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51700000002

第2章 天才少年初试高中

(一)少年时代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世人又称王荆公,封荆国公。他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十一月十三日的清晨,天刚蒙蒙亮,临川军判官的衙门之内一派忙碌,临川军判官王益的妻子吴氏临盆了,生下了一个结实的、皮肤异乎寻常黑的男孩子。

孩子的父亲王益27岁,母亲吴氏今年刚刚19岁。吴氏是王益的续弦,第一个妻子留下了两个男孩,早早就去世了。王氏家族并非豪门大户,也不是名门贵族。王益是个中层官员,一直在各地做知县、知州。王益很有魄力,所任之处,政绩大抵不差。他为官清廉,做了一辈子官,却不置田产,只靠有限的官俸维持家庭生活。由于没有田产,他每调任一处,就拖家带口,一起前往。这给王安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以后的为官生涯中有着很大的影响。

王益22岁进士及第(后来王安石也在这个年龄及第),做了二十几年的地方官。他做官时对属下约束很严。和一般动不动就抡起板子打人的州县官吏不同,王益做官判案很少动刑。他教育孩子也从不进行体罚,而是耐心地讲道理,这在中国传统家庭是非常少见的。他给王安石的成长提供了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也为王安石创造了难得的学习氛围。

王安石一生下来就不缺玩伴。王益前妻谢氏所生的安仁、安道这时已经长成大孩子了,他们对新出生的小弟弟非常照顾,小王安石刚刚会走就成天跟在两个哥哥屁股后头。此后的几年内,王安石的弟弟安国、安世、安礼、安上和三个妹妹相继出世,王益官衙的院子里一天比一天热闹,一群孩子整天在院子里玩过家家,玩各种各样自己编出来的游戏,打打闹闹,叽叽喳喳。王益忙完了公事,有时也出来和孩子们玩一会儿。和一般家庭里的“父严母慈”不同,他对孩子从来都是和蔼可亲的,很少有疾言厉色的时候。相反,吴氏对孩子管教得倒严厉一些。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不重视孩子们的教育。王安石后来回忆说:“(父亲)从没有发怒体罚孩子的情况。他经常在吃饭的时候和颜悦色地为我们讲做人为什么要孝悌仁义,讲历朝历代兴亡治乱的缘由,讲得很动听。”而王安石的母亲吴氏也不是一般的家庭妇女,她识文断字,喜欢读书,知识颇为广博,而且做事有决断、识大体。王安石的好朋友曾巩称她“好学强记,老而不倦。其取舍是非,有常人所不能及者”。吴氏是王益的继室,却对前房所生的安仁、安道关心照顾得胜过自己亲生,由此可见她的品质和为人。父母亲的为人处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王安石。

因此,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王安石和兄弟姊妹们的个性都得到了较为自然的发展。王益的七个儿子中有四个中了进士,这在整个宋朝乃至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

王益为人果敢,颇有政绩,敢于打击大户豪族,维护底层人民利益,从不热衷功名利禄。他为官一直有功成身退的思想,对仕途上的升迁腾达并不十分在意。应该说这些特点在王安石身上或多或少有所体现。王安石步入仕途后很长时间没有汲汲求进,应该与此不无关系。

王家在临川没有待太长时间,王安石出生后不久,就开始随父亲宦游各地,足迹几乎遍及中国南部。从临川到新干再到庐陵,他们走遍了大半个江西。9岁那年,他随父母到苍翠遍野的广东韶关,12岁时又到山清水秀的四川新繁,16岁去过首都开封,17岁随父乘舟东下江宁。可以说,王安石的青少年时代是在不断的旅行中度过的。读万卷书的同时能行万里路,遍历名山大川,周览各地人情,体察各阶层人的生存状况,对王安石眼界的开阔,注重实际的思维方式的形成,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王安石智力超群,记忆力出众,虽然9岁才启蒙,但学业进展得异常顺利。私塾老师对他实行特殊的政策,给他人限定课程,对他则比较放任,允许他根据自己的兴趣扩大阅读范围。天才与勤奋是分不开的。王安石从小就对知识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兴趣。由于家庭教育和天性的原因,王安石不是那种爱玩的孩子,每当下课后,当别的孩子急急忙忙跑出去荡秋千或者摔跤的时候,他还是一个人静静地在教室里,读书读得入了神。这个勤学好问的学生,经常让老师为难。因为他经常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让老师头疼不已。然而老师是不会生他的气的,因为这个学生年纪虽小而文章气概不凡,议论别开生面,让他赞叹不已。

少年时代的一件异事给了他一生的影响,那就是著名的“伤仲永”。方仲永的家就在他舅舅家的村子,这个5岁的“天才神童”被发现天资超常后,他的父亲把他当成了生财之树,整天带着小仲永在乡里这个大户家到那个大户家表演“作诗”的才能,却不让他及时入学,结果不出几年,这个“神童”就成了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孩子。王安石13岁那年,在舅舅家见到了这位闻名已久的“神童”,那时,“神童”已经12岁了,王安石出了个题目让他写诗,结果大失所望,远不如传说中那么出色,只不过是尚能文通字顺而已。又过了几年,王安石向舅舅打听方仲永的情况,得知此人现在已经和村子里的普通农民一样,忙着下地干活,学会的东西早忘光了。

这件事在王安石头脑中印象深刻。事实证明,没有什么真正的“天才”“天命”“天之安排”,上天是不会对一个人负责到底的。后天的努力要比先天的禀赋重要,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成功的关键所在。从那之后,王安石一连五年,在江宁家中闭门苦读,这个孤傲少年的毅力和才气是惊人的。在这五年中,他主要靠自学,阅读了大量典籍。随着眼界越来越宽,加上对自身才华非常自信和王家比较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王安石渐渐走上了“离经叛道”之路。所谓“离经叛道”,是指他越来越讨厌历代俗儒们对传统经典的庸俗化解释,越来越反感他们泥古不化、刻板教条的眼界。他在熟读儒家经典之外,用更大的心力去读被时人认为是“旁门邪说”的先秦诸子之说。正是在韩非子、墨子、老子这些被历代排斥的大思想家那里,王安石发现了丰富的精神资源,接受了这些智者营养丰富的精神遗产。对一般儒者认为是荒诞不经的佛教,他也认真去读。王安石走上了和当时大多数人迥异的治学之路,这正是时人大多随流俗而去,而只有他事业影响千载、文章流传百世的原因之一。

(二)进士及第

1039年,王安石19岁,父亲王益病逝于江宁,年仅49岁。王益的死对王家的打击是巨大的。王益一生为官清廉,不治产业,江宁知府的官俸是一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他一去世,王家立即陷入了贫困当中。王安石有生以来第一次体验到贫困的滋味。王益的死给王安石的另一个影响是耽误了他参加科举考试。本来,以王安石的学力和才华,是很有希望早一点北上应试博取功名的,但这时只能等三年孝满才能入都了。

1041年,王安石离开江宁北上,入京应试。这次北上经历在王安石生命中留下了深刻印记。他路过淮河的时候,正值淮河水灾。洪水淹没了沿河四府十二县。一路所见尽是水乡泽国。平原之上,大片的农田被淹在水里,刚刚灌浆的水稻浸在水底,成片地死去。逃难的农民成排地站在路上,向过往的行人讨要食物。无人收拾的尸体一天要见到好几具。然而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施粥铺,没见到其他救助活动。王安石不禁深为惊讶。据他所知,大宋非常重视荒政,历代以来已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救灾措施。在各地都设有常平仓和广惠仓,用来储存粮食,供灾荒时使用。可是沿途他并没有见到赈济机构。这给年轻的王安石以很深的触动。

十月中旬,王安石抵达东京。虽然他待过的江宁也是东南大城市,但是一入东京,他为这个大都市的繁华而惊讶。还没到城门,往城外汴河码头取送货物的马车就已经挤满了道路。一进城门,各种商店酒楼的招牌旗帜立刻让人眼花缭乱,可并排通行五辆马车的天宁市街人潮汹涌,车水马龙。

王安石投宿的庆远客栈里住的大多都是举子。每年的这个时候,是客栈生意最火的季节,从全国各地千里迢迢赶来的举子聚集这里,为自己的一生和前途做关键一搏。整个庆远客栈里到处都是南腔北调的喧闹,有的在夸张地寒暄,有的旁若无人地大声读书,也有的已经找到同好聚在一起打起了纸牌。看着这些陌生的面孔,王安石想:“这些人里面应该有些许人中之龙吧!毕竟,他们都是读书人中的精英人物。”

在客栈里,王安石结识了他的同乡举子曾巩,两人情投意合,相见恨晚,他们对国家、民族、时政等的看法出奇的一致,聊了整整一个下午。特别是谈到大宋国势的衰落,谈到士人的没有气节,两人越谈越投机,转眼天黑下来,曾巩提出要看王安石的文章。

一番客气之后,他们来到王安石的房间。曾巩看着王安石的文章,不禁读出了声来,而且声音越来越响亮。读完,他真诚地做了一番评价,高度赞扬了王安石的文章。然后,他问王安石可否将文章拿回去看看,想推荐给欧阳先生。

王安石有点惊讶:“你是说文章泰斗欧阳修先生吗?我的东西不好污他的法眼吧?”曾巩说:“这个你就不要担心了。给我吧!欧阳先生非常乐于汲引后进。”

几天之后,曾巩又来了。一进门就兴冲冲地对王安石说:“欧阳先生非常欣赏你的文章。”王安石不禁大喜过望。欧阳修是如今天下众望所归的文章泰斗,被天下文学之士奉为宗主,开一代新风。目前又在朝廷担任要职,他乐于汲引后进、推荐人才是举世所知的。得到他的肯定,确实让人大喜过望。

欧阳修对王安石文章的褒扬传出去之后,王安石立刻名满京城了。他的作品开始被人们传抄,很多举子也慕名前来想结识他。王安石从一个普通的举子一下子成了小小名人。虽然从小在地方上就有文名,可是名噪京师还是让他有点受宠若惊。不过一开始的兴奋过去之后,他立刻就批评自己没有内力。大丈夫当以圣贤之心为心,一点点虚名算得了什么。他强迫自己收下心来,认真准备考试。文章与命运并不同步,虽然文名已起,可并不能保证你就能高中,多少文学之士一直考到白头也不能及第呀!

庆历二年初,举子入闱。王安石三场下来,自觉还算发挥了水平。王安石这科是庆历二年三月发的榜。虽然对自己的考卷还算满意,王安石心里还是忐忑不安,毕竟在考场上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万一主考官不喜欢自己的文风,或者正好批到自己的卷子时主考官疲倦麻木,草草一眼就掷到了一边,就只好等到下一科再来一试了,自己卷子的开头可是略显平平呀。如果是这样,失望的不只是他一个人,而是整个家庭,是对自己期望甚高的母亲和兄弟呀!

就像历科考试一样,发榜前都会出现种种传闻。这些传闻出自何方没人知道,不过往往惊人地准确。就在发榜前两天,王安石听到有举子告诉他,他极有可能高中本科状元。在送给仁宗皇帝御览的卷子中,据说王安石排在最前面。如果仁宗首肯,那么王安石就是一甲第一名进士了!发榜那天,王安石没有去,他派自己的书童去看。倒不是害怕自己考不中,而是不愿和那些赌徒一样的人到榜前去挤。

书童的脚步声出现在门口,王安石站住了,他不想让书童看见他焦急的样子。

“咣”的一声,门被推开了,书童兴奋地跑了进来。

“相公!你中了第四名进士!”

第四名?连三甲都没进。看来不是传闻就是皇帝不太喜欢自己的文章。当今皇帝出名的仁柔,对于他矫健刚硬的文笔不欣赏也不出意外。再说,以诗赋取士的今天,中了状元也说明不了什么,自己又何必失落呢?无论如何,自己算是可以扔下这块敲门砖,从今以后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同时他也给了家庭一个满意的交代。

后来曾巩告诉王安石,原来王安石是第一名,这是他从欧阳修那里听来的消息。原来在进呈御览的时候,王安石的卷子确实被排在了第一名。但仁宗皇帝览读之后,不喜欢他文风的刚硬,因而御笔定为第四名。

同类推荐
  • 陆小曼新传:一句诺言,一生一场恋

    陆小曼新传:一句诺言,一生一场恋

    她是一代才女,在与王赓、徐志摩和翁瑞午的情爱纠葛中,在繁华奢靡歌舞升平的舞台上,她用生命进行着绝艳的演出。也许是上苍的眷顾,陆小曼不仅生得倾国倾城,还多才多艺。用现代的的眼光看陆小曼,她是一个极具勇气、毫不伪饰、敢于追求个人幸福的真女子,而绝不是什么“祸水”。她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卞昆冈》五幕话剧。她谙昆曲,也能演皮黄,还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她长于油画,还会弹钢琴,被胡适誉为“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 朱元璋发迹史

    朱元璋发迹史

    中国历史不乏奇迹,朱元璋更是奇迹中的奇迹,从社会最底层的乞丐和尚,爬上天朝上国的皇帝宝座。中间的秘辛固然数不胜数,但这种成功足以激励后人。朱元璋的一生,可以说是拼搏的一生,也可以说是杀戮的一生。在他成功的路上,智慧伴随着血腥,谋略混杂着阴暗,理性之中夹杂着疯狂……如何解读朱元璋这个人,是现代人乐此不疲的话题。朱元璋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让人唾弃的地方。翻开姚尧编写的这本《朱元璋发迹史》,它将带你认识这位草根皇帝,并揭秘其发迹之路。
  • 名人传记丛书:施韦泽

    名人传记丛书:施韦泽

    名人传记丛书——施韦泽——来自德国的和平使者:“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秦始皇出巡记

    秦始皇出巡记

    本书审视了两千多年以来鲜为人知的有关秦始皇出巡的历史,并恢复了那段历史的本来面目,重在发掘秦始皇心灵深处的秘密,揭示他所处时代的精神本质,佐证对秦始皇和秦代历史的研究。
  • 牛顿:人类理性主义的旗帜

    牛顿:人类理性主义的旗帜

    《图说世界名人:牛顿(人类理性主义的旗帜)》介绍了,艾萨克·牛顿,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晚年醉心于炼金术和神学。他在1687年7月5日发表的不朽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这四条定律构成了一个统一的体系,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成就”,由此奠定了之后三个世纪物理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现代工程学的基础。牛顿为人类建立起“理性主义”的旗帜,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热门推荐
  • 沥青

    沥青

    倒霉的张决因为和受害人生前不睦,并在案发现场的凶器上有他的指纹、附近留有“疑似”鞋印而入狱。坚信自己可以正大光明出狱的张决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为此,张决计划了一次又一次的越狱……
  • 末世之魔女横行霸道

    末世之魔女横行霸道

    余青青一觉醒来就到了末世,求生存,自己送上门,金大腿却不要,盖棉被,纯聊天,隔天起床还撩她。送她到家后,以为从此不再相会,想不到成了傻子?看女主怎么变魔女,在末世横行霸道,看男神怎么变傻子,又怎么变丧尸。女主:你是丧尸,我是魔女,总而言之,我们都不是人。男主:!!!怎么一清醒,他们都不是人了?
  • 异都之吸血鬼系统

    异都之吸血鬼系统

    (新书:血族暴君,喜欢我写作风格的希望能支持一下!)夏林穿越魔幻异世界,随身携带吸血鬼系统。异都百鬼夜行,血族纵横之下,人类又有伏魔巫师,屠魔剑士,猎魔战士等三大斩鬼职业纷纷崛起!然而穿越过后出生便是半人半鬼的夏林,既拥有人族最强伏魔巫师的血脉,又拥有永夜血族的鬼帝血统!一次意外的系统觉醒,夏林从此踏上了收服萝莉巫师,御姐剑士以及血族公主的巅峰道路!人族我为皇,血族我为帝!屠血鬼,灭狼人,斩僵尸,打怪,我是认真的!ps:(本书热血流冒险风格二次元。)
  • 不归人

    不归人

    〇三年夏至的那一天,周同带着他的几个同伴去看死刑犯的处决。他们吃喝、赶路、扒火车,一路上说笑,询问沿路的人,最终找到一片荒草地,茫茫无边际,远远在山的一边。“我爸爸是不会怕死的。”周同说这话时阳光耀眼,他眼睛陷入一片光晕,耳朵边响起金属颤动时的嗡嗡声。枪决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和他的伙伴们却迷失在山路、麦田与荒草地里,“分头找吧!以口哨为号!”最后周同不得不说,他自己一个人朝了一个方向,拨开草丛向前走去。
  • 颖江漫稿

    颖江漫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麦莎

    麦莎

    唐伟没有再搭腔。他回头看了一眼,豆豆还躺在座椅上昏睡,怀里依然紧紧抱着那只她最爱最爱的颜色鲜艳的绿色章鱼。唐伟想,这次她不仅第一次看到了真的马,真的牛,还看到了真的强盗,想必一定会很高兴很高兴。以前,在童话书里看到强盗的时候,她总是要问强盗是什么样的,今天她终于知道了。当然,她以后还会知道更多她不知道的但这个世界上却会有的东西。
  • 岳麓风云(上下)

    岳麓风云(上下)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机构,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独具特色,它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学术文化发展、人才培养起过巨大的作用。岳麓书院坐落于风景秀丽具有神奇色彩的岳麓山下,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至今已有一千零三十年。期间讲习绵延,弦歌不断,一直是湖南的最高学府,湘楚人才的摇篮。在有关资料所列的世界万.所大学中,其历史悠久仅次于摩洛哥加鲁因大学。岳麓书院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南宋初年,理学进入繁荣时期,人才辈出,学派林立,理学家纷纷以创办或主持书院为契机进行讲学和传播学术思想,岳麓书院成为重要理学学派之一——湖湘学派的主要活动基地。
  • 大厉鬼的正确修炼方式

    大厉鬼的正确修炼方式

    从懵懂小鬼,许莱修炼五百载,踏着别人的尸体,成为了人见人怕,鬼见鬼愁的厉鬼,且看许莱如何修成无上鬼体。
  • 重生之盛世狂妃

    重生之盛世狂妃

    她被剜心而死,一朝重生14岁!怀揣医学宝典,携带灵植空间,契约神秘灵兽,她不再是人人可以欺辱的草包嫡女!大权在握,皇帝也要让三分;富可敌国,天下富豪闪一边;地下女皇,杀手组织定人命!男人?敢在她面前狂,她比他更狂!她发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斩草除根!重生一世,她必将站在这世界的巅峰——睥睨众生!
  • 新竹县制度考

    新竹县制度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