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次会面,皆因张良迟到而散,第三次张良夜半赴约,先老人一步,老人才授给张良一本书,对他说:“读此书则为王者师。10年后必有王者兴起,13年后你会见我于济北谷城(今山东平阴西南)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就走了。
从此,张良精研兵法,果然在十年之后找到了用武之地,刘邦为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他的文弱之躯可以抵得上千军万马,在刘邦的心目中无人可以替代。【感悟小语】
这个小故事表现了张良的聪慧过人、宽怀大度。苏轼在《留侯论》中曾对张良的涵养评论道“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正因为如此,才能学得绝技,终成大事。
今天,肚量问题的后果虽不至于那么严重,但在社会上遇到冷遇是常见的事,如果脸皮太薄,早就躲在家里不敢出门了,又谈何人生成功呢?
“小偷”——盖达尔
前苏联着名的儿童作家阿尔卡季·盖达尔是个富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善良人。
苏联国内革命战争后的一个深冬,在莫斯科的一辆电车上,发生了一起稀奇的扒窃事件。小偷当场被人抓住,一个身材高大健壮、穿着军大衣的男子被激动的人群连推带搡地拥出车门。
电车停了下来。人们激动地喊叫着,穿军大衣的人试图想说点什么,但人们谁也不听他的。
这时一位民警走到众人面前。民警要穿军大衣的人出示身份证。
穿军大衣的人从口袋里掏出一本小册子难为情地说:“我没带身份证。这是我的苏联作家协会会员证。我叫阿尔卡季·盖达尔。”
“我们今天可算见识过这种所谓的作家了!”车厢里的乘客讥讽地嚷道。然而那位失主——拿着书的小伙子却默不作声。
“他到底偷了您什么?”民警问小伙子。小伙子脸红地回答道:“我昨天才来到莫斯科,刚考上大学。我口袋里没钱,他没偷我的东西。”
“难道他就真没有偷点您的什么别的物品吗?”
于是小伙子又仔细地翻了一下口袋。突然他发现了一张50卢布的纸币。
“这不是我的钱。”小伙子腼腆地说。
全车人静了下来。大家都看着作家盖达尔。然而盖达尔却什么也没有说,他只是看着地上。
【感悟小语】
盖达尔的“偷”技可谓“拙劣至极”,因此才被别人发现,甚至误会他是小偷。但他的本意却是在暗助那个穷困的小伙子,他只不过想偷偷地塞给他点钱。面对众人的指责,大作家并没有解释。即使误会解除了,他也默不作声。
看到需要帮助的人就本能地伸出援助的手,这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要求。在这个世界上,正是因为有了善良,我们才不会孤单,不再冷漠;因为善良,我们感到了爱,感到了温暖。所以希望每个人都怀有一颗善良友爱的心灵。
大家风范
梁实秋(1903-1987),现代文学家,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着有《雅舍小品》、《雅舍杂文》、《雅舍谈吃》等作品。
梁实秋先生是公认的华语世界中的一代文化宗师之一。他的许多文学作品都流播海内外,被人们赞为经典。其中“雅舍小品”更是他的代表作,先后印行了三百多版。晚年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着作《英国文学史》。上个世纪30年代,新月派理论家、时年25岁的梁实秋与年届47岁的“左翼”作家——鲁迅就文学的“人性”与“阶级性”的问题展开过一场震惊尘寰的论战。看这论战的双方,一个是刚涉文坛的初生牛犊,一个是久经沙场、执笔如刀的文坛枭雄。这不言而喻将成为一场不见血的恶战。
自古以来,大凡激烈的战斗,都会留下惨烈雄壮的遗迹!而这场战斗也不例外。恶战之终,给初涉文坛的梁实秋留下了终生未愈的伤痛!即便是他晚年在台北时,偶尔谈及此事,也是耿耿于怀,不能淡然置之!
中国有句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推而广之,说君子报仇五十年不晚也不算错吧!鲁迅,这个梁实秋的宿敌,早已撒手人寰,驾鹤西去,此时的梁实秋倘来个回马枪,杀他个“不亦快哉”,鲁迅先生虽地下有知,又能奈何?
然而,没有,梁先生没有这样做。相反,每当提及鲁迅时,他都充满了敬意,他曾说过:“鲁迅的文章实在是写得好,老实讲,在左派阵营里,还很难再找出第二个像他这样的人才……”
【感悟小语】
梁实秋面对曾经的宿敌鲁迅,不仅没有对逝者,乘人之死打击报复,还真诚地表示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敬意,足见其伟大的胸怀与风范。
大家毕竟是大家,正面交锋,不惜将对方置于死地:然而,背后却能够虚怀若谷,恶而知其美,爱敌人之优点,敬对手之高风,决不因往日宿怨而憎之陷之,更不会于人受难之时落井下石,暗放黑枪——这才是真正的大家。
虚心接受
阳翰笙(1902-1993),中国电影剧作家、戏剧家、作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原名欧阳本义,字继修,四川高县人。主要笔名有阳翰笙﹑华汉﹑寒生等。代表作有中篇小说《两个女性》,长篇小说《地泉》。创作的剧本有《铁板红泪录》、《生死同心》、《八百壮士》、《塞上风云》、《万家灯火》、《三毛流浪记》等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有玄珠、方璧、郎损等。浙江桐乡人。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上着名小说家、批评家,被视为宗师级人物,代表作包括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等。
1930年,阳翰笙发表了颇有影响的长篇小说《地泉》。后来,阳翰笙准备将《地泉》再版,他恳切要求着名作家茅盾为《地泉》再版本写序。
茅盾直言不讳地对他说:“你的《地泉》是用革命文学的公式写成的,要我写序嘛,我就毫不留情地批评它!”阳翰笙坦然地笑了笑说:“批评也是好事。”仍然固执地要茅盾作序。
盛情难却的茅盾只得写了《(地泉)读后感》。他实事求是、不讲情面,在《序》中写道:《地泉》描写人物运用的是脸谱主义手法;结构故事借助于“方程式”;而且在语言上也是用标语口号的言词去表达感情。因此,从整个作品来讲《地泉》是不很成功的。茅盾觉得自己的批评如此尖刻,阳翰笙一定不会采用。
时隔不久,《地泉》再版了,阳翰笙毫不遮丑,一字不漏地把茅盾的《序》印在里面。
茅盾捧书良久,不禁赞道:“雅量,真是雅量!”
【感悟小语】
阳翰笙虚怀若谷,真心接受茅盾的批评,足见其人的肚量与胸襟,所以才能得到茅盾的称赞,可谓大家风范。别人的批评恰是发现自己缺点的机会。有时候,别人会更清楚地看清我们的缺点,而我们大概是当局者迷,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很难发现。因此要保持一颗谦虚的心,虚心接受批评与教育,才能知不足,才能上进。
送蛋糕给自己的“敌人”
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现任纽约州参议员,出版了个人自传《LivingHistory》,当时美国有线新闻网络“Crossfire”节目主持人卡尔森曾夸下海口说:“这本书绝对没有人有兴趣看,如果它能卖到100万册的话,我就把我的皮鞋吞下去。”
结果那本书的销量远远超过了100万册。当初得知《LivingHistory》初版将印刷100万册时,业内人士都不表示乐观,因为政治回忆录一向对读者的吸引力有限。如今的销售数字不但证明了出版社当初大量印书的决定没错外,也证明了付给希拉里所获的800万美元真是“物有所值”。
不是冤家不聚头,后来在一次CNN的访谈中,两个人碰面了。卡尔森主动提出希拉里的《LivingHistory》销量突破100万册令自己“大跌眼镜”。希拉里则笑容可掬,拿出一本亲自题字签名的《LivingHistory》送给卡尔森,只见上面注明:销出100万册后的第一册。希拉里锋芒毕露又不失风度。
正当众人笑弯了腰时,她又亮出一招,拿出一只巧克力做的鞋子形的蛋糕说:“这也是送给你的!”
卡尔森的脸一下子红了,只好接过了蛋糕,不好意思地说:“谢谢,谢谢。”
【感悟小语】
幽默感是表现政治人物豁达大度,有广阔胸襟的最佳方法。
在面对尴尬局面时,不是恼羞成怒,更不是甘心受辱,动用智慧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明智之举。
先练好枪法
乔治·克列孟梭(1841-1929)法国政治家和新闻工作者。
克列孟梭早年行医,后成为激进共和派集团领袖,先后担任过参议员、内务部长、总理等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又以76岁高龄受命组织战时内阁,并兼任国防部长,在战争关键时刻提出组织联合军事司令部的建议。为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被授予“胜利之父”的称号。在震动法国十多年的德雷福斯案件中为德雷福斯辩护达8年之久。战后签订“凡尔赛和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在巴黎召开会议,讨论战后的诸多事宜。有一天,克列孟梭和美国总统托马斯·伍罗德·威尔逊举行会谈,结束后,威尔逊总统便离开了凡尔赛宫。
克列孟梭则马不停蹄,又坐车去和威尔逊的顾问豪斯上校会谈。车在途中,遭到无政府主义者埃米尔·科坦的狙击。科坦开了8枪,有一枪打中克列孟梭靠心脏的部位。结果科坦被捕并被判死刑。
克列孟梭却出面干涉对这桩刺杀案件的判决。他说:“我们刚刚赢得这场历史上最可怕的战争,可这位法国同胞却使我们大丢颜面——对着靶子开了8枪,只中一次。当然由于他使用了危险武器,应受到制裁。但我建议:判他8年监禁,好让他集中精力在靶场上练练枪法。”
【感悟小语】
克列孟梭的胸襟是如此之大,面对杀自己的凶手法外开恩,能以幽默的口吻巧妙的为其开脱罪行,饶了凶手一条性命。
孔子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得饶人处且饶人嘛。
看到别人犯错误时,能够宽容相待,给他一次迷途知返的机会,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锤炼了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曾左”与“左曾”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湖南湘乡人。清朝军政大臣,湘军统帅,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中兴名臣”之一,也是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一字朴存,号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最大的功勋是从叛军和沙俄手中收复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全部领土。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官至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封一等恪靖伯,晚清军政重臣,湘军统帅之一,洋务派重要首领。左宗棠(1812-1885年),
曾国藩和左宗棠同是清朝的重臣,朝野一般多以“曾左”并称他们两人。
曾、左二人虽同出湘系,扶持清王朝岌岌可危的统治,共同镇压太平军、捻军,并由此发迹;都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都是以书生带兵的军事家。但二人在性格上却相差极多。曾侍郎早年崇信儒术,不为官场所容,后转而向老庄学习,以出世之道,行入世之实。而左宗棠个性刚直果断、慷慨激昂、是非分明、疾恶如仇。虽然才华横溢,论起带兵打仗的本事,只在曾国藩之上,但颇自负,虽然曾国藩对左宗棠有提拔之恩,却一直未把曾国藩放在眼里。听到朝廷上下以“曾左”并称两人时,左宗棠颇不以为然。
一次,左宗棠问身旁的侍从:“为何人都称‘曾左’,而不称‘左曾’?”
一侍从直截了当地回答:“曾公眼里常有左公,而左公眼中则无曾公。”
左宗棠听后幡然悔悟。
【感悟小语】
下下人有上上智。侍从的妙答,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可见左宗棠犯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错误。亏了侍从的提醒,才幡然悔悟,否则一世英名就毁于一旦了。
一个人的才智,其实是个变数。谦虚使一个人的才智增值,自负使一个人的才智贬值;谦虚使一个人的才智更具魅力,自负使一个人的才智不断逊色。
秘密武器
在1996至1997年赛季,曼联队客场挑战温布尔登队的比赛中,曼联的一个年轻队员在中场线附近得球,以一脚远射破门。从此,他走向了一条明星之路,成了能一锤定音的关键人物,并且连续两年在世界和欧洲足球先生评选中名列前茅。
他能够踢出世界上最好的右路传中球,任意球和角球也是世界一流水准,长传球犹如巡航导弹一样精准。加上帅气的外表和冷酷的眼神,使他成为足球场上的“万人迷”。
上面说的这个人,喜爱足球的人们都知道,他就是英格兰队的“灵魂”人物贝克汉姆,全名是戴维·罗伯特·约瑟·贝克汉姆。
当他以那令人不可思议的一记长传的脚法一举成名之后,人们一方面极力称赞、羡慕他的高超技艺,一方面也在努力探究他这一绝活是如何练成的。面对记者一次次好奇的提问,他总是笑而不答。这更加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兴趣,纷纷猜测他一定有着不寻常的“秘密武器”。
这个秘密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里由他的父亲泰迪·贝克汉姆解开了。一次,在贝克汉姆的家里,一个记者用异常神秘的口吻问起贝克汉姆少年时练球的经历,并且搬出了他的“秘密武器”这一老问题。老泰迪哈哈大笑起来,他带着记者到他家的庄园里,指着远处一棵大树上挂着的一只破旧的轮胎说,瞧,看到了吗?那就是他们说的秘密武器。
记者用大惑不解的眼光望着老泰迪,问道:“什么,你说什么?你没有搞错吧?”
老泰迪说:“我怎么会搞错,那就是他小时候练球的武器。他把那个轮胎当成球门,一天天一年年地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向那个孔里面不停地踢,不停地射。如此而已。”
【感悟小语】
简单的事情并不难做,难的是保持一份持久和耐心的心性天天去做,简陋不堪的破轮胎可以成就一个非凡的足球天才,是因为贝克汉姆在这破轮胎前面留下了无数多的脚印甚至是血和泪。这其中的努力与坚持才是贝克汉姆获得成功的关键。
“一分辛苦一分才”,只有不懈的努力与坚持才是成功的开始。你是否为成功做好这些准备了?
甘为“走狗”的齐白石
1917年,绘画大师齐白石为避匪患,二度进京卖画,但境况极窘,只能借居法源寺,常以烤白薯充饥。他自以为画作深得古贤青藤、八大、原济之神韵,却不被世人赏识。进“荣宝斋”是没门儿的,好不容易在琉璃厂南纸店挂出润格。虽然比同类画家作品便宜一半,却还是极少有人问津。
当时北京画坛领袖陈师曾,的,非常赏识。便雨夜造访,两人遂成莫逆之交。当他又看完齐白石一大箱子的画后说:“很有味道!酷似八大、青藤、大涤子,犹如先贤再世……如果稍加变通,定会锦上添花。”陈师曾一番真知灼见,令55岁的齐白石痛下“衰年变法”之决心。陈师曾还把恩师吴昌硕的画送给齐白石欣赏揣摩。齐白石大开眼界,对他每幅画的构图、意境、起笔、用墨、设色,仔仔细细反反复复地研究,进行“背临”。“背临”是齐白石学画的独特之法,就是一一识记在心,再现出来,留存起来。可以说,变法期,齐白石借鉴最多的是吴昌硕。齐白石曾做诗一首:“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齐白石变法之快,令陈师曾兴奋莫名,诗兴大发:“一日不见如隔秋,三家神犬功自酬。我欲借之乘风去,为我中华雪耻羞!”不久,陈师曾携一批齐白石的画到日本参展,引起巨大轰动,部分作品入选巴黎艺术展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