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11400000010

第10章

此刻,卞司成想起了一位女子。一个人,可以同时拥有不同的生活圈子。如今,各种各样的圈子很多,有如奥运会旗帜上的五环一样,环环相扣,各个圈子的色彩也不一样。譬如,从学历层次上,你可以拥有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不同的学友圈子;在单位上,同事中有意气相投者;在社会上,更可以有牌友、棋友、钓友、文友、书友乃至于赌友的圈子。你可以在几个乃至十几个圈子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当然,有的圈子是你意识到的,有的圈你未必意识到,身在其中而昏昏然。

如今是信息时代,多元文化的社会,你甚至可以在网络中拥有你的圈子却与圈中人一个不识。不过,这位女性属于卞司成的那个圈子中人,而他也许属昏昏然之列。甚至是怎么认识她的,也无法回忆得起来。谈到的艺术技巧,大概她把握得相当成功。换句话说,她绝对不属于因“伊甸园”而引来的厉行、文帆之类的人物。多少可让卞司成心安一点。

一句话,她是一个非常善于把握自己的人。不过,她善于把握自己却表现于善于把握别人的上面。她总是定定地看住了你,没有丝毫的羞涩与扭捏,直到你回报以欣赏的目光。也许是这年代特有的一种折光。在这人人自失乃至自危,在权力与金钱的杠杆中丢失自我之际,相反催生了这一类对立物或“畸形的补充”。她的眼光仿佛在告诉你,你可以把一切交给她,包括一生,她都会给你设计好、安排好,有她这么一位女人便是一辈子的福音。不信么?你完全可以试试。

“当然我不可以试,我已是有妇之夫,而且几乎可以当她的父亲了。”

自然,她不属于卞司成的学生这个圈子中的,虽然她口口声声,非常虔诚地称卞司成为老师。她对老师是绝对地尊重的,用她的话来说,是老师塑造了她。

她很坦然地对卞司成讲起过“从前”。她从小学一年级起就是班干部,一直当到高中毕业,没上大学,因为居委会恰好有个招工指标,她作为高中生中的佼佼者,很快便被录取了,在一个企业里当团的干部,照旧是自小学到中学里担任过的角色。她说她帮助过很多的同学,有小学的,也有中学的;有男同学,也有女同学;有成绩差的,也有品行不好的;有生活困难的,也有花花公子……按她的说法,没有一个不成功的,如今一见到她,都很是感激,少不了要拉她到酒楼去“撮”上一顿。

这么一说,人们会以为她属于那种“政工干部”或“思想工作者”,这却大错特错了,她很活跃,能歌善舞,自然,更善解人意,到哪都会自然成为中心,有如众星拱月。哪怕在卡拉OK厅,她一上场,全场便会围着她转了。她会让年纪大的唱上几句粤曲,有板有眼;也会让年轻的来上几首流行歌曲,哀艳感人。当然,陪老人唱粤曲她身体力行;而和年轻人唱时,她的迪士高也会跳得如痴如醉——她就这样在把握别人时把握自己。

她是个面色红润、充满生活气息的女孩,如果要挑剔的话,那就是颧骨略有些偏高,不过,这都会恰到好处突出她两颧的红晕,更显得朝气勃勃。她绝少施以粉黛,以天然为美。眼白还稍有点发蓝,有一种婴儿般的赤忱,但眼神总是显得很坚定不移,颇为自信。庄重,但不死板;敏锐,却决不尖刻……有时,你会觉得这几乎是一尊女神,一个可以掌握他人与自己命运的女神。

她的名字不时出现在报刊上,那经常是谈企业的青年工作或娱乐活动——卞司成想,在这个圈子里,她大概可以算得上一个名人了,她拥有在这个圈子里所需要的一切天份,这也许正是自小学到中学的老师所培养出来的。

在卞司成的心目中,她始终是那种“排排坐,吃果果”,给“你一个,他一个”的大娃娃,扮得俨然,更十分投入与认真,让任何人都不能提出异议。她生活在自造的氛围中且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有时,卞司成会冷冷地,并稍有点心疼地这么想。可过后便忘记了。

直到她给以卞司成最深刻的印象之际,她已经在法庭上了。

谢天谢地,不是被告。也不是原告。只是在证人席上。

她是一桩可能是杀人案、也可能是一次无责任事故——二者必居其一的证人。而且是最关键的证人。

卞司成是无意中被一位法律界的朋友——他只属于卞司成当律师的夫人的圈子中人——拉到了这次开庭的旁听席上,纯粹是应付加上几分好奇,却没料到遇到了她。

她也发现了卞司成。

她开始似乎是暗暗有点吃惊,移开了视线,但过了一阵,又恢复了那种坦然的目光,对准卞司成。

也许,卞司成不该出现在这一场合,从此留下了无尽无止的……罗嗦或纠葛。

她还是那种偏短的,近乎男孩子的发型,这使人显得很有精神,且有几分精明,但这并不能说她失去了女性特征,况且这已不是一个凭发型来确定人的性别的时代了,眼眉弯弯的,总带有几分妩媚,嘴唇轻抿,娇嗔中不失坚定,还是那红润脸颊,似乎永远沉浸在一种理想或献身的激情之中,就算站在证人席上也是如此——这近乎“西化”了,把作证当作一种神圣的责任,不象中国人那样,这也好,历史在进步,是吗?

案件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当证人,对这位女性而言,就如她的天性,应当是不会拒绝的,这也是一项公益,或说是职责。所以,当叫到她的名字,她是非常及时地,快步地走上了证人席。

她的名字叫张慧仪。一个南方人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名字。

坦率地说,也就是这次开庭,卞司成才把她的人与名字对上号,这人才在他的记忆存档里变得丰满起来,是圆形人物而非扁型人物了。认识她的模样已多时了——这样一个形象的女性不可能不给你留下印象,而报纸上关于张慧仪的年轻人工作的业绩的报道之多,在今日也属不多见,对卞司成也颇有印象。就在这一刻,两相一结合,便形成具像了,不可磨灭了。

她站在那。此刻,目光沉着地对着法官。

证词很简单:

“拖拉机的拖车后轮,将一位骑单车的女子带了进去,当场摔倒在地,我是最早扑上去,想救人的,但那女子后脑撞在路边的石头上,已经不行了……”

后轮撞上人,司机自然是没有责任的。

可法庭上并不简单:

“有人看见,拖拉机越过这女子后,车头猛地右拐了一下,致使拖车撞上了路边骑车的女子,你是否也看见?”原告方提出。

“车头是右拐了一下,是闪避迎面来的另一位骑车人。”

“这么说,那人骑车已偏了边?”

“是的。”

“这个人你看清了么?”

“当时首要是救人。”

“这么说,没看清楚。”

“当然。”

“有没有这个人,也不能肯定。”

结果,被告律师提出抗议,说是诱供,抗议有效,也就不用她回答这个问题。当然,那个人不曾到法庭上来作证——无论人是存在还是不存在,反正他不会出现,也无从查找。人都是惧祸的,自己闯了祸,还不赶紧躲开,还来充“大头佛”实在是太罕有了。法庭恐怕也很难找出这个人,也无法让张慧仪认出这个人,看见车头右拐的另一位证人,位置要比她远得多。

那人当然是死者的朋友,骑车跟在后边。更无法看到车头前出现过的人。

法庭很快结案了。

司机自然是没有责任的,一是后轮,而且是拖车的后轮撞人,一般都没有责任;二是为了闪避前边的骑车人,避免了另一桩事故。要是在国外,要司机没责任,人家掉头就走了,分文无有。但在中国这么个德治的国家,却不会了结得那么干净利索,毕竟是压死了人,良心受谴责,于是,司机所在的单位赔了一万元,司机本身据说也掏了一万元,虽说被告一再不依不饶,还要告,但目的恐怕不是追究罪责,而是索要更高的赔偿。人没了,再不趁机多捞一点钱,还能有什么补偿。最后,单位出到了两万,司机本人也承诺再加一些,也就罢休了。当然,拖拉机也是买了保险的,保险公司也不能不破费一点。索赔时,卞司成只是为那位死于无辜的女孩子感到伤心。一条命,可以这么讨价还价的么?

本来,法庭已经是多管闲事了,也无权裁决赔偿金的问题。这只是良心债,事后私下去解决才对,充分的公正?

当走出法庭时,张慧仪追了上来,叫了卞司成一声老师,同他并肩走了。显然,她是一个人来这里的,没有同伴。

“看来,亲属要打这场官司,已不在一条命上,要的是钱。其实,大可不必打呀!”卞司成这么对她说,“打了让人恶心。”

她看了卞司成一眼,说:“我看,双方都希望打。一方为了清白,有个法庭的结论,另一方嘛,你已经说了,命已经是争不回了的。”

她仿佛话中有话。

“怎么碰上你了?”

“我当时去救了人,离得最近。”

“那个惹祸的人跑了?”

“我管得到那么多?救人要紧。”

“他至少要在这里作一个证。”

“他一承担责任,人家就要索赔了。车头一拐,没法看清。”

听她这么一说。卞司成吃了一惊:“这么说,你觉得那人逃跑也对么?”

“人家抓住车头一拐做文章,还不是想赔得多一点。现在已经如愿以偿了,还去穷追车头前的人干什么?”她淡淡地说,“以和为贵,稳定为上。”

“不管怎样,车头前边偏道了的那个人应当承担责任,至少要受到良心的谴责。”卞司成叹了口气,“道德法庭总归是得上的,怎么能轻轻巧巧地溜掉了呢……这年头,人的道德观念是愈来愈淡漠了,在这性命攸关的大事上也如此不讲道德……”

也许卞司成激愤的抨击引起了对方的不安,她颇有点意外地打断了卞司成的话:“老师,也许并没有这么一个人呢?”

卞司成更是大吃一惊:“你说什么?”

“我说,也许并没有这么一个人。”她很肯定地重复了刚才那句话。

一下子,卞司成的思路全打乱了:怎么,要没这个人……车头是怎么拐的……又怎么压了人……你……你……出来作证,又……为的……什么……一连串的逻辑性的或非逻辑的问题全冒了出来,不知问哪一个的好,而问题最终却导致了一个最可怕的问题——这都不敢明确地提出来,只能埋在心底。

她见卞司成愕然的样子,顿了一阵,方才提出:“你现在有空吗?我想找个人说说一些藏在心底的话……”

“我?”

“我知道,你不仅仅是教授,还是艺术家,建筑艺术家,知人论世,毕竟比我们高出一筹,而且见过世面,你出访欧美的文章,我一篇不拉都读到了——在认识你之后。”

卞司成没有推脱的余地,这番话说得那么坚定不移又那么的恳切。

好在他至少还有点时间。

同类推荐
  • 我是特种兵之火凤凰

    我是特种兵之火凤凰

    火凤凰为凤凰中独特的一类,也是世界上最美的鸟。当它自觉处在美丽的颠峰,无法再向前飞的时候,就会自己火焚,然后在灰烬中重生。21世纪,一个人才和高科技主宰战争的时代,我军区高层研究决定,由雷战带领中国陆军狼牙特战基地雷电突击队去选拔并组建一支女子特战队——一支代号为“火凤凰”的奇兵。她们怀揣各自的理想,在近乎残忍的训练和实战中让自己逐渐蜕变,最终以一个真正军人的姿态重新绽放生命,凤凰涅槃。不畏惧闪电才能享受雷鸣,不畏惧烈焰才能浴火从容。
  • 纵情四海(中国好小说)

    纵情四海(中国好小说)

    自垩碰到了金屑,他们分别抛开自己的家庭,一起来到塔城市。在开洗浴城的俄罗斯人白蚁泥娜的帮助下,自垩逐渐发达起来,却又在蚯蚓泥高娃的陷害下,进入监狱,他所经手的洗浴城也破败下去;金屑也因为中间的事情,而最终被抓。
  • 爱情到处流传

    爱情到处流传

    “母亲”和“四婶子”围绕“父亲”有了一场较量,这场较量,表面不动声色,暗里波涛汹涌,这是一种太沉重的平和,作为悲哀的胜利者,“母亲”耗尽一生的力气。“父亲”的文化和“四婶子”的风姿是很协调的,是很靠谱的一种互相吸引。“母亲”“危”中不用费尽心思寻“机”,需要做的只是在游离着的爱情逼迫自己时告知:我们都是被绑缚的女人,女人何苦为难女人。“母亲”和“四婶子”都是刚强,隐忍的,“母亲”继续苦心经营着这份爱情,“四婶子”用终生逃离的方式也在远远守卫着自己的爱情。
  • 囹圄中成长的中兴帝王

    囹圄中成长的中兴帝王

    江充将耳朵凑上去,听刘丰嘀咕几句,不禁大惊失色这一日,绣衣直指官江充正把玩着一块别人刚送来的奶白色羊脂玉。此玉晶莹剔透,状如手形,料是上乘的和田羊脂玉籽料,工艺也是随物赋形,巧夺天工,栩栩如生。轻轻抚摸,温润滑柔,宛若美人酥手盈盈在握,令江充心神荡漾,骨头缝里都泛着舒坦。他特别钟爱玉器,这与他的出身有关,正如人们所说,缺什么补什么,缺什么渴望什么。在当时,只有达官贵人才有资格佩玉玩玉,佩玉玩玉是王权贵族身份的象征,而平民百姓私藏玉器是要砍头的。
  • 生命册

    生命册

    《生命册》作者李佩甫习惯于从中原文化的腹地出发,书写平原大地上土地的荣枯和拔节于其上的生命的万般情状。在他的笔下,乡村与城市、历史与现实、理想与欲望并置,其试图从中摸索出时代与人的命运之间的关联。《生命册》中,既有对二十世纪后半期政治运动中乡民或迎合或拒绝或游离的生存境况的描摹,亦有对乡人“逃离”农村,在物欲横流的都市诱惑面前坚守与迷失的书写。而横亘在所有叙事之下的,则是古老乡村沿袭而来的民间故事和传奇。在这里,民间世代相传根深蒂固的意识已经植入“背着土地行走”的“城里人”的灵魂记忆中,为“城里人”在新的价值观面前的迷茫和困顿提供了某种意义上的反哺和滋养。
热门推荐
  • 巅峰都市强少

    巅峰都市强少

    御天仙帝郑凡在天道劫数中不幸黯然陨落,机缘巧合下重生回到地球的少年时代,这一世,绝不将就,失去的,定要拿回来,欠我的,必须和利息一块还回来,负我的定要你跌入万劫不复,打我脸者,必须跪地喊爷。疼我者,让其长命百岁,爱我者,与你白头偕老,逍遥一世。
  • 美人在侧花满堂

    美人在侧花满堂

    从小接受铁血教义的天一族女子怡符衣,为找寻镇族之宝而接近名捕向昕,并化名“向美仁”,却不想这个随手拈来的假名成了她此生永远的印记。仙人姿容玲珑心的她在险恶的江湖中游刃有余,戏谑自如,很快赢得两个截然不同的卓越男子倾心。同时,她亦在不知不觉中被身后的神秘势力引入了一场惨烈的皇室之争,在这场权力的角逐中,一场又一场阴谋与背叛迫使她步上冷漠绝情的复仇之路。繁华凋敝后的寂寞独行路上,那个被她戏称为“绝世祸水”的挂名二哥明景升,始终默默守护着她,等待着她。
  • 只想单身之前任再见

    只想单身之前任再见

    “这次再见,是为了下一次再见不一样的我做准备。”----林薇“这次再见,是为了再见更美的你。”----陈梓铭再见,前任!希望下一次的再见,我们可以成为人生旅途中的伴侣!
  • 奶爸戏精

    奶爸戏精

    我有一个奶娃她很萌萌哒从今天起,做一个全职奶爸挣钱,宠娃,给娃追回妈我也是一个戏精心中有牵挂不管啥时候演戏,写(chao)书,养活一大家*新书《从拾荒者到救世主》、《斫宋》正在更新,请路过的书友点个收藏,养肥了看情况再杀,万分感谢,谢谢。
  • 隋乱3:大风歌

    隋乱3:大风歌

    隋炀帝第一次征伐高丽大败而归。李旭和刘宏基率部经过惨烈的血战,终于侥幸得脱。事后,宇文家族百般笼络李旭,李婉儿因此对李旭恼羞成怒……杨广心有不甘,再次陈兵辽河。但就在宇文述即将攻下辽阳城之时,杨玄感突然率兵造反,天下震动……
  • 李毅V生活

    李毅V生活

    每到晚上,除了躺在床上玩弄手机,李毅已经找不到别的事情可做!他最近的心情有点糟,亲朋好友仿佛一夜之间都知道了他离婚的事情,这让他感觉如芒刺背,那些当面语重心长作同情状的安慰,更让他难受,因此,他不愿意出门,于是,待在家里玩手机,上QQ,刷微博,和微信上的人聊天成为他夜晚的全部。李毅的婚姻一度被很多人看好,甚至有些同学还羡慕嫉妒恨。李毅的父母是当地一所中学的教师,他还有个姐姐,姐夫是房地产开发商,他自小备受父母宠爱,一切都受到父母姐姐的庇护,生活平稳无忧。
  • 收邪人

    收邪人

    “唐唐,我们唐家的传承不能就这么断了。”“我现在就送你回阳间,为咱们唐家寻找传人。”地府中,唐家老祖对已经死去的唐唐说道。.......“我还以为是让我重生的,谁知道是让我以灵魂回来!”唐唐看着自己的身体,抱怨道。
  • 打工记者

    打工记者

    几年前,老徐是省城记者行当耳熟能详,十分叫得响的“老记”;为何称其老呢?一是因为其年龄大,四十多岁的老徐平时背个大挎包,里面装满所有采访所需的行头:采访本、微型录音机、一款小巧实用的奥林巴斯全自动相机等等;不管是在都市还是在乡村,只要遇到有价值的新闻,老徐一头扎进去,有时骑一辆扔在路边都没人捡的破自行车,有时搭班车;去乡村采访时,甚至连拖拉机、摩的都是经常搭乘的,其采访新闻的劲头丝毫不亚于二十岁出头的年轻小伙子,这在本是吃“青春饭”的记者行当的年轻人中十分罕见;
  • 去往松花镇

    去往松花镇

    《去往松花镇》是“宁波青年作家创作文库(第3辑)”中的一部中短篇小说集,收录青年作家符利群*创作的《去往松花镇》《水上花生》《木槿只开一回花》等十部中短篇小说,大多记录了普通人的生活百态,文笔细腻,可读性强。
  •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