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77900000002

第2章 记者玩的不是寂寞(1)

《发展日报》驻东江省记者站站长高扬的老家就是东江省河东市的,他的家乡在毗邻俄罗斯的大山里。

河东的地理位置很独特,一座大山横亘在两国交界处,山顶就是两国的分界线,相互的岗哨都能看清楚。山下一条小河,河边就是一条公路,高扬的家就在这公路的边上。每天,太阳一冒尖儿,那五彩的雾气便从山底缓缓升起,弥漫开来。雾纱下若隐若现的葱茏树木,都透着大山的静谧和神秘。林木繁茂,藤萝缠绕,鸟鸣雀欢。冰雪消融后,肥腴的春水透着绿色,滚滚而逝,滋润着这片神奇的土地,使这里的黑土,肥得像腌好的咸鸭蛋黄,一汪一汪的油水挑逗得人垂涎欲滴。

别说庄稼,连茅草都生长得格外灵光茂盛。滋润着勤劳朴实的山民,养肥了獐狍野鹿,更成就了原始林莽。一眼望不到边的原始山林,呈现着漫无边际的绿色。新绿、嫩绿、鲜绿、翠绿,满眼的绿色,温柔着人们的视线,也惊喜着人们的目光。

高扬是这个小村,也是整个河东市最早走出的人才之一。当他20世纪80年代考上大学后,就成了村里,也是这个乡里唯一的大学生。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东江日报社做记者,一干就是七年。后来国家级大报《发展日报》在各省市设立记者站,他又考到了记者站,先任记者,副站长,三年后升任站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职称由主任记者升为高级记者,行政级别也从原来的正科升到了副厅级。当然,这里面也有韩顺的作用。但高扬从一个山里孩子走到今天这一步,如此的出类拔萃,也看出他很是费了一番心血的。

电话又响了。他揉了揉惺忪的眼睛,抓起手机,扫了一下号码,立马精神起来,忙按下接听键不耐烦地说:“咋了,一大早就骚扰我。”

电话里是夫人尚升的声音:“昨晚河东的韩书记电话打到家里来了,说找你,我说你去河东了,可他说你回来了,你咋一夜未回?我是怕你有事才找你,你咋还急了?”

高扬也感到这样的态度对待牵挂自己的妻子实在是有些过了,便说,“哦,昨晚到市里已经太晚了,就没回家,和别的单位的几个哥们儿去了洗浴中心,洗了洗就在这儿睡了,不用惦记了,我也该上班了!”

挂上电话,他见身边的杨晓茵还没睡醒,便俯下身亲了一下她的脸蛋,下地洗漱去了。

滨江市的街道很宽阔,全是一色瓦青色平展展的柏油路面,街两边的建筑初看并不是十分的协调,既有零星的俄式建筑,也有古老的飞檐斗拱的中式门楼,更有高耸入云的现代大楼。最著名的大街——朝阳大街,街两旁大多是遮天蔽日的榶槭树和老榆树,同其他街道的柳树、杨树、丁香相比,显得高贵和出类拔萃。

当高扬开着尼桑轿车行驶在这条大街上时,他脑海里又涌现出韩顺的话,“别忘了大哥就行!”

确切地说韩顺是他家乡的父母官。他和韩顺认识是在十二年前,韩顺在河东市下属的韩家县当县长。不到四十岁的韩顺是省里最年轻的县长,而且很有魄力。他是在韩家县纪检委书记的职务上被人民代表差额给选上来的,当时在韩家县,他通过朋友的关系,引来了外资企业矿泉水厂。经过几年的建设投产,成为整个东江省的大企业之一,每年上缴利税就达几千万元。现在东江省的各大超市和社区里卖的水,都是他们生产的。有人形象地比喻,在韩家县干部职工的工资中,每一元钱就有一毛钱是这个企业的。同时他还解决了部分城镇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镇容镇貌也得到改观,于是乎,人大代表充分行使了权力,高票将他选为县长。

高扬来韩家县采访就是采访他们是怎样打破僵局谋求发展的,于是两人有了两天两夜的长谈。回去后高扬一挥而就写出了长篇通讯《百姓心中的榜样》在省报上发表,本市的《河东日报》在头版头条予以转载。于是乎,韩顺成了名人。当时的省委书记和省长都在《百姓心中的榜样》上做了这样的批示:“在求发展促提高的大前提下,能有这样心中装着百姓的,有魄力、有胆识的干部出现,真乃时代的必须,国家的幸运。”于是,当了不到半年县长的韩顺,马上升任了韩家县的县委书记。

为了感谢高扬,韩顺给他弄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还是在省城高档社区。当韩顺将房产证、土地证和房子钥匙交到高扬手上时,高扬吓得呆住了,半天才说:“这礼太重了,不敢要。”

韩顺笑了,拍了拍他的肩膀:“老弟,这是我的房子,绝对是用自己的工资买的,放心住吧,肯定不是受贿来的。”

“那你回省城住啥?”

“你嫂子他们单位又分了一套,她在外企效益好,总搞福利分房啥的。再说这次县里也分了我一套,我不缺房子的。”

这很真诚的话让高扬信服了。没有理由不信服,结婚几年了,两口子的工资加一块才五千多元。没办法只能挤在岳母家。小舅子媳妇几次提出要搬回来住,还不是怕他占了岳父家的房子。这回好,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还是三室一厅,一百多平米。呵呵,这房子大啊!

在当时也价值二十多万啊!他在高兴之余,还没糊涂,把房产证还给了韩顺,声称:“我只是借住,等我有钱买了房,这个就还你。”韩顺还想说什么,可一看高扬那认真的眼神儿,没有再说话。心里说:住着还不就等于是你的一样嘛!同时也佩服高扬的智商,不花钱白住,名义上还不是要的。呵呵,其实,有使用权还不就是等于有拥有权嘛。

这以后,韩顺书记就成了高扬笔下的关注对象。《韩家县的钱袋子是这样鼓起来的》、《韩顺的大气》、《科学发展见证富民路》等大篇幅报道经常出现在省报上。没有政绩,媒体是不可能无的放矢的,正是因为韩顺的努力工作,加之媒体的关注和上级的赏识,韩顺成了东江省政坛一颗耀眼的明星。不到三年就升到主管七个县的地厅级城市——雅泉市的常务副市长。几年后,紧接着又调任到河东,当上了河东市委书记,去年,他又升为省委常委,据说,中组部就要来考核他,要推选他做东江省省长。

当然,高扬也没白出力,《发展日报》在东江省设立记者站,竞争很激烈,是韩顺通过北京的一位东江省出去的老领导,即在《百姓心中的榜样》上做过批示的当时的省委书记,出面找到发展日报社的老总,提出让高扬到《发展日报》驻东江省记者站工作。高扬也不负其所望,不到三年便由记者、副站长转为站长。在省报调出时,他是一个副科级的专栏记者,一下子跳到处级,这样到了记者站这个处级单位,很自然就成了正处级。又加上高扬的勤奋和努力,使记者站的报道、发行、广告等工作几年来都处于报社各站的排头地位,他就解决了副厅级的级别和正高级职称。据说,报社之所以给下属的个别记者站站长解决副厅级职位,主要还是基于采访方便考虑的。因为,这样一个大报的记者,接触的大多是县处级别以上的干部,自己的级别上不来,虽说记者是无冕之王,见官大一级,但那毕竟是说说而已,是记者自己的心理安慰,对目前“官本位”思想严重的各级干部来说,还真的不是很尊重记者的。

现在在东江省,高扬可是人物了。可以和省委书记、省长坐而论道,每每有了新的思路和点子,便用内参的形式给书记和省长发一下,省里的一些领导若是想在国家级报刊上发篇讲话或署名文章,都要找高扬来运作。这让他炙手可热,真有点举足轻重的味道。

也正是由于高扬和《发展日报》的作用在东江省日益突出,一些上访举报信便接踵而来。前不久,他接到河东市一些人大代表联名发的举报信。举报河东市挪用天保工程款盖市委大楼,还引来了重污染企业康桥科技有限公司河川”炼厂,不仅污染山林造成树木大面积死亡,而且连山民们也都患病了。他派下属的两位记者查了半个月,当记者把调查的材料和照片放在他的办公桌上时,他震惊了!马上打电话给韩顺,问他清不清楚这两件事的内幕。韩顺说知道,但好像没高扬说的那么严重,并说要想发展就得牺牲一点利益,还说有些人大代表和老百姓一样目光短浅。并用斩钉截铁的语气表明了他的态度:

“要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得解放思想,思想不解放,发展就无从谈起!”

深思熟虑了差不多有一周。高扬谁也没通知,只是和自己站里曾下去调查的记者杨刚一起,开车到了河东。他想亲自去看一看,听一听。结果,都没敢在河东吃饭,到那儿心里就添堵,马不停蹄地赶回了省城。可就这样,韩顺还是知道他去了河东。高扬不得不惊叹一声:

“老哥真有你的!”

刚过十字路口,高扬就见一个交警在向他招手,示意他停车接受检查。他将车靠在边上,走下了车,冲迎上来的警察一笑:“辛苦了!”

警察向他敬个礼:“您闯红灯了。”因他的车牌照是东AD打头,东A代表省城,D代表政法系统,车牌号码又较小。交警知道这人来头不小,因而,也没让他出示驾照,只是关照他:“开车不能想别的!”

高扬笑了笑:“谢谢提醒,谢谢关照。”交警便让他走了。

当初,他找交警总队宣传处的人要办号牌时,孙喜处长就介绍他到滨江市交警支队,找郭支队长,给他办了个东AD00111。号码是他点的,111就是啥都是第一的意思,当时还有012的小号牌,他没要,只是要了这个111,车型可以不是最好的,但号牌一定要好的。这是他最兴奋的。

虽然交警没难为他,但他还是很懊恼,居然闯红灯都没看见,真是太不应该了。

到了办公室,其他的记者早就到了,都在打扫卫生,洪静正在擦他的桌子。见他进来,洪静和正在拖地的记者张琳琳齐声说:“站长好!”

他也说:“你们早!”便走到办公桌边放下手包后,又出门,去了洗手间。

当他回来时,桌子、椅子上的水印全干了。洪静正在用干抹布擦拭水印的痕迹。他坐下后,对正将拖布往水桶里放的张琳琳说:“去喊他们来开会!”

张琳琳出去不大一会儿,另两个办公室的记者和记者站的工作人员陆续走了进来,坐在大圆桌前。

《发展日报》驻东江省记者站,其实只有两个人是报社的编制,那就是站长高扬和记者张琳琳。而张琳琳是报社派下来的,说不上啥时就被抽回去了。因而,严格地说,实际的正式记者编制只有高扬一人。

但现在他们却有十一人之多,这主要是高扬善经营。他把记者站仅有提供信息功能的权限放大了,因为报社每年都有发行和经营的业务要求,这样他一个人忙不开,就得外聘人。

因为《发展日报》是国家级大报,聘来的人也都是这个业界的精英。他们不仅能写稿,也懂得用手中的笔,同各方面都处上关系,很自然的,报纸发行、广告就极易得到了。这既能完成报社的任务,又扩大了记者站的影响力,也很自然地壮大了经济实力。于是各个记者站都迅速扩张,成立新闻中心、经营部等。写稿的写稿,经营的经营,闹得是极其风光。东江省的记者站就是这样,他们每年都能完成报社的任务。高扬见人多了,就把给杨晓茵创办的那个文化公司,迁到了记者站来,除张琳琳、洪静、杨刚、刘仁怀写稿外,其余的人都算做公司的员工,承揽广告,编辑图书,组织一些大型活动和演出啥的,收入颇丰,小日子过得相当滋润,别的不说,他们每年光税收就上缴二十几万元,可见他们的收益了。

见大家都坐好了,高扬从他那宽大的老板台后面站起来,走到长条的大会议桌旁,看着大伙儿说:“上周大家都辛苦了!”众人纷纷点头表示感谢后,高扬说:“老规矩,大家还是先说说各自上周的工作和这周的打算吧!张琳琳你先来!”

张琳琳是报社派下来的实习记者,今年28岁,是北大毕业的研究生,老家是上海的。白净的面皮配上她那娇小修长的身材,一看就有吴侬软语的上海淑女味儿。刚一见她的形象,说她从事科学研究的,大家都不会提出什么异议,可她偏偏爱上了新闻写作这一行。

张琳琳腼腆地一笑,慢条斯理地说:“我上周的工作主要采访了副省长朱如营。对东江省的环保问题和将要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沟通,只写了初稿,发到你邮箱了。还参加了两个新闻发布会,一个是万汇公司的股票上市,一个是滨江工业园区启动。两个均发了消息,已经见报。下周我想采访滨江市委书记祝全面,就滨江如何打造休闲旅游城的问题做个专访。”

高扬点了点头说:“很好!朱如营的专访我还没有看,不过,东江省环保的事,暂时先放一放。昨天我和杨刚到河东去暗访了一下,问题很严重,待我和韩顺书记沟通后再研究。滨江工业园区动工的事,我觉得不能只是发一条消息那么简单。你这周约祝全面时,可以把这个也考虑进去,试着请他谈谈滨江的发展,是走工业立市的老路,还是扬休闲文化之长?”

张琳琳:“我还没约呢,也不知道人家祝书记是不是有时间!我上周和滨江市委宣传部的韩部长说了,她说给约一下。”

高扬:“找他的秘书,直接约,就说我约他。另外,休闲旅游,人文城市,不是说说那么简单,放着满人文化的发祥地不去光大,老想着整新奇的玩意儿,谁会往你的山沟里跑?我们不能只做专访,给他当传声筒。文化融入历史,历史承载文化,当记者的也要思索,要敢想,要突破固有的传统思维模式。对政府的官员,我们要给他提思路,让他按照你的思路走。这样他才会重视你,拿你当回事儿。否则,你就是给他写一千篇、一万篇他自己都嫌恶心的东西,他也记不住你。我看你还是就这个思路去组织材料,搞一篇观察类的思索性文字,这样,这个题目做起来就有意思了。”

张琳琳点头答应:“好的。”

高扬接着说:“我前几天和咱们省社科院的满史专家在一块儿闲聊时,几位专家说咱们东江是满族聚居地之一,满族先民女真人的部落,其政治、经济、军事活动的中心就在咱们这儿。”

记者站的另一位记者杨刚接过了话头儿:“我查过资料,咱们这里是女真民族商贸活动的繁华地带,女真的王室贵族凭借这里特殊的军事、贸易地位,与其他部落角逐争斗,迅速壮大,拥有关东大半,称雄女真。清太祖努尔哈赤吞并周围各国之后,这里又成为明朝与后金政权政治、军事斗争的前沿。”

高扬说:“是的,宁古塔古城是清朝东北三大流人寓所之一,呵呵,说是流人寓所,其实就是犯人监狱。据说关押在这里的流人有武装反抗清朝统治的朝廷钦犯,也有文人墨客、商人渔夫。这些名流儒士的诗、词、书画为满清文化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由于各地流人带来了丰富的异地文化和近代文明,加之他们的子女与当地居民通婚、融合,形成新的居民结构和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就具有极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因此,老专家们建议开发建设满族民俗展览馆项目,以实物与表演相结合的方式,融观看与参与为一体,全面展示满族的民俗文化,以此来吸引游客。听他们这样说,便勾起了我的兴趣,当时我就给他们建议说,要充分利用这里古朴的建筑,营造良好的女真文化氛围,依据明、清史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展示女真或满族的历史文化。”

同类推荐
  • 达达失踪

    达达失踪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老乡

    老乡

    姚小帅的运气是从他35岁这年好起来的。之前他的日子不但过得捉襟见肘,而且有些凄惶:来京城工作七八年了,住的房子还是老婆单位提供的一间宿舍,刚开始那两年,宿舍还显得宽敞些,前年儿子姚郑又迫不及待地来到人间,一家三口挤在一起,屋子里简直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 世界名模之死

    世界名模之死

    对二十多万临江市人来说,那股令他们奔走相告、激动不已的灼热,却是来自城中之湖——东城湖那片碧绿的湖水中央:这湖中阁楼“揽月楼”,正在举行着的“睡莲牌服装专题表演周”。早在三个月前,新闻舆论就把这次表演活动炒得火热,本市第二大报纸《临江信息报》,甚至用了“百天倒记时”的栏目,每天提醒着市民们对表演周的注意,有关“内幕”“秘闻”“花絮”等更是频频见闻于宣传媒介;距活动开始还有一月之久,便掀起了一股炒票热,到表演周正式开幕时,黑市票已由每张30元翻到了300元,而且还是“踏破铁鞋无觅处”。
  • 墨系0607班

    墨系0607班

    本书讲述了主人公“我”在收到了一位自称是“靡费斯特”的面具列车员,交给“我”的具有神秘力量的神奇钢笔后,“我”的世界开始发生了奇妙巨变的故事。一年之内,我加入了神秘组织“墨守七处”,并在导师与伙伴们的“胁迫”下,卷入了一系列“惊吓事件”。主人公“我”始终扮演着“悲情角色”,苦寻平静的“彼岸”。
  • 大杂院

    大杂院

    本书以改革开放为时代背景,以主人公常姮为主线,讲述了豫东某小城一个大杂院中形形色色的小人物的故事,呈现了基层群众的生活状况,反映了不同观念之间的碰撞,体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不同的人对改革开放的不同理解,以及人们在新的时代环境中从无所适从到找到自己生活定位的过程。
热门推荐
  • 仙恋传奇之千年劫

    仙恋传奇之千年劫

    前世,他和她是万人敬仰的天神,为了完成女娲娘娘的使命,他们忍痛分离。蜀山之颠,他们许下海誓山盟:“生生世世,不离不弃!”今生,她是高高在上却又善解人意的天庭公主;他是孤傲冷漠却又痴情专一的三界战神。为了爱的人,他甘愿当一个凡人;为了爱的人,她情愿陪他终老。而最终,一切的结局却是----苦苦千年的等待……
  • 姻缘难逃:前任蓄谋已久

    姻缘难逃:前任蓄谋已久

    相恋三年的他们将最美好的给了彼此,十个月后,她卖掉他们刚出生的孩子,从此再也未见。四年后,他一身笔挺军装威武不凡的坐在她的对面,许久,她问,“那里不舒服吗?”他薄凉嘲讽的冷笑,“我需要一个全心全意照顾我女儿的保姆,你考虑一下。”一阵撕心裂肺的疼痛感染她每一根神经,她知道,他对她恨之入骨,他来找她,无非是报复昔日她绝情的离开,她点头,“好”。他用尽各种手段折磨她,百般羞辱,她不躲不避不挣扎,只是为何他总是默默在各种地方变着花样的爱她,宠她,守护着她……爱恨一念之间,哪有谁对谁错啊。
  • 爆魂秩序

    爆魂秩序

    一个工兵被自己埋的炸点炸死,这可能是所有工兵或者是爆破师的悲哀,但这回悲哀的是异世界的生灵。他是扫把星?还是混世魔王?还是他就是传说中的救世主?
  • 灭噬天罚

    灭噬天罚

    大学生李凡救人的时候,被吸入湖底漩涡,穿越到真武大陆,得到了武神培养系统,以李一凡的身份走上了武者之路,生死路,踏歌行,气贯苍穹,兄弟情,儿女情,武道传奇,期待去征服大家。
  • 决定下半辈子的50种互联网思维方法

    决定下半辈子的50种互联网思维方法

    在互联网时代,一切都紧随时代潮流,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业领域也正在进行一场新的革命。在这种形势下,互联网产生了特有的思维方法。我们需要用互联网思维方法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企业则需要互联网思维来进行模式改革。随着技术的革新,我们已经总结和掌握了一些互联网思维,而这些思维背后潜藏着巨大的商业启发,值得我们去详深入认知和熟练运用。
  • 恶女当家:人间晚晴

    恶女当家:人间晚晴

    【本文纯属虚构】穿越?好啊。可是,你只能穿成灰姑娘……的后姐。欺负灰姑娘是你的责任……切记,不能抢了灰姑娘的王子。后姐?恶人?好吧,后姐就后姐,恶人就恶人……只是,她不抢灰姑娘的王子,可保不齐,王子舍灰姑娘来就她这个后姐啊……
  • 杨灼灼成长记

    杨灼灼成长记

    我爱你的时候是真的,不爱你的时候也是真的,从来没有过背叛,也没有过虚情假意。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蜀道难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蜀道难

    《蜀道难》讲抗战时期,江东人纷纷入蜀避难。途中,青年职员冯子安与白玉贞小姐邂逅。冯对白一见倾心,百般殷勤。船抵重庆,冯子安准备与白小姐结婚时,白玉贞却已“神龙不见尾”……一场爱的梦幻,终成泡影。
  • 天下三之暗恋

    天下三之暗恋

    他是月光,瞩目生辉,而她只是万千星辰里最不起眼的一颗。
  • 三国战神之吕布

    三国战神之吕布

    一个普通的少年,意外穿越到三国。且看他如何斗名将,泡美眉,玩转三国,成就一代战神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