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82500000006

第6章 超级产品的打磨:超级产品应致力于真正的服务(2)

在我看来,当时的汽车业远非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从生产角度来看,也不科学。但是整个商界也不比它好到哪儿去。也许还有人记得,那一段时期,许多企业纷纷发行股票筹措资金。银行家们之前只关注铁路投资,那时也将触角伸向汽车行业。我一直坚信,如果一个人工作完成出色,他所得的报酬,所获的利润,以及其他钱财,都会水到渠成,无需劳神。企业也应是由小做起,通过所获利润慢慢壮大。如果久无回报,就该意识到,这一行当并非一展拳脚之地,无需继续浪费时间。好好工作,得到回报,我认为这是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但这一简单的过程对现代商业来说可能太慢了。那时最受追捧的方法是,获取尽可能多的启动资金,然后兜售所有能卖的股票和债券。扣除卖股票和债券所花费用,以及宣传费、手续费等等,剩下了的钱才被极不情愿地用来做企业基金。提供优质服务,获取可观利润的,不是好的企业;得以大量发行高价股票和债券的,倒是好的企业。至关重大的是股票与债券,而非工作本身。新企业也好,老字号也罢,我是看不出来,既然在商品上加了这么重的股息,他们怎还指望能卖出实惠的价格?我着实不明白!

我也一直不明白,对企业的投资还有利息可收,这理论依据又是什么。

那些自称金融家的人,说钱“值”百分之五、百分之六,或是百分之几点几的利息;一个人如果向企业投资十万美元,他就有权收利息。因为,他如果不将这笔钱投资企业,存在银行或者去买债券,他本也有利息可收。所以,金融家们称,应该从企业的运营费中收取一定金额,作为这笔投资的利息。这样的观点,是许多商家倒台,服务失败的根源所在。货币本身无具体价值可言,它只是流通手段,本身并不值钱。它唯一有用之处,便是购买劳动工具及劳动产品。因此,钱的价值便在于促进生产、加速流通,如是而已。如果有人认为他的钱该赚百分之五或六的利息,他应该把钱置于银行等有定息可收的地方。钱一旦投资到企业,不能也不该收取利息,它不再仅仅是金钱,它成为了——或者说应该成为——促进生产的动力。因此,生产出来的产品价值,就是这些钱的价值,而不是一笔根据固定比率算出来的数额,通常这个比率跟所投资的行业毫无关系。所有收益,都应该在生产之后,而非之前。

商人们相信,只要能“筹到钱”,做什么都不成问题。第一次筹了资却没成功,那就再筹一次。说白了,再筹资不过是将好好的钱拿去打水漂。大多数情况下,之所以需要筹钱,只因为经营不善,而筹得的资金,也不过是让经营不善者再负隅顽抗一阵,不过是推迟他们末日的降临。再筹资这样的权宜之计,不过是投机金融者玩的一个把戏。而他们的把戏要想得逞,就得把钱投到一个生产实体上,而且这个生产实体还必须正好经营不善。这些投机金融家就这么自欺欺人,佯装将钱投以实用。实际呢,钱只是白白浪费了。

我下了决心,一家公司如果将钱财置于工作之上,或者有银行家、金融家占有一席半职,我就永不加入。如果不能成就服务大众的事业,那干脆不做。以我不算丰厚的经验,加上平日观察,可以断言,只顾赚钱的买卖不值得花精力,也不是有志之士的去处。同时,我认为急功近利并非取财之道。我想证明,服务才是正道,才是商业的基础。

生意成交,并不意味着厂商与顾客就此分道扬镳,相反,他与顾客的关系至此才刚刚建立。车子卖出,这只是第一步。如果车子不能提供优质服务,那还不如根本别迈出这一步。因为这个厂商将得到最糟糕的宣传——一位不满的顾客。在早期的汽车业,大多数人都认为,车能卖出去就相当不错了,售后怎样无关宏旨。这是短视的态度,倒有点类似那种靠提成的推销员的心态。

推销员只靠他卖出的东西领酬劳,在顾客那儿他捞不到好处,所以别指望他对顾客竭诚服务。有鉴于这一点,我们福特后来宣传最广的口号就是关于售后服务的。一辆车质优价廉,自然会有广阔的市场。但我们所提供的远不止这些。

买了福特车,就有权享受长久的使用寿命。车子如果出了问题,我们有责任在第一时间内为买家修好。福特车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归功于及时服务。而在早期,许多昂贵的车却几乎没什么服务站。汽车如果出了故障,车主就只能指望当地维修人员,而这本该是厂家负责的。如果这维修工想得还算周到,备了不少零件(尽管许多车零件不可互换),那车主还算走运。若遇上个无能的人,懂也懂一点,贪欲却极强,想从每辆送修的车上大捞一笔,那即便是最轻微的故障,也要等上几个星期,同时还搭上数额庞大的修理费。有段时间,修理工是汽车业发展的最大阻碍。甚至直到1910和1911年,车主也被认为是应当敲上一笔的金主。从一开始,我们福特公司便直面并妥善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绝不愿被愚蠢贪婪之人妨碍销售。

这说的是后来的事了。但的确,正是由于钱财主导,急功近利,才导致服务日下。如果首先考虑的便是赚钱,那除非企业发展一帆风顺,有余钱供执行人员提供服务,否则现在赚的钱,定会以牺牲企业长远发展为代价。

同时我也注意到,这一行里不少人都抱怨时运不济,他们工作的唯一盼头,就是有天终于可以领取退休金,在家享享清福,不再为竞争发愁。对他们来说,生活是场战斗,越快结束越好。这点让我颇为不解。除了需要自我斗争,以免自己不思进取,自甘“安定”下来,生活又怎有战斗一说。如果一成不变也算成功,那只需闲散度日;但如果成长发展才是成功,就要精神抖擞地迎接每一个清晨,每一天。我见过辉煌一时的企业,最后却空有其名,只因管理者认为按老方法经营下去便行了。这些管理方法当年也许最为优秀,但其优秀正在于与时俱进,而不是墨守成规。我认为,生活并非一个定点,它是永在变动的旅程。即便是认定自己已经“安定下来”的人,其实也没定下来,他很有可能在倒退。万物瞬息万变,这是自然规律。生活亦是如此。住的地方或许并没有变动,可住的人却永在变动之中。

出于这种“生活是场战斗,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错误认识,许多人习惯因循守旧,僵化不变。很少有鞋匠发明新方式补鞋,也很少有工匠愿在其行业采用新方法。习惯导致某种惯性,任何改变都让持惯性者不胜其烦。曾有一项关于工作方法的研究,旨在帮助工人减少工作时不必要的动作及疲劳,却偏偏最遭工人们反对。其实工人们也隐约察觉到,这所谓研究,不过是想从他们身上榨取更多罢了;但真正让他们火冒三丈的,却只是因为这扰乱了他们早已养成的习惯。有些商家生意日渐萧条,自己在走下坡路,原因就在于他们死守往昔,不肯变化。这样的人比比皆是,他们不知昨日已成往事,脑里尽是些古董思想。几乎没有例外:当一个人觉得他终于觅得方法,就是他该反省一下自己是否故步自封的时候了。自认为生活已“定型”的人,就已经处于危险中:

历史前进的车轮稍有颠簸,便会将他狠狠抛下。

还有一种担心是公众舆论轻看自己。很多人都害怕被看作是傻瓜。我承认,公众舆论具有强有力的约束作用,也许大多数人都需要公众舆论的制约。

公众舆论可以让一个人变得更好,即使不是道德上,至少从社会对他的需求上是如此。然而,为了正事义举而当回傻瓜则另当别论。最妙之处就在于,这样的傻瓜通常都长寿,能证明自己并不傻;或是他们开创的事业长存于世,能证明起初的设想并不愚蠢。

钱的影响无处不在。它表现在,厂商急切地想在“投资”上大赚一笔;以及随之而来的对工作服务的忽视,偷工减料。它似乎是绝大多数问题的症结所在。比如,它是低工资的根源所在——工作缺乏指导,高薪自然无从谈起。

而既然没有全心致力于工作,工作也不可能得到好的指导。人人都想自由自主地工作;在现行体制下,却难以如愿。我刚工作时,便是如此:我难以贯彻自己的理念。公司事事掉钱眼,最后才考虑工作。而最令人奇怪的是,公司坚信钱重于工作,先于工作,似乎完全没人意识到这压根不合逻辑——尽管人人都承认,只有工作了才能赚到钱。公司想要找到赚钱捷径,却偏偏对最明摆着的捷径置之不理——那便是:工作。

再说说竞争。不少人认为竞争乃一大威胁,好的经营者应该想方设法获得垄断,阻挠对手。他们认为,只有一小撮人有购买力,因此,抢在别人前面与这些人做生意是大有必要的。或许还有人记得,后来,许多汽车厂商都加入了赛尔登专利下的协会,这样就可以合法地操控行业产量与价格。他们的想法与许多行会的想法毫无二致:做工越少,获利反而越多。这想法,真是荒谬至极,迂腐不堪。我一直不明白,对工作的人来说,要做的事够多了,如果有那时间去抵制竞争,为何不去好好工作?只要提供的产品迎合人们所需又价格合理,总有足够多的人有能力也有欲望购买,而这一点无论对服务业还是制造业,都是适用的。

这段思考期,我可不是整天无所事事。我们继续进行四缸发动机的实验,并造了两辆重型赛车。我时间充裕,只因我将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自己的事业上。我可不认为一个人能将自己的事业置之不顾。他应该日思夜想,满脑子全是它。有些人,上班时间工作,朝九晚五,其余时间则将工作全然抛诸脑后,这样也挺不错。如果一个人非常认命,乐于一辈子接受指挥,当个尽忠职守的雇员,是很可能这样做的,但这样的人却难成主管或是经营者。一个体力劳动者,一定要限制自己的工作时间,否则身体终会累垮。如果他打算一辈子做个体力劳动者,那下班哨声一吹,他就该忘了工作;但如果他想向前发展,做番事业,那哨声只意味着该开始反省今日的工作,看能否做得更好。

拥有最强工作与思考能力的人,注定会成功。由于我也不甚清楚,所以也不好枉自断言,那些一直工作、工作不离身的人,那些打定主意要拔得头筹,也的确出类拔萃的人,是否就比那些一下班便既不动手也不动脑的人要快乐些。这个问题也无需定论。十马力的发动机自然没有二十马力的拉力大。只在上班时间思考的人,等于限制了自己的马力。如果他对现在可载重量心满意足,自然无可厚非,那是他自己的事,但如果别人加大马力,拉的东西比他多,他也就不可抱怨。闲者自得其所,劳者自有所得。一个人如果想要闲适,并确实享受到了闲适,那就没有什么理由好抱怨。悠闲度日,劳动成果,两者不可兼得。

每年我对商业都不断有新的认识,但似乎都没有改变我最初的结论。具体而言,在调研那年我对商业有了彻底的认识,它让我真正地步入成功:

(1)如果视钱财重于工作,则有可能阻碍工作,破坏服务根本。

(2)如果首先考虑的是赚钱,而不是工作,就会畏首畏尾,阻碍企业发展——它会使人害怕竞争,害怕改进方法,害怕任何可能改变现状的事。

(3)任何将服务置于首位,尽可能以最好的方法工作的人,其前途是不言而喻的。

同类推荐
  • SNS营销:网商成功之道

    SNS营销:网商成功之道

    本书针对如火如荼发展着的社会化媒体,从传统营销理念的角度,针对其所具备的传播特点一一进行印证;从其对应的营销学理论本质层面,深度挖掘社会化媒体所具有的营销价值。藉此希望能为互联网营销者带来思维方式的转变,从单纯的经验技巧层面跳出来,从营销学的本质发散开去,真正活学活用,利用社会化媒体打造全新的互联网营销渠道。
  • 企业伦理新论

    企业伦理新论

    西方对企业伦理问题的关注起始于20世纪40年代,随着消费者反欺骗、反污染、反不正当竞争的呼声的高涨,越来越多的企业注意将伦理道德因素纳入企业活动的范围。我国对企业伦理问题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近些年来我国对企业伦理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广泛。
  • 小店经营的190个制胜细节

    小店经营的190个制胜细节

    《小店经营的190个制胜细节》有两大特点:首先,内容全面,涵盖了经营制胜的各种细节,指导创业者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经营一家赚钱的店铺;其次,实用性强,不仅配有小店经营的各种案例,而且还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旨在切实提高开店者的综合经营水平。阅读本书,会让准备开店者的开店之路走得更加顺利,让那些困境中的经营者得到灵感,从而轻轻松松赚大钱。
  • 马云内部讲话系列(全3册)

    马云内部讲话系列(全3册)

    本书全面阐释了马云对电子商务、数据时代、未来技术以及社会变革的思考和畅想,详细解读了阿里巴巴未来十年乃至未来三十年的战略规划和发展前景。马云宣告DT时代即将到来,eWTP平台必将建立,一场电子商务的革命即将展开。他对企业与个人在未来十年的机遇和陷阱,一一提出对策,具有实战性。马云把过去十几年自己在创业、管理和处世上的人生哲学做了全面的总结回顾。除了阿里巴巴的发展前景,马云还对未来十年中国乃至世界的产品升级、产业升级和人的智慧升级做出了全面分析和惊人预测。在展望未来之余,马云还多维地分享了他关于阿里巴巴上市、公益活动、女性权益、环境保护、农村脱贫、打击假货、乡村教师、食品安全等社会热点话题的观点和看法。
  • 引爆商机:利己又利人的财富阶梯

    引爆商机:利己又利人的财富阶梯

    企业管理与生涯规划,这是专家学者常为我们献智的主题,但其中疏漏了一个环节,那就是他们引导企业与个人,应本着开辟财路的思想进行思考与行动,我们可称之“商机管理”。企业管理的途径有二:一日开源,二日节流。
热门推荐
  • 引妻入怀:幕后BOSS轻轻宠

    引妻入怀:幕后BOSS轻轻宠

    【1v1齁甜巨宠文】别人家的总裁追妻:宠宠宠!暮清迟家的总裁追妻:骗骗骗!一路致力于虐渣、斗贱、打天下的暮清迟:???骗人骗心就算了,一起睡个觉,某人声称:老婆,我就抱抱不乱动……隔天,根本下不了床的暮清迟:???
  • 都市 漫游 成长:E.L.多克托罗小说中的“小小都市漫游者”研究(英文版)

    都市 漫游 成长:E.L.多克托罗小说中的“小小都市漫游者”研究(英文版)

    本书以本雅明的“都市漫游者”理论为基础,结合文化地理学、叙事学及文类研究等相关理论,分析“都市漫游”在纽约少年疗治童年创伤、寻找精神家园、探究自我身份以及实现美国梦方面的功用,总结多克托罗都市成长小说的特点,探析作品中所展现的独特的都市美学,发现多克托罗既有犹太作家的族裔担当,又颇具救赎城市的世界主义情怀。而他在侦探小说、自传、成长小说、犯罪小说等文类间自由游走,打破传统文类界限,并运用口语化的语言写作则旨在于当今机械复制的时代复兴传统的“讲故事”的技艺。
  • 蚀骨罪爱:公爵夫人道晚安

    蚀骨罪爱:公爵夫人道晚安

    她,身份被换,从千金小姐沦落成了杀人犯。四年后,她走出大牢却落入他的陷阱,百般折磨千般羞辱。而他,血统尊贵高高在上,最终却栽在了一个万人唾弃的坏女人手里,万般宠溺,甘之如饴。明知她对他毫无感情唯有算计,他还是说:“女人,嫁给我!”“凭什么?”她问。男人说道:“就凭你才是我的正牌未婚妻!”大婚消息传出,全城哗然,众人皆道:霍少眼瞎,蛇蝎都要!他一把将报纸撕了,冷然一笑:“我宠我的女人,关别人屁事?公爵夫人名至实归,这世上无人能替!”
  • 时代风流

    时代风流

    那年他十七岁,上高中。他们学校是本省名校,听说是中国第一批西式学校之一,光绪三十一年创办的中学堂。又听说,他们学校的毕业生,有几位学部委员,还有几位在北京工作,有的还经常出入中南海,甚至陪同毛主席周总理接见过外宾。有一次,一位校友回母校视察,街上还站了岗。他们学校的教学水平是没的说的,老师都是百里挑一的名师。比如他们的语文老师,原来在南京大学,知道吗,南京大学解放前叫中央大学,1957年出了一点事情,下放到一所山区小学,他们校长费了好些周折,才把他弄到学校来。
  • 一本书读完发现自然的历史

    一本书读完发现自然的历史

    纵观人类的文明进步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自然探索史,对自然地理的探索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本书讲述了对动物世界、植物世界、微生物世界以及宇宙的探索发现故事,着重介绍了自然世界的一个个科学谜题,充满了趣味性和知识性。
  • 声无哀乐论

    声无哀乐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张伯苓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张伯苓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张伯苓谈教育(名家谈教育)》选取张伯苓谈教育文章48篇,集中体现了张伯苓的教育思想,一些在公众场合的演讲则体现了张伯苓对于教育价值和教育方向的认识。张伯苓(1876—1951),现代教育家。早年入北洋水师学堂,执教于家馆。1904年,赴日考察教育,回国后将家馆改建为私立中学,定名敬业学堂。1907年,在天津城区南部的开洼地,即民间所称“南开”,建成新校舍,遂改称南开中学堂。1917年赴美国,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次年回国,着手筹办南开大学。1919年秋正式开学。先后担任校长四十余年。
  • 隋乱(全集)

    隋乱(全集)

    公元612年,隋炀帝开始了对高丽的征伐。隋朝全国大征兵,一时豪杰蜂起,征伐不断。李旭,一个边塞小郡的懵懂少年,为逃兵役,与徐茂公同行,远赴塞外。后得罪突厥贵族,回归中原。而后投奔了李渊父子,并得隋帝赏识,参加首次征高丽,名扬天下。后又归附张须陀,并在四处征战中,结识了秦琼、程咬金、罗士信等豪杰。不久,他随众又入伙瓦岗,并与红拂女渐生情愫……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一段人生就此开始……
  • 山有扶苏,怀槿握瑜

    山有扶苏,怀槿握瑜

    宁浅言躺在病床上,嘴唇发白,泪水像雨帘一样滑落,“哥,答应我,救救槿瑜,她太可怜了。这世上,没有谁爱她,连她的亲人都不曾!”宁扶苏眉宇染上阴沉,看着脸色苍白的女人,“要死的话不要死在我面前,浅言的心,给得不值。“顾槿瑜惨淡的笑,眼里是一片孤寂,“是我对不起浅浅,这世上唯一爱我的人已经离开了,离开了……”宁扶苏看着女人,想到宁浅言的最后一句话,“哥,如果可以,请你爱她,她太可怜了……”*顾槿瑜是宁扶苏见过的脾气最倔的人,她遭人设计,脸色绯红的抓着他不放,手中却是拿着一把剪刀,“你要是过来,这剪刀就会落在你身上。”后来,他进入她身体的那一刻,那把尖锐的刀也跟着进了他的身体。
  • 与心灵对话:改变你一生的60个心理实验

    与心灵对话:改变你一生的60个心理实验

    《与心灵对话:改变你一生的60个心理实验》精心寻觅了许多实验,让读者在自然和社会两个层面,透过有趣的林林总总的实验,实现对自我认识的感悟与提升。读经典实验,你会有一种破译成功人生密码的惊喜和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