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44300000012

第12章 父爱似山,高直伟岸(11)

一个周末的下午,我从县城骑自行车顺着大堤回家,看到了父亲挑着两箩筐一百多斤重的石子,小心翼翼地在跳板上走过的情景,突然间特别心疼。父亲已经快五十岁了,并且有脚伤,根本不能干这么重的活,但是,父亲为了我,在死死地支撑着。我要帮父亲挑,父亲拦住我:“你太年轻,骨头架子太嫩,万一闪了腰,就会弄糟,这可是一辈子的事情。赶快回家去吧!”我含着泪回去了。

父亲不知道什么时候迷上了一首歌,那就是成龙的《壮志在我胸》。他每天挑着箩筐去码头的路上,都哼着这首歌曲:“拍拍身上的灰尘,振作疲惫的精神,也许远方尽是坎坷路,也许要孤孤单单走一程。”他唱着这首歌的时候,一直盘算着去“远方”打工。

挑石子一天也就能挣二十多元钱,遇到天气不好,还不能出工,父亲感到这样挣钱的速度太慢,于是,就自己去了山西大同挖煤。临走的时候,他把我一个学英语听坏的“随身听”在街上花了几块钱修理好,然后带着它去了大同。

父亲在私人煤窑打工,每天干十二个小时,没有休息日,一个月可以挣一千多元。每天下班后,同屋里的几个年轻人都累得动不了,父亲还在宿舍里跟着随身听唱歌,唱得他们告饶:“大叔,求你了,别唱了,行不?”父亲非常不好意思,赶紧跑到门外去唱。旁边的人都笑,父亲说:“这没啥可笑的,吃饭能鼓劲,唱歌也能鼓舞士气,我这一唱歌,感觉心里很舒坦,就有新的力气了!”大家哈哈大笑,都说我父亲这人还挺逗,不喝酒不抽烟,抠门到用唱歌来给自己“解乏”。

干了大半年,离过年还有三个多月的时候,父亲打工的那个煤窑发生了塌方。一下子就死了七个人,庆幸的是,父亲那天是夜班,躲过了这一劫难。父亲参加了当地政府组织的抢救,等到扒开煤层把那些尸体找到的时候,那血肉模糊的惨状让父亲连续几天都做噩梦。

父亲喝醉后睡了两天,然后起来收拾行李,大家都以为他是卷铺盖回老家,不料,他去了另一个煤矿继续当工人。

挖煤是件很累很危险的活,谁也不知道矿难什么时候发生。大家不但体力上透支,而且整天把精神这根弦绷得紧紧的,非常疲惫。大家都喜欢喝酒,喜欢抽烟,这是缓解压力的办法。但是,父亲的爱好就是唱歌,坐在山坡上,边用手给自己打拍子边唱歌,唱得非常投入非常陶醉。大家都知道父亲是从附近那个出事的煤矿转来的,都说这老李是不是出了问题?被吓傻了?

终于有人耐不住性子,小心翼翼地问父亲:“你是不是有什么想不开的?提着脑袋干活还有闲心唱歌,怪吓人的。如果偶尔唱一次还行,哪能天天唱啊?”父亲笑着解释:“我唱歌是‘精神胜利法’,电影里,红军长征的时候,爬雪山过草地多艰苦,很多文艺队员照样唱歌,为啥?就是为了鼓舞士兵。再困难,也得乐观啊。”大家恍然大悟,对乐观的父亲开始佩服起来。

父亲在那里一干就是三年,在我读大二的那年,他在巷道里往地面拉煤的时候。前面的一个工友因为脚下打滑摔倒在地,失控的翻斗车向后滑,他躲闪不及,腿被撞成严重骨折。

受了伤的父亲被我叔叔接回了家。我劝说道:“爹,你以后就在家里好好休息吧,都五十多岁的人了,身体又不好,忙乎了那么多年,也该歇歇了,学费你不用担心,现在有助学贷款,我毕业以后再还就是。”父亲一听就急了:“你现在还是学生,当爹的怎么能让你这学生娃背一身债?不行,你不用管,爹再苦再难也得把你供到毕业……”

“伤筋动骨一百天”,刚刚休息了两个月,父亲不顾我和母亲的劝说,又出去打工了。他的身体不如以前了,挖煤那种棒小伙子干的活,他已经支撑不住了,他就去浙江湖州打工。他在建筑工地上挖地槽,往搅拌机里倒石子,装卸钢筋。干到年底他才回来,给我带回了下个学期的学费。

过了年,父亲又要去浙江了,我一大早排队给他买票,买了张卧铺票。他非常生气:“你这不是给我乱花钱吗?睡一觉多花一百多元,不行,到车上我得把这票与人家调换过来,谁有钱谁去享这个福去,反正我是睡不着!”

在车站候车厅里,父亲把这张卧铺车票与一个乘客倒换了,人家补了差价,他特别高兴,转手把这钱塞给了我:“这一百多元够你在学校里多买些好菜,多划算!”我没有说话,内心非常酸楚,心想赶快毕业工作,挣钱孝敬父亲,让他好好享福。

把父亲送上车,他见我为换票的事情而心疼,就说:“你别想那么多,爹的这随身听比什么都好使,坐着听歌曲不比睡卧铺舒坦?”为了显示他很快乐,他边说边把耳机塞进了耳朵,开始听起歌曲来了,还边听边情不自禁地唱起来。

想到父亲在外面辛苦打工,我不敢懈怠,我年年拿一等奖学金,大四的时候,系里要保送我读研究生,我当即拒绝了,我要赶快工作。

毕业后,我顺利地进入了一家外企,每个月几千元的工资。我给母亲寄一些,然后打电话告诉父亲:“我现在工作了,你回家吧,我以后每个月都给你和我妈寄钱!”父亲答应得好好的,但是,依然不愿意回家。我很着急:“爹,你如果不回去,我就请假把你送回去!”“你把我送回去,你前脚刚走,我后脚还会出来的,腿在我身上长着呢,你能管着?”父亲的回答让我非常无奈。

工作三年后,我处了个女朋友,是我单位的同事。我们准备结婚,但首先就要考虑买房子。这个时候,父亲专门来到我这里,交给我一张银行卡,得意地说:“你三年给我寄的十多万元,我一分都没花,都在这里存着呢,另外,我这几年打工还挣了六万多,加在一起二十万,都拿来给你买房子。你这几年一直让我别打工,你看看,我不但可以省下你的钱,还可以帮你点忙,拉你一把。姜还是老的辣!你爹我比你想得周到!”他边说边得意地望着我,我一句话都没说,转过了身,不想让父亲看到我眼里流出的泪水。

结婚后,在我的坚决要求下,父亲不去外面打工了,和母亲来到上海与我们一起住。但是,父亲依然闲不住,他在小区附近的菜市场租了个摊位,在那里卖菜:“在大城市里生活不容易,花销大,我只要还能动,就要挣点钱,也好给你们减轻点负担……”

父亲六十岁的时候,我给他在大酒店里过生日。吃完饭,我想请父亲非常正式地唱唱歌,然后我们去了歌厅。父亲急忙摆手说:“别让我出洋相了,你老爹会唱什么歌?平时都是瞎唱的,能吓死人!你看电视上,人家唱歌唱得多好听,都有很多人献花,有很多粉条!”我笑着更正:“爹,不是粉条,是粉丝,就是崇拜者!”“对对,是粉丝。”爹说,“我唱多少年了,也没见一个人崇拜我。”

父亲在我的鼓动下,终于接过麦克风唱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振作疲惫的精神,也许远方尽是坎坷路,也许要孤孤单单走一程……”这是父亲的心声,这么多年,他尽管很累,但是他一直在奔波在操劳,一直在用歌声自娱自乐,用最便宜的成本来给自己鼓劲和加油,让疲惫的自己振作起精神继续拼搏。

唱着歌曲在码头卖苦力,冒着危险在煤矿挖煤,流着汗水在建筑工地打工,该休养的时候还摆个摊位卖菜……父亲给了我生命中的一切,他的歌声多么沉重多么艰辛,歌声中,绵绵的父爱多么深沉……

我把一大捧鲜花献给了父亲:“爹,你以后高兴了就唱吧,儿子就是你的超级粉丝。”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俯在父亲的肩头流下了眼泪。父子连心,我知道父亲也在流泪,流泪的父亲很幸福,因为儿子听懂了他的歌声……

父亲的五个角色

冯晓慧

我出生的时候,父亲已经从部队转业回来,到省城上班。从省城到我们家有五六十里路,父亲每个周末回家一次。因为见得少,对父亲总感觉是敬畏多于亲近。

弟弟出生后,母亲把我安排到另一张床上,让我自己单独睡。

正值冬天,尽管母亲给我在被子里放了装满热水的瓶子,然而,到后半夜瓶子冷却后,是彻骨的凉,而且,夜里灯灭后,四周黑黢黢的一片,令我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有时做噩梦,从无边的害怕中惊醒过来,自然会哭闹一番。父亲得知后,将一周一次的回家时间改为一天一次。下班后他就骑着自行车往家赶,五六十里的路,他每天顶着夜色回来,第二天再顶着黎明走。

小的时候不懂得体谅父亲。天刚刚擦黑,就趴在窗台上向外看,看见他一身风雪进门,小小的心就充满欢喜。晚上,睡在父亲宽厚的怀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踏实。

那时候,父亲的角色是母亲。

相对于弟弟,父亲似乎更偏爱我一些。起初,我还为这些偏爱骄傲而自豪,有公主一样的感觉。等稍微大了一些,渐渐对这些无微不至的照顾心生排斥。我固执地认为,自己的成长已经不需要他的呵护。我很想随心所欲地体验一种以前从来都没有经历过的生活。

于是,我有意无意地疏远父亲。放学后,我不再坐在教室里等他来接,而是一个人坐车回家,或者到书店里看自己喜欢的书。

我和父亲闹得最凶的一次,是因为一个男同学。高二那年,男同学随他的父母去了上海,有时会写信来,出于礼貌,我也回过一封信。后来,尽管我再没回过信,但他的信还是隔三差五地来。老师以为我是在谈恋爱,截留了他给我的信,并打电话告诉了父亲。

可能是觉得被老师找去谈女儿早恋的问题让他觉得难堪,也可能是因为我的行为让他太伤心失望,他攥着信回来,铁青着脸,不容我辩解一句,就打了我一巴掌。这是父亲第一次打我,也是唯一的一次。

我的心中充满了愤懑和委屈,辩解的话在唇边转了又转,终于还是忍住了。既然他不相信我,我也没必要对他解释。

我学会了沉默,沉默到我整整一个月不喊他一声“爸”。某一天,他以严厉的口吻责问我:“你为什么不说话?”

我只是背转了身,一言不发。

那时候,父亲的角色是敌人。

毕业后,父亲希望我能留下来工作,心高气傲的我却执意要到北京去发展。

父亲有几个同事去北京办事,正巧与我乘同一列火车。本来父亲已经将我托付给其中的一个叔叔,临走前,父亲忽然又改变了主意,坚持送我到车站。在车窗前,父亲左叮咛右嘱咐,叔叔打趣他:“把丫头交给我还不放心,当心我不管了。”车站上,挤满了送行的人,父亲的身影被淹没在拥挤的人流里。车开了很远了,还看见他站在那儿,风掀起了他的衣裳,忽然,我的眼泪不由得夺眶而出。

从我去北京开始,父亲就开始关注北京。电视上,只要是与北京有关的消息,他都会一字不漏地听完,然后,在电话里提醒我应该注意的事项,叮嘱我:“丫头,一个人在外,不习惯不顺心时就打个电话。”

的确是不习惯。我在那些纵横交错的大街上,总是分不清东西南北,花费时间跑冤枉路是常有的事,很多人与事并不是和我想象的一样简单。每次打电话,我都要把满腹的委屈倒给他。事实上,我在其中所得到的快乐远远多于委屈。如今想起来,我是很自私的人,只有在自己委屈的时候才会打电话给他,而在自己快乐的时候,我从来不会想到与他一起分享。

那时候,父亲的角色是朋友。

我恋爱了,打电话告诉了他。没几日,他匆匆赶来,一定要见见我的男朋友。我埋怨他有些兴师动众,才开始相处,哪里就要见家长了?

父亲不肯走,我没办法,只好安排父亲和男朋友见面。回来后,父亲对我说:“丫头,你眼力不错,他是个能让你终身依靠的人。”我笑他迂腐,给他撒娇说:“是不是急着要把我嫁出去?”他摸了摸我长长的头发,说:“哪有女儿一辈子在父母身边的。”

婚礼上,父亲把我交到爱人的手中。此时的他一脸欣慰的笑,眼里却闪着泪光。

女儿出生后,爱人到外地出差,我一个人既要工作还要照顾孩子,实在忙不过来。母亲由于带毕业班脱不开身,父亲就直接休了年假,过来帮我带孩子。我知道,父亲的年假其实攒了好长时间。原打算暑假和母亲一起出去旅游的,这下完全用在我和孩子身上了。我有些愧疚,父亲笑着说:“旅游哪有孩子重要,再说,我喜欢带孩子。”

孩子淘气,每天夜里很晚都不肯睡,一定要有人陪她玩,玩累了,就用小手指指窗外说:“走!”我们就得应声下楼,在无人的大街上,抱着兴奋不已的女儿一遍一遍地走。有时,连我都有些嫌烦,索性不管她,任她哭上一阵。父亲说:“你小时候比他还烦呢,当初我可不是这样对你的。”

父亲在的那些日子,床上的被子晒过了,饭桌上有烧好的饭菜,冰箱里塞满了我喜欢吃的水果。一个粗心大意的男人,一个被母亲伺候了半辈子的男人,为了自己的女儿,心甘情愿地做着这些最细微而又最平常的事。

那时候,父亲的角色是保姆。

身体一直很好的父亲病了。正在单位上班,父亲忽然腹痛难忍,被同事送进了单位对面的医院。我接到母亲的电话赶到的时候,父亲已经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医生说:“不排除是急性腹膜炎的可能,你们要有思想准备。”

看着浑身上下插满管子、双目紧闭的父亲,我第一次发现他老了。我有点不敢相信,在我的记忆里,父亲还是那个健康而充满活力的父亲,疾病和衰老仿佛还离他很远,而这一次的意外,不得不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对父亲的关怀。

父亲三天后被转到普通病房。检查做了个遍,是浅表性胃炎,问题不大,胆结石倒是不少,医生建议早做手术,说腹痛就是结石堵塞了胆管造成的。

手术做完后,我安顿父亲睡下,靠在床头看了一会儿书,不知不觉,我竟然睡着了。醒来时,发现他的毛巾被在我身上,他躺在床上,侧着脸看我。见我醒了,他摸着我的手说:“丫头,让你受累了。”我赶紧闭上眼,怕他看到我的眼泪。他一定是疼得不能入睡,可是,他不说。当病痛折磨着他的身体的时候,他放在心头的依然是自己的丫头。

我把凉好的饭一勺一勺喂给父亲,像小的时候他喂我吃饭一样。父亲坚决不肯,几次推开我的手。我也坚持着,不肯把手放回去。父亲,在你最需要照顾的时候,我的付出天经地义。

生命和爱,就是这样轮回着。

这时候,父亲的角色是孩子。

父亲的角色,还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但我知道,无论角色如何改变,不变的,永远是融于其中的亲情。

最先接电话的人

胡明宝

她和父亲闹翻了,暴跳如雷的父亲说:“要走,你就永远别回来!”

执拗倔犟的她回敬说:“我还懒得回来呢!”

然后,她不顾母亲声声凄切的呼唤,拎着简单的行李走出了家门,走得坚决,走得义无反顾。

转眼就是两个年头过去了,她在父母一辈子也没有听说过的一个北方小城里扎下了根,工作、恋爱……

无数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每当寂寞袭来的时候,她的心便隐隐地痛,泪便无声无息地流过脸颊。想家的感觉时时折磨着她,多少次她反复地按着老家那串熟悉而又陌生的电话号码,可是总在最后一个阿拉伯数字前停下来,紧紧地绷起了倔犟的嘴唇。

后来有一天,她终于按全了那一串号码。

电话接通了,她听到那边传来“喂”的一声,多么亲切而熟悉啊。她极力让自己不要哭出声来,然而一瞬间,她忽然决定沉默。

电话那边连续“喂”了两声后,她听到一个惊喜的声音在叫:“她妈,快来接电话。”

然后,她听到了母亲颤抖的声音。

她知道旁边会有一个人听的,她还是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同类推荐
  • 金正日运筹北南朝鲜高峰会谈始末

    金正日运筹北南朝鲜高峰会谈始末

    半个世纪以前的八月个五日,对于北南朝鲜来说都是个难忘的日子!一九四五年的“8·15”正是日本的战败日,同时在这一天朝鲜半岛正式分裂成北南两个国家。 半个世纪后的这一天——二〇〇〇年八月十五日上午八时,北朝鲜首都平壤的顺安机场上有一架大型波音客机,一跃飞上,莳蓝色的晴空。这架飞机将把一百名年事已高、与南朝鲜离散多年的北方家属送往汉城的金浦机场,他们是作为首批与南朝鲜亲人团聚的幸运者前往封闭了五十多年的韩国。不久,这架客机还要运接另外一百名韩国离散者家属由汉城金浦机场飞回平壤。
  • 相逢如初见 回首是一生

    相逢如初见 回首是一生

    追思家乡的亲人挚友、灵山秀水、民俗风情和童年趣事,以唯美的语言寄托浓浓的乡愁,既有对回不去的年少时光的感叹,又有对自然纯朴乡风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小院竹篱,春水秋月,一切还是初时模样。外婆于花荫里闲穿茉莉,外公于厅堂独自饮酒,母亲在菜圃打理她的蔬菜瓜果,父亲则背着药箱,去了邻村问诊。而我,坐于雕花窗下,看檐角那场绵长得没有尽头的春雨。原以为星移物换的岁月,只老去那么一点点沧桑。
  • 烟雨纷繁,负你一世红颜

    烟雨纷繁,负你一世红颜

    民国大师经典作品系列共十册,本册为民国大师张恨水作品精选集,张恨水是民国时期最受欢迎的通俗小说家,其散文也十分佳美,本书精选了张恨水的《两都散记》等精美小品文。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文章了解当时社会及大师的思想,并在文章中了解大师的人生。
  • 美洲现代作品

    美洲现代作品

    我们中小学生必须要加强阅读量,以便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以便广开视野和见识,促进身心素质不断地健康成长。但是,现在各种各样的读物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十分有限,因此,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才能够轻松快速地达到阅读的效果。
  • 人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人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热门推荐
  •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进化成猴

    进化成猴

    都说女研究生最惨,白天愁论文,晚上愁嫁人,而柳依依觉得,她不仅仅是愁,这论文、嫁人、找工作,简直就是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时时都感觉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今天的相亲,又让她备受打击。今天这个是师兄的妻子给她介绍的,是信息工程系的一个博士。这条件听起来很让人兴奋,因为她心目中的丈夫,就应该是个学工程的,也应该是个博士。但凭经验,她不仅担心,也不敢抱太大的希望:快三十岁的博士仍然单身,怎么想都可能是个问题男人。身高矮点长得丑点倒不要紧,男才女貌,男人么,有才就行。怕就怕性格有那么一些缺陷,比如窝囊、孤僻、古怪、书呆子,哪一样都让人感觉不舒服。
  • 怀孕全程专家指导

    怀孕全程专家指导

    未来时代,也许生孩子的重负不再由女人来承担,而在这个角色反串的过程当中,男人女人又扮演着什么呢……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盆景(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盆景(阅读中华国粹)

    盆景滥觞于中国古代,距今有上千年的历史了。盆景师法自然,充满生命张力,是山水风景的缩影,自然而真实,盆景艺术延续至今饱含古代文人艺术家轻逸淡雅的情怀,可以称盆景是文人艺术家的“宠物”。
  • 冷宫毒后:毒女也倾城

    冷宫毒后:毒女也倾城

    十年前,一桩惨绝人寰的灭门惨案,留下一对双生遗孤。双生姐妹花,同人不同命。她是相府千金,倾城皇后,却偏偏智商只有七岁。她是毒王徒弟,罂粟楼主,奈何浑身青斑不可示人。当命运的轮盘转动,青面毒女重生为倾城傻后……
  • 英语实用口语

    英语实用口语

    本书编写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口语交际,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日常对话的能力,使英语说得更流利、通畅。第二部分为诗歌、俚语,这部分将从外国文学方面提升学生对英语的审美度与鉴赏力,扩大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减少语言学科的枯燥性。第三部分为外语歌曲,这一部分选取了大量朗朗上口的儿歌以及中学生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让学生在唱读之余,提升他们对英语的好感度。
  • 重生专属药膳师

    重生专属药膳师

    苏青淇穿越了,身为现代顶尖药膳师的她抱上了一条金大腿继续她的药膳师之路。只是这个药膳师被贴上了“专属”某人的标签!【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异世妖才

    异世妖才

    叶浩穿越到异世,并非只是偶然,异世的叶家乃是千年前第一家族,而叶浩身具叶家血脉,正是被血脉之力召唤而来。千年前的叶家被灭,背后隐藏着什么;作为叶家唯一的后嗣,叶浩怎样解开重重迷团重振叶家威名?而当谜团解开后,叶浩才发现另一个事实……
  • 女王

    女王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走上这样一条路……更没有想过自己会因为第一次出台就被拍了五十万的高价而在圈子里声名鹊起……
  • 山洼,我向外张望

    山洼,我向外张望

    一次地底的旅行,胜似一次时空的穿越,满足了好奇心的同时,却多了一份沉思。以前艳羡甚至嫉妒窑工回家时那副沉重的担子,从煤窑出来后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他们真的不容易啊。再一想,山洼里,谁活得容易呢?我挑起了沉重的担子,独自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