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10100000004

第4章 招手

彭程

这两年间,心中最舒坦的一件事,是和年逾古稀的父母做了邻居。我们就住在同一小区,同一幢楼,相邻的单元里。走过去,走过来,包括上下电梯,也就五分钟。

十多年前的冬末,他们从近三百公里外的冀东南小城迁来京城,去年夏初,又从近三十公里外的郊区小镇,迁来我居住的三环边的小区。父母年龄越来越大,能够就近照顾他们,是我们兄妹的共同心愿。

转眼一年有半。我并没有照料他们什么,倒是又一次受到他们的呵护。骤雨来袭,再不用担心出门时窗户大敞,他们会及时过来关上。晚上回家后,餐桌上经常摆放着母亲做好送过来的吃食,包子或炒饼,茄盒或馅饼,温乎乎的,像童年记忆中,抚摸脸颊的母亲的一双手。

父母在身边,我内心的幸福滋长得茂盛。

刚搬过来时,他们说,这下好了,你们晚上别起火,就来这边吃吧。但很快就失望了:儿子媳妇都忙,晚上七八点钟回家也是常有的事。只能在周末,凑在一起吃上一两顿饭。为了这一两顿饭,母亲会提前很久就做准备,煞费苦心。

虽然不是每天都过去,但每天却能和他们相见,用的是当初谁也没有想到的一种方式:招手。

他们和我,父母和儿子,每天清晨,一方在院子里,一方在房间里,隔着几十米的距离,相互招手。这个动作,成了每天的固定的节目。

父母有早起散步的习惯。一年多来,除了冬季,其他三个季节,每天早晨,他们都会定时出门。六点多钟,我走进厨房,张罗简单的早餐。从窗边向下面张望,多半就会看到,父母已经在下面的小花园里散步了。花园是被几幢楼围起来的一个椭圆形空间,不大,尽在我的视野中。通常,母亲走在前面,目光平视,父亲跟在后面十几米,佝偻着腰,看着地面。但走到迎着这幢楼的方向时,他们都会抬起头来,向着我这扇窗户张望。

我知道,他们在等待我,伸出手去,朝他们挥动。

我住的是这幢楼房的20层,要仰起脸来,才能看到我所在的房间位置。我在下面张望时脖颈都感到别扭,他们抬头的动作,就要显得更吃力,更迟缓。因为角度关系,我在上面能望得见他们,他们在下面却看不到我。

窗子通常是开着的。此刻我要做的,就是把固定窗纱的销子拨开,让窗纱自动弹卷上去,然后将一只胳膊伸出去,朝他们招手。这时他们马上就会招手回应,没有丝毫的迟疑和缓慢。手臂互相挥动几下后,我就继续完成早餐准备,他们也继续散步,等走够了半小时,回自己的屋子。

不记得第一次是怎样发生的,但自从有了第一次,以后就每天如此,成了习惯。

这样大约一个来月,有一天早晨,我忽然萌生出一个孩童般的类似捉迷藏的念头。在他们半个小时的散步时间里,每次走到面对这边的位置时,都一如既往地抬头望着,一共五六次,但我没有像以往那样,伸出手去招呼他们。最后两次,他们还停下脚,望着这儿,议论着什么。我知道他们在说怎么没见到儿子。他们向东边走,要回自己住的单元门里去了,在二三十米长的路上,他们还停下脚步,身体扭转过来,仰头朝这边望。

过不几分钟,电话响了,是母亲的声音,应该是回到房间就直接拨打的。问今天怎么没看见我,没有听说要出差呵,是不是生病了,不舒服?

我心里掠过了一丝疼痛。我觉察到,我的游戏中有一种孩童般的顽劣。

那以后,每个早晨,进来厨房,第一件事,就是先走到窗边,卷起纱窗,伸出胳膊,向他们招手。然后才是准备早餐。

这样,招手对我便有了一种仪式般的意味。做完了它,我才会感到心中踏实,这一天的开始也就仿佛被祝福过,有了一种明亮和温暖。对父母而言,这个动作的意义当会更大。当脚步日渐迈向生命的边缘时,亲情也越来越成为他们生活的核心。

我把这当作是一种冥冥中的赐予。招手,父母和儿女之间,血脉和骨肉之间,呼唤和应答,自然而然,但又意味深长。

父亲和母亲,一位78岁,一位75岁。

父母这个年龄,让我欣慰,也让我忐忑。每当看到一些耄耋之年甚至接近期颐之龄的老人,身体康健,精神矍铄,不论他们是我认识的人,还是从报纸电视上看到的,都让我欢欣,潜意识中,总是把父母明天的形象和他们相叠加;但亲友同事家老人的猝然意外也时有所闻,又时时提醒我,命运无从测度,难以掌控,不情愿的事情照样可能发生。

只能叨念,在他们体力衰弱的诸多表现中,在那些动作的迟缓、脚步的蹒跚、目光的浑浊之前,不要再加上一个“更”字。那些一点点剥夺他们的尊严的伎俩,那些让我们心里的疼痛一寸寸累积的东西,虽然终归要来临,虽然无法不来临,但来得迟一些吧,再迟一些。

自认为一向是毋庸置疑的唯物论者,但到了如今的年龄,有时却希望,真的有一个无所不能的神灵,那样我会向他祈祷——请你,保持这样的一幕,让我和父母,永远能够像今天这样,相互之间,招手。请将这一幕,固定成一幅永远的风景。

这在你算不了什么,却是我无与伦比的幸福。

同类推荐
  • 历代小品

    历代小品

    小品散文的一种形式。篇幅较短,多以深入浅出的手法,夹叙夹议地说明一些道理,或生动活泼地记述事实,抒发情怀。我国古代即有此种文学样式,明清更为盛行。
  • 仟余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仟余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一花一世界:我的教育情缘

    一花一世界:我的教育情缘

    本书记录着作者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反思以及和学生高山流水般的情谊。在她的心中,教育无小事,她把每一个孩子都看作是一个世界,细心的雕琢,耐心的呵护。
  • 苏轼文集1

    苏轼文集1

    苏轼作品集,历代有不同的编法。大致说来,主要有诗集、文集和诗文合集三种编法。
  • 爱是一种好得不得了的“病毒”(蔡澜·致青春)

    爱是一种好得不得了的“病毒”(蔡澜·致青春)

    此书着力点在对“真爱”的讨论。从“小女孩 纯纯的爱”,到“爱要怎么说出口”,到“如何得到他的爱”以及“你好 初恋”等七个篇章,蔡澜以豁达的“过来人”的身份,帮年轻人解决在初恋之路上遇到的方方面面的“大麻烦”。他在第一篇文章里说道:“在公交车上见到不敢开口表白的情人,这种感觉多么珍贵。”只一句话,就能轻易激发你的共鸣。
热门推荐
  • 温柔骊歌

    温柔骊歌

    [整改,勿看,不连贯]#不一样的书,有甜有虐#前方甜虐穿插。这是她的人生,讲的是她的故事。而她的故事里,每个人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实,爱情不是这本书的全部。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主角。
  • 匪夷所思的怪事(奇妙的大千世界)

    匪夷所思的怪事(奇妙的大千世界)

    世界如此广博与深邃,无论今天的科学多么的发达,终会有许多未解的谜团让我们无能为力。就是在我们身边,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如果去探究,也隐藏着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奥秘……《奇妙的大千世界:匪夷所思的怪事》试图从多角度、多方面、结合现代科学的一些新的发现、新的成果进一步揭开背后层层的面纱。
  • 平宋录

    平宋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噬吞乾坤

    噬吞乾坤

    被流星砸中的秦风,穿越到奇异世界,开始了强盗般的修炼……你等级比哥高?你惨了,哥抢的就是你能量。你等级比哥低?你也完了,哥先抢能量后取你小命。即使你不幸死了,哥也要将你零星的能量榨干……噬吞日月光辉,抢尽天地宝灵。抢钩者诛,抢国者诸侯,抢天地者,神皇也。
  • 用好心理学,管理企业就这么简单

    用好心理学,管理企业就这么简单

    作者为我国一家大型综合三甲医院的院长,专攻心理学,既有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而且在多年企业管理心理学咨询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实际案例。《用好心理学,管理企业就这么简单:一位心理医生和企业管理者的对话》以心理学指导,用中国式的人文关怀,从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以及一线员工三个管理层次,深入浅出地阐述企事业中的管理问题,包括成功管理者必备的心理素质、管理者个人魅力、群体心理分析及群体冲突、领导者的心理修养和领导艺术、中层以及一线员工的心理管理。全书采用大量的实际案例分析,语言流畅,通俗易懂,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 盛华桃花盛开时

    盛华桃花盛开时

    永梁昌平二年的那一场反常的天象结束了一个时代,但永梁的德昭大公主允清在那场血腥的屠杀中重新开始了她十四岁那年被改掉的命运,在改回来的命运中,她是否还会重复那一世相同的命运?那些再次在她生命之中出现的人又会以怎样的形式出现?一生的爱恨,至亲与好友的生死别离,终于迎来了最后的结局。
  • 0-18岁孩子脊骨成长必读

    0-18岁孩子脊骨成长必读

    宝宝刚出生不久,就经常无缘无故哭闹不停?无论拿什么美味进行诱惑,宝宝就是没有食欲?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突然成了“小结巴”?孩子上学还没多久,就开始多动、厌学、不听课?孩子根本不用功,但不知不觉竟成了“小四眼”?孩子头痛或气喘,怎么“对症”治疗都毫无成效?各种问题,看了此书,不再是问题。
  • 佛说当来变经

    佛说当来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雷罚战尊

    雷罚战尊

    神陨大陆,横贯亿万里,遥无尽头,其上,百族林立,宗门万千,丹道高手,绝世武尊,皆如仙人一般,地位尊崇,法力无边,受尽世人尊崇。一个雷系的天才,手持刀剑,独战九天,执刑罚,灭异族,独领风骚…
  • 在都市里晃荡

    在都市里晃荡

    现代都市,当下寻常人物,有公司白领,有下岗工人,有小业主,有公务人员,也有自由职业者、报社记者、文化团体从业者和社会各界精英。描写了他们在事业上的抗争和拼搏、心灵上的博爱和疼痛、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复杂人际关系中的左右逢圆和两难选择以及个人的情感遭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