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千金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名叫吕不韦的商人,他在赵国经商时,曾资助过秦庄襄王(名子楚,当时在赵国做人质),而且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子楚为妻,待子楚接王位后,便被封为文信侯,官居相国。庄襄王在位仅三年就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
当时养士之风甚盛,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都提出来写在书面上。汇集起来,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着,提名“吕氏春秋”。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当时吕氏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者,就赏赐千金(合黄金一斤)。
这段记载,见“史记”:“吕不韦传”。后来的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一字千金”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一篇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在修辞上特别出色,字字珠矶,不可多得。
现在,“一字千金”通常被我们用来形容文章的价值或修辞的美妙。
一叶障目
一叶障目比喻被眼前细小的事物所蒙蔽,而看不到事物的真实情况以及主流和本质。一叶障目一词出自《欧冠子·天则》。
传说从前,楚国有个书呆子,只知道读书,家徒四壁。一天,这个书呆子从书上看到:“如果得到螳螂捕捉知了时用来遮身的那片叶子,就可以把自己的身体隐蔽起来,谁也看不见。”看完,这个书呆子拍着脑袋想:“如果我有那样的叶子,该有多好啊!”
有了这样的想法,这个书呆子成天在树林里转来转去,寻找可以藏身的叶子。终于有一天,他看到一只螳螂隐身在一片树叶下捕捉知了,他猛一下扑上去摘下那片叶子,由于他太激动了,一不小心那叶子掉在地上,与满地的落叶混在一起。
他想了想,拿来一只簸箕,把地上的落叶全都收拾起来,带回家去,决心一片一片试验。他举起一片树叶,问他妻子“你能看得见我吗·”“看得见。”他妻子回答。“你能看得见吗·”他又举起一片树叶说。“看得见。”妻子耐心地回答。
他一次次地问,妻子一次次地回答。他妻子终于不耐烦了,就随口说:“看不见啦!”
书呆子一听高兴得蹦了起来,拿了树叶就跑到街上,用树叶挡住自己,当着店主的面,伸手取了店里东西就走。
店主又惊奇又愤怒,把他送到了官府。县官觉得很奇怪,居然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偷东西,就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书呆子唯唯诺诺说了原委,县官看着面前呆头呆脑的书呆子哈哈大笑,把他放回了家。
一丝不苟
一丝不苟就是形容办事认真、仔细,连最细小的地方也不马虎。出自《儒林外史》。
明朝皇帝下令任何人不得宰杀耕牛,就连信奉回教的人也不例外。乡绅张敬斋和举人范进去拜访高要知县汤奉的时候,汤知县设酒席招待他们。席间,有位老者给汤知县送来了五十斤牛肉,汤知县是个信奉回教的人,也一向贪赃受贿,但鉴于上面的禁令,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不该收下这份礼。
于是,汤知县问张敬斋:“刚才有几个信奉回教的人送来了五十斤牛肉,请求我对他们稍微宽松些,你看我应不应该接受·”张敬斋说:“张可万万不可啊,你我都是为官之人,心中应当之有皇上,哪里还顾得上信奉同一教的人·洪武年间的刘伯温老先生,在洪武私访到他家,正好江南的张士诚送来一个菜坛子,他打开一看,是一坛金子,皇上特别生气,第二天就把刘伯温贬为知县,后来又用毒药把他毒死了。
汤知县听了这番话,不由得不信,就急忙请教该如何处置。张敬斋说:“你可在这件事情上大做文章,把送牛肉的老者抓起来,打他几十板子,再用一面大枷枷了,把送来的牛肉放在大枷上面,并且在旁边出一张告示,说明他们胆大妄为,知法犯法。如果上司知道你办事这样一丝不苟,那么你升官发财就指日可待了。”
汤知县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赶紧按照这个方法办理了。
一日千里
一日千里出自《史记·刺客列传》,意思是指马跑得很快,一天都能跑一千里,现在用来形容人的进步很快或者事态发展非常迅速。
战国时期,尚未做亲王的赢政在赵国作人质,太子丹和他相处甚好。后来,赢政做了秦王,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赢政不但没有对他加以照顾,反而处处冷待、刁难他,太子丹就找了个机会逃回了燕国。回国后,太子丹对赢政一直耿耿于怀,想要报复,但由于国家弱小,无力实现自己的复仇愿望。
秦国出兵攻打齐、楚、韩、魏、赵等国家后,渐渐逼近了燕国,燕国国君忧心忡忡,太子丹也很担忧,就向他的老师鞠武求教,鞠武说:“我有一个名叫田光的好朋友,足智多谋,你可以和他商讨一下。”
田光请来以后,太子丹对他非常恭敬,对田光说:“希望您能想个办法,抵挡秦国的侵吞。”
田光听了,没有说话,只是拉这太子丹的手走到门外,指着拴在大树旁的马说:“这匹良种马在壮年时、—天可以跑千里以上,等到它衰老时,劣马都可以跑在它的前面。您说这是为什么呢·”太子丹说:“那是因为它精力不行了。”
“对呀!—现在您听说的关于我的情况,都还是我壮年的事,您不知道我已年老了,精力不行了。”田光停了停又接着说:“当然;虽然有关国家的大事我已无能为力,但我愿向您推荐一个人,我的好朋友荆坷,他能够承担这个重任。
后来,太子丹结交了荆轲,派去行刺秦王,但最后行刺以失败告终。
三生有幸
三生有幸比喻双方有缘分,或者朋友之间在一种偶然的机会里或者特殊的环境中相识,并且能够成为知己。
唐朝有一个法号国泽的和尚,佛学造诣非常高深,他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叫李源善。
一天,国泽和李源善两个人一起去游玩,路过一个地方的时候,看见河边一位挺着大肚子的妇人。国泽对李源善说:“那个妇人已经怀孕三年了,一直在等待我投胎做她的儿子,我一直避着,现在既然已经看见了,没有办法再躲了,三天之后,那个妇人就会生产了,到时候,你去她家看看,如果婴儿对你笑,那就证明一定是我了。再过十三年,中秋晚上,我在杭州天竺寺等你,那时候我们一定会再见面的。”
他们游玩结束后,就分别了。就在这一天夜里国泽就圆寂了,同时那个孕妇也生了一个男孩子。
第三天,李源善照着圆泽的话,到那位妇人家里去探望,那个小婴儿果然对地笑了一笑。等到第十三年后的中秋月夜,李源善如期到达天竺寺去寻访;刚到寺门口,就看到一个牧童在牛背上坐看唱歌,道:“三生石上旧情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一窍不通
古人把两眼、两鼻孔、两耳朵和嘴称为七窍。一窍不通是说七窍中没有一窍是通气的,用来比喻对事物一点也不懂,不理解。出自《吕氏春秋·过理》。
商朝的殷纣王是一个暴虐的帝王,他轻信妲己的谗言,整日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老百姓个个心存怨恨。
当时有一个叫比干的忠臣,看到纣王昏庸无道,心下甚是着急,不止一次地劝谏纣王改邪归正,为百姓做点好事。
一次,妲己又迷惑纣王,让纣王下令杀害了无辜的梅伯,并且要把梅伯剁成肉酱。比干听说此事后,急忙劝谏纣王,希望不要听信妲己的谗言,滥杀无辜,并说这样下去离亡国的日子将不远了。比干一连几天力谏纣王,使得纣王心里很是不满。
当比干再一次劝谏纣王时,纣王愤怒地说:“我早就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我要杀了他,取出来看个究竟!”这个暴君果真杀了比干,并且挖出了他的心。孔子说到这件事,感叹到:“纣王心窍不通啊,如果通了一窍,那么比干就不会被杀害了!”
一言九鼎
成语“一言九鼎”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从以下这个故事而来。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没有任何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
同甘共苦
同甘共苦出自《战国策·燕策》,意思是一同尝甘甜的,也一同吃苦的。比喻有福气一起享受,有困难一起担当。
战国时期,燕国太子姬平继承王位后,对于怎么样治理国家,才能国富民强,他感到束手无策。他听说郭隗善很有计谋,就赶紧派人吧他请来,对他说:“你能不能帮我物色一个有本领的人,帮我强国复仇·”郭隗说:“这个不难,只要你多选拔一些有本领的人,并且亲自访问他,天下有才能的人都能为你所用。”“那么我去访问谁才好呢·”郭隗回答说:“那么现重用我这个没有多少才能的人吧,有才能的人看到像我这样的人都被你重用,那么,他们一定会来投奔你的。”燕昭王听后,立刻尊郭隗为老师,并替他造了一幢华丽住宅。
郭隗被重用的消息一传开,乐毅、邹衍、剧辛等有才能的人,纷纷从魏、齐、赵等国来到燕国,为燕昭王效力。燕昭王对他们都委以重任,并且对他们都很关心。就这样,他和百姓同安乐,共苦难二十八年,终于将燕国治理得国富民强,燕昭王也因此受到举国上下的一致拥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出自《左传·宣公二年》,意思是一般人都不是圣人也不是贤人,谁又能够没有过失呢·
晋灵公是个凶残暴虐的人,经常无故杀人。有一次,厨师送上来的熊掌炖得不够透,他就下令把厨师残忍地处死。
厨师的尸体正好被赵盾、士季两位大臣看见,这两位正直的大臣了解情况后,非常气愤,当时就进宫去劝谏晋灵公。士季先去朝见,晋灵公知道他是为自己杀厨师的事情而来,就故意装作没有看见他,直到士季往前走了三次,来到屋檐下,晋灵公才看了他一眼,然后轻描淡写地说:“你不用说了,我已经知道自己所犯的错误了,今后一定改。”士季听他这样说,也就用温和的态度回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您能接受大臣正确的劝谏,就是一个好国君。”
其实,晋灵公根本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依然残暴如故。相国赵盾多次劝谏,他不但不听,时间长了,反而心生厌恶,竟然还派了刺客去暗杀赵盾。不料刺客宁愿自杀也不愿去杀害正直的赵盾。晋灵公只好改变方法,借口宴请赵盾,准备在席间杀害他,结果赵盾被卫士救出,他的阴谋再一次美欧得逞。这个作恶多端的暴君,最终没有好下场,被一个名叫赵穿的人杀死。
力不从心
力不从心出自《后汉书·班超传》,比喻力量不够,无法实现愿望。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为边疆的安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古西域一呆就是27个年头,年事已高,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对家乡的思念也愈发强烈了,就写了封信,送到汉朝,请求和帝将他调回,可是此信没见任何回应。他的妹妹班昭又给和帝上书,说明哥哥的意思。
班昭给和帝的信中有几句话是这样写的:“班超和他同去西域的人中,年龄最大,现在已过花甲之年,体弱多病,头发已白,两手不遂,耳朵不灵,眼睛不亮,扶着手杖才能走路……如果有淬不及防的暴乱事件发生,班超的气力,不能顺从心里的意愿了,这样,对上会损害国家的长治之功,对下会毁坏忠臣好不容易取得的成果,实在令人痛心呀!”
和帝看完信后,深感触动,马上传旨调班超回汉朝。可是当年已经71岁的班超回到洛阳不到一个月,就因病去世了。
后来居上
后来居上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指的是后起的胜过先前的。
西汉武帝时期,有位名叫汲黯的人,他为人刚直,敢讲真话,为人做官都不拘小节,讲求实效,把一个郡治理得仅仅有条,朝廷把他从东海太守调到朝廷当主爵都尉,专管地方官吏的任免。
一次,汉武帝说要实行儒家仁义之政,没等汉武帝说完话,汲黯就说:“陛下内心里那么贪婪多欲,表面上却要实行仁政,又是何苦呢·”一句话让汉武帝颜面大失,脸色大变,当时就宣布退朝,满朝文武都为汲黯提心吊胆,害怕他因此得祸,汉武帝回宫后,对身边的人说,汲黯也未免太直了。
从那以后,汲黯的官职再也没有得到提升。以前比他职位低的人都当上了丞相、士大夫,他还在原地没有动。一天,汲黯对武帝说,陛下使用群臣,就像码柴一样,是“后来者居上”啊!汉武帝听出来汲黯是在发牢骚,就转脸对臣下们说:“人真是不能不学习啊!你们听汲黯说话,真是越来越离谱了!”
覆水难收
覆水难收出自宋朝王桃的《野客丛书》,意思是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表明事情已经成为定局,没有办法再挽回。
商朝末年,有位名叫姜子牙的人物,他足智多谋,曾经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建立周朝,立下了大功。
姜子牙在商朝当官的时候,因为不满纣王的残暴统治,弃官而走,隐居在陕西渭水河边一个比较僻静的地方。为了取得周文王的重用,他经常在小河边用不挂鱼饵的直钩,装模做样地钓鱼。
姜子牙整天钓鱼,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了,他的妻子马氏开始埋怨他,并且嫌他穷,不愿再跟着他过苦日子,要离开他。姜子牙劝说他不要这样做,并保证说有朝一日他一定能让她享受荣华富贵,可是马氏以为这是空话,怎么样说都不相信,毅然决然地离开了。
后来,姜子牙终于得到了周文王的重用,他又帮助周武王攻灭商朝,建立了西周。马氏见他又开始有权有势,非常后悔当初离开姜子牙。就找到姜子牙,请求和自己恢复夫妻关系。
姜子牙看透了马氏的为人,不想和她和好如初,就把一壶水倒在地上,叫马氏把水收起来。马氏赶紧趴在地上,但只收起来一些泥浆。这时候,姜子牙冷冷地说:“你当时离我而去的时候,就注定不能再在一起,这就好比倒在地上的水,难以再收回来了!”马氏虽然懊悔不迭,但想起自己当初所为,也无言以对了。
负隅顽抗
负隅顽抗出自《孟子·尽心下》,比喻依仗着某种条件顽固抵抗。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年闹饥荒,许多人被饿死。孟子的弟子陈臻一听到这个消息,就急匆匆地去找老师,他心情沉重地对老师说:“老师,您有没有听说啊·齐国闹饥荒,人都快要饿死了,人们都以为您会劝说齐王,请他开仓救济百姓,我看不能再这样做了吧。”孟子说:“再这样做,我就成为冯妇了。”接着,孟子给陈臻讲述了有关冯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