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09800000004

第4章 带刀挂剑的青年

(韩信)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

——(西汉)司马迁

(一)

时光荏苒,一转眼韩信就长成了一个英俊的少年。这位翩翩美少年与大多数农民子弟不同,他既不治稼禾,也不事商贾,仍旧埋头读书。邻人有笑话他不懂事,不能为母亲分忧解劳;但也有人称赞他胸怀大志,与众不同。

一统天下之后,秦始皇愈发骄奢残暴。他一边用严刑酷法统治百姓,导致民不聊生,饿殍遍野;一边又大兴土木,广修宫苑,派人到海上寻求仙药,企图长生不老。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又听信丞相李斯的谗言,下令焚烧天下书籍,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又大派劳役,在北部边疆修建长城以抵御匈奴,在咸阳兴建阿房宫以供淫乐。这种种行为令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敢怒而不敢言。

始皇帝焚烧了天下的藏书后,韩信也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但从韩信后来的表现来看,他应该在始皇帝焚书之前就已熟读兵法,并能了然于胸了。此时,十五六岁的韩信相貌清奇,身材伟岸,穿着光鲜,喜爱舞枪弄棒,时常在腰间挂着一柄宝剑。

很显然,这样的装束与韩信的身份是不相称的。作为一个农民子弟,他不思耕种,只会舞枪弄棒,带刀挂剑,渐渐成了乡人眼中的不肖子弟。因此,乡人多以“王孙”来戏称他。韩信听到人们的戏称也不生气,依旧我行我素。乡人们哪里知道韩信的远大志向呢?

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韩信一天天长大时,他的母亲突然病逝了,孤苦无依的韩信悲痛欲绝。在他的心中,母亲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多么想让母亲看到自己出人头地的那一天,让母亲为自己骄傲啊!可是,母亲却静静地抛下他,永远地离开了。

韩信决定“厚葬”母亲,一则尽孝,二则壮志。当时的丧葬习俗是与严格的等级制度相适应的,王公贵族去世要举行国葬,举国为其挂孝,用金银珠宝陪葬。除此之外,还要为其在风水宝地筑起高陵,安排百姓“守冢”,即看守坟墓,以便四时祭祀。安排守墓的百姓越多,代表死者或其家属的身份越高贵。

韩信社会地位低下,一贫如洗,既没办法为母亲举行隆重的葬礼,也没办法用金银珠宝为母亲陪葬,于是他便在风水上打起了主意。当时的秦国地广人稀,无主之地多的是,不愁找不到风水宝地。韩信精心挑选了一块开阔的高地,将母亲葬在那里。

葬完母亲后,韩信仗剑站在墓旁,瞭望着四周辽阔的疆土,一股豪情涌上心头。他拔剑起舞,慷慨悲歌。良久,韩信将宝剑插在地上,俯身捧起一捧黄土,迎风扬撒,大声说道:

“我要在这个地方为母亲安排一万户人家守墓!”

韩信的言下之意是要做一个万户侯。后来,他的这句话被乡人们广为传播,成为一时的笑柄。因为当时的韩信一贫如洗,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又没有好的德行,怎么能有机会被封为万户侯呢?然而,韩信并没有因为乡人的耻笑而改变志向。

多年之后,当韩信真的以万户侯的身份荣归故里,此时人们才想起他当年的豪言壮语,不禁钦佩万分。数百年后,《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曾到过淮阴,去考察韩信的生平事迹,亲眼看到了韩信母亲的坟墓,那果然是一块开阔肥沃的高地。太史公司马迁不禁感叹道:

“他的志向确实与众不同。”

(二)

母亲去世后,韩信的生活更加艰苦了。他不但失去了唯一的亲人,也丧失了生活的来源。按照当时的举荐制度,在乡里有贤孝之名的青年会被推荐给朝廷,任用为吏。但韩信自幼少与人交往,在乡人眼中又没有什么好的德行,连母亲在世时也没能好生孝顺母亲,因此自然没人推荐他。《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说:

“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

而且,韩信又不愿务农,也不愿做小生意,缺乏固定的生活来源,只能过着流浪乞食的生活,常在邻人家里混饭吃。时间长了,人们也开始讨厌他。邻人们看见韩信走出家门,都纷纷躲避,唯恐他们到自己的家里蹭饭吃。

在当时那个时代,生产力十分低下,再加上秦始皇横征暴敛,农民要想填饱自己的肚子都不容易,谁还有多余的饭菜给韩信吃呢?更何况,韩信已经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小伙子了,饭量自然很大。

有一次,韩信一连几天都没有蹭到饭,独自在村口徘徊,希望能找点瓜果野菜充饥。下乡南昌亭长看到韩信,顿生恻隐之心。秦朝的行政机构分为三级,即郡、县、乡(亭),乡(亭)长是最低级的官吏,直接管理着本乡本亭的百姓。亭长俸禄微薄,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只不过比一般的百姓稍微好些罢了。

韩信所在的村庄归下乡南昌亭管理,南昌亭长可以说是他的父母官。南昌亭长见韩信可怜,便走上前去,语重心长地说:

“韩信,你在这里干什么呢?你已经长大了,要好好学习耕种土地。”

韩信抬头看了看南昌亭长,不屑地回答说:

“亭长岂知韩信之志?韩信志向远大,不在躬耕垄亩之上。”

南昌亭长叹了口气,摇头道:

“你呀!你已经很多天没填饱肚皮了吧?再这样下去,恐怕你的远大志向还没有实现就已经饿死了。走吧,到我家里吃点东西吧!”

韩信的肚子正饿得咕咕叫,一听有东西吃,顿时来了精神。他高兴地跟着南昌亭长来到他家里。亭长的妻子已经准备好了饭菜,正等着亭长回来吃饭,一见韩信跟来了,心里非常不高兴。但出于礼貌,她还是假装热情地招待说:

“王孙快坐,饭菜已经准备好了。”

韩信拱手称谢,一屁股坐在饭桌旁,端起碗就吃了起来。他实在饿极了,亭长夫妇一碗饭还没吃完,韩信已经吃下去三四碗。看着韩信狼吞虎咽的样子,亭长的妻子也生了恻隐之心,关切地说:

“王孙慢点吃,别噎着!”

吃饱之后,韩信谢过亭长夫妇,又带刀挂剑地出去了。等到饭点时,他不请自来,又到亭长家蹭饭吃。亭长也不好拒绝,只好又热情地接待他。

几个月过去了,韩信每天都到南昌亭长家吃饭,每次都是吃完就走。一天,亭长妻子终于忍无可忍,对亭长说:

“这韩信每日必到,早晚会把我们家吃垮的!”

南昌亭长笑着说:

“我看他志向与众不同,将来或许能够飞黄腾达呢!”

妻子冷冷地说:

“不饿死就好了,还飞黄腾达!不能再让他来了,再来休怪我跟你翻脸!”

亭长无奈地说:

“又不是我请他来的,他不请自来,我有什么办法?难道把他赶出去吗?”

妻子想了想,诡秘地一笑,低声道:

“我有个好办法,必能让他不再来蹭饭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亭长妻子就起床做饭,然后把睡梦中的丈夫喊醒,夫妻两人在床上把早饭吃了下去。等到饭点时,亭长一家早已吃饱,碗筷也都收拾得干干净净了。

韩信像往常一样来到亭长家里吃饭,一看眼前的情景,顿时明白了一切。这让韩信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什么话也没说,扭头就走。从此之后,韩信再也不到南昌亭长家里去蹭饭了。

(三)

人不能没有自尊心,但更不能没有饭吃。忍饥挨饿的韩信实在没办法,只好跑到淮阴城边的河上钓鱼充饥。当时,城里的妇女经常结伴到河边为富贵人家漂洗衣物,赚取一点生活费。由于距离太远,衣物较多,妇女们都带着午饭,中午就在河边吃饭。

韩信日日在河边钓鱼,但鱼又少又难钓,根本不能填饱肚子。韩信静静地盯着河面,默念道:

“鱼儿啊,鱼儿,快快上钩吧,难道你们想让我饿死吗?”

钓鱼是最需要定力和耐心的,越着急就越钓不到。韩信不时提竿上来看看鱼儿有没有上钩,但始终没钓到一条。

突然,韩信听到一阵欢笑声,心下不禁有些恼怒。他循声望去,看见妇女们正有说有笑地在不远处洗衣、吃饭。

韩信看了看她们的饭菜,摸着肚子,咽了咽口水,肚子叫得更响了。他想,要是能吃上一口这样鲜美的饭菜该多好啊!但他也知道,在河边洗衣的妇女大都出身穷苦人家,也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日子,想让她们分一点饭菜给自己简直就是奢望。想到这里,韩信不禁摇了摇头,又转身钓起鱼来。

妇女们看了看韩信,小声议论道:

“那个年轻人已经在那里好几天了,天天钓鱼,也没见到他钓上几条,恐怕要饿坏的!”

有人低声附和道:

“看他穿着这么光鲜但却一副面黄肌瘦的样子,恐怕是落难的王孙吧!”

又有人一边说:

“年轻人哪有穿着不光鲜的?他未必是什么王孙。一个大男人不去耕田种地,整日带刀挂剑地在河边钓鱼,真是让人看不起。”

这时,一个年老的妇女见韩信可怜,就说道:

“你们不要议论了。当今这个年头,谁要填饱肚皮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他也够可怜的!”

说完,老妈妈主动走到韩信身边,将自己的饭菜分一半给他。韩信起身推辞道:

“老妈妈自己吃吧,韩信不饿!”

老妈妈知道韩信爱面子,就说:

“我年龄大了,吃不了这么多饭,丢了太可惜,你就帮我分吃一些吧!”

韩信见老妈妈如此殷勤,便不再推辞,接过饭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老妈妈在一旁看着韩信的吃相,心里嘀咕道:

“这孩子真是太可怜了,不知道多少天没吃饭了。”

第二天,老妈妈来河边干活时特意多带了一些饭菜。到中午时分,老妈妈又端着饭菜走到正在钓鱼的韩信跟前,将自己的饭菜又分了一半给他。

老妈妈手中的衣物本来只需洗十几天就能洗完,但为了给韩信送饭,她故意拖延些时日,竟然洗了几十天。在这几十天里,她每天都带饭给韩信吃。韩信感动极了,诚恳地对老妈妈说:

“您今天救了我的命,您对我就像母亲对儿子一样好,我将来一定会重重报答您的。”

老妈妈听完韩信的话,生气地说:

“你是个男子汉,可连自己都养活不了!我是看王孙可怜,才分些饭菜给你吃的,岂是指望你报答呢!”

这个故事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这位洗衣的老妈妈的原话是: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老妈妈的发怒一是想激励韩信上进,二是不希望韩信误解。她只是想让韩信明白,自己给韩信送饭是可怜他,但不是为了图报。

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韩信受到抢白,哑口无言,但心中仍然对老妈妈充满感激之情。他牢牢地将这位善良的老妈妈记在心里,希望将来能够有所回报。

而老妈妈的那句“大丈夫不能自食”的话也激励了韩信。从此之后,韩信发奋图强,每日默念早年所学的兵法,寻找机会,一展宏图。

(四)

战国末年,诸侯林立,社会上存在着一个庞大的群体,即“士”。所谓的“士”,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游侠等。他们大多不事耕种,也不治商贾,倚靠为王公贵族出谋划策、卖命效力为生,时人称之为“食客”或“门客”。

战国时期的“四公子”——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和楚国的春申君,门下都有食客数千人。秦国一代名相吕不韦也曾效法他们,招揽了数千门客,其中不乏出类拔萃者,如后来成为秦始皇得力助手的李斯。

秦始皇荡平六国、统一天下之后,诸侯消失了,食客也失去了存在的社会基础。不过,他们的一些行为作风在民间影响依然很大,如不事生产、带刀挂剑等。

秦始皇对民间的兵器控制极严。原先六国庞大的军队瓦解了,但留下了大量的兵器。六国的士兵被遣散后,兵器也大多流落到民间。秦始皇曾下令,将六国的兵器全部收缴上来,有敢私藏者严惩不贷,但仍有许多兵器散落民间。淮阴城中的许多年轻人都藏有兵器,敢于公开佩戴者也不在少数。韩信喜欢带刀挂剑,大概也是受这种风气的影响。不过,韩信喜欢带刀挂剑还可能与他酷爱兵法有关。他已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带兵打仗,所以时常剑不离身。

有一天,韩信在淮阴城的大街上闲逛。突然,一群年轻人拦住了他的去路,为首的是一个身材高大、满脸横肉的人。韩信认识他,他是淮阴城中有名的破落户,以杀猪卖肉为生。这个屠户平时喜欢舞刀弄棒,好狠斗勇,淮阴人没有不怕他的。

韩信向屠户拱拱手,满脸和气地问道:

“阁下拦住在下有何吩咐?”

屠户也不答话,围着韩信转了两圈,然后皮笑肉不笑地说:

“你长得高高大大的,又喜欢佩刀带剑,看上去英勇无比!其实,你小子就是一个草包胆小鬼罢了。”

说完,屠户站在韩信面前,仰面大笑起来,他身边的小混混也跟着大笑起哄。

街上的人见状,都纷纷围上来看热闹。韩信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尴尬极了。屠户见围观的人多起来,就更加放肆了。他叉着腰,指着韩信说:

“你不是带着剑吗?如果你不怕死的话,就刺我一剑;如果你不敢,就要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

韩信一言不发地站在那里,但他的右手已经不自觉地握住了剑柄。周围的人见状,都为屠户捏了一把汗。韩信正值血气方刚的年龄,如果真的拔剑刺出,屠户肯定没命了。但就在这时,韩信的右手突然缓缓放了下去。

屠户得意极了,大声喝道:

“我谅你这个胆小鬼也不敢刺我!”

周围的年轻人都跟着屠户大声嚷嚷起来:

“不敢刺就爬呀!快爬呀!”

韩信盯着屠户看了半天,然后缓缓低下头,俯下身,双手着地,向屠户的胯下爬去。一伙年轻人把韩信和屠户围在中间,哄笑着看着眼前的场景。

一步,两步……韩信慢慢地爬过去,然后从屠户的胯下钻了过去……

众人哄笑着散去了,韩信却呆呆地坐在地上,望着远处的天空,若有所思。众人都以为韩信的确是个懦弱怕死的胆小鬼,但他们哪里知道,能够忍受胯下之辱才是韩信个性成熟的真正表现。他能忍他人所不能忍,可见他的雄心壮志也必然比常人高出许多。他只是在等待机会,等待有人给他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

同类推荐
  • 无臂蛙王:世界残奥游泳冠军何军权传奇

    无臂蛙王:世界残奥游泳冠军何军权传奇

    《无臂蛙王:世界残奥游泳冠军何军权传奇》为你讲述的不是一个纯粹的励志故事,它力图为读者打开一扇嘹望残疾人心灵世界的窗子,让读者再次审视人性、生命的价值和爱情这个神圣的主题。1981年8月23日下午,一个孩子攀爬上放置变压器的水泥台。一声巨响,电将他烧成了一段火后的木头,医生截去了他的双臂。从此,他甩着两只空空的袖管来往于村子里,然后上学、辍学、贩牛、放羊、帮大人守小卖店、到城里摆残棋挣钱。
  • 少年毛泽东

    少年毛泽东

    从8岁到16岁,毛泽东先后在韶山一带的南岸、关公桥、桥头湾、钟家湾、井湾里、乌龟井、东茅塘等多处私塾读书。在私塾里毛泽东接受的是旧式教育。他对枯燥难懂的经书、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都不感兴趣。但是,在这里他打下了最初的文化基础,培养了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浓厚兴趣,也接触到了一些新的思想。多位塾师对他后来的成长与发展都或多或少地产生过影响,也留下许多发人深省的故事。
  • 袁世凯的正面与侧面

    袁世凯的正面与侧面

    他被许多人认为是无耻、腹黑、阴鸷的小人然而他又是清末的治世能臣,民国的开国总统,中国现代军事的开创者。他是一个谜,一个今天史学家也很难盖棺定论的谜。通过对他不断的发挖可窥见大变局时代政客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以及官场的潜规则。
  • 宠辱一身的历代皇后(上)

    宠辱一身的历代皇后(上)

    本书收有秦汉至清代诸多个皇后的传记故事,对史学研究者,它是严谨的可供查考的资料大全,对广大读者,它是饭后茶余雅俗共赏的故事。
  • 杰出帝王掌控天下的大智慧

    杰出帝王掌控天下的大智慧

    千古帝王的制胜绝学,百代风流的杰出智慧。本书主要选择了开国的皇帝,同时也选了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康熙,他们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却有着重大的影响,已经是家喻户晓。他们有狐狸的智慧、狮子的勇猛、狼的攻击性。他们的智慧是几千年历史沉积的精华,是无数次人生实践的结果,是登上人生顶峰的最好试金石。帝王是主宰历史的最强者,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性格,每每在关键时刻都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他们能成功。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潜质,挖掘出来,就是把事做成做好的资本。
热门推荐
  • 自此岁寒雪满头

    自此岁寒雪满头

    自此岁寒雪满头,不遇君来不见花开她是西辰五皇子楚离楼的谋士,也是罪臣之女。虽是女子,她也想要搏一搏。凭借着她的谋划,她帮助原本并不受宠的五皇子一步一步越来越接近那至尊之位。可是现在,她却也有些后悔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池青萍

    一池青萍

    一个故事传统武侠故事吧,第一写可能不会很好看吧!随缘了。
  • 命丧谁手

    命丧谁手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花样萌鬼来袭

    花样萌鬼来袭

    一大波花样萌鬼来袭,古籍中记载的各种鬼怪,叫出名字就会退下的山魈,会叫人名字的美女蛇、唤人蛇,叫声如婴儿的九尾狐,山海经中记载的国家,凶残但是丝却可以止血的山蜘蛛……古籍中记载的各种有趣的鬼怪都在这里。ps:这是一本正经的欢乐吐槽文,本文第一人称,女主外表高贵冷艳内心吐槽不断,神似王大锤、新八酱,风格有点像十冷、万万没想到、银魂。pps:无男主(大概吧),无cp(大概吧),有主线(大概吧),文文轻松搞笑,不恐怖,不灵异,不打怪,不升级,不惊悚,主打搞笑温馨。
  • 燃烧吧!舞皇子(1)

    燃烧吧!舞皇子(1)

    为了追寻那个感动过自己的街舞男孩,少女苏雨琪转学到号称街舞“天堂”的星阳学园,然而辛辛苦苦建立的街舞社却面临被解散的危机,而舞皇子江乐梵也处于被校方开除的边缘!到底苏雨琪该怎么做才能挽救星阳街舞社?大赛在即,他们能否赢得最后的荣誉?她是否能找到那个她一直苦苦寻觅的街舞男孩?
  • 冻雨

    冻雨

    长桂坐在屋檐下的石凳上看杀猪,脑壳里突然冒出起床前做过的梦。初春的一个清晨。门哐啷哐啷地开了,接着是吱吱呀呀的叫唤。长长的,像小村里习惯了的哭泣。猫的,狗的,驴子的,乌鸦的,寻死女人的……有人走动。先是在屋子里,而后在院子里。响动渐渐密集。磨刀,生火,倒水,唤鸡,招呼人。响动开始在长桂的梦里,与漂流直下的木筏和两岸的青山纠缠在一起,而后便从梦境分离开来,传到长桂的耳朵里。“水煮啰!”长桂婆婆在灶屋里喊,“杀猪啰——”想到杀猪,长桂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
  • 渡情,何以忘?

    渡情,何以忘?

    这是一篇都市里多人之间恩怨的开端,是男女主人公之间情的抉择,是商场间的明争暗斗,是家族间的旧怨。这一系列的是是非非都来源于追求都市间的名、利、权势,在这场恩怨情仇中谁会是谁的牺牲品;在爱情情感中谁对谁是真心?是利用?是阴谋?是报复?还是...
  • 怂货宿主别黑化

    怂货宿主别黑化

    女扮男装,搞笑风,无厘头、不靠谱,为广大书民排忧解闷~就咱这智商,这颜值……喝!顶多做个怂怂的绿茶婊……努力向白莲花靠近!在此之前先自我催眠一下------我是男的我是男的我是男的!!!!!(本菌隔俩天更一章……想要多更就给我砸票票叭!叭!叭……)咳咳咳,正经介绍一下:本文是沙雕女主在系统滴鞭(诱)策(惑)下不断地变强变强变强!并不断地发现世界多么美好、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但是……憋丧啊啊啊!回娘胎重造不行但是咱可以返璞归真啊!
  • 甜婚:总裁擒妻有妙招

    甜婚:总裁擒妻有妙招

    他是恶魔,刻意接近她,摧毁了她的家庭,她的学业,她的爱情!三年后,她苟且生活,却再次撞见了他!“想一刀两断?告诉你,你别做白日梦了,这辈子,我就要死死的缠住你,让你永远都没有出头之日,你永远都别想摆脱我的掌控!”可是,费先生,要报复为什么非要结婚?又是谁没完没了的缠着她?追妻哪是那么好追!
  •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本书首次系统地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和当代审视。作者根据比较宗教学、生态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了道教与基督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伦理道德规范及其实践活动。道教和基督教的生态思想以其神学为基础。本书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思想,重点比较了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神学思想、自然生态思想、社会生态思想及环境保护实践,剖析了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的现代价值,并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求同存异,探讨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精神实质的一致,看到某种更深层的价值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