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7100000004

第4章 醉心于发明创造

把简单的事情考虑得很复杂,可以发现新领域;把复杂的现象看得很简单,可以发现新定律。

——牛顿

(一)

英吉利共和国建立之后,新兴资产阶级所推崇的清教徒精神开始在不列颠大行其道。清教徒是英国国教中主张清除天主教残余的改革派。早在1534年,英王亨利八世(1509-1547年在位)为了与罗马教廷争夺英国教会的最高统治权便操纵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实行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至尊法案》规定,英国教会正式脱离罗马教廷,英国国王或王后是教会的最高首脑。从此之后,罗马教廷便不再享有从英国征税和最高司法权等种种特权了。

英国国教虽然脱离了罗马教廷,但在此后的百余年间基本沿用了天主教教义、礼仪和主教制。直到16世纪60年代,清教徒兴起,英国国教中天主教残余才被逐渐清除出去。

清教徒信奉加尔文主义,认为《圣经》才是唯一最高权威,任何教会或个人都不能成为传统权威的解释者和维护者。也就是说,清教徒已经开始将注意力从宗教转向了世俗生活,更加关心“人的力量”,而不是“神的旨意”。

他们对一切都充满了信心,善于开拓创新,主张限制一切纵欲、享乐,甚至消费行为,而将消费性投入和支出全部用在生产性投资和扩大再生产上。这种勤俭、克制的清教徒精神必然导致资本的积累和产业的发展,在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阶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牛顿虽然是天主教徒,但却是在清教徒精神的影响之下成长起来的。因此,清教徒思想对牛顿的影响远比天主教思想的影响要大。

牛顿虽然性格比较孤僻,但却很善于钻研。1652年,9岁的牛顿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测量时间的仪器——日晷。

日晷是世界上最早的时间仪器之一。早在6000年前,古巴比伦人就发明了日晷。后来,中国人也独自发明了日晷,用于测量时间。日晷通常由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圆盘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其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

晷面的正反两面被刻划出若干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一定的时间。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这种利用太阳光的投影来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被人类使用了数千年之久。其实,早在1270年,意大利和德国就已经制造出早期的机械钟,但由于价格昂贵,这种机械钟直到牛顿生活的时代也没有进入平民百姓的家中。一般情况下,只有王宫贵族和教会才有财力使用这种昂贵的奢饰品,大部分人依然依靠看天晓时。

牛顿制造的日晷跟当时英国常见的日晷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他找来一块石质圆盘,在其边缘上画了12个刻度,每个刻度代表1个小时。然后,他又用一根小木棍插在圆盘的中心。当阳光直射小木棍之时,小木棍的影子就会停留在某一刻度上。这样,牛顿就可以根据阳光的投影来判断时间了。

一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发明”了测量时间的仪器,这件事情迅速在伍尔兹索普传开了,引来了无数人的围观。几个农民聚在村口的橡树下,议论道:

“嘿,听说牛顿家的艾萨克发明了测量时间的仪器。”

一个带着破草帽的农民回答说:

“可不是嘛!以后我们伍尔兹索普也有自己的‘钟表’了!”

另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插嘴道:

“艾萨克才9岁呢!这么小就发明了测量时间的仪器,将来肯定能成为一个能工巧匠!”

从此,牛顿迷上了用影子计时的方法。多年之后,当他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时,他仍然靠观察影子来判断时间,而不使用钟表。

(二)

在众人的交口称赞中,牛顿获得了莫大的满足。长这么大,他第一次感到自己并不是一个没用的人,而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这一切不正是知识改变的吗?牛顿学习和钻研的劲头更足了,很快,他就学完了两日制小学的所有课程。

在业余时间里,小牛顿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发明创造上。有一次,他别出心裁地制造了一辆由曲柄带动的四轮小车。伍尔兹索普的孩子们立即被牛顿的这项新发明迷住了。他们纷纷来到牛顿的家中,和他一起玩耍,一会儿推着小车到农场上去运输蔬菜,一会儿又推着小车到山坡上去摘水果。

四轮小车再次让牛顿得到了莫大的荣誉,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从舅舅的书房里找到了几本用拉丁语写的关于机械制造方面的书籍,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拉丁语是当时欧洲科学家和学者通信、写作通用的语言,对牛顿来说并不难,因为他在两日制小学里学到的知识已经足够应付拉丁语阅读了。这对牛顿日后在科学之路上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久,牛顿又动手制作了一只风筝,还别出心裁地在风筝的尾部挂了一盏灯笼。晚上的时候,牛顿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把风筝放飞。那一闪一闪地灯笼就像是一颗高悬在空中的明星,让小伙伴们欢愉雀跃起来。

又有一天,牛顿突发奇想,想制造一架由老鼠推动的风车。他在农场里找了一些废旧的木料,仿照维萨姆河畔磨坊边上的风车,成功地造了一架小小的风车模型。

但与磨坊边上的风车不同的是,牛顿在风车木轮外边安装了一个小小的笼子。这个笼子有什么用处呢?

牛顿有自己的想法。风车制造出来之后,他就拿着铁锹和小水桶来到了农场上,四处寻找田鼠洞。可恶的田鼠在农场上四处打洞,偷吃粮食,是农民的敌人。牛顿决定好好惩罚一下这些“敌人”。

不一会儿,牛顿就找到了一个很深的田鼠洞。他先用铁锹在洞的周围挖了一个大坑,又用水桶往坑里灌水。洞里的田鼠经受不住水淹,一个个地窜了出来。牛顿眼疾手快,拿起空水桶,就把田鼠罩了起来。

牛顿站起来,擦了擦汗,喃喃自语道:

“嘿,看你们往哪里跑!还是乖乖地给我推风车吧!”

说着,牛顿又蹲下来,两手抓住桶沿,用力摇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掀起水桶,只见那只田鼠已经被摇晕了,正乖乖地趴在地上呢!牛顿小心翼翼地抓住田鼠,一把塞进了他事先准备的小笼子里。

不久,田鼠恢复了体力,开始狂奔起来,田鼠的脚踩动了风车的木轮子,风车也跟着转了起来。

看着眼前的一切,牛顿得意地笑了。多么伟大的发明啊!现在,不用水力,风车也可以转动了。

第二天,牛顿带着自制的小风车来到学校,小伙伴们立即就被这精巧的小玩意儿吸引住了。他们围着牛顿议论纷纷,不停地称赞道:

“嘿!艾萨克,这风车可真棒!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一个女孩子说:

“看,还有只小老鼠呢!太好玩儿了!艾萨克,给我也做一个吧!”

牛顿拍着胸脯说:

“好,没问题!”

学校附近的农民也被吸引过来了。他们看着牛顿的小发明,打趣道:

“嘿,艾萨克!我可以用你的风车来磨玉米吗?”

牛顿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回答道:

“可是,它太小了,带不动磨盘呀!”

农民们被牛顿天真的样子逗乐了,哈哈大笑道:

“没关系,你这个能工巧匠以后肯定能制造出可以磨玉米的风车!”

(三)

在不断地发明和创造中,牛顿一天天长大了。但好景不长,他的继父史密斯牧师于1654年去世了,母亲又一次失去了依靠,只能带着3个幼小的孩子回到伍尔兹索普,重新过起艰难的生活。

母亲回来后,牛顿重新与母亲生活在一起,但他们之间的感情已经淡了很多。看着眼前的母亲,牛顿突然觉得她很陌生,仿佛是一个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陌生人一样。

1655年,12岁的牛顿小学毕业了。这个年龄的孩子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了。当时,像这么大的男孩已经开始独立在农场上劳动了。但牛顿天生体弱,个头比同龄人矮了一大截,根本没办法承担繁重的农业劳动。

汉娜思前想后,决定再让牛顿读几年书,等他长得强壮一些,再让他回农场从事农业劳动。在母亲的安排下,牛顿来到镇上的格兰瑟姆公立中学攻读中学课程。汉娜在镇上有一个做药剂师的朋友克拉克先生,牛顿就寄宿在他的家里。

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牛顿显得更孤僻了。他每天都躲在药剂师家楼上的阁楼里,在墙上画一些鸟类、人物、船舶和植物的图案,动手制作一些小巧的仪器。

有一次,他从展览会上拿回一块小小的棱镜,就整天把自己关在阁楼里,认真观察,想弄明它是如何影响光照的。他关上门窗,在窗纸上戳了一个小小的孔,让阳光从孔里照进阁楼。然后,他拿着棱镜对着光柱,让阳光从棱镜中穿过。突然,对面的墙上出色了一道彩虹。

牛顿惊讶极了,在伍尔兹索普的时候,每年夏季,他都能在雨停后的午后看到挂在天边的彩虹。当时,他还以为那是上帝创造的彩桥呢!没有想到,人类也可以制造出美丽的彩虹。

牛顿如痴如醉地观察着美丽的彩虹,完全忘记了时间的存在。过了一会儿,他突然放下手中的棱镜,推门而出,一边跑一边喊:

“斯托瑞,斯托瑞,快来呀!”

斯托瑞是克拉克先生的女儿,和牛顿同龄,是一个漂亮的女孩。牛顿来到格兰瑟姆镇不久就跟她成了十分要好的朋友。在斯托瑞的面前,牛顿显得很成熟、很博学,似乎什么都知道。斯托瑞很崇拜他,也很乐意跟这个性格孤僻的男孩一起玩耍。

斯托瑞听到牛顿的呼唤,大声回应道:

“艾萨克,我在这里,出了什么事情?”

牛顿高声喊道:

“你到阁楼上来一下,我有好东西给你看。”

斯托瑞“噔噔”地跑上了阁楼,跟着牛顿进入了房间里。牛顿一把关上门,拿起棱镜,再次对准光柱。墙上的彩虹又出现了!

牛顿指了指那道美丽的彩虹,对斯托瑞喊道:

“快看,彩虹!”

斯托瑞跳了起来,高兴地说:

“真的,真的是彩虹!”

过了一会儿,斯托瑞问道:

“你是怎么制造出彩虹的呢?”

这个问题把牛顿问倒了,因为他所学的知识还不足以解释彩虹是怎样形成的。而且,当时的科学家们也没有人能正确地解释彩虹形成的原因。

远溯至亚里士多德时代,科学家就试图对彩虹作出合理的解释,但当时的观点是错误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光的本色是白色,像彩虹那样的有色现象是光的变态。红、黄色是变化最小的颜色,绿、蓝和紫色是变化最大的颜色。

在随后的几千年里,欧洲科学家们已经能用实验模仿天上的彩虹了,但光学理论始终没有什么发展。14世纪初,一位叫德奥多里克的德国传教士就曾利用阳光照射装满水的大玻璃球,观察到了和空中类似的彩虹。但他的解释没有摆脱亚里士多德的教义,继续认为各种颜色的产生是由于白光受到不同阻滞而引起的。

斯托瑞的问题引起了牛顿的强烈兴趣。彩虹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阳光通过棱镜后为什么会呈现出五颜六色的颜色呢?带着这个问题,牛顿开始翻阅各种资料,希望能从以往的资料中找出正确的答案。

(四)

牛顿就读的格兰瑟姆中学执行严格的清教徒纪律,校长亨利·斯托克斯教授80多个男孩学习拉丁语、神学、希腊语和希伯来语。在当时的英国,这些已经是中学教授的全部课程了。

不过,出于实用的目的,斯托克斯还教授学生们一些算术,以便他们将来当农民时可以用数学运算来丈量土地。他教学生们测量面积和形状的大小,教学生们用类似于阿基米德估算圆周率的方法画圆的内切多边形,教学生们计算多边形的边长……

牛顿对数学很感兴趣,除了学习斯托克斯教授的内容之外,他已经开始研究阿基米德图表了。在克拉克先生家的那个小小阁楼里,墙上就涂满了各种图表。这些全部是牛顿的杰作。

除了在学校里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知识之外,牛顿一有机会就到克拉克的书房里找书读。作为药剂师,克拉克先生有一个小小的书房,里面收藏了一些关于自然科学的书籍。牛顿当时最常读的是一本名为《自然和艺术之谜》的书。这是几年前在伦敦出版的约翰·贝特的书。

牛顿的继父史密斯也有一些关于基督教的书,甚至还有一个保存了40年的笔记本。史密斯只在笔记本最初的几页标了页码,写下了几个有关神学的标题。除此之外,整个笔记本几乎全都是空白。史密斯去世之后,整个笔记本就归牛顿所有了。牛顿自己也有一个用牛皮纸装订成的小笔记本。他特意在封面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以表明这个笔记本归他所有。

牛顿小心翼翼地在笔记本上写满了字和数学公式,笔记上的主要内容都来自《自然和艺术之谜》。这本书内容零碎,但覆盖的知识面十分广泛,既有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如喷水系统和烟火制造;也有艺术方面的内容,如素描和雕刻等。

在笔记本上,牛顿记录道:

“把要画的物体立在你面前,这样就不会遮挡光线。如果想要表现太阳,就画它在山后升起或降落时的情景;但是,如果画月亮,就要画它高挂在天空中的情景。”

牛顿还记录了一些调颜料、墨水、药膏和其他物质的方法:

“大海的颜色:9月13日左右,太阳进入天平宫时,采集女贞莓,在阳光下晒干、磨碎、浸泡……”

牛顿还从克拉克先生那里学会了用臼和杵研磨粉末、煅烧、水煮等许多实验方法。他和克拉克先生一起将实验所得的物质做成小球,放在太阳下晾晒。从此之后,牛顿就迷上了实验。他在笔记本上多次写道:

“各种实验之所以有用而且令人愉快,是因为它们混乱地搅在了一起。我们叫它们奢饰品。”

在抄书的同时,牛顿还尝试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绘制和日晷有关的天文图表,并对之后24年的日历做了精细的计算。这些在同龄人看来十分枯燥的活动,牛顿却感到乐此不疲,就连他最好的朋友斯托瑞都觉得他疯了。

同类推荐
  • 从马克思到凯恩斯的十大经济学家

    从马克思到凯恩斯的十大经济学家

    本书的内容是熊彼特在1910—1950年间为各个经济学杂志(除了关于马克思的那一篇外)写的十篇经典的评述性文章,对影响世界经济学的十大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从马克思、瓦尔拉、门格尔,到马歇尔、帕累托、庞巴维克、陶西格,再到费雪、米切尔、凯恩斯,对他们的经济学说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和评价。
  • 李自成第六卷:燕辽纪事

    李自成第六卷:燕辽纪事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 撒切尔夫人给女人的13堂智慧课

    撒切尔夫人给女人的13堂智慧课

    2013年4月8日,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去世,享年87岁,引发全球媒体的关注。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听到撒切尔夫人离世的消息,我十分悲伤。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领导人,一位伟大的首相,一位伟大的英国人”,“她不仅领导了英国,更拯救了英国”。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称,美国失去了一位“真正的朋友”。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撒切尔是一名伟大的人物,她在英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 法兰西学院的华人艺术家:朱德群传

    法兰西学院的华人艺术家:朱德群传

    本书讲述了法兰西学院艺术院士朱德群的童年时代、在杭州求学的经历、在巴黎获得的艺术高峰。本书讲述了法兰西学院艺术院士朱德群的童年时代、在杭州求学的经历、在巴黎获得的艺术高峰。
  • 一日看尽长安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一日看尽长安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兰泊宁编著的这本《一日看尽长安花(唐朝分册)》攫取唐朝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其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以文化的视角、历史的视野、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叙述,把人物和事件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使读者不但能享受到阅读的快感,更可以通过阅读此书,进一步了解、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本书兼顾故事性、可看性与励志性。
热门推荐
  • 桂林古建筑研究

    桂林古建筑研究

    《桂林古建筑研究》一书在叙述桂林古建筑历史的同时,对古建筑的源流分布、选址规划、工艺技术、人文因素、艺术魅力、保护维修和开发利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论说,全面细致、内容充实。在对桂林古建筑进行概述之后,确定了对桂林古建筑研究的七个研究对象,分别为城池衙署、寺庙佛塔、桥梁堤坝、亭台楼阁、民居别墅、名人故居、陵墓牌坊对桂林的古建筑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全书辅以详细的图片资料,把古建筑的形式、技术、艺术体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阅读本书后,对桂林古建筑的构造跃然存于脑际。
  • 无价之“薪”:工作中的心理管理

    无价之“薪”:工作中的心理管理

    《无价之"薪":工作中的心理管理》基于作者十多年来丰富的教学和研究经验,以通俗的语言和多样化的形式介绍了管理心理学这一学科的内容体系和自它产生以来所取得的丰硕的研究成果。
  • 太古药皇

    太古药皇

    【精品免费】一人一剑,铸造龙皇不灭体,斩尽世间万界敌!
  • 多党合作在四川(工商联卷)

    多党合作在四川(工商联卷)

    《多党合作在四川》丛书,分设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工商联卷,共8卷,近400万字,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 侯门贵女宅斗日常

    侯门贵女宅斗日常

    穿越深宅做宅女,哪有不躺枪的理儿?什么虾兵蟹将,表姐庶妹搁这儿添乱。雪芊轻笑一声:“见招拆招,老娘自有妙招!”一路整治贪姨娘,拍飞恶姐妹,踢开花男渣,发誓重活二世,定要谋个幸福结局来!
  • 代课总裁狠霸气

    代课总裁狠霸气

    缘浅情深?那只是她年少时的一场梦罢了,梦醒了,情也就淡了;此生也就如此,无缘,至少可以回忆。她是这么认为的。真爱难寻?那只是他人生的一个插曲罢了,走过了,心也就宽了;此生必不会如此,缘分,需要自己争取。他是这么认为的。这些年,为了心中所爱,她失了自我。回过头,真爱已等在身后。这些年,为了心中执念,他封闭自我。抬起头,真爱已站在眼前。等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愿意等。从来爱情与时间无关,它只是一种两人间的情愫。
  • 脾气没了,福气来了!

    脾气没了,福气来了!

    《脾气没了,福气来了!》向坏脾气下逐客令,好福气才会来做客!不让坏脾气鸠占鹊巢,好福气自会大驾光临!添福宝典 多福圣经 聚福法则让你从发脾气到好脾气,从好脾气到好福气。
  • 山孩子与豆味华年

    山孩子与豆味华年

    有这样一对双胞胎兄弟,一个安静,一个躁动,一个叫寸金,一个叫寸草。他们不一样,我想,除了长相,真的哪儿哪儿都不一样。可是上帝就是开了个小小的玩笑,于是他们,就这么可笑地爱上了同一个女孩儿。我要说的,是一个豆一般的故事,这个女孩儿,有着一个和豆子一样,干巴巴的名字,叫窦泌。寸金爱她,他总说,她有豆汤一般,浓的化不开的惆怅,所以偶尔,会希望她甜蜜地,送上几颗白兰豆。寸草也爱她,他总说,她有豆汤一般,浓的化不开的落寞,所以时有,会希望她甜腻地,叫她一句蜜豆。山孩子的童年,像鱼子江的水波那样荡漾,他们陪着她,度过了青梅竹马的日子,于是每一天淡淡洒下的薄暮,都会有山那般青绿的青涩。那些怪味豆般的青春呵,寂寞,却也耐不住寂寞,只消舌尖轻轻一舔,就会有莫名其妙的酸甜苦辣。而泪的咸,是从碧波山的罂粟田开始的:记得那是一个依旧黄昏的傍晚,那挤挤挨挨的芳香,弥漫在大胆的诱惑中,从此治病的神药,变作贪婪的瘟疫,窦泌姨母在这时候等来了一季的凋零,却收获了罪恶的果实,为此,她出卖了亲情,引发了窦泌阿爸心口处致命的一声枪响,于是天开始变得血红。七岁的窦泌孤苦了,带着自己疯掉的阿妈过上了没日没夜地对着油灯,喝着豆汤忧伤到落寞的日子。而疼痛的青春并没有因为一夜长大的风起云涌而结束:就在一个雨夜,寸金和寸草的爸妈因瘟疫而客死他乡,寸草被张瘸子收养,而寸金,竟是变成了窦泌姨母的养子。那云淡风轻的,如光一样和煦的美好,在一夕间成为了过去,一段憎恨与无奈的雷雨就这么悄然而至,然后时间就这么僵持着,时过境迁了很多年,直到一日灰色天空下的山路上,来了一个叫做苗俊的人,他候鸟一样地来到了这群山孩子的身旁,于是煮豆子一样难熬的煎熬就这么开始了:窦泌爱上苗俊,苗俊恋上寸金,寸草夹在隔阂间,左右为难。后来,爱情变得懵懂,曾经熟悉的人,开始像豆萁的放手,豆末的离开,后知后觉地渐行渐远。善意的谎言,阴谋的背弃,每一个叛逆过的青春,都是豆荚里华灯初上的主角儿,当春种秋收之后,不论苦涩,不语甜蜜,谁说最后的结局,不是硕果累累?
  • 奶爸的文娱生涯

    奶爸的文娱生涯

    在马路边睡了觉,醒来后李琳琅发现自己身边多了个可爱女儿。天了噜!单身未婚喜当爹。从此之后,李琳琅决定做一个称职称责的奶爸,在外人眼中,李琳琅是男神,是作家,是影帝。在他的宝贝女儿妍妍的心中,他是那个最厉害的老爸。他会画画,会游泳。没带过孩子?那就先从哄娃开始吧!
  • 情书·名人·美文

    情书·名人·美文

    在北京《京报》上,女师大学生为“驱逐校长杨荫榆”而向当时的北洋政府请愿的消息刊登了出来。但“驱杨运动”的初步结果,却是,许广平等6人被校方开除,在开除令里许广平被斥为“害群之马”,从此就得了一个害马的绰号。在学校的布告里面,校方公布了这几个人表现怎么不好,并把表现不好的内容寄给六个家长。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家长误解,认为自己的女儿怎么在学校里面不守规矩,不守纪律,不知出了什么事情。于是鲁迅就和几个老师联合起来写了一个声明。《情书·名人·美文》讲述了名人生平事迹和家庭婚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