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9500000001

第1章 艰辛童年(1)

19世纪中后期,列强如苍蝇般蜂拥而至中华大地,进行殖民掠夺。辛亥革命后,国内各路军阀混战,争相出卖国家利益来维护其蝇头权益。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旧中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此时,四川更是军阀横行、土地荒废、人丁减少,天灾人祸不断地在这个贫瘠的土地上交织,使得民不聊生。

四川德阳市东南部有个中江县,县城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唐代大诗人王勃、杜甫曾在这里留下赞颂的诗文。自县城向南行百余里,就是石马乡(1952年更名继光乡),石马乡有座石马塘,从石马塘向南翻过一个山垭,不远处有座村庄叫发财垭。发财垭本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山高沟狭,森林茂盛,山间田地、房前屋后都是桑树。周围是绿油油的青山,山上长满了松柏、毛竹,山涧里清澈的溪水绕沟流过。新中国成立前,发财垭的山上一到春天,虽也长满了竹林和青翠的柏树,可是春天一过,满山的青竹翠柏桑叶剩下的只是些稀稀落落的枯枝、干草,有叶子的植物早被饥饿难挨的乡亲们摘光度日。每到夏天,更是满山枯黄、光秃;冬天,光秃秃的山坡上连只动物的影子也没有。连续多年干旱,农民们连度日的树叶、草根都难以寻到支根末节。

当地农村流传的一首如泣如诉的民歌,正是山区贫苦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尖尖山,二道坪,包谷糊糊胀死人。

弯弯路,密密林,毛草棚棚芭芭门。

要想吃干饭啥唉!万不能,万不能!

1931年1月,寒风瑟瑟,连绵的冬雨夹杂着雪子铺天盖地地打在大地上。白寨子山下的发财垭村河水早结上了厚厚的冰块,村子里的百姓把所有能御寒的棉衣都裹上,还是抵不住天寒地冻的寒冷。1月8日,在发财垭村一个叫黄德仲的农民家里,四处漏风漏雨的茅草屋里,传来一声娃娃的啼哭,娃娃的哭声不大,断断续续,像无力的小猫在寒冷的冬天哆嗦着发出气焊的哭叫,这是一个不足月的幼小生命。他就是22年后在朝鲜战场上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特级战斗英雄——黄际广。

黄际广的父亲黄德仲除了耕种自己家的7亩田地外,每天还去地主老财家做长工。自己家的几亩地养不活一大家子人,为了养家糊口,他长年累月像卖了身一样在地主家干活。每天天不亮就去地主家,直到月亮挂上枝头,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家里所有的活都得靠妻子邓芳芝一人支撑。邓芳芝虽然身怀六甲,但是贫穷的生活迫使她依然每天都要在田间地头、灶间庭院辛勤劳作。黄德仲不忙到大年三十是没空回家歇歇的,家里的活更指望不上他插手。他们的大儿子黄际庆今年5岁,二儿子黄际约只有3岁,还蹒跚学步,邓芳芝更是每天还要劳神费力照料。际广出生的这天清晨,邓芳芝一大早起床,洗衣担水,忙完家务活,眼瞅着离自己临产的日期只有一个月,可是,家里还没有茅柴生火。她想趁着身子还能动,拿砍刀和扁担去山上砍茅柴,家里积蓄点柴草,免得等自己临产了,走不开身。她拿起砍刀和扁担往山上走去,一上午她砍了两担茅柴回家,她虽然累得大汗淋淋,看看离晌午还有些时间,还能再砍一担。稍微歇息了一下,她又朝山上走去。

山林里,在灌木丛中,邓芳芝由于腰身太粗笨,没办法弯下腰砍柴,为了够得着,她干脆双腿跪在地上,直着上半身,在柴丛中一点一点地割,几分钟就得站起身揉揉酸疼的腰。尽管这样,她还是咬着牙砍完最后一把茅柴。然后,她用双脚跪在聚拢的茅柴上,把茅柴压紧,接着用绳子捆扎好茅柴,她满是老茧的双手已是伤痕累累。捆好茅柴,邓芳芝拄着木棍,一步一挪地挑着茅柴回家,走到山坡一个拐角处,她一脚踩在一块松动的石块上,霎时,脚下一滑,她和茅柴一起滚到几米外下去,她手中紧紧抱紧了茅柴,才没让肚子搁在石头上,一块大石挡住她下溜的身体。邓芳芝躺在地上,缓了一口气,再远一点就是悬崖,她心想真险啊!正庆幸时,她感觉肚子里的孩子不停地躁动,本松了一口气,她的心又紧悬起来,心想莫不是动了胎气?邓芳芝挣扎着,想立起身子,可是身子又重又笨,脚踝一阵钻心的痛,双脚站不起来,她感觉身子里有东西流出来,低头一看,裤管里鲜血直流。“赶紧回家!”她脑中只有一个念头,四周空旷无人,她叫喊了几声,没人应答。邓芳芝咬紧牙关,翻转身子,躺在地上,举起双脚,用手支撑着往山下蹭,一寸寸、一点点,邓芳芝拖着流着鲜血的身子硬是蹭着来到家门口,她倒在门槛上,屋子里的大儿子际庆被娘满身的血迹吓晕了,邓芳芝用尽全身的力气虚弱地说:“伢……子,去……隔壁……叫……叫李大婶!”说着就晕过去了。

惊慌失措的际庆赤着脚跑到隔壁,连跌带撞地扑进李大婶的门,结结巴巴地叫着:“婶娘……婶娘,俺娘……俺娘流血了!”

李大婶起初不明白际庆说什么,当听到流血,她立即扔下手中的野菜赶到黄德仲家。李大婶远远地看到晕倒在门槛上的邓芳芝,她飞奔近前,邓芳芝此时脸色苍白,血水顺着台阶往下淌,洁白的冰雪被鲜红的血水染红了一大片。李大婶一边大声叫喊着:“快来人啊,快来人啊……”一边赶紧扶起邓芳芝,隔壁的邻居闻讯赶来,大家伙一起把邓芳芝抬扶到床上。刚躺下解开邓芳芝的衣裤,一个小生命的头就挣扎着露了出来,有经验的大婶大娘从自己家里端来热水,有的烧剪刀,有的找棉布,大家七手八脚忙了一阵,孩子终于落地了。就这样,还差一个月才足月的幼小生命伴着冬日的凄风苦雨来到这个当时地主恶霸、军阀横行的凄苦人世间。

李大婶帮着把孩子的脐带剪断,擦干血水,用破棉絮包裹好这个幼小的生命。孩子的啼哭声唤醒了迷糊中的母亲,邓芳芝在大家的帮助下,喝了一点热水,她忘记了自己的痛,满心喜悦地看着身旁的孩子。

孩子的父亲黄德仲也闻讯赶来了,他刚刚给地主家砍完十担茅柴,一直以来他没有工夫给自己家砍一担柴火。黄德仲走到门口,他听到屋内孩子的啼哭声,来不及拍拍身上的积雪,就赶紧冲进屋里。

黄德仲来到母子身边,只一天的工夫,他又添了一个儿子,不到三十岁的他再次尝到为人父的喜悦。虽然他已经有了两个儿子,可是大儿子身体很差,他一直盼望着能有一个结实、强壮的儿子。他用一双粗糙的手,像捧着珍宝一样抱着自己的骨肉。看着这个满脸皱纹、缺失营养的小男孩,他瘦小的身体干得只剩皮包骨头,脸色土黄。孩子的父亲既为自己家又添丁加口感到兴奋,可是又为这个降临人世间的娃娃感到忧虑,因为家里实在是穷得揭不开锅。大儿子际庆长到五岁,还没吃上三顿白米饭,身体瘦弱得像个火柴棒,现在又有一个襁褓中的小生命要抚养,将面临多少困窘啊!

黄德仲望着嗷嗷待哺的儿子,和因为常年吃不饱缺乏营养而没有奶水的妻子,他愁容满面。他把家里仅存的一点红糖煮了一碗红糖水给妻子端来,邓芳芝喝了一点点,身旁的际约嚷着要喝糖水,黄德仲吆喝着让孩子走开,邓芳芝拉过孩子,把手中的糖水喂给际约喝了一大口。然后又一口未喝,抱起身边的小娃,一点点地给刚出生的孩子喂了一些。邓芳芝让黄德仲把糖水端走,告诉他:“估计我也没什么奶水,没什么可以喂养的了,家里就这些,这些糖水还是留着慢慢给孩子吧。”

黄德仲看着虚弱的妻子,真希望邓芳芝能多喝点,但一想到邓芳芝说的话,这个七尺高的男人还是含着泪把糖水端走了,他走到灶间,悄悄地抹了一把眼泪。

晚上,黄德仲抱着孩子,邓芳芝让他给儿子取个名字。

“火元子,叫火元子吧!”黄德仲早就想好了,“大名,明天叫你叔爹取个吧。”第二天,黄德仲找到村里读了几年书的堂弟茂生,让他给火元子取个族民。茂生想了想说:“火元子是际字辈,君子贫穷而志广,就叫际广吧。”

同类推荐
  • 百位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林肯传

    林肯传

    《林肯传》描写了林肯从4岁到56岁遇刺身亡数十年间的事业经历、心路历程和美国的总统生活。林肯凭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朴实幽默的性格,从一个穷苦的孩子逐渐成长为伐木人、店伙计、土地测量员、律师、众议员和总统。他当选总统对南方种植园主的利益构成严重威胁,南方各州向北方发起战争,并先后宣布退出联邦。凭借对公正的执着追求和为废除奴隶制的不屈斗志,林肯号召民众为维护联邦统一而战,南北战争爆发。1862年9月22日,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自1863年1月1日起废除南方各州的奴隶制,奴隶将成为自由人。
  • 黄继光

    黄继光

    黄继光,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农家里,幼年就给地主放牛、当长工。1949年四川解放后,他积极参加清匪反霸和土地改革运动,曾两次被评为模范。 1951年,黄继光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表现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纵身扑向敌人火力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枪口,为部队开辟了胜利的道路。 为表彰黄继光的伟大精神和不朽的功勋,中国人民志愿军授予他“特级英雄”称号,并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伟大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永垂不朽!
  • 千古一帝

    千古一帝

    与万里长城一起举世闻名的秦始皇,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然而,人们但知他是一个暴君,却忽略了他是一位伟大的皇帝。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位皇帝,他首建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影响中国达两千年之久,从而奠定了他千古一帝的地位。故事写秦始皇度过了苦难的童年后,少年天子一展奇才,翦除权臣,夺回实权,悲怆壮烈;亲政后,问鼎中原,霸气冲天,一统天下,可歌可泣。称帝后,废除分封,行中央集权,筑长城,统一文字、度量衡,前无古人。他奏响了秦颂绝响,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登峰造极后,突然向深渊滑落下去,几代人的心血竟被付之一炬……秦始皇,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名垂千古的伟大和千古罪人的错误,让人无比崇敬,也让人扼腕叹息……书中惊心动魄的权力斗争,有的落马,有的成功,他们给历史带来了无尽的启示,也留下了沉重的思考……
  •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研究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研究

    本文旨在对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做出全面的解读。作为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散文作家,诗人,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对美国文化影响可谓至深至远。本论文在对爱默生的两个核心观念——超灵和自立进行详细解读后,还尝试从对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和孔子的儒家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的角度来进一步阐释爱默生的超验主义。
热门推荐
  • 重生影后变身之旅

    重生影后变身之旅

    昔日风光的大明星,如今落魄到靠救济金才得以生活。性格耿直的她,受人迫害,众叛亲离,落魄潦倒最后也逃不过命运的捉弄。本以为她要死去,去没想到成为灵魂回顾了她以前的生活,在看清之前的种种后重生了。本以为是重生,结果发现是平行世界,且她竟变成了男人,本打算适应当前的现状,结果有一个女生跑过来说他们是灵魂互换??本以为找到方法双方换回去就能走上正轨了,结果发现这次身体互换的游戏中还有一个人也被卷进来了,难道是三人之间的互换?看蓝莺如果在新的世界里,克服各种困难,为新的自己奋斗,与男主一起展开一段啼笑皆非、逆转前世的旅程。
  • 小发明

    小发明

    文章讲述了方便垃圾桶、蛇皮袋撑扶器、多功能反转晾鞋架、深孔伸缩取物器、能取出自来水管内接断裂物的扳手等内容。
  • 重生之豪门十八岁

    重生之豪门十八岁

    张墨梦从三十一的顶级国际全能家重生到十八岁的张墨梦身上,从一开始的诧异到后来的身心适应。下决心不在回到国际巅峰。笑我没钱,笑话,一个顶级酒庄被我一秒钟前砸了。笑我没势,呵呵,英国唯一仅此女王下的女伯爵够不够?笑我没才,哈哈,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舞刀弄剑,经商竞猜,不好意思……我样样精通……笑我没人,呵呵,顶级贵族天天让我认他当弟,黑道老大是给我当剥葡萄的,学生会长是……咳咳……我老公……
  • 秘书口才

    秘书口才

    本书紧密围绕秘书工作实际安排内容,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体现出“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特色。通过多种贴近秘书工作实际的情景设计,循序渐进,帮助学生训练秘书职业口才,使学生在秘书情景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熟练地掌握并运用口语表达的方法和技巧。通过训练,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展示所学的知识以及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而且对其走向社会,交际办事,更好地适应秘书工作实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很大帮助。本书适用于高等、中等院校秘书专业,同时也可为广大秘书工作者提供案头参考。
  • 送人归觐河中

    送人归觐河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上清元始高上玉皇九天谱箓

    上清元始高上玉皇九天谱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系统我劝你要善良

    系统我劝你要善良

    “为什么别人得到系统是从此走上人生巅峰,而我却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云初叹口气用娇弱的身体,为身高八尺、英武雄壮的男主们扛起一片天。“初儿,我要复仇!”“云初妹妹,我不想死!”“云小贼,我要夺回属于我的一切!”“云大小姐,我要当皇上!”“云贤弟,额,你是贤弟没错吧?我想我缺个老婆。”不急不急,我们慢慢来,谁叫我是阿拉丁神灯,不,本文倒霉女主呢!
  • 中国电影民俗学导论

    中国电影民俗学导论

    电影是民俗的一面镜子。影片中,婚殇嫁娶、灯笼火把、秧歌戏曲、皮影小调、朱门石狮、市井乡里,处处都是民俗生活的呈现。一方面,电影成为民俗的影像记载,而且是带有情感体验的影像记载;另一方面,民俗则为电影提供社会生活的斑驳质感,而且是具有时代特色、地域特色、人居特色的文化质感。
  • 红泥炉(全集)

    红泥炉(全集)

    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以游记、随笔为主,以轻松明快的文笔,描写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及对生活的热爱和人生感悟。带给人以愉快的阅读享受。下册以严肃的文笔,对山西的人文历史、未来发展做了细致的分析、论述,以睿智的、深刻的思考带给读者以深思及人生的启迪。
  • 火爆总裁请看招

    火爆总裁请看招

    他是富可倾城的帝国总裁,情人无数,风度翩翩,她是牙尖嘴利的小野猫,青春貌美,可爱刁蛮,一纸恶魔契约,他囚她为奴,生活从此天翻地覆!“臭女人!这就是你做的午餐?”“少废话!种马没资格挑三拣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