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6600000012

第12章 .婆罗门杀子喻

原文:

昔有婆罗门,自谓多知,于诸星术、种种技艺,无不明达。恃己如此,欲显其德,遂至他国,抱儿而哭。

有人问婆罗门言:“汝何故哭?”

婆罗门言:“今此小儿,七日当死,愍其夭殇,以是哭耳。”

时人语言:“人命难知,计算喜错。设七日头或能不死,何为预哭?”

婆罗门言:“日月可暗,星宿可落,我之所记,终无违失。”

为名利故,至七日头,自杀其子,以证己说。

时诸世人,却后七日,闻其儿死,咸皆叹言:“真是智者,所言不错!”

心生信服,悉来致敬。

犹如佛之四辈弟子,为利养故,自称得道,有愚人法,杀善男子,诈现慈德,故使将来受苦无穷。如婆罗门为验己言,杀子惑世。

译文:

从前有个姓婆罗门的人自认为知识渊博。对所有占星术的种种技艺没有不清楚了解的,于是依仗着自己如此精通这些技艺,他便想要显示一下他的本事,于是就来到了别的国家。他抱着自己的孩子便痛哭不止。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哭啊?”

这个婆罗门说:“这个孩子七天内就要死了。我怜悯他未成年就要天折,所以痛哭。”

在场的人说:“人的命是很知道的,再说预测也容易出错,假设到了第七天还没有死,何必预先痛哭呢?”

那婆罗门说:“日月可能有黑暗的时候,天上的星宿也可能会殒落,但是我的预测却从来没有失算过。”

就这样,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和利益,到了第七天他亲自杀死了自己的孩子用以证明自己的预测之准确。

当人们在过了七天后听说他孩子死了,都赞叹道:“真是智慧之人啊,他说的一点都不错。”于是从心里相信和佩服他,都来向他致敬。

这就如同佛的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夷、优婆塞,企图得到别人的供养,为了名利好处,自称得道,夸耀自己已成正果,用欺骗的方法坑害一些本性善良的人们,装出一副慈悲的样子来蒙骗世人,最终使自已堕落并受到永无穷尽的痛苦。这就像婆罗门只图证明自己的话能应验,不惜杀掉自己的儿子来证实自己的预言,欺世盗名。

智慧锦囊:

通过这则故事,我们知道虚荣之心本是人皆有之的,但是切忌不能为了个人的虚荣而不择手段,过度的虚荣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变异,比如过度虚荣的人会不自觉地有自私、虚伪、欺骗等不良行为表现。还容易盲目自满、固步自封,缺乏自知之明。另外,过度虚荣还会导致情感畸变。由于虚荣给人的沉重的心理负担,需求多且高,自身条件和现实生活都不可能使虚荣心得到满足,因此,怨天尤人,愤懑压抑等负面情感逐渐滋生、积累,最终导致情感的畸变和人格的变态。就如同故事的中那个婆罗门为了自身的名誉,不惜杀死自己的孩子一样。结果也只能落得一个沽名钓誉,自欺欺人名声。

以喻引事:

齐国有个人生活艰难,却屡屡空腹而出,足食而归,并向妻妾吹嘘说,是和有钱有势的贵人一起吃饭。其妻疑之,便跟踪探究,发现其夫原来是在乞讨上坟人祭奠所剩下的食物。于是,妻妾都很鄙视齐人图虚荣而折气节、辱人格的做法。而齐人还以为妻妾不知,自以为得计,死要面子活受罪。

同类推荐
  • 百喻经故事全集

    百喻经故事全集

    是印度古代佛教寓言故事集的汉文译本,全名为《百句譬喻经》,列入汉文大藏经,原文尚未发现。百喻经原著者为第五世纪印度僧伽斯那。古文汉译本为南朝齐(公元497~502)时来华僧人,伽斯那的弟子求那毗地。与其他经书不同之处在于,全书通过九十八个浅显、易懂、通俗而目幽默的故事,把佛教的基本教义,如因果报应、从正道、布施、持戒等向大众讲解得清晰明了。因此它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佛经寓言,而目也是众多佛经中少数的平民化、大众化经典。由于《百喻经》成书较早,目均由文言文译写而成,阅读起来似有些难度,因此,特将白话译文一并推出,并做相应点评,同时还配以相近相关的小故事来加以深化。希望对大家的阅读理解能有帮助。
  • 青少年素养修炼手册

    青少年素养修炼手册

    修炼不是别人眼中的修炼,而是实现心中的另一个自己。 成功不是别人的付出,而是自己实现自己的梦。 对于青少年,一本书有可能改变他的人生轨迹。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作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精思傅会,花十年工夫而成就的《青少年素养修炼手册》一书,在众多励志类图书中别开生面,行文流畅,简洁生动,不唯对青少年,即使对成年人也颇有启迪效用。它会在思想上、行动上给读者以帮助和指导,以“修”为主线,引导青少年强心益智,尽心尽力做好该做的事,帮助青少年跨越成长的艰辛苦楚,飞得更高更远。
  • 探索与实践:浙江工业大学干部理论学习文选

    探索与实践:浙江工业大学干部理论学习文选

    一个政党要走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白,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部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落实这一战略任务的基础工程,深化理论武装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
  • 校园灾害危险预防管理与教育

    校园灾害危险预防管理与教育

    城市的孩子物质条件优越,忧患意识淡薄,安全话题、危机意识、自救常识对于他们就显得格外陌生。利用2008年“汶川地震”这一契机开展主题活动,使学生增长自然灾害方方面面的知识。通过亲历亲为,他们的忧患意识得到增强,关爱他人、互帮互助的优秀道德品质得到了完善;面对危机,镇定、勇敢的良好心理素质已经形成。
  • 广播经营战略研究正文

    广播经营战略研究正文

    本书从经营战略理论入手,深入分析了当代中国广播媒介经营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符合我国广播发展实践的经营战略。同时,对我国广播经营实践中出现的伦理冲突和道德问题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广播经营的伦理规范。本书对我国广播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既适用于高校传媒专业师生,也可为传媒业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热门推荐
  • 龙域宝藏

    龙域宝藏

    十年游戏旅行,创下无数记录。生于当下,活于虚拟。新的时代到来,他又能否再站神位。
  • 中国年画

    中国年画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 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及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 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 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 ”、“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 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年画》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三生三世之素锦绣缘

    三生三世之素锦绣缘

    三生三世素锦绣缘,同人文,这里不是重生文,只是改了一下素锦的性格。嗯,文笔不好请各位见谅。
  • 基督山伯爵(套装上下册)(译文名著精选)

    基督山伯爵(套装上下册)(译文名著精选)

    《基督山伯爵(套装上下册)》是法国著名通俗历史小说家大仲马(1802-1870)的代表作。法老大副堂泰斯船长委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死牢。狱友法里亚神甫向他传授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基督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秘密告诉了他。堂泰斯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名基督山伯爵,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仇人。本充满浪漫的传奇色彩,章章奇特新颖,引人入胜。
  • 九歌

    九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都市之谁能赐老子一死

    都市之谁能赐老子一死

    你是兵王?你是神豪、富二代?你获得了金手指?你系统在身?你从仙界归来?你从地狱归来?你是外星人?你也活了几亿年?别说我欺负弱小,你们一起上吧。只要能杀死我,老子感谢你们八辈祖宗。老子跪求一死。
  • 道听途说

    道听途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叫林夕

    我叫林夕

    我叫林夕,生活在一个小城市的一个普通男孩,有着普通的外貌,普通的家庭,和我一群最普通和简单的发小,就是这样平凡而普通的我却切藏着一颗不甘平凡的心,常常做梦,常常怀揣着梦的我,是否也会有梦想中闪亮的一刻?你是否也会同我一样的不甘和渴望过?也和我一样的普通和平凡,空闲的时间也会经常去回想过去,眺望未来。可当一切都降临在身上的时候,那时的你还会像现在一样去怀恋吗?怀恋着过去的一切,怀恋着过去的平凡,怀恋着过去的点点滴滴和最普通的自己?
  • 汉末理想家

    汉末理想家

    汉末天下,硝烟弥漫,群雄四起;或为保全性命,或为成就功名和霸业,人们彼此争斗不休;也皆因此陷入并展开了一场规模浩大,追求理想化的世界以及自我坚持的理念的苦战之中。这里没有系统,没有超强外挂,只有一个空怀大志,但自身行动能力与志向相差甚远的热血青年,无凌驾天下的武艺,也没有无出其右的诡计;却误入了这汉末群雄四起,纷乱的天下,如何保全性命?闯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在完善自我,披荆斩棘的道路中艰苦奋战,实现理想?……
  • 闯红楼

    闯红楼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红楼世界,闯进了个人。一众薄命司的姐妹们还会薄命吗?本文为翻转类,很多事依据判词所写,但是结局却是不同。喜欢解读红楼的书友可以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