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8100000005

第5章 求学与谋生

凡是不给别人自由的人,他们自己就不应该得到自由,而且在公正的上帝统治下,他们也是不能够长远地保持住自由的。

——林肯

(一)

自从继母来了以后,林肯一家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虽然依然贫困,但继母很善于打理生活,而且烹调手艺不错。和以前一样,家里主要吃的就是玉米、马铃薯、乳酪以及火腿等,但继母每天做出的菜式和味道都有变化,这让大家每顿饭都吃得津津有味。

更让小林肯感到快乐的是,继母的行李中有好几本书,都是少年读物,书不但很新,里面的字又大又清晰,而且都是《伊索寓言》、《鲁兵逊漂流记》一类的有趣故事。

林肯一有空,就坐在树下读书,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去问继母。父亲托马斯对此不屑一顾,嘲笑林肯说:

“这些东西有什么可看的?”

就这样,原本只认识几个字母的林肯,已经渐渐从书中认识很多字词了。继母见林肯这样好学,又很聪明,因此当巡回教学的老师再次来临时,她说服了丈夫托马斯,坚持要送林肯去上学读书。

就这样,1820年,在小林肯11岁的时候,他又获得了一次上学的机会。这次机会十分来之不易,是继母极力劝说父亲,才为林肯争取到了再次读书的机会。

不过,那时的鸽子溪地处荒僻,学校的师资条件很差。即便是开学,也只能在冬季的农事休闲时,偶尔也有本身文化素质很差的教师来到鸽子溪,只给孩子们教一些读、写、算之类的基础知识;老师一走,学校也就随之关门大吉了。因此多年以后,亚伯拉罕·林肯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

“在这一时期,我全部上学的时间加在一起还不到一年。”

尽管林肯真正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很短,但他却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他酷爱读书,只要能找得到的书,他都要拿来仔细地阅读。多年后,他的表兄丹尼斯·汉克斯在回忆中说:

“我从来没见到他不随身携带书本的。他把书塞在衬衫里,把玉米饼装满裤袋就耕地去了,晌午时他就坐在树下边读边吃。晚上回家,他把椅子往烟囱边一放,背靠着墙就能读起书来。”

有时没有书可读时,林肯就步行好远去别人家借书来阅读。据林肯后来回忆称,在借来阅读的书当中,有一本是帕森·威姆斯所撰写的《华盛顿传》,给他的印象最为深刻。在那阴沉的岁月里,书籍给林肯的生活带来了光明和欢愉,林肯也从读书中汲取了大量的精神财富,乃至真正领悟到: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全靠有锲而不舍、始终不懈的追求和脚踏实地、艰苦卓绝的奋斗。

同龄的小伙伴们对林肯如此痴迷于读书、沉醉于涂写的行为大为不解,甚至大多数的农村少年都认为林肯个性“古怪”。因为他不仅自己埋头读书,用木炭在铁锹上涂涂画画,还会在念过《肯塔基教师》这本书后提出疑问:

“谁最有权利进行控诉?是印第安人还是黑人?”

随后,他还会在玉米地里向众人大发议论,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没了。

当然,林肯还是要经常与父亲一起在田地里干活。但干活以外的其他时间,他很少有无所事事的时候。他喜欢随便问别人一下问题,这也是林肯获取知识的另外一种方式,这种方法与读书同样受用。关于奴隶制、联邦政府、宗教等社会问题,一般同龄的孩子很少问津,甚至根本就不关心,可林肯却表现得十分有兴趣,因为这些都是他不理解的问题,凡是不理解的他都要去弄清楚。

平时大人们在谈话时,林肯也会安静地待在一旁仔细倾听,并且一刻不停地转动脑筋,思考着其中的道理。一些难懂的概念、想法常常让他寝食难安,但他仍然不愿意放弃学习各种知识的机会,总是细心琢磨,并向别人询问。林肯后来在回忆自己小时候如何学习时说,在面对一些不懂的问题时,“直到我用自己认为对任何人都是通俗易懂的话来解释它为止。”

在这一次学校关门,林肯离开学校之后,他就再也没有机会长时间地在学校里读书了。而林肯后来所掌握的丰富的知识,都是他自己长期勤勉不倦地自学的结果。

(二)

在这个时期,原本寂静的印第安纳州也逐渐热闹起来,这里的移民越来越多,丘陵上到处都是一座座的小木屋。

小木屋盖好后,接下来就是开垦田地了。这种繁重的工作,人手再多有时也忙不过来。

有一天,林肯从外面回来,看到父亲正在与一位最近才来的移民谈话。看到林肯回来后,父亲便对他说:

“这位先生听说你很勤快,想雇用你,你觉得怎么样?我想,你帮助别人做点事也不错。”

第二天,林肯就到这户人家去工作了。他随着主人的意思挖土、耕地、砍柴……一天的工资是16美分。虽然数目很少,但对家里却是很大的帮助。

父亲有时会偷偷去观察林肯的工作情况,他经常看到林肯在休息时间对其他的工人高谈阔论,工人们也似乎听得津津有味。父亲很奇怪:

“这个孩子在家里一句话都不说,现在到底在跟那些人说什么呢?”

原来,林肯正模仿牧师口若悬河地讲演,大家都觉得很有趣,而林肯自己更是一副很享受、很快活的样子。

林肯14岁的时候,当地有人开了一家杂货店,贩卖食品、农具、衣服等。店主很欣赏林肯的勤劳,就想请他来做店员。

父亲感到很怀疑:

“他能胜任这份工作吗?他根本不会与人打交道!”

可是林肯却答应了。这个在荒野中长大,平时沉默寡言的孩子,居然当起了店员,而且还能亲切地招待客人,使店内经常充满了笑声,杂货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事实上,过去林肯话很少,是因为他整天与大自然为伍,缺少说话的条件。其实林肯很喜欢店里的工作,因为这里经常出入各种各样的人,他也能听到许多新鲜事。而最令林肯高兴的,是店里订有报纸。通过阅读每天的报纸,林肯可以了解很多关于外面的世界。

在这里,林肯还认识了一位城里法院的推事,名叫皮贾。皮贾见林肯很喜欢读书,就对他说:

“我有一些你看得懂的书,可以借给你看。”

这些书有《天方夜谭》、《天路历程》、《富兰克林的生平》、《哈姆雷特》等。同时,林肯还设法读到了杰克逊总统的首次就职演说,莫里斯在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葬礼上的发言,长达近500页的印第安州修正法典,等等。而对林肯产生重大影响的,还有司各脱所编写的《演说法教程》,这让林肯开始用心地琢磨起语言表达的精髓来。

拓荒者的生活是既平凡又单调的,同样,林肯的少年时代也很平凡。不过,在这种平淡的日子中,林肯大脑中的知识却逐日增多。

那时的林肯还不知道这些知识到底有什么用处,他只是发现自己看的书越多,不懂的事也越多。更让他感到懊恼的是,没有人可以请教,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判断。

林肯16岁那年,他的姐姐萨拉出嫁了。可惜的是,她在第二年就因病去世了。这位从小就与林肯相亲相爱、同甘共苦的姐姐,如此年轻就离开了人世,使林肯心中的悲痛比母亲去世时更加深重。

姐姐的去世,也是林肯在少年时代即将结束时最为伤感的一件事。

(三)

随着岁月的流逝,林肯长大了。17岁时,他的身高已近6英尺4英寸,手臂修长,肌肉健壮,臂力过人。虽然每天的户外劳动使他十分困倦,但他还是如饥似渴地阅读所能找到的任何一切书籍。

有一次,林肯赤着脚徒步20英里去借一本关于印第安纳法律的书。后来去田间劳动时,他就经常随身带着这本书,在干活到地头,马匹需要休息一会儿时,他就会利用这些时间阅读。

他还常常步行15英里的路,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如何做手势。这些观摩学习,都为他日后成为一个卓越的演说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父亲托马斯不赞同林肯读这么多的书。他认为,读书和工作根本没关系,而且读书只会令林肯变懒。但心地善良的继母却不这样认为,她认为托马斯应该允许孩子坚持自己的人生之路。

继母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女人,她做得一手好针线活,还很会理家,对林肯也很关心,经常鼓励他多读书,教他做一个诚实善良的人。当林肯心中有烦恼的时候,继母总是宽慰他,帮他化解胸中的苦恼。林肯在后来的回忆中,也对这位继母充满了感激与敬仰。

林肯在田间干活时,经常带着一本叫做《奎因的笑话集》的书。每次当他坐在木头上高声朗读其中的某一部分时,树林中他的听众就会捧腹大笑。然而,田间的杂草却没有因为林肯的勤奋好学而减少,反而日益蔓延起来。

那些雇用林肯的农夫也开始埋怨林肯太懒惰,他也承认。

“我的父亲教我工作,”林肯说,“可他从未教我如何爱它。”

有一天,林肯继续在田间讲笑话和演讲时,被父亲托马斯看到了。他当着众多人的面,上前就给了林肯一个响亮的耳光,并把林肯打倒在地。

林肯伤心地哭了,却一言不发。从此以后,父子之间便有了隔阂,甚至这种隔阂一直延续到他们生命的尽头。托马斯年老后,林肯在经济上虽然对父亲有所接济,但直到父亲临去世前,这个儿子也没有去探望过他。

林肯喜欢在田间工作,但他了解这种开垦的工作必须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完成。住在荒野之中,有时还会受到野兽的袭击,有时会被印第安人攻掠。如果遇到暴风雨肆虐,河水泛滥成灾,辛苦开垦的土地就会荡然无存。相反,如果久旱无雨,土地就会干涸,农作物就会枯死。

而且,开垦区还缺乏学校,小孩子们像原始人一样无知。还缺乏医院和医生,一旦不幸得了重病,就无药可医,自己亲爱的母亲和姐姐都是因此失去了生命的。

所以,林肯最大的心愿,就是设法使开垦区成为较易生存的地方,并且改善拓荒者的生活,但这个愿望在当时根本无法实现。

林肯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必须依靠自己的能力去生活。于是,他就与父亲商量,准备到俄亥俄河岸的农场去干活赚钱。

托马斯答应了林肯的请求,这也是林肯第一次离开父亲去自力更生。

(四)

俄亥俄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虽然是支流,但它却算得上是一条大河,当时有很多船只在河上行使。这时,美国的开垦地已经扩展到密西西比河的西部了。当时的美国,就像一只不断膨胀的气球一样,一再扩张领土,政治与经济也在不断地发展。移民者越来越多,这些移民者不仅有英国的农民,还有荷兰、德国、意大利等地的农民。所以,横渡大西洋的船只在这里就从类没有中断过。随着拓荒者的增加,密西西比河两旁也形成了许多较大的城市。

林肯离开家,到达俄亥俄河岸后,就住在俄亥俄河的旁边。每隔几天,他就能看到装有水车的气船驶来。

这种汽船是在1807年由詹姆斯·富尔敦所发明的。在船的两侧装有大型的水车,靠水车的旋转力量来推动船向前行走。

每次汽船驶来,船上、甲板上都站满了人,有商人、移民、旅人等等。林肯每次看到汽船,心理都十分憧憬。

有一天,林肯划着借来的小船在河边休息,突然跑来两个人,气喘吁吁地对林肯说:

“拜托,我们错过了时间,船已经开走了,请你送我们过河去好吗?”

两人边说,边用手指着停在河中央的大气船。

林肯答应了两个人的请求,将两个人送了过去。

到了汽船上后,两个人给了林肯两枚5毛钱的硬币,作为渡船费。

林肯看着手里的钱,感到像是在做梦一样。自己平时辛苦干一天农活也只能得到35分钱,而现在不过是载人一次,居然就得到了1元钱!

本来只知道埋头工作的林肯,现在终于改变了想法。他立刻凑钱买了一条小船,开始做起船夫来。

原来,这条大街直对着河流,却没有设立码头,想要渡河的话,就必须要到稍远的下流去搭船。现在这里设了一个渡口,大家都觉得十分方便。所以,林肯的这一招很成功,来乘船的人很多,有时他甚至忙不过来。

在俄亥俄河的对岸的肯塔基州也有船夫,他们是一对名叫迪尔的兄弟。

有一天,迪尔兄弟找到林肯,上前抓住林肯就大骂起来:

“你这个小鬼,你抢了我们的生意,我要你好看!”

林肯用力一甩,就甩开了他们的纠缠。但迪尔兄弟并不罢休,威胁林肯说:

“你的生意是违法的,我们要到警察局告你!”

林肯便跟着他们来到了警察局。

根据肯塔基州的法律规定,做渡船生意必须经过政府的许可才行。一位名叫贝特的治安官在听了迪尔兄弟的控诉后,又听了林肯的陈述,认为林肯在印第安州那边做生意,并没有触犯肯塔基州的法律,因此并没有处罚林肯。

迪尔兄弟虽然不服,但也没办法,只好悻悻地离开了。

随后,贝特对林肯说:

“你难道不懂法律吗?一个再诚实的人,不懂法律也是要吃亏的!”

林肯这才知道,国家是有法律的,而每个州也有自己的法律。从那以后,林肯便经常到肯塔基州去向贝特请教有关法律的问题。在他的心中,又有了新的憧憬。

两年之后,19岁的林肯意外地获得了一次长途旅行的机会。

詹姆斯·金特里是当时的一个大农场主兼业主,控管着俄亥俄河畔的一处码头。经过对19岁的林肯多方了解后,他确信林肯精明能干、诚实可靠,于是就雇佣林肯当他的货船水手。

金特里准备要装一船农产品沿密西西比河运到新奥尔良去出售。为了慎重起见,他让林肯跟自己的儿子艾伦一起去。他们把货物装上船后,便沿着这条大河顺流而下,向新奥尔良进发。

到达新奥尔良后,林肯第一次目睹了如此巨大的国际港口城市,这所城市也给了他新的感受。这里既有小巧玲珑的古雅楼房和耗资巨万的高耸华厦,又有拥挤不堪的贫民土窟和杂乱无章的简陋小屋;城里既有宽阔平坦的马路和货积如山的码头,又有狭窄污秽的小巷和垃圾遍地的街道。

在种植场主、公务人员、外国客商、海员水手和码头工人中间,偶尔也能瞥见一些自由的黑人,但更多的却是身带锁链的黑人奴隶。他们成群结队地被押着匆匆地走过街头,被发送到一些拥有千亩土地的棉花种植场,其后跟着的是手持鞭子的残忍的奴隶贩子。

两个月后,林肯告别了新奥尔良,回到詹姆斯·金特里农场。此后,林肯更加渴望到新世界里去闯荡,而不是希望继续在偏僻的乡村中默默无闻。只是,此时他没有更多的机会出去。所以1829年的一年,林肯都是在帮金特里先生坐店,生活倒也算顺畅。

同类推荐
  •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开宗立派的艺术家(1)》本书分为彼得·柴可夫斯基、小约翰·施特劳斯、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等部分。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外交家(下)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外交家(下)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中国大艺术家的故事

    中国大艺术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刘邦发迹史

    刘邦发迹史

    一个一无是处的小混混,是如何在秦末的乱世中崛起并登上皇帝宝座的?他如何能打败包括项羽在内的各路豪杰,成为最后的赢家?如果你问刘邦,刘邦可能这么回答:“我没能耐,我游手好闲,但我运气好啊,我凡事看得开,我会招徕人才,能采纳别人的意见”;如果是项羽问刘邦,刘邦会说:“打仗,你行,我不行;用人,我行,你不行!畅销书作家姚尧将为读者揭秘史上最牛混混刘邦的发迹之路。
  • 名人传记丛书:南丁格尔

    名人传记丛书:南丁格尔

    名人传记丛书——南丁格尔——一个用爱心感动世界的人:“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热门推荐
  • 史前文明探秘总集

    史前文明探秘总集

    本书主要内容为:远古历史的神秘文化,神奇的远古帝王,历史的足迹。
  • 我穿成了黑化宿主的系统

    我穿成了黑化宿主的系统

    柠萌死后,不仅变成了系统,而且还契约了一个控制欲十分强,时不时就会黑化的蛇精病宿主!人家主角穿越都是附赠金手指,结果没有想到她自己居然穿成了金手指!柠萌怒:“凭什么其他系统的宿主,都是性格好脾气温柔的国民男神,她家宿主却是个一言不合,就对着自家系统各种花样玩不停的高冷大流氓!?举手抗议,我要换宿主!”某位姗姗来迟的宿主大人勾唇邪魅一笑:“小柠萌,你刚刚在说什么?过来,当着我的面儿再说一次。”【本书位面世界已经完结,本书Q群663872102】
  • 修真之复制系统

    修真之复制系统

    为复家仇的凡人少年踏入修真,机缘巧合下获得复制能力。古魔祸乱,浩劫将至,没有人能够置身之外,复仇之心将引领秦啸走向何处?他又该如何面对最为艰难的抉择?
  • 腋门

    腋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解放四平

    解放四平

    1947年夏天,林彪指挥的东北民主联军向国民党军发动了强劲的夏季攻势。经过两个阶段的猛烈攻击后,克城数十座,歼灭国民党军近4个师6万多人,可说所向披靡。在结束攻势前的最后一战中,林彪将目标锁定为四平城。为攻克四平,林彪集中了民主联军1纵队全部、辽吉纵队(7纵)全部、6纵队17师附加东总直属炮兵5个营共7个师7万多兵力组成攻城集团,由1纵司令李天佑统一指挥。林彪则亲自指挥6个纵队加7个独立师共17个师的兵力进行阻援作战。
  • 世界上最神奇的理财课

    世界上最神奇的理财课

    有钱的人不一定幸福,没有钱的人多半不会幸福。对金钱孜孜以求的人,不一定得到财富。赚取财富,既需要机会,更需要智慧。认识到对待财富、善用财富以及赢得财富的基本法则,财富才能真正成为人生的幸福和快乐之源。
  • 今水经

    今水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成了万界代言人

    我成了万界代言人

    “我死了,我又活了!”云牧歌死了之后被穿越者协会会长复活了,还成了万界代言人。从此之后,诸天万界我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生活如此美丽,跳跳舞不好吗?为何无尽深渊里的魔头要毁灭世界?难道是为了找存在感?简直莫名其妙!!
  • 娇妻无价:血少的神秘宠儿

    娇妻无价:血少的神秘宠儿

    他是血界的少主,冷酷无情,手段狠暴,却独独对她一人穷尽耐心。好吃好喝被她供着,男人霸占她的家,霸占她的身体,到最后还要霸占她的心,偏偏帅得人神共愤,她想发脾气都觉得是过错。“你们吸血鬼的基因都挺好啊。”“事实上吸血鬼和人的结合才是最完美的,你想不想要一个粉嫩的奶包玩?”我不想……
  • 升妖

    升妖

    “哼,小子能明白就好,走吧!我带你寻找点厉害的凶兽撕杀,现在那些弱小的野兽对你已经起不到什么作用了,只有经常和一些强大的凶兽战斗,你才能更快的达到冲击窍穴的地步,进阶成为灵兽,不然你只会是那些强大妖兽口中的食物。”老龟对着苏阗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