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32100000135

第135章 龙和尚乘桴归故里,徐星友论棋贬扶桑

番外四:龙和尚乘桴归故里,徐星友论棋贬扶桑

康熙四十五年,京师,徐星友宅。

时值隆冬。徐星友拿着一个手炉,坐在太师椅上闭目养神。多年来生活习惯如此,如果没有别的事情,徐星友习惯于晚上早早入睡,清晨即起,练习一个时辰的内家拳法,吐故纳新,练罢用早膳,然后要在太师椅上养一会神。

然而今天,情况略有不同,徐星友那古井不波的脸上微微露出涟漪,显得有些心绪不宁,眼角有些微抖动。从老家来到京师十几年了,大国手宝座已经坐了十几年,以出神入化的棋艺出入王公贵族之间,虽然不断有人向他挑战,但是凭借当年研究《血泪篇》三年不下楼的专注用功和呕心沥血的磨练,现在尚无一人能撼动他的宝座。虽然最近,出现了一个新的潜在的挑战者——程兰如,虽然看起来棋力上还有些差距,但是以程兰如目前的上升势头,恐怕过不了几年,预期的挑战就会到来吧。徐星友常年练习养气功夫以及内家拳,定力较寻常人胜过许多,虽然年逾花甲仍然精力旺盛。但是今天心情确实失去了往常的淡定,却并不是因为忧虑未来的挑战者,而是因为桌子上的一封信。

清晨,小儿子徐星辰从老家杭州钱塘风风火火赶来,呈上一个木匣,说是故人相送,所以连夜赶来。徐星友打开木匣,里面放着一封信,署名是龙和尚。这封信外表平淡无奇,然而徐星友一见到这封信,心情就再也平静不下来了,一幕幕往事涌上心头。饶是徐星友几十年养气的修为,也止不住纷至沓来的思绪。

世有五大,天地君亲师,别人不知,他徐星友自然知道,这龙和尚就是他的授艺恩师——黄龙士,他怎能不动心?尘封往事重现眼前,十几年前的一幕又再忆起。康熙29年,黄龙士与顾炎武过从甚密。因黄龙士称棋圣,与中国历史上十四圣人并列,招引康熙的猜忌。黄龙士闻报康熙欲降罪于他,无奈之下,只能诈死逃脱。康熙见黄龙士潜逃,为彰显宽仁,不再追究。但是,黄龙士在中原是呆不下去了,只好落发为僧,随当时的使节去了朝鲜,龙和尚就是黄龙士落发后的称谓。这一去音讯渺茫,据野史载,黄龙士听说日本弈风甚重,有围棋四大家,又是秦徐福带领三千童男童女远洋避祸之地,决定过朝鲜去日本。但是,中途遭遇台风,从此再无音讯。若不是这封信,徐星友还以为恩师早就葬身鱼腹了。

徐星辰安顿下来,进屋向父亲问安。徐星辰看见信封上的字,非常熟悉,一下子想到家藏的黄龙士原本《弈括》和《黄龙士全图》。徐星辰一下子明白了,自己从家乡带给父亲的木匣子里装的是黄龙士的书信。

徐星友晚年得小儿子徐星辰,徐星友非常渴望小儿子徐星辰能够继承自己的棋艺,使师父黄龙士的棋艺能够传承下去,象天上的星辰一样永远灿烂,就给小儿子取名徐星辰。外人一听,还以为和徐星友是兄弟呢。可惜,徐星辰围棋天赋一般,自小把黄龙士的棋著背个烂熟,学了二十年,也只有徐星友四子水平,再也上不去了。

“父亲,这封信是?”

“不要多问。”

“莫非是黄师父……”

“嗯。”徐星友和蔼地看向自己的儿子,说,“星辰,这是我恩师黄龙士的来信,龙和尚就是我的恩师黄龙士。信上讲,龙和尚乘船十月七日在上海登岸,找到了上海徐记茶行的林老掌柜,托林老掌柜把这封信送给我。以前,我恩师龙和尚去日本,就是林老掌柜就是送走的。林老掌柜把信放入木匣,交给伙计送到了杭州。正好,你要上京来看爹,就带了过来。”

徐星辰大喜,道:“父亲,黄师父他回来了,那么,这些年冤枉在父亲头上的那些谣言是不是就可以……”

原来,黄龙士当年诈死,结果害苦了徐星友。事情是这样的。黄龙士走后,棋坛各路英雄蠢蠢欲动,欲争夺大国手之位,以期名利双收。作为黄龙士的传人,徐星友义不容辞要代替师父与各路英豪一决雌雄。徐星友经过血泪十局的磨练,实力突飞猛进,将各路棋坛英雄悉数打倒。昔日有黄龙周虎之称的老将周东侯,也败在徐星友手上。“老手周郎输二子,长安别是一家棋”,就是当年的写照。随后,谣言四起,大意是说,徐星友嫉妒师父的才能,谋害师父黄龙士,以致黄龙士早死。版本多多,不一而足。对此,徐星友有口难辩,因为若是说出实情,事情可能会更加糟糕,徐星友索性来了个沉默是金。这些年来,徐星友忍难忍之事,顶着莫须有的歪帽子,驰骋棋坛,滋味可难受了。

徐星友道:“万万不可。你记住了,龙和尚是世外高人,自幼就身入佛门。天朝弈林,从来就没有一个叫龙和尚的圣手,更不会有龙和尚和道策的对局。”徐星辰孝悌,无奈道:“父亲,孩儿记下了。”徐星辰忍不住好奇,问:“龙和尚说了些什么?在扶桑岛国有什么奇遇吗?”

徐星友忍不住笑了,笑的很开心,缓缓道:“这个龙和尚,到哪里都要搅风搅雨,真是一条龙啊。”徐星友实际年龄比黄龙士还大上几岁,拜师学艺时,棋上是师徒,棋下却情同兄弟,两人都很随和,不乏玩笑。

徐星友继续说:“龙非凡物,可一飞冲天,也可潜影遁形。当年,龙和尚在中原以棋会友惊动了康熙皇帝。去了扶桑,也惊动到扶桑皇上。我们天朝的皇上叫天子,扶桑岛国的皇上叫天皇,这扶桑人心胸小,见识小,从唐代开始向我天朝学习,学了快一千年了,还只会吹牛皮。”

“父亲,我们生意上也和扶桑人有往来,听说他们那里弈风也很盛。”

“嗯,他们那里棋力最高者叫名人,信中说龙和尚就和名人道策交手了。”徐星友慢慢道,“事情还挺曲折,开始时龙和尚因为语言不通,装成哑僧,后来展示了点棋力,在茶馆赢了几局彩棋,结果被他们那里的安井家看中,找去当了他们的掌门。嗯,不对,是迹目。这迹目是什么?”

“父亲,据说好像是世子之类的,将来要当掌门的。”

“哦,我大国第一,当他们的迹目,真是笑话。”

“是。”

“后来龙和尚按他们的规则与他们的棋手下棋,赢了很多人,最后得到向道策挑战的资格。”徐星友道,“此时龙和尚身份不慎败露,天皇念龙和尚是天朝高棋,爱惜龙和尚棋艺,让龙和尚脱离安井家,在一个寺院住下来。”

徐星辰问:“听说扶桑名人叫道策,棋艺岛国第一,与龙和尚比试了吗?”

“当然,过了一年,道策到寺里秘密拜访龙和尚,与龙和尚比试了十局。”

“哦?结果如何?”

“我儿别急,扶桑对弈,空枰开局,终局不还棋头,这下法古怪得很。不过以我师对围棋神仙一般的理解,对战道策不过是小菜一碟。我师与道策比试,第一局我师诈败一局,此为骄敌,然后四连胜。”徐星友兴致上来,继续道:“道策提议休战。因为若道策再败,按棋份就要降级了。”

“哦。道策知难而退了,倒也善于藏拙。”

“非也,道策虽然秘密前来,但是四周还有弟子门徒,道策抹不开面子。后来过了一个月,道策孤身一人前来续弈。”

“结果呢?”

“结果道策第六局执黑惨败,被降级,成为先相先,就是三盘拿两盘黑棋。”

“哦。哈哈,孩儿相信这是必须的。”

“事情没完,后面还有四局呢。”

“嗯,后面四局结果如何?”

“后面四局,道策又是四连败,被降到定先。”

“啊?这扶桑名人丢人丢大了。”徐星辰大为兴奋。

徐星友道:“这扶桑人的规则就有失先天之道,棋艺定然高不到哪里。”

徐星辰道:“这是为何?”

徐星友道:“我们下棋有势子,你知为何?”

“儿子不知,请父亲赐教。”

“呵呵,弈者,易也。演天地变化为用。空枰棋盘如鸿蒙初辟,混混沌沌,不知南北。落子即分阴阳。混沌中生阴生阳之际可有先后?未有也。故未分阴阳时不可一方先落子,须同时摆上白黑棋子,分阴阳后,双方各按其序落子,由此演化天地万物。此为座子来历。天地演化,阴阳互动,气机相应,此为动。棋局终了,各处定型,不复有变,此为静。既静,则向空中填子,至不能填时,此为数穷。一方数穷,而另一方尚有余裕,则数穷者负。此为万物之理。由此,每块棋须留有二眼位不能填,填则死。天地间有愿死之物否?未有也。以此定胜负,则还棋头之理明也。”

徐星辰点赞道:“父亲所言甚是!那么如果空枰开局,不还棋头,似为更自由,这样的自由围棋如何呢?”

徐星友道:“空枰开局,貌似更自由,却失之天定阴阳同生之道理也。此种围棋无天地演化万物之妙,唯博弈耳,落于下乘。扶桑之弈,未弈已落下乘,棋艺可想而知。”

徐星辰问:“这是为何?”

徐星友道:“扶桑下法,拘泥于边角,天朝自孙吴起已有此变化,至明末过百龄之倚盖时已然穷尽。我师黄龙士之八卦行棋,天马行空,扶桑棋人不识。八卦围棋,演化天地万物,无所不包,我有而彼未有,彼焉能强于我?”

徐星辰听罢,恍然大悟,无限向往,问:“父亲,黄师父来了,孩儿一定要向黄师父好好请教。”

徐星友叹息一声,脸上出现无限落寞,摇摇头,道:“星辰,恩师黄龙士不会再出现了。他老人家在信中说,围棋之变易,明合五行八卦,暗藏佛理大道。如今,恩师欲寻一处神仙居,于棋中静悟佛法,嘱咐我万万不可将此信外泄。”

徐星辰唏嘘不已。

棋坛霸主徐星友,深深体会到黄龙士的寂寞,那种寂寞,足以使黄龙士不愿再与人相坐对弈。

徐星友端起茶杯,慢慢品了一口,心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我是达不到恩师的高度了。将来,或许上天会另降奇才吧。最好是降临两个大天才,只有两个大天才的激烈碰撞,才能诞生举世无双的不朽名局。唉,我老了,可能看不到了。程兰如,你能看到吗?但愿你能看到。”

窗外雪晴。

同类推荐
  • 明朝能臣王崇古和张四维

    明朝能臣王崇古和张四维

    在明朝的历史上,值得一提的是晋商,鼎盛时期的山西商人,足迹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极大推动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 三国小独裁

    三国小独裁

    东汉末年,朝廷羸弱,诸侯割据,只有用铁血的手腕才能改变这个局面。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陈明不过是个穿越到三国的小人物,却一步步成长起来,搅动了整个中原的局势。骁勇的阵前战斗,辛辣的政治手段,过人的指挥艺术,独到的战略眼光,这都不是陈明与生俱来的,靠的是后世的知识以及不屈的信念。
  • 史记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史记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史记》名列二十四史之首,是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通史,为纪传体史书的创始。《史记》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其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余字。内容浩繁,艺术精湛。因其在史学和文学两大领域的卓越成就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为了帮助青年朋友学习历史、增长智慧,《史记鉴赏》选取了包括述事、人物、议论、典故在内的章节予以注释、翻译,鉴赏精辟,深入浅出。文白对照,译文精微,详而不繁,阅读方便。
  • 三国之熙皇

    三国之熙皇

    我为袁绍二子,袁熙。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英雄无悔,枭雄无泪,乱世之中,唯有兵戈才能赢得尊严,唯有冷血才能取得胜利,这天下只能有一个声音。“关羽,降还是不降”“某不降”“好,明日午时推出斩首,孤没有曹操的耐心”袁熙在众位大臣惊讶,敬佩,畏惧的目光之中离开了牢房。
  • 权驭大明

    权驭大明

    万历四十五年,李宏宇意外成为了一个地方大族三房的大少爷,本能享尽荣华富贵却不料其名下的产业相继被族长恃强霸占。与此同时大明也陷入了内忧外患,关外的战事以及京城的党争使得大明帝国逐渐衰落。为了天下苍生,也为了自己和身边的人,主角决定踏上仕途。不过首先,他必须奋起反击,夺回被族长霸占的产业。
热门推荐
  • 三国狼烟行

    三国狼烟行

    风雨飘摇东汉末,狼烟四起三国时!收猛将,纳谋士,娶美人!
  • 快穿世界之我想活下去

    快穿世界之我想活下去

    叶灵的生命里只有一件事:工作。并为此而生。可是有一天,一切都不再一样。某某人说,你要嫁人吗?我不错呀?又遇上一个人,看着她,无奈的叹气:你能不能别么蠢?小王爷瞪她:你有什么企图!快说!叶灵:……唉,她只是想好好活下去,活得好那么难吗?(成长型1v1)
  • 老屋(中篇小说)

    老屋(中篇小说)

    一年前,杜二海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以多数票当选村主任。他一上任,像一发从枪膛里射出的子弹,特别地有力量。加上驾驭着一帮拥戴他的人,顺风顺水,村里的每件事,做起来都像是水到渠成一般。杜二海对村民的第一个承诺是:加快全面实现小康村建设的步伐,两年内拆完村里的老屋,让村里有一个脱胎换骨的大变。经过村民代表表决,形成了一个拆旧批新的“村委决议”。
  • 天纵娇颜

    天纵娇颜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杀手之王,却死于雨天路滑。她是世家千金,是胆小懦弱的呆小姐,爹不疼没娘爱,一桩婚嫁,一场阴谋她香消玉殒。当她成为她,杀气冲天,辣手无情。欺了她的,讨回来,欠了她的,还回来,宁愿她负天下人也不愿天下人负她。他,帝国无敌将军,冷血自大,一桩一石二鸟之计,让他陪了夫人又折兵。当他对上她,谁输谁赢?他,王府世子,风流纨绔,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唯独她一个背影进了他的眼,入了他的心。让他化身为魔,为她逆行天下,斗转乾坤。她说:“我无心无情,不要在我身上浪费时间和感情。”他说:“付出的感情又怎能收回,不愿看你孤傲清绝的背影。我宁愿化身为魔也要陪在你的身边,哪怕前路荆棘遍布,哪怕面对的是刀山火海,我愿与你一起披荆斩棘,黄泉碧落,不离不弃,生死相依。”(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挺经

    挺经

    《挺经》是曾国藩生前的一部“压案之作”,用李鸿章的话说,这部书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秘诀。所谓“挺”,即势不可用尽,功不可独享,大名要推让几分,盛时要做衰时想,刚柔相济,无为而无不为;百尺竿头,不能再进一步;欠缺本身就是完美。曾国藩以盖世之功而能于众说诋毁中安然保全自身,全赖这一“挺”字。主动、积极、谦虚,以出世之心来入世,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直。如此方能不受困、不为他人左右.到达气定神闲地享受人生之至高境界。
  • 世界帝国史话:波斯帝国

    世界帝国史话:波斯帝国

    本书包括:波斯帝国的兴起;波斯帝国的强盛;希波战争;波斯帝国的衰亡等四部分内容。波斯帝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世界性大帝国,是世界帝国的领头雁。本书介绍了波斯帝国的文化和辉煌的历史。本书力求客观地反映波斯帝国由兴到衰的历史全貌,全书分为4章,用20多万字对波斯帝国整个兴衰史作了简明系统的全面叙述。
  • 王爷偏偏看上我

    王爷偏偏看上我

    卫氏家族的旁支,到了卫玥这一辈,全是男丁。而她做为唯一的女娃,发誓要泡尽天下美男。虽然世人都不知道卫玥骨子里已经换了个灵魂,但是却对她的行径感觉到可耻。一个废柴刁蛮女,被当今太子当众距婚就算了,居然还被最有威望的王爷看中订下婚约,这下,她瞬间成了世人的眼中钉,觉得他们王爷一定是瞎了眼了。可谁想,世人眼中的无用女,因为一次重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五系魂者,天魔灵宗,让她从一个笑话变成了神话。某皇子:当初我一定瞎了眼了;某妖王:这下真的捡到宝了。卫玥:你们都滚!
  • 你是我无法抵达的未来

    你是我无法抵达的未来

    “我们就像上海的南京路,南京的上海路,没有关系。”“安安,上海的南京路,南京的上海路,没有时差。”我说,假如。假如童年没有如此苦楚,我们是否还会相遇?假如年少没有如此相爱,我们能否逃离死亡?
  • 史记故事从头读到尾

    史记故事从头读到尾

    本书遴选《史记》中最为人称道的精华篇章,按时间顺序对其进行了整理编撰,通过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向读者呈现这部中华文明巨著,力求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等方面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引导读者从全新的角度和暂新的层面去考察历史、感受历史。
  • 鼓枻稿

    鼓枻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