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0300000004

第4章 特稿(3)

我以前觉得苏联大清洗主要清洗党内高层干部。如列宁时期的政治局委员,除无足轻重的加里宁外,全部被斯大林清除。一九三五年苏联颁布的五大元帅,一年后就被斯大林枪毙了三个,只留下两个大老粗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对普通老百姓似乎触及不大。实际上大清洗的阴森恐怖的寒气钻入每个人的毛孔。索菲娅是打字员,处于社会底层,儿子被捕后,对她来说活着已无意义。她认为儿子承认自己是恐怖分子是一时糊涂。

娜塔莎不同意她的解释。娜塔莎说,只可能在小事上把人弄糊涂,在这种重大的事情上是不可能把人弄糊涂的。难道广场上几千名妇女的丈夫和儿子都招供了,他们都被弄糊涂了?索菲娅相信宣传,娜塔莎不相信。基帕里索夫医生被捕,索菲娅只感到惊讶和遗憾,这么好的人怎么变成破坏分子。基帕里索夫是她丈夫的同事,与他们一家过往甚密,索菲娅应当了解他,但仍相信宣传,相信基帕里索夫有罪。社长是他崇敬的人,甚至希望儿子成为他那样的人。社长被捕后,她同样感到遗憾,因为她还是相信社长有罪。

作者利季娅写道:“我在小说中想写出谎言对生活毒害到何等程度,如同军队使用毒瓦斯一样。我的索菲娅·彼得罗夫娜失去独子。

在有意识地被歪曲的现实中,她所有的感情都被歪曲,甚至母亲的感情。儿子被捕,判处劳改,宣布他是人民的敌人。她相信报纸和官方人士超过相信自己。她相信检察官的话,仿佛儿子‘供认了自己的罪行’,应判十年劳改。但索菲娅·彼得罗夫娜心里清楚,儿子什么罪也没犯,也不可能犯罪。如果相信自己而不相信检察官,不相信报纸,必将天塌地陷,她生活和工作中的一点慰藉将一扫而光。于是她既想相信检察官又相信儿子,终于神经错乱。”娜塔莎和阿利克这两个人物显示俄国人性并未泯灭,极权体制消灭不了人性。斯大林懂得,只有让人民生活在恐怖中才能任意摆布,才能把劳改犯当成无偿的劳动力。苏联的很多建筑,如莫斯科地铁,北方第一大港纳霍德卡,莫斯科白海-波罗的海运河,都是劳改犯修建的。

逆流文学公开抨击苏联政权,矛头直指布尔什维克。大多数作家是十月革命后流亡国外的作家。索尔仁尼琴在苏联写的《古拉格群岛》也属于这类作品。但这本书是调查记录,探求遍布苏联的劳改营是如何形成的,具有极重要的史料价值,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作品,我就不介绍了。侨民文学中反对苏联政权、反对布尔什维克的作家很多,试举女作家苔菲为例。

苔菲对中国读者非常陌生,恐怕没有几个人读过她的小说。何止在中国,她在俄罗斯同样陌生,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她的作品才“回归”到她的祖国。苔菲是果戈理之后俄国最伟大的幽默讽刺作家。苔菲在沙皇俄国已誉满全国,从店铺伙计到达官显贵,都是她的读者。一九一三年沙皇尼古拉二世为纪念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三百周年编篡纪念册,大臣们问他收入哪个作家的作品,尼古拉二世回答道:“苔菲,苔菲,就收她一个人的作品。”苔菲欣然接受二月革命,却不接受十月革命,认为布尔什维克政权施行暴政。一九二〇年苔菲流亡法国。她是深受俄国侨民喜爱的作家,也是侨民作家当中影响最大的作家。苔菲热爱俄罗斯,但仇恨布尔什维克。她没有忘记俄罗斯祖国。而俄罗斯的新主人、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也没忘记她。一九四六年夏天西蒙诺夫和爱伦堡访问巴黎,斯大林悄悄交给西蒙诺夫一项任务:动员布宁或苔菲回国。斯大林的想法常人无法理解,因为三个月后苏联猛烈批判女诗人阿赫玛托娃和幽默作家左琴科,日丹诺夫把他们骂得狗血喷头。阿赫玛托娃和左琴科是知识分子出身的作家,十月革命后留在苏联。他们噤若寒蝉,没有任何反苏言行。苔菲则不同,无情地抨击布尔什维克的暴政,辛辣地嘲讽布尔什维克的领袖。斯大林是否想让苔菲回国接受批判?但西蒙诺夫必须执行斯大林交给他的任务。西蒙诺夫和爱伦堡一到巴黎,便同侨民作家见面,并在苏联大使馆设宴招待他们。为了饱餐一顿,半饥半饱的侨民作家都赶往大使馆,其中包括布宁和苔菲。布宁和苔菲都拒绝返回苏联,西蒙诺夫没完成任务。对苏联的邀请苔菲写了一篇小品文《欢迎苔菲同志光临》作为答复。苔菲写道,革命后她有一次来到疗养胜地,一幅横幅迎风招展,上面写着“欢迎光临苏联第一疗养地”,可悬挂横幅的两根柱子上悬挂着两个吊死的人。“所以我至今害怕,害怕进入苏联后,看见‘欢迎苔菲同志光临’的横幅,而在悬挂横幅的两根柱子上,一头吊着左琴科,另一头吊着阿赫玛托娃。”

小说《断头台》既表现出苔菲与布尔什维克势不两立的立场,也体现出她独特的讽刺风格。维拉女士傍晚到伊万家做客,对主人说:“我是顺路来告别的,明天轮到我上断头台啦。”“亲爱的,”伊万高兴地说。“真太巧了,明天我们也上断头台。”伊万留她住宿,明天一起上断头台。过一会伊万的朋友密西尔来了,他为了和伊万一家一起上断头台,与同事调换了断头的次序。第二天他们喝过茶,一起到宫廷广场断头。广场上已经挤满人,排了三个长队。断头效率很低,每天只能断五百人的头。刽子手和等候断头的人对延宕时间都有意见,准备联手向政府抗议。这时张贴出托洛茨基的《告人民书》,要求上断头台的人自觉维持秩序。密西尔请伊万替他占好位置,跑到断头台那儿探望。回来后满脸沮丧,原来断头台的孔太小,放不进他脑袋。“我的头太大,”他嘟哝道。“要上台断头非得先揪下耳朵不可。”这时有人挤到前面去了,大家对这种不守纪律的人非常痛恨。

挨着他们的两位女士吵起来。一个喊道:“没听说上断头台还擦香水的!简直不能挨着您,站得偏头疼又犯了。”另一个顶撞道:“瞧把您惯的,您的偏头疼来不及犯您的脑袋就没了。”这时断头台前的门打开,放进几个人,队伍又向前移动了几步。

上断头台这种极端恐怖的事写成生活琐事,如同平日上商店买东西。被断头的人没有任何恐惧感,大家高高兴兴。这种黑色幽默的写法虽然可笑,但笑中却包含着极度的绝望。苔菲谴责布尔什维克杀人过多,上断头台已习以为常,仿佛上街一样。布尔什维克为夺取并巩固政权确实杀人过多,这从不断披露出来的苏联档案中得到证实。作者提到托洛茨基,因为列宁在世时托洛茨基是苏联第二号人物,列宁的批示多半由他执行。那时斯大林尚未受到列宁的重用,只担任民族人民委员。

苔菲多数作品针砭的是俄国国民的劣根性。她把俄国人身上的弱点,用夸张的手法,调侃的语言,展现在他们眼前,让他们自己笑自己。凡是与当年的俄国人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俄国人办事效率低。办事效率低的原因是尚空谈,不务实。小说《委员会》便是个例子。小说描写俄国人的一次会议,讨论如何筹办慈善晚会。大家七嘴八舌,尽量显示自己比别人高明。先讨论演出节目。这个说晚会上一定要有芭蕾舞和音乐。那个说必须邀请着名演员参加以壮声势。于是决定邀请芭蕾舞大师帕夫洛娃、世界第一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和着名指挥家库谢维茨基参加。有人说帕夫洛娃不知在何方,夏里亚宾在美国,库谢维茨基已经去世。这些事没人理会,大家只顾争着赞扬这几位大师,最后形成邀请他们的决议,一份无法实现的决议。决议通过后大家觉得办了件大事,高高兴兴回家了。《永恒的爱情》写的是俄国绅士与女士的永恒爱情。绅士说这是他众多永恒爱情中的一次。他们在车厢邂逅,女士表情严肃,见到绅士便向他宣布,她永远爱自己的丈夫,直到进棺材。绅士觉得这是好兆头,说明女士胆怯了。火车驶近图拉时,绅士提议下车,一起共度美妙时光。他的理由是拜谒托尔斯泰陵墓,这是每个文化人的神圣职责。女士说丈夫会接她,绅士叫她打电报,告诉他改换车次。丈夫知道她拜谒伟人陵墓一定肃然起敬。他们在图拉一起度过了甜蜜的三夜。绅士厌倦了,到邮局以妻子的名义给自己发了封电报:“赶快回家。”他把电报给女士看,说道:“亲爱的,还有谁比您和我更珍惜永恒的爱情呢?我的妻子也是永恒地爱着我,我们得尊重她的永恒的感情呀!”他们分手了。

苏联文学的主流、潜流和逆流是按照苏联官方的态度划分的,即官方的标准。然而斗转星移,白云苍狗,多半个世纪过去了。反思文学史,如果以真实反映现实为标准的话,谁是苏联文学的主流,谁是潜流或逆流就难说了。读者自有选择。二〇〇七年八月我与友人到俄国旅游,曾到莫斯科新阿尔巴特大街的书店去了一次,我看遍书架,也没找到主流作家的作品,看来已经绝迹,却看到最新出版的苔菲的小说,还有她的回忆录。世界变化真太大了。

写在人生边上——补记钱锺书先生

林东海

拙着《文林廿八宿师友风谊》问世,有些读者质疑:有“文化昆仑”之誉的钱锺书先生,何以写得如此之短?不错,记钱先生的文字,确是全书篇幅最短的一篇。对此,我的解释是因为交往少,连一面之交也没有,只有一次信札来往,可称为一札之交,自然可记者也就少啦。其实,这并非真正原因,或者说并非全部原因。坦率地说,钱先生在所处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和生活环境中,其行藏出处的态度较为特别,治学着述的方式方法也是蹊径独辟,所以不敢轻易议论:况且“钱学”曾火爆一时,“粉丝”很多,说得不好,也容易“惹是生非”,思之再三,还是“少说为佳”。实话实说,对于钱先生,我并非没有自己的看法,只是看法也许不同于一般。读者的质疑,似乎想更多了解我的看法,因此借本书重印的机会,写下这篇补记文字,以就正于大方之家。

钱先生早年出版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说人生像一部大书,他(他们)在阅读时“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写一个问号或感叹号”,因而“老老实实,痛痛快快”地写下“人生边上的随笔”。钱先生这个幽默的比喻,颇能说明他的人生态度。这使我想起北宋大文豪苏轼在《沁园春》词中所说:“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东坡先生的话里包含着激愤,而钱先生的妙喻却体现了冷静。可以说,终其一生,他都坚持了这种冷静态度。他用写在边上的文笔,治写在边上的学术,过写在边上的人生,从而把自己塑造成富于独特品格的文化巨人。

一、写在边上的文笔

我爱读钱先生的书,从《谈艺录》到《管锥编》,无不披览,也从中受到诸多沾溉。拙作《诗法举隅》,自撰写论文至改成小册子,都深得钱着的启迪,如“视听通感”、“超越时空”、“化虚为实”、“巧比妙喻”、“以动写静”、“化静为动”等章节,都或多或少融化注入钱先生的高论。先生在答先师刘大杰赠诗中说:“心事流萤光自照,才华残蜡泪将干。”重复《新岁见萤火》诗意:“孤明才一点,自照差可了。”这当然是自谦之语。他着作中的智慧之光,岂但“自照”,更是嘉惠学林,我就“沾”

了不少“光”。

钱先生的着述,干汇万象,五光十色,妙语连珠,美不胜收。而其慧光所聚,尤在“文心”。他几乎遍读中国的经史子集以及外国的文史哲经,不过其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文学艺术,努力揭示文学语言、修辞技巧、艺术境界诸方面富于审美价值的亮点:其所揭示的亮点,往往旁通文史,纵通古今,横通中外,从而凝聚成世界性的人类文明之光。人们一定会寻思,钱先生何以能在古今中外巍巍的书山中淘出这许多闪闪发光的宝石?林子清《钱锺书先生在暨大》一文中介绍说,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先师刘大杰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时,曾聘钱先生到该校讲授“文学批评”:钱先生的高深造诣颇令学生倾倒,他却在课堂上谦虚地说:“我没有什么,不过我能‘联想’。”平心而论,“联想”端的是先生睿智的核心,也是他淘宝的工具。外国文学理论家也讲联想的想象(AssociativeImagina-tion),拉司金从心理作用看待这种想象,文却斯德则从文学要素分析这种想象,都只限于文学的特性。(章锡琛译日人本间久雄着《文学概论》)钱先生的“联想”,不能说绝未受外来思辨的影响,但我更相信,乃是植根于本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文心雕龙·物色》有云:“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我们的所谓“联想”,大都指感物联类的想象。钱先生《谈艺录》五七叙律体对仗,谓“愈能使不类为类,愈见诗人心手之妙”,“补订本”补订日:“‘类’者,兼‘联想律’之‘类聚’(contiguity)与‘类似’

(rsemblance);笔与砚‘类’,聚也,珠与玉‘类’,似也。……对仗当以不类为类”。这里虽然只是具体地议论律诗的对仗,却也表明了先生“类”观念的强化和“类”意识的深化。

“类”化的观念和意识,极大地激发出先生的联想能力。“类”概念不是舶来品,而是春秋战国时代先民智慧的结晶。孔子时代的“类”

概念,只见《论语·卫灵公》“有教无类”。这里的“类”,与“族”同义,近似于钱先生所说的“类聚”;墨子的“类”概念,如《墨子·非儒》所谓“人人之国而与人之贼,非义之类也”,则近似钱先生所说的“类似”。古人认识事物,常分体用,有所谓“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司空图《诗品·雄浑》)。类聚近“用”,是功能性的类别;类似近“体”,是气质性的类同。孔子的“类”,属于类别,不包含逻辑意味,而墨子的“类”,则是类同,已具有内在的逻辑思想。

同类推荐
  •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当代社会矛盾问题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当代社会矛盾问题

    本书主要针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所产生的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国社会未来发展走向的重大现实矛盾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这些社会矛盾包括城乡矛盾、区域矛盾、阶层矛盾和思想矛盾,其中在阶层矛盾中深入剖析了贫富矛盾。通过考察这些矛盾产生和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并从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目标的视角提出了缓和这些社会矛盾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藉此希望中国社会走向更加和谐美好的未来。
  • 年轻人要知道的2000个社会常识

    年轻人要知道的2000个社会常识

    20几岁,是决定整个人生格局的关键时期。对20几岁这一时期把握得好与坏,未来的人生境遇会有天壤之别。20几岁要懂的2000个社会常识,精彩揭示了做人与做事的深刻道理。2000个社会常识,荟萃名人经典,浓缩前人精华,让你的人生与众不同。一本改变你一生的智慧书,二十几岁不懂,三十岁后要悔。
  • 媒介批评学

    媒介批评学

    本书为媒介批评学专著。媒介批评是指根据一定的立场和标准对媒介及其活动进行理论鉴别与价值判断的活动,媒介批评在本质意义上是一种精神和观念生产,属于社会舆论的范畴。媒介批评要成为一种有效的活动,就必须遵循一定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本书重点探讨“媒介批评理论与方法”。全书共21章,包括媒介批评的主体、客体、载体、文体,媒介批评的历史与发展,意识形态批评,流行文化批评,媒介的美学批评等内容。
  • 镜像与她者:加拿大媒介与女性

    镜像与她者:加拿大媒介与女性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准的提高,大众对媒介越来越接近,越来越依赖,媒介作为社会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对女性群体的调研显示,绝大部分的女性认为传媒在自己的生活中有重要位置。据调研,中国女性中每天花在电视传媒上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的占80%以上,大众传媒已成为女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所以媒介传播与女性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可割舍的联系,媒介的传播对女性的生活与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全世界范围内,女性仍处于较低地位,在与媒介的关系中,女性也仍然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加拿大也不例外,部分媒体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或政治利益的需要,往往存在着忽视弱势群体的现象,包括女性。
  •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传媒制度研究》对亚洲部分国家传播制度与传媒政策变迁的关注,始自2001年。当时,在完成博士论文《中国新闻政策体系研究》的过程中,我曾对中外的新闻调控与政策进行比较,特别是在分析日本和韩国的传媒发展和政府规制方面有关资料时,重点研究了它们的新闻传播制度与政策。自2002年起我在学校开设的公选课“中外传媒管理与政策比较”受到学生的欢迎,也使我在讲授这门课的同时持续地关注了亚洲主要国家不断发展分化的传媒政策走向。2004年至2005年我在韩国首尔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亦重点研究了这个领域的课题,特别是传媒制度领域的新趋势。
热门推荐
  • 总裁猎猛女

    总裁猎猛女

    自荐新文:《霸上辣妻》欢迎光临轻松搞笑文,黑中有善,虐中有乐......★他,齐擎,青云集团总裁,青帮未来的掌门人,英俊帅气得不象话,阴鸷冷傲得吓死人。女友之死使他变身复仇王子,如噬血山猫,伺机报仇。★她,米琪,聪明伶俐,调皮搞怪,爱憎分明,号称快乐猛女“米老鼠”,有些防身小怪招啦,比如:打、咬,逃,诨,扰......★一生缘,因孽起。她与他的邂逅并不美丽,注定是一场猫捉老鼠的残酷猎捕。设计陷阱,逼迫她、刁难她、玩弄她,成了总裁捕猎的乐趣;伤了心、失了身、破了家、害了父,甚至卷入上一辈的爱恨情仇,是猛女躲不过的劫难。★恨就恨了,痛就痛了,为什么爱也来凑热闹?当发现自己最在意的人竟是不共戴天的仇人,情何以堪?★这是一场强与弱的较量,这是一场恨与爱的角逐。快乐“米老鼠”迎战噬血“山猫”,谁是终级赢家?到底是齐擒了米,还是米迷了齐?★一切尽在文中,精彩等你看!********花絮一:“为什么一定要我去……”米琪嘟哝。“别人可以不去,你必须去!”齐擎沉声下令,霸气横生,仿佛眼前这丫头是他手中的一颗小卒子,只能由他摆布!冷言,刀眼,怒容,仿佛全都在威胁恐吓小丫头:违令者死!威逼加强迫?她米琪虽非王者,但也算猛女,她有她的尊严。“别人都可以去,我就是不去!”米琪的傲劲被激起,声音牛高。********花絮二:看米琪在自己怀里挣扎,听她无可奈何地嚎叫,再看她的脸腾起红云,齐擎突然有一种别样的快感。看样子,她还是一只不谙情事的小雏鸟。他意念一转,来了新兴趣,他倒要看看小雏鸟在老鹰利爪下还能有什么防御力。这样的报复,感觉也不错。齐擎的俊脸一点一点逼近米琪,温热的气息喷到米琪脸上,痒痒的,米琪不得不将头一点一点向后挪……他乌亮的黑瞳深不见底,刻意将米琪的魂儿吸了去,令她呆滞了,失了灵动。齐擎猛地攫住米琪的后脑,向她温软的唇瓣发起了强攻……********花絮三:“米琪留下,翁少可以走了!”齐擎悍然地说。“哼,米琪得跟我走!”翁泰鑫不动声色,声音温和,语气里却是坚定不移,拉着米琪继续向前。“不要逼我!”齐擎冷冽的声音从后面传来,阴森可怖。翁泰鑫向米琪投来一个询问的眼神,米琪肯定地点点头。得到了米琪的答案,他了然地点点头,放开米琪,拳头握起,“准备战斗!”又一群手持棍棒的黑衣人倏然而现,穿过枪手,将他们围得水泄不通。
  • 中年

    中年

    《中年》这本散文,是从俞平伯先生一生创作的大量散文作品中遴选出来的名篇佳构,也是俞先生散文精华之所在。俞平伯先生兼诗人、散文家和学者于一身,他的散文也兼有诗人、散文家和学者的长处,收在这本书中的作品,既有诗的韵致,又有散文的冲淡恬美,同时还兼有学者的理性与绵密。俞平伯先生的散文就像一杯陈年佳酿,不宜可乐式地鲸吸牛饮,更适合夜阑人静时细细地品尝。
  • 汤头歌诀

    汤头歌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企业兵法: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的十二条商规

    企业兵法: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的十二条商规

    企业家与经理人是我们这个时代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也是风云际会的弄潮儿,他们两者既相互依存,也相互掣肘。本书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合作及其领导力与管理方法为核心,深入分析了做大企业的基本方法、提升管理质量的各种要素及企业发展的阶段性要求等,总结了民营企业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应当学习与实践的12条商规。 在文后的附录部分,以小说的形式再现国企股权争夺战以及国企老板和经理人之间的恩怨故事,值得仔细品读与赏鉴。
  • 总裁大叔别心急

    总裁大叔别心急

    被老腊肉强吻,老腊肉还霸道地让她嫁给他侄子!这好歹也是嫁入豪门了,可是许晓晓一点都不高兴!“喂,大叔,我可是你侄媳。”顾樊川将她逼到墙角:“是,还是不是,只有我说了算。”“你霸道,你不讲理!”“你第一天认识我?女人,你是我的,你给我记住了!”嘤嘤嘤,这老腊肉也太帅了……许晓晓一把扑倒他,摸着他结实的胸肌贼笑:“那你也不是第一天认识我了,你强吻了我,我得强回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凤女惊华之邪仆

    凤女惊华之邪仆

    她是从死人肚子里爬出来的四柱纯阴之人。三岁时,她偶然召唤出了被封禁在戒指里数千年的他,从此她的生命变得不一样。他是叱咤风云的地狱魔鬼,拥有能轻易将一切化为灰烬的能力,但他唯独听从她的命令,对她唯命是从。她是高贵的皇族人士,他是跟随在旁的恶魔随从。十三岁那年,他只因她的一个命令,为她杀入皇宫。十三岁那年,她女扮男装,在他的护佑下,在登基大典上当天,闯入皇宫,夺回了属于自己的皇位,还有江山。她为了十三年前的秘密而来。她说,她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伤害过她的人,她要毁掉所有伤害过她的人。十三是个不可触及的数字,无数人为了守护这个秘密而死。即使如此,她也绝不放弃查出当年害死她全家的凶手。
  • 那些年穿越的蝉

    那些年穿越的蝉

    佛祖:南瞻部洲的人贪婪,凶残,没礼貌,我们要用大乘佛法感化他们。观音菩萨:佛祖,要如何感化?佛祖:让他们派个人来取经。观音菩萨:好的,佛祖。八百年后。佛祖:取经人已到了何处?观音菩萨:他......还在高老庄。苏蝉:前路百八十里,穷山恶岭,又碰上阴雨天,我这身子怎么吃得消折腾。还要下半个月的雨?没事,我不急。......这是西游第九位取经人的故事。(西游故事请从正文卷看起。)
  • 太子的私房菜

    太子的私房菜

    与皇家联姻,新娘不是嫡长女,而是庶出的二小姐,这让东越国所有人大跌眼镜,羡慕左二小姐山鸡变凤凰。然,身为准新娘的左云曦表示,很郁闷。谁说太子会欺负她的?谁说她会生不如死的?哼哼!左云曦冷笑出声,先勾住你的胃,再勾住你的心。陈苏落:听说除了本太子,你还跟别人接吻过?左云曦:跟我家的狗咋滴?TMD,变着法儿的说他不如狗,那就让她看看自己的生猛。
  • 腹黑首席追妻计

    腹黑首席追妻计

    林萌这一生最悲催的就是遇见了帝姓大灰狼。不就是EQ低了点,某沟浅了点,爱童话了点么~至于这么打击人吗?“我从小励志嫁的是骑着白马的王子,王子必须要有天使一般的气质”林萌坚定的说道“啧啧啧~你没听过一句话吗?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也可能是唐僧;还有那天使也有配话,叫有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也有可能是鸟人。所以你从小励志要嫁的人是一个骑着白马的鸟人唐僧?”然后捏?没然后了林萌正扶墙呕血中……萌宝:“娘亲,你为啥老是喜欢看《某羊羊与某狼狼》?”贝贝看着电视里的动画片表示自己不懂。“娘亲要做会打狼的羊!”林萌看着厨房内某个正在做饭的狼狠狠地说道……文内有腹黑暖男一枚、呆萌甜妻一个、可爱萌宝一只【萌系来袭尽情的戳进来*—*】
  • 异现场调查科4:通灵

    异现场调查科4:通灵

    一个异能者和普通人共存的异能世界;一个充满暴力、黑暗,只有顶尖高手才能生存的通灵世界。血族、狼人、克隆人、机器人的命运与悲欢,黑暗和鲜血,理想和热血,正邪之间荡气回肠,每个人的灵魂精彩绝伦。异现场调查科探员诸葛羽在经过各种淬炼后,终于成为一员悍将。(作者君天说诸葛羽的原型是NCIS里的Boss萌大叔Gibbs)自此奔走于各地,遭遇了诸如机械病毒、七星镇魂灯等一系列案子,凶手究竟是谁?有怎样的异能?诸葛羽与端木笙、转型后的老白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