志,更显出了战略家的大智慧。

公元215年,刘备攻取益州,孙权觉得刘备有了自己的地盘,该还荆州了,令诸葛瑾找刘备索要。刘备不答应,孙权就派吕蒙攻取长沙、桂阳,威胁零陵。刘备亲率五万大军从成都赶回公安坐镇,派关羽率军三万争夺三郡。孙权也进驻陆口,派鲁肃屯兵一万在益阳,和关羽对抗。双方战事一触即发。鲁肃为了维护孙刘联盟,决定当面和关羽商谈,提出各自将兵马布置在百步以外,只有将军们各带单刀赴会。部下怕出变故,劝鲁肃不要冒险。

鲁肃说,事到今日,应该把话说清楚。毅然决然赴会。

会上,鲁肃指责关羽说,当初你们兵败而来,没有立足之地,所以才把荆州借给你们。现在已经得到益州,却无奉还之意,连这三郡都不肯放弃。关羽手下一将领说,土地嘛,该有德之人拥有,并不永远属于谁。鲁肃厉声喝斥,如果没有鲁肃的单刀会,双方已经打起来了,那么曹操大举进攻汉中刘备就未必守得住汉中。刘备失败,孙权就又会坐立不安了。

关汉卿的《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无视刘备一方不守信用、关羽蛮不讲理的事实,将关羽塑造成维护汉朝正统的英雄,将鲁肃塑造成使阴谋诡计的小人。要说刘备借荆州不还,也不能一味从信用上讲,因为双方联合抗曹,事后应该瓜分利益,借荆州就是刘备一方的一个开口方式,而孙权一方哪肯放弃到手的肥肉,所以“借”也只是一个权宜之计。如同今天有两人合伙做生意,一方觉得分亏了,又不好说,就借一点,不提还,对方也不好意思催。只是这样毕竟有后患。鲁肃用他的人格和气度维护着相安无事的格局,但是,他死后,冲突的急剧爆发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刘备孙权何至于没有鲁肃那样的战略眼光呢?一者,意气用事也,哪里能够像鲁肃这样好脾气。二者,俗话说利令智昏,双方不肯放弃利益,头脑也就昏了。

关汉卿的《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上演时,还没有《三国演义》。否则,人们看到关羽的结局,还会觉得他是英雄吗?《三国演义》中关羽欺负得鲁肃可怜兮兮的,可是看看他的鬼魂叫喊“还我头来”的情节,就可以知道鲁肃如何识大体,如何忍辱负重了。

妙改“二乔”

成就周郎赤壁

朝中大臣对降曹还是抗曹意见不一,给孙权下最后决心的就是周瑜。周瑜是个滑头,文臣说要降,他说他见主公请降,武将说要战,他说见主公要战,其实道理很简单,不能让人觉得是他撺掇孙权作战,他所担心的正是他对鲁肃说的:“江东六郡,生灵无限,若罹兵革之祸,必有归怨于我。”诸葛瑾因为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就不表态,怕话传到诸葛亮耳朵里。他有结盟之心,不想过早摊出底牌,但也不能说降,怕断了结盟之路。作者就是将他写成一个心眼儿过多的人。

诸葛亮知道周瑜大致是要战的,降呢,如鲁肃所说,普通文官不会没个合适的位置,孙权则不会有,周瑜作为孙策的连襟和水军都督,也不会有好日子过。但是如何让周瑜消除顾忌,帮助孙权早下决心呢?于是他就卖了个关子,说只要送两个人到江上,曹操百万之众就会退走。周瑜还真不明白,问:“用何二人,可退操兵?”诸葛亮就娓娓道来,说他在隆中时,听说曹操在漳河造了一座铜雀台,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在台中欢乐。曹操本是好色之徒,久闻江东乔公有大乔、小乔二女,曾发誓曰:“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现在曹操下江南,就是想得到这两个美女。因此不妨找到她们,采用范蠡献西施之计。二乔分别是孙策、周瑜之妻,诸葛亮佯装不知。

周瑜不信,诸葛亮说有曹操幼子曹植所做《铜雀台赋》为证,并背了出来,别的一字不差,唯独将“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改为“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蝃”音为dìdōng,就是彩虹,也代指“桥”,“二桥”指从铜雀台出发连接金虎台和玉龙台的两座桥。诸葛亮这么一改,又解释得合情合理,而且古代以美女为战利品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难怪周瑜勃然大怒,再也顾不得扭捏作态了。

争取了周瑜,诸葛亮就最终完成了他游说东吴的使命,也成就了周郎的赤壁伟业。杜牧有诗曰:“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虽然不是历史,但在《三国演义》中,则是诸葛亮成就了周郎。

千古文人的理想和失落

中国古代读书人,除了做官和务农,并没有更多正经职业,也就是做个幕僚,寄人篱下。我们这里所谓的读书人就是和做官者相对而言。他们因为失意,所以最大的理想,或者说幻想就是,虽然出身寒微,但终于能够出人头地,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闻名天下知”。诸葛亮躬耕陇亩而最终为蜀汉丞相,圆了许多读书人的梦。而最大的不满就是只能写些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间或写点游戏文字。苏秦头悬梁锥刺股,追求的就是挂六国相印的风光。诸葛亮舌战群儒时,充分显示了罗贯中对读书人的态度,反映了古代读书人的理想和失落。

当群儒在国家大事上被诸葛亮说得哑口无言时,严畯转而质疑诸葛亮的儒士身份,说他所言都是强词夺理,不合正统儒家思想,问他治何经典,想就具体的经典展开探讨。如果真的要引经据典来辩论,那未必是诸葛亮所长,而且经典解释莫衷一是,那就什么也说不清了,因此诸葛亮不上当,直接举耕莘、伊尹、姜子牙、张良、陈平、邓禹、耿弇等成功人士,从“兴邦立事”、“匡扶宇宙”这样更高的层面,否定了腐儒的“寻章摘句”、“数黑论黄,舞文弄墨”,“治何经典”也就是个不值得回答的问题,说得严畯垂头丧气而不能对。

痛处被揭,程德枢气愤不过,大声说:“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诸葛亮进一步指斥儒士的不足,阐说何谓真正的儒士:“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唯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扬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真正儒士的标准,不是说空话、写无用的文章、吟诗作画,而应该有道德、有节操、有胸怀、有作为。所以程德枢也无话可说。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读书人都是希望建功立业的,对于做学问和文学艺术都是不屑一顾的。只有那些成功人士,反而有闲情逸致来欣赏这些东西。

其实,即便是今天,又有哪个知识分子不希望自己对社会更有实际作用呢?当官,或者科学家,或者教育家。因此以前的文学,总是强调教育作用和认识作用,艺术,则强调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现在的文学艺术,则可以由名利双收而自慰。唯有皓首穷经地做学问,是最不愿意的,一些学者教授埋怨研究生们浮躁,坐不得冷板凳,一些评论家指责文学影视媚俗,如果明白自古如此,大概也就不会强求了。

架空晁盖是不是阴谋

梁山最初是王伦等占据,因为王伦心眼小,又没本事,或者说正因为他没本事,所以心胸狭窄,不能服人,于是被晁盖等取而代之。

晁盖当了寨主,他讲义气,所以宋江很难通过正常途径取代他的地位。

但是宋江讲义气的名声远播,结交了很多豪杰,救了晁盖等人。而且他是当官的,还能够讲义气,就更难能可贵。所以迟早是要取代晁盖的。宋江采取的方式是温水煮青蛙,一点点架空。而晁盖不甘寂寞,硬要出征,一出马就死了,宋江也给他报仇了。这样宋江合情合理地得到了寨主的位置。

晁盖的政治纲领是“竭力同心,共聚大义,和大宋皇帝做个对头”。

而宋江投降给大家带来的悲惨后果,也让读者对这个架空晁盖的过程有一种“阴谋”的揣度。

宋江架空晁盖是否有阴谋是另外一回事,但是以晁盖一个土财主的出身、才能、见识等都不足以发展梁山。读者们觉得宋江误了梁山好汉,但是电视连续剧中宋江说出了心里话:为弟兄们谋个出路!与大宋皇帝作对能有什么结果呢?历史上的宋江一度势力很大,但也就是一年多就被张叔夜打败了,灰溜溜地投降。宋代自赵匡胤开国以来,一直举行对外屈辱、专力防内的政策,政权、财权和兵权高度集于中央,土地兼并剧烈,封建剥削异常残酷。所以,虽然当时工商业比较发达,人民生活出路较广,但社会矛盾仍然相当尖锐,农民起义次数很多。这样的结果不是农民起义胜利并改朝换代,而是北宋灭亡,偏安江南。理想的是朝廷改辙易弦,安抚民众,招安义军,义军则成为抗金的力量。但是积重难返,只有互相消耗,两败俱伤。因此,宋江接受招安,是避免灭亡,甚至可能双赢的一种方式。

只是因为鲁迅对宋江不能坚持到底不满,毛泽东深受鲁迅影响,也大批投降,说《水浒传》可以做反面教材,所以此后大家都反对宋江的投降行为。普通读者呢,总是看着造反的情节觉得有趣,满足了对现实不满的情绪,乃至于产生唯恐天下不乱的逆反心理——倒不是真的希望天下大乱,而是觉得乱也挺好玩,越是不能乱,越想看到乱的样子,梁山好汉和孙悟空大闹天宫都满足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因此,大家对宋江接受招安不满,也对孙悟空后来变得那么窝囊和无能不满。这都是一个道理。

因此,从给弟兄们谋出路来看,宋江也比晁盖更加英明。幸好晁盖及早身亡,否则,降将无法安抚,好汉们也没有奔头,只能喝酒吃肉、打家劫舍混一天算一天了。

梁山好汉的不义行为

梁山好汉们的不义行为多了去了。比如宋江去花荣那里路过清风山时被捉,燕顺叫先用冷水泼了宋江的热心,好脆了取出做酸辣醒酒汤。刘高的老婆上香被捉,寨主王英立即要去强暴。张横、张顺之流在江上杀人越货,差点将宋江扔到水里做了水鬼。张青、孙二娘开店放麻药,杀人剥皮剁人肉做人肉包子。

同类推荐
  • 当心!浣熊出没

    当心!浣熊出没

    16岁的少女霍美夕在国外意外邂逅了一只捣蛋的浣熊,并结下特殊的“人熊情缘”的故事。为了营救被监禁的浣熊,霍美夕想方设法把它带回国,之后,历经诸多考验,为它营造了舒适安全的环境。里面涉及关于人性的探讨、关于大自然的探讨,这部题材不失趣味性,也有一定的思想和深意在。
  • 发明的故事

    发明的故事

    《发明的故事》是房龙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一经出版就风靡全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房龙的文笔风趣幽默,若行云流水,让人不知不觉就进入了他用文字为我们构架的科学世界中。正如著名作家郁达夫形容的那样:“枯燥乏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一写,无论大人、小孩,读他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了。”
  • 丛林书

    丛林书

    童话的主人公毛格利,是吃狼奶长大的人之子;与现实中的狼孩不同,毛格利没有被丛林吞噬,也没有在人间夭折。在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里,在狼性和人性之间,他学会了坚强、勇敢、思考和爱,从而长大成人。
  • 优秀小学生成语接龙1000条

    优秀小学生成语接龙1000条

    我国是一个具有上千年灿烂文化的古老国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古老的文化和浩如烟海的典籍中,留下了数以万计的成语,这些精辟的成语诠释了一个又一个深刻的道理,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成为中国历史的缩影和民族文化的瑰宝。
  • 小学生最喜欢读的益智故事(高年级)

    小学生最喜欢读的益智故事(高年级)

    小朋友们,你们爱听故事吗?喜欢故事里跌宕起伏的情节吗?喜欢那些出乎意料的故事结局吗?喜欢故事中蕴含的智慧吗?这里有你喜爱的故事,孩子们,还等什么,来吧,来这里寻找快乐和智慧吧!
热门推荐
  • 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

    讲到英国文学,不能不提到狄更斯;讲到狄更斯,不能不提到《大卫·科波菲尔》。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曾把本书和《圣经》并列,誉为:“一切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的确称得上是文学史上的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主人公大卫,是一个善良博爱、正直勤奋、务实进取的知识分子典型。他虽然也有过错误的念头,荒唐的举止,但妻婆的“无论在什么时候,决不可卑鄙自私,决不可弄虚作假,决不可残酷无情”成了他的座右铭,手向上指着的爱格妮斯就是他的“指路明灯”。
  • 民权素诗话

    民权素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北朝奸佞

    北朝奸佞

    重生北齐,却未想此身竟是一个败尽家财的败家子,甚至连不离不弃的小丫鬟都抵给了妓院。刚刚重生的张忘,第一个紧要问题就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小丫鬟。第二便是如何在这被称之为“禽兽王朝”的北齐活下去。书友群:254418550欢迎加入。
  • 七年之痒2

    七年之痒2

    七年之痒,当痒过之后,我们该怎样面对那累累的伤痕?强自忍痛,心也会变得冷漠麻木;忘记过去,但走不出第三者的阴影;约法三章,却不敢再毫无保留地信任;以毒攻毒,只会火上浇油,伤人伤己;放弃婚姻,仍无法找到幸福的出路。婆媳关系、孩子教育、经济大权、房子车子、闺蜜婚变、性爱瓶颈、旧情复燃……或许,你就是陈晓荷,他就是魏海东。你们的“婚姻鞋”中满是硌脚的沙子,硌得生疼,因此越走越偏离,如何修补才能让家庭重回原来幸福的路程?
  • 敲爻歌

    敲爻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莽荒大帝尊

    莽荒大帝尊

    冯易之误入莽荒,正雄心勃勃地准备干一番大事的时候,却发现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光怪陆离!这里的小孩每日抛着三百斤的大石玩耍,这里的成年男子居然能生撕虎豹,这里的祭祀不仅能读心,似乎还能够沟通神明……万载不灭的王朝、寻求永生的大帝、觊觎世界的神秘势力、形形色色的人,都在帝尊冯易之的传奇经历中开启……书友群号:615088144
  • 重生之悍妻归来

    重生之悍妻归来

    忍让,你就给我得寸进尺。关心,你就给我冷嘲热讽。贤惠,你就给我千年脸瘫。当包子公主换成耿直暴力女的时候。“将军,公主把二小姐揍了”“……嗯”“将军,公主把夫人气晕了”“……嗯”“将军,公主拿了五百两去满香楼了,说今天是慕公子拍初夜,她要去给慕公子,将军,将军我还没说完呢……”
  • 都市逆袭之王

    都市逆袭之王

    【与众不同,火爆精品】仙帝重生都市,回到年少时代,从此强势崛起,吊打一切,踏上一条惊天逆袭之路;这是一个爽到爆的故事,先看几章,你一定会喜欢!……………………欢迎各位读者加群,群号:217080822
  • 私人定制:腹黑首席赖上门

    私人定制:腹黑首席赖上门

    都说婚姻不是儿戏,可她糯小米的婚姻就是儿戏!这儿戏不说最后还被冠上不检点,性生活紊乱,红杏出墙!她想这也就算了,反正都是自己计划之内的事!可隔了几年遇着,他逼她墙角,上来就对她动手动脚,还欲要轻薄她!她抵死抗议,却硬被压在身下“你不专门就是给男人解决生理需求的么”他混蛋,他竟然说着这么恶心的话,得了,走着瞧,看她不好好整整他才怪,坚决不让娃认他这个恶心爹!
  • 盛世宠妃:腹黑王爷,别使坏

    盛世宠妃:腹黑王爷,别使坏

    “我当你的奴隶,你保我一年平安。”兄母惨死之日,她在他面前褪去一身骄傲,成为他的女奴。她背负着血海深仇,在他的羽翼下步步为营,只为将仇人亲手送入地狱!一年期限到,她转身离开,却转眼被他抓回来。“女人,女奴当腻了,想不想当墨王府的女主人?”“不想!”“子曰,女人喜欢口是心非,所以不想就是想,走,和本王回府拜堂成亲!”“……”我靠,是他这不要脸的孙子自己说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