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07300000008

第8章 太阳系(5)

月球引起地球海洋潮汐:地球上的海洋潮汐主要是由于月球造成的(太阳只具有部分影响),月球的重力作用牵引地球的海洋,伴随地球的旋转,月球的重力使地球海洋形成潮汐。

当满月和新月时,太阳、地球和月球将排成一条线,产生更高的潮汐。当月球最接近地球时,涨潮就越高,人们称其为近地点涨潮。月球导致地球每个世纪自转周期会减缓1.5毫秒。

月球离地球远去,地球1个月将变成47天:目前,月球正在远离地球,每年月球会窃取一部分地球的转动能,从而导致以每年4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当46亿年前月球形成之初,月球与地球的距离2.253万千米,但现在两者间平均距离为38.44万千米。

期间,地球的旋转速率逐渐减缓,地球的白天越来越长,最终,地球的旋转会越来越慢,直至月球绕地球旋转一周时间达到47天,地球与月球的运行节奏才一致。以后,人们一个月的时间概念将被改变:不再是30天或31天,而是47天。

未来的能源供应基地:专家们认为,约50年后,人类将面临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现有的传统能源严重短缺的局面。人类具有现实而可行的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途径,可建立使用“氦-3”同位素的热反应堆。

在这种反应堆中美由中子辐射,意味着没有放射性污染,不会给环境造成危害。但地球上“氦-3”同位素储量不大,不能大量生产能源。自动飞行器和登月的美国宇航员获取的资料表明,月球上具有足够的氦。该种地球上稀有的元素在月球表面尘埃中多达百万吨以上。月球上的“氦-3”储量够人类使用1000年。科学家对从月球上获取“氦-3”解决地球上的能源问题的方案进行了经济论证,用这种方法获取的每度电成本完全抵得过现行方法。

月球与小天体的撞击概率:小天体撞击月球的概率与撞击物体大小有关。科学家根据撞击物体的大小将撞击事件分为三类:第一类撞击物体的直径一般为10~100米;第二类撞击物体的直径一般为100~1000米;第三类撞击物体直径多为1000~5000米,也有超过5000米的。

多数小行星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运行。几十亿年来,这些小行星都在相互碰撞。小行星受到各种力源如行星、恒星或气状云等摄动的影响,当它们无法抗拒这种力的作用时,就会远离主星带,比如在太阳系内层或外层的偏心圆轨道上运动;有些小行星在靠近内行星或外行星的运行轨道上按其方式运行。

一些在自己轨道上运行的小行星,其运行轨道与行星及其卫星轨道相交叉,但它们从未靠近行星及其卫星;而另一些小行星由于引力的推拉作用而靠近行星及其卫星,并可能与它们发生碰撞。

据最新概率统计分析,上述第一类撞击物体撞击月球的可能概率是10年一次;第二类撞击物体平均约5000年与月球碰撞一回;而第三类撞击物体中较大的小天体“造访”月球的概率极小,可能为30万年一次。

小知识

为何看不到月球背面

月球自诞生以来,从未离开过地球,是地球“最忠实的伴侣”。但月球总以一面示人,为什么呢?

事实上,只有在月球自转和公转周期相等、方向一致(均为反时针方向)的情况下,月球才能永远以同一面朝向地球。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同,是因为地月之间相互潮汐引力的作用。月球能产生对地球的潮汐引力,能造成地球两侧海水的升涨,对地球大气也会产生大气潮。类似地,地球也可以产生对月球的潮汐引力。

月球过去的自转速度比现在要快很多,其时它的表面存在着如熔岩流之类的流体。地球强大的起潮力引发了月球上的潮汐,而潮汐摩擦会使月球自转减慢,直至自转周期等于公转周期。这时,地球不再引起月球上明显的潮汐作用,月球就只能以同一面朝向我们了。

太阳系小天体

太阳系小天体是国际天文联会在2006年重新解释太阳系内的行星和矮行星时,产生的新天体分类项目。它包括除了矮行星之外的所有小行星,即:传统的小行星(除了最大的谷神星)、半人马小行星和海王星特洛伊天体、外海王星天体(除了冥王星和阋神星)和所有的彗星。

近地天体:近地天体(NEO),其轨道距离地球轨道太近(最近距离<1.3个天文单位),并由此可能产生撞击危险的小行星、彗星及大型流星体的总称。由于这类天体的大小及距离地球很近,在地球发射太空船访问或未来进行商业开发简便可行。

实际上,有一些近地星体的速率改变比月球还小。在美国,国会命令NASA必须对所有直径超过1000米的NEO进行记录和分类。因为超过这个这数值的NEO如果撞击地球,将会带来严重灾难并危及全球。到2004年4月18日止,共发现了2808个NEO,其中包括49个近地彗星、217个阿登型小行星、1114个阿莫尔型小行星和1427个阿波罗小行星。它们中的708个直径超过1000米。

微行星:在英文里,微行星意为无限小行星。在2006年,行星专家在会议中对微行星定义如下:

微行星是可以累计成为行星的固体物质,它的內部的力量由自身重力控制,且它的轨道动力不受气体阻力影响。在太阳云内,这样的物体大小约在1000米左右。在现在的太阳系,这些小物体也依据动力学和构成来分类,并且也做了些附带演变。例如,成为彗星、古柏带天体或特洛依小行星。也就是说,一些微行星适合成为其他种类的天体,一旦行星的形成結束,它们就会被赋予其他不同的名称。上述定义并未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认可。

小行星:小行星是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太阳系中,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而体积小,从地球上肉眼看不到的行星。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后的物质残余。大部分小行星的运行轨道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直径超过240千米的小行星约有16个,它们都位于地球轨道内侧到土星的轨道外侧的太空中。其中一些小行星的运行轨道与地球轨道相交,曾有某些小行星与地球发生过碰撞。

迄今为止,在太阳系内一共已发现约70万颗小行星,但这可能仅是所有小行星中的一小部分,只有少数这些小行星的直径大于100千米。到20世纪90年代为止,最大的小行星是谷神星。

小行星带: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由已经被编号的12.0437万颗小行星统计得到,98.5%的小行星都在该处被发现。由于该处是小行星最密集区域,估计为数多达50万颗,这个区域因此被称为主带,通常称小行星带。

小行星带由原始太阳星云中的一群星子(比行星微小的行星前身)形成。但因为木星的重力影响,阻碍了这些星子形成行星,造成许多星子相互碰撞,并形成许多残骸和碎片。

小行星带的物质极其稀薄,目前已经有好几艘太空船安全通过而未发生意外。另外,小行星之间的碰撞可能形成拥有相似轨道特征和成色的小行星族,这些碰撞也是产生黄道光的尘土的主要来源。

小知识

冰火两重天

太阳系小行星带具有“冰火两重天”的奇异景象,其内侧小行星多为火成岩,而外侧却满是冰球状的天体,这是太阳系形成初期几个大行星轨道变化带来的结果。

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各大行星形成之前曾经存在的原行星盘的残余物,其外侧大量冰状天体是外来的。

彗星

彗星是星际间物质,中国俗称“扫把星”。彗星由希腊文演变而来,意为“尾巴”或“毛发”;中文“彗”字,表示“扫帚”之意。

彗星本身不发光,主要靠反射太阳光而发光。一般彗星的发光都很暗,它们的出现只有天文学家用天文仪器才可观测到;只有极少数彗星,被太阳照得很明亮拖着长长的尾巴,才被人们所见。据《春秋》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它是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彗星的结构:彗星无固定体积,当它远离太阳时体积很小;接近太阳时,彗发变得越来越大,彗尾变长,体积变得巨大,最长可达2亿多千米。

彗星质量非常小,绝大部分集中在彗核部分,彗核平均密度为1克/米3。彗发和彗尾的物质极其稀薄,其质量只占总质量的1%~5%,甚至更小。

彗星物质主要由水、氨、甲烷、氰、氮、二氧化碳等组成,彗核由凝结成冰的水、二氧化碳(干冰)、氨和尘埃微粒混杂组成,是个“脏雪球”。

彗尾的产生:彗尾被认为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4个联合效应将它从彗星上吹出:当气体和伴生的尘埃从彗核上蒸发时,产生初始动量;阳光的辐射压将尘埃推离太阳;太阳风将带电粒子吹离太阳;朝向太阳的万有引力吸力。

这些效应的相互作用使每个彗尾看上去都不同。当然,物质蒸发到彗发和彗尾中去,消耗了彗核的物质。有时以爆发的方式出现,比拉彗星即如此:1846年,它通过太阳时破裂成两个;1852年,它通过后即全部消失。

彗星的轨道:彗星的轨道有椭圆、抛物线、双曲线三种。椭圆轨道的彗星又叫周期彗星,另两种轨道的又叫非周期彗星。周期彗星又分为短周期彗星和长周期彗星。

一般彗星由彗头和彗尾组成。彗头包括彗核和彗发两个部分,有的还有彗云。并非所有彗星都有彗核、彗发、彗尾等结构。由于彗星由冰冻着的各种杂质、尘埃组成,在远离太阳时,它只是个云雾状小斑点;一旦靠近太阳,因凝固体的蒸发、气化、膨胀、喷发,彗尾就产生了。彗尾体积极大,可长达上亿千米。它形态各异,有的还不止一条,通常总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延伸,且越靠近太阳彗尾就越长。

虽然宇宙中彗星的数量极大,但目前所观测到的也仅有1600颗左右。

哈雷彗星:哈雷彗星是第一颗经推算预言必将重现并得到证实的著名大彗星。当它在1682年出现后,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注意到它的轨道与1607年和1531年出现的彗星轨道相似,认为是同一颗彗星的三次出现,并预言它将在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度出现。果然,在1759年,它又回来。这是天文学史上的一个惊人成就,这颗彗星因此也被命名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围绕太阳沿着很扁长的轨道从东向西运行,平均公转周期为76年。哈雷彗星逆向的的公转轨道与黄道面呈18?倾斜。另外,它的偏心率较大。

由于哈雷彗星的反射率仅为0.03,哈雷彗星的彗核非常暗--比煤还暗,是太阳系中最暗物体之一。哈雷彗星彗核由于密度很低而多孔,可能是由于在冰升华后,大部分尘埃留下来所致。

掠日彗星:掠日彗星指近日点及接近太阳的彗星,其距离可短至离太阳表面只有数千千米。较小的掠日彗星会在接近太阳时被完全升华掉,较大彗星则可通过近日点多次。但太阳强大的潮汐力还是可能会将它们分裂。掠日彗星因为近日距非常小,它们在经过近日点时会变得非常明亮。

2007年6月8日,SOHO照片环型下方有一颗掠日彗星横扫太阳,这颗掠日彗星在后面拖着一条明亮的彗尾。这颗彗星属于克罗伊策掠日彗星族,由一颗大彗星在2000年前破碎产生。克鲁兹族彗星是掠日彗星的一种,其近日点极接近太阳是它们轨道的特征之一。

克鲁兹族彗星是由一个周期为1000年左右的母彗星经过长期运行后,受太阳的熔化作用以及巨大的潮汐力作用而分裂成的若干颗小彗星,它们形成一个彗星群,绕母彗星轨道继续运行。德国天文学家克鲁兹最先注意到这些彗星的共通点,是以被称为“克鲁兹族彗星”。

“鹿林”彗星光临地球:2009年上半年,已知最亮彗星“鹿林”飞到离地球最近的地方,成为一颗肉眼可见的彗星。“鹿林”彗星来自非常遥远的奥尔特云,历经上千万年向太阳的漫长“朝圣”旅途,于2009年1月10日到达离太阳最近的地方,2月24日鹿林彗星与地球达到最近距离,约6000万千米。

彗星撞木星:1994年7月16~22日,一颗命名为苏梅克-列维9号的彗星由于受木星引力影响,断裂成21个可反光碎块,其中最大一块宽约4000米,以60千米/秒的速度连珠炮般向木星撞去,远望去就像是一串光彩夺目的珍珠悬挂在茫茫宇宙中。

在太阳系中,像彗木相撞这样的天文奇观约要隔数百万年乃至上千万年才出现一次。天文学家推测,该彗星环绕木星运行也许已有一个多世纪,由于它距离地球太遥远和亮度太暗淡而久久未被发现。它开始时可能只是一颗从外层空间进入太阳系的普通彗星。该彗星曾于1992年7月8日运行到距木星表面仅4万千米的位置。

同类推荐
  • 自然与生物·译言古登堡计划

    自然与生物·译言古登堡计划

    寺田寅彦(1878年~1935年):物理学者、随笔家、诗人,曾用笔名吉村东彦、寅日子、牛顿、薮柑子,著有《漱石俳句研究》、《寺田寅彦随笔集》等。《自然与生物》是《寺田寅彦随笔集》中的一卷,收录了《花物语》和《龙舌兰》等随笔共13篇。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寺田寅彦对自然和生物的观察记录,也是文学作品。它们语句优美,阅读性强。与他的其他随笔作品不同,寺田寅彦从对自然的观察这个角度出发,以故事的形式写下了他对生活的思考。
  • 海洋:从上到下看大海

    海洋:从上到下看大海

    地球形成假说有的专家认为,地球是从它的“母亲”——太阳的怀抱里脱胎而出的。当地球刚从炽热的太阳中分离出来,开始独立生活的时候,还是一团熔融状态的岩浆火球,它一边不停地自转,一边又绕着太阳公转。
  • 天文百科知识博览

    天文百科知识博览

    《巅峰阅读文库 我的第一本百科书:天文百科知识博览》是一本献给天文爱好者的书籍,也是同青少年朋友分享天文科普知识,掌握各种天文观测常识,了解最新天文探测成果的书籍,内容主要包括宇宙、太阳、太阳系外天体、星系、星云、银河系、银河外星系、恒星、行星、太阳等等。《巅峰阅读文库 我的第一本百科书:天文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超越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
  • 太空奥秘解读(天文科学丛书)

    太空奥秘解读(天文科学丛书)

    高立来编著的《太空奥秘解读》包括宇宙的范围、宇宙的年龄、宇宙的诞生与消亡、宇宙的秩序、宇宙中的太阳系、宇宙里的生命研究、宇宙暗物质等内容。
  • 水母与蜗牛: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续)(刘易斯·托马斯作品集)

    水母与蜗牛: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续)(刘易斯·托马斯作品集)

    这是刘易斯·托马斯的第二本随笔结集。书名The Medusa and the Snal 7,来自本书中一篇文章的题目。Medusa(美丢莎)是希腊传说中三大妖怪之一。她的头发是一条条蛇。有一个属的水母长有触手,像那妖怪的蛇发,因而得名。所谓Snail,是一种海生的蛞蝓,裸鳃类,没有壳。那篇文章,讲的是那不勒斯海水域中那一个特殊种的水母和那一个特殊种的蛞蝓结成共生关系的故事。刘易斯·托马斯一直关注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共生、依存和合作的现象。共生与合作是他第一本书的主题之一,也是这第二本书的主题之一。
热门推荐
  • 朴槿惠新传:在苦难中微笑成长

    朴槿惠新传:在苦难中微笑成长

    对于韩国民众来说,2013年3月25日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因为在这一天韩国人民迎来了他们的新总统——朴槿惠,韩国也将迈进崭新的朴槿惠时代。这一天,全球媒体的焦点都凝聚在这位花甲之年的亚洲女性身上。朴槿惠,韩国第一位女总统,第一位第二代的总统(父亲也是总统),第一位至今未婚的总统,第一位得票率超过半数的总统,第一位主修工程学出身的总统。她是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韩国的“三无女人”。
  • 新时期中国戏曲创作概论(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新时期中国戏曲创作概论(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在对新时期以来全国戏曲创作做宏观把握的同时,重点选择了一批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的作品,并对这些作品的创作成就,以及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方式上的基本走向进行了系统介绍和理论阐述。书中还对新时期以来以热情和勇气为这个时代奉献出智慧和心血的多位剧作家的创作风格和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进行了理论概括。作者从审美理想的视角选择,审美价值的意趣判断,审美感受的形象摹写等方面,论述了从审美理想到审美表达的创作过程。作者还用具体地区的实例,对新时期戏曲创作的成因进行了考论。特别是本书对新时期以来革命历史题材戏曲创作、少数民族戏剧创作和儿童题材戏曲创作做了较为系统论述和理论总结。
  • 狼烟起胭脂灭

    狼烟起胭脂灭

    四国共存的战争之巅,执剑,旋身,回首,目光所及,狼烟四起,那一抹胭脂般的薄媚血色,紧锁住他们的眼睛……她是胭脂,铁血般冷烈的女子,且歌、且叹、且悲、且怜!流浪沧桑的烈皇,予她相扶相伴之爱;不可一世的桓帝,给她唯一无二之宠;玩世不恭的瀚王,赋她不能逾越之痛;疾电、幻光;追风、逐月;满弦长弓;武士中的武士,杀手中的杀手,只为胭脂如雪灵慧的女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望族闲妻

    望族闲妻

    一睁眼,她从为弟远嫁和亲的大公主,变成为兄流落在外的侯府二小姐一纸如期而至的婚约让她重回风光无限的侯府重活一世,她必定活出精彩。。。。。。
  • 天庭小仙医

    天庭小仙医

    天庭异变,逍遥快活的神仙们也开始生病了。凡人青年叶乐,本是一兽医,误打误撞之下,成为天庭仙医,在天庭如鱼得水,混得风生水起。泡泡小仙女。踩踩仙二代。这滋味够酸爽!
  •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新儒家如何面对现代化

    新儒家如何面对现代化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新视角,探讨现代新儒家的现代观,审视并展现新儒家面对现代化潮流的种种思索与探求。因此,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现代观,就成为贯穿本书的价值导向。此外,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观也成为本书的一个参照;本书还全面反思了儒家的一些可与“现代性”关联起来的理念与价值取向。
  • 奇门法窍

    奇门法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官员商人的故事

    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官员商人的故事

    本套丛书包括《国王皇后的故事》、《王子少年的故事》、《公主千金的故事》、《官员商人的故事》、《庶民百姓的故事》、《能工巧匠的故事》、《女人儿童的故事》、《魔鬼妖怪的故事》、《动物植物的故事》和《生灵怪象的故事》等10册童话故事,其中包括安徒生、格林、豪夫和王尔德的作品,也包括了世界各国许多民间童话故事, 很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相信这套《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丛书,能够启迪儿童的心灵、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的情趣、丰富儿童的知识、发展儿童的智力,成为广大父母和少年儿童们的良好读物和收藏品。
  • 绝世烟华:倾城嫡小姐

    绝世烟华:倾城嫡小姐

    她是东菱大陆的墨家废材,她是天炙大陆的第一女皇,当她成为了她,风起云涌,命轮斗转。这一世,她有父母,有朋友,神兽相伴,神器相随,最期望的他却忘了她,是命运捉弄,还是命中注定?为他奔走的三世,第一世为皇,二世为兵,三世成了人人唾弃的废材,再见已是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